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案 北京课改版 (2)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新课讲知课件
六、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书信的特征。
2、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丑恶行径的手法。
3、本文运用对比和铺陈的写作手法4、体会作者在这封信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正直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丑恶行径的手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18世纪的中国历经康雍乾等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展现在世人面前。
但随之而来的一场浩劫却使这座名园化为灰烬,仅留下几根石柱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
(展示圆明园残迹的照片)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时的英法联军。
这时候,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雨果的这封《给布特勒的信》2.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3.历史背景介绍: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
10月6日英法联军冲人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此条约中,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
4、注音:给予赞誉奇迹晨曦惊骇分享瞥见劫掠箱箧珐琅缀满琉璃5.注音并解词:独一无二:只此一个,别无其他。
富丽堂皇:气势盛大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
剪影: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描绘出来。
名,说出。
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消失得一干二净,完全不复存在。
赞誉:称赞。
恍若月宫:仿佛好像是月宫眼花缭乱:因看到繁杂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惊骇:惊慌害怕。
骇,惊惧。
晨曦:晨光。
曦,阳光。
宛如:正像,好像。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
绩,功业,成果劫掠:抢劫,掠夺。
八年级语文《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学习要点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学习要点关于题目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给法国上尉巴特雷的信。
雨果通过这封信使英法联军的暴行跃然纸上,同时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的这种无耻行径,明确了自己对于这次所谓的“胜利〞的极大讽刺和他对于人类文化遗产的看法。
关于背景1860年10月6日,上尉巴特雷随英法联军入侵,对圆明园进展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燃烧。
后来他写信给雨果,征求雨果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
雨果虽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十分了解。
1861年11月25日雨果复信给巴特雷,他在回信中说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它“绝无仅有,举世无双〞,“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X〞,有着“仙境般的建筑〞。
他着力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梦幻奇景——它的质地,构建,色彩,园林,并强调了它是“为世界人民〞而建,是历史的结晶,“属于全人类〞,令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赞美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然而“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了〞。
在本文中,作家本着自己的良知和正义感,本着他对中华文明的衷心仰慕之情,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关于作者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某某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为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
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他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1885年,雨果逝世。
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
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一、根底知识1.给如下加粗字注音缀满〔zhuì〕绸缎〔chóu〕珐琅〔fà〕〔láng〕瞥见〔piē〕晨曦〔xī〕箱箧〔qiè〕制裁〔cái〕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形似字4.解释如下词语晨曦:清晨的阳光。
优质课北京课改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共41张PPT)
追问:“典范”是什么意思?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二)理解一份谴责。
1.提问、引入:文章哪些内容是作者对英法
的谴责?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设问:精读4-9段,分析作者用怎样的方法 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的? 3.提问、归纳: (1)用了哪些词进行直言谴责? (2)除此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谴责?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 荡然无存: 毁坏,消失尽净。空荡荡的什么东西 也不存在了。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 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 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 形容宏伟华丽,气势盛大。也形容诗 文词藻华丽。 箱箧: 箱子。 箧:箱子
(一)设问:读书,根据驳论知识及上篇 课文分析,概括本文各段内容,划分结构。
设问:从2-9段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1.点拨: ①从2、3段作者对圆明园的赞誉中
提炼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 ②从4--9段作者对英法的谴责中提炼观点, 区分观点和材料。 (1)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属于各国人民, 属于全人类。 (2)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洗劫、放火是野蛮 的强盗行径。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和反语的含义 2、主动探究和讲读法 3、正确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树立爱国精 神。
重点:品析文章语言,理解文中写作手法的
作用和反语的含义 难点:正确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树立爱 国精神。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雨果是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 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 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 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 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 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 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 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6、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
么? 3.提问、研讨。 4.明确、归纳: 摆出巴特雷上尉的观点,交代写作缘由,引出赞誉 (1) 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2、3) 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4-9)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结束赞誉(10)
(二)理解课文,体会课文在赞誉、 谴责中所表明的观点。
(三)讨论理解难句
蛮所 干的事情。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
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 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出 来展出。
(四)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或 圆明园财物流落异国情况,激发民 族自尊责任感。让学生说出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对比手法,体
会其中的由衷赞美之情。 2.理解文中的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 其中的愤慨和谴责。 3.理解雨果先生的博大正义的胸怀。了解屈 辱的历史,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 民族自强感和责任意识。
导入要把学生带入文中情境
播放圆明园曾经的美景和现在的断
(二)理解一份谴责。
1.提问、引入:文章哪些内容是作者对英法的谴责?表明了
作者怎样的观点? 2.设问:精读4-9段,分析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谴责英法联军 的侵略罪行的? 3.提问、归纳: (1)用了哪些词进行直言谴责? (说他们“强盗”、“洗劫”、“放火”、“行窃”——直 言谴责,一针见血表达作者极度愤慨之情。) (2)除此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谴责? (①运用反语:“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文明”“野蛮”②入木三分讽刺揭露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 径,幽默、深刻;揭露侵略者强盗罪行的实质是毁灭人类文 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作者无比愤慨之情。)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导学案
1你还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侵略事件?你对此事怎样看?
