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豆生产技术第三节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方法
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方法一、大豆种植技术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作物,其种植技术直接影响着其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大豆种植的一些基本技术要点:1.土壤选择:大豆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泛,但最适宜的土壤是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2.种子选择: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种子,并且要注意购买正规渠道的品种。
3.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将最后一次霜期过后的10-15天内播种,具体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品种来确定。
4.播种方法:大豆可以直播或育苗后移栽。
直播时,每亩种量一般为25-30公斤;育苗后移栽时,每亩种量一般为15-20公斤。
5.施肥:大豆对氮肥和磷肥的需求较高,一般施肥比例为每亩纯氮2-3公斤,磷肥3-4公斤。
具体施肥量还需根据土壤肥力和需求进行调整。
6.灌溉:大豆对水分需求较大,尤其是在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过度湿润。
7.病虫害防治:大豆常见的病虫害有豆疥病、豆霜病、豆蚜等,防治措施可采用合理的轮作、合理使用农药等。
8.采收时间:大豆一般在干燥度达到20-23%时采收,采收后及时干燥储存,以防霉变。
除了基本的种植技术外,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大豆高产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田间管理方法:1.杂草防治:大豆生长期间要及时除草,以减少对大豆的竞争,可以手工除草或农药除草。
2.营养管理:根据大豆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施肥,及时补充所需养分。
3.病虫害防治:密切观察大豆的生长状态,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严重损害。
4.病害监测:定期监测病害情况,选择耐病品种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灌溉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情况,合理掌握灌溉量,确保土壤湿度适宜。
6.生长调控:采用适当的修剪和促长方法控制大豆的生长,保持株型整齐,有利于通风和病虫害的防治。
7.管理技术示范:组织农民观摩学习,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总之,大豆种植技术的正确掌握以及田间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的田间管理
大豆的田间管理大豆的田间管理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
大豆的田间管理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合理的田间管理是保证高产、优质和稳定生产的关键。
一、土壤准备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肥力是保证高产的前提,因此在种植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土壤准备。
具体步骤如下:1.清除杂草:使用除草剂或手工清除杂草,以避免杂草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2.翻耕土壤:将土壤翻耕深度达到20-30厘米,以改善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能力。
3.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施入适量有机肥料和化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4.调整pH值:根据不同地区土壤pH值情况进行调整,通常在6.0-7.0之间为最适宜。
二、种植方法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通常在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或秋季8月中旬至9月中旬。
2.行距和株距: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行距和株距。
一般来说,行距应在60-75厘米之间,株距应在5-10厘米之间。
3.播种深度:大豆的种子较大,播种深度应在3-5厘米之间。
三、施肥管理1.基肥施用:在播种前进行基肥施用,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一般来说,每亩施入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150-200公斤。
2.追肥管理:大豆生长期较长,需要进行追肥管理。
通常在生长初期和开花期进行追肥,以保证作物充分吸收养分。
追肥量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而定。
四、灌溉管理大豆对水分需求较高,在干旱地区需要进行灌溉管理。
灌溉时要注意控制水量和灌溉频率,并避免浸润不良和水浸根部。
五、病虫害防治大豆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对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
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可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六、采收管理大豆采收时要注意控制采收时间,以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豆在果荚变黄后采收最佳。
同时要注意采收方式和保管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
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方法
Z a i p e i j i s h u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及油料作物,因其本身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可为群众的生活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而且还有着较强的经济价值,因此种植部门应当不断改进并完善大豆种植技术手段,为大豆的高质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大豆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豆种植技术1、种子的选择与拌种若想提升大豆的质量及产量,在大豆种植前,需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实际种植用途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而且大豆的经济效益也取决于品种选择的合理性,因此种植人员应当结合以往种植经验,选择结荚性较强的种类,如圆润饱满、茎秆粗壮等都可以有效的实现大豆增产。
