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及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3.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对古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对古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两首古诗的原文及其注释。
2. 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1. 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其作者和背景。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背景资料,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背诵。
3. 理解与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感悟与表达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谈谈对古诗的体会。
5.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感想或解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古诗两首》的教案

《古诗两首》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布置。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自主学习生僻字词。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古诗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课堂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两首古诗,体会韵律美。
(2)学生个别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3)教师指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
5. 课堂练习:(1)学生默写两首古诗。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进行交流讨论。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下节课分享。
3. 继续学习下一单元的古诗,预习生僻字词。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朗读、默写和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所传达的美丽情感和深刻思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其主题思想和意境。
难点: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对古诗的感受和体验。
(2)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 学习古诗《静夜思》:(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3.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来创作自己的诗歌。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选择一首古诗,用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作业量,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
关于《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方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歌的根本内容。
(2) 理解古诗的韵律特点,掌握朗读古诗的根本技巧。
才能目的(1) 培养学生的朗读才能,进步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
(2)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 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步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根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2) 掌握朗读古诗的根本技巧,进步学生的朗读程度。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欣赏才能,进步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才能。
欣赏法通过播放古诗朗读录音、欣赏古诗配乐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情境教学法创设古诗的情境,如模拟古代文人雅集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古诗。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播放古诗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朗读古诗(1) 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2) 学生跟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3) 分组齐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理解诗意(1)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根本内容。
(2) 讨论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欣赏古诗(1) 播放古诗配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2) 组织学生进展古诗朗读表演,进步学生的朗读程度。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搜集其他古诗,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 组织学生进展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五、板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 认识生字新词(2) 理解韵律特点才能目的(1) 培养朗读才能(2) 学会欣赏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 激发传统文化兴趣(2) 进步文化素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内容,把握意境(2) 掌握朗读技巧教学难点(1) 感受古诗韵味(2) 培养欣赏才能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欣赏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欣赏古诗拓展延伸五、板书设计以上就是我根据你的要求写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方案文档,总字数为500字左右。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了解两首古诗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朝代、写作特点等;(3)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2)领悟古诗中传递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掌握古诗的写作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描绘;(3)对古诗背景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特点;(2)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3)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练习。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特点;(2)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3)准备课堂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增加对古诗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语调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3)学生尝试理解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3)教师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和意象入手,深入剖析古诗的主题思想。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2)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3)学生相互批改和评价,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掌握两首诗的背景知识,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1.两首诗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2.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向学生介绍两首古诗的诗人及创作背景。
b.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朗读与背诵a.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b.学生自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c.学生分组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理解诗句意思a.老师讲解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b.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意思。
4.课堂讨论a.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b.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挖掘诗句内涵。
5.拓展延伸a.学生分享其他类似题材的古诗。
b.老师讲解其他相关古诗的背景及意思。
b.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诗人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在朗读和背诵环节,老师注重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在理解诗句意思环节,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课堂氛围。
5.拓展延伸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其他古诗,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a.对生僻字词的讲解还需加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b.对学生的背诵要求要更高,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c.在课堂讨论环节,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避免一刀切。
六、板书设计1.课题:《古诗两首》2.诗人及创作背景3.诗句及意思4.拓展延伸七、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反思深刻,有利于教师成长。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古诗表达情感的能力。
(3)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运用古诗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习古诗的情境。
2.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两首古诗的原文、翻译、图片、音乐等。
2. 生词卡片:用于教学过程中巩固生词。
3. 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4.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跟读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
3. 理解古诗:(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
4. 感悟古诗:(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讨论。
5. 巩固生词:(1)学生朗读生词卡片,巩固学习。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学会生字词,把握古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古诗。
(2)简介古诗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自读两首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 品析古诗:(1)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如景色、人物、情感等。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培养审美观。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古诗创作或改写。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学习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古诗主题思想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生字词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2. 课件:古诗原文、生字词解释、图片等。
3. 教学资源: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案例分析等。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4.情感教育,全面发展: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5.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古诗配画、诗歌手抄报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感受古诗的魅力,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倾听、理解和欣赏他人。
3.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要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3)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4)学生再次进行朗读和书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等。
5.研究性学习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古诗的历史价值等,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6.家庭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家庭朗读比赛,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书写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规范的正楷字体抄写下来,注意字迹工整、美观,体现古诗的韵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24.古诗两首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
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
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
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朝 ( zhao chao )辞一日还 ( huan hai )万重 ( chong zhong )山白帝 ( ti di )城啼 ( ti di )不住2、齐读〔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A 、朝辞白帝彩云间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B 、千里江陵一日还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3、练说句意1〕互相说2〕指名说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5、小结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解释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2 课文分析: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解读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能够流传至今。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4.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想象。
