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审计师《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级审计师《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初级审计师《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记忆几个有代表性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12月5日,人大通过修改的《宪法》,规定我国设立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建立。

1994年8月31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6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令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年2月,国务院公布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

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的范围,规范了审计监督的权限,加强了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0年7月8日经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它是经营管理实行分权制的产物。

现代内部审计是20世纪40年代末才形成的。

其主要标志:一是审计的方法从过去的详细审计改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检查;二是审计的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2.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5 年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扮演双重角色,一是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遵纪守法;二是对本单位领导负责,确保企业经营决策所需信息的可靠性。

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按照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初级审计实务知识点总结

初级审计实务知识点总结

初级审计实务知识点总结引言审计是一项严谨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初级审计实务是审计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文将对初级审计实务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初学者建立起系统和全面的初级审计实务知识体系。

一、审计基础知识1.审计概念及特点审计是一种以法定程序为基础,对企业或组织的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价活动,以确保其合规性和真实性的一种活动。

审计的特点包括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和法律性等。

2.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是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价,会计是审计的客观基础。

审计与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审计是会计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会计则是审计的基础和前提。

3.审计的目的和任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审计的任务包括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检查违规行为等。

4.审计的原则审计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如真实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独立性原则、专业判断原则等,这些原则是审计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二、审计准备阶段1.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起点,包括确定审计目标、确定审计风险、编制工作程序等内容。

2.了解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后续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内部控制的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4.制定初步审计程序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计划和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制定初步的审计程序,为后续的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三、审计实施阶段1.财务报表的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包括应用程序审计、风险分析、审计程序的制定与执行等。

2.内部控制测试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其有效性,并据此调整审计程序。

3.会计估计的审计在审计财务报表中,往往需要对一些会计估计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需审查相关依据和评估过程,以验证其合理性。

2019年初级审计师考试主要考点:理论与实务

2019年初级审计师考试主要考点:理论与实务

2019年初级审计师考试主要考点:理论与实务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第一节审计准则
知识点一、审计准则的含义与作用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
简来说之,审计准则是指审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和尺度,是审计法律法规内容的具体化,是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性规则。

(二)审计准则结构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准则内容十分复杂,依据不同的审计主体、审计业务和审计行为,审计准则会存有差异。

(三)审计准则作用(4项)
知识点二、国家审计准则
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
国际组织制定该准则的目的在于为确定审计人员实行审计(包括计算机系统审计)时所必须遵循的程序和做法提供一个框架。

主要内容包括:1.国家审计的基本要求;2.国家审计的一般准则;3.国家审计的现场工作准则;4.国家审计的报告准则
知识点三、内部审计准则
(一)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我国首批内部审计准则于2003年6月正式实施。

2013年8月中国内审协会发布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41年在美国成立)内部审计准则概述
2012年10月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于2013年1月1日实施。

知识点四、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由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8年成立)制定发布1995年发布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199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美国是最早制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国家,1947年该协会就发表了《审计准则试行草案》。

审计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理论与实务

审计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理论与实务

业务类型销售与收款(应收账款) 采购与付款主要文件**(=**职责分工**(=**信息传递程序控制授权程序;文件和记录的使用;独立检查(=授权程序;文件和记录的使用;独立检查实物控制存货;记录和文件(=存货;记录和文件定期寄出对账单*(=内控测评**(= 1.了解内部控制2.抽查部分采购业务3.付款环节的测试4.固定资产内控测试5.评价审计目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真实性;计价分类正确性;营业收入完整性真实性;计价分类正确性;退回折让合法性;截止期正确性;坏账损失真实性;过账汇总正确性1.证实应付款项总体合理性2.采购业务形成负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证实分类正确性4.证实截止期的正确性5.固定资产审计目标(真实、完整、所有权、计价正确、交易合法、折旧正确)6.确定在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正确性一、分析性复核及监盘——检查营业收入完整性: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合理性测试;监盘法1.取得应收账款明细表2.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加以分析3.函证应收账款4.分析询证函及应收账款余额5.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6.审查坏账准备的提取与使用7.审查应收账款处理的正确性8.审查应收账款会计报表披露的正确性一、分析性复核检查应付款期末余额:(1)将本期各主要应付款项账户与上年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

(2)将本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金额与上年比较,判断应付款项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3)对应付款项占采购金额的比率、应付款项占当年流动负债的比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应付款项整体合理性。

(4)检查长期挂账的应付款项,分析原因,判断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特别注意是否利用应付款项隐匿收人。

