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基本内容。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鉴赏。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通过古诗,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春晓》: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情。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但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让学生能够进行古诗的鉴赏,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分析法: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诗?古诗的特点是什么?5.2 学习《春晓》让学生多次朗读《春晓》,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讲解《春晓》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分析《春晓》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进行《春晓》的鉴赏,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5.3 学习《登鹳雀楼》让学生多次朗读《登鹳雀楼》,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讲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章节一:《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章节二:《静夜思》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静夜思》。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静夜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李白。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章节三:《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庐山瀑布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章节四:《望洞庭》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望洞庭》。

2. 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洞庭湖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3. 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句,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章节五:《赠汪伦》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赠汪伦》。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两首(含反思)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两首(含反思)教案

20、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2. 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感悟墨梅的冰清玉洁和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教师:1. 多媒体课件。

2.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遗产,从开学至今,我们背诵了不少诗词,谁来为大家诵读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者是一首词。

2. 生自由背诵。

3. 教师评价:你把古诗的韵味有声有色的表达了出来。

从一首首古典诗词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或豪放或婉约的诗人,感受到他们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或者志向。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20《古诗两首》)认识两位诗人。

请齐读课题。

(二)出示两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1. 自己读读两首古诗,注意读的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同时,结合预习思考,从两首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2. 指名两位学生来读,一生读《石灰吟》,一生读《墨梅》。

3. 说说从两首古诗中读懂了什么?4. 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

5. 师生合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感知诗人志向,了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

过渡:现在我们分别学习两首古诗,看看两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两位诗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好吗?先学习第一首《石灰吟》。

A 学习《石灰吟》1. (课件出示《石灰吟》)(1)讲解: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形式。

语文四上 20_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四上   20_古诗两首教案

四上 20古诗四首(第一课时)预设目标:1.读懂《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重点字词及诗意,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2.能按照古诗词的韵味,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课前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王维、李白、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搜集有关这几则古诗的资料。

③摘录课外的有关送别亲友的古诗。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听音乐——《送别》,和朋友要分别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2.柳永曾在《雨霖铃》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是的,古人也是多情的,写下了许多关于送别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则,去品读诗人当时的感受。

二、出示古诗,弄清题意。

1.出示两首古诗,轻声读读。

2.解题。

说说“使”、“之”的意思。

将课题补充完整。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随机请学生说说对“故人”的理解。

2)弄清渭城、阳关、安西的地理位置。

弄清黄鹤楼与广陵(即扬州)的地理位置。

理解“西出”“西辞”。

三、自主合作,理解诗意。

1.再自由读读这两首古诗,边读边想想意思。

2.小组合作,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熟读古诗,借助字词典和课外收集的资料,理解重要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其中一首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朝雨”“浥”“客舍”“更尽”;“烟花”“尽”“惟见”。

其他同学可以做点笔记,也可对发言的小组提问、补充。

四、体会诗境,朗读回味。

1.齐读这两首古诗。

体会这两首诗的异同。

预设——板块A这两首诗要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的?都表达了诗人和朋友真挚深厚的友谊以及依依惜别的感情。

前者更多一点对未来的悲切,伤感;后者多一份祝贺和期盼。

(1)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最能表达诗人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3)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字词,揣摩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见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2. 理解诗文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3. 学会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体会诗文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3. 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古诗的文本、注释、翻译和相关的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关键字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理解大意;(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文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3)教师示范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古诗。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点评学生的分享,给予指导和鼓励。

(2)学生自主思考,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其他古诗。

6.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两首古诗;(2)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背诵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思考能力。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20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授课时数
两课时




第一பைடு நூலகம்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二)揭题
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
3.假如:李白和王维在送完各自的朋友后相遇了,他俩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任课教师:班级:四年级时间:年 月 日
教 学 设 计
学习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文字资料、图片。
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齐读课题
一、检查前置性预习
(一)初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齐读古诗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轻声读古诗
(三)根据想一想:每句诗句的意思
(四)小组交流
(五)全班汇报交流
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与祝福。
三、课堂小结
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说说哪句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题,并介绍写作背景。
二、检查前置性预习

《2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读熟相关诗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

一、导入新诗1.播放歌曲《送别》。

回忆学过的相关诗句,如《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

听听音乐,读读诗句,说说你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大诗人李白的作品,看一看他与友人分别时的场面是怎样的。

2.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读题目,从诗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诗人与友人孟浩然在黄鹤楼作别,因为朋友要去广陵了。

