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资源与环境

合集下载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皖北位于安徽省北部的山区地带,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农业资源丰富,素有“小安徽粮仓”的美誉。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皖北农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本文将对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浅谈。

一、皖北农业经济现状1.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滞后皖北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谷物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并没有形成领先产业。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存在粗放经营和低效率的现象,制约了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效益不高,收入低下由于皖北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使用的是国内落后的农业机械和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导致劳动密集度高,收益率不理想,农民收入低下。

3.农业面临的环境、气候等因素限制大皖北地区山峦起伏,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养殖业的发展。

此外,水资源也十分匮乏,许多地方的农业只能靠人工灌溉。

二、皖北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皖北农业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离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鼓励。

以下是几点建议:1.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是皖北农业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

为此,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并将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2.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皖北农业经济中,主要依靠简单的种植和畜牧业生产,这种生产模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需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的研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皖北地区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这些都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的生活品质,让农民能够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4.推广现代化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产业效益通过推广现代化种植和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业效益。

同时,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浅谈农业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谈农业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谈农业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摘要:现如今,在我国农业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之下,农业的产量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应用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科学化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节省了诸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依照我国农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还存在土壤肥力下降、耕种面积减小、农药使用相对频繁以及水资源污染等诸多农业环保问题。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农业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促使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并及时的将以上的各项问题进行解决。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业环保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业环保;问题;对策;1农业环保面临的新问题分析1.1农业水源、土壤污染严重在现代农业生产的过程之中,诸多农药与化肥的运用,并未合理化的处理残留物,使得化肥与农药残留在农业土壤与水源之中,引发了十分严重的土壤与水源的污染现象。

农业水源污染主要体现在地表水和封闭性水域遭受到农药与化肥残留物的污染,地下水质变差,已经无法很好地将其运用在农业生产之中。

农业土壤污染主要体现在土壤沙化以及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在土壤之中的有害物质和正常化的标准严重不符,使得耕地突然板结现象越发严重,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的质量与产量下降[1]。

1.2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的生态平衡可以很好的为生产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但是为了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而大范围的运用激素、农药与化肥,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会损坏到其他生物与微生物,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平衡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一旦农业生产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农业发展,就会出现失衡的现象,进而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2]。

2应对农业环保问题的对策2.1提高农业环保意识政府要积极鼓励农业从业人员实施环保生态种植。

依据农业工作者自身的具体情况,政府相关农业部门可以针对农业种植户和农业企业实施专项环保补贴。

该类专项直接补贴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产水平的提升,加大了农业企业和农业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依据每一个区域的具体情况,来逐步地将符合该地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出来,并且将农业生产和生态种植融合在一起来确保其顺应农业的生态发展。

浅谈农业资源与持续发展

浅谈农业资源与持续发展

浅谈农业资源与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农业资源如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做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本文从农业资源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

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等。

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农业资源危机·人口增长和农村贫困问题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人口过快增长特别是农村人口过快增长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发展不相适应,加剧了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难以提高和充分就业等问题;现有近5000万的贫困人口分布农村,贫困造成资源环境恶化,资源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最终对农业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造成了人口增多——贫困——资源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减缓的恶性循环。

·农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面临短缺危机首先,近30年来中国耕地总体数量不断减少。

据统计资料,耕地由1957年的人均0.173公顷下降至1995年的0.08 公顷。

到1996年,我国30个省、市(区)中,已有14个省、市(区)人均耕地在0.067 公顷以下,占总数的47%,其中有7个省、市(区)人均耕地不足0.053 公顷,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0.053 公顷的警戒线,尽管如此,占用、毁坏的耕地情况仍未好转。

浅谈云南省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云南省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云南省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及对策引言休闲农业是以产业化、大规模、高效益为目标的一种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等方式,将农业与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提供给游客更多种类的农业活动及体验,以实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云南省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浅谈云南省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云南省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旅游资源丰富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境内分布着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多个旅游景点,如丽江古城、石林风景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

这些旅游资源为云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空间广阔云南省地理条件独特,气候多样,地势高低起伏,使得云南省的农业种植业多样性丰富。

蔬菜、水果、花卉、茶叶等都是云南省重要的农产品,种植规模庞大。

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农业能够丰富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休闲农业的政策措施。

政府投入资金用于农业景观改造、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为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外,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也为休闲农业提供了一定的优惠。

云南省发展休闲农业面临的问题缺乏专业人才云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与,但目前云南省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支持。