二、验证营业收入入账正确性1.索取产品出库存根、销售发票副本和各种收入明细账,相互核对。

2.审阅一定数量的产品发运凭证、销售发票副本、各种结算单据、有关明细账以及大型产品的生产进度表,核实是否遵循了权责发生制,真实完整地计人营业收入、结转营业成本。

2020年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各章高频考点试题及答案

2020年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各章高频考点试题及答案

2020年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各章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总论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共有特点的是:A、法定性和强制性B、独立性C、综合性和宏观性D、委托性【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法定性和强制性、综合性和宏观性属于国家审计的特点;委托性是社会审计的特点。

独立性既属于国家审计特点也属于社会审计的特点。

【该题针对“审计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内部审计的特点的是:A、服务对象具有内向性B、审计义务的法定性C、审计过程和方法具有灵活性D、审计领域具有广泛性【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内部审计的特点有:服务对象具有内向性、审计领域具有广泛性、审计过程和方法具有灵活性。

法定性是国家审计的特点。

【该题针对“审计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3、下列不属于内部审计的作用的是:A、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B、促进组织合法经营和运行C、促进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D、促进组织自我发展和实现目标【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内部审计的作用有:促进组织合法经营和运行、促进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促进组织自我发展和实现目标。

【该题针对“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知识点进行考核】4、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合法性,体现的审计职能是:A、经济监督职能B、经济评价职能C、经济鉴证职能D、经济服务职能【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的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职能是经济鉴证的职能。

【该题针对“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知识点进行考核】5、下列关于内部审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B、内部审计要保持客观性C、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D、内部审计就是审查和评价组织业务活动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内部审计是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审计基本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审计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目录01考情分析02内容介绍03内容讲解【考情分析】第一章介绍中外审计的起源,审计的定义、职能、分类、作用等审计基本知识,内容比较简单,每年考试都有所涉及。

分值一般占3-5分,都是在单选和多选的范围内出题。

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审计师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基本相似,初级在(1)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审计分类的意义和适用条件中要求了解。

内容介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第三节审计分类第一节概述一、审计产生与发展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记忆几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西周就出现了带有审计性质的财政经济监察工作,设“宰夫”。

秦、汉两代采用“上计制度”。

唐朝前的“比部审计制度”。

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出现“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

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初期设立临时审计机关——审计处,后根据《中华民国约法》改为审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12月4日,人大通过修改的《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建立。

补充:法律效力的层次①宪法,全国人大;②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③行政法规,国务院;④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规定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规范性文件);规章,国务院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省会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规定的较大的市政府。

1994年8月31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6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令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年2月,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审计师《理论与实务》第一章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重点知识

审计师《理论与实务》第一章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重点知识

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知识点1: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1、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

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审计必须处于资源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外,担当独立的监督(故审计职能表述为监督、评价、鉴证职能)2、审计的地位:通常是指在一定政治经济环境中审计所处的位置。

(“在其位谋其用”)3、审计的作用:是指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

拓展知识点1:国家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国家审计是宪法确立的一项政治制度安排,具有稳固性、强制性和权威性。

(一)国家审计的职能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主要是指通过审计揭露违纪违法,制止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进而追究责任,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督促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

经济监督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能,贯穿于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从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到督促决定的执行,从依法提出建议到督促整改以及出具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决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国家审计的地位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使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从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安排来看,中央审计委员会通过对国家审计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

2、从国家治理运行过程来看,科学的权力配置和有效的监督制约,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确保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国家治理的关键。

审计监督是一种专职和专业行为,是依法独立进行的监督,通过监督控制和反馈信息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3、从国家治理效能来看,治理效能是治理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衡量,国家审计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有力保证,主要体现为:(1)通过对政府预算的分配、执行、资金使用和管理等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运用和管理能力,提升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2)通过对政府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促进提高行政部门的运行绩效,并通过政府部门绩效的提升,带动其行政管辖的行业或领域的提质增效;(3)国家审计在查处各类问题的基础上,能够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微观到宏观进行深层次分析,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法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建议,从而促进提升国家治理的宏观绩效。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内容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内容

审计理论与实务复习内容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的基础与动因1、社会基础/客观基础/前提条件——受托经济责任关系2、直接动因基于地理、时间、法律和技术等的限制,资源财产所有者无法实现对经营管理者(即委托人对受托人)直接监督。

需要独立的机构和人员承担监督和检查的职责。

(二)三种审计类型的产生与发展1、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中央政权设置的官职中设立“宰夫”一职秦、汉两代都曾采用“上计制度”,尚无专司审计职责的官员,也无专职审计机构隋唐时期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刑部之下设“比部”。

宋代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以“审计”一词命名建立审计机构的朝代:审计司和审计院建国以后至1982年以前,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以会计检查代替审计监督。