2你通过学习此文,有什么启迪?或者有哪些收获?
3通过此文,你怎样看待雨果?
第三课时复习巩固
本节课教师成功之处:
本节课学生成功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顺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有关词语含义,理解作者观点。
学习难点:顺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
课后反思
修改分析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
一导入新课:
你听说过圆明园吗?关于它的情况你知道哪些?
的确,圆明园是一座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兼有御苑和宫廷两种功能。是为适应清统治者政治上和生活上的需要而建,建筑数量多,类型复杂。殿、堂、轩、榭、亭、桥、楼、阁、厅、室,应有尽有。建筑布局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是清统治者饮宴,游玩,休憩的园林建筑。
三、课文内容:
(一)通读课文,圈点批注
1标段
2圈出生字
3划出词语
琉璃珐琅惊骇晨曦瞥见箱箧强盗赃Fra bibliotek掠夺4标出精彩语段
(二)整体感知
1读完此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1)交待写作的缘由。
(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10)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控诉之情。
第二课时课堂展示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属于各国人民;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焚毁,是野蛮的强盗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2.默读第一段文字,你设想一下巴特雷上尉给雨果的信中写了什么内容?
3.你怎样理解“赞誉”一词的含义?
4.作者是怎样“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的?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
巴特农神庙:是供 奉雅典娜女神的最 大神殿。此庙座落 在雅典卫城中央最 高处,不仅规模最 宏伟,庙内还存放 一尊黄金象牙镶嵌 的全希腊最高大的 雅典娜女神像。它 用时15年兴建而成 ,1687年毁于战争, 今仅存残迹。
巴黎圣母院:是古老巴 黎的象征。该教堂以其 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 坛、回廊、门窗等处的 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 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 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 于世。它的地位、历史 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 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与向往。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 【法】雨果
一、整体感知
用简要语言概括雨果在文中表达的感情。
二、品味语言
1、朗读文章第3段,感受圆明园的美景,仿 照示例品味本段语言。
示例:①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 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圆明园 比作月宫,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圆明园的建筑 就像人们想象中天上月宫中那梦幻美丽的 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美景赞叹。
四、挖掘主题
巴特雷先生: 您好!您想知道我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予多少赞誉,我的看法是:
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奇迹,英法 联军焚毁它是毁灭文明的野蛮犯罪。 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雨果和巴特雷上尉对此事的不同看法是因 他们的立场不同。 巴特雷上尉站在侵略者的立场上,为掠夺 财富而自鸣得意。 雨果站在 人类文明的立场上, 表达了 对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消失的叹惋, 和对毁灭这一人类奇迹人的强烈谴责。
写作背景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奴役和侵占,从 1856年开始英国要求扩大《中英南京条约》 中的条款。法国也趁机要求扩大在华利益,均 受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英法联军利用清朝 忙于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的机会,发动了第二次 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五千多人 侵犯北京,咸丰皇帝逃往承德,侵略者闯入京 西圆明园,大肆抢掠,并纵火焚烧了万园之园 ——圆明园。回国后,法国政府展览抢来的珍 宝,巴特雷上尉致信雨果,让他对英法的胜利 给予赞誉。
《“友邦惊诧”论》《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案1
《“友邦惊诧”论》《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友邦惊诧”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针对敌方的论点与论据采取层层批驳的方法。
2.学习本文在驳论中将敌人的论点与事实并举,进行对比驳论的手法。
3.大量使用排比、反语等手法,使语言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气势。
4.注意把握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气势,深入体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憎感情。
教学重点:1.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
2.理解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层层批驳的方法。
一、复习旧的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的定义: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3.论点的分类:中心论点、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4.论据的定义: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
5.论据的分类: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有具体事实和概括事实两种。
道理论据——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精辟理论、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等。
还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6.论据和论点的关系: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7.论证是什么?即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8.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
9.议论文的结构:(三段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二、学习新的文体知识:(见单元提示)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哪两种?立论、驳论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的正确的见解和主张。
2.什么叫驳论文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叫驳论文。
3.常见的反驳方式1)直接反驳论点;2)通过反驳论据驳倒论点;3)通过反驳论证驳倒论点。
4.常见的驳论方法:1)直接反驳,就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这是驳论文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反驳方法。
2)反证法。
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反证法。
新京改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新课讲知课件(共24张PPT)
文章末尾,作者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愿望?
