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

初中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

初中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复习提纲第15课《短文两篇》《陋室铭》1.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

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2.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

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3.主题思想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重点字音德馨(xīn)鸿儒(hóng rú)苔痕(tái)案牍(dú)5.重点词义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身体;今义:形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做动词,出名,著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惟吾德馨(名词做形容词,品德高尚)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栽种)。

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菊,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陶后鲜有闻(读xiǎn,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6.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7.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8.句子翻译:(1)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

“之”用法
菊之爱
宾语前置的标志
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谓间不译
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

出淤泥濯清涟
中通 外 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角 度 特点
生长环境 洁身自好 高洁质朴
体 态 行为正直 通达事理
香气
美名远扬
整体风度 举止端庄 志洁行廉
观感与评价——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爱莲说》选自《周敦 颐集》作者周敦颐,字 茂叔,北宋哲学家.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 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 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 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
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重点注释:
1.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濯 而不妖: 4.不蔓不枝: 5.香远益清 : 6.亭亭净植: 7.陶后鲜有闻: 8.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字词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5.惟吾德馨: 6.可以调 琴: 7.无丝竹 耳: 8.无案牍 形:
9.何陋 有:
1、陋室陋室,真的陋吗?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
陋 也
无白丁。
环境 清幽宁静
德馨
交往 人物高雅
生活 闲适、恬淡
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乱 耳,无案 牍劳形。
2、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用意?
运用类比手法,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 抱负,突பைடு நூலகம்了陋室不陋。
山 水 喻 陋室
设喻引题 仙 龙 喻 德馨
安 贫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结尾总结中心论点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困境能激发人 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 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将 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 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用:借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表明“陋室”有吾则有仙、龙 之灵性,从而引出文章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用:以古代名贤自况,举三位古人证明“陋室不陋”,表明 自己也 有和古代圣贤一样的志趣和抱负。
• ③引用孔子的话在文中的作用: • A、引用孔子的话作结,以吾之陋室与古
• 1主要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描写“陋室”的环境,陋室人的交往,陋室人 的生活,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 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2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 ①“苔痕上阶绿”二句写环境之清幽宁静 • ②“谈笑有鸿儒”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 • ③“无丝竹之乱耳”二句写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室中之雅 • ②类比——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进攻 -------天时不如地利
举例、对比论证
防御 -------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施仁政
——
军 事
使 论 证



政 治

初一下期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提纲

初一下期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提纲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提纲一.注音德馨.()鸿儒.()案牍.()甚蕃.()淤.泥()清涟.()亵.玩()隐逸.()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 ( )( ) ..()()4.惟.吾德馨5.谈笑有鸿儒..( ) ..( ) ( )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 ) ( )8.无丝竹..之乱.耳( )( )9.无案牍之劳形..( )()10.可爱者...甚蕃.( )( )11.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12.濯.清涟..而不妖.( )( )( )13.不蔓.不枝.( )( ) 14.香远益清..( )( )15.亭亭..净植.( )( )1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余谓..菊( )( )18.花之君子..者也( ) 19.陶后鲜.有闻( )20.宜.乎众矣( )三.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孔子云:何陋之有?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9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课文理解题。

1.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2.《陋室铭》的作者是()朝诗人()。

“铭”是古代()的文字,后来成了一种文体。

《爱莲说》的作者是(),()朝哲学家。

文中经常被后人引用表示洁身自好的语句是()。

《陋室铭》的主旨句是(),全文表达了作者()的情操。

《爱莲说》的主旨句();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品德。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4、文章从哪三个角度表现了“陋室不陋”?室外景——环境之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室中事——情趣之雅5、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用不高的山、不深的水比喻陋室,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陋室有了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就不觉得简陋了。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重点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重点

《陋室铭》一、中心思想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言陋室不陋。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二、文学常识1.本文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有仙则名.出名 2 .斯.这 3.惟.只吾.我徳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 谈笑有鸿儒..佛..博学的人 5.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6.阅金经经7.可以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8.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9.无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劳形..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四、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五、用原文语句回答。

1.点明全文主旨(总领全篇)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文描写陋室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从正反两方面表现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文中以比喻起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六、问答题。

1.指出“龙”和“仙”比喻什么?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2.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从“山”“水”“仙”“龙”写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兴手法,表明陋室也具有山水名灵的特点,更好的突出了文章“惟吾德馨”的主旨。

