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_多变的色彩
多变的色彩精品PPT课件
线条不要过密,尽量不用橡皮擦。
4:着色:调准色彩,不要太浓,趁湿画完。(先画亮部,再画
暗部,细节部分采用干画法)注意水分和时间的掌握
5:精心调整修改,完成作品。
.
30
1.构图,用铅笔起稿 .
31
2.先画画面里最亮的物体,画上固有色
.
32
3.用湿的颜料上深的颜色
.
33
4.大面积的铺色注意明暗调子
.
34
5.调整画面明暗关系,细致刻画
.
35
6.注意主体物的刻画,整体观察
.
36
7.调整大的色彩关系,突出主体物,体现空间感,
体积感和质感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No Image
.
17
.
18
冷色與暖色
暖色
冷色
.
红 黄 橙
蓝 绿 紫
19
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固有色:指物体本身反射、吸收光所呈 现的颜色。
环境色:指物体所放置的环境的颜色对 物体的颜色产生的影响。
光源色:指光源发出的颜色。
.
20
.
21
.
22
.
23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颜色,那么不同的颜色又代表 这我们什么样的情感呢?
如紅色、黃色、藍色
牛顿色环
.
《多变的颜色》
第6课多变的颜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动手练习来了解三原色与三间色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自己喜欢的色彩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三、教学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本领。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熟识教材,准备范画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和水粉纸等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问:我们的时间是缤纷多彩的,谁来说说我们的生活都有哪些色彩?学生回答:红、橙、黄、蓝、紫等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们可以通过颜色来表现它们。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认识多变的颜色。
板书:多变的颜色二、讲授新课1、出示幻灯片,走进色彩(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色彩的多变性)2、想一想:如果失去色彩,世界将会怎样?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意见。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出示失去颜色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3、寻找色彩猜猜看:半天空中一座桥,太阳对面你去找。
红黄蓝紫多好看,人马未过桥没了。
回答:彩虹4、观察色彩:1>三原色:红、黄、蓝(不能用其他颜色调和成的颜色叫原色)2>三间色:橙、绿、紫学生通过动手调和颜色会发现:红 + 黄 = 橙黄 + 蓝 = 绿蓝 + 红 = 紫通过讲解,发现在三间色里面,不管哪几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
用两种原色调和成的颜色叫间色。
三、动手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在水粉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主要练习三原色和三间色。
(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进行指导并可根据学生的绘画指导他们如何处理背景。
)七、板书设计多变的颜色一、三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颜色叫原色。
二、三间色:橙绿紫红 + 黄黄 + 蓝红 + 蓝由三原色其中的两种颜色调和成的颜色叫三间色。
第6课多变的色彩化
多变的色彩
树人 曹青
色 环
实际上我们在色 环中都能找到大 千世界各种颜色 的相貌,……
1.色相:
色彩的三要素
即各类色彩的 相 貌。 色彩可呈现
出来的质地面貌。例如:绿叶色相即是绿色。
柠檬的色相是黄色的。
2 . 明 度 : 是指色彩的 明 暗 程 度 。
作品完整,画面饱满,色彩变化丰富。
三原色:
红黄 蓝
绿紫橙
三间色
复色
1. 色相
色彩的三要素: 2 . 明 度
3. 纯度
色彩特性:
1.冷色调 2.暖色调
思考:
除了冷和暖以外, 色彩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 课后拓展,知识延伸
不同的色彩作品的设计会带给每个人不同的感官享受,请课后把本组未尝试过的渐变类型作品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尝试,进行创意设计。 色彩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是我们每天会运用的生活语言。让我们用色彩的语言编织多彩的人生!
