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_POPs_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概念及 危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具有高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POPs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二噁英等。这些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分 子结构,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其主要危害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的危害:POPs可以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干扰人体的 内分泌系统,对生殖、免疫、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癌症。
谢谢观看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对其危害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减排和治理提供了更多思路和方法。然而,当前的研究仍 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POPs的长距离迁移机制尚不明确,POPs解毒过程中的关键 因子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等。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POPs毒性及其 机制的基础研究,同时结合新兴科技手段,提高POPs减排和治理的技术水平,以 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4、研究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采用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包括实验设 计、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实验设计方面,多采用有对照组的实验模式,以更 好地说明POPs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数据采集方面,除了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 还引入了如光谱、色谱、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统计分析方面,借助计算机技术, 采用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以更好地解析POPs的毒性及其机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及其机制 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的概念及危害
03 三、总结与展望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
02 物毒性及其机制的研 究进展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POPs是指可以在环境 中持久存在,并可通过食物链累积的高毒性有机物质。本次演示将围绕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我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与研究对策
我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与研究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问题。
这些污染物具有长期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POPs问题的现状、挑战及研究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概述了POPs的定义、特性和来源,阐述了POP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POPs污染的现状,包括污染物的种类、分布和主要来源等。
接着,文章探讨了我国在POPs污染控制和治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如法规政策不完善、监测技术落后、公众认知度不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对策。
建议加强POPs 污染的基础研究,深入了解POPs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和人体健康影响。
推动POPs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污染物的治理效率。
加强法规政策建设,完善POPs污染控制的法律体系。
还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POPs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本文的探讨,期望能够为我国的POPs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推动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的现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合物。
在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威胁着生态环境安全,也对人民健康构成严重风险。
目前,我国面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排放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使用的有机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等,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并不断累积,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不完全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也成为POPs的重要来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药剂,使污染物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 物,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
生物处理方法
总结词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达到 净化水质的目的。
通过在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微生物膜,使污染物在膜上被吸附和 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和发展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和净化技术,包括吸附 、催化燃烧、生物降解等。
综合治理技术
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发展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对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的全面控制和治理。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污染物的发现与鉴定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出现和 鉴定将成为研究重点。
应急监测
在发生突发事件或污染事故时 ,进行实时监测,评估污染状 况和影响。
研究监测
针对特定研究目的,进行长期 或周期性的监测,以深入了解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变 化规律。
0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
物理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总结词
利用物理原理去除污染物的方 法
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吸附 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全球范围内的污染监测与治理
