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第十七翻译赏析_伤逝第十七阅读答案_来源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之嵇康及翻译(二十一则)
《世说新语》之嵇康及翻译(二十一则)德行第一:十六、四十三言语第二:十五、十八政事第三:八文学第四:五、九十八雅量第六:二赏誉第八:二十九品藻第九:三十一、六十七容止第十四:五、十一伤逝第十七:二栖逸第十八:二、三贤媛第十九:十一任诞第二十三:一简傲第二十四:三、四排调第二十五:四《德行第一》十六未见喜愠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也没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四十三罗母焚裘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
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
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
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
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道歉,就会免去死罪。
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
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1/7页的要求。
赦免了他的弟弟。
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言语第二》十五瞳子何必在大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
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嵇中散(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大将白起的风采,遗憾的是器量狭窄啊。
”赵景真说:“尺长的标杆可以测定太阳运行的精确度,寸长的竹管可以测定音乐的高低。
伤逝赏析_精品文档
伤逝赏析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苏轼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
苏轼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
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这是写实。
第二句“空听潺潺清颖咽”的“清颖”写的也是实情。
“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
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
此句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
接下来一句“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阳修宋仁宗皇元年(1049)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时所作词如组词《采桑子》等,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
而数十年之后,歌女们仍传唱,足见“颍人思公”。
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到滁州、扬州、颍州等地,但他能兴利除弊,务农节用,曾奏免黄河夫役万人,用以疏浚颍州境内河道和西湖,使“焦陂下与长淮通”,西湖遂“擅东颍之佳名”。
因此人民至今仍怀念他,传唱他的词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说明。
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闪而过,因此下一句说“四十三年如电抹”。
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过片言人生如“草头秋露”,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
下面的“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可见生命短促,人生无常。
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
鲁迅《伤逝》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伤逝——涓生的手记鲁迅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会馆里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
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
事情又这么不凑巧,我重来时,偏偏空着的又只有这一间屋。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我们交往了半年,又谈起她在这里的胞叔和在家的父亲时,她默想了一会之后,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了出来的话。
其时是我已经说尽了我的意见、我的身世、我的缺点,很少隐瞒;她也完全了解的了。
这几句话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
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处所,是吉兆胡同一所小屋里的两间南屋;主人是一个小官,自住着正屋和厢房。
他只有夫人和一个不到周岁的女孩子,只要孩子不啼哭,是极其安闲幽静的。
我们的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
我拦阻她,还是定要卖,我也就不再坚持下去了;我知道不给她加入一点股分去,她是住不舒服的。
和她的叔叔,她早已闹开,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
然而这倒很清静。
我的路铸定了,每星期中的六天,是由家到局,又由局到家。
在局里便坐在办公桌前抄,抄,抄些公文和信件;在家里是和她相对,或帮她生白炉子,煮饭,蒸馒头。
我所预期的打击果然到来。
双十节的前一晚,我呆坐着,她在洗碗。
听到打门声,我去开门时,是局里的信差,交给我一张油印的纸条。
我就有些料到了,到灯下去一看,果然,印着的就是:奉局长谕史涓生毋庸到局办事秘书处十月九号启。
我知道这一定是有人添了些谣言,去报告了局长的。
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因为我早就决定,可以给别人去抄写,或者教读,也还可以译点书,况且《自由之友》的总编辑便是见过几次的熟人,两月前还通过信,但我的心却跳跃着。
文言文新语伤逝翻译
余尝游于人间,见世态炎凉,人心易变,感慨良多。
于是,作《新语伤逝》以抒怀。
文中言及人生如梦,岁月如梭,世间万物皆无常,唯有时光最为无情。
夫人生在世,犹如夜行于幽暗之林,虽见星月之光,却难辨前路。
世人皆言人生如梦,梦中之物,终非真实。
然梦醒时分,方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戏中悲欢离合,皆由心生。
是以,人生若戏,戏亦人生。
世之变故,如春风之吹拂,夏雨之倾盆,秋叶之凋零,冬雪之覆盖。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世间万物皆在变迁之中。
人生亦然,自幼年至老年,无不经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然世间事物,无不有始有终,人生亦如是。
忆往昔,余曾年少轻狂,意气风发。
彼时,胸怀壮志,欲一展鸿图。
然世事难料,风云变幻,昔日豪情壮志,尽成泡影。
回首往事,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今人生活,犹如走马灯,瞬息万变。
昨日之欢,今日之愁,皆如过眼云烟。
世间万物,无不归于虚无。
人生在世,犹如浮世绘,光影交错,恍若隔世。
夫人生之悲,莫过于时光之流逝。
昔日少年,今日已老。
昔日繁华,今日凋零。
世间万物,无不遵循此规律。
人生如梦,梦醒时分,方知时光之无情。
余尝思,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然世事难料,人心易变,终难如初。