在品种选择完毕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人工挑选,将一些破损、带有虫洞等的种子剔除,以此来提高种植的纯度,为后期成活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种子的发芽率,还需要将种子进行集中晾晒,并保证晾晒区域阳光充足及通风效果佳,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进行翻动,确保每一粒种子晾晒的均匀性。
其次还需要采用拌种的方式对种子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在拌种时会加入多菌灵或者多福合剂,在此需把控好浓度,建议用50%浓度最为合适,以此来降低由真菌所引起的病害,提高大豆种子的成活率。
2、种植区域的确定与整地大豆种植的产量及质量不仅与种子选择的合理性有密切关联,其与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也息息相关,因此种植人员需对此加强重视度,根据大豆品种的发展需求做好种植区域的确定工作。
据科学调查研究,大豆是一种喜光作物,其生长中每个阶段都对光照有着较强的需求,若阴雨天多、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在光照时间长的情况下,植株生长会较为规律。
而且温度对大豆的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如若种植区域内的日间与夜里的温差较大的话,大豆的脂肪含量会较高,而且温度较低的话,大豆的蛋白质会较高,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大豆。
同时大豆对水分的需求量也较大,因各阶段的生长情况及速度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需水量也不同。
《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与目标《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是一门针对大豆发展发育过程中的管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的课程。
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大豆的发展特点、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农业技术水平。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1. 第一讲:大豆发展特点及发展期管理- 大豆的发展发育特点- 大豆的发展期划分及管理要点2. 第二讲: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常见大豆病害及防治措施- 常见大豆虫害及防治方法3. 第三讲:大豆施肥管理技术- 大豆对养分的需求- 大豆施肥的时机和方法4. 第四讲:大豆的灌溉管理- 大豆的水分需求- 大豆的灌溉技术5. 实践操作课:田间管理技术实操- 大豆种植技术实践- 大豆病虫害防治实操- 大豆施肥灌溉实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教室讲解、PPT演示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知识。
2.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与大豆田间管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论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 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最新的大豆田间管理技术动态。
四、作业设计与评判1. 教室作业:每周安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和练习题,稳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编写实验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题撰写一篇关于大豆田间管理技术的论文,展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
五、课程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对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农业技术水平。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为学生的进修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各位老师和同砚的支持与配合!。
大豆田间管理及收获阶段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大豆田间管理及收获阶段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田间管理和收获阶段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保证作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大豆田间管理及收获阶段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一、大豆的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要点1.土壤处理技术:大豆适宜生长的土壤要求肥沃、排水良好。
机械化处理土壤的关键是犁耕和翻耕,可以使用拖拉机拉动犁、翻耕机进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播种技术:大豆的种子较小,机械化播种要点是选用种子精细度高的播种机械。
一般采用种子精度高的旋转式精细种粒施肥机,可实现种子的精确定量播种。
3.施肥技术:大豆需施入适量的氮、磷、钾等养分。
机械化施肥要点是选用施肥机械进行操作,通过定量喷施或者行走式施肥机械,可确保施肥量均匀、减少肥料浪费。
4.灌溉技术:大豆的灌溉要求是适度的湿润,机械化灌溉的关键是选用灌溉设备进行操作。
常见的机械化灌溉设备有滴灌、喷灌、旋转式喷灌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设备。
5.病虫害防治技术:大豆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机械化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选用病虫害防治机械进行操作,如喷雾机、烟雾机等,提高喷药的效果和作业效率。
1.成熟度判断技术:大豆的成熟度判断是收获的基础,主要通过观察果实颜色、籽粒脱粒力和果穗抽拉力等指标进行判断。
同时可以借助近红外光谱仪等先进设备进行辅助判断。
2.秸秆处理技术:大豆收获后,秸秆需要及时处理。
机械化秸秆处理要点是选用秸秆还田机进行操作,将秸秆切碎还田,有助于土壤改良和肥力保持。
3.收获技术:大豆的收获技术要点是选用刺梗式或割台式收割机进行操作。
对于机械化收获,要注意调整收割机的刀具高度和转速,保证收割质量和作物的机械伤害最小化。
4.输送和贮存技术:大豆在收获后需要进行输送和贮存。
机械化输送要点是选用输送机进行操作,可减少人工搬运,提高输送效率。
机械化贮存要点是选用大容量的粮仓或者粮食储存设备,保证粮食贮存安全和质量的保持。
大豆高产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