诗题交代了事件的地点及背景。

理解“之”的意思。

(之:往。

)2.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

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

指导读好“黄鹤楼”、“孟浩然”、“广陵”。

指导书写:孟看看这些生字都记住了吗?媒体出示:辨析组词鹤()浩()陵()鹊()洁()凌()二、初读诗歌1.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题意。

这首作品是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的作品,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李白?师生交流。

媒体出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2.诗中提到的黄鹤楼和广陵又分别在我国的何处呢?●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打造精彩课堂:《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教案分享

打造精彩课堂:《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教案分享

打造精彩课堂:《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教案分享】诗歌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培养对语言的感觉和艺术审美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打造一堂富有艺术性的诗歌教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诗歌素养和表达能力。

【1 高中语文课程背景】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对诗歌的教学应该是必修部分,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美意识和思辨能力,在选择诗歌材料时,可以借鉴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本节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阅读《20古诗两首》,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能力。

【2 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兴趣,为课程的出彩打下基础。

同时,也需要精心准备一些教具和材料,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

具体准备如下:(1)教材选用:本节课主要使用《20古诗两首》这本诗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教学课件:通过PowerPoint制作一些有趣的PPT课件和相应的配图,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教学笔记:准备一些参考资料和范文,让学生在课后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选用一些诙谐幽默的内容或者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2)阅读文本:教师可以按段落或者整首诗进行朗读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20古诗两首》中的每一句话和节奏。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每一篇诗歌的思想境界和表达技巧。

(3)朗读练习:通过对古诗的重复和朗读,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进一步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朗读和解译这些诗歌,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4)思考提问: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比如:“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试图表达的是什么情感?”等问题,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领悟。

人教版第七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0课】

人教版第七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0课】

人教版第七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0课】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画的情形,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乐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存诗歌的良好适应。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明白得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画的情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明白得“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明白得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画的情形,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乐趣,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形,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不诗。

板书:送)二、通读诗文,明白得大意。

1、回忆往常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讲讲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明白得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关心明白得。

)2、图文对比,明白得“西辞”。

板书:名楼送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明白得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刻,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刻之长,友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友谊。

20 古诗两首(教案)完整版通用

20 古诗两首(教案)完整版通用

20古诗两首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2课时。

一、导入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学生自由发言)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李白)你们了解李白吗?(课件出示李白素描图)3.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

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初步感知1.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最后那个字怎么写呀?明确:注意“陵”字正确书写,“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明: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故事等。

3.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前往广陵。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

为什么这么著名呢?明确: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整体感知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全班齐读。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能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b.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自主学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5分钟)a. 对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进行讲解。

b. 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进行解析。

4. 小组讨论(5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应用拓展(10分钟)a.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创作或赏析。

b.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借鉴。

6.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5分钟)a. 布置相关的古诗阅读和赏析作业。

b.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主题,是否合理地运用了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的美。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PPT或教学图片。

(3)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讲解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诗的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2)鼓励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加强记忆。

3. 理解与解析:(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解释生僻字词。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要求学生准备一首古诗的背诵,下次课堂上进行展示。

2. 评价:(1)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背诵展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0《古诗两首》-教学教案

20《古诗两首》-教学教案

20《古诗两首》-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主要板书计划20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日当午汗滴春一粒盘中餐辛苦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课外: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3)掌握一些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2)学会使用一些古诗鉴赏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3. 掌握一些古诗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 运用古诗鉴赏的方法,深入分析古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最好是有注解和翻译的版本;2. 准备一些关于古诗鉴赏的资料,如鉴赏方法、古诗的修辞手法等;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古诗的朗诵或演唱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学习:(1)引导学生朗读第一首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2)让学生根据注解和翻译,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3)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4)让学生尝试运用一些古诗鉴赏的方法,如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等;3. 应用拓展:(1)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诗,可以是对本节课学习的古诗的延伸,也可以是自己的创作;(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论。

4. 总结:(1)检查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3)提醒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古诗两首》教案
课题20.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难点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模式教具
教学挂图、生
字卡片
教学方法读,背,体,悟
教学步骤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
现像诗句中的悲惨景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
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
民饿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
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
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
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丰: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四海:普天下,全
中国。

无闲田:没有丢弃
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
死了。

四、
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汗滴禾下土。

秋收万颗子。

谁知盘中餐,四海无闲田,粒粒皆辛苦。

农夫犹饿死。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春晓》和《江南春》。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春晓》2.《江南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领悟诗中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特点吗?”学生回答后,引入《春晓》这首诗。