是以,人生在世,唯有珍惜当下,方不辜负时光。
《新语伤逝》之作,旨在告诫世人,珍惜时光,把握人生。
人生如梦,梦醒时分,方知时光之宝贵。
勿使光阴虚度,勿使岁月蹉跎。
愿世人皆能铭记此言,奋发向前,不负韶华。
译文如下:《新语伤逝》乃余所作之文。
其文虽以文言表达,然其意蕴深远,寓意悠长,颇似古人之佳作。
今日试以新语译之,以飨读者。
余曾在人间游历,目睹世态炎凉,人心易变,感慨万分。
于是,创作《新语伤逝》以抒发情感。
文中言及人生如梦,岁月如梭,世间万物皆无常,唯有时光最为无情。
人生在世,犹如夜行于幽暗之林,虽见星月之光,却难辨前路。
世人皆言人生如梦,梦中之物,终非真实。
然梦醒时分,方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戏中悲欢离合,皆由心生。
《伤逝》赏析
伤逝之迟辟智美创作一九二五年创作的《伤逝》是鲁迅先生惟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恋爱的小说.作者将一对青年的恋爱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布景中,透过他们的喜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鲁迅经典小说《伤逝》赏析《伤逝》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在题材上,《伤逝》是鲁迅唯一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如果要用几句最简单的话客观地概括其内容,年夜致可以这样说:《伤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胜利,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来源根基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其实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归根结底他们恋爱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恋爱.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恋爱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分歧,其实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那么,最后肯定是要归于幻灭的.恋爱和自由,究竟哪个更重要?王子娶了公主是童话的结局,但不是最后的许诺.“他们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现实中也远没那么轻描淡写的笃定.究竟这样的认可形式是一种冗余还是神圣.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已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涓生与子君简直是从昏睡的梦境中清醒了,然而觉醒仅仅是奋斗的开始,他们醒后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这个目标似乎对他们也其实不重要.现实主义作品的伟年夜之处便在于此——关注现俗,指明并试图解决其弊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这样诠释恋爱:“人的实质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以自由为前提,人被判定为自由,必需单独承当选择的后果.”或者柏拉图式的恋爱或者自由主义者的恋爱,根本就没有什么朝夕相随、生死与共.恋爱为什么会干扰自由,或许是因为简单的情欲吧.很多人愿意为了恋爱而失去自由,小女人情怀其实无可厚非;好多年夜老爷们叫嚷着孤独,那不正是驴子渴望马轭的哀鸣吗?文中涓生与子君的结合招致了两个结果:疏离的人际关系和自主性的丧失.阅读者心中是否包括着这样一种了然认定的观点:婚恋就是自由的对峙物.我不知道自由和自我的分别,也就不清楚恋爱如何在平淡的婚姻中湮灭,自由如何在真挚的恋爱中崩塌.这湮灭和崩塌是自然而然的吗?孤独者渴望伴侣,是否随着伴侣的入侵,自由就烟消云散?这些人们嘴里的肯定对峙与现实中的偶然和谐,究竟有怎样的玄机?是我们想太多,还是生活原本如此.涓生和子君恋爱喜剧的原因和意义《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时代的青年们所热烈追求的生活理想,也是那时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那时的这类作品,年夜多致力于描写青年男女打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的奋斗过程,并往往以自主婚姻的实现作为结局.但鲁迅的《伤逝》却以喜剧收场,而且不是一般的恋爱喜剧,而是自由恋爱胜利之后的婚恋喜剧.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在相爱的过程中,尽管遇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阻挠,但他们无所畏惧,毫不退缩,子君的态度尤其坚决.面对父亲和叔父的反对,她坚定地暗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正是靠这种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态度,他们终于打破重重阻碍而结合,实现了婚姻自主的理想.涓生和子君但涓生和子君婚后的“安宁和幸福”并未维持多久,他们的恋爱喜剧恰恰发生在恋爱胜利,婚姻自主之后不久.首先来临的冲击是涓生被解聘.失去职业后,他们的生计成了问题.虽然他们检验考试用其他法子“来开一条新路”,但都没有走通.这使他们的恋爱生活蒙上了阴影.加上结婚后,子君以为追求的目标到达了,便日渐沉溺在小家庭琐碎的生活中,不再去上进了,酿成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甚至有些庸俗的家庭主妇,甘愿做靠丈夫养活的附属品.实际上,子君尚未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停止了追求.软弱而自私的涓生在感受到婚后生活的平庸和生活的压迫时,只想着“救出自己”,并自欺欺人地把抛弃子君作为自己“向着新的生活跨出去”的第一步,结果是招致了子君的死亡,而他自己也并未真的跨入新的生活,整日在悔恨与哀思中消磨着生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涓生和子君恋爱喜剧的原因,既是那个分歧理的社会制度和黑暗势力的破坏与迫害,也与他们自己的弱点——如软弱、自私、目光短浅和狭隘自私的个人主义等有关.涓生和子君恋爱喜剧的意义在于,它启示人们:在一个分歧理的社会中,纯真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幸福,是不成能胜利的.只有在为社会解放而奋斗的过程中,才华真正实现个性的解放和个人婚恋的幸福.艺术特色小说采用“手记”的方式用诗一样的语言抒写了涓生的心境,寓批判于事实的缕述.有追忆中的内心独白与倾诉,也有回想里的细节装点与刻画,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与精湛的白描技法.小说的叙事、议论、写景都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小说年夜体上是依照会馆]吉照胡同、会馆这样回顾式结构进行描述的,在具体事件回顾中,作者没有依照事件的时间顺序.而是根裾主人公的情感,有祥有略,跳越式的追述.首先,在叙述中抒情如:子君死后,涓生又回到会馆,回忆一年前与子君相恋时的情景,是用叙述的语言抒发他们相恋的情感:“在一年前,在寂静和空虚中其实不是这样,经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其次,也通过议论直抒胸臆小说结尾段:“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天堂,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哀思,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天堂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哀思.” 这是表达了涓生追悔莫及的悔恨和哀思的心情.再次,作者也借助景物描写抒情作者写道:一年前两人相恋时,子君就带着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式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紫白的藤花.