1982年12月5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建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设立,随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审计监督工作。

1994年8月31日八届人大九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

1997年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00年2月、8月和2001年8月审计署以第1号、第2号和第3号令发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若干通用审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

2006年2月28日十届人大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2、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按照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3、社会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国家的社会审计,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明显分离,使对受托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需求,于是现代社会审计制度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持续发展。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知识点

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目录01 考情分析02 内容介绍03 内容讲解【考情分析】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

审计程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途径和步骤安排。

不同的审计主体和不同的审计项目,由于审计目标不同,具体的审计程序也不同。

每年考试都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分值4分左右。

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相似,初级在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中仅要求了解。

内容介绍第一节审计目标第二节审计程序第一节审计目标一、审计目标概述(一)审计目标的含义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的具体化。

审计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审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目标可以多样化。

(二)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审计目标是审计的方向。

不仅影响审计方案的制定,还影响审计的实施和报告。

二、国家审计的审计目标(2019年改写)按层次不同: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高层次目标)现实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直接目标,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

三、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一)总目标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二)具体审计目标合规审计的具体目标:是确定组织各部门是否遵循了现行法律和法规,以及专业和行业标准或合同责任的要求,是否遵循了组织制定的章程、特定的程序或规则。

财务审计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部门出具的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绩效审计目标是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益性,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组织增加价值。

四、社会审计的审计目标(一)总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整体工作而达到的预期目的。

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二)具体审计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2023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大纲:审计理论与实务

2023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大纲:审计理论与实务

2023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大纲:审计理论与实务科目二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一、总论(一)概述1.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2.掌握审计的独立性3.熟悉审计、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的基本内涵4.了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5.了解与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审计监督的特殊性(二)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掌握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三)审计分类1.掌握审计的分类及其内容和特点2.了解审计分类的意义3.了解各类审计的适用条件二、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一)国家审计机关1.掌握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基本任务、职责和权限2.熟悉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3.熟悉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二)内部审计机构1.掌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职责和权限2.熟悉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173.了解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三)社会审计组织1.掌握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置和组织形式2.掌握社会审计组织的权限3.熟悉社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4.了解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四)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熟悉防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三、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一)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准则的结构和作用2.熟悉审计准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内涵3.熟悉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概况和基本内容4.熟悉我国内部审计准则5.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二)审计质量控制标准1.掌握审计质量和审计质量控制及其作用2.掌握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3.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三)审计职业道德1.掌握审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2.掌握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四、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18(一)审计目标1.掌握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2.掌握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总目标3.熟悉审计目标的内涵4.熟悉国家审计现实目标和直接目标5.熟悉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具体审计目标(二)审计程序1.熟悉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2.熟悉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3.了解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五、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标准1.掌握审计标准的特点2.掌握审计标准的分类3.掌握审计标准的选用原则(二)审计证据1.掌握审计证据的作用2.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3.掌握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4.熟悉审计证据决策的处理过程和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三)审计工作底稿1.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基本要素和编制要求192.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和审核六、审计取证方法(一)审计取证模式熟悉账目基础审计法、制度基础审计法、风险基础(导向)审计法的基本内涵及演变(二)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掌握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三)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掌握取证的具体方法: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及分析七、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一)内部控制概述1.掌握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局限性2.掌握内部控制的种类(二)内部控制要素掌握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三)内部控制测试1.掌握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和方法2.掌握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和记录内部控制的方法3.熟悉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和再评价的内容4.熟悉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关系5.了解内部控制测试的作用6.了解内部控制测试结果的利用八、审计报告(一)审计报告概述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内涵和作用(二)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1.掌握国家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主要内容和撰写要求2.熟悉审计结果公布的主要内容3.熟悉审计决定书的运用以及审计处理、处罚的种类4.熟悉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5.了解国家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的编审程序(三)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1.熟悉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2.了解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复核(四)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1.熟悉社会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2.了解社会审计报告的类型九、绩效审计(一)绩效审计概述1.熟悉绩效审计的内涵2.熟悉绩效审计的特点(二)绩效审计程序了解绩效审计程序各个阶段的相关内容(三)绩效审计方法了解绩效审计中常用的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和数据(信息)分析方法十、计算机审计(一)计算机审计概述熟悉计算机审计的基本过程以及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二)电子数据审计了解电子数据审计的过程及相关内容十一、审计管理(一)审计管理概述掌握审计管理的内容、特征和主客体(二)审计计划管理1.掌握审计计划管理的基本内涵2.熟悉审计计划的种类3.了解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三)审计质量管理1.掌握审计质量管理的意义2.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与方式3.了解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四)审计风险管理1.掌握审计风险的种类2.掌握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五)审计档案管理了解审计档案管理的职责和内容(六)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了解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第二部分企业财务审计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一)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3.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风险(二)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与方法(三)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目标和方法1.掌握营业收入审计目标和方法2.掌握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审计目标和方法3.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其他应交税费、合同资产、合同负债、营业成本与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收支等其他相关账户审计目标与方法二、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一)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3.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风险(二)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与方法(三)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目标和方法1.掌握应付票据及应付款项审计目标和方法2.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目标和方法三、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一)生产与存货循环概述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流程3.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主要风险(二)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与方法(三)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目标和方法1.掌握存货审计目标和方法2.了解产品成本审计目标和方法四、货币资金审计(一)货币资金概述1.掌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2.熟悉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3.熟悉货币资金的主要风险(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掌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与方法(三)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和方法1.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目标和方法2.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和方法五、投资和融资审计(一)投资和融资概述1.掌握投资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和主要风险2.掌握融资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和主要风险(二)投资和融资内部控制测试了解投资和融资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与方法(三)投资和融资审计目标和方法了解投资和融资审计的目标和方法六、财务报告审计(一)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和内部控制1.熟悉财务报告审计目标2.熟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3.了解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信号(二)个别财务报表审计1.了解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2.了解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3.了解现金流量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4.了解财务报表附注审计的主要内容(三)集团财务报表审计1.了解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内容2.了解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方法。