1. 运用渐变色(单色or多色)完成一幅色彩作品。
2. 分小组用水粉颜料在画纸上设计渐变创意作品。 例如一二组表现色相渐变,三四组变现明度渐变,五六组表现纯 度渐变,七八组表现冷暖……。
3. 剩余组请用教师发下的一组道具,做色彩构成创意练习。
要求每组六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至少一件不同类型的色彩 创意作品。
例如:黄色看上去 很亮,紫色看上去 较暗。
3 . 纯 度 : 通常是指色彩的 纯 净 程 度 。
例如:有的颜色看上去很 鲜艳, 有的却很 浑浊。
冷 色调
暖 色调
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红、橙、黄一类的色彩 会让人产生 温暖 的感觉;
多变的颜色教学设计
多变的颜色(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第13册第6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教学内容从走进色彩、寻找色彩、观察色彩和体验色彩中让学生认识和感受色彩的魅力。
2、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多种色彩活动,初步感知色彩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3、教学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4、教学难点: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和表达。
5、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 本节课主要用电子白板这一新型的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设计的,主要利用了白板的淡入、淡出、蒙版、拖拽、直接书写的功能,实现了及时展示、比较、突出重点的功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教学效率。
(2)、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探究色彩方面的有关知识。
(3)、实验练习法:指导学生进行色彩构成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美术学习,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但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
在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时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色彩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
在观察生活中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合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三、课时和课前准备:1、课时:2课时,本节课为《多变的颜色》的第一课时。
2、课前准备:课前按六人一组围坐的方式进行分组。
课前布置好美术室的周围环境,墙上换上色彩鲜明及色彩丰富的绘画及手工艺作品。
3、教具:三棱镜折射光谱实验装置;透明玻璃杯若干;水粉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多变的色彩之色彩对比(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多变的色彩之色彩对比(春夏秋冬)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的变化规律。
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有效的色彩建立绘画与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同主题下,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
体会和理解色彩、色调对作品主题的表现力,理解色调情感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和应用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特性。
三、教学准备不同季节的彩色图片、不同色调的绘画及设计作品、色相环、多媒体资料、优秀学生作业。
四、教学要点1.这是多变的色彩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内容,重点讲解色彩的对比常识,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以及如何通过各种色彩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
2.不同的色彩会带给我们情感与情绪上的变化,这个内容在上学期讲解《情感的记录》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就不多作讲解了。
3.运用彩色绘画工具在《我的美术》练习册上用相应的色彩表现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一季,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1、首先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色彩?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光的三原色是什么?光的三原色相加变成什么颜色?2、由复习前面课程导入新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1、激发学习的欲望。
通过课件中的各种色彩对比图片感受色彩对比过程中给人带来的艺术美,从而激发学习的审美动机。
2、指导学生进行美的考察。
通过范画建立审美意象,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动物的特征区别,引发学生学习的审美感知。
A、色彩对比的条件:(1)必须是两种以上的色彩之间才能产生对比;(2)必须放在一起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B、原色和间色:颜料三原色:红黄蓝颜料二次色:橙绿紫C、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D、互补色、对比色和同类色互补色(色环中180度相对的两块颜色)对比色(色环中大于等于120度小于180度的两块颜色)同类色(60度以内的两块颜色)3、认识用色彩表现春夏秋冬的方法:首先在练习册上画一个正方形或者矩形,然后用铅笔设计出装饰画味道的风景画或者各种几何形的图形,确定好要画的季节之后,用相应的色彩填涂上去,画好之后,请给自己的话确定一个标题名称,必须与画相符。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多变的色彩》教案
设计空间第6课多变的色彩教学日期:教学班级:【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情感特点,色彩与味觉、听觉的连通。
2.借鉴抽象画的形式,尝试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3.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艺术中的表现,培养多元的思维和审美的眼睛。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情感由三要素共同决定,学会运用色彩来表达情绪、情感了解人体结构的比例关系,掌握动态线在速写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认识色彩多方面的特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三棱镜,红色和绿色辣椒,加入了橙色食用色素的凉开水一杯,不同颜色糖果【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朗诵闻一多的诗歌《色彩》一诗,引发对色彩的感性认识。
