新课标第三学段
浅谈2022版新课标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
![浅谈2022版新课标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9803089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4.png)
浅谈新课标表达与交流(第三学段)一、基于交流的表达能力1、为什么写作能力这么重要?新课标在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022年版新课标一共有17个文件,包括一份总纲性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等16个分科的课程标准。
这其中,在新版课程标准的“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里,语文学科以20%~22%的最高比例,备受瞩目。
2、读写结合的相关观点。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张志公《读写门径》,他认为阅读与写作应该“分进合击”。
3、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一文中指出:“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
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
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
二、基于表达能力的习作体系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的综合体现。
”习作教学需要一个完整的支持系统,帮助学生在课堂特定的环境和有限的时间内构建语言文字表达的最初那几级台阶,让阅读与表达实现“透明对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2、《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之“学段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表达与交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https://img.taocdn.com/s3/m/00b5606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e.png)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
其中,“六三”学制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根据“六三”学制四个学段学生发展的特征,描述总目标在各学段的表现和要求,将核心素养的表现体现在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之中。
1.第一学段(1~2年级)经历简单的数字抽象过程,认识一万以内的数字,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字意识、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能够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验物体长度的测量过程,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量和空间感。
经过简单的分类过程,就可以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形成初步的数据认知。
认识主题活动中的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基本方向,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觉和应用意识。
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很好奇,能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在他人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困难,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成功。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好。
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一年级第一学期要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
这一期的主要目标包括:认识20以内的数,认识20以内的数的加减(不包括退位和减法);能识别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并能简单分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建立信心。
2.第二学段(3~4年级)了解自然数,体验小数和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小数和分数;能够进行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和分数的简单加减运算,了解运算规律;形成数字感、计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新课标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新课标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https://img.taocdn.com/s3/m/02f2922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1.png)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第三学段继续“习作”,从写话到习作再到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作。
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层次性、发展性,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第二学段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有了这些具体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就有了方向。
如:一年级学生开始学写话,我们就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想说的话,吐露真情,为日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儿童开始学习写作,门槛不宜太高,能够对写话有兴趣,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很好了。
第二学段的目标定位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内容和形式要求都很宽泛,也很开放,有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都可以写,怎么写都可以,可以成文,还可以不成文,可以写成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几个片段,也可以再插一些图画,所以叫习作。
第三学段,要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很灵活,没有以往严格的记叙文的概念。
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写作训练起始于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其中最基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而进行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
因此,抓好一年级学生的说写训练是关键。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编排,我每一堂课多设计一个说话训练的环节。
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自己写话,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鼓励学生动笔写“自己的话”,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词或拼音写通顺、完整的句子,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
刚开始的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自己想、动笔写就可以了,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遵循“让所有学生‘吃饱’,让一部分学生‘吃好’”的原则,因人而异、要求不一,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a6024a8f524ccbff1218483.png)
“朗读”在课标中的要求及有效指导实例集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首先要读正确。
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
2、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流利地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
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
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
这只能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
读正确、流利,要做到严字当头,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
3、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
因此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
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
理解课文是感情朗读的充要条件,教师评价语言的引导、想象画面的引导、朗读技巧的渗透、范读等是感情朗读的充分条件。
A:理解性朗读实例《2008,北京!》这一课,写了中国申奥成功后,人们欢聚天安门广场的沸腾场面。
第二自然段中写到“天安门广场早已经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
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
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