大豆高产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孟媛媛Z a i p e i j i s h u一、合理选择土地种植一直以来,要想使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得到保证,对土地的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大豆的种植,通常情况下肥沃的土壤拥有的营养含量更高,这样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也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产量与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进行大豆种植时,建议选择黑土地,同时配合着肥料的施加,可以使大豆获得更高的营养价值。
但是进行肥料施加时,一定要注意适量,切忌不可过度施加,导致环境被污染的同时影响大豆的产量。
进行大豆种植的土地选择要依据大豆的种植特点来进行,由于大豆需要合理的密植,所以地势一定要平坦。
土质疏松也非常重要,因为要时常进行耕作,保证大豆不会发生烂根的情况。
还需要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以及水源供应,为大豆的健康生长提供基础。
二、大豆种子的选择与处理1、大豆种子选择。
影响大豆产量与质量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种子的质量,因此要重视种子的选择。
通常选择那些质量上乘,颗粒饱满的种子。
选择合适的种子进行种植,不光可以保证产量与质量,还能在种植过程中节省相应的劳动力,施加的肥料也不用太多,可以有效的降低种植成本。
选择大豆种子的依据,首先要选高蛋白的种子。
其次要根据种植现场的实际环境来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
最后选择种子时一定要关注其出芽率,并且纯度尽量在99%以上,这样可以保证胚芽的完整性。
2、大豆种子处理。
如果说种子选择的好坏是影响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另一影响因素就是进行种子的处理。
将种子在阳光下进行暴晒,使其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不仅可以将种子中的细菌进行杀灭,还能使种子播种后有更高的发芽率。
暴晒种子时,应当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阳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性。
适当的对种子进行翻动,如果太阳光太强,需要进行一定的遮盖,避免阳光将种子烧坏。
在这一过程当中还应当对种子进行一定的筛选,将颗粒较小,出现损坏,有病虫害等问题的种子进行去除,选择那些颗粒较大,均匀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可以极大程度上保证更高的发芽率以及存活率。
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要想获得丰收的大豆,就需要在田间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下面就让我们来简析一下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一、耕地选择选择适宜的耕地是大豆种植的第一步。
大豆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但最好能选择疏松肥沃的壤土。
要注意避开轮作种植的土地,以免病虫害滋生。
二、品种选择在大豆的田间管理中,选择适宜的品种也至关重要。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抗病虫害、适应能力强的品种。
同时还要考虑到种子的质量和产量,选用优良的种子进行播种。
三、土壤处理在进行大豆的田间管理时,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处理。
首先要进行耕地整理,翻耕并松土,从而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其次还要进行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化肥进行施用,以满足大豆生长所需的养分。
四、合理密植大豆的密植问题直接关系着产量的高低。
一般来说,大豆的合理密植密度是10-15万株/亩。
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品种的生长习性等因素来选择合理的密植密度,从而保证每株大豆植株都能获得足够的养分和阳光。
五、适时浇水在大豆的田间管理中,适时浇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大豆是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水分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在干旱的季节,要及时进行灌溉,保证大豆的生长需要。
而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则要合理控制浇水的量,防止大豆过多的吸水。
六、病虫害防治在大豆的田间管理中,病虫害防治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大豆的病虫害较多,常见的有豆田蚜虫、豆蛾、豆食心虫等。
在田间管理中,要定期巡查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选择喷洒农药或者进行生物防治等方法,以减轻病虫害给大豆带来的损失。
七、除草处理在大豆的田间管理中,除草处理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杂草的生长会抢夺大豆的养分和阳光,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要及时进行除草处理,保持田地的清洁。
可以选择化学除草剂或者人工除草等方法,以减少杂草对大豆的影响。
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在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技术对豆子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以下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一、土壤处理技术大豆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因此在田间管理中,土壤处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进行彻底的耕翻,使土壤疏松并且去除杂草及其它残留物;其次,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在保持土壤肥力的同时,提高豆子的产量。
为了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还可进行土壤改良,比如添加腐熟的芦苇、稻草等材料。
二、浇水技术大豆对水分的需求很高,如果不及时浇水,容易造成豆子的减产或缩小,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进行合适的浇水技术。
在大豆萌发期和幼苗期,要保持适度的水分,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伤害豆子;在大豆生长期和成熟期,则要根据天气和土壤条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和供水量,以保证豆子生长发育和增产。
三、施肥技术施肥是大豆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应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施肥。