师提问:色彩和人类一样富有感情,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认识色彩的,那么同学们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开始正课1.利用学生对色彩已有的感性认识,简单设问,激发兴趣。
提问:说说你最喜欢哪种色彩,它给你什么感觉?使你联想到什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色彩,并且赋予这些色彩一定的情感,对色彩的喜爱可以体现自身的性格特点。
2.色彩的独特个性探究。
连一连,给下列色彩赋予相应的情感个性。
红色沉静自己、稳重深远橙色清新平和、充满生机黄色纯洁、凉爽、轻盈绿色华丽优美、神秘高贵蓝色鲜明突出、引人注意选择做得较快的一组公布探究结果。
小结:每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情感个性,这些情感往往是我们的生活体验对色彩的近乎相同的反馈。
对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白色、黑色等色彩简略介绍其联想、象征、运用、意义。
3.色彩多层次的内涵和意义分析。
当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映出奥运女孩林妙可身着红衣的可爱形象时,音频同时播出《歌唱祖国》的旋律。
设问: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国》的女孩身着红衣的内涵和意义?色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场合而确定。
三、深入展开师:充分调动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通过品尝、聆听、观赏立体地认识色彩的多种面貌,感知它的魔力。
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多变的颜色》
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多变的颜色》一、课程目标1.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颜色的多变性与丰富性。
2.让学生学会在创作中运用丰富多彩的颜色。
3.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
5.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1.准备彩色纸、颜料、毛笔等绘画工具。
2.准备幻灯片,介绍颜色的多变性和丰富性。
3.准备篮球、描红纸、画框、画笔等实物,便于学生使用,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4.为学生准备创新性的绘画素材,如水果、动物、植物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PPT展示不同颜色在不同环境或季节下的变化,让学生领略色彩的丰富性和多变性。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颜色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学习新知将篮球放在画框内,用颜料混合出多种颜色,用毛笔在描红纸上绘制篮球的轮廓线,然后用自由发挥的方式让学生为篮球涂上颜色。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篮球创造不同的颜色和纹理效果。
### 3. 巩固提高要求学生用全新的素材绘制有创造性的绘画作品,如水果、动物、植物等。
学生可以任选绘制的素材,遇到问题可以互相交流解决。
在绘画过程中,老师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
### 4. 作品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示过程中可以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 5.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颜色的多变和丰富,掌握了丰富多彩的绘画技能。
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扩展拓展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到户外或野外去寻找更多的自然美景,尝试在自然环境中感受颜色的变化,也可以通过组织画展或画比赛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彩绘工作,让学生投入到美化校园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更多的绘画技能,提高绘画技巧和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教案 多变的色彩
初中美术教案多变的色彩课程类型:绘画色彩知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以及三间色橙、绿、紫。
2. 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教学重点:1. 使学生认识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原色调配间色,创作出富有变化的色彩作品。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调配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
2. 学生准备水彩颜料、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以及三间色橙、绿、紫。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颜色的名称。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概念及其色彩特性。
2. 演示如何用原色调配间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色彩的变化。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用原色调配出间色。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调好的间色创作出一幅富有变化的色彩作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并能运用原色调配间色。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创作出了一批富有变化的色彩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实践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多变的色彩美术教案_0
多变的色彩美术教案本课选自苏少版美术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范畴。
美好的色彩能焕发人们的情感,能描述人们的思想。
本课力求通过生活中的色彩变化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了解和发现其在绘画和设计中的“语言”状态,以及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感悟。
本课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感受色彩的无穷魅力,并运用色彩知识去创造、表现自己的艺术作品。