2021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考点习题及答案

2021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考点习题及答案

2021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考点习题及答案1[.多选题]为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审计人员可采取的审计程序有()。

A.审核卖方对账单B.审查决算日以后货币资金支出的主要凭证C.追踪决算日后若干天的购货发票,查明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D.审核明细表与总账和明细账是否一致E.审核明细表的金额计算是否正确[答案]ABC[解析]2[.多选题]为查找资产负债表日未入账的应付款项,审计人员可实施的审计程序有()。

A.审查资产负债表日后货币资金支出凭证B.追踪资产负债表日后若干天的购货发票,审查相应的收货记录C.取得卖方对账单,并与应付款项明细表相核对D.核对应付款项明细账与总账E.追踪资产负债表日之前签发的验收单[答案]ABCE[解析]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的审计程序如下:3[.多选题]为了检查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测评程序有()A.抽取部分采购业务,检查请购单是否经过批准B.检查验收单是否连续编号C.比较分析当年与上年应付账款余额的变动情况D.向债权人函证应付账款E.观察验收部门是否独立于仓库保管部门[答案]ABE[解析]CD属于实质性审查。

4[.多选题]审计人员对应付账款进行审计时,为揭示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变动的合理性,有效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

A.将本期各主要应付账款账户余额与上期比较,分析变动原因B.计算本期获得的现金折扣占采购金额比率,并与前期相比较C.计算并比较分析各期应付账款占流动负债的比率D.计算并比较分析各期应付账款占采购金额的比率E.检查应收账款明细表上有无贷方余额[答案]ACD[解析]审查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变动合理性时,审计人员可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将本期各主要应付账款账户余额与上期余额进行比较;将本期外购商品、材料物资或劳务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金额与上年比较;应付款项占采购金额的比率、占当年流动负债的比率进行对比分析;检查长期挂账的应付款项。

5[.多选题]可以防止或发现采购与付款业务发生错误或弊端的内部控制有()。

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实务笔记

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实务笔记

第二部分企业财务审计——第一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一节本业务循环的性质一、业务循环综述销售可以分为现销和赊销两种基本方式。

在赊销方式下,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主要有:处理客户订单、批准赊销、发送货物、开具销售发票、记录销售与收款业务、定期对账和催收账款、收取货款、审批销售退回与折让、审批坏账的注销等。

二、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1.客户订货单;2.销货单;3.销货合同;4.发运凭证;5.销货发票;6.贷项通知单;7.销货日记账或明细账;8.销售退回、折扣及折让日记账或明细账;9.汇款通知书;10.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11.坏账审批表;12.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13.应收账款明细账;14.收款凭证;15.客户对账单;16.转账凭证。

【例1·多选】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所使用的凭证和记录有:A.客户订货单B.销货单C.销售合同D.销售发票E.付款凭单『答案』ABCD【例2·单选】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中,用来表示由于销售退回或经批准折让而引起的应收账款减少的凭证是:A.销货合同B.销货单C.贷项通知单D.客户订货单『答案』C『解析』销售退回或经批准折让而引起的应收账款减少的凭证是贷项通知单。