苗期需施入磷、钾等元素较多的肥料,以促进根系的发育;生长过程中需增加氮素营养,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成熟期应减少氮素的施用,以促进豆荚的成熟和增加蛋白质含量。
四、防治病虫害技术大豆田间管理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比如清楚田间垃圾和残枝叶,加强田间卫生,使用生物防治等方法。
还要善用适宜的药剂,及时发现和处理大豆病虫害问题,以避免对豆子产生危害。
五、除草技术大豆的生长中较为耗费氮素,因此要尽可能减少杂草对豆子的竞争,提高大豆的产量。
可通过用亩施用草甘膦等药剂,按照药剂说明进行施药,有效杀灭田间杂草。
综上所述,对于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土壤处理、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及除草等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田间管理技术,才能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田间管理技术对于确保丰收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正确的田间管理技术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简析,包括土壤处理、植株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土壤处理是大豆种植的基础。
在大豆生长期间,土壤的通风透水性和肥力对其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豆的种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处理,包括翻耕、松土、施肥和灭草等。
要进行深松耕作,让土壤松软起来,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
要合理施肥,保证大豆在生长期间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及时的消除杂草对于大豆生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为大豆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植株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植株密度既可以避免植株间的竞争,又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资源,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大豆品种,其适宜的植株密度是有所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对于早熟品种,其植株密度可以适当略大一些,而对于晚熟品种,则可以适当密植一些。
在实际的种植中,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病虫害情况等综合因素来合理确定植株密度。
施肥是大豆种植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在大豆生长期间,适量的施肥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大豆在生长期间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为显著。
在大豆的生长期间,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大豆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调配氮、磷、钾等肥料,保证大豆的养分供应。
还可以适当利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环境。
第四,灌溉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大豆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在生长期间,保持土壤的湿润对于大豆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气候的情况,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量。
在大豆生长初期和开花期,要适当增加灌溉水量,保证大豆植株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播种及田间管理方法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播种及田间管理方法一、引言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被普遍种植于全球各地。
大豆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类的重要膳食来源之一。
在我国,大豆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播种及田间管理方法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播种方法1. 地块选择和整地选择适宜的地块能够为大豆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首先,要挑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并要求土壤中含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
整地操作要注意让土层保持较松散,然后培土、平整、挂垄、遮盖。
2. 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对大豆的发芽和生长至关重要。
种子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种子的抗逆性能和萌发率,促进种子的快速萌发和生长。
具体操作包括用0.5%红霉素水溶液或0.2%硫酸锌水溶液浸种24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再加入追肥和作物保护剂等,以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生存力。
3. 播种方法大豆播种方式有直播、单行栽培和插秧栽培等,其中,单行栽培是目前主要的栽培方式,占据了主导的地位.直播式的种植也可以用插秧机来实现。
对于从株子片中选取的不同大小的幼苗,通过调整机器的设置以缩短杆间距离以及不同弯度的杆子,可以完美地适应各种叶片大小、幼苗高度和不同质量的种子。
4.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取决于土地质量、灌溉及肥料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来说,低产地区的种植密度应在15 000-20 000 株·hm-2的水平上,高产地区的种植密度可以适当提高到30 000株·hm-2 左右。
5. 田间施肥根据不同土地的肥力情况和需求,应根据农业技术的智慧进行科学肥料管理,达到最佳的大豆生长状态。
在田间施肥的过程中,应实施科学施肥和细化管理,采用高效、环保的肥料,并定制适宜的施肥进度和方法。
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田间管理方法1. 松土、除草、通过进行松土、除草等活动,有效保证大豆生长场地的通气、排水、抗旱、抗病等生长条件。