一年后,依然是这样的破屋,这样的板床,这样的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但那时使我希望、欢欣、爱、生活的,却全都逝去了.作者写出了人去楼空的空虚与寂寞.人物分析子君和涓生都是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生长起来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有个性解放、男女平等、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新思想.作者充沛地肯定了子君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为了争取恋爱和婚姻自由,敢于同旧势力进行较量,勇敢地叛变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家庭,高傲地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这是子君反封建专制的战斗宣言.她和涓生同居,暗示了她对封建品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的反抗.作者也批评了子君软弱、妥协和思想的停滞不前,当他们建立起小家庭以后又沉溺在凝固的安宁与幸福里,忘记了人生的全盘要义,把精力倾注抵家务里及恭顺地侍奉丈夫,暗示出旧式妇女贤妻良母式的性格,失去了奋飞的能力和勇气,变得平庸短浅,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时代的女性酿成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由于她性格的软弱,最后不能不回到她曾叛变的旧家庭里去,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作者也写出了她质朴善良的性格,她为了恋爱,不计较涓生是个门第卑微的穷青年,当离开涓生的时候,没有留下字条,却默默地把仅有的生活用品留给涓生,这里有关心,有惋惜,有对恋爱的最后留恋,暗示出子君质朴和善良的品性.。
世说新语伤逝读后感
《世说新语·伤逝》是《世说新语》的第17门,共19 则故事。
“伤逝”意为感伤逝者,这一门主要记述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对亡故亲友的悼念和思念。
在这一门中,许多故事都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氛围。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王戎丧儿万子的故事。
王戎的儿子万子夭折,山简前去探望,王戎悲伤得难以自持。
山简安慰他:“不过是损失了一个还没长开的孩子,为何要如此悲伤?”王戎回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他认为,圣人和愚人对情感的感知都很淡漠,而自己恰恰是情感最为丰富的人。
这番话表达了王戎对儿子深厚的感情,也让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悲痛。
还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支道林为王羲之的孙子王献之超度的事情。
王献之死后,他的家人请支道林为其超度。
支道林在超度时,说王献之是被上天征召去做神仙了,还说自己曾在京口看到过王献之。
王献之的家人听后,哭得更加悲痛。
这则故事虽然带有一定的神异色彩,但却反映了人们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敬畏。
阅读《世说新语·伤逝》,让我感受到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他们在悼念亡者的过程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无奈。
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把握好每一天,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此外,这些故事还让我体会到了友情的珍贵。
在那个时代,文人雅士之间的友情非常深厚,他们在朋友离世时会感到非常悲痛,这种真挚的情感令人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相互关心、支持和帮助。
总之,《世说新语·伤逝》是一部充满感伤和思考的作品,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友情的重要。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努力过好每一天。
赏析鲁迅作品《伤逝》
赏析鲁迅作品《伤逝》赏析鲁迅作品《伤逝》作品《伤逝》出自鲁迅《彷徨》小说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赏析鲁迅作品《伤逝》相关内容。
《伤逝》可以说是鲁迅唯一一篇构写男女爱情的小说。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涌现出的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他们要冲破思想上的牢笼,他们要追求自己的个性特点,《伤逝》中的主人公涓生与子君正是他们形象的典型化身。
通过叙写涓生与子君勇敢地冲破当时封建社会的枷锁,追求他们自己向往的自由爱情,以及婚后爱情生活由恩爱美好转为淡漠黯然,最后以失败告终的悲惨痛心的悲剧式爱情故事,表现出一种当时封建礼教强大吃人的邪恶势力,旧社会无情、迫害无知百姓以及单独个体的反抗是无济于事的残酷现实。
初读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写的是涓生、子君二人婚前及结婚后前期的生活状态。
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是坚定而又决绝的,他们内心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的信念也是坚定的。
在旁人的讥笑、猥亵、轻蔑的眼光下他们毅然决然地要生活在一起。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是子君说出来的话,子君果断与透明的思想,让涓生敬佩不已,不得不觉得这女子和其他的女人不一样,她有着先进的思想,他觉出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于是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子君爱的选择。
我也被其坚定地爱情所感动,面对家人、社会、封建势力的压迫,他们义无返顾的走在了一起,也许年轻勇敢的心正是鲁迅想带给我们当时青年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在一起或许并不代表永远在一起,这也只是子君与涓生抵抗当时社会生活压力的小小的一步,未来的艰难他们不知,也只能在摸索中前进,正如当时革命者彷徨、迷茫、而又不知如何前进的境况。
只有他们真正的从心底从思想上透彻明确那个光明信念的指引,团结一心,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起,那么,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也不是没有希望的。
反之,就如同子君与涓生的爱情一般逐渐迷失方向,直至爱情破灭。
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吉兆胡同里的一间小屋子,在这里,他们逐渐互相了解着彼此。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题解】伤逝指哀念去世的人。
怀念死者,表示哀思,这是人之常情。
本篇记述了丧儿之痛,对兄弟。
朋友、属员之丧的悼念及做法。
有的依亲友的生前爱好奏一曲或学一声驴鸣以祭奠逝者。
有的是睹物思人,感慨系怀,而兴伤逝之叹。
有的是以各种评价颂扬逝者,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更有人慨叹知音已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而预料自己不久于人世。
至于第10 则同时记录下将逝者对生命终结的哀伤,更易令人伤感。
(1)王仲宣好驴鸣①。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注释】①王仲宣:王粲,字仲宣,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
【译文】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
