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

合集下载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一: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P3)答: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P276)答: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第一,科学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有了深刻把握。

第三,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更为系统。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第一,是在思想路线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从世界观方法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这样一个基本原理,为我们观察和认识人类社会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二、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作了概括。

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共产主义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预见和概括。

四、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基本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揭示。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P96)答: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它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对人民内部的各个阶级和阶层,实行了广泛的民主。

人民享有言论、结社、集会、选举等各项政治权利。

在人民内部按民主原则办事,实行民主集中制。

对人民内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方法加以解决,而不是强迫的方法。

对于人民的敌人,对于反动阶级,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则实行专政。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辨析题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辨析题

辨析题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6)正确。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并以实践为认识的目的。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预见的基本内容?自由人的联合体理论(P27-28)三、物质的观点(P40)四、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正确)。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从而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而同否认外部世界实在性的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揭示了物质可以被人通过感觉所感知,从而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五、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P41、97)正确。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人的一切认识和知识归根到底都来自实践,此外再无别的来源。

这是因为人不能脱离行动、脱离实践而从外界直接获得知识。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和需要,每一新问题和需要的解决,便使认识加深和发展了一步。

实践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它不仅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也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使得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再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最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们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六、认识的规律P98七、共享是平均享受。

(P158)错误一方面,共享不是指均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享只能是有差别的分享,而不能是平均的、无差别的、等份额的分享。

另一方面,共享着眼于共同、公正的分享。

八、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P174)正确。

九、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相互对立的分配原则(P180)错误。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笔记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笔记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笔记政治学复习题1.政治的涵义和特点政治的涵义对“政治”涵义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即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道德论”、“神权论”、“权力论”、“管理论”、“政策论”。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其基本内容是:(一)政治活动的基础是经济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二)政治是与阶级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三)政治是与国家紧密联系的特殊公共权力现象,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四)政治有特定的发展规律,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对政治作如下的理解: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政治的特点(一)政治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且为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服务的。

(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

2.政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政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进步的政治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二、反动的政治对经济的阻碍和破坏三、政治与经济相比占首位政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一、政治对社会秩序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方面。

社会秩序有好坏之分,政治既可以带来好的政治秩序,又可以带来混乱的社会秩序。

代表先进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般可以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反,则可能带来混乱的社会秩序,从而影响和阻碍社会的进步。

二、政治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就是一定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关系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物质利益关系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进而决定了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

三、政治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进步的政治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动的政治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或阻碍作用。

政治人的定义:政治人是指具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并且实际参与政治过程的人。

3.如何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表现出来:(一)行使权利一是参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

在职入学《政治理论》

在职入学《政治理论》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4.列宁的把物质定义为标志客观实在并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范畴。

5.二元论划清了界限;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批判了不可知论。

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7.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

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类全部认识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要由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

9.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10.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11.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的统一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2)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链条3)坚持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12.辨析题矛盾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的统一。

13.·事物发展的内部根据和外部条件答:事物内部的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外部矛盾(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二者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内因和外因可以互相转化。

1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我们党一贯遵循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重要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也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搞好工作的根本方法。

15.论述题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区别开来;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它们的关键;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

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复习资料

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复习资料

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复习资料近年来,在职研究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这也让不少人开始关注与在职研究生相关的问题。

其中,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复习资料就是一项重要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复习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是在职研究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政治理论知识具有比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机制,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价值观念,提高我们的全局观念和战略意识。

二、如何复习政治理论?1.充分利用考试大纲政治理论考试时间紧迫且内容繁杂,所以在考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充分利用考试大纲,把握重点和难点内容,注重重点内容练习。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理论是与现实和实践相联系的。

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的含义和相关知识,更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重视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复习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在学习政治理论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练习和思考,巧妙使用记忆法和思考方法,培养自己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三、如何选择政治理论复习资料?1.优先选择官方教材由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内容复杂,考试的要求也相应较高,因此,建议大家首先选择官方教材作为学习方向。

官方教材包含了全面的知识点、范围与要求等,对学习者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训练、习题和考试准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多种资料搭配使用官方教材作为理论学习的基石,但是对于政治理论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来说,我们不仅要进行理论学习,还需要更多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如各种题目和案例分析等。