《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标题:《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与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同砚们深入理解并掌握大豆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和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结合的方式,提升农业科学实践能力。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将深化对大豆发展周期、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核心知识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与结构1. 项目简介(约150字)开篇简述大豆的重要塞位,以及田间管理在大豆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2. 大豆发展周期分析(约400字)学生需钻研并阐述大豆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阶段,包括生育期、营养发展期和结实期的管理要点。
3. 土壤管理策略(约500字)提供土壤pH值、养分平衡、排水灌溉等方面的管理建议,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土壤改良计划。
4. 病虫害防治方法(约500字)分析大豆常见的病虫害,提供预防和控制措施,如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比照分析。
5. 施肥与灌溉技术(约500字)详细讲解肥料选择、施用时机及灌溉频率,要求学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施肥灌溉方案。
6. 实践环节(约200字)设计一个田间管理实践项目,照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等,以检验理论知识的应用。
7. 作业报告撰写(约300字)指导如何撰写作业报告,包括数据收集、分析、结论等内容的组织和呈现。
三、作业提交与评判标准1. 报告格式:应用清晰的标题、目录和小节,确保逻辑连贯。
2. 内容深度:对每个部分的理解和应用要深入,体现独立思考。
3. 数据支持:实证分析和案例引用要有依据,体现周密性。
4. 实践效果:提交实践过程的照片或视频,展示田间管理的实际操作。
5. 语言表达:语言准确、专业,无语法错误。
四、时间安排本作业共分为四周进行,每周完成一部份内容,最后一周提交完备的作业报告。
五、资源与支持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包括教科书、学术论文、农业技术手册等,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补充进修。
总结,本次《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修,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农业科学素养。
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饲料蛋白来源的主要植物。
针对其育种、栽培、采收等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采取管理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大豆收获量,而且可以改善品质,为大豆种植提供坚韧的基础。
一、田间管理技术1、播种技术:在大豆种植中,播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小麦、玉米等作物播种技术,可以采取机械播种、手播种和深种靠近深穴方法等播种技术,以达到高效稳定的播种效果。
2、水肥管理技术:大豆作物属于正常水分型作物,种植后需要规律地灌溉肥料。
一般在播种2-3天时施肥,另外在采后、开花丰满期时要进行灌溉,以保证果实成熟的同时增加果实的重量。
3、农药管理技术:为了有效抑制植物病害,保护大豆受害和产量,合理地使用农药来控制植物病害是至关重要的。
在育种初期对威胁作物的有害生物实施预防性施药,以防止发生病原污染;在发病或即将发生病变时,及时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治疗,以保护大豆株体。
4、其它作物管理技术:收割、收获和储藏等也是重要的技术步骤。
在正常作物成熟后,尽快进行收割,以保证收获量和品质;收获后,要采取适当的储藏措施,以保证大豆在储藏过程中不受损失。
二、实施田间管理技术实施田间管理技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提高大豆收获量,又可以改善品质。
对于田间管理技术的实施,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1、正确的选择:根据田间管理技术的不同,正确选择合适的技术用于种植,以节约农田资源,提高效益。
2、制定合理的管理系统:制定好的种植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种植和收获后的后续管理技术,保持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良好发展。
3、科学施肥: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大豆植物增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仅要选用新鲜的优质肥料,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施肥量的大小和肥料的种类来合理施肥,以实现较大的农作物收成。
4、及时选用农药:及时选择合适的农药,调控防治大豆植物病害,有效增加农作物产量。
综上所述,通过正确合理地采取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大豆产量,并显著改善品质。
大豆的田间管理
大豆的田间管理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的田间管理对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豆的生长特点、田间管理的重要性、田间管理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豆的生长特点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为100-150天。
大豆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大豆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四个阶段。
发芽期为5-10天,生长期为30-50天,开花期为10-15天,结果期为30-50天。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否则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二、田间管理的重要性田间管理是指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水分、养分、病虫害等进行管理和调控,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田间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产量:通过田间管理,可以调节土壤、水分、养分等因素,使大豆生长环境更加适宜,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
2.提高品质:田间管理可以控制大豆的生长环境,使大豆的品质更加优良,从而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