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
”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
(2)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①。
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
竹林之游,亦预其未②。
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③。
今日视此虽近,递若山河④。
”【注释】①轺(yao)车:驾一匹马的轻便车。
酒垆:酒店里放酒瓮的土台子,借41O指酒店。
②嵇叔夜:嵇康的字。
阮嗣宗:阮籍的字。
预:参加。
③羁绁(wie):束缚。
④邈(miao):远。
【译文】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
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
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
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
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
”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
”(3)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渤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注释】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译文】孙子荆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推重并佩服别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2)全文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2)全文(4)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①。
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②!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注释】①王戎句:王戎丧儿,《晋书)的记载是王戎的堂弟王衍丧儿。
按:万子年十九卒,似不能说孩抱中物。
②孩抱:孩提;婴儿。
【译文】王戎死了儿子万子,山简去探望他,王戎悲伤得受不了。
山简说:一个怀抱中的婴儿罢了,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圣人不动情,最下等的人谈不上有感情;感情最专注的,正是我们这一类人。
山简很敬佩他的话,更加为他悲痛。
(5)有人哭和长舆,曰:峨峨若干丈松崩。
①【注释】①哭:吊唁。
峨峨:形容高、巍峨。
按:和峤(字长舆)很有风采,名声很大,庾■曾称赞说:峤森森如千丈松。
【译文】有人哭吊和长舆,说:好像巍峨的千丈青松倒下来了。
(6)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民威和中,丞相王公教曰②:卫洗马当改葬。
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③。
【注释】①卫洗马句:卫阶到豫章(首府是南昌)时,王敦的长史谢鲲很敬重他;卫玠后来也葬于南昌。
参看《容止》第16、19 则注①。
②咸和:晋成帝的年号。
咸和中,卫玠改葬江宁。
教:诸侯王公的文告。
③薄祭:菲薄的祭品,这里是对死者的谦词。
敦:深厚。
旧好:旧情;故交。
【译文】太子洗马卫玠在永嘉六年去世,谢鲲去吊丧,哭声感动了路人。
咸和年间,丞相王导发表文告说,卫洗马今当改葬。
此君是风雅名流,受到国内的仰慕,大家应该整治薄祭,来加深我们对老朋友的怀念。
(7)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①。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渤,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渤,遂不执孝子手而出②。
【注释】①灵床:为死者虚设的坐卧之具。
②遂不句:吊丧临走时,礼节上应与主人握手,表示慰问。
这里说不执孝子手,是说伤痛之极,以至于忘了礼数。
【译文】顾彦先平生喜欢弹琴,当他死后。
世说新语 伤逝第十七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题解】伤逝指哀念去世的人。
怀念死者,表示哀思,这是人之常情。
本篇记述了丧儿之痛,对兄弟。
朋友、属员之丧的悼念及做法。
有的依亲友的生前爱好奏一曲或学一声驴鸣以祭奠逝者。
有的是睹物思人,感慨系怀,而兴伤逝之叹。
有的是以各种评价颂扬逝者,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更有人慨叹知音已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而预料自己不久于人世。
至于第10 则同时记录下将逝者对生命终结的哀伤,更易令人伤感。
(1)王仲宣好驴鸣①。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注释】①王仲宣:王粲,字仲宣,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
【译文】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
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
”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
(2)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①。
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
竹林之游,亦预其未②。
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③。
今日视此虽近,递若山河④。
”【注释】①轺(yao)车:驾一匹马的轻便车。
酒垆:酒店里放酒瓮的土台子,借指酒店。
②嵇叔夜:嵇康的字。
阮嗣宗:阮籍的字。
预:参加。
③羁绁(xie):束缚。
④邈(miao):远。
【译文】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
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
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
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
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
”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
”(3)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渤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注释】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译文】孙子荆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推重并佩服别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
《世说新语—伤逝》和《世说新语—识鉴》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世说新语—伤逝》和《世说新语—识鉴》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甲]王仲宣好驴鸣。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乙]张季鹰辟①田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④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注:①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