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研 究,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与补偿机制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探索生态修复和补 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程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程摘要:目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回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历史,介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持久性污染对策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历史及特性1.1POPs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机化学品进入广泛应用阶段。
杀虫剂、除草剂、塑料等的大量生产,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962年,Rachel 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描写了由于少量农药的使用使得鸟类种群大量下降的事实,为有机化学品的使用敲响了警钟。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关于有机氯农药如DDT和一些有机化学品如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积累,迁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有文献报道。
20世纪90年代初,某些具有环境持久性的化学物质对于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可引起生殖障碍和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持久性污染物(persistent pollutants),包括二噁英、PCBs、农药(毒杀芬、氯丹等)、重金属(Pb、Hg、Cd)及邻苯二甲酸盐。
这些化合物多数都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具有半挥发性,蒸气压一般为0.1~1.0×10-5 Pa,难降解,具有高度亲脂性,一旦进入生物圈,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因此被称为POPs。
1995年5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理事会通过了关于P0Ps的18/32号决议,强调了减少或消除P0Ps的必要性。
会上提出的首批12种受控制P0Ps包括艾氏剂(aldrin)、氯丹(chlordane)、滴滴涕(DDT)、狄氏剂(dieldrin)、异狄氏剂(endrin)、七氯(heptachlor)、灭蚁灵(mirex)、毒杀芬(toxaphene)等8种杀虫剂,以及多氯联苯(PCBs)、六氯代苯(HCB)、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研究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为其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了POPs对生物体的致毒机理,综述了近年来POPs对生物体基因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基因毒性致毒机理Abstract: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have shown great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 and attracted much aRenfion for its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and high toxicity. The toxicity mechanism of POPs to gene was introduced and the recent works on the genetic toxicity of POPs were reviewed.Key word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genetic toxicity; mechanism1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制造的化学制剂,无论是种类还是总量,都在持续不断地增长,并且随人类活动大量地进入到环境当中。
全球约有各种合成化学物质l000万种,每年新增加的合成化学物质大约10万种。
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存贮、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环境污染[1]。
在数量众多的环境污染物中,有一部分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有机污染物质,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POPs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人类的需要而不断生产POPs,并施用于土壤、作物或其他环境中;另一方面,是通过金属冶炼、垃圾焚烧以及五氯苯酚和多氯联苯的生产过程,将POPs带入环境中[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1.概述1.1POPs的定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1.2POPs的特征根据POPs的定义,国际上公认POPs具有下列四个重要特征(1)环境持久性。
POPs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通过生物代谢、光降解、化学分解等方法进行降解,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2)生物蓄积性。
POPs大部分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点,容易在脂肪组织中发生生物蓄积,并沿着食物链浓缩放大,对人体危害巨大。
(3)半挥发性。
POPs能够从水体或土壤中挥发进入大气环境或通过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在大气环境中可以远距离迁移;还可以重新沉降到地面上,多次反复,造成全球范围内污染。
(4)高毒性。
POPs大多具有致癌、致畸与致突变作用,对人类和动物的生殖、遗传、蜜意、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等具有强烈的危害作用。
1.3POPs的种类及来源《斯德哥尔摩公约》中规定的需采取国际行动的首批12种(类)POPs包括三大类:(1)有机氯农药类:艾氏剂、氯丹、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和六氯苯(既属于农药类,又属于工业化学品)。
主要来源于农业、牧业和林业防治虫害的杀虫剂,部分来源于生活中用于防治蚊蝇传播疾病的药剂。
(2)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多氯联苯。
其中多氯联苯主要来源于变压器、电容器、充液高压电缆、油漆、复印纸的生产和塑料工业,以及有色金属生产、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等工业释放PCBs的事故。
(3)非故意生产的副产物: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简称“二恶英”)、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简称“呋喃”)。
主要来源于不完全燃烧与热解、含氯化合物的使用、氯碱工业、纸浆漂白和食品污染等。
2.POPs的危害2.1对生态系统的危害POPs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环境后,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危害及现状分析
20 11年 12月
污
染
防
治
技
术
Vo12 No. . 4. 6
De . 1 c .2 0 l
POLL UTI ON CONTROL TECHNOLOGY
持 久性 有 机 污染 物 ( O s 的危 害及 现 状分 析 P P)
1 1月 1 3在 中国正 式生 效 。 11 1 持 久性有 机污 染物 的定 义 、 特性
1 1 定 义 .
列物 质 的 半 衰 期 在 气 相 中 为 4 0 d 在 水 相 中 为 0 ,
陈晓娟 。 皇甫铮 ( 苏州市环 境科 学研 究所 ,江苏 苏州 2 5 0 ) 10 7
摘 要 :O s 有 环境 持 久 性 、 物 富 集 性 、 挥 发 性 和 高 毒 性 的特 点 , 对 人 类 健 康 及 环 境 造 成 有 害 影 响 的 化 学 物 P P具 生 半 是