3.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治大豆的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大豆的危害,从而保证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三、田间管理的具体措施1.土壤管理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土壤养分和适宜的土壤酸碱度。
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通过施肥、翻耕、覆盖等方式来管理土壤。
(1)施肥: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氮、磷、钾等养分。
在田间管理中,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大豆生长需要,适量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
(2)翻耕: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大豆的生长环境。
(3)覆盖: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可以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有机物,如秸秆、稻草等,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大豆的生长环境。
2.水分管理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也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通过灌溉、排水等方式来管理水分。
(1)灌溉:在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可以通过灌溉的方式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豆的发展习性和发展发育规律;2. 掌握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3. 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豆的发展习性和发展发育规律;2. 大豆的播种技术;3. 大豆的施肥技术;4. 大豆的灌溉技术;5.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结合实地考察;2.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3. 实地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第一课时:大豆的发展习性和发展发育规律(1)理论讲解大豆的发展过程和关键发展期;(2)实地考察大豆的发展情况,观察大豆的发展特点。
2. 第二课时:大豆的播种技术(1)介绍大豆的播种时间和方法;(2)实地操作播种大豆,让学生掌握播种技术。
3. 第三课时:大豆的施肥技术(1)讲解大豆的施肥原则和方法;(2)实地操作施肥,让学生掌握施肥技术。
4. 第四课时:大豆的灌溉技术(1)介绍大豆的灌溉需求和方法;(2)实地操作灌溉大豆,让学生掌握灌溉技术。
5. 第五课时: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1)讲解大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2)实地观察病虫害,进修防治技术。
五、教学评判:1. 学生针对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实地操作,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增强了对大豆发展管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3.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六、教学资源:1. 大豆种子、肥料、灌溉设备等实验所需材料;2. 实地考察大豆发展的农田;3. 相关资料和教学PPT。
七、作业要求:1. 撰写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实验报告,包括理论知识、实地操作过程和总结;2. 小组讨论,分享对大豆田间管理技术的见解和体会;3. 完成大豆田间管理技术的实地操作任务。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地操作,提高学生对大豆田间管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3. 不息总结教学经验,不息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简析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合理的管理对提高产量、提高品质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对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简析。
一、种子选育和种植1. 种子选育选育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管理条件的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
要选择适应当地早稻作物的优质品种及适应当地日照条件的品种。
2. 种植管理在选好的大豆品种中,选取完整、无病、无虫、无杂种子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翻覆土壤、施肥、施水等。
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行距和株距,保证每株大豆植株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营养。
二、灌溉管理大豆是一种比较耐旱的植物,但是在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水分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干旱地区,要注意合理的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在雨量充足的地区,也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大豆水渍。
三、施肥管理1. 控制氮肥大豆属于豆科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因此对于氮肥的需求相对较低。
在施肥时,要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和时机,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导致大豆植株生长过旺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2. 选择适宜的磷、钾肥在施肥时,要选择适宜的磷、钾肥,并根据土壤的状况进行施肥,保证大豆植株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时机,避免在大豆生长期生长过多的草木竞争养分。
四、病虫害防治1. 种前处理在种子选育和种植前,对大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 种后防治在大豆生长期间,要定期对大豆植株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的扩散。
