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基本内容。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鉴赏。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通过古诗,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春晓》: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情。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但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让学生能够进行古诗的鉴赏,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分析法: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诗?古诗的特点是什么?5.2 学习《春晓》让学生多次朗读《春晓》,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讲解《春晓》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分析《春晓》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进行《春晓》的鉴赏,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5.3 学习《登鹳雀楼》让学生多次朗读《登鹳雀楼》,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讲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章节一:《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章节二:《静夜思》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静夜思》。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静夜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李白。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章节三:《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庐山瀑布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章节四:《望洞庭》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望洞庭》。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洞庭湖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章节五:《赠汪伦》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赠汪伦》。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两首古诗都是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是李白的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诗人巧妙地将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感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学生对这两首古诗已经在课外积累过,因此在字词教学环节就可以节省些时间,重点放在感悟“同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感”表达上。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了解两首送别诗的大意,感悟重点诗句的情味,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两首送别诗的异同之处,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卡片五、教时预设:2课时六、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1、复习李白的诗《赠汪伦》,了解送别诗师:李白的这首诗表达了汪伦送别自己的情谊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还要深!这是一首送别诗。

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诗也就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2、过渡:一首诗里就有一幅画,一首诗里就有一个故事,简短的语言就能表达出作者的心声,这就是古诗文千古不衰的魅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两首古诗都是送别诗,诗里就有一份情。

3、出示课题,齐读。

(二)解读诗题,检查预习:1、出示两首古诗的题目,指导学生读题:(1)自由读诗题,标出节奏停顿。

(2)交流节奏停顿,指名读、齐读诗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教案(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教案(2)

20古诗两首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3. 联合说明、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领会诗人的情目标感。

4.累积反应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觉友善、友谊的温馨。

教学联合说明、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领会诗人的感情。

要点难点1.收集并累积反应人间真情的古诗词 1—2 首;课前准备 2. 预习这两首古诗,认识李白与王维的平生;教课课时教课过程3. 课文插页的挂图。

一课时第一课时春联导入,揭露课题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春联,并写下来:“黄金万两简单得,人间知音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活路上,除了亲情以外,还有一种感情也是必不行少的,那就是友谊。

有人说,友谊是诚挚且可贵的。

确实,正如春联中所说的,诚挚的友谊是人活路上值得收藏的一段记录。

今日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谊相关。

( 师板书课题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朗读 ( 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

b.师范读 ( 也可录音范读 ) ,要修业生边听边想:古诗描绘了一件什么事 ?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带路”,自学古诗。

a、依据过去的学习经验,我们应如何来学习古诗?b.概括以放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

a、指名简介李白。

b.谈谈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 c.指名学生朗诵,注意咬音的正确。

4.明诗意。

a、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词典或借助课文供给的说明,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明在书中,追求伙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沟通。

5.入诗境,悟诗情。

经过学习这首诗,你能领会出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从详细的诗句中领会到的 ?6.环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 提示:指导各组采纳不一样的报告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诵逐句解说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要点词,解说、朗诵、品尝;抓课文插图,联合自己的理解论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其他情况表演出来等。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3)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字词,揣摩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见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2. 理解诗文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3. 学会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体会诗文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3. 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古诗的文本、注释、翻译和相关的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关键字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理解大意;(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文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3)教师示范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古诗。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点评学生的分享,给予指导和鼓励。

(2)学生自主思考,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其他古诗。

6.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两首古诗;(2)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背诵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思考能力。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2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读熟相关诗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

一、导入新诗1.播放歌曲《送别》。

回忆学过的相关诗句,如《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

听听音乐,读读诗句,说说你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大诗人李白的作品,看一看他与友人分别时的场面是怎样的。

2.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读题目,从诗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诗人与友人孟浩然在黄鹤楼作别,因为朋友要去广陵了。

诗题交代了事件的地点及背景。

理解“之”的意思。

(之:往。

)2.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

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

指导读好“黄鹤楼”、“孟浩然”、“广陵”。

指导书写:孟看看这些生字都记住了吗?媒体出示:辨析组词鹤()浩()陵()鹊()洁()凌()二、初读诗歌1.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题意。

这首作品是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的作品,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李白?师生交流。

媒体出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2.诗中提到的黄鹤楼和广陵又分别在我国的何处呢?●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0 古诗两首(教案)完整版通用

20 古诗两首(教案)完整版通用

20古诗两首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2课时。

一、导入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学生自由发言)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李白)你们了解李白吗?(课件出示李白素描图)3.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

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初步感知1.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最后那个字怎么写呀?明确:注意“陵”字正确书写,“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明: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故事等。

3.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前往广陵。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

为什么这么著名呢?明确: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整体感知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全班齐读。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主要板书方案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日当午汗滴春一粒盘中餐辛苦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课外: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解释字意。

2、老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老师用小黑板提醒: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老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老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能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b.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自主学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5分钟)a. 对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进行讲解。

b. 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进行解析。

4. 小组讨论(5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应用拓展(10分钟)a.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创作或赏析。

b.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借鉴。

6.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5分钟)a. 布置相关的古诗阅读和赏析作业。

b.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主题,是否合理地运用了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的美。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PPT或教学图片。

(3)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讲解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诗的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2)鼓励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加强记忆。

3. 理解与解析:(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解释生僻字词。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要求学生准备一首古诗的背诵,下次课堂上进行展示。