持 久 性 有 机 污 染 物 ( es t tO gnc P l — P r s n ra i ol ie u t t)简 称 P P , 有 “ 致 ” 致 癌 、 畸 、 突 as n O s具 三 ( 致 致
( 大气 、 、 水 生物 体等 ) 能够 长 距 离迁 移 并 长期 存 在
1 0d 在 土壤 和沉 积 物 中 的半 衰 期 大 于 3 0d 这 8 , 6 ,
是 P P 的一个 重 要特 性 , 灭蚁 灵 的 半衰 期 长 达 Os 如 l 0年 , 氯在 土壤 中的半 衰 期 为 2年 , 二 嗯英 系 七 而
日,1个 国家政 府 签 署 了《 德 哥 尔 摩 公 约 》 始 9 斯 开 在 全球 共 同解 决 P P O s问题 , 公 约 已 于 2 0 该 0 4年
POPs对生物体致病机理研究
POPs对生物体致病机理研究 最近十几年来,由于与POPs有关的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POPs会对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和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有一些POPs是一级致癌物[1]。
2001年《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签署,正式启动了向有机污染物宣战的进程。
其中,POPs对生物体致病机理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焦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为制定更加有效的POPs控制措施,更好地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确凿的科学依据。
1直接进入细胞 这种观点认为POPs可能直接进入细胞内,作用于细胞核内的核酸或酶系统,引发遗传变异。
通过影响肝脏微粒体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活性,导致机体甾体激素水平的改变和肿瘤发病率的升高[2,3]。
虽然其发生的机率很小,但是不排除其可能性。
基因转录激活[20]。
PCBs组成复杂,毒作用广泛,加上所用试验方法的不同,PCBs表现的类雌激素活性差异很大,对其作用机理的认识也刚刚开始,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TCDD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产生,使雌激素代谢加快而降低靶器官内雌激素浓度是可能的机理之一[21]。
当前研究发现,一些有机氯类物质能够干扰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影响雌二醇的代谢,因而被称为乳腺癌的作用因子。
但是作用机制上,目前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对二者的因果关系作进一步的确切研究。
3作用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细胞内胞液中存在着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它在体内经历一个转变或激活过程,与芳香烃受体核转运(Amt)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同型二聚化合物并移位至细胞核[22,23,24]。
这种同型二聚化合物多某些特殊的DNA具有高度的亲和力,首先与之形成复合物,并诱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引起相关基因的如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
当他们作用于细胞的染色体,使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携带遗传信息的某些基因,使一些组织、细胞的生长失控,产生肿瘤;一些可以与DNA共价键合,造成DNA6协同作用 研究表明,环境中存在的POPs中,有些单个对生物的影响很小,但是如果两种或是多种同时存在,则可能会出现惊人的相加作用,甚至可以达到单独作用的1000倍以上[31]。
《2024年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范文
《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机污染物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来源。
新型有机污染物因其难以降解、生物累积性及潜在的生态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深入研究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与特性新型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
这些污染物具有以下特性:难降解、生物累积性、远距离迁移能力、生态毒性和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
其中,一些新型有机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1. 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分析技术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准确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光谱技术、电化学技术等也在新型有机污染物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先进的技术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速度,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溯源、监测和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形成机制与来源的研究针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形成机制与来源,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新型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城市污水和家庭用品的使用等。
其中,一些新型有机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已成为研究热点。
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3. 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其中,吸附、膜分离、光催化等物理化学方法在去除新型有机污染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微生物降解、植物修复等生物方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减排和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_POPs_及其生态毒性
广东化工
· 119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
张燕平1,邱树毅2
(1.贵州大学 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3; 2.贵州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 贵阳550003)
[摘 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简称 POPs)以其环境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具有致癌、致突变、致
2.5 其他毒性
POPs还能引起其它器官组织的病变。比如:TCDD暴露可 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率升高;也可以引起肝脏纤维化以 及肝功能的改变,出现黄疸、精氨酶升高、高血脂;还可以引 起消化功能的障碍[22]。
(endrine) 、 七 氯 (heptachlore) 、 灭 蚁 灵 (mirex) 、 毒 杀 芬 (toxaphene)、六氯苯(HCB)等;第二类是工业化学品,主要是 多氯联苯(PCBs);第三类是副产物,主要是二噁英(PCDDs)、 呋喃(PCDFs),它们是化工产品的杂质衍生物和含氯废物焚烧 所产生的次生污染物。这12种物质大多具有高急性毒性和水生 生物毒性,其中1种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人体致癌 物,7种为可能人体致癌物。1998年6月在丹麦奥尔胡斯召开的 泛欧环境部长会议上,美国、加拿大和欧洲32个国家正式签署 了关于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物公约,提出了16种(类)加以控制 的POPs物质,除了联合国规划署(UNEP)提出的12种物质意外, 还有六溴联苯、林丹(即99.5 %的666丙体制剂)、多环芳烃和五 氯酚[5]。