《爱莲说》《陋室铭》中考对比阅读复习

《爱莲说》《陋室铭》中考对比阅读复习

对比阅读11一:基础夯实⒈解释词语意思名:出名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无功名的人调:调弄丝竹:管弦乐器乱:使…扰乱案牍:官服文书劳:使…劳累蕃:多濯:洗妖:过分艳丽枝:长枝茎益:更加植:竖立亵玩:靠见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鲜:少宜:应当⒉翻译句子意思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能靠近玩弄它二:填空题⑴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陋室和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但也有所不同。

《陋室铭》开头运用类比立论引出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始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来衬托。

莲之爱,引出本文主旨莲,花之君子者也。

⑵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操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态度三:问题探究⒈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乙文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写法上的相同之处:托物言志⒉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人的品德修养其中思想感情?相同之处是什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相同情感:都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情感现实意义: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⒊甲乙两文都存在言外之意的句子,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试分析它们的言外之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庸俗的官僚们生活的鄙弃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作者对追逐功名利禄,趋炎附势的鄙弃。

⒋《陋室铭》谈到山水《爱莲说》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他们的作用相同吗?为什么?不相同。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只是分享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只是分享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文名遐迩。

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

后经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他和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白居易称其为“诗豪”。

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

按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

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

对此,他毫无怨言。

刘禹锡是个文人,于是就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

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

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

于是,他又撰写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

他在愤激之中,有话如鲠在喉,倾吐为快,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

2、周敦颐,宋代哲学家、理学家。

原名敦实。

字茂叔。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为官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

“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

平生酷爱莲花,晚年时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取名爱莲池,全部种植荷花。

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周敦颐还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hào)两兄弟(程门立雪—杨时和游酢(zuò)拜会程颐),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初中语文《爱莲说》《陋室铭》重点考点归纳

初中语文《爱莲说》《陋室铭》重点考点归纳

初中语文《爱莲说》《陋室铭》重点考点归纳《爱莲说》知识点考点归纳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以菊花正衬,以牡丹作为莲的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菊比喻隐逸者;牡丹比喻富贵者;莲比喻君子。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坚贞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 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

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五、写作手法: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

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

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

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

七、课文内容。

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

⑷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⑸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陋室铭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提纲

陋室铭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提纲

陋室铭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提纲《陋室铭》《爱莲说》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本文体裁铭。

二、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文中表现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⑥从反面写出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⑦用类比赞美'陋室',并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⑨《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问答题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言外之意?答:①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②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4.作者在本文的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答: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用下句,隐含“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之意,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又画龙点睛,强调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5.文章是在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答:此句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作者在文中以仙人蛟龙自况,更以孔子、诸葛亮、子云等古代名贤自比,这种毫不自谦的思想是否让人觉得有些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答:不会的。

陋室铭复习提纲

陋室铭复习提纲

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
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第六板块:内容理解 1、本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2、文章第二层(4-7 句)从哪几方面突出陋 室不陋? 3、文末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 何用意?
第七板块:拓展延伸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4、其他重点词:
灵 斯 惟 德馨 上 入
鸿儒 白丁 调 素琴 案牍
第四板块: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五板块:理解性默写
1、文章点明全文主旨(提挈全篇、表明陋
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2、 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
的一句话(点睛之笔)是:
这句话巧妙的回应了前文的“
”。
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
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
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 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 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 面的“座右铭”。
第八板块:中考链接(见导学稿)
《陋室铭》复习提纲 第一板块:文学常识
作者、文体“铭”
第二板块:字音字形 惟吾德馨.——罄竹难书 案牍——牛犊——买椟还珠——亵渎 鸿儒——相濡以沫——孺子牛
第三板块:词义解释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爱莲说》、《陋室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爱莲说》、《陋室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复习课件
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 自己。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豁达大度,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且美好的德行 能感染他人。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的 “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 的描述和赞美寓意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翻译原则
信——字字准确,忠实于原文。(重点实词,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 达——通顺规范,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留,删,换, 调,补) 雅——富有文采,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
边做边查,规范书写。
四 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 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8)陶后鲜有闻 (9)宜乎众矣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竖立 亵玩:靠近赏玩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宜:应当 众:很多
三.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 明只喜爱菊花。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河沟,池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 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何故怀瑾握瑜②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
以晧晧③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qú) ④乎!”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 ①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吃点酒糟,喝点薄酒。餔:吃。啜:饮。醨,