2. 评价:(1)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背诵展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0201219144607)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0201219144607)

四年级语文第八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0古诗两首新授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教学媒体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诗句的内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中人物的动态和性格特点。

图片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1、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板书:池上)齐读。

2、初读古诗,感知提问(1)、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诗歌节奏。

(2)、划分朗读节奏。

3、检查自学情况(1)学习生字,(出示生字词)(2)、读诗句。

(边读边想)4、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5、说说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释试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池上》。

边读边勾画相应的信息,相信你一定能在诗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交流自学情况: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背诵自由诵读划一划读,看,说,写提问指名说自学古诗指名说2、 教师简介诗人。

3、学习前两行一一小娃偷采莲。

(1) 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生: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2) 小娃如何偷采? 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 撑着船偷偷去采。

(3) 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 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 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4、 学习后两行一一景美童心纯。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3)掌握一些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2)学会使用一些古诗鉴赏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3. 掌握一些古诗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 运用古诗鉴赏的方法,深入分析古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最好是有注解和翻译的版本;2. 准备一些关于古诗鉴赏的资料,如鉴赏方法、古诗的修辞手法等;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古诗的朗诵或演唱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学习:(1)引导学生朗读第一首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2)让学生根据注解和翻译,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3)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4)让学生尝试运用一些古诗鉴赏的方法,如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等;3. 应用拓展:(1)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诗,可以是对本节课学习的古诗的延伸,也可以是自己的创作;(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论。

4. 总结:(1)检查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3)提醒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春晓》和《江南春》。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春晓》2.《江南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领悟诗中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特点吗?”学生回答后,引入《春晓》这首诗。

2.学习《春晓》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讨论诗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指导学生背诵《春晓》。

3.学习《江南春》同样先朗读全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讨论诗中的意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

指导学生背诵《江南春》。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背诵《春晓》和《江南春》。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背诵任务。

六、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逐句解析诗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提高了他们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讨论诗中的意象,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领悟诗中的意境。

4.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对两首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环节较为匆忙。

2.在解析诗意时,有些地方可能讲解得不够透彻,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3.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改进措施:1.优化时间安排,确保课堂小结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2.讲解诗意时,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易于理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2)体会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学会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歌传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2. 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语文素养;4. 创作法: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古诗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古诗:让学生反复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其韵律和节奏;3. 解析古诗:分析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欣赏古诗:挑选两首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3. 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歌,不少于20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3.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对古诗意境和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读后感质量和诗歌创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古诗两首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2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学生自由发言)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李白)你们了解李白吗?(课件出示李白素描图)
3.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

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初步感知
1.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最后那个字怎么写呀?
明确:注意“陵”字正确书写,“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故事等。

3.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前往广陵。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

为什么这么著名呢?
明确: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整体感知
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全班齐读。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要读出韵味。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

4.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前两句描写了孟浩然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四、质疑探究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

我们知道平面图的规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哪个同学能结合诗句说一说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

明确: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故人”是什么意思?在这指谁?从哪知道的?
明确:老朋友;孟浩然;注释。

3.思考: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
学生:漂亮,绽放……百花盛开的三月,争奇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
教师总结: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现在又逢三月,这个季节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一番景象。

4.老师请大家欣赏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

(播放课件)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小结: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出游自然十分羡慕。

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5.孟浩然的船走了。

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呢?诗中哪儿告诉我们?
明确:看朋友乘坐的那只船;从第三句可看出。

6.长江是当时主要的交通渠道。

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

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因为李白注意力和感情都集中在孟浩然身上,在他眼中就只有好友的孤帆。

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7.“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
明确: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8.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

李白还在看什么?哪句诗告诉我们?“唯见”是什么意思?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这又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江水;“唯见长江天际流”;只看见;舍不得;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五、课堂小结
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佳作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其实这样的深情谁没有遇到过呢?谁没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呢?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去感受诗人王维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一、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二、初步感知
1.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
明确:教师简要介绍王维。

2.解题。

请同学读读诗题,说说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怎样理解“使”?
明确:从诗题可得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名叫元二的人出使安西;“使”是出使的意思。

3.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

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4.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同时注意诗句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5.指名读,注意读准多音字。

6.全班读一读。

听配乐朗读。

教师小结。

三、整体感知
1.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
送?什么时候送呢?
明确:送别地点:渭城;时间:早上。

2.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你是从诗的哪几
句知道的?
明确: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得知是清晨在旅店送别。

3.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老师点拨: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洗得翠绿欲滴。

4.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

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
明确:从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便知为友人设宴送别。

5.读了后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想想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嘛?王维会说些什么呢?
明确:离别在即,千言万语都浓缩于酒中,把别愁、祝福融为一杯杯美酒,明为劝酒,实为诉离愁。

(1)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干嘛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喝酒吗?安西又在哪呢?
明确:从“劝君更尽一杯酒”得知不止喝了一杯,一杯接一杯地喝是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位置以及地理关系。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①指导读(引读)、再指名读。

②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③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总结升华。

①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后两句)
③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

(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情——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课堂小结
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送了一程又一程。

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这份真挚的友情打动呢?背诵这首诗并细细体会。

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通过师生对诗引入课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李白的了解与认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烟花三月”的情景,简要介绍扬州在古代的繁华景象,由“孤帆远影碧空尽”来引导学生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二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猜想学生理解安西时会遇到的困难,补充了安西的图片来辅助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