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
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
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当时人们激动的场面,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第三学段课标解读
![第三学段课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a050fd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b.png)
第三学段课标解读2011版《九年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解读(5-6年级)2011版的《语⽂课程标准》和2001年版本相⽐有了很⼤的变化。
这次课标修订的最⼤特点是进⼀步加强了德育教育,强调对学⽣能⼒的培养,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性,等等。
按照中⼼校的安排,由我来给⼤家做新课标⾼年段⽬标的解读。
下⾯,我将就2001版与2011版的新课标第三学段⽬标内容的变化,以及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的⼀些看法。
⼀、识字与写字部分1.继续强调5-6年级要“有较强的独⽴识字能⼒”,即学⽣在这⼀学段的识字主要是⽐较熟练运⽤字(词)典,联系具体的语⾔环境来独⽴认识的。
同时明确规定这⼀学段识字的具体数量,也就是3000个,但对会写字的要求不再⽤“左右”来限定,规定为2500个字会写。
⼤家都知道,“左右”是⼀个模糊的概念,虽然在⼀定程度上让语⽂⽼师对写字要求⽐较容易把握,容易操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这⼀点修订明确了⼩学⾼年级的写字底线,要求这⼀年段的学⽣必须、起码会写2500个字,来不得半点偷⼯减料。
这点变化要求每⼀位语⽂⽼师都要把写字教学真正重视起来,真正让学⽣会写、写好这些字。
2.第三学段的硬笔字除了原来的“写楷书,⾏款整齐,有⼀定速度”之外,还特别增加了“⼒求美观”的要求,这说明我们这⼀阶段的写字不仅要有范围的要求,有书写的整齐,有速度的要求,还要有写字达到美观的要求,就是要讲究实效性。
同时,新修订的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将识字写字表述为“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学各学段要做到每天的语⽂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甚⾄在写作中继续强化写字教学,注重习作的书写质量,把誊抄作⽂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另外,标准还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要求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
事实上,电脑的普及和信息的⾼速传播,作为传统⽂化的汉字⽇渐式微,学⽣的汉字书写质量⼤⾯积滑坡,甚⾄还出现了⼀些晦涩难懂的“⽕星⽂”。
语文新课标六大任务群
![语文新课标六大任务群](https://img.taocdn.com/s3/m/7b12c6c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c.png)
语文新课标六大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2)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3)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认识声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在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4)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2)关注校园内外汉字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情况,整理自己的发现并和同学交流,互相正字正音。
(3)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三学段(5~6年级)(1)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
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2)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06b39a9433687e21ae45a9d5.png)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语文写作要求总结
![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语文写作要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ebdbc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6.png)
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语文写作要求总结在近几年中,中国教育国家委员会及各级教育部门制定了新课程标准,着重发挥了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在第三学段的义务教育中,把语文教学融合到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文字表达的规律,提高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令语文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学生在写作思维方面具备良好的技能,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利用观察、研究、实践等方式,探究、揣摩学习内容。
学生们要有合理的语言运用能力,恰当地表达情感、想法,展示自己的创新、思考能力,灵活运用专业术语的正确书写,以及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手法。
此外,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学生在写作风格和文体方面得到培养。
认识每一种文体的特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文体来适应不同的写作需求。
学生们要学习运用简洁、有力的表达手段,将文章中心内容突出,能够有效利用文章组织方式,拓展写作广度,用充足的表达手段把文章层次分明,增强文章表现力。
学生们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写作任务,选择、组织写作的材料,能够熟练地处理材料,综合运用,完成写作任务,此外还要适当使用英语借词,使文章表达更加准确、丰富。
当前,掌握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语文写作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写作热情,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们的沟通
能力,促使学生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有规律性地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强化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的语文写作的要求,旨在提高学生们的技能,培养学生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文字运用能力,使其在更广阔的实践领域中有更强烈的参与意愿,实现全面发展,把握社会发展脉络。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5c5bb6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7.png)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简称“学质测试”,是中国教育部为了评估和监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考试。
该考试旨在全面测评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能力和掌握情况,为学生、学校和政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促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学质测试是一项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覆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学生。
每个学段都有相应的测试内容和要求,旨在客观地评估学生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的学习情况。
通过学质测试,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科能力,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参考意见。
在进行学质测试之前,考生和教师都会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测试的公平和客观性。
考试内容涵盖了学生在该学段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应用能力的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情况。
学质测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加学质测试,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改进。
学质测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客观的竞争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学质测试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工具。
通过学质测试的结果,学校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质测试结果也可以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指导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改革。
在学质测试过程中,应该注重测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确保测试的结果客观准确。
