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精选5篇)

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精选5篇)

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二十一、唐诗二首将进酒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

(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

)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杯莫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三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两首教案二

三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两首教案二

2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这三首谁能背诵?媒体出示:《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2.师:这几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谁来说说你了解的诗人?媒体出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1.媒体出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指名读后齐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4.媒体出示:长江奔腾的图片,直观感受雄伟的长江美景。

说明:通过初步的诵读和图片让学生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研读课文1.再读诗歌,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讲诗句的意思。

(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2)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媒体出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2.男女生分读古诗和译文。

说明:让学生从文本的自由品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中意境。

3.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表达的思想感情。

(1)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指导感受理解:“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21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21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课题21 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师生教学互动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学习古诗《锄禾》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指导看图二、讲读诗句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四、指导写字1.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米来之不易的古诗。

1.出示古诗图文。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1)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1.观察生字,说说你记住生字的方法。

2.师范写“禾、粒、辛、苦”。

1.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样的场面?2.第二首诗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现像诗句中的悲惨景象呢?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饿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21古诗两首教案

21古诗两首教案

以读代悟,情理交融——苏教版六年级十一册2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刘静静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和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师: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在这所学校已经有六年的学习生涯了,谁能说一下你平日里是怎样学习的,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回答。

导入:同学们的学习方法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关于学习的古诗。

(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过渡: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古诗,谁能说一下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陆游、朱熹)提问:谁能谈谈你对陆游、朱熹的了解?(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亲友们爱国思想的熏陶。

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一生写下大量诗篇,内容及其丰富,大多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激情和昂扬的战斗气息。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

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2、检查朗读过渡:现在我们了解了作者,不知古诗读得怎样,谁能正确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3、自学质疑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古诗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观书有感》明明写的是池塘,为什么题目是《观书有感》?)三、合作学习1、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认真读古诗,完成自学要求:(1)想一想整首诗的意思?(2)体会作者阐明的道理。

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四、师生研讨1、汇报《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身实践才行。

21古诗两首 教案

21古诗两首 教案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
七、朗读指导
八、作业:
1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望天门山》,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2、师小结。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教学课题
21、古诗两首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及手段
生字卡片、录音带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5、指导朗读。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古诗
1、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了解诗歌的大意。
2、诗题:望天门山。望:就是观看,欣赏。望天门山: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3、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自学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共享备课
自我完善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上21古诗两首教案

三上21古诗两首教案

21、古诗两首备课人程卫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体会,在语言实践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1、会认:澎、湃、亦、妆2、会写:断、楚、碧、孤帆、饮、空蒙、亦、欲、淡妆浓抹3、多音字:奇(jī qí)饮(yǐn yìn )空(kōng kîng )蒙(mēng méng měng )4、理解:孤帆、空蒙、淡妆浓抹交流合作:1、我的收获:(1)读完后,我知道了《望天门山》描绘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课前搜集:1、学生课搜集有关诗人、西湖、西施的资料。

2、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望天门山一、了解作者,导入课题:诗人李白,生活在我国唐朝鼎盛时期,他喜爱游山玩水,曾走遍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去感受长江、天门山的雄伟壮观吧!认识李白,交流他的资料。

二、初读诗句,扫清障碍。

小提示: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速适当,读出诗的节奏。

1、读一读这首写景的古诗。

(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同桌读一读,互相帮助进步快!3、认真看老师在黑板上范写,把生字写正确写规范。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一)学习古诗《雪》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1)简介作者尤袤(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二)学习古诗《江雪》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古诗两首》教案2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课 题:21 古诗两首

课 题:21  古诗两首
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小儿垂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导入诗题
2.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朗读全诗
2.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三)总结练习
1.指导朗读、背诵。
2.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三、教学重难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
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3.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21古诗两首(教案新部编本)

21古诗两首(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挂图、投影、幻灯片。

2.收集李白、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望天门山》)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古典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你会哪几首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大家对诗作者李白有哪些了解呢?3.了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二、学习生字,品读古诗。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齐声朗读古诗。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3.检查交流,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2)教师强调字音:“妆”是翘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女——妆”。

“亦”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读准。

(3)教师强调字形:“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

“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

“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

(4)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二)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1古诗两首教案示例

21古诗两首教案示例

21 古诗两首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望天门山》,谁能把他背诵下来?指名背诵,并简述诗意。