因此,建议大家将官方教材与其他资料、学习场景相结合,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和复习。

3.选专业、适合自己的资料政治理论的复习涉及到课程的课本、经典教材和各种辅导资料等,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学科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专业、学术性强的资料,这些资料通常能够加深我们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入学考试复习题

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入学考试复习题

《政治理论》复习参考题一、简答题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依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哲学被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思维第二的都是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和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依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哲学有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

凡是予以肯定回答的,都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2.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为了避免失败,确保改造世界活动的成功,唯一的办法是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3.筒述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

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不同,具有明显的客观实在性。

(2)能动性。

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这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的标志。

(3)社会历史性。

人们总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实践活动。

每一历史阶段上的实践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古代人就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操纵自动化机器生产,用电脑遥控指挥道路交通。

这些都显示了人们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

4.简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

现象是表面的、外部的东西,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而本质是内在的东西,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本质则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是事物内部深藏的东西。

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

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2、辩证法的三个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二重性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过程,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4、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又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他进行的生产时社会总生产的组成部分,其产品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直接社会劳动,这样一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矛盾。

5、资本的特性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3)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6、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根据同样的原理,还得出了两个“决不会”原理,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7、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第一,帝国主义经济根源是垄断的形成,帝国主义其他所有特征都是以此为根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帝国主义的全部经济特征,都是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第三,帝国主义经济运行的根部目标和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8、列宁“一国革命论”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列宁“一国革命论”的理论基础。

帝国主义各个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会引起帝国主义实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削弱帝国主义力量,这种不平衡必然使帝国主义体系中存在薄弱环节,为冲破帝国主义战线,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提供了机会。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入学考试辅导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入学考试辅导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复习提要一、考试分析与往年不同:中央党校不再组织复习,由各学区视情况而定;1、题型:从08年、09年、10年的试卷来看,由简释题、辨析题和论述题构成;简释题:简要回答知识要点,不需要展开;辨析题:首先判断观点正误,然后给出解释;论述题:首先说明理论观点,然后运用理论观点分析现实实际问题,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知识点与重点:政治理论大纲表明,考察内容总共有5个部分,46个问题,135个知识点,更细化的话198个知识点;其中重点内容为75个,根据以往经验考试范围就在重点内容之中。

3、答题要求:字迹工整,层次清楚;简答题:记忆准确,就不要发挥;如果记忆不是很准确,就把自己知道的相关内容答上去,因为多答不扣分;辨析题:一开始一定要表明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这是要记分的;相信第一感觉;论述题:要先把理论观点表述一遍,然后结合实际论述。

二、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讲解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重点)P1-11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重点)P1-7 (2008、2009年考过)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