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或古诗知识竞赛。
邀请家长参加古诗朗诵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学习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古诗,扩大知识面。
建议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或古诗学习班,提高语文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古诗教材,如《古诗三百首》等。
确保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古代诗歌的不同类型和风格。
6.2 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背景音乐等辅助材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提供古诗的注解和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式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2篇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语文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一:《登鹳雀楼》教学目的:1. 通过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培养学生对于山水风光的感受和表达才能。
2. 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才能。
教学重点:1. 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掌握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才能。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掌握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教学准备:1. 精心准备《登鹳雀楼》的课件或者纸质教材。
2. 预先理解诗人和这首古诗的背景知识,做好相应的注释和解释准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使用图片或者视频等媒体资,让学生感受一下宏伟壮丽的鹳雀楼,引导学生描绘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2:课文理解通过分段讲解和课文注释,引导学生理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包括描绘鹳雀楼的风光,夸奖楼的美丽和壮丽,表达诗人可惜兴废的情感等。
Step 3:学习诗歌韵律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韵脚,让学生理解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Step 4:欣赏与赏析结合诗歌的表达和音韵之美,让学生欣赏这首古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
Step 5:综合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理解更多关于登鹳雀楼的背景知识和诗人的创作理念。
Step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登鹳雀楼》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于楼的风光和美感的感受。
教学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们通过对《登鹳雀楼》进展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通过学习韵律和理解背景知识,进步学生的文学鉴赏才能。
同时,通过启发学生的考虑和创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才能。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一:古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古诗《登鹳雀楼》,培养学生对经典诗词的欣赏才能和感悟才能。
2.使学生理解古代建筑和文化。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一)学习古诗《雪》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1)简介作者尤袤(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二)学习古诗《江雪》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古诗两首》教案2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3.家庭讨论:与家人分享《古诗两首》的学习心得,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并记录下讨论过程中的精彩观点。
"与家人一起分享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两首》,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把你们的讨论过程和精彩观点记录下来,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4.资料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的其他作品及其创作背景,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准备。
"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白的其他作品及其创作背景。这样,在下节课的课堂讨论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分享更多有趣的知识。"
5.创意绘画:尝试以《古诗两首》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现古诗中的意境美。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5.创意写作,提升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展写作交流分享会,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6.情感教育,传承文化
"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以《古诗两首》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通过绘画,将古诗中的美丽意境展现出来,与同学们共同欣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景引入:教师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月夜和瀑布的自然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同学们,你们看过夜晚的月亮吗?那皎洁的月光是否让你产生过许多遐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就是诗人通过对月夜和瀑布的描绘,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紫川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2、“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行泊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包含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静夜思》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登鹳雀楼》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述了作者登高远望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熟读成诵,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及背景。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并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古风画作,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1)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古诗的意思。
3.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登鹳雀楼》的意境,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作者:李白意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情感:思乡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意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情感:豪情壮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古诗,并写出你的感受。
感受: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古诗作品,与同学分享,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两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诗情感的理解,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春晓》和《江南春》。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春晓》2.《江南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领悟诗中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特点吗?”学生回答后,引入《春晓》这首诗。
2.学习《春晓》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讨论诗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指导学生背诵《春晓》。
3.学习《江南春》同样先朗读全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讨论诗中的意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
指导学生背诵《江南春》。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背诵《春晓》和《江南春》。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背诵任务。
六、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逐句解析诗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提高了他们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讨论诗中的意象,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领悟诗中的意境。
4.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对两首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环节较为匆忙。
2.在解析诗意时,有些地方可能讲解得不够透彻,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3.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改进措施:1.优化时间安排,确保课堂小结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2.讲解诗意时,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易于理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诗中的意象。
2. 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2. 诗词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探讨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古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结合注释,解释诗中遇到的生词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
(3)讲解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意象,谈谈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推荐一些相关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反馈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古诗内容和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如作文、阅读笔记等,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古诗文本:《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古诗原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
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
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⑷ 粗略讲讲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 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 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进而受到美和感染, 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 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 个生字, 会写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 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 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 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 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
J八
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 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 绿的无边无际. 荷花格外红艳, 红得另
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 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
3、齐诵古诗. (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 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 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 上网查阅, 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 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 多发现, 多查找, 吸收更多的知识, 来促进我们的学习. 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 个生字, 会写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背诵古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
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 --- 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
法识字)——扩词一一展示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如果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 你觉得该画哪些画?
2、交流理解,说理由, 教师相机简笔画: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 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学生发现后再让学生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 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五、书写指导书写剩下的字, 强调“含”与“岭” , 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重点指导“窗、柳” .
板书设计:
绝句
[ 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