①官职名①菰菜羹、鲈鱼脍是江浙一带的风味小吃。
①在他乡做官。
1.在《古汉语词典》中,“临”的义项有:①靠近,对着。
①来到,到达。
①将要,快要。
请为“既葬,文帝临其丧”中的“临”选择正确的义项。
2.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乙文。
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
【答案】1.①2.“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考生应先了解实词所在的句子的意思,然后把选项中的词语代入句子,把该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
一词多义词,还要注意各个释义的词性特征。
联系原文看,“既葬,文帝临其丧”,意思是“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句中的“临”是动词,应该选①来到,到达。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句子、概括定向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要先根据平时积累,结合注释、关键字和句子结构去理解和翻译所给句子,然后从中找出与所给成语有关的内容,联系上下文语境对成语进行概括注解。
结合注释看,划线处句子意思是“张季鹰(张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掾一职,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于是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
见秋风起,想到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是思乡之情的流露。
联系他后面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合自己的想法,怎么能够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来当官呢,并选择弃官还乡的事情看,“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点睛】参考译文:【甲】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读后感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读后感
这一篇章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魏晋名士面对亲友逝去时的反应。
你看他们,一个个可都是真性情的主儿。
像王戎,在儿子去世后那悲痛的样子,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那些看起来洒脱不羁的名士的印象。
原来啊,不管是多么潇洒超脱的人,在面对至亲的离去时,内心的伤痛都是难以抑制的。
这就好比是一个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大侠,突然被人击中了软肋,那种痛是直达心底的。
还有那些关于友情的故事。
魏晋时期的友情,那真叫一个纯粹。
朋友走了,活着的人那个伤心劲儿,就像是天塌了一半。
他们不像现在有些人,朋友没了可能就发个朋友圈表示一下惋惜,然后该干啥干啥。
那时的名士们会放声大哭,会长久地沉浸在悲痛之中。
这让我觉得,友情在那个时代是一种沉甸甸的情感,是真正能与生命相提并论的东西。
在这些悲伤之中,又透着一种别样的哲学思考。
他们在痛苦的同时,似乎也在思考着生死的意义。
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什么,虽然痛苦得很,但又有一种想要看透这生死大限的执着。
这有点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特别大的挫折的时候,一边哭着鼻子,一边又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老天爷在捉弄我们,还是这背后有着什么深奥的道理。
这一篇读下来,我就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那个时代,目睹了一场又一场生离死别的大戏。
它让我明白,悲伤这种情绪其实是很珍贵的,它证明了我们对生命、对他人的热爱和在乎。
同时,也让我对那个遥远的魏晋时代的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些名士们不仅仅是在史册里留下几句名言警句的人,更是有着鲜活情感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就像一面镜子,也能照出我们现代人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角落呢。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读后感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读后感这一篇章里的故事,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魏晋人的情感特别浓烈。
就像王戎丧儿万子那则故事,王戎那叫一个悲痛啊。
按说在我们现在的观念里,孩子没了肯定伤心,但可能会想着要坚强之类的。
可王戎呢,他那伤心劲儿简直冲破天际。
别人去劝他,他还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这话可太有魏晋风度了。
他觉得那些圣人可以超脱情感,而最下层的人不懂感情,像他这样的人啊,感情最为浓烈。
这就好像是在给自己的深情一个堂堂正正的名分,我觉得这特别酷。
魏晋名士们不藏着掖着自己的感情,想哭就哭,想悲叹就悲叹,这和我们平时被教导要含蓄内敛可不一样。
还有顾荣去世的时候,他的好友张翰特别伤心,直接就奔丧去了,然后还“不执末婢手而出”。
这细节很有趣,感觉在那个时候,他们对友情的重视是体现在这些细节里的。
张翰可能觉得末婢没有顾荣那么懂自己和顾荣之间的情谊,连手都不握就走了,就像在说“我和顾荣的友情是独一无二的,你不懂”,有点傲娇又很深情。
同时,这些故事也让我觉得生命在魏晋时期好像特别脆弱。
一会儿这个人去世了,一会儿那个人不在了。
但也正是因为生命的脆弱,才让人们之间的感情显得更加珍贵。
大家都知道,说不定哪天身边的人就突然没了,所以在相处的时候,那感情都是掏心窝子的。
而且这一篇章还让我看到了魏晋人对生死的独特思考。
他们的悲伤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一个人,还包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他们在伤逝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对生命这个宏大的命题进行探讨。
比如说,他们在悲痛中会思考活着的意义,死亡的必然之类的哲学性的东西。
不过呢,他们不会像那些老学究一样板着脸讨论,而是带着自己的真性情,在伤痛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伤逝原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余尝游于荒野,见一女子,容貌甚美,而神情凄凉。
余问其故,女子曰:“吾家世居于此,不幸遭逢乱世,父母俱丧,独留我孤身一人。
自是以后,流离失所,颠沛流离,尝尽人间冷暖,备尝世态炎凉。
今日至此,伤心不已,故作此词以抒怀。
”余闻之,心生感慨,遂作《伤逝》词以赠之。
译文:我曾漫游于荒凉的原野,见到一位女子,她的容貌非常美丽,但神情却十分凄凉。
我询问她原因,女子说:“我家世代居住在这里,不幸遭遇乱世,父母都去世了,只留下我一个人。
从那时起,我就四处流浪,颠沛流离,尝尽了人间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今天来到这里,伤心欲绝,因此作这首词来表达我的情感。
”我听后,心中感慨万分,于是作《伤逝》词以赠给她。
原文:翠竹摇风,芳草萋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翠绿的竹子随风摇曳,芬芳的草地郁郁葱葱,空旷的山谷经过一场新雨,天气渐渐变得凉爽。
独自一人不要倚靠栏杆,眼前的无限江山,离别时容易相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份情感可以期待成为回忆,只是当时已经迷茫。
原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回首望去,往日的凄凉之处,归去,既无风雨也无晴天。
原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这份情感无法消除,刚刚从眉间落下,却又涌上心头。