也应该注重测试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确保测试结果对学生、学校和政府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只有这样,学质测试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二篇示例: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方式。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15c7512ae45c3b3566ec8b0c.png)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第二学段(3~4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第三学段(5~6年级)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调整,原第8条)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2022版语文新课标: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解读
![2022版语文新课标: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cf1f6e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7.png)
2022版语文新课标: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解读本篇框架:第一部分宏观横向比较,感受课标差异;第二部分围绕核心素养,理解课标要求;第三部分纵观学段目标,体会其中联系;第四部分明确学习任务,把握实施策略;第五部分依托质量描述,找准教学重点。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宏观横向比较,感受课标差异。
首先,从整体的结构上来看。
22版语文课程标准变得更加丰富了,主要有六个部分组成,而11版的课程标准是三个部分。
第二个变化是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我们知道11版的课程标准是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
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明确了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第三个变化是在课程内容上确立了三大文化主题,并对每一个主题具体的载体形式进行了明确说明。
同时又明确提出了把语文任务群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学习任务群又详细的划分为三个层次、六个段落。
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分学段,说明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提示,所以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它的指导性更强。
第四个比较大的变化是对学业质量进行了描述,详细地说明了每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习后,它的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见,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向性更加明确。
还有22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学段之间的衔接。
第二部分——围绕以上几大变化来具体谈谈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的内容。
围绕核心素养理解课标的要求,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具体来看核心素养是学生针对学习课程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几种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表现出来,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系。
先说第一个文化自信。
新课标第三学段“习作”课程阶段目标与内容解读及教材分析(上)
![新课标第三学段“习作”课程阶段目标与内容解读及教材分析(上)](https://img.taocdn.com/s3/m/c31aa36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e.png)
一、了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习作”课程阶段目标与内容的变化在第三学段习作部分,修订有4处。
《课标(实验稿)》在第三学段习作部分的阶段目标有7条,修订后整合为5条。
分别从写作目的、写作素材、写作内容、写作技能、写作速度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现将《课标(审定版)》第三学段习作部分的修订内容择其要者,简述如下:(一)《课标(2011年版)》将《课标(实验稿)》第3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和第4条“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合并为第3条。
写读书笔记,通常是指我们在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时,把读到的某书、某文的精华部分和段落、重要情节、精辟见解、观点材料、警句词语等进行勾画,摘录要点,或拟提纲,或写出自己的收获体会、感想、质疑等。
这里将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分类提出,是从文体角度合并表述,表达更简洁。
(二)《课标(2011年版)》将《课标(实验稿)》第5条“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和第6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合并,同时在“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前面加上“正确”二字。
这样表述更准确,同时将习作修改的语句、行款、书写、标点等方面的内容及要求整合,简化了头绪。
(三)《课标(实验稿)》原第7条“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改为“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主要的变化是将明确的速度要求改为较具弹性的“要有一定的速度”,对此,下文将展开讨论。
二、准确把握第三学段习作课程的阶段目标与内容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乐意写(一、二年级)→自由写(三、四年级)→学会写(五、六年级)→独立写(七至九年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高效课。
第三学段“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分析与建议
![第三学段“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ae014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0.png)
第三学段“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分析与建议摘要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内容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学用与实际生活的应用,同时把革命故事的传讲与交流、参观游览的解说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在设计任务群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重点、明晰学理。
第三学段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基于总任务驱动的语言合成与实用输出。
为此,需要设计好“双情境”,找准五个点位,即区分位、研究位、拓展位、支架位和运用位,形成更富活力的体验式活动链,全面提升学生的实用性沟通力。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第三学段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其教学要求也有所提升,需要我们针对这一学段的这一类任务群加以研究,真正落实相关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清单与解析:内容侧重于自然科学学用、实际生活应用第三学段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相关内容,有聚有散,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教学清单,加以系统分析。
五年级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涉及《松鼠》《表里的生物》《金字塔》等课文8篇,《鲸》《风向袋的制作》等习作例文2篇,“制订班级公约”“我是小小讲解员”等口语交际5个,“介绍一种事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等习作5个;六年级涉及《竹节人》《故宫博物院》《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课文14篇,“演讲”“即兴发言”等口语交际5个,“多彩的活动”“插上科学的翅膀”等习作7个,“难忘小学生活”等综合性学习3个。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第三学段涉及到的课文共22篇,习作共12个,口语交际共10个,习作例文2篇,综合性学习共3个。
可见教材中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相关的内容占比较大,为本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关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文化、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具体来说,第三学段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可分为六类:自然科学学用类,侧重于知识性的阅读与表达,共17个;实际生活应用类,侧重于家校社生活所必须的一些实用技能,共12个;革命故事传讲类,侧重于记录、展示、讲述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共9个;难忘感动交流类,侧重于和身边人交流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共8个;参观游览解说类,侧重于讲解中外风景名胜,共7个;新趣生活记录类,侧重于以日记的方式来记录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人、新鲜的事,共2个。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2ac555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9.png)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是全国各地中小学校进行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在该学段内的学习成绩和学业水平。