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工人运动的兴起。

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1)孕育和准备阶段(从1842-1844年到1847年《哲学的贫困》);(2)正式形成阶段(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871年巴黎公社);(3)理论体系完成阶段(从巴黎公社失败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从马克思逝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部分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部分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的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学科,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来源和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3工人运动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派开展的持续12年之久的宪章运动、1884年爆发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揭示了它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结论;既扬弃了违心主义,又扬弃了机械的、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提纲中马克思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认识活动的基础,他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体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又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人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系统地论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及他对于世界统一性的理解;关于物质及存在方式和形式,恩格斯指出:“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出来的“物质”是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简称”,有着实在的客观内容;恩格斯还指出:“运动”、“时空”等等概念像物质概念一样也是一种抽象;比如运动,它“无非是一切感官可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恩格斯不仅论述了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客观性,而且也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把运动定义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把时空界定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认为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是不能分割的;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恩格斯驳斥了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提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本性;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对此如何理解呢1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帝国主义的其他所有特征都是以此为根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帝国主义的全部基本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这就是从生产垄断发展到银行垄断,从而形成金融资本的垄断;从国内垄断通过资本输出以及商品输出进一步发展到国家垄断;从对世界经济的垄断最后发展到对世界领土的垄断;3帝国主义作为垄断的资本主义,其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列宁指出:“垄断提供超额利润,既超过全世界一般的、正常的资本主义利润的额外利润;”追求这种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经济活动乃至政治活动的决定性的动机、目的和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实质决定了帝国主义掠夺、侵略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本性;6、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3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4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同资本主义交往的最主要形式就是实行租让制;所谓租让制,就是指国家将一些自己暂时无力恢复生产的企业,根据一定的条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租让给他们经营;实行租让制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外国资金,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管理经验,这对恢复和发展苏俄的国民经济有重大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政策;所谓迂回过渡,就是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把剩下的余粮拿到市场上自由周转,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一定限度的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并把它作为中间环节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对小农的改造,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7、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既整个中国革命分两步,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清晰阐明:第一,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大目标,我们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因此,两个革命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第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犹如一篇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做好上篇,才能去做好下篇;文章的上篇如果不好,下篇是没有法子着手做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样,就把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统一起来,透彻地阐明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与“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划清界限,清晰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两大步骤;8、工农武装割据及思想意义;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配合;其中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根据地则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基地和依托;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工农武装的思想,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这样坚持革命,怎样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为最终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条件的问题,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的国体;“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昂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文化,是指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族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所谓“科学的”文化,是指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所谓“大众的”文化,是指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0、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统一战线中的自主原则,根本目的的就要争取和保障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关系统一战线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是通过党的正确理论和路线,以及正确的方针政策、正确的行动口号和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1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党内的思想教育,也包括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本质上是群众工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发生在半殖民板房建设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革命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把广大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而要把广大民动员和组织起来,除了为他们谋取利益之外,还要进行细致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中国革命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进行的,更需要精神的支柱和精神的动力,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根据,也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1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3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4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5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概括;无论从毛泽东思想形式和发展的历史看,还是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内在结构看,他们都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本质的东西,起着统帅和决定性的作用;这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依存、融为一体,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若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那就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三方面当中,实事求是是基础,更为根本,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3、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整体,其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有严密的内在逻辑;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了首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是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2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内容,十分重要;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要求;从本质上看,剥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又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消灭;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作为社会制度早就被消灭了;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防止劳动者收入差距的过度扩大,更不能让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现象复活;所谓两极分化,是同剥削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现象;要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奴役劳动者的行为进行有力打击,对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适当地加以限制和调整,防止出现两极分化;3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社会的成员过富裕幸福的生活;共同富裕既不是把致富看做是罪过,又不是把共同富裕看做是贫富拉平的“均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创造物质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又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社会条件;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2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的伟大目标;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5依靠群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理想;6党的领导;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5、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纲领,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重大关系;1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2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必须注意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16、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公有制是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的所有制;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能够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从全局利益出发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公有制为主体,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其布局要相应调整;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质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属性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技术构成和科技含量、经济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资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控制力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既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也与市场经济的规则相适应;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规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为两种分配原则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18、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式:1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2引进技术;针对我国科技力量薄弱的现状,邓小平强调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要“利用外国智力”,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谁利用,谁就受益,谁不利用,谁就落后;3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中极富胆识和创见的部分;“三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结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4创办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对外开放方式;我国经济特区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包括贸易、生产、科技、金融、产业开发等等,开放的面更宽,是区域范围内的全面开放,也还肩负着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场的独特使命;19、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三个历史性课题;1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2如何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蔓延;3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20、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树立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一靠教育,二靠法治;21、为什么说世界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事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会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各种文明、各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越来越强烈;尽管如此,世界多样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没有多样化就不成其为一个世界;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世界向多极化和多样性发展这一历史趋势不可逆转;但是必须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世界各国真正做到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政治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形成;原来的两级格局下被压抑制约的一些矛盾突出出来,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的不确定因素,使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呈现复杂的局面,也影响着多极化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2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历了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重要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它们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1在生产关系领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作用日益加强;2发达资本主义的产业结构和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信函也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显着增加;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在工人阶级内部,物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减少,服务行业的劳动者数量增加;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减少,新兴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数量增加;简单体力劳动者数量减少,脑力劳动者和脑体复合劳动者的数量增加;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文化教育卫生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的数量增加,形成庞大的中间阶层;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上层建筑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以选举权为核心的公民权普遍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有较大发展,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大大加强,国家的阶级性趋于隐蔽,其社会性越来越突出;文化教育事业高度发达,大众传播媒体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增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征,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新问题;但是这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正确性;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并没有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23、执政党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即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其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所制定和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二是检验一个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还体现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体现在对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上;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积极准确得贯彻好、落实好,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其二,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面临着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拒腐防变的严峻考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今天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从国际上看,综合国力竞争较量日趋激烈,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摩擦、金融风险愈发加大;从国内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同群体、阶层、地区、行业的利益矛盾也在加剧,同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都使得社会生活中突发、偶然事件大大增加;在加之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经常面临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等等;这都要求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是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多种考验的总概括;解决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我们党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新的探索;24、如何才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1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要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始终着眼于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3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真正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调节好、发展好,从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1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科学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二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有了深刻的把握;这就是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三是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为系统;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同党的建设、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党执政和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明确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关系;四是要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五是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党的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工作的思路格局;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在思想路线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新变化,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创造性的提出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是对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定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四是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提出抓住新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五是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政策;3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一是从世界观方法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政治理论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政治理论革命的反映论。