三、业务循环中的内部控制(结合第七章)(控制活动要素:业务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凭证与记录控制,实物控制,独立检查)(一)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例3·单选】在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内部控制中,发送商品与记账职责分离主要是为了防止:A.盗窃商品并通过篡改记录加以掩饰B.贪污客户所付款项并通过篡改记录加以掩饰C.贪污已做坏账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账款D.放宽信用标准而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增加『答案』A『解析』发送货物与记账相互独立,防止商品被盗窃并通过篡改记录加以掩饰。

【例4·单选】下列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中,不能用于防止贪污客户货款的措施:A.批准坏账与记账相互独立B.开具发票与记账相互独立C.收取货款与记账相互独立D.批准销售退回与记账相互独立『答案』B『解析』开具发票与记账可以是同一人,其相互独立不能防止贪污货款。

初级审计师考试《理论与实务》复习题附答案

初级审计师考试《理论与实务》复习题附答案

初级审计师考试《理论与实务》复习题附答案初级审计师考试《理论与实务》复习题附答案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10月中旬举行,报名时间约为4月上旬。

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一看初级审计师考试《理论与实务》复习题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单选题1.审查某企业坏账准备项目,发现其中1户已过期3年。

据调查,对方单位现金流量不足,近期无法改善其财务状况,所欠货款700万元。

被审计单位按1%计提坏账准备,审计人员判断此项业务处理为( )。

A.提取过高,应按0.3%提取,并对有关项目数额调整B.提取过高,应按0.5%提取,并对有关项目数额调整C.提取过低,应加大提取比例,并对有关项目数额调整D.提取正确【答案】C【解析】对方单位现金流量不足,近期无法改善其财务状况,说明对方单位财务状况不佳,应加大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2.抽查被审计单位随产品发出的全新包装箱800个,出租给M公司,每个包装箱收取抵押金50元,收款40000元的账务记录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业务收入。

被审计单位所作的分录( )。

A.不正确,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记“其他应付款”B.正确C.不正确,应借记“现金”、贷记“其他业务收入”D.不正确,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收账款”【答案】A【解析】考察其他应付款的会计知识,收取的押金收入应作为其他应付款核算。

3.某被审计单位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80万元;当期进项税额70万元,其中购货非常损失2万元,在建工程领用材料相关进项税额4万元,则当期应纳增值税为( )。

A.16万元B.10万元C.6万元D.4万元【答案】A【解析】购货非常损失2万元,在建工程领用材料相关进项税额4万元应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因此当期应纳增值税=80-(70-2-4)=164.审计人员审查增值税时,可以认定以下违反税法规定的是( )。

A.销售退回时冲减销项税额B.购买设备相关增值税计人进项税额C.将购料专用发票税金计人进项税额D.采购职工集体福利品相关增值税计人进项税额【答案】D【解析】采购职工集体福利品相关增值税不能进入进项税额。