本科的学习,不仅为今后的“设计.应用”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造型.表现”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们,在美术方面的基础有所加强,并且保持着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虽可以利用色彩做简单的美术创作,但是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
这个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的同时,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的潜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1、知识目标: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认识色彩的基本属性和变化规律。
2、技能目标:学习色彩的知识、色彩的调和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使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美化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色和应用法则。
难点: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和情感表达特性。
多媒体演示和现场演示、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彩色图片、绘画工具。
2、绘画工具、彩色颜料等。
一、导入:1、欣赏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一找图片中的颜色。
多媒体展示图片:色彩绚丽的自然风景和生活用品。
2、生回答:树是绿色的也有黄色的,山是蓝色的也有点发紫…………3、师总结:色彩给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
我们感受着色彩的美丽多姿与变幻莫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多变的色彩”。
4、导出课题:多变的色彩二、新授:三原色、三间色1、老师这里有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出示谜语:红橙黄绿蓝靛紫,凌空南北架彩桥。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六课《多变的色彩》教案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七下第六课《多变的色彩》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的培养应该融合在欣赏、发现、体验、探讨的课程结构中。
欣赏可以开阔视野,发现可以形成新的审美观,体验可以建立感性的认识,探讨可以阐明观点形成审美经验。
课程的结构则是为建立这一体系并融合美术元素、视觉素养、审美经验等内容的学习。
本课力求通过生活中的色彩变化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了解和发现其在绘画及设计中的“语言”状态,以及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感悟。
本课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感受色彩的无穷魅力,并运用色彩知识去表现、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
一、教学路径看──观察、欣赏大自然及生活中的色彩美,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
学──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体会和学习色彩中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理解光线、环境对色彩的影响。
做──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色彩,进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阶推移练习和色彩构成练习。
再创造──运用所学知识,渗透现代设计意识,表现自己的色彩创意和色彩的表达技巧,完成设计作品。
二、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3课时。
第一课时体验大自然中颜色的多样和变化。
在观察与尝试中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进行对比色或同类色等的调色练习。
第二课时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会与学习色彩中冷暖、色调知识,进行色彩构成练习。
第三课时理解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如:色彩的情绪、情感的体验等。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知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的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有效的色彩建立绘画与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同主题下,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
情感目标:体会和理解色彩、色调对作品主题的表现力,理解色调中的情感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和应用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特性。
多变的色彩
《多变的色彩》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多变的色彩》是《美术》(苏教版)第13册第6课的内容,是学习色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知识在现代美术教学,美术创作和显示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色彩理论知识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色彩审美能力和色彩表达能力。
色彩在生活中随意可见,为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它是一种涉及光、物体、视觉和心理的综合现象。
本课应在学生了解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来联系实际,实践色彩在生活中的妙用。
通过启发与引导、观察与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科学地利用色彩,将美术的实用性和乐趣传递开来。
《多变的色彩》可分为两课,本案例为第一课,内容由色彩鲜艳的水果、大自然的视频导入,引领学生走入色彩的世界,再由牛顿的三棱镜实验,撩开色彩神秘的面纱。
通过观察与尝试了解色彩的基本特性,达到能利用色彩三要素的知识调配各种色彩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色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因为早在孩提时色彩就深深扎根在幼小的心田。
在生活经验中孩子们建立了对色彩的种种认识,在已有的色彩前科学的基础上建立理性的认识是本课将要解决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立体地感知色彩多方面的特点,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的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有效的色彩建立绘画与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