可以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相结合,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五、疏菌防治大豆生长期间容易出现一些病害,如疏菌病。
为了防止疏菌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防治。
要保持通风,避免植株之间的距离过近,影响通风透光;要控制土壤中水分的含量,避免土壤过湿,造成疏菌病的滋生。
探究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探究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田间治理是大豆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局部。
加强田间治理,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排解一切不利因素,制造相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
一、前期治理适时补苗、间苗、定苗,保证苗全、苗匀、苗壮(一)补苗,每亩株数是构成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
大豆出苗后,应逐行查看出苗状况,断垄30cm以上的的,应补苗或者补种。
补种的种子应是同一品种的种子,可先浸泡2~3小时,如土壤干旱的地块,补种时采纳座水点种,以利于提早出苗。
补栽。
如发觉缺苗过晚,或出苗后因地下害虫为害而造成缺苗断行,可用预先育好的预备苗移栽,或移取过密处的壮苗,带土补栽。
移栽苗龄越小,成活率越高,移栽的植株单株荚粒数也不会明显削减。
(二)间苗定苗间苗定苗是保证豆田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构造、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
间苗的时间宜早不宜迟,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匀称,有利于地上部和根系、根瘤菌生长发育协调地上与地下、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大豆人工间苗一般可增产15%-20%。
二、中耕除草大豆在幼苗期生长缓慢,杂草简单滋生;大豆有根瘤菌共生,根瘤菌是好气性细菌,中耕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瘤菌的生殖增生。
破除板结毁灭杂草,屡次中耕除草还可加强土壤的爽水性和蓄水性。
为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和根系发育,应提早进展人工铲地除草与机械或畜力中耕。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一般可进展2-3次中耕除草。
①第一次在苗高6-10cm,其次次苗高15-20cm,第三次在开花前进展。
第一次中耕要深,以松土灭茬除草为目的,同时要防止带土压苗。
其次次要视苗情而定对旺长的要中深耕,不旺长的以松土、保墒、不必过深中耕。
第三次中耕应浅,可结合培土进展,以松土、防倒伏为目的。
草害是豆田的严峻问题,尤其对于高温多雨地区来说严峻影响大豆产量。
近年各地采纳化学除草剂除草,是农业现代化中一项先进技术,正确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目前我国豆田广泛使用的有以下几种除草剂:乙草胺乳油、都尔乳油、拉索乳油等。
简述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简述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作者:于东奇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7期大豆在我国种植范围非常广,它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用大豆可以做出很多美味食物,所以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文分别对大豆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要点进行阐述,希望对农户进行大豆种植有所帮助。
大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粮油兼用的作物,其不但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黑龙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产区,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为农户换取较高的经济收益。
种植大豆对于农户来说,产量和质量是农户最关心的问题。
随着近些年我国对大豆需求量的不断上涨,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大豆种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事,发展大豆种植产业利国利民,可促进国民经济的提高,也为农户增加了经济收入。
1大豆的种植技术1.1品种选择大豆品种选择一般根据所使用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黑龙江大豆种植主要以加工豆制品、榨取豆油等使用,所以在品种选择上应以速生高产为主,外型饱满、品质优良的大豆品种。
齐齐哈尔跨越第一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区域,适宜的大豆品种有绥农44、东农63、东农67、东农66、黑河48等。
1.2种子处理根据不同土壤的土质情况不同,以及所易发生的病虫害特点,选择适宜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一般选择微肥、菌肥和ABT生根粉等进行拌种效果更佳。
1.3规范整地整地主要用旋耕机进行深翻深松,然后耙茬,把深翻的土壤耙平耙细,增强土壤的疏松程度和土地的通透性,提高其抗旱耐涝能力。
深翻深度在15厘米到20厘米之间,垄作大豆整地要边深翻边耙平再起垄,使垄体垄沟平整疏松。
1.4适宜播种大豆的播种时间基本在5月中下旬,若采用地膜种植大豆可以适当提前播种,播种方式采用点播法,用大豆播种机每穴2颗种子,播撒要均匀,播种深度在4厘米左右,垄作大豆一般都采取窄行密植技术。
对于60厘米宽的小垄种2行,垄宽达90至105厘米这种属于大垄,可种4行,小行距在11至13厘米之间。
将播种密度加大到每公顷37.5万至45万株,能够增加产量15%。
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方法
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方法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方法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具有高营养价值,大豆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各种生理活性物质,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油脂和肉食的需求不断扩大,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也越来越重要,豆饼是牲畜和家禽的理想饲料。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豆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大豆生产具有其它作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种植技术1.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品种,以采食鲜荚为主,应选择宽荚、品质好、风味早熟的品种;采收后以加工豆制品为主的,以选用增长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