2、师: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长江雄奇、壮丽的景象和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

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诗题。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相互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了解苏轼。

2、师: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提示:饮:喝酒。

湖:西湖。

初晴后雨:开始是晴天,后来下了雨。

三、朗读感悟1、师:学习古诗,理解诗题很重要,去过西湖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西湖的……出示媒体资源中西湖美景的视频,师做简单介绍。

师:看完了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西湖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不一样的,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湖,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读诗。

2、师:老师还想再听听你们读书,同桌互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同桌合作读诗。

教师巡视。

3、师:下面我们小组内读诗,由小组长负责,每个人读一次,一个一个地读,看谁读得最好,为什么?学生组内读诗。

师巡视指导。

4、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啊,谁来读一下,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

指名读、评价、赛读、齐读。

四、理解诗意,感受意境1、感受西湖晴天和下雨时不同形态的美(1)师:同学们只读了几遍就读得这么好,你们太棒了,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学习古诗,读通古诗,仅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那么如何理解诗意呢?诗人如何描写西湖时晴时雨的变化的呢?咱们再读前两句(生齐读)指几名学生读第一句师: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三首,了解其内涵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诗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一《登鹳雀楼》(20分钟)1.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呈现讨论结果。

3. 学习古诗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分钟)1.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人对友情的描写。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思考诗人的感慨。

3.学生讨论古诗中的寓意和象征,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学习古诗三《江南逢李龟年》(20分钟)1.学生合唱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教师讲解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

3.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展示古诗中的场景和氛围。

5. 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古诗朗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要求学生写一份课后反思,总结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认一认说一说幼儿教案认一认写一写大班教案反思11、能够正确认识8个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的意思。

3、象形字的引入,促进学生对字意理解的。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音形结合,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准“关”“卧” “立”的字音。

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些字之前已认识了部分汉字,因此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有效认字。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动画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入音乐,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课的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们切实感受识字是快乐的,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而不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炒冷饭”。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制定了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材和学生出发:(一)以教材为本1、有目的复习。

在新授课前,对这八个字中出现的声母和韵母进行复习,然后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即和这八个字有关的音节,请生进行拼读。

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后面的认字突破难点,也是渗透了借助拼音识字法。

2、发挥插图的作用。

学习生字的同时,让生可以看图,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字义,另一方面也渗透了借图识字法。

3、有目的地“动”。

在学完“出、入、立、走”之后,本课的内容应该说是进行了一大半了,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正好需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所以安排了听《中国功夫》这首歌,这不仅是发挥了音乐的放松与熏陶作用,这首歌中也蕴含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坐、卧、立、走”,寓教于唱,何乐而不为?学完这四个字之后,又安排了“举牌子”的师生互动,在巩固字音的同时,渗透和初步强化基本行为动作的要求。

苏教版第二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1课】

苏教版第二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1课】

苏教版第二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1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明白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劳,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预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要紧板书打算20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日当午汗滴春一粒盘中餐辛劳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课外: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说明“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说明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劳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如何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劳4、讲解。

5、对比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劳”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明白“无”和“犹”的意思。

21 古诗二首_教案

21 古诗二首_教案

教材:语文三年级上
册课文:21 古诗二首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古诗二首》是第六单元第一课,《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作品。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

通过对雪天苍茫、
寂静的景象描写,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
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通过多读领悟、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新知。

教学目标
1.认识“砚、墨”等 7 个生字,会写“淡、墨、夸、唐、径、孤、翁”7 个字。

2.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背诵的程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 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1、读生字,扩词。
2、重点指导:
收:左窄右宽。
农:整个秃宝盖不能向田字格的上面靠,竖提与撇在横中线上相接,整个字要写得紧凑,不能松散。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作业设计
完成本课《小本子作业》





指导看图,导入课文。
指导看图
1、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样的场面?
2、第二首诗正是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粒。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课题
21、古诗两首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5、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午、辛、苦”。
3、背诵表演古诗。
4、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的过程和方式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现像诗句中的悲惨景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饿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日当午 汗滴 春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秋 万颗
饿 死
教后善思
1、出示古诗图文。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1)、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学前准备
PPT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与方式





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米来之不易的古诗。
3、、读准生字字音。
4、朗读课文,读通句子,注意标点停顿。





学习古诗《锄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