V一、概念解释题 7、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V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8、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人的同一性问题。

的本质区别。

V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2、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3、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成的社会关系。

9、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本对立的分4:配原则。

X两种分配并非是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

按、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等的总和。

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规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5、商品:是用来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经济结合在一起~为两种分配原则的的结合提供了现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实基础。

6、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V 品。

117、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由资本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8、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来。

V因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分资本。

本保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过程中~党和9、实践: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是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而把党的领导和人们当家作人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认识活动的基础。

,实践是改主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就是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阶级社会~基本形式是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2、选修课(5门)
(1)财务会计学;(2)市场营销学;(3)公共管理学;(4)经济法;(5)管理心理学。
区域经济学专业
1、必修课(10门)
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党性教育。
专业必修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西方经济学;(3)区域经济学;(4)城市经济学;(5)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6)发展经济学;(7)区域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8)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参考书:《科学技术概论》,胡显章、曾国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12月版。
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
现代管理学
参考书:《现代管理学》,李兴山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年版。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参考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程》,王天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年7月第一版。
2、选修课(5门)
(1)国际经济学;(2)区域经济理论;(3)财务管理与分析;(4)证券知识;(5)经济法。
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
1、必修课(10门)
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党性教育。
专业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西方经济学;(4)西方管理理论;(5)金融学;(6)现代企业管理研究;(7)宏观经济管理;(8)发展经济学。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
区域经济学专业
区域经济学
参考书:
《区域经济学通论》,储东涛主编,人民出版社,20XX年10月第一版。
科学社会主义专业
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参考书: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及题型分析 `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及题型分析 `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及题型分析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及题型分析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辨析、选择)马克思主义概念: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组成的科学体系(多选)。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多选):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其次是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再次是工人运动的兴起。

总之,大工业的发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的提出。

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要求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的诞生和指导。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面前,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选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把上述优秀成果加以吸收和改造,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了他们的新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选择、判断)①孕育和准备阶段(1844-1847):1845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②正式形成阶段(1848-1871):1847年,起草《共产党宣言》,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1867,发表《资本论1》,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这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理论体系完成阶段(1871-1883)1875《格达纲领批判》,阐述共产主义发展两阶段。

④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阶段(1883-1895)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与世长辞。

《资本论》第二三卷,1886年又发表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9年建立第二国际。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选择、判断)(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多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政治理论[1]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政治理论[1]

一、概念解释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3、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5、商品:是用来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6、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7、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由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8、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9、实践: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认识活动的基础。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阶级社会,基本形式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

)10、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关于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1、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2、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中的各种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的矛盾。

13、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

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14、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15、文化产业: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二、辨析题1.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V2.对新事物要肯定一切,对旧事物要否定一切。

X3.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所以它们是两类独立存在的劳动。

X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类独立存在的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重属性。

4.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它并不排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V 5.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综合复习题(简答0)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综合复习题(简答0)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意义?实可多。