2.种子处理。
一般亩用种量4公斤左右,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3.合理耕作整地。
整地以深松为原则,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耙平耙细、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耕翻深度15~20cm左右。
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4.适时播种。
6月上中旬播种,地膜大豆可适当提前播种,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cm。
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cm小垄种2行、90~105cm大垄种4行,小行距12cm左右,每公顷密度加大到37,5万~45万株,增产15%~20%。
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容易引起烂根死苗。
5.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的'不同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
一般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cm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4cm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始花期至终花期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
可以满足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二、田间管理技术1.苗期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大豆生产技术
第三节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大豆的收获与贮藏;理解大豆的施肥技术与田间灌溉技术;掌握大豆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技术。
◆教学重点:大豆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技术。
◆教学难点:大豆的施肥技术与田间灌溉技术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一、出苗期的管理技术
1、生育特点
种子吸水膨胀,子叶出土变绿,具有光合能力。
2、主攻目标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地温、松土保墒,促进大豆出苗快,出苗齐,防草荒。
3、田间管理
(1)松土
(2)化学除草
(3)防治蛴螬
二、幼苗分枝期的管理技术
1、生育特点
幼苗期主根下扎,侧根数量增加很快,复叶出现,根瘤开始形成,根部吸水、吸肥能力增强,对土壤湿度和温度敏感。
分枝期腋芽开始形成分枝,主茎变粗、伸长,主茎和分枝上花芽开始分化,根瘤菌已具有固氮能力。
此期是决定整个生育期植株强壮与否、分枝和开花多少的关键时期,与产量高低有密切关系。
2、主攻目标
发根壮苗,促进分枝和花芽分化。
3、田间管理技术
(1)诊断苗情,分类管理
苗期壮苗长相是:地上部幼茎粗壮,节间长度适中,叶小而厚,叶色浓绿;地下部主根发达,侧根多,根系强大。
分枝期壮苗长相是:根系发达,根瘤多,茎秆粗壮,节间短,分枝多,叶片厚、色浓绿。
(2)及时补种,适时间苗
(3)中耕培土除草一般当幼苗出土、子叶展平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约3cm;3叶期进行第二次中耕,深约5cm;封行前进行第三次中耕。
除草剂喷药适期一般应在杂草3~5叶期,大豆1、2复叶期进行。
(4)看苗追肥、灌水一般每667m2追施硝酸铵 5.0~7.7kg、过磷酸钙7.3~14.7kg。
分枝期如遇土壤水分不足,应进行合理灌溉,以促进花芽分化。
(5)防治病虫害此期主要病虫害有花叶病、孢囊线虫病,达到防治指标时,要及时进行防治。
三、开花结荚期的管理技术
1、生育特点
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时期,叶面积指数最大。
花芽不断分化成花蕾,花蕾开放后形成幼荚。
此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但以形成较多的花荚为主,对光照、水分、养分有强烈的要求。
2、主攻目标
在培育壮苗促进花芽分化的基础上,生长稳健,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增花保荚、减少花荚脱落。
3、田间管理技术
(1)巧追花荚肥没有脱肥现象的地块可不追花荚肥,以防徒长倒伏。
土壤肥力低、长势弱的地块可结合铲趟进行根际或根外追肥。
根际追肥可将化肥施于植株旁3cm处,随即中耕培土,盖严肥料,一般每667m2施硝酸铵5.0~7.7kg。
根外叶面喷洒可用5%~10%的氮、磷、钾混合液,或结荚初期每667m2用尿素1.0kg加磷酸二氢钾0.1kg,对水50kg叶面喷雾。
(2)灌花荚水大豆开花结荚期是灌水的关键时期。
灌水多采用沟灌、小畦灌或有条件进行喷灌。
在搞好灌溉的同时,应注意排涝。
(3)清除田间大草大豆结荚前期,拔除中耕遗留下的大草,以利通风透光,减少土壤养分消耗,促进早熟增产。
(4)摘心打底叶水肥充足或生育后期多雨年份,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和间作地块大豆易徒长倒伏。
摘心可以控制营养生长,有利增花保荚、防倒伏。
摘心在盛花期或近开花终了时进行,摘去茎顶端2cm左右即可。
有限结荚品种不宜摘心。
(5)防治病虫害此期大豆主要害虫有蚜虫、食心虫、豆荚螟,病害主要有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等,在这些病虫害中以食心虫、豆荚螟为害较重。
四、鼓粒成熟期的管理技术
1、生育特点
营养生长逐渐停止,根系逐渐死亡,叶片变黄脱落;而生殖生长仍旺盛进行,子粒逐渐膨大,是大豆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
成熟期主要是子粒脱水干燥、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子粒色泽和种粒大小,并与荚皮脱离。
2、主攻目标
保叶、保根,延长叶和根的功能期,促进养分向子粒转移,使子粒饱满,增加粒重,促进成熟。
3、管理技术
(1)根外追肥每667m2喷施尿素100g,过磷酸钙20g,硼酸2.5g,对水5kg,
可起到增荚、增粒、增重的作用。
(2)合理灌溉鼓粒前期遇旱要灌鼓粒水。
鼓粒后期注意防涝,尽量减少土壤水分,促进黄荚早熟。
(3)防治病虫此期主要虫害是食心虫和豆荚螟。
五、收获与贮藏
1、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应在黄熟末期进行,此时叶已大部分脱落,茎和荚全变为黄褐色,子粒归圆与荚壳脱离,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摇动植株有响声;
2、机械联合收割应在完熟初期进行,此时,叶已全部脱落,茎荚和子粒都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子粒变硬,摇动植株发出清脆响声。
3、贮藏前必须充分晾晒,含水量达12%以下时方可入仓贮藏。
贮藏温度保持在2~10℃,同时时刻注意仓内温度的变化,并做到定期检查。
◆复习思考题:
1.大豆播后出苗前主要害虫是什么?如何防治?
2.大豆幼苗分枝期如何中耕培土除草?
3.大豆开花结荚期的主要害虫、病害有哪些?
4.怎么确定大豆的适宜收获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