缺乏经验且了解休闲农业的人才,导致农业景观设计、游客体验等方面的不足。

基础设施不完善云南省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缺乏差异化经营策略由于休闲农业发展的蓝图并不完善,云南省休闲农业项目之间缺乏差异化。

同质化的休闲农业项目无法吸引到更多的游客,限制了云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加强人才培养云南省可以通过设立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如休闲农业研究院,培养休闲农业的专业人才。

浅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发展

浅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发展

浅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发展作者:刘杰梁琼尚婉婷章腾董晶荧贾月慧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35期摘要: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作为农业基础科学,对于培养农林类高等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从专业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历程;经过专业课程改革,拓宽了专业面,切实提高了农业资源与环境的教育质量;基于2014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研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平均就业率为90.68%,与其他专业就业率无显著差异,但其变异较大,为14.38%;该专业所处高校类别就业率有所差异,其中综合类最高;专业所属高校地处经济发展区间就业率东部最高(92.28%),西部次之(88.53%),再次是中部(87.49%)。

在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解决现阶段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将继续做出突出贡献。

关键词:资源;环境;专业改革;就业率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079-031997年4月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原农学本科专业土壤与农业化学(090108)[1987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名为:土壤与植物营养学(0212)]、农业环境保护(090305)、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090604)以及理科的农业气象(070904)合并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090403),隶属于农科本科专业中的环境生态类。

199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确定成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

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第四次修订的新专业目录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090201)隶属于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2]。

目前全国共有50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其中985高校一所,211高校15所。

专业介绍中指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1]。

基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探索与体会

基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探索与体会

2012年第0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0期)Total No .290收稿日期:2012—01—14作者简介:谢新宇(1982—),男,吉林辽源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教学与研究。

张电学(1968—),男,河北衡水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壤肥力、土壤环境与土壤资源的教学与科研。

基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探索与体会谢新宇,常连生,韩志卿,吴素霞,杨会民,范海荣,张电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600)摘要:介绍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监测》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尝试与体会,理论教学体现“三新颖”;实验教学体现“三培养”模式。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资环专业;环境监测;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90—02十九世纪末,一门旨在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学科———环境监测在发达国家率先开展。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手段,及时、全面了解和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具有综合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环境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笔者针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授课情况,浅谈关于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探索与体会。

一、理论教学的探索与体会(一)充分备课,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1.选好教材,合理筛选教材内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简称资环,下同。

)是我校2006年的新开设专业,该专业包括了三个主干学科,体现了专业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笔者在众多教材中选定了奚旦立《环境监测》第三版为主讲教材。

因为其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学生既可以从中获得基础知识,又可以进行扩展阅读。

基于本专业环境监测课程学时数情况,笔者对主讲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取舍与整合,做到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 � � � CH E H - 1 , G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C � � � � E B D , J , 1 3 53 00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C E B , J , 13 5 3 0 0, C )
局长专辑
中国环境管理
���9 年 1 2 月
浅 谈 农 村 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污 染 问 题 及 其 防 治 对 策
陈海涛 1 , 顾彦红 2 (1 . 柳河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吉林 柳河 1 3 53 00 ; 2. 柳河县环境保护局, 吉林 柳河 1 3 53 00)
� � � � � � � � � �
摘要: 针对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的问题, 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介绍, 从环 境意识� 乡镇环保力量 � 环保资金 � 环境规划� 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对产生环境污 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农村; 环境污染; 对策; 意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环境污染 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人 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 天,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 � 1. 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禽瘟疫 � 1. 3 乡镇企业排污严重污染环境 现有的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水 � 废气� 废渣等污 染物排放总量很大, 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 � 有的企 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偷放,还有的企业千方百 计� 想法设法应付环保部门检查, 污染治理设施一 直不到位� 加之近几年某些污染较重的项目, 由于 在城镇人口密集的地方无法开工,搬迁至农村进 行生产, 加重了农村环境的污染 � 1. 4 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在加剧 由于化肥 � 农药� 农膜的大量使用, 面源污染相 当严重, 许多野生动物因吃了带农药的农作物或者 草叶出现死亡� 残留的化肥 � 农药大量流入河流, 水 体中的氮 � 磷含量呈上升趋势, 河流水质受到污染� 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的白色污染也十分严重, 对 土壤及农作物危害也很大� 另外, 过度开荒耕种, 导 致森林面积锐减,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加剧, 近 年来, 旱涝灾害和沙尘暴几乎年年发生� 1. 5 畜禽粪便污染呈加剧趋势 农村大型养殖场逐渐增多,标准化的污染处 理设施却没有跟上 � 养殖场粪便 � 污水直接排放到 周边环境, 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一到夏季蚊 蝇滋生, 恶臭难闻, 群众对此反映非常强烈 � � 2. 1 农村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农业总结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业总结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业总结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产业,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农业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农田、水源、空气等环境资源,维护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然而,随着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日益显现。