情感目标:体会和理解色彩、色调对作品主题的变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和应用法则。
难点:理解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特征。
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特点,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和现场演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学法指导:遵循“学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情表达情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初中多变的色彩教案
初中多变的色彩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学会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
2. 色彩搭配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色彩相关的图片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大自然中的色彩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色彩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的感悟和认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三、色彩的搭配和运用(10分钟)1. 教师展示色彩搭配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色彩的搭配技巧。
2. 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的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大自然中的色彩,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作品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色彩的冷暖概念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冷暖概念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色彩的冷暖。
同时,在色彩搭配方面,部分学生搭配能力较弱,可以适当增加色彩搭配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搭配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初中 多变的色彩教案
初中多变的色彩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美术课时: 1 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初中美术》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欣赏和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对色彩运用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知识。
教学难点: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色彩的美。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看到了丰富的色彩,这些图片的共同特点是色彩鲜艳、饱满。
教师总结:是的,色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色彩的知识(板书课题:《多变的色彩》)。
二、新课导入(10 分钟)1. 色彩的定义: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产生的视觉现象,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颜色的基本属性,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如深、浅。
纯度:色彩的鲜艳程度,如鲜、灰。
3. 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一般来说,红、橙、黄等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热情的,蓝、绿等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清凉、舒适的。
三、课堂实践(15 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色彩案例,理解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学生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图案,也可以是描绘生活中的场景。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评价(5 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反思(5 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6课 多变的色彩化-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6课多变的色彩化-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 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属性和特点;2.理解色彩在造型中的作用;3.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法;4.发挥个人创意,了解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力。
二. 教学过程导入与预习:(5分钟)1.让学生观察课堂内外环境中的颜色,从中感受色彩的特性,并通过教师指导感受每一种颜色带来的情境和情感。
2.让学生用手机拍下自己喜欢的一张色彩组合画面,分享给同桌谈论。
活动1:颜色的感性认识(10分钟)1.引导学生看懂七色环,观察并品味颜色。
2.通过一些例子可以让学生带着“偏见情绪”去观察一些图片,提高他们发现和捕捉颜色的能力和情感识别能力。
3.用心理学的口吻讲述“颜色传达的情感”、“颜色在画面中的用处”。
活动2:色彩构成与特性(15分钟)1.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通过展示大师画作,指导学生寻找并讲解不同色彩的表达效果,包括纯色、原色、副色等颜色的特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颜色的特点,并学习一些高级的绘画术语,比如“似色”。
活动3:色彩对比与运用基本技法(20分钟)1.指导学生认识与掌握一些基础的色彩对比技法,比如冷暖色对比、深浅对比、对比强度等。
2.给学生提供一些示范图片,让他们尝试运用这些色彩对比技法,调整颜色的搭配,如何营造不同的氛围跟表达不同的情感。
活动4:创作实践(35分钟)1.让学生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去实践上述所学技法,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不断尝试。