原文: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译文:世事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多少次秋凉?原文: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译文:昨晚在梦中突然回到了故乡,小窗户前,她正在梳妆。
原文: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译文:相对无言,只有泪千行。
原文: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料想每年在肠断之处,明月之夜,短松冈。
原文: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这份情感可以期待成为回忆,只是当时已经迷茫。
文言文伤逝翻译
夫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乃自然之理也。
世人皆知,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皆为自然之现象。
然人生之伤逝,亦复如此,令人感慨万千。
盖人生自幼而壮,由壮而老,终至死亡。
其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皆历历在目。
然回首往事,方觉人生如梦,一切皆如过眼云烟。
此乃伤逝之由也。
夫伤逝之情,源于人生之无常。
古人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此言人生短暂,当珍惜时光,尽情享受。
然人生之乐,往往短暂,而伤逝之感,却如影随形。
古人又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此言人生多艰,当有忧患意识,以应对未来之变故。
人生之伤逝,可分为三种:一为青春之伤逝,二为中年之伤逝,三为老年之伤逝。
青春之伤逝,乃少年时期之美好时光逝去。
古人云:“青春几何,白发催人老。
”少年之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然转瞬之间,岁月已逝,青春不再。
此时,伤逝之情油然而生,令人感慨万千。
中年之伤逝,乃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之时,却感慨时光流逝。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中年之时,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本是人生之巅峰。
然回首往事,方觉人生短暂,时光荏苒。
此时,伤逝之情油然而生,令人感慨万千。
老年之伤逝,乃人生暮年,感慨岁月蹉跎。
古人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老年之时,子孙满堂,儿孙绕膝。
然回首往事,方觉人生短暂,岁月蹉跎。
此时,伤逝之情油然而生,令人感慨万千。
夫伤逝之情,虽令人痛心,然亦能激发人生之斗志。
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此言人生虽短暂,然斗志依然,仍需奋发向前。
总之,伤逝乃人生无常,岁月蹉跎之感慨。
古人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生短暂,当珍惜时光,奋发向前。
然伤逝之情,亦能激发人生之斗志,使人生更加精彩。
愿世人皆能以伤逝为鉴,珍惜时光,奋发向前,不负人生。
世说新语伤逝解析
世说新语伤逝解析《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散文类学习书籍,它以丰富的内容和精细的描写成为了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其中,《伤逝》这一篇章,描述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离去带来的痛苦与悲伤。
下面将对《世说新语-伤逝》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世说新语-伤逝》以“伤逝”为标题,意味着作者欲表达的主题是人们对逝者离去的伤感和惋惜。
文章的开篇即提到了逝者的离去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人之生也,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苟有所立,物有所止,吾未见厌者。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离去的痛心之情,他们希望逝者能够留下来与他们共同生活。
接着,《世说新语-伤逝》继续对逝者进行了描写,“常恐神灵变化,而人情不测。
”这里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他们担心逝者在天上会发生变化,不再像当初一样与他们亲近。
这种心理反映了人们对逝者离去的痛苦和无力感。
另外,《世说新语-伤逝》还揭示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往日之欢,十已成空。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过去与逝者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逝者的离去让人们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使得曾经的欢乐变得荏苒而虚幻。
这种伤感情绪使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和时光。
此外,《世说新语-伤逝》还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无尽思念,“可哀而不可托也。
”这句话深情地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哀痛和懊悔。
逝者的离去使人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对于逝者不能再告慰和倾诉心情感到无比的遗憾。
最后,《世说新语-伤逝》以“愈伤之甚者,愈无来者之乐”作结语,意味着对逝者的离去造成的伤痛越深,越无法从新的欢乐中解脱。
文章通过对逝者的离去以及人们对逝者的思念和悲伤进行的描写,表达了对逝者的无尽哀思。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亲人和时光,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对待生命和珍惜生活。
综上所述,《世说新语-伤逝》通过对逝者的离去以及人们对逝者离去的思念和痛苦进行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无尽哀思与惋惜。
伤逝翻译文言文
昔者,有青年男女,姓子君与孟翔者,相恋甚笃。
子君,才情出众,性情温婉;孟翔,英俊挺拔,志向远大。
二人情投意合,山盟海誓,愿结连理,共度此生。
然世事无常,天有不测风云。
孟翔赴京求学,子君则留乡侍亲。
孟翔于京中,结识新友,渐染世态炎凉,心生厌倦。
而子君乡居,思念孟翔,日日期盼其归。
然孟翔心已变,虽知子君情深,终未能回心转意。
岁月如梭,转眼已过数载。
孟翔学业有成,归来故里。
然而,昔日情谊已如烟云散去,二人相见,如隔山川。
子君知孟翔已变,心中痛苦不已。
孟翔虽感愧疚,然已无法挽回往昔之欢。
一日,子君约孟翔至花园赏花。
花园之中,春色满园,花香袭人。
子君含泪问孟翔:“君何故负我?”孟翔低头不语,心中亦觉痛苦。
子君叹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言罢,泪如雨下。
自此,子君与孟翔再无往日之情。
孟翔虽欲挽回,然子君已心如死灰。
孟翔无奈,只得离去。
子君独坐花园,泪眼朦胧,望月伤怀。
月明星稀,子君忽闻远处传来歌声,歌声悠扬,似诉衷肠。
子君起身追寻,循声而至,见一老妪坐于石凳之上,手持古琴,弹奏一曲。
子君闻曲,如痴如醉,泪流满面。
曲罢,老妪起身,对子君曰:“此曲名为《伤逝》,乃为逝去的爱情所作。
人生如梦,情爱无常,愿汝放下执念,求得解脱。
”子君闻言,恍然大悟,感激涕零。
自此,子君性情大变,不再执念于孟翔。
她放下过去,重新振作,投身于诗词歌赋之中,以诗酒自娱。
而孟翔,亦在远方,怀念子君,然终未能相见。
岁月悠悠,子君年事已高,孟翔亦老。
二人虽相隔千里,然心中仍存有那份美好的回忆。
直至一日,孟翔病逝,子君闻讯,悲痛欲绝。
她知,此生,再无与孟翔相见的可能。
子君临终前,留下遗言:“吾生有憾,然无悔。
愿孟翔安息,吾亦得以解脱。
”言罢,闭目长逝。
《伤逝》者,悼往昔之情,叹人生之无常也。
文言译之,虽失其白话之通俗易懂,然其意蕴深远,情感细腻,仍能让人感同身受。