化肥残留、农药污染、土壤侵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隐患,如农药残留、兽药超标、食品添加剂过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加强监管,提高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食安全。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浅谈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低以及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加大农业投入、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来解决。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政府政策引导、农民意识提升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为社会和环境带来更多的福祉。

【关键词】农业发展、问题、对策、土地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科技、农民收入、生态环境污染、农业现代化、政府政策引导、农民意识提升1. 引言1.1 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生存的保障。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生活水平。

农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业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还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农业生产影响着土地利用、水资源和空气质量,因此农业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农业还是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民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富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及对策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了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也导致了土地的碎片化和浪费,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 推动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利用,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2. 加强土地保护与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浅谈农用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用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用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2012级经济管理研究生班xxx土地,在经济学上包括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土壤、地貌、岩石、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与人类劳动形成的立体自然经济综合体。

他是人类进行生活、生产等一切活动的场所,是人类所需要的自然生活资料的生产基础。

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问题事关农民切身根本利益,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农村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是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至今已经在集约化、现代化等方面表现出诸多的局限性;随着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传统工业不再具备优势。

当前,农村土地方面矛盾和问题突出,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成为“三农”问题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定,为今后农村土地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农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农用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水平低。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丰富国家,国土总面积约9.6亿H㎡,在世界上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资源数量较少,我国土地面积为0.831 H㎡,世界为2.51 H㎡,美国为3.695 H㎡,法国为0.973 H㎡。

我国耕地面积为0.085 H㎡,世界为,0.284H㎡,美国为0.765 H㎡,法国为0.341 H㎡;我国草地面积为0.284 H㎡,世界为,0.635H㎡,美国为0.973 H㎡,法国为0.207 H㎡;我国林地面积为0.113 H㎡,世界为,0.785H ㎡,美国为1.185H㎡,法国为0.263 H㎡。

2、耕地后备资源贫乏。

我国荒地资源中可以开垦可耕地的大约只有0.353亿H㎡,开垦成本较低的只有0.133亿-0.2亿H㎡,近期耕地面积十分困难。

3、大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相当部分土地退化严重。

浅谈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农业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1.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土地成本等。

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农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的销售一直是农民和农业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方面,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3. 农业技术水平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品质难以提升。

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4. 农业资源环境受到破坏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资源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5. 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尽管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

2. 改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通过拓展销售市场、加强市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率和价格稳定性。

3. 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实行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保护耕地资源,治理水土流失,实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4.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浅谈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及所面临的问题

浅谈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及所面临的问题

产能经济浅谈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及所面临的问题祝恩沁 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农业机械服务站摘要:绿色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自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建设以来,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发展绿色农业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构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我国目前发展绿色经济仍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只有解决这些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绿色农业;农村优势;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7-0385-02一、什么是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一种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绿色农业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因此,发展绿色农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发展绿色农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环境友好。

近几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以往的农业发展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问题,因此,发展绿色农业经济要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2.资源节约。

长久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处于高投入、低回报的状态,农业生产消耗大、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所以,发展绿色农业需要提高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

3.生态保育。

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而忽视农业生态平衡,造成农业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发展绿色农业需要坚持可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

4.农业产品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结构改革,必须重视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应。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产品需求量大,因此过去农业发展出现供应量大、质量低等问题。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低质量农产品已经不适应放进的发展。