2.在创作实践中提醒他们注意营造色彩氛围,运用色彩搭配和传达情感。
总结与展示:(10分钟)1.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大家欣赏,并讲解自己使用不同色彩的原因及感受。
2.深化对色彩的认识,课程结束。
三.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引导学生感受颜色、认识颜色、学习颜色对比与色彩运用为主,并且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训练,比如线条、构图、层次等,加强对画面整体的表现力及感受,同时,也要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题材,引导学生从实践中不断探究创意和自我表达。
《第6课 多变的色彩化》教学反思2-七年级美术下册苏少版
《多变的色彩》第一课时
教师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色彩构成练习,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轻松学习的平台,并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
经过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大都能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能通过色彩渐变创意练习熟悉色彩变化的特质。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课堂示范,学生的创作比较顺利,出现了部分优秀作品,但也有个别组在课堂上没能完成作品。
在创意过程中发现还是有学生造型能力的不足,纠结细节,因此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但整体来看,效果还不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步步深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设置实验和游戏彩色小活动,带动课堂活跃气氛,使整节课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变得生动好学了。
反思第一环节的三原色调配实验,也是可以让学生来操作,这样参与互动性会更好。
今后应该多安排这种使学生产生互动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激情饱满的进入角色。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小组分工不细致导致活动与创意练习中效率不高。
可以各组课前自选小组长,负责本组事务。
2、在创意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追求完美的创意,迟迟不动手,导致特定时间内完成不了创意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把并不完美的创意先制作出来,如有不满意的或是欠缺的地方,可以在最后改进,或是在交流展示的时候再作补充。
3、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不一致的情况,可以通过同组学生表态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
4、在调色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水分的控制不好,教师可进行及时的示范讲解。
1。
第6课多变的颜色
第6课多变的颜色一、教材分析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
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体、视觉和心理的综合现象。
真正揭开光色之谜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本课应在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通过观察与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并合理利用力所能及的各种材料进行色彩构成的练习,体悟设计意识,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
1、教学目标通过搜集相关材料及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自主探讨,积极合作,运用色彩与堞材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在了解彩色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色彩构成练习。
难点是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3、建议课时:2课时二、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方案(一)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1)教具:色彩基础知识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器材。
(2)学具:课前收集相关媒材,准备绘制工具及水粉颜料。
2教学过程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赏析。
组织学生丰动探讨多变的顾色,激发学生设计、绘制、展示的热情。
第一课时探讨、学习。
第二课时设计、绘制、展示。
(1)导入。
①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视觉印象。
A、花卉、蔬果的色彩;B、自然界季节变化中的色彩;C、建筑物的色彩D、服装的色彩;E、工业产品的色彩。
②结合所观看的图像,感受绚丽多变的色彩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
(2)组织讨论。
师生共同参与,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①选择一组图像中的色彩,组织学生讨论。
②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波及我们的心灵。
③促进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感想。
(3)利用多媒体课件传授色彩基础知识。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揭开光色之迷。
了解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的光谱和牛顿色坏。
②色彩与光的关系。
色彩是以光色为主体而客观存在的。
大班教案《多变的颜色》
大班教案《多变的颜色》大班教案《多变的颜色》大班教案《多变的颜色》1【活动目标】1、感知颜色混合后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色彩变化的兴趣。
2、提高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和对颜色的搭配能力。
3、乐于参加"色彩变变变"的活动,体验活动中带来的快乐。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1、红、黄、蓝三个颜色宝宝。
2、童话城堡西瓜葡萄橘子城门图片。
3、油画棒。
4、轻音乐。
【活动过程】一、导入,感知色彩美1、出示颜色宝宝红黄蓝。
2、介绍什么是三原色。
教师:现在屏幕上有哪三个颜色宝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朋友要记好了哦!(告诉幼儿红黄蓝是三原色)二、情境游戏探索色彩美、1、创编故事感受颜色的神奇、2、打开城门了解颜色多变的方法、(1)开第1一3扇门城门紧锁着,红色的宝宝看了看连忙说:"我有办法了可以将一扇门涂上红色",小朋友们猜一猜黄宝宝和蓝宝宝会怎么说呢?(幼儿举手回答并能把城门涂上红色。
