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合集下载

论文--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论文--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论文--论西周的婚姻制度论西周的婚姻制度摘要:以一夫一妻制为原则的西周婚姻制度是在“礼”的规范和宗法制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以“礼”的规范为指导,贯穿宗法伦理道德精神。

以维护男女尊卑的等级制的家庭关系为基本原则,所以,西周的婚姻关系必须合乎里的规范要求。

而且在中国法制史上是比较完备的,他不仅影响了近代婚姻制度,而且对于当代也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一夫一妻,“礼”的规范,宗法制,男尊女卑的等级制。

根据西周的婚姻制度的法律规定,必须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原则。

虽然西周的婚姻制度必须遵循一夫一妻的婚姻原则单并不排除一妻多妾制。

在西周时期个宗主贵族广泛盛行一妻多妾制,根据《礼法》中说到“天子后人,有夫人,有世妇,有宾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同书《礼记·昏义》中也记载了:“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傧,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而且从《中国法制史》中反应的情况中可以知道,除了天子之外,其他各诸侯、总站以及贵族等有地位的人物都有很多妾侍,但是,正室的妻子都只有一个。

在一妻多制家庭里,妻妾之间也是界限分明,等级森严的,其为正,妾为庶,妻主妾从,妻贵妾贱。

而且正妻所生的孩子为“嫡系”其他妾所生的孩子为“庶出”。

由于缔结婚姻制度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所以,正妻及她的子女在家里的地位明显比其他人高,是合法的妻妾制,有利于确保家庭继承制度的社会基础,保证家族延续好维护正常家庭关系的需要,对于维护和延续宗法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西周的婚姻制度的法律规定,婚姻关系的成立还必须遵循以下几项规定:1.婚姻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诗经·齐风·南山》称:“取其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其如之何,匪媒不得”。

在西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男女双方比听命于父母,并有媒妁从当媒介。

《礼记·曲礼》里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即未经父母同意,不通过媒妁的传达,男女双方当事人的婚姻是不合法的,而且私自结婚的则会被称为“淫奔”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是不能宽容的,这充分的体现了在当时的西周社会男女之间的婚姻是不能自己选择的,是不自由的。

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论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和制度性规范。

以下是西周的婚姻制度的一些特点:
父母之命:西周的婚姻以父母之命为准,婚姻多是由父母或长辈安排的。

父母会根据家族和政治利益来决定子女的婚姻对象,通常追求家族间的联姻,以扩大势力范围和维护家族利益。

形式化婚姻:西周的婚姻是一种形式化的婚姻制度,具有一系列的仪式和礼仪。

婚姻仪式通常有“过门礼”、“纳征礼”、“亲迎礼”等,意在确认两个家族的联姻关系,并为新婚夫妇预祝吉祥。

一妻多夫:西周社会中,一妻多夫的情况比较常见。

贵族阶层的男性通常会娶多个妻子,以扩大自己的家族势力,并取得更多的政治和社会资源。

宗法制度:西周的婚姻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贵族家族之间的婚姻通常是为了维持或增强家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

同时,通过婚姻制度也可以确保家族内的血
统纯正与传承。

男尊女卑:西周社会的婚姻制度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妇女在婚姻中通常是被动的一方,需要服从丈夫和婆家的命令和安排。

女性在婚姻中缺乏权威和自主性,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以父母之命为准,强调家族联姻与政治利益的结合,具有形式化的仪式和礼仪。

而妇女在婚姻中通常是被动的一方,丧失了自主权和权威,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 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 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大戴礼记· 本命篇》 “有所取无所归,不去;有更 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 去。” ——《大戴礼记· 本命篇》
氓之婚姻案:《诗经· 卫风· 氓》
一、婚姻缔结
(一)婚姻缔结的实质要件
1、“一夫一妻(多妾)制” 2、“同姓不婚”
其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其二,“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婚姻缔结的形式要件 ——“聘娶六礼”
纳采 问名 纳征 请期 纳吉 亲迎
二、婚姻解除的条件和限制 ——“七出三不去”西周时期 Nhomakorabea婚姻制度
教学目的
1、了解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基本 状况; 2、掌握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本质。
教学手段
以讲授为主,适当结合案例教学。
教学内容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 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 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 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 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 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 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 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 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 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的婚姻制度继承夏商时的一夫一妻制,但在奴隶主贵族中盛行一夫多妻制。