该测试是教育部统一组织实施的,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考察。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对学生和教育教学的影响。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的内容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学科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同时还会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习惯。
测试的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多种类型,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术能力。
测试还会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对学生和教育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
对于学生来说,测试是一次全面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各个学科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测试还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为日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测试结果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重要依据,指导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的实施对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业质量。
测试也可以促进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学习环境。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对于评估学生学业水平、指导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全国各地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够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结束】以上是对【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的一份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课标四个学段的划分
![新课标四个学段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22dcf50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f.png)
新课标四个学段的划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我国对学段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原来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划分为了新课标四个学段。
本文将从学段的划分、学科设置、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介绍新课标四个学段。
一、学段的划分新课标四个学段分别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
其中,小学为6年制,初中为3年制,普通高中为3年制,高等教育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
这样的划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有序推进。
二、学科设置在新课标四个学段中,学科设置也进行了调整。
小学阶段的学科设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品德与生活等九个学科;初中阶段的学科设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十三个学科;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科设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十三个学科。
这样的学科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评价方式新课标四个学段的评价方式也进行了重大改革。
小学阶段的评价方式为综合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道德、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发展;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评价方式为单科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此外,新课标还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良好品德、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新课标四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也进行了重大调整。
小学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初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高级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其具备较为深入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方法新课标四个学段教学方法也进行了重大改革。
新课标三年级学段目标
![新课标三年级学段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36a340b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6.png)
新课标三年级学段目标新课标三年级学段目标主要围绕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设计。
以下是具体的学段目标:1. 语文学科:- 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能正确书写800个左右,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 阅读:能读懂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能对阅读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
- 表达与交流: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学会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
2. 数学学科:- 数与代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 几何: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
- 数据处理:学会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英语学科:- 词汇:掌握约300个基础词汇,能正确发音和使用这些词汇。
- 语法:理解并使用简单的英语句型,如陈述句、疑问句等。
- 听说读写:能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进行基本的英语交流,能阅读简单的英语文本,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4. 科学学科:- 自然现象: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 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进行实验。
5. 品德与社会:- 社会认知: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 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如诚实、尊重、同情等。
6. 艺术学科:- 音乐: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 美术: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欣赏和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
7. 体育与健康:- 体育技能:掌握基本的体育活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等。
- 健康意识: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健能力。
这些目标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06b26a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d.png)
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
从多个角度来看,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通过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试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测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测试结果可以为学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4. 为学生升学和就业提供参考,学业质量标准测试的结果可以作为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总的来说,新课标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测试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