)(2)开第4―6扇门师:现在我们已经涂上了几种颜色?几扇门?还差几种颜色?(幼儿答出已经有了三种颜色,还差三种颜色、)可是我们现在只有红、黄、蓝三种油画棒,要怎样才能变出其它三种颜色呢?归纳小结两种颜色搭配的方法,用儿歌的形式记住。
(附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变变,变橘色。
来;自、大;考吧;幼、师网;红和蓝,手拉手,变变变,变紫色。
蓝和黄,手拉手,变变变,变绿色。
)小朋友们真聪明,能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另外三种颜色,这就是《多变的颜色》、教师引导幼儿自己用颜色混合后得到的新颜色,逐步将其它三扇门的颜色填满――打开城门、孩子们很高兴,欢呼着。
主人说现在你们可以进入果园了。
三、进入果园,寻找色彩美。
1、果园里的果实真多,很想吃呀!咦,果园的主人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小朋友们快来看看吧!(西瓜、葡萄、橘子)你们说说西瓜、葡萄、橘子分别是什么颜色?2、那我们也能自己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颜色了吧!(发给孩子们没有颜色的这三种水果,引导幼儿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涂水果)3、涂一涂(播放轻音乐,幼儿作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色彩课时:第5-7节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的培养应该融合在欣赏、发现、体验、探讨的课程结构中。
欣赏可以开阔视野,发现可以形成新的审美观,体验可以建立感性的认识,探讨可以阐明观点形成审美经验。
课程的结构则是为建立这一体系并融合美术元素、视觉素养、审美经验等内容的学习。
本课力求通过生活中的色彩变化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了解和发现其在绘画及设计中的“语言”状态,以及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感悟。
本课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感受色彩的无穷魅力,并运用色彩知识去表现、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
一、教学路径看──观察、欣赏大自然及生活中的色彩美,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
学──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体会和学习色彩中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理解光线、环境对色彩的影响。
做──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色彩,进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阶推移练习和色彩构成练习。
再创造──运用所学知识,渗透现代设计意识,表现自己的色彩创意和色彩的表达技巧,完成设计作品。
二、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3课时。
第一课时体验大自然中颜色的多样和变化。
在观察与尝试中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进行对比色或同类色等的调色练习。
第二课时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会与学习色彩中冷暖、色调知识,进行色彩构成练习。
第三课时理解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如:色彩的情绪、情感的体验等。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知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的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有效的色彩建立绘画与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同主题下,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
情感目标:体会和理解色彩、色调对作品主题的表现力,理解色调中的情感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和应用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特性。
三、教学准备不同季节的彩色图片、不同色调的绘画及设计作品、色相环、多媒体资料、水粉颜料、纸张。
四、教学要点1. 色彩的基本要素:三原色、光谱的构成成因、牛顿色环、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明度调和变化、色相调和变化、冷暖色调的调和变化;自然中的色彩变化;生活中的色彩应用。
2. 在自然中寻找和发现色彩,包括单个物体上的色彩寻找(如石头、树叶、沙土等)、众多物体上色彩的发现(如自然风光、城市风貌、一组静物等);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生活实用品中的色彩。
3. 不同的色彩会带给我们情感与情绪上的变化;一组不同色调的色块(如绿色调、蓝色调等)带来的情感、情绪变化;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的色彩所蕴涵的情感元素;在不同主题的绘画作品中,色调的情感特性以及色彩在情绪表达上的作用。
4. 运用各类材料(如纸盒、纸杯、矿泉水瓶等)在课程的基础上完成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及色调的变化与调和练习,并形成完整性作业。
色彩创意的原点可以源于自然,也可以源于艺术作品;用相对单纯的图形形式(如色块、色线、笔触,等等)分析和完成具有情感与情绪倾向的色彩表达,以某一艺术作品为元素,用色块归纳的方法完成对作品的色彩分析并体验其色彩设计的技巧。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探索与查阅观察生活环境,寻找自己喜欢或能够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颜色,查阅关于色彩、色谱的物理知识、定义和基本要素,了解光与色的基本关系。
寻找你认为最具有色彩情绪特征的艺术作品,查阅和寻找具有色彩叙述的文学作品,尝试体验文字中的色彩蕴意。
二、交流与探讨相互交流对色彩的认识,探讨各自喜欢的色彩;对比和研究色彩中明度和纯度的区别,色相和冷暖的区别,探讨色彩中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变化规律;讨论和对比同一色彩、同一色调下各自情绪情感的不同表现;展示代表自己个性特点的色彩,并简单说明理由。
三、创意与制作在讲授和讨论了色彩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重要的是体会色彩在作品中的应用和表现,从了解基本的色彩要素常识中有效地过渡为对色彩、色调综合认知的色彩构成运用。
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和对具有典型色彩特征艺术作品的讨论,理解色彩的精神属性。
用生动有趣的作业形式完成对色彩变化的理解。
四、展示和表达本课的色彩作业展示,要求如下:一方面,在个体作品中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对色彩基本要素的理解和基本的配色技巧;另一方面,使个体作品具有组合特性,在全班作业的组合中可以再一次地激发学生对色彩、色调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尝试让学生叙述自己对完整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评价建议一、本课教学中,应避免单一讲述色彩的物理属性。
