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技术试验-大豆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调查报告

一、成熟植株与经济形状考察

考查指标:

1.株高:子叶节到植株顶端的高度(不包括顶花序),以cm表示;

2.主茎节数:主茎第一真叶节到顶端节的节数,不包括子叶节及顶端花序;

3.结荚(底荚)高度:子叶节到最下部豆荚的高度,以cm表示;

子叶节到主茎最低豆荚着生处的高度:

a)最低豆荚着生于主茎叶腋的花序,子叶节到花序着生处

b)有效分枝以下的主茎无豆荚,子叶节到有效分枝着生处

4.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结荚的分枝数,有效枝至少有2个节,不计二次分枝;

5.单株荚数:一株的有效荚和无效荚数之和;

6.有效荚数:指含有一粒以上饱满种子的荚数;

7.单株粒数:除未成形粒外,所有未熟粒、虫食粒、病粒的数目;

8.单荚粒数:用单株粒数除以单株有效荚数之商;

9.单株粒重:将10株豆粒筛去杂质,但包括未熟、虫食及病粒,称重,计算均重(克∕株);

10.荚熟色:豆荚成熟时的颜色,分为灰褐、淡褐、褐、深褐、黑;

11.荚形:分为直葫芦形,弯镰形、扁平形三种;

12.粒形:指籽粒的形状,分为:圆形、椭圆形、扁椭圆形、长椭圆形、肾形;

13.粒色:分为黄、青、黑、褐、双色;

14. 脐色:分浅黄、黄、淡褐、褐、深褐、蓝、黑七种;

15.种皮光泽:分强光、微光和无光三类;

16.百粒重:随机选取完整成熟豆粒两份,每份100粒,称重(克),若两份100粒重相差超过0.5克,重新取样称重;

17.虫食粒率、紫斑粒率、褐斑粒率:随机取豆粒300粒,各挑出以上三种病虫粒,计算出百分率。

分析:由于没有标准植株做参考,所得数据无法定性比较。但从虫食粒率、紫斑粒率、褐斑粒率三个数据均为0可以看出,大豆的品质不错;此外,25.6g的百粒重较一般的产量水平也很高。由此猜测,大豆理论亩产也应该较高。

二、大豆测产

1.测产公式

大豆的子粒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粒重

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平均行距÷平均株距

单株粒重=单株有效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100

2.产量计算

单位面积平均行距平均株距单株有效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667㎡46cm28cm63 2.4125.6

产量=(667÷0.46÷0.28)×63×2.41×25.6÷100÷1000Kg/亩=201Kg/亩

3.产量分析

通过网上搜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农业数据,查阅得到2014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为119 Kg/亩。中国种子协会理事长王连铮说,现在有一些地区大豆亩产量达到200公斤以上,个别地方达250公斤。由此,经计算得到的实验田大豆理论亩产基本可信,产量属于高产水平。

大豆产量高低与产量构成因素密切相关,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有以下几点:

1.单位面积株数:即种植密度,计算得实验田种植密度为5178株/亩;

2.结荚数:结荚数与种植密度、单株结荚数有关。计算得实验田种植密度为5178株/亩,单株有效荚数为63个,即单位面积总结荚数为326,214个;

3.每荚粒数;

4.百粒重:据研究,百粒重增加一克。每亩即可提高产量12.5公

斤。实验田所测百粒重为25.6g,为较高水平。

总之,由于所取样本很少,测量技术手段简单,实际产量与理论计算结果可能有较大误差。要想提高产量,必须紧密结合产量构成因素,选育高产品种,做好各项农田管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