初级审计师考试大纲《审计理论与实务》

初级审计师考试大纲《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大纲科目二《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一、总论(一)概述1、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2、掌握审计的独立性3、熟悉审计、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的基本含义4、了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5、了解与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审计监督的特殊性6、了解国内外有关审计独立性的表述7、了解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启迪(二)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1、掌握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三)审计分类1、掌握审计的分类及其内容和特点2、了解审计分类的意义3、了解各类审计的适用条件二、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一)国家审计机关1、掌握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基本任务、职责和权限2、掌握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3、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二)内部审计机构1、掌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职责和权限2、熟悉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三)社会审计组织1、掌握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置和权限2、熟悉社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3、了解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四)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1、熟悉防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三、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一)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准则的结构和作用2、熟悉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概况和基本内容3、熟悉审计准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含义4、了解我国内部审计准则5、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6、了解代表国际惯例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7、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8、了解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代表国际惯例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准则(二)审计质量控制标准1、掌握审计质量和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3、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三)审计职业道德1、掌握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熟悉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四、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一)审计目标1、掌握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2、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总目标3、熟悉审计目标的含义4、熟悉具体审计目标(二)审计程序1、熟悉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2、了解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3、了解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五、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标准1、掌握审计标准的含义和特点2、掌握审计标准的分类3、掌握审计标准的选用原则(二)审计证据1、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3、掌握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4、了解审计证据决策的处理过程和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三)审计工作底稿1、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作用、基本要素和编制要求2、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和审六、审计取证方法(一)审计取证模式1、熟悉账目基础审计法、制度基础审计法、风险基础审计法的基本含义及演变(二)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1、熟悉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三)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1、掌握取证的具体方法: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及分析七、内部控制及其测评(一)内部控制概述1、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作用和局限性2、掌握内部控制的种类(二)内部控制要素1、熟悉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三)内部控制测评1、掌握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和记录内部控制的方法2、掌握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和方法3、熟悉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和再评价的内容4、熟悉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审查的关系5、了解内部控制测评结果的利用6、了解内部控制测评的作用九、审计报告(一)审计报告概述1、掌握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2、熟悉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的特点(二)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1、掌握国家审计报告的含义、基本要素、主要内容和撰写要求2、熟悉审计结果公布的主要内容3、熟悉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4、熟悉审计决定书的运用以及审计处理、处罚的种类5、了解国家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的编审程序(三)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1、熟悉内部审计报告的含义和基本要素2、了解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分发程序(四)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1、熟悉社会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主要内容2、了解社会审计报告的类型十、效益审计(一)效益审计概述1、熟悉效益审计的含义2、熟悉效益审计的特点(二)效益审计程序1、了解效益审计程序各个阶段的相关内容(三)效益审计方法1、了解效益审计中常用的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和数据(信息)分析方法十一、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概述1、熟悉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基本过程以及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2、了解常见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十二、审计管理(一)审计管理概述1、掌握审计管理的含义、内容、特征和主客体(二)审计计划管理1、掌握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2、熟悉审计计划的种类3、了解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三)审计质量管理1、掌握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和意义2、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与方式3、了解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四)审计风险管理1、掌握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种类2、熟悉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五)审计档案管理1、了解审计档案管理的含义、职责和内容(六)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1、了解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第二部分企业财务审计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三)主营业务收入审计1、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应收款项和其他相关账户审计1、掌握应收账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应收票据、应交税费等其他相关账户审计的方法与内容二、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三)应付款项审计1、掌握应付款项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固定资产审计1、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三、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目标(三)产品成本审计1、掌握产品成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存货审计1、掌握存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薪酬业务循环审计(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审计目标(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1、熟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五、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资本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资本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资本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资本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资本循环的审计目标(三)所有者权益审计1、掌握实收资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2、掌握资本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3、掌握盈余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4、掌握未分配利润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六、货币资金审计(一)本业务的性质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3、了解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文件(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货币资金业务的审计目标(三)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1、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七、财务报告审计(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2、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3、了解财务报告审计目标4、了解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信号(二)个别财务报表审计1、了解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2、了解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赛优教育—知识点: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程序

赛优教育—知识点: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程序

赛优教育—知识点: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程序今天整理的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学习内容是第四章第二节(审计程序)的知识点,已经开始了2020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备考的同学可参考以下内容,提前学习,其他章节内容小编将为大家陆续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第02讲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第二节审计程序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可以采取文字、表格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形式。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持续关注已做出的重要性判断和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是否恰当,及时做出修正,并调整审计应对措施。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计组应当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1)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发生变化的;(2)审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的;(3)重要审计事项发生变化的;(4)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5)审计组人员及其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的;(6)需要调整的其他情形。

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经审计组组长审定,并及时报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备案。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

4.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与第六章相同)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方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的特征。

5.检查重大违法行为重大违法行为是指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涉及金额比较大、造成国家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对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行为。

注意:发现重大违法行为的线索,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应对措施:(1)增派具有相关经验和能力的人员;(2)避免让有关单位和人员事先知晓检查的时间、事项、范围和方式;(3)扩大检查范围,使其能够覆盖重大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的领域:(4)获取必要的外部证据;(5)依法采取保全措施;(6)提请有关机关予以协助和配合;(7)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8)其他必要的应对措施。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知识点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中央政权设置的官职中设立“宰夫”一职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审计进入日臻完备的阶段: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刑部之下设“比部”宋代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以“审计”一词命名建立审计机构的朝代:审计司和审计院(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内部审计是经营管理实行分权制的产物20世纪40年代,内部审计进入现代发展时期。

2.审计的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1941年,美国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三)国外社会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英国式审计----1753年英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职业团体,即“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美国式审计——1776年在纽约公布了《公共会计师法》,1777年正式组建了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1916年改组为美国会计师协会,1957年改组为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

知识点二、审计的涵义几个相关概念审计主体——实施审计的主体,即接受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而成为实施审计的主体。

审计客体——接受审计的主体,是指接受审计人审计的经济责任承担者和履行者,即被审计单位。

审计对象——具体审计内容,是以各种资料反映的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即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具体为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知识点三、审计独立性一、审计独立性(审计本质特征)表现1.机构独立(组织独立)2.经济独立3. 业务工作独立4.人员独立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知识点一、审计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基本职能)2.经济评价职能3.经济鉴证职能知识点二、审计的地位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监督控制地位。

知识点三、审计的作用——指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

一方面,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初《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汇总