在阐述色彩基本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的让色彩与艺术作品、生活场景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对色彩及其变化加以理解。
二、作业的设定和评价,应着重于学生对色彩的提炼、色彩创意、情绪表达、审美感受,而不仅仅只是色彩基本知识的认知。
参考案例《寻找水色──色彩的认识》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水色的寻找过程,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提炼的方法,体会色彩中“色调”的意义。
技能目标:通过摄影、文学、绘画、设计等实践过程,体会色彩的情感因素。
情感目标:学生形成对色彩表现力的初步认知。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学作品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鲁迅的《雪》。
学生准备:课本、颜色、笔、3张15厘米×15厘米的铅画纸等。
三、教学过程(一)借鉴音乐,轻松导课1. 我们今天的活动和颜色有关。
你们如何看待颜色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的颜色,是喜欢比较艳丽的颜色,还是喜欢单纯的黑白灰呢?给你们一点时间,想一想,你最偏爱哪一种颜色,并说出理由。
2.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思考。
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颜色”,那么有谁知道“水”是什么颜色呢?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组风景照片并解读从物理学上讲水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由于周围事物的关系,因此,才具有了可见的颜色。
在自然中:天空、树林、沙丘、云、房屋以及各种事物对水的影响可以通过色彩予以反映(海水的深蓝色、夕阳下水面的颜色等)。
由此,引入课题──《寻找水色──色彩的认识》。
(二)在大自然中寻找“水色”,感悟色彩1. 既然水色如此千变万化,那么水是哪些色彩构成的呢?呈现第一张水色局部图,要求学生观察、欣赏、寻找“水”中的颜色。
2. 将第一张摄影作品局部“水色”图片转化成色彩构成图,学生对照自己寻找到的颜色。
3. 你们感觉这幅色彩构成作品属于什么色调呢?学生讨论。
4. 呈现第二张摄影作品局部“水色”图片。
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颜色。
把第二张摄影作品局部“水色”图片提炼成色彩构成的表现方式。
(三)在绘画作品中寻找“水色”,体验色彩1. 除了真实的摄影记录外,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水的颜色呢?试试从你们比较熟悉的绘画作品中找一找。
2. 师生共同欣赏19世纪印象派色彩大师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
画家运用笔和色彩,表达了荷花池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水的色彩变化。
3. 定格其中一张绿调子的《睡莲》作品并要求学生深入观察、研究作品中包含的色彩,思考色彩带来的感觉并用语言来形容。
4. 教师把《睡莲》作品以色彩构成的形式呈现、并深入强调前面所学的色彩基础知识。
学生用心体会、感受色彩。
5.学生用语言形容了莫奈笔下睡莲的颜色变化。
呈现以《睡莲》转换的色彩构成作品,就能看出它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冷色调颜色,如深绿、浅绿、粉绿、橄榄绿等。
(四)在文学作品中寻找“水色”,表达色彩1. 除了摄影和绘画作品之外,色彩还会在其他的艺术作品中出现吗?让我们再来找一找。
请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朱自清的散文《绿》,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诵一下,其余同学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朱自清会惊诧于梅雨潭的“绿”呢?他在文章中是怎样描述梅雨潭的绿色的?2.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作品中用来描述不同“绿”的语句,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太浓”;“西湖波──太明”;“秦淮河──太暗”应该用一种怎样的绿来表现才确切呢?学生思考、寻找、体会文学作品中对水色的描绘。
3. 布置作业:要求全班合作共同用视觉语言──“色彩”来表现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的“绿”。
要求每位同学仔细体会作品中对梅雨潭绿的描述和比较的语句,并把感觉到的颜色均匀地平涂在方形等大的铅画纸片上,完成后全班同学随机,并整齐组合在黑板上。
师生欣赏评价、讨论。
4.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今天合作完成的梅雨潭的“绿”。
在这里,朱自清的《绿》不单指一种颜色,而是一种色调(就是色彩形成的总体印象),更是一种动态的、闪动着的绿色氛围。
眯起眼睛欣赏作品,我们似乎能想象得出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那种奇异的绿色。
水虽然在物理学上是无色透明的,但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它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变化给我们带来表现的灵感。
(五)课后延展与思考荀子说过:“冰,取之为水,而寒于水。
”水凝固以后变成冰和雪,那么冰和雪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一种色彩呢?课后再读一读鲁迅的《雪》:设想冰和雪的世界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变化,你又该如何将这种感觉用色彩表达出来?相关链接一、牛顿色环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像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邻的是:橙、黄、绿、青、蓝、紫。
牛顿的色环表示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将圆环进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他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
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又发展出10色相环、12色相环、24色相环、100色相等。
色环表明了色彩的色相关系,但是色彩的基本属性还有明度与纯度。
显然,二维的平面是无法表达三个因素的,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色立体”,就是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来表示色相、明度、纯度的关系。
二、色彩构成是从色彩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用科学与艺术的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化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玩具中的色彩木制玩具设计1924年包豪斯(德国)配色练习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