2.3 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11]
生物体内脂肪组织富集的POPs可通过胎盘和哺乳影响胚 胎发育,导致畸形、死胎、发育迟缓等现象。暴露与高浓度 POPs的鸟类的产卵率会相应降低,进而使得其种群数目不断 减少,甚至灭绝。POPs对鸡的毒性试验表明:PCB可诱发鸡 胚的死亡和不同程度的水肿,使种蛋的死亡率明显升高[19]。
POPs的生物毒性\履约现状及控制对策分析
POPs的生物毒性\履约现状及控制对策分析[摘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
《斯德哥尔摩公约》控制的POPs物质由最初的12种增加到目前的22种。
文章阐述了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及野生动物的毒性和当前我国的履约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毒性对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即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可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 作长距离迁移并通过食物链(网)的积累,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1.POPs的种类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已构成巨大威胁,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于2001年5月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我国是首批签署公约的国家。
该公约规定首批受控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滴滴涕(DDT)、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氯丹、毒杀芬、六氯苯(HCB)、灭蚁灵、七氯、多氯联苯(PCBs)、二噁英和呋喃类。
2009年5月举行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第四次大会决定将α-六六六、β-六六六、林丹、商用八溴联苯醚、商用五溴联苯醚、六溴联苯、开蓬、五氯苯以及PFOS类九种物质列入公约受控范围。
2011年4月,《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第五次大会又增列农药硫丹为禁用物质,但会议同意就一些作物虫害防治用途及其生产给予特定豁免。
到目前为止,公约受控物质共22种。
2.POPs的生物毒性POPs经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后,会在脂肪组织、肝脏和胚胎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
POPs的生物毒性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生殖系统毒性:DDT等会导致男性性欲降低和精子数量减少。
林丹在很低的浓度下即可破坏精子[1],硫丹、六六六等对精子的生成有影响[2]。
DDT、二噁英等还会引起妇科肿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_POPs_的化学降解研究进展 (1)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 -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ECONOMY 2009年第19卷第18期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mergencyMonitoring Ability of the Major Cities in Shanxi ProvinceWANG Yu-fen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Shanxi ’s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monitoring of the natural background ,pres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echnical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quality ,etc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monitoring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monitoring ;emergency monitoring ability ;Shanxi Province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可以及时提供有效环境应急监测数据,为应对环境突发污染的有效处理提供决策依据,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更好地服务。
(责任编辑:李敏)────────────────第一作者简介:王玉芬,女,1965年3月生,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环保系,高级工程师,太原市环境检测中心站,山西省太原市,03000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简称POPs )是对具有长期残留性和大范围迁移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及对生物体有高毒性的一类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及其衍生物的统称,POPs 污染逐渐成为目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生殖发育毒性的研究进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生殖发育毒性的研究进展刘芳;徐剑【期刊名称】《浙江化工》【年(卷),期】2012(043)006【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及高毒性等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OPs的替代物质不断生产出,同时由于检测技术的发展,目前检测出某些POPs替代物质也拥有POPs类似的特性。
它们对于人类的健康都存在很大的威胁。
研究发现它们几乎对人类的各个系统存在危害。
对于孕期暴露于POPs的子代也有毒性作用。
本文主要综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殖发育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希望为POPs的生殖发育毒性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has long-term residual, bioaccumulation, semi-volatile and highly toxic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OPs alternative substances continue to produce, and because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OPs alternatives also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a big threat for human health, study results suggest they are harmful to almost all systems of human, exposure to POPs for the offspring during pregnancy also have toxic effects. This paper reviews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nd its related mechanism of progress, which ca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studies.【总页数】5页(P5-8,4)【作者】刘芳;徐剑【作者单位】浙江省长三角化学品安全评价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3;浙江省长三角化学品安全评价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相关文献】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曹秀芹;吕小凡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J], 雒建伟;高良敏;陈一佳;欧阳卓智;刘诗敏3.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进展 [J], 赵曦;李娟;李亚琴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曹秀芹;吕小凡;5.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女性生殖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徐国建;李丽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探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策略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探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策略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深入探讨了POPs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以及控制策略。