答:列宁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意义是:(1)揭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揭示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2、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对立,统一、转化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答:意识是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决定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2)使语言得以产生,进而与语言一起又推动了人脑和意识的产生及发展。

(3)劳动不断锻炼和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意识。

4意识的能动作用?;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控制人们的生理活动;指导人们的实践改造世界5..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辨证的否定来实现的。

辨证否定的特点是?答:(1)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既是事物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外力强加的。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一方面,否定就是新事物克服旧事物,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在否定过程中,新事物保留和继承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克服又保留的关系。

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内动;贯中;承根;方根。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一条中心线索。

(3)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根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区别之所在。

(4)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本方法。

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联、发、全、承、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辩证法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矛盾,把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外力的作用。

研究生入学考试 政治理论复习资料

研究生入学考试 政治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的中得出了酱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结论。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把无产阶级看做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值得同情的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与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第三,空想社会主义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善心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必须要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

3.辩证法的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4.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面,同时又把上层建筑区分为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式即观念的上层建筑两部分。

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汗毛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简略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承受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但是,无论哪一个社会武大,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简略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调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政治理论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政治理论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是什么?答: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1)十九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1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和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4)马克思主义吸收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文化和传统,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论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

3.简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答: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4.简述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论述。

答:(1)具有直接的同一性;(2)互为媒介;(3)互相转换;(4)互有决定作用。

5.列宁是如何论述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答:(1)唯心主义根植于人类的认知之树;(2)人类认识的复杂性本身就包含产生哲学唯心主义的可能性。

6.什么是劳动力的价值?答:劳动力的价值由三个部分组成:(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7.列宁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论述。

答:辨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其对立的实质是对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源泉认识不同。

(1)形而上学发展观否认事物的,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由外因引起的,事物的运动只是引起数量的增减和空间位臵的移动。

(2)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内部的矛盾性,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由自身引起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运动不仅是数量的增减和空间位臵的移动,而是进化和飞跃的统一,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是渐进性的中断。

8. 毛泽东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多选题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要点多选题

•多选: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2)1、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2、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P3-4)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3、科学社会主义3、社会形态的三个层面(P8)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4、人的发展过程的三大社会形态或三大历史形态。

(P9)1、人的依赖占统治地位的阶段2、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3、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5、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P18-19)1、从生产社会化的本性要求来分析。

2、从阶级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原因来分析。

3、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变化趋势来分析。

6、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P21)7、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或者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P27)8、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29)9、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为本原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0、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和本质(P32-33)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二,帝国主义的全部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

第三,帝国主义作为垄断资本主义,其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1、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质?(P52-53)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3、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4、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11、国际资本主义的形式(P54):租让制、租借制、合作制、代销代购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政治理论一: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P3)
答: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
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P276)
答: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
第一,科学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执政党建设的基
本问题。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有了深刻把握。

第三,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更为系统。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
第一,是在思想路线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
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一、是从世界观方法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
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这样一个基本原理,为我
们观察和认识人类社会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二、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作了概括。

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共产主义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预见和概括。

四、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基本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揭示。

3.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民主和专政之间的关系(P96)
答: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它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对人民内部的各个阶级和阶层,实行了广泛的民主。

人民享有言论、结社、集会、选举等各项政治权利。

在人民内部按民主原则办事,实行民主集中制。

对人民内部的问
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方法加以解决,而不是强迫的方法。

对于人民的敌人,对于反
动阶级,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则实行专政。

当然,对于敌人的专政,并不是不给他
们出路。

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在他们的政权被推翻以后,只要他们不造反,不破
坏,不捣乱,也给土地,给工作,让他们活下去,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

4.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P51)
答:
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一般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根源,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

帝国主义的其他所有特征都是以此为根基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

第二、帝国主义的全部基本经济特征,都是垄断这一经济实质的不同表现。

这就是从生产垄断发展到银行垄断,从而形成金融资本的垄断;从国内垄断通过资本输
出以及商品输出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垄断;从对世界经济的垄断最后发展到对世
界领土的垄断。

第三、帝国主义作为垄断的资本主义,其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追求这种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经济活动乃至政治活动的决定性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