初《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汇总

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1 科目二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一、总论【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概述1.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2.掌握审计的独立性3.熟悉审计、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对象的基本涵义4.了解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5.了解与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审计监督的特殊性6.了解国内外有关审计独立性的表述7.了解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启迪(二)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掌握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三)审计分类1.掌握审计的分类及其内容和特点2.了解审计分类的意义3.了解各类审计的适用条件二、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国家审计机关1.掌握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基本任务、职责和权限2.掌握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3.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二)内部审计机构1.掌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职责和权限2.熟悉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三)社会审计组织1.掌握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置和权限2.熟悉社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3.了解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四)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熟悉防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2三、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准则的结构和作用2.熟悉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概况和基本内容3.熟悉审计准则的产生、发展及其涵义4.了解我国内部审计准则5.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6.了解代表国际惯例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7.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8.了解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代表国际惯例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准则(二)质量控制标准1.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2.熟悉审计质量和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和作用(三)审计职业道德1.掌握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社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熟悉审计职业道德的涵义和作用四、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目标1.掌握审计目标在审计项目中的指导作用2.掌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总目标3.熟悉审计目标的涵义4.熟悉具体审计目标(二)审计程序1.熟悉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2.了解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3.了解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3五、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标准1.掌握审计标准的涵义和特点2.掌握审计标准的分类3.掌握审计标准的选用原则(二)审计证据1.掌握审计证据的涵义和作用2.掌握审计证据的分类3.掌握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4.了解审计证据决策的处理过程和影响审计证据决策的因素(三)审计工作底稿1.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作用、基本要素和编制要求2.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和复核六、审计取证方法【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取证模式熟悉账目基础审计法、制度基础审计法、风险基础审计法的基本涵义及演变(二)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熟悉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三)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掌握取证的具体方法:检查、监盘、观察、询问、函证、计算及分析性复核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4七、内部控制及其测评【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内部控制概述1.掌握内部控制的涵义、作用和局限性2.掌握内部控制的种类(二)内部控制要素熟悉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三)内部控制测评1.掌握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和记录内部控制的方法2.掌握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和方法3.熟悉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和再评价的内容4.熟悉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关系5.了解内部控制测评结果的利用6.了解内部控制测评的作用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5九、审计报告【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报告概述1.掌握审计报告的涵义和作用2.熟悉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的特点(二)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1.掌握国家审计报告的涵义、主要内容和撰写要求2.熟悉审计结果公告的涵义和主要内容3.熟悉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4.熟悉审计决定书的运用以及审计处理、处罚的种类5.了解国家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审定程序(三)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1.熟悉内部审计报告的涵义和基本要素2.了解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分发程序(四)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1.熟悉社会审计报告的涵义和主要内容2.了解社会审计报告的类型十、效益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效益审计概述1.熟悉效益审计的涵义2.熟悉效益审计的特点(二)效益审计程序了解效益审计程序各个阶段的相关内容(三)效益审计方法了解效益审计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6 十一、计算机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计算机审计概述1.熟悉计算机审计的涵义、基本过程以及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2.了解常见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十二、审计管理【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审计管理概述掌握审计管理的涵义、内容、特征和主客体(二)审计计划管理1.掌握审计计划管理的涵义2.熟悉审计计划的种类3.了解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三)审计质量管理1.掌握审计质量管理的涵义和意义2.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3.了解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四)审计风险管理1.掌握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种类2.熟悉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五)审计档案管理了解审计档案管理的涵义、职责和内容(六)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了解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7第二部分企业财务审计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三)营业收入审计掌握营业收入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应收款项和其他相关账户审计1.掌握应收账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2.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应收票据、应交税费等其他相关账户审计的方法与内容二、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三)应付款项审计掌握应付款项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固定资产审计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8三、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目标(三)产品成本审计掌握产品成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存货审计掌握存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四、薪酬业务循环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薪酬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薪酬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薪酬业务循环的审计目标(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熟悉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9五、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1.掌握资本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资本循环的业务流程3.了解资本循环中的主要文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资本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资本循环的审计目标(三)所有者权益审计1.掌握实收资本审计的方法与内容2.掌握资本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3.掌握盈余公积审计的方法与内容4.掌握未分配利润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六、货币资金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本业务的性质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2.熟悉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3.了解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主要文件(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掌握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2.熟悉货币资金业务的审计目标(三)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与内容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10 七、财务报告审计【初级资格考试要求】(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1.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2.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3.了解财务报告审计目标4.了解财务报告舞弊的关键信号(二)个别财务报表审计1.了解资产负债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2.了解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记忆几个有代表性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12月5日,人大通过修改的《宪法》,规定我国设立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建立。

1994年8月31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6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令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年2月,国务院公布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