通过分析POPs的来源、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以及对人体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本文旨在阐明POPs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策略,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引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
它们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食物链等途径在全球范围内迁移,并在生物体内累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POPs包括有机氯农药(如DDT)、多氯联苯(PCBs)、二噁英(Dioxins)和呋喃(Furans)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1. 持久性:POPs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可以在环境中存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其持久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光照等)以及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2. 生物累积性:POPs具有亲脂性,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
随着食物链的传递,POPs的浓度在生物体内逐级放大,对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3. 长距离迁移性:POPs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迁移等途径在全球范围内迁移。
大气中的POPs可以随风传播到偏远地区,甚至到达极地。
水体中的POPs可以随水流扩散到全球各地。
生物迁移则指POPs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生物体之间的传递。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POPs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毒性效应:1. 致癌性:一些POPs具有致癌性,如二噁英、多氯联苯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污染物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内分泌干扰效应:一些POPs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生殖、发育、免疫等。
土壤环境中POPs污染现状和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环境中POPs污染现状和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定义、特性及其危害,分析了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污染状况和我国POPs的现状,阐述了治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对中国在此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治理技术近年来,有机物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Pollutants,以下简称POPs)由于大多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和遗传毒性,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引起“雌性化”现象,并且在全球范围的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江河、海洋、底泥、土壤等)以及动植物组织器官和人体中广泛存在,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学术界、工业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1.POPs的定义、特性与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能沉积回地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POPs物质一旦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就会在生物体内的脂肪组织、胚胎和肝脏等器官中积累下来。
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
各种POPs的毒性作用机制现在并不是完全明确,POPs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并不是某一种或某一族POPs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某几族POPs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5]。
POPs物质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其次是通过呼吸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体内。
通常,POPs首先被植物、海洋微生物及昆虫所吸收,然后以上生物又被较强大的生物捕食,这些POPs污染物随着其在食物链中的循环,最终会污染了鱼、肉及奶乳食品。
这些被污染的食品被人类食后,POPs就被藏匿于脂肪纤维中,并且可通过胎盘和哺乳传给婴儿。
美国科学家就发现过多氛联苯可以导致儿童弱智[6]。
据薛建华等人报道,高浓度的PCBs对人体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慢性接触则可使肝、肾、肺等内脏发生病理改变[7],即使在极低的浓度下PCBs还是可以对生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收稿日期:2002-03-25作者简介:苏丽敏(197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毒有机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
・综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s )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苏丽敏,袁 星(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 s )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易于生物富集、对人和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质。
PO P s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对人和生物具有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发育影响、致癌性以及其它一些毒性效应。
因此应加强PO P s 生态毒性的研究。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生物测试;Q SA R 模型 中图分类号:X 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41(2003)09-0062-03 在过去的40年中,由于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化学品越来越多,人们对这些化学品的警惕性也在不断提高。