愿后人读之,能悟人生真谛,珍惜眼前人。
伤逝第十七翻译赏析_伤逝第十七阅读答案_来源世说新语
伤逝第十七翻译赏析_伤逝第十七阅读答案_来源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世说新语》,其内容全文如下:【题解】伤逝指哀念去世的人。
怀念死者,表示哀思,这是人之常情。
本篇记述了丧儿之痛,对兄弟。
朋友、属员之丧的悼念及做法。
有的依亲友的生前爱好奏一曲或学一声驴鸣以祭奠逝者。
有的是睹物思人,感慨系怀,而兴伤逝之叹。
有的是以各种评价颂扬逝者,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更有人慨叹知音已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而预料自己不久于人世。
至于第10 则同时记录下将逝者对生命终结的哀伤,更易令人伤感。
(1)王仲宣好驴鸣①。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注释】①王仲宣:王粲,字仲宣,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
【译文】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
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
”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
(2)王浚冲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①。
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
竹林之游,亦预其未②。
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③。
今日视此虽近,递若山河④。
”【注释】①轺(ya)车:驾一匹马的轻便车。
酒垆:酒店里放酒瓮的土台子,借41指酒店。
②嵇叔夜:嵇康的字。
阮嗣宗:阮籍的字。
预:参加。
③羁绁(ie):束缚。
④邈(mia):远。
【译文】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
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
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
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
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
”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
”(3)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渤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逝第十七翻译赏析_伤逝第十七阅读答案_来源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世说新语》,其内容全文如下:【题解】伤逝指哀念去世的人。
怀念死者,表示哀思,这是人之常情。
本篇记述了丧儿之痛,对兄弟。
朋友、属员之丧的悼念及做法。
有的依亲友的生前爱好奏一曲或学一声驴鸣以祭奠逝者。
有的是睹物思人,感慨系怀,而兴伤逝之叹。
有的是以各种评价颂扬逝者,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更有人慨叹知音已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而预料自己不久于人世。
至于第10 则同时记录下将逝者对生命终结的哀伤,更易令人伤感。
(1)王仲宣好驴鸣①。
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赴客皆一作驴鸣。
【注释】①王仲宣:王粲,字仲宣,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
【译文】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
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
”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
(2)王浚冲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①。
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
竹林之游,亦预其未②。
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③。
今日视此虽近,递若山河④。
”【注释】①轺(ya)车:驾一匹马的轻便车。
酒垆:酒店里放酒瓮的土台子,借41指酒店。
②嵇叔夜:嵇康的字。
阮嗣宗:阮籍的字。
预:参加。
③羁绁(ie):束缚。
④邈(mia):远。
【译文】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
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
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
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
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
”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
”(3)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渤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注释】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译文】孙子荆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推重并佩服别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
王武子去世,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
孙子荆后到,对着遗体痛哭,宾客都感动得流泪。
他哭完后,朝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学一学。
”学得像真的声音,宾客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4)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①。
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②!”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注释】①“王戎”句:王戎丧儿,《晋书)的记载是王戎的堂弟王衍丧儿。
按:万子年十九卒,似不能说“孩抱中物”。
②孩抱:孩提;婴儿。
【译文】王戎死了儿子万子,山简去探望他,王戎悲伤得受不了。
山简说:“一个怀抱中的婴儿罢了,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圣人不动情,最下等的人谈不上有感情;感情最专注的,正是我们这一类人。
”山简很敬佩他的话,更加为他悲痛。
(5)有人哭和长舆,曰:“峨峨若干丈松崩。
”①【注释】①哭:吊唁。
峨峨:形容高、巍峨。
按:和峤(字长舆)很有风采,名声很大,庾■曾称赞说:“峤森森如千丈松。
”【译文】有人哭吊和长舆,说:“好像巍峨的千丈青松倒下来了。
”(6)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民威和中,丞相王公教曰②:“卫洗马当改葬。
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③。
”【注释】①“卫洗马”句:卫阶到豫章(首府是南昌)时,王敦的长史谢鲲很敬重他;卫玠后来也葬于南昌。
参看《容止》第16、19 则注①。
②咸和:晋成帝的年号。
咸和中,卫玠改葬江宁。
教:诸侯王公的文告。
③薄祭:菲薄的祭品,这里是对死者的谦词。
敦:深厚。
旧好:旧情;故交。
【译文】太子洗马卫玠在永嘉六年去世,谢鲲去吊丧,哭声感动了路人。
咸和年间,丞相王导发表文告说,“卫洗马今当改葬。
此君是风雅名流,受到国内的仰慕,大家应该整治薄祭,来加深我们对老朋友的怀念。