《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归纳陋室铭《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篇名篇,以极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这篇文章以贬义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住所,表达了作者对财富与地位的淡漠态度和追求精神生活的主张。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来比喻自己的住所。

这里的山指的是大山,也可以理解为宏伟壮丽的建筑。

作者暗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并不豪华,但这并不妨碍他拥有追求真理和卓越品质的精神追求。

接下来,作者用“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进一步比喻自己的住所。

这里的水可以理解为深邃的河流,也可以理解为豪华的装潢。

作者再次表达了自己不看重外在的现象,而注重内在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的丰盈。

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中,作者明确指出他所居住的地方虽然简陋,但内心却充满美德和智慧的气息。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而物质的财富和享受可以被忽略。

最后,作者用“苟余音响于宇内”来表达对推崇精神生活的追求。

他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传遍整个宇宙,可以理解为他的思想和价值观能对世人有所影响。

虽然自己的环境可能相对狭小,但作者仍然渴望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总结来说,《陋室铭》通过对一个简陋的住所的描绘,传达出作者推崇精神追求和内在品质的价值观。

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被外在的物质条件所限制,而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心灵和思想,追求真理与卓越。

爱莲说《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曹学圣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绘了莲花的美丽以及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思考。

文章以华丽的辞藻和独特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文章开篇即以“余莲如此者,咄哉!尔有术与?”来赞美莲花之美。

作者选择了“余”这个词,意味着莲花的美丽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

并用“咄哉”来表达自己的惊叹之情,显示出莲花之美的非凡与卓越。

接下来,作者用“观其外者,菌菌者蔚然匹之;已夫!水之涱涱者藉藉者”来描绘莲花的外貌。

他用“藉藉”来形容水面的浑浊和波动,而莲花则在其中独立高雅,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七年级下册语文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文名遐迩。

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

后经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他和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白居易称其为“诗豪”。

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

按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

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

对此,他毫无怨言。

刘禹锡是个文人,于是就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

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

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

于是,他又撰写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

他在愤激之中,有话如鲠在喉,倾吐为快,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

2、周敦颐,宋代哲学家、理学家。

原名敦实。

字茂叔。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为官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

“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

平生酷爱莲花,晚年时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取名爱莲池,全部种植荷花。

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周敦颐还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hào)两兄弟(程门立雪—杨时和游酢(zuò)拜会程颐),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陋室铭、爱莲说》重点知识总汇

《陋室铭、爱莲说》重点知识总汇

陋室铭刘禹锡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刘禹锡集》,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3.在课文中找出本文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二、重点词语(一)词语解释:名:出名,有名。

灵:神异。

斯: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上:长上。

入:映入。

青:青色。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形:形体、躯体。

乱:使……乱,扰乱。

案牍:官府文书。

劳形:使……劳神伤身。

(二)一词多义1.之无丝竹之乱耳(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2.往来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的人)3.名有仙则名(出名,有名)名之者谁(命名)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名字)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有名的,著名的)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三)词类活用: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上苔痕上阶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四)古今异义:1.谈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3.孔子云古义:说今义:云彩三、特殊句式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

“何陋”是前置的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内容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内容

《陋室铭》(唐刘禹锡)写法:托物言志1、主旨: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证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内容分析: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山水比兴,运用类比手法,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引出文章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既显得出手不凡,以“德馨”统领全篇,也为后文的描写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

陋室自然环境清静幽雅、生机盎然,交往朋友博学儒雅,室内生活质朴高雅,富有情趣。

这表现了陋室“不陋”,突显了陋室主人的“德馨”。

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

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

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突出了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已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照应开头的“惟吾德馨”,有力地证明了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君子居之”,突出主旨。

引经据典,立意高远,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又发人深思。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写法:托物言志1、主旨: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从而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

《陋室铭》《爱莲说》复习要点

《陋室铭》知识要点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在文中意思(1)有仙则名.:著名、出名(2) 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3)惟吾德馨..:品德高尚(4)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5)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6)...可以..调素琴...:调弄不加装饰的琴.........(.7)阅金经..:佛经(8) 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9)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0)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2.本文的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3.“铭”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4.“座右铭”的意思:刻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文字,现在多指人生的准则或信条。