一类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物质已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因为这类物质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健康和环境问题。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性,对于这类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又称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简称PO P s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 N ECE )[1]将它们定义为是一类具有毒性,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在环境中能够持久存在,且能通过大气运动在环境中进行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需要采取国际行动的首批12种PO P s ,即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DD T 、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酚、七氯、PCB s 、PCDD s 和PCD F s ,前9种是农药,PCB s 是工业化学品,PCDD s 和PCD F s 是化学产品的杂质衍生物和含氯废物焚烧的产物。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2.l 持久性 PO P s 在环境中难于发生化学分解和光解,也难于被生物降解,因此它们一旦排到环境中,可以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长久存在,这是PO P s 的一个重要特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谢谢观看
三、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人体 负荷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虽然我国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人体负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面临 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POPs的监测技术和分析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提高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需加强POPs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为 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最后,需采取综合措施降低POPs的 生产、使用和排放,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2、POPs的健康风险评估
POP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广泛证实。长期暴露于POPs可导致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方面的损害。我国研究者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调查,评 估了POPs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居民的POPs暴露水平已 达到或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限值,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POPs的暴露水平。
3、降解和转化机制的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是研究的重点之 一。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能够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和酶类。 这些发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替代品的研究:为了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使用和排放,科学家们积极 开展替代品的研究。例如,新型的环保型材料、替代化学品等都得到了广泛的 研究和应用。这些替代品能够替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而降低其对环境和人 类健康的危害。
4、新型光谱技术
近年来,一些新型光谱技术也被应用于POPs的分析。例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谱(FTIR)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等。这些光谱技术具有无损、快速 和非破坏性等优点,可以提供POPs的结构和化学信息。通过与其他技术的联用, 可以进一步提高POPs的分析效率和准确度。
三、结论
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在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方法包括改进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免疫分析法和新 型光谱技术等。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POPs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 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更高效、 更环保的POPs分析方法,以适应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
药物与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价
药物与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价一、简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一类能够长期存在在环境中,具有高毒性、高残留性和高生物富集性的化学物质。
其中,药物和化学品是两个主要的来源。
由于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POPs被列为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以药物和化学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二、药物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价药物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药物也成为了环境中重要的污染源。
药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价是研究药物的环境影响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1.药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过程药物在环境中常被容易吸附和降解,导致其残留在土壤、水体、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
此外,医疗废水、家庭废水和养殖污水等也成为药物在环境中的主要来源。
药物在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生物等介质中迁移并难以消失,会对环境和生命的进化产生影响。
2.药物的毒性评价药物的毒性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生态毒性。
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是评价药物毒性的基本指标,慢性毒性是长期暴露于低浓度药物的累积效应。
而生态毒性是评价药物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指标,包括对栖息和季节性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影响食物链的来源等。
3. 未来展望药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价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当前,我国在药物污染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开展系统的研究和监测,以便更好地理解药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影响,进一步推动药物污染的防治。