浅谈梅县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开发的自然环境保护问题

浅谈梅县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开发的自然环境保护问题

党 的十 六届 五 中全会 通 过 了 《 中共 中央 关 于 制定 国 民 引 言 建议 》突 出 低 碳经 济是 世 界经 济 可持 续发 展 的方 向 。近 年来 ,按 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 十一 个五 年规划 的建 t , 《 全 ,指 出旅 游业是 “ 需求 照 梅 州市 的 “ 绿色 崛起 ”发展 战 略 ,梅县 十 分注 重 发展 低 强调要 “ 面贯彻 落实 科学 发展观 ” , 要从社 会 主义现 代化 建设全 局 出发 ,统 碳 的生 态农 业 和旅 游业 ,取得 了 可喜 的成 绩 。但 在发 展 生 潜 力大 的产 业” “ 三 态 农 业和 旅 游 业 的过 程 中 ,如何 更 有 效地 保 护 自然 环境 , 筹城 乡 区域发 展 ,坚持 把解 决 好 ‘ 农 ’问题 作 为全 党工 作 的重 中之 重 ,实 行工 业反 哺 农业 ,城 市 支持 农 村 ,推进 亟需引起有关 方面 的重视 。
2 1 年第 7 00 期
XN O G U IN N C N
浅谈梅县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开发的 自然环境保护问题
冯 红 莲
( 州 市梅 县 环 境 保 护监 测站 , 东梅 州 5 43 ) 梅 1 广 103
摘 要: 于地 处 山 区、经 济 欠发 达的 梅县 而言 ,开发 丰 富 的农 业资 源和 生 态旅 游资 源 意义 重 大。开 发农 业 和旅 游业 ,特 别是 特 色 对 生 态农 业和 旅 游业 ,必将 带 来较 大的人 流 、物流 、信 息流 ,有效 地促 进 区域 经 济发展 。但 与 此 同时 ,开 发 对 自然环 境保 护 来说 也 必将 是 一个 长期 的考验 。本 文 尝试 对梅 县生 态农 业和旅 游 业开发 以及 自然环境 的保 护进 行 分析探 讨 ,力 求为 两者 的相 互兼 容提 出对 策。 关键 词 : 山区县 生 态农 业和旅 游 业 开发 自然环境 保护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倡导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视,生态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从生态农业的定义、特点、意义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生态农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等手段,使农田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倡导循环利用和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农业鼓励农民进行有机肥料的使用,推行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依赖,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注重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生态农业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探索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特点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较少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不仅能够减少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还能够减少人体受到的食品安全风险。

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等,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的产出,还能够增强农田的生态功能,提供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农业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通过推行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等方式,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条件,提升其生活质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创新。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针对不同地区和作物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提高生态农业的技术水平和推广适应性。

加强生态农业政策支持。

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包括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制定农业良好管理规范等。

加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完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生产方式。

浅谈我国水稻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我国水稻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我国水稻的现状与发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主食粮食之一,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在对农业水平的评价中,水稻产量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随着国家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水稻生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水稻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国家,也是世界水稻的主要出口国。

据统计,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3000万公顷,占全球水稻种植面积的1/5。

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推动,水稻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2.水稻单产逐年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改善,我国水稻的单产逐年提高,目前我国水稻的平均单产已经超过了6000公斤/公顷。

然而,仍然存在单产不高、田间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粮食生产效益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改善。

3.水稻品种更新缓慢我国水稻品种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种植的品种单一,容易导致疾病的爆发和农民收益的下降。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科研力量,加快品种的选育和培育,提高水稻的品种多样性和抗逆力。

4.水稻生产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总体来说,我国水稻的生产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随着国家发展的不断推进,水稻的生产技术将会不断改良,生产效益也将会不断提高。

1.提高水稻品种的综合利用价值除了粮食作物,水稻还可以用于制糖、发酵、饲料等多个领域。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水稻品种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水稻的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开发多种用途的水稻品种,实现水稻的多产品化,提高水稻的经济价值。

2.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我国应该加强对水稻种植、管理、育种等方面的科技研究,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水稻生产的环保水平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在水稻生产中必须顾及到环保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水稻种植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农村环境污染是目前严重的环保问题之一,它长期存在而又常常被忽略。

在农业大生产和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对农村资源的过度侵占已经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压力。

由于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各种污染的大量排放。

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中国持续的环境治理的一个瓶颈。

农业的不合理破坏导致污染在农村环境污染中,农业排放被视为主要的问题来源。

作物保护、渔业种植、畜牧业、粮食加工、林木种植等,直接或间接引起环境污染。

如林业和种植业的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和农膜,会造成水土流失和重金属污染。

畜牧业污染严重:畜禽粪便的排放、粪污、排污等,这些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害物质,造成了土地、水源和大气等环境的污染。

规模粮食加工企业的高水平技术化生产方式对周边环境也会产生严重的环境负担。

尽管农村环境污染与城市环境污染不同,但它们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都是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略了环境和破坏了环境。

农业生产和家庭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采取以科技化生产、数字化技术、三农产业新业态、农村复兴等创新模式,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 加快工农业一体化发展,转变方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应用科技,使农业污染变少。