《礼记·昏义》记载,当时的国王,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二御妻。

而且,当时还有一种习俗叫做媵〔ying映〕嫁制,或称媵妾制,即妇女出嫁时,其妹妹和侄女从嫁到夫家的一种制度。

西周时,婚姻要合乎礼制的规定,才会被社会所承认。

首先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次要按聘娶礼制,遵守“六礼”的习俗。

“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是古代六道结婚程序:“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然后由父母到宗庙去求神问卜,求决于祖先鬼灵。

“纳吉”,是男家卜得吉日良辰之后,准备礼品通知女家,正式缔结婚姻。

“纳币”,又称“纳征”,是男方将聘礼或聘金送给女家,所谓“非受币不交不亲”,“无币不相见”,交了钱财才能成亲。

“请期”,是男家选择好吉日定为婚期,备礼告知女家,求其同意。

“亲迎”,是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

这种婚姻程序是包办强迫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

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则。

当时人们已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

这一点有重要进步意义。

恩格斯说过,凡限制血亲婚配的部落,“其发展一定要比那些依然把兄弟姐妹之间的结婚当作惯例和义务的部落更加迅速,更加完全”。

在离婚方面,西周已有“七去”的规定。

妇女有不顺父母、无子、淫乱、嫉妒、恶疾、多言、窃盗这七种情况之一的,丈夫可以把她赶出家门。

这个规定说明,离婚问题,取决于丈夫,主要取决于父母,妇女处于无权地位。

西周时期的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

西周时期的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

西周时期的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西周诸侯分封图周是⼀个与夏、商⼏乎同样古⽼的民族,兴起于适宜农耕的渭⽔中游、黄⼟⾼原上,刚开始是商朝的⼀属国。

后来由于商朝晚期内外⽭盾⽇益尖锐复杂,周国趁机会同许多⼩国和部族讨伐商朝,战争仅进⾏两个⽉便取得完全胜利,纣王⾃焚,商朝灭亡,西周兴起。

西周“⾦⽂”西周以礼为根本原则,在贵族内部提倡和贯彻“亲亲”“尊尊”。

(亲其亲者、尊其尊者)的指导思想,并据此将“亲亲”“尊尊”原则制度化、法律化,落实到实处,除了刑法,也包括民法以及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

西周婚姻实⾏⼀夫⼀妻多妾制。

即嫡妻只允许⼀个,保证了嫡长⼦的继承宗祧和权位的原则。

《孟⼦.离娄》讲过⼀个故事:⼀个穷困潦倒的齐⼈,时常到墓地上乞讨别⼈供祭的酒⾁吃,回家还跟别⼈说是贵族⼈家请的,“骄其妻妾”。

⼀个穷困潦倒的⼈都有妻有妾,其他贵族、官僚可想⽽知。

西周婚姻制度包括:1,必秉承“⽗母之命”,经过“媒妁之⾔”,才能为宗族和社会所承认。

2,同姓不婚。

两个原因,“男⼥同姓,其⽣不蕃”(不利于⼦⼥健康成长)、“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通过婚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以巩固权利)。

3,西周的婚姻成⽴,有六道程序,a,纳彩(送求婚礼品);b,问名(通过媒⼈询问⼥⽅姓名、⽣⾠,以在宗庙请问凶吉);c,纳吉(是吉兆即订下婚姻);d,纳征(送聘礼到⼥⽅);e,请期(约定婚期);f,亲迎(男⽅亲⾃上⼥⽅家⾥迎娶)。

(主要也只能贵族借此才能按此履⾏)4,婚姻的解除:“七出三不去”,“七出”:“⽆⼦,淫佚,不事舅姑,⼝⾆,盗窃,妒忌,恶疾”,如果妻⼦有这七个现状,男⽅可以将妻⼦赶出家门,当然男⽅要离婚很容易找借⼝。

“三不去”:有所取⽆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这⼀定程度限制了男⽅休妻的任意性。

青铜云雷纹甬钟,为国家⼀级⽂物,在安庆地区尚属⾸次出⼟西周的继承制度,以宗法制为原则,保障从天⼦到以下各级贵族的嫡长⼦的权位宗祧继承。

浅析西周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

浅析西周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

浅析西周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作者:马焕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17期关键词婚姻缔结局限性现实意义作者简介:马焕,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06.120(一)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1.一夫一妻制。