”(7)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①。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渤,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渤,遂不执孝子手而出②。
【注释】①灵床:为死者虚设的坐卧之具。
②“遂不”句:吊丧临走时,礼节上应与主人握手,表示慰问。
这里说不执孝子手,是说伤痛之极,以至于忘了礼数。
【译文】顾彦先平生喜欢弹琴,当他死后。
家人。
总是把琴放在灵座上。
张季鹰去吊丧,非常悲痛,便径直坐在灵座上弹琴,弹完了几曲,抚摩着琴说:“顾彦先还能再欣赏这个吗?”于是又哭得非常伤心,竟没有握孝子的手就出去了。
(8)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①。
诸葛道明女为咦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
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
感念亡儿,若在初没。
”【注释】①“庾亮”句:苏峻起兵叛乱后,庚亮的儿子庚会被杀。
见《方正》第25 则。
【译文】庾亮的儿子庚会在苏峻的叛乱中被杀。
诸葛道明的女儿是庾会的妻子,守寡后,将要改嫁,诸葛道明写信给庚亮谈到这件事。
庾亮回信说:“令爱还年轻,这样做自然合适。
只是感念死去的孩儿,就像他刚刚去世一样。
”(9)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①【注释】①何扬州:何充,后任扬州刺史,但在瘦亮(溢文康)死时,任护军将军、参录尚书事。
玉树:这里以传说中的仙树比喻宝贵的人材。
【译文】质亮逝世,扬州刺史何充去送葬,说:“把玉树埋到土里,使人的感情无法平静下去啊!”(10)王长史病笃,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①!”及亡,刘尹临殡,以犀柄麈尾着枢中,因励绝②。
【注释】①“如此”句:王濛容貌很美,又善清谈;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自以为死得太早,故有此叹。
②“刘尹”句:刘惔和王濛齐名,又是至交,两人都擅长谈玄理。
清谈者经常手执麈尾,所以刘恢把匡尾放在棺村里。
殡;入殓停灵。
枢(iu):棺材。
【译文】长史王濛病重的时候,在灯下躺着,转动着拂尘,一边看,一边叹息说:“这样的人,竟然连四十岁都活不到!”到他死后,丹阳尹刘惔去参加大殓礼,把带犀角柄的拂尘放到棺材里,于是痛哭得昏死过去。
(11)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霣丧,风味转坠①。
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②,牙生辍弦于钟子③,推己外求,良不虚也。
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④!”却后一年,支遂殒。
【注释】①法虔:是支道林的同学,很有才华,得到支道林的重视,比支道林早死一年。
霣丧:同“陨丧”,指委靡不振,颓丧消沉。
②“昔匠石”句:这是引用《庄子·徐无鬼)运斤成风的故事,说的是:郢人鼻尖上溅上了一点白土,匠石挥动斧子,飞快地替他削掉而没有碰伤鼻子;郢人也一动不动地站着,面不改色。
比喻神妙的技术,也需要双方默契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后来郢人死了,匠石失去了配合的对象,神技也就无所施展了。
斤,斧子。
鄂人,郢都的人,实指楚人。
③“牙生”句:据《韩诗外传》载,著名的琴师伯牙鼓琴,志在泰山,钟子期听见,说:“巍巍乎若大山!”一会又志在流水,钟子期便说:“洋洋乎若流水!”所以伯牙把钟子期当做知音。
钟子期死后,伯牙失去了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④冥契:默契,这里指相默契的人。
【译文】支道林失去法虔以后,精神委靡不振,风度也日渐丧失。
他常对人说:“从前匠石因为郢人死去就不再用斧子,伯牙因为钟子期死去而终止鼓琴,推己及人,确实不假。
知己已经去世,说话再也无人欣赏,心里郁结难解,我大概要死了!”过后一年,支道林便死了。
(12)郗嘉宾丧,左右白郗公①:“郎丧”。
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
”公往临殡:一恸儿绝。
【注释】①郗嘉宾:郗超,字嘉宾。
他的父亲是郗愔。
【译文】郗嘉宾死了,手下的人禀告郗惜说:“大郎死了。
”郗愔听了,并不悲伤,随即告诉手下人说:“入殓时可以告诉我。
”;临到人殓,郗愔去参加大殓礼,一下子哀痛得几乎气绝。
(13)戴公见林法师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①。
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②!”【注释】①德音:善言,有德者的话,用来尊称别人的言谈。
拱木:两手合围那样粗的树,也指墓上的树。
②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译文】戴逢看见支道林法师的坟墓,说:“那高明的言谈还留在耳边,可是墓上的树木已经连成一片了。
但愿您那精湛的玄理能绵延不断地流传下去,不会和寿数一起完结啊!”(14)王子敬与羊绥善。
绥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①。
王深相痛悼,语东亭云:“是国家可惜人!”【注释】①清淳简贵:指本性清廉敦厚、为人简约尊贵。
【译文】王子敬和羊绥很友好。
羊绥清廉敦厚。
简约尊贵,曾任中书郎,年轻时去世。
王子敬痛切地悼念着他,曾对东亭侯王珣说:“他是国内值得痛惜的人!”(15)王东亭与谢公交恶①。
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②。
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
”王于是往哭。
督帅刁约不听前③,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④。
”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未婢手而退⑤。
【注释】①“王东亭”句:王珣,小名法护,兄弟俩原来是谢家的女婿。
王珣娶谢安弟弟谢万的女儿,王殉弟弟王珉娶谢安的女儿,后因猜忌产生摩擦,都离了婚,两家便成了仇人。
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是王殉的族兄,甚得谢安赏识。
③督帅:领兵的官。
④官:下属称长官为官,是敬称。
⑤未婢:谢安的儿子谢琰,小名末婢。
【译文】东亭侯王珣和谢安双方结了仇。
王殉在东边听说谢安去世,就到京都去见王于敬,说他想去哭吊谢安。
子敬起初还躺着,听了他的话,就惊讶地起来说:“这是我对你的希望。
”王于是就去哭吊。
谢安帐下的督帅刁约不让他上前,说:“大人活着的时候,从来不见这个客人。
”王珣也不理他,径直上前哭吊,哭得非常伤心,结果没有按常礼握谢琰的手就退出来了。
(16)王子猷。
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①。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②。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渤绝良久。
月徐亦卒。
【注释】①“王子猷”句: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是王羲之的儿子。
②了:完全。
【译文】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去世。
一天子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说话时一点也不悲伤。
于是就要车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
子敬平时喜欢弹琴,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悲痛得昏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
过了一个多月他也去世了。
(17)孝武山陵夕,王孝伯入临,告其诸弟曰①:“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②。
”【注释】①夕:傍晚祭奠君主。
王孝伯:王恭,字孝伯,是晋孝武帝皇后的哥哥。
晋孝武帝死时,王恭镇守京口。
他看到执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宠信小人,国家将有祸乱,很是忧虑,所以有《黍离)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