2.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完善乡村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监管,加强对农村企业环保的强制力度,确保环境治理的工作落地。

3.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生态和谐等产业和模式的发展,使农村经济活力充分释放,增强其环境保护的自我调节和处置能力。

4.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普及环保知识,促进农民、企业、机关、学校和藏区等人民群众全面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环境的好风尚。

总之,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从源头上加强管控,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加大环保教育宣传力度,推进绿色农业生产和生态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大家通过共同努力来拯救农村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论文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全文如下:论文摘要: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创新农村环保新机制,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一些新旧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并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产生污染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经济增长的同时却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农村环境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

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温家宝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讲话中都对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的关心和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

1 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还直接制约了农村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国家经济与社会的整体良性运行。

1.1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现在很多城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还很原始,基本上是拉到郊外的大型垃圾场堆放。

即使做一些处理,方法也及其简单。

于是,很多城市的周围便出现了许多巨大的垃圾场。

这些生活垃圾中有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玻璃物品和废旧电池等,成分复杂。

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调查实训报告

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调查实训报告

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调查实训报告1.引言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地、水资源、气候条件和人力等因素中属于农业使用的资源。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本次实训旨在调查农业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提供指导。

2.方法本次调查以县农业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结果3.1土地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该县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充足。

然而,农田的利用率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农田过于集中,导致土壤负荷过大;二是土地流转不畅,大量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三是土地利用方式单一,缺乏综合利用。

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仍然有待提高。

3.2水资源利用情况该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部分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灌溉用水方面,仍存在浪费现象。

同时,部分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导致土地水分消耗过大,造成了水资源浪费。

因此,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3.3气候条件利用情况该县气候适合种植多种作物,但由于缺乏气候信息监测和利用的能力,农民们无法根据气候预测进行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和管理。

此外,缺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和技术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气象监测能力和气候适应性技术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4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农业人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该县农民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普遍较低,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新技术和新知识。

大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方法,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培养农民的农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4.讨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农业资源的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4.1加强农田整理,改善土地利用率。

浅谈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浅谈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浅谈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生态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生产效率,更需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生态文明是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本文将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这两者的关系。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正向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农业需要结合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来进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的精准化管理。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的养分和水分,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施肥和灌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还需要应用生物技术来改良农作物的品种,提高其抗逆性和产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关注农业的生态环境影响。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在加剧。

大规模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水资源的超采,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又会反过来加剧农业产出的波动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在高产量的保证对生态环境的最小负面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农业生产中采取健康、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比如有机农业和精准农业,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依靠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发展的方式和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

只有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才能够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

数字化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监测和预测生态环境的变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而生物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生态文明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需要相互支持,共同推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何晓琴
摘要: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农业资源的蕴藏量和能利用量是有限的,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利用范围也是有限的,但是由于农业资源具有可更新、再生性,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寻找新的资源和扩大资源利用范围,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能力,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笔者系本县种植业管理局技术骨干,结合农业资源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资源可持续性发展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

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笔者系本县种植业管理局技术骨干,结合农业资源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农业资源现状
1、耕地资源紧张
从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来看,我围耕地面积大约为1.2亿hm2,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人均耕地0.1hm2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

而且,我国的人口以l300一l400人/h 的速度增长,耕地则以33.3-40.0 hm2 /h的速度减少。

全国耕地面积已从1996年的13003.92万hm2减少到2004年的12244.43万hm2,8年间共减少75949万hm2,减少幅度达5.84%。

2、农业水资源不足
从农业水资源的数量来看,总量较多.排在世界第6位;人均量较少,排在世界第109位。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0万亿m3,其中农业灌溉水占国民经济用水量的80%以上,但仍有部分耕地少水、缺水或无水。

3、化肥资源较为短缺
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生产性资源。

据有关部门测算,化肥在整个农业技术进步作用中的贡献率高达52%。

但是,化肥在我国目前还是一种短缺资源,尤其是N、P肥资源。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对化肥资源的需求量持续上涨,导致国产化肥市场供不应求。

4、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
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草地资源、水资源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40%和30%,地少人多,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目前,浙江、福建、广东、上海等7省市人均占有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的警戒标准。

预计我国人口在2030年比现在还要增加3
亿多,有关农业资源的制约还将增大。

而且我国耕地数量还在不断减少,因而粮食安全问题、资源利用问题、农业生态问题将日益严重。

5、农业资源质量不高
我国农业资源分别受坡度、土层、质地、侵蚀、水文和低温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质量不高。