三、化学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价化学品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物质类别,主要被应用于工业、农业、药品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然而,许多化学品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具有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而且具有高毒性、致癌和致畸变等特点。
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评价是研究化学品环境影响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1.化学品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过程化学品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过程受到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挥发、吸附、溶解和生物转化等过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鱼类生态毒性研究进展_穆希岩
。它可通过空气、 水、 土壤、 食物链进行广泛传播, 在空
[2 ]
气、 水体、 土壤、 生物体中都能检测到 POPs 的存在 大效应
[3 ]
。POPs
最大的特点是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生物富集和生物放 , 因此对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构成极大威胁。 水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介质, POPs 在水体中可通过迁移、 吸附、 沉降等作用及食物链对不 同种类水生生物的生长、 发育及生殖产生影响
摘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具有高毒、 持久、 生物积累、 迁移等特性, 严重威胁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水体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 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介质。POPs 长期存在于水体中, 对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生长、 发育及生殖产生影响。鱼类作为水生态系统中最 主要的脊椎动物, 有极其重要的环境指示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 从急性毒性、 发育毒性、 神经和行为毒性、 内分泌干扰作用等 方面对 POPs 对鱼类的生态毒性进行了综述, 为揭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鱼类; 生态毒性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15) 33 - 125 - 08 中图分类号 S 851. 34 7
[9 ]
,
DDT、 艾氏剂、 狄氏剂、 异狄氏剂、 氯 以 96 h LC50 值为依据,
126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年
丹、 七氯、 毒杀芬、 林丹和硫丹对鱼类为剧毒; 开蓬对虹鳟鱼 ( Oncorhynchus mykiss) 为剧毒, 对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 和黑头呆鱼( Pimephales promelas ) 为高毒; α六六六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03-25作者简介:苏丽敏(197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毒有机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
・综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s )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苏丽敏,袁 星(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 s )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易于生物富集、对人和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质。
PO P s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对人和生物具有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发育影响、致癌性以及其它一些毒性效应。
因此应加强PO P s 生态毒性的研究。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生物测试;Q SA R 模型 中图分类号:X 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41(2003)09-0062-03 在过去的40年中,由于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化学品越来越多,人们对这些化学品的警惕性也在不断提高。
一类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物质已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因为这类物质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健康和环境问题。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性,对于这类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又称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简称PO P s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 N ECE )[1]将它们定义为是一类具有毒性,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在环境中能够持久存在,且能通过大气运动在环境中进行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需要采取国际行动的首批12种PO P s ,即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DD T 、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酚、七氯、PCB s 、PCDD s 和PCD F s ,前9种是农药,PCB s 是工业化学品,PCDD s 和PCD F s 是化学产品的杂质衍生物和含氯废物焚烧的产物。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2.l 持久性 PO P s 在环境中难于发生化学分解和光解,也难于被生物降解,因此它们一旦排到环境中,可以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长久存在,这是PO P s 的一个重要特征。
2.2 具有远距离传输的特性 PO P s 具有半挥发性,这一特性使得它们易于从土壤、生物体和水体中挥发到大气中并以蒸气形式存在或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又由于它们在气相中很难发生降解反应,所以在沉降前,会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
这一特性使PO P s 的影响不仅局限在使用地,而且影响到全球范围,尤其是极地地区。
2.3 具有生物蓄积性 PO P s 是亲脂疏水性物质,又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和代谢降解,这就意味着它们易于进入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中,并且积累的浓度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升高,即生物放大作用,这种作用可使最高级哺食者体内的PO P s 浓度比环境中的浓度高很多个数量级。
影响PO P s 在生物体内蓄积量的因素主要有:(1)化合物氯取代的位置和氯取代的多少[1]。
总的说来,随着氯的增加,代谢速率减慢,容易蓄积。
氯取代的位置也很重要,邻、对位有氯取代的PO P s 的代谢速度较慢,毒性较大。
(2)与生物体本身有关。