“陋室铭”的意思:用来歌颂陋室的文字。

5.文章从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文。

6.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作者的节操和情趣,我们自然会想到东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人陶渊明,可用《五柳先生传》中的语句来概括此人的高尚品德,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手法,以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8.用原文句子回答:(1)写居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写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写生活风貌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写室中事,注意虚实结合,“可以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

“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5)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古今对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文章的点睛之笔:孔子云:何陋之有?9.“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10、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鸿儒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是全文的主旨句,开篇点题,统领全篇,点明中心。

10《陋室铭》和《爱莲说》复习提纲

10《陋室铭》和《爱莲说》复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二、基础知识1、古今异义:山不在高——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惟吾德馨——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可以调素琴——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无案牍之劳性——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2、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3、一词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②何陋之有:倒装标志,不译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②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名:①有仙则名:著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词作动词4、重点字词在:动词,在于名:动词,出名灵:灵验,神奇。

斯:指示代词,此,这惟:只馨:本指散发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动词,长到,漫到入:映入。

鸿儒:知识渊博的人;鸿,同“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案牍:指官府的公文;牍,写字用的木片劳:使劳累行:形体。

三、课文理解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此文体一般押韵。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二、短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斯.(这)是|陋室,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佛经)。

无|丝竹..(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乱.(形容词作动词,使……受到扰乱)耳,无|案牍..(公事文书)|之.(同前)劳.形.(使……劳累。

劳形,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有?山不一定要高耸入云,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不可测,只要有蛟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俗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四、一词多义1、名:有仙则名。

(动词:出名)并自为其名。

(名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2、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助词,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五、古今异义1、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形体;今义:形状六、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3、惟吾德馨.。

(名词用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

(劳,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七、理解性默写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表现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12、以比喻起兴,引出主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3、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4、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八、问答题。

◆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既用比喻,又用类比。

用“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即自己);用“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作类比,表明陋室因有品德高尚的人居住而“不陋”。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不陋,引出主旨“惟吾德馨”。

◆3.本文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分别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居室环境—幽美;交往人物—博学;生活情趣—高雅◆4.试品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陋室清幽、宁静的自然环境。

“上”和“入”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的景色写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5.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用诸葛庐、子云亭与陋室类比,以“诸葛、子云”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证明了陋室不陋。

◆6.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①引孔子话作结,回应开头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再次表明陋室不陋。

7.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九、修辞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比喻、比兴)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对偶)④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问)《爱莲说》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谥号“元公”。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短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结构助词,的)花,可爱者甚蕃.(fán)(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非常,特别)爱牡丹。

予.(yú)(我)/独爱/莲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淤(yū)泥/而不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清涟..(此指清水)/而.(转折连词,却,但是)不妖.(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不蔓.(长蔓)不枝.(生枝节),香远.(远播)益.(更加)清.(清香),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植.(立),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亵玩,玩弄)焉。

予谓.(认为)菊,花之.(助词,的)隐逸者...(隐士)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者也。

噫(yī)!菊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爱,陶后鲜.(xiǎn)(少,很少)有闻.(听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应该)乎众.(多)矣。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应当很多了。

三、一词多义1、鲜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嫩2、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句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远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距离长4、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不复出焉出去5、外中通外直外表遂与外人间隔以外四、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生枝节2、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五、古今异义1、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适当2、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栽种六、结构。

《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七、理解性默写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莲,花之君子者也。

6、形容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句子 : 濯清涟而不妖7、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菊,花之隐逸者也。

8、世人盛爱牡丹原因的句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9、和“予独爱莲”相照应的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0、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相照应的句子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九、问题。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爱2、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3、莲花具有哪些君子的美徳?洁身自好、质朴庄重、刚直不阿、通达事理、美名远扬、志洁行廉。

4、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避世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追求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

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现了“莲”美好的品格,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6、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通过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予独爱莲”,也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品行高洁的人太少。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对追名逐利富贵的世风的鄙弃;突出写作目的,引人深思。

10、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例:环境对人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关键要靠自己把握。

只要我们能保持高尚节操、洁身自好,及时近“墨”也未必“黑”。

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7、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6、莲花的别名?与莲花有关的诗句?荷花芙蓉芙蕖菡萏、水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