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的范围,规范了审计监督的权限,加强了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0年7月8日经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它是经营管理实行分权制的产物。

现代内部审计是20世纪40年代末才形成的。

其主要标志:一是审计的方法从过去的详细审计改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检查;二是审计的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2.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5 年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扮演双重角色,一是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遵纪守法;二是对本单位领导负责,确保企业经营决策所需信息的可靠性。

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按照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国家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6世纪末期产生。

1720年,英国发生一起有名的南海公司破产案,查尔斯·斯耐尔对南海公司的会计账目进行审查,成为注册会计师第一人。

2.中国社会审计的演进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起步重建。

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20条规定:“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查账业务。

”1986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于1995年6月19日实行联合,成立统一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社会审计的执业人员统一为中国注册会计师。

二、审计的含义(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职能)审计是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对象,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按照实施审计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进行的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社会审计:也称独立审计、民间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是独立性。

(二)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审计主体:审计人,审计主体是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

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

(三)审计对象审计对象是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

三、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2011)。

表现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经济来源和人员上的独立等多方面。

(记忆)组织机构的独立是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保障。

业务工作上的独立是指审计工作不能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扰,并且审计人员要保持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对被审查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

经济来源上的独立是审计工作保持独立性的物质基础。

人员上的独立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行政或者经营管理活动。

审计的职能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

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职能。

(要会区别)1.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它主要是通过审计,检查和督促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运行;检查受托经济责任人忠实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借以揭露违法违纪,制止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进而追究经济责任。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从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到督促决定的执行,无不体现着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审计人对被审计人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科学先进、是否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各项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以及各项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等诸多方面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作为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建议的依据。

在现代审计实务中,效益审计最能体现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

(2011)3.经济鉴证职能经济鉴证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并出具证明性审计报告,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比如,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并通过财务报表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就体现了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

又如,国家审计机关经授权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也体现了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地位、作用一、审计的地位无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监督控制地位。

国家审计因其自身特点具有权威性,其地位主要表现为综合经济监督的地位。

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环节,服务于本组织的总体目标。

社会审计有其充分的独立性,不从属于其他的部门和单位。

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是一种保证服务,其产品是具有不同保证程度的报告(合理保证、有限保证)。

注册会计师不具备执法的手段,只能拒绝接受委托或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社会审计的地位表现为法定的但依托市场的经济监督。

二、审计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防护性作用:即制约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对社会主义财产和经济建设所起到的维护、保护、保证和保障等作用。

建设性作用:即促进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后,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而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所起到的改善、加强、提高和促进等作用。

审计的具体作用,还因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监督经济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检查范围不同而有所不同。

1.国家审计的作用(与内部、社会审计对比)(1)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2)维护财经法纪,监督、保障和促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

(3)追踪反馈宏观调控政策的运行效果。

2.内部审计的作用(1)开展常规审计,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2)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增强科学管理意识。

(3)开展效益审计,促进自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3.社会审计的作用(1)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2)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为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服务,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审计分类一、按审计主体分类按审计主体,可以将审计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1.国家审计国家审计的主要特点:(1)法定性和强制性;(2)独立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

2.内部审计它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特点:(1)服务对象的内向性;(2)审查内容的广泛性;(3)审查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

3.社会审计社会审计也称民间审计,是指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所实施的审计。

社会审计组织主要是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

社会审计的特点:(1)独立性;(2)委托性;(3)有偿性。

二、按审计内容分类1.财政财务审计(1)财政审计。

财政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2)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对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2.财经法纪审计财经法纪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对某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

3.效益审计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有效性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

三、按审计范围分类1.全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期内的全部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

全部审计的特点是(优点)审查详细彻底,容易查出问题,有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缺点)但审计的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较高。

一般仅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系统极不健全,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

2.局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期内的部分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

局部审计的特点是(优点)范围小,审查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省时省力,审计成本较低,(缺点)但审计覆盖面有限,较容易遗漏问题。

四、按审计时间分类1.按实施审计的时间(1)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2)事中审计。

事中审计的时效性较强,可以及时查明经济目标和预算的实现程度,有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善管理,保证最终目标和预算的实现。

(3)事后审计。

由于事后审计能够审查整个的经济活动,因而它的监督作用较强,对于研究问题、纠正错弊,挽回已造成的损失和改进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2.按实施审计的周期(1)定期审计。

实行定期审计,有利于审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2)不定期审计。

根据特殊需要临时安排的审计。

3.按审计是否为初次实施,可以将审计划分为初次审计和再次审计。

五、按执行审计的地点分类1.就地审计2.报送审计六、按审计的组织方式分类1.授权审计是指国家审计的上级审计机关将其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