①与生物体在食物链中的位置有关。
营养级别越高,所受的毒害就越大。
②与摄食方式有关。
即使同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由于摄食方式的不同,受污染的程度也会不同。
研究发现:在PCB 、DD T 、毒杀酚和氯丹污染的地区,以高级哺食者海豹为食的加拿大海象要比以软体动物为食的海象受到的污染严重[2]。
③与生物的代谢特征有关。
生物体代谢特征的差异会导致PO P s 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滞留时间有较大的差异。
如二恶英在鼠体内的半衰期只有几周,而在人体内却长达7-9第25卷 第9期 重 庆 环 境 科 学2003年9月年[3]。
此外,同一生物体对不同的PO P s代谢能力也不同,这些对于研究生物放大作用很重要[4]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效应3.1 对免疫系统的毒性效应 PO P s会抑制生物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PO P s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包括抑制免疫系统正常反应的发生,影响巨噬细胞的活性,降低生物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研究人员通过测试F lo rida海岸的宽吻海豚的肝血发现海豚的T细胞淋巴球增殖能力的降低和体内富集的有机氯相关显著[5]。
B rouw er等研究也发现海豹食用了被PCB污染的鱼会导致维生素A和甲状腺激素的缺乏,而这两种物质的缺乏使它们更易感染细菌[6]。
PO P s对人的免疫系统也有重要影响。
W eisglas2 Kup eru s等研究发现,人免疫系统的失常与婴儿出生前和出生后暴露于PCB s和PCDD s的程度有关[7]。
由于PO P s易于迁移到高纬地区,PO P s对于生活在极地地区的人和生物影响较大。
生活在极地地区的因纽特人由于日常食用鱼、鲸、海豹等海洋生物的肉,而这些肉中的PO P s通过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已达到很高的浓度,所以因纽特人的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氯农药、PCB s和PCDD s[8]。
通过对加拿大因纽特人婴儿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婴儿的健康T细胞和受感染T细胞的比率和母乳的喂养时间及母乳中有机氯的含量相关[9]。
3.2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和其它生物的许多健康问题都与各种人为或自然产生的内分泌干扰物质有关。
通过体外实验已证实PO P s中有几类物质是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质[10]。
如果一种PO P能与雌激素受体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影响受体的活动,进而改变基因组成,那么这种PO P被认为是内分泌干扰物质。
PCB的混合物A roclo r1221,1232,1242和1248在体内试验中就表现一定的雌激素活性。
此外,男性精子数量的减少,生殖系统的功能紊乱和畸形,睾丸癌及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都与长期暴露于低水平的类激素物质有关[11]。
Falck等发现患恶性乳腺癌的女性要比患良性乳腺肿瘤的女性的乳腺组织中PCB s和DD E 水平高[12]。
3.3 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生物体暴露于PO P s会产生生殖障碍、畸形、器官增大,机体死亡等现象。
如鸟类暴露于PO P s,会引起产卵率降低,进而使鸟的种群数目不断减少[13]。
实验研究发现生活在荷兰西部W adden海地区的海豹生殖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这些海豹措食的鱼受到了PCB 的污染,进而影响了它们生殖系统的功能[14]。
PO P s对鸡的毒性实验表明:PCB可诱发鸡胚的死亡和不同程度的水肿,使种蛋的死亡率明显升高[15]。
Peterson等实验表明,当把子宫和乳腺暴露于2,3,7,82TCDD中会减轻性器官的重量,抑制精子的产生,甚至会使雌性个体雄性化[16]。
PO P s同样会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尤其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
对200个孩子进行研究,其中有3 4孩子的母亲在怀孕期间食用了受到有机氯污染的鱼,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出生时体重轻、脑袋小,在7个月时认知能力较一般孩子差,4岁时,读写和记忆能力较差,在11岁时测得他们I Q值较低,读、写、算和理解能力都较差[17-19]。
3.4 致癌作用 实验表明几种PO P s会产生毒性,促进肿瘤的生长。
对在沉积物中PCB s含量高地区的大头鱼进行研究,发现大头鱼皮肤损害,肿瘤和多发性乳头瘤等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20]。
2,3,7,82TCDD对小鼠、大鼠、仓鼠、田鼠进行19次染毒试验,致癌性均为阳性[21]。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及调查基础上,在1997年将2,3,7,82TCDD定为人类 级致癌物, PCB s、PCD F s定为 级致癌物[22]。
3.5 其它毒性 PO P s还会引起一些其它器官组织的病变。
如TCDD暴露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率升高;也可以引起肝脏纤维化以及肝功能的改变,出现黄疸、精氨酶升高、高血脂;还可引起消化功能障碍[23]。
此外PO P s对皮肤还表现一定的毒性,如表皮角化、色素沉着、多汗症和弹性组织病变等[24]。
PO P s中的一些物质还可能引起精神心理疾患症状,如焦虑、疲劳、易怒、忧郁等[25]。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研究方法及展望4.1 PO P s的毒性测试方法 测试PO P s毒性效应的方法总体分为两个方面:体内测试(In vivo test)和体外测试(In vitro test)。
体外测试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也较低,而且易阐明机理,但体外测试只能体现受试生物某一部分机能或敏感参数的改变,不能体现整个生物体的变化,所以当把测试结果外推到实际环境时相关性较差。
体内实验结果具有相对权威性,但该方法耗资、耗时和耗力,而且对环境低浓度暴露时,不易获得正确反应。
PO P s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多样,需用一组相互补充的体外和体内测试369期 苏丽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 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方法来全面评价PO P s的生态毒性。
目前倾向于利用组合分层式检测方法(T iered test)进行筛选和测试,如美国国立环境健康研究所推荐的两层试验方法,一层可测PO P s所引起的敏感参数的改变,另一层可更精确地测定生物体机能的改变。
4.2 PO P s的生物效应研究 单个PO P物质对人和试验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己有相关报导,而对于由某种事故导致的大剂量排放后的长期效应以及在低剂量的PO P s中长期暴露所产生效应的研究不是很多,对于生物体暴露在多种PO P s物质中的研究也很少。
事实上,在环境中,生物体是暴露在许多化学污染物之中的,所产生的毒性效应是这些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而不单是由某种单独物质产生的,许多PO P s混合在一起并不只是简单的相加作用,有时还会产生拮抗或协同作用,所以应加强联合毒性的研究。
4.3 PO P s的预测模型4.3.1 PO P s的生物降解模型[26] PO P s在生物体内的降解速率是很低的,只通过生物降解实验来收集能反映PO P s在生物体内降解转化的速率数据是不容易的。
将来的研究重点可以放在降解模型的建立,即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现代化的模拟、计算手段把一些多变的信息综合成生物降解动力学速率常数,建立有效的生物降解模型。
4.3.2 生物吸收富集模型 描述有机化学品被生物吸收的模型有很多,但对PO P s来说许多模型可能太复杂,因为PO P s是非极性的,易于蓄积在脂肪中,迁移流动性不强。
而且要不断完善生物吸收模型还需要知道生物体的生物能转化、繁殖方式、生长速率等方面的信息,虽然这些一直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但还需进行细致精确的研究。
4.3.3 PO P s的Q SA R模型 定量构效关系法(Q SA R)是目前研究化学品生物毒性效应的一种较好方法,它的原理是根据具有相似结构的化学品应有相似的活性,所以化学品的特异毒性效应与它们的结构和理化特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