希望解放了的法兰西应把从中国掠夺去的东
西归还给中国。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 有力量。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 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雨果[法]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
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 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 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 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
“恶”。
雨果 (1802-1885)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 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 文化遗产。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
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②面对荒谬不
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荒唐之处极端放 大而达到归谬目的。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 情绪时,以此语加强表达效果。④通过颠覆既 定习惯,产生幽默。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话 (正话反说)、反饥(反说正说)、骂话(以 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俏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 征是体面的,出色的。……而您想知道,我对 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布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是什么
目的? 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
“胜利”捧场。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 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
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等长篇小说。
hài 惊骇
piē 瞥见 jí 给予 liú lí 琉璃
题目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它化为灰烬。
题目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将它化为灰烬。
题目《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学科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个人信息设计者姓名单位肖美新圭峰箭竹小学1、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情分析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态度,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对学习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开始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2、学生在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与阅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养成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课文。
3、学生的情感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能通过阅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
3、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学过程一、直面毁灭??激发情感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3
3) 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4-9) 赞誉(10)
一份盛赞
由衷赞誉:世界奇迹——圆明园
对比突出圆明园的艺术价值:与古希腊的巴特 农神庙对比
不同:巴特农神庙:一件艺术作品
圆明园: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展开想象,描写圆明园的恢宏气势和富丽堂皇: 请……,请……,请……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法)雨果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其
中的由衷赞美之情。 2、理解文中的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其中的愤慨和谴责。 3、理解雨果先生的博大正义的胸怀。 4、了解屈辱的历史,明白落后就要挨 打的道理,激发民族自强感和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
朗读法
一份谴责
直言谴责: “强盗”、“洗劫”、“放火”、“行窃” 运用反语: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文明”
讨论理解难句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
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闻名对野蛮所 干的事情。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
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 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出 来展出。
(读出雨果先生的赞美、景仰
和强烈谴责 ) 讨论分析法 (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入要把学生带入文中情境
1、深情描述导入;
2、播放圆明园曾经的美景和现在的
断壁残垣对比的图片导入; 3、播放圆明园流落异国的国宝图片 导入; 4、播放《火烧圆明园》(1)
两个强盗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教学目标:
1、掌握反语修辞在驳论文中的作用。
2、通过品读语句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即:对圆明园的赞誉及仰慕之情,对英方联军毁灭这一世界奇迹的愤激之情。
3、归纳本文的习作手法。
教学内容重难点:
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品读语句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品读语句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既然是批驳信,作者为何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段中使用“赞誉”一词,你如何理解“赞誉”这一词的意思?
提问:像“赞誉”这样褒义贬用的语句还有哪些?用波浪线画出读一读,分析一
下?。
北京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第6册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共26页
上尉的一封信
11、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学科
语 文
年级
初二
班级
1、2
教者
课题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课时数
2
教案
类型
新 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
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初步认识驳论文的论证过程。
2、掌握作者的相关知识和本文的生字词。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找出文章的驳论点。
2、学会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同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本文跌宕起伏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6. 请同学想一想,雨果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感受雨果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
重点
1、初步学会找出文章的驳论点。
2、学会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同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本文跌宕起伏
的感情。
教学
难点
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感受雨果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具
准备
幻灯片 图片。
作业
内容
1. 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自读5-10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谴责英法的侵略罪行的
(可明确作者观点: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洗劫、放火是野蛮的强盗行径,将受历史制裁)
四.总结
依据板书概括本文论证过程,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作者批驳思路认识驳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所蕴含的感情。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了解反语的作用。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2.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北京的圆明园,曾经是一个世界奇迹。
但现在是一片断瓦残垣,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请同学介绍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
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
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它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圆明园被
毁后,仍为皇家禁园。
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
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
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
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茸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
1900(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是法国作家雨果答复强盗头子布特勒的一封信,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来看待这件事的。
二、感知理解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指导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及字形。
(小组互检,矫正补缺)
箱箧(qiè)掠夺(lüè)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箧:箱子。
赃物制裁:用强力管束并处罚贪污、受贿、盗窃等用非法手段获取的物品。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这封信中对布特勒的态度?初步体会信中语言的感情色彩。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分析:
文中集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主要体现在第三自然段。
先作总评,作者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将之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类比,指出圆明园的艺术特色和成就突出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的最高成就;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再用“请您想象”引起一连串的精彩描绘,展现圆明园令人惊骇而不可名状的梦幻般的美妙。
通过具体描绘,生动地告诉人们,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华丽而伟大的建筑。
本段是世界伟大作家的语言艺术与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的精美融合,美不胜收。
5.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谴责态度。
)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反语)有什么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
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6.请同学想一想,雨果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正义的立场。
7.雨果是怎样一个人?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可以看出,雨果能够跨越国界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不畏强权,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中国是被掠夺被损坏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便在情理之中。
如果我们换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们就会感到,作为一个法国作家能如是说,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
雨果是在强盗的国度里发表自己的言论。
如果雨果有一点点奴颜媚骨,就可能迎合布特勒之流,迎合政府当局,就不可能仗义执言。
雨果是在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铁骨铮铮,难能可贵。
8.怎样体会这封信的深刻内涵和意义?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分析: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滔天罪行,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首先,雨果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雨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
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他公开谴责强盗政府,表现出非凡的勇气。
其次,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见解,非常深刻。
圆明园当时虽然是皇家园林,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
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非常尊重文明的创造者。
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
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三、复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爱憎情感。
四、练习
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