全国无限制或少限制的农用土地资源仅占9.8%;其余90.2%的农用土地资源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其中受中度、重度限制的农用地占农用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

在耕地中,质量较低的中下等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9%;在现有林地中,约有1,3是次生林、疏林、灌木林等;在草地中,草质差、产草量低的中下等草地约占87%。

6、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
低质低档次的农产品大量生产,国内市场销售不畅,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造成许多农业资源闲置和浪费。

从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来看,化肥仅为30%,灌溉水不到40%,农业副产物还不足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还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

7、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以上的地表水体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农田酸雨污染和土壤污染形势同样相当严重。

农业环境朽染不仅降低了资源质量,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也污染了农产品,使人体健康受到危害。

二、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对策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紧缺的实际国情,应扬长避短,发扬人力资源等社会资
源的优势,开发人的科技与知识素质,尽陕转向生态环境建设、整治圉土资源环境、抗洪抢险救灾,重点亍台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和山区贫困等。

如对农业过剩劳动力、下岗转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成各种专业队伍用于牲治国土、生态环境建设,在生态脆弱地区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风沙危害,在山区加大坡地改梯田力度,扶持贫困山区建设基本农田,改变生产条件以消除贫困,则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开辟新资源,扩大资源利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有利于充分就业,把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结合起来。

此外,还可组织劳动力充裕地区劳力到境外地多人少地区务农,实行资源互换互补,扬跃避短,提高资源总体利用率和效益。

2、缓解资源稀缺性问题
(1)实行技术革新与技术进步推动自然资源储量的新发现和利用规模与效益的提高,用新技术促进资源集约、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生产过程中以量多、价廉资源替代量少、价昂资源的多种资源相互替代,推动资源利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规模效益。

(2)面对当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

依据比较利益原则,发展适应世界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科技含量高、质优价廉的本国优势产品和产业,实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以提高我国资源总体利用水平和效益。

(3)推进资源重复利用、综台利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为适应今后农业发展阶段性变化,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要相应实行以下两个转变:①南以改造中低产用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尽量少开荒或不开荒,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⑦由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到积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上来。

(4)运用科技、经济手段扩展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内涵和外延的利用。

如开发有生态经济价值的“四荒”资源和滩涂资源、山区林牧业资源,以及有现实条件和需要,并有远景战略意义的海洋农业资源、沙漠农业资源等,用以扩大稀缺性大的耕地、水资源的可替代率。

3、节约和集约利用稀缺资源
在当今资源日趋短缺和非持续利用的形势下,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一切资源的稀
缺性已成为资源的永恒属性,而作为经济范畴的资源稀缺性。

已被资源经济学定义为“竞争性的市场上任何一种价格大于零的商品都是稀缺的”,即任何一种资源都是有价值
的,必须实行有价、有偿使用,才能缓解资源稀缺性的问题。

因此,除上述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寻求、开发新资源和替代资源外,还必须实行由粗放低效利用向以知识科技密集型为主要标志的集约高效利用的根本转变,而不能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低效利用上;并建立完善的资源产权制度和资源有价、有偿使用制度,资源价值核算与价格管理体制,实行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以达到节约和有救持续利用资源的目的。

4、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集约持续农业”要在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和集约高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保证资源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甫干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特点,要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利用资源,就不能固守一个模式;所选用的技术,也应是适用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当地经验与外米先进技术相结合。

综观已有的成功做法,大都侧重于应用以下几项主要生态规律:①共生规律。

以发展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稻田养鱼、蜜蜂传播花粉优化良种.以及多种问作、轮作、套种栽培制度等。

②伴生规律。

利用各种农作的主产品、副产品.发展产品加工业、副业。

③互生规律。

以调整和优化农、林、牧、渔、副各业生产结构。

④序生规律。

如我国南方发展桑(蔗)基鱼塘、草基鱼塘等。

⑤再生规律。

利用再生资源的“自我建造”、“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以调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实行“用、养、管结合”,“养、保、管促用”,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达到增产增收。

同时,还应重视经济规律的应用。

5、深化农业资源区划工作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已进人跨世纪扩大改革扦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
时期。

为加强国土资源持续利用,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在近期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农村可持续发展(“SARD”)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允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有重点地深入开展国土资源整治和生态环境区划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为分区建设农田保护区和建设大型优势粮棉、饲料、果蔬生产基地,发展节水农业等资源利用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全国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