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1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新课标
3.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4.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1.教师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谁能描述一下图片中的景色?”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绘的西湖美景。诗人是如何表达他对这片美景的喜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意境。”
-推荐相关诗歌阅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1古诗三首 教案 精选1篇

21古诗三首     教案 精选1篇

教案: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21古诗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1古诗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形式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古诗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谈论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2. 学习21古诗三首(1)朗读21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21古诗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

(3)分析21古诗三首的诗歌内容和形式特点。

(4)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模仿诗歌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

3. 深入理解古诗意义(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21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质疑。

(3)教师总结全班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

4.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21古诗三首题材相似的其他古诗,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背诵21古诗三首,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请同学们收集一些与21古诗三首题材相似的其他古诗,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21古诗三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两首教案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唐)苏轼(宋)
天然美热爱大自然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课时
2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课题
21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执笔
秦莎
审核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重点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两首教案二

三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两首教案二

2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这三首谁能背诵?媒体出示:《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2.师:这几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谁来说说你了解的诗人?媒体出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1.媒体出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指名读后齐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4.媒体出示:长江奔腾的图片,直观感受雄伟的长江美景。

说明:通过初步的诵读和图片让学生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研读课文1.再读诗歌,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讲诗句的意思。

(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2)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媒体出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2.男女生分读古诗和译文。

说明:让学生从文本的自由品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中意境。

3.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表达的思想感情。

(1)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指导感受理解:“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21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21 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课题21 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师生教学互动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学习古诗《锄禾》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指导看图二、讲读诗句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四、指导写字1.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米来之不易的古诗。

1.出示古诗图文。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1)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1.观察生字,说说你记住生字的方法。

2.师范写“禾、粒、辛、苦”。

1.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样的场面?2.第二首诗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现像诗句中的悲惨景象呢?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饿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3)了解古诗的韵律特点,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描绘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心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3)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句中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3)诗句画面描绘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2)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3)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自主学习生僻字词;(2)搜集有关古诗的资料,了解诗人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2)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背景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特点,讲解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2)解读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描绘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角色朗读两首古诗,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分享学习心得。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2)布置作业:正确书写两首古诗,背诵并默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1古诗两首 教案

21古诗两首 教案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
七、朗读指导
八、作业:
1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望天门山》,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2、师小结。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教学课题
21、古诗两首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及手段
生字卡片、录音带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5、指导朗读。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古诗
1、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了解诗歌的大意。
2、诗题:望天门山。望:就是观看,欣赏。望天门山: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3、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自学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共享备课
自我完善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七组 21.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14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七组  21.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14

21、古诗两首锄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2、写好4个生字。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由食堂标语标语导入示图,这是哪里?墙上的两句诗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贴在食堂的墙上呢?2、出示课题师:这两句诗来自唐朝李绅写的一首诗------锄禾(板书课题)二、解题。

1、正音。

师:锄是翘舌音,(板书锄拼音)跟老师读一遍。

(板书禾拼音)禾,第二声,禾(师读),学生跟读。

禾是什么意思呢?(出示禾苗图)你们看,这就是禾苗,田里的庄稼小的时候,幼苗。

这两幅图是不是长的很像?古时候,人们就是画这样的图形代表禾苗,到了今天演变成现在这样,这就是象形文字。

2、解题。

师:锄禾是什么意思呢?请看图。

(出示图1)农民手中拿的是什么?生:锄头师:对,这就是锄头。

农民手拿锄头在干什么?生:为禾苗除草,松土。

师:这就是锄禾。

齐读课题。

三、初读正音,读正确。

1、正音。

师:课题理解了,那古诗呢?请打开语文书119页,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古诗一定要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字容易错,要提醒大家的。

生:“锄”是翘舌音。

师:(分类总结)还有那些字是翘舌音?生:日、谁、知师:还有哪些要注意的?生:餐是平舌音。

生:粒是边音。

生:辛是前鼻韵母。

2、读古诗。

(1)读正确。

师:听了小朋友的提醒,你一定读得更准确。

请你来读一读。

(2)读出押韵。

师:(提醒)手指古诗,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三个字的读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是第三声,韵母相同。

师:古诗中叫押韵。

这样读起来会更好听。

生:读古诗。

(3)读出节奏。

师:同学们古诗已经读得很好了,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小窍门,你掌握了这个小窍门古诗会读得更棒!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

师:就是读出节奏。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三班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预备】1、我国闻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同学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特别喜爱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同学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同学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沟通:⑴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让同学读生字,并援助正音⑵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假如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肯定会读得更好!同学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

请高校联系课文中说明,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⑴同学个人读悟。

⑵在学习小组中沟通。

⑶在全班沟通: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⑷老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老师范读,同学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久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自由练背。

同桌相互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设计,教学反思,语文。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景观,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难点:(1)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重点讲解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欣赏与拓展(1)教师播放与两首古诗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1古诗两首(教案新部编本)

21古诗两首(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挂图、投影、幻灯片。

2.收集李白、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望天门山》)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古典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你会哪几首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大家对诗作者李白有哪些了解呢?3.了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二、学习生字,品读古诗。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齐声朗读古诗。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3.检查交流,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2)教师强调字音:“妆”是翘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女——妆”。

“亦”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读准。

(3)教师强调字形:“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

“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

“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

(4)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二)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

【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

【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21.两首古诗内容:p84-p83目的:1。

比较笔记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能背诵两首古诗,能听写《望天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新单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流程:A部分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一个诗歌之国。

古诗词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的宝贵遗产,深受学生喜爱。

你最近在业余时间收集了哪些古诗并背诵给你听?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

黑板写作题目。

二、学习古诗。

1.简要介绍李白。

2、第一步: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 告诉我你对这个话题的理解。

老师打电话来。

第二步:1.小组合作,自学古诗词,通过字典、笔记和插图相互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2.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了什么?与全班同学交流。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大家解决(集体解决)4.引导学生谈论这首诗的意义。

老师可以适当地解释。

5.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首先是小组交流,然后是全班交流;在黑板上画学生,画出他们想到的图片,并结合图片讲述。

(环境教育)第三步:1.以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感受的。

(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体验,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2.交流。

第四步: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们可以自由准备他们需要能够写的四个生词。

他们可以给出任何他们想要的词组,并尽可能多地分组。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示学生写作和演示。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家庭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收集并背诵李白的诗歌。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言。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在这节课上,我们将欣赏另一首古诗的迷人景色。

黑板写作题目。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掌握古诗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4个生字,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讲授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法指导: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

据我了解,最近你们又收集了不少古诗,愿意与大家分享分享吗?同学们收集的古诗真不可少,看来你们非常善于积累。

XXX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啊,研究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老师利用工作闲暇也收集了一些古诗名句,想与你们分享分享,你们喜欢吗?【课件出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XXX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XXX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XXX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XXX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XXX】自己读读。

读完了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同学们,读完这些古诗名句,长江在你们眼里是怎样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首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XXX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小黑板
教学流程
教师、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辛、苦”
3、生描红、临写。
课题
21古诗两首
第2课时
07年5月11日
教学内容
学习第二首古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黑板
教学流程
教师、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课题
21古诗两首
第1课时
07年5月11日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首古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