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

一、积累(17 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cǎi( ):有的婀娜jùn( )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有的澎pài( )激昂;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含bāo( )待放,有的灿烂盛开。

2.古诗文名句积累。(8 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我们可以借用曹操《龟虽寿》的诗句“,”勉励自己。

(4)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5)春夏秋冬,树枯树荣,树总能引发古人别样的情思。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树”字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3.下面有关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历来都认为草书(今草)是汉代张芝始创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B.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系居左。

C.“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年男子。

D.“囊萤映雪”这个成语中,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的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念.无与为乐者( )

二、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名著阅读。(6 分)

5.从下列二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6 分)

(1)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以及其他影视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请任.选.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A.一位领袖人物的革命之路B.长征精神的内涵

(2)以下哪部作品曾带给你巨大的震撼?请结合名著内容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A.《长征》B.《飞向太空港》

(二)阅读《“朋友圈”是什么圈?》,回答6—8 题。(8 分)

“朋友圈”是什么圈?

“朋友圈”是一个由熟人、半熟人组成的“关系圈”,

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也是个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

道。在“朋友圈”中,有同学、家人、亲戚、同事,大家共

同组成一个规模不等的圈子。人们喜欢在“朋友圈”上晒晒

自己的见闻,分享生活的感悟,吐吐槽,点点赞,跟朋友一

起领略千里之外的风光,也可以透过手机屏幕看看异国他乡

的美食。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耗费在朋友圈上的时间越来

越多,却并不厌烦。从这个意义上说,“朋友圈”是互联网

时代带给我们的一种“精神红利”。

“朋友圈”成了“阅读包袱”?

可是,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交工具,朋友圈也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圈”。除了亲朋好友,随着工作关系、贸易联络、商业往来的变化,“圈子”里的朋友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杂,信息来源越来越广;从别处转来的内容多,来自身边的内容少……“圈子”大了,有助于开阔眼界,但也给非真实信息提供了“舞台”。最近,随着微信营销的大量出现,朋友圈的内容更加复杂。如今,打开朋友圈,卖衣服、化妆品,海外代购、厂家直销,类似的商业信息频频出现,加上千篇一律的心灵鸡汤、名人轶事,人们对朋友圈的感受更趋复杂。从气氛轻松的晒照、吐槽,到令人厌倦的广告、营销,从生活百态,到养生秘籍、名人秘史,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看朋友圈着实成了一种“阅读包袱”。

朋友圈的“困惑”

退休在家的王女士是微信朋友圈的拥趸。她虽然年过六旬,但很爱发帖,出于对“朋友”的信任,王女士对朋友圈里信息也是深信不疑。王女士腰椎不好,前不久,根据朋友圈的信息,她购买了一种专治腰椎的中药,2000 多元的价格不便宜,但据说疗效很好,“圈”里的不少朋友们都在转,她也就打消了顾虑。可是,药刚刚买到就发现有人在“圈”里说,这疗效纯属夸大其辞,完全是商业宣传。王女士一下子没了主意,她很困惑:“这朋友圈里的信息到底准不准?我到底该不该上朋友圈?”

朋友圈言论谨记别出“圈”

安徽亳州女子刘某因不满交警对丈夫马某酒驾处理,在微信朋友圈辱骂交警,并诅咒交警“活不过2016 年”“那1500 块就当给你买花圈买寿衣了”等,事后虽然删除致歉,但仍受到行政拘留5 日的处罚(最终行政拘留未予执行)。近日,亳州市公安局谯城分局通报了这一处理结果。(3 月8 日《新安晚报》)

有话要说: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朋友圈”的真实面纱

“朋友圈”是一个开放的圈。它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甄别真假、冷静理性。现代科技让人们沟通更便利、生活更丰富,但对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工具,既不能过于依赖,更不能沉溺其中,以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

“朋友圈”是一个虚拟的圈。在这个“圈”里,认识十几年,感情深如兄弟姐妹的是朋友;只有一面之缘,彼此知之甚少的,也是“朋友”。当这些人统统进入一个“圈子”,你就会发现,此“朋友”非彼朋友。一旦过于依赖这个“圈”,就容易迷失方向。

归根到底,“朋友圈”只是人们之间一种沟通、联系的新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出现。无论是什么样的工具,终究只能是工具。对“朋友圈”这样的交际舞台,如果你无法拒绝,无法屏蔽,也无法选择离开,最现实的办法,是淡看这个虚拟的圈子,在纷纭芜杂的信息面前,永远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定力。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朋友圈”是一个由熟人、半熟人组成的“关系圈”,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也是个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B.虽然是一种开放的社交工具,但朋友圈的关系仅限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

C.朋友圈里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吐吐槽,但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

D.面对朋友圈里纷繁复杂的内容,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甄别真假、冷静理性。

7.下列哪组材料更能说明朋友圈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为什么?(2 分)【甲】早报记者调查了30 名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市民,数据显示,80 后受访者占据使用“朋友圈”的绝对主力,超五成以上的比例,90 后受访者以近三成的比例名列第二。

【乙】调查数据显示,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经常使用微信“朋友圈”,偶尔会使用的受访者占30%,随时随地选择使用“朋友圈”的受访者占5%。

8.请根据上述材料,针对文中王女士“到底该不该上朋友圈”的困惑,提供合理的建议。(4 分)

(三)阅读《老柿树》,回答9—12 题。(13 分)

老柿树

陈敏

(1)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2)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3)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4)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5)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