2.学习《春晓》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讨论诗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指导学生背诵《春晓》。

3.学习《江南春》同样先朗读全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讨论诗中的意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

指导学生背诵《江南春》。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背诵《春晓》和《江南春》。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背诵任务。

六、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逐句解析诗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提高了他们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讨论诗中的意象,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领悟诗中的意境。

4.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对两首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环节较为匆忙。

2.在解析诗意时,有些地方可能讲解得不够透彻,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3.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改进措施:1.优化时间安排,确保课堂小结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2.讲解诗意时,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易于理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教案文档

20古诗两首优秀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2)体会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学会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歌传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2. 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语文素养;4. 创作法: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古诗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古诗:让学生反复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其韵律和节奏;3. 解析古诗:分析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欣赏古诗:挑选两首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3. 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歌,不少于20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3.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对古诗意境和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读后感质量和诗歌创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古诗两首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 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 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西 出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 老朋友了。
孟 Mèng (孟子) (孟夏)(孟冬) 浩 Hào (浩浩荡荡) 陵 Líng (陵庙) 辞 Cí (辞职) 唯 Wéi (唯一) (唯心)(唯独) 舍 Shè (宿舍) 君 Jūn (君子)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送元二使安西
安西
阳关 渭城
西域都护府
玉门关 阳关
长安
[王维简介]
(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世 称“王右丞” ,和孟浩然并称“王孟”。 作品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 《 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 《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注释: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 在的“元老二”。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并没有 直接抒发感情。我们读了,却能体会到李白 当时的依依惜别的心情。
本诗评析
在春光烂漫的时候,老朋友孟浩然要离开自己, 到扬州去了。孟浩然的船出发了,李白站在黄鹤 楼前,眼看那挂帆的孤舟,带着老朋友越走越远, 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浩荡的江水,滚滚 地向天边流去。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孤帆,随着江 水追着朋友向远方去了。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号太白(公元701-----
762年)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小时候学习了很多书,十
五岁,做的文章已经很出色。他喜欢 游览山水名胜。从二十岁起,他差不 多游遍了四川境内的名山大川。在青 年时期,李白就有了丰富的学问和很 高的文学修养。他富于正义感,热爱 自由,性格豪放。他给我们留下了一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
县。 ④渭城:在今陕西咸阳。 ⑤浥:润湿。 ⑥客舍: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 ⑦更:再。 更尽:再饮完。 ⑧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⑨故人:老朋友。
客渭 舍城 青朝 青雨 柳浥 色轻 新尘 。,
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 我辞别 ,
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 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 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 流去。
“孤帆”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吗?
并不是说长江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 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了。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 厚友情。
这首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并没有直 接抒发感情。我们读了,却能体会到李白当时的 依依惜别的心情。
填空练习
“之”的意思是去( )。
“广陵”是现在的扬(州
)。
“烟花”艳指丽(的春景
)。
“故人”是老朋友,这里指孟(浩 然
)。因
为(黄 鹤 楼 在 扬 州 的 西边 ),所以说“西辞”。
“““尽唯天” ” 际是 是 ”( ( 是只(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注释:
“故人”就是“老朋友”,指孟浩然。 “辞”就是“辞别”,黄鹤楼在扬州的西方,
所以说“西辞”。 “烟花”,阴历三月是春天最好的时节。春
天百花盛开,田野上常有迷迷蒙蒙的雾气, 古人称为“烟花”。 “下”是顺流直下,可见船走得很快。 “碧空”就是湛蓝的天空。 “尽”:消失 “唯”:只 “天际”是天边。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 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 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 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 、 时间 和 环境气氛 。
西劝 出君 阳更 关进 无一 故杯 人酒 。,
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 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 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 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千多首诗,人们称他“诗仙”。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他和李白是好朋友。
广陵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之”是“去”的意思。
公元726年,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写了这首诗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 白
人物: 孟浩然和李白 事李件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地点: 黄鹤楼 广陵
黄鹤楼
黄鹤楼故址在现在的 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 上,自古是游览胜地。现 已重建。传说有神仙在此 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叙事,体会到 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是关于友情的一首 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友情的诗句呢?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
天 边 )。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老朋友(
)之
情。
依依惜别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送别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 常,在兄弟中排行老 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 使。
安西:唐代安西 都护府,在今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 库车县。
送 元 二 使 安 西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 敬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 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 言表。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 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 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西 出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 老朋友了。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