何谓一夫一妻制,即在西周时期,无论是诸侯大夫还是平民百姓,只准娶一位正妻,但可以娶数量不等的侧室,就是妾。

2.同姓不同婚。

就是说在婚姻缔结方面,同一姓氏的家族成员之间是不可以再组家庭的。

这是出于对家族成员的身体素质方面考虑所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经验反复实践摸索才总结出来。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诗经》有与云:“娶妻如何,必告父母。

”“娶妻如何,匪媒不得”由此可见,在宗法制度下的婚姻制度的最终目的并非男女个人之事,而是“合二姓之好”巩固两家族之间的联系,增强家族之间的实力。

(二)西周婚姻缔结的法定程序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由上文得知“父母之命”是婚姻缔结的前提,当然也是婚姻成立的必经程序。

与“父母之命”同等重要的就是“媒妁之言”。

这既是礼的要求也是国家法律的直接规定。

婚姻的成立必须通过“媒”,这是当时社会男女结合的必由之路。

2.六礼。

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转达与其成婚的意愿,女方若同意,男方便可向女方下聘礼;问名,即询问女方的姓氏以及女方父母的姓氏。

主要目的有两点:第一点,防止同姓结婚。

第二点,知道了姓氏可以为到宗庙里测吉凶做准备;纳吉,其实纳吉也可说为报喜,就是在问名之后,测得吉凶,若是吉,就可以结为连理,则男方就可以拿着占卜结果到女方家去报喜;纳征,即男方拿着彩礼到女方家去订立婚约,这时的彩礼必比纳彩时要更加贵重;请期,即在订婚之后男方要选择吉日完婚,然后把选的日子向女方征求是否同意的这个过程就是请期;亲迎,即男方迎娶女方完成婚礼仪式。

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婚姻制度也是古代中国婚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西周的婚姻制度。

一、婚姻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在西周时期,婚姻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延续家族血脉、扩大家族势力和维护社会稳定。

因此,在西周时期,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主要是建立在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等因素上。

同时,在西周时期,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必须遵循“四德”原则,即男尊女卑、长幼有序、贵贱有别、亲疏有序。

其次,在选择配偶时必须注重血统和家族地位等因素,不能随意选择。

二、男女之间的结婚方式在西周时期,男女之间结婚主要有三种方式:父母之命、自由恋爱和勇夫拔山。

1. 父母之命父母之命是最常见的结婚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主要是建立在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等因素上。

父母往往会为自己的子女选择一个与自己家族地位相当或更高的配偶。

2. 自由恋爱在西周时期,自由恋爱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婚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主要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

不过,在选择配偶时,男女之间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如不能选择血缘太近的人等。

3. 勇夫拔山勇夫拔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结婚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男子必须通过一定的考验才能得到所爱女子的认可。

例如,在《诗经》中就有“勇夫拔山”的描述。

三、男女之间的婚姻仪式在西周时期,男女之间结婚需要进行一定的仪式。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纳彩礼纳彩礼是男方向女方家庭赠送礼品以示诚意和尊重的行为。

通常包括金银、布帛、器物、牲畜等。

2. 纳聘礼纳聘礼是女方家庭在男方向其赠送彩礼后,向男方家庭赠送礼品以示回应和感谢的行为。

通常包括金银、布帛、器物、牲畜等。

3. 过门仪式过门仪式是男女结婚时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男方要穿戴整齐,带着财物和仆从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

同时,女方也要穿戴整齐,接受新郎的迎娶。

四、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在西周时期,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主要是建立在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等因素上。

简述西周婚姻制度

简述西周婚姻制度

简述西周婚姻制度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婚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被视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个人利益,更牵扯到家族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西周时期,婚姻制度主要是指适用于贵族阶层的规范和准则。

根据《周礼》的记载,西周时期的婚姻由父母或家族长辈主导,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家族的血脉传承并拓展家族的社会影响力。

首先,西周时期的婚姻通常是由父母或家族长辈安排的。

在《周礼·明堂》中记载了婚姻的步骤和仪式。

根据规定,父母或家族长辈应该先确定婚姻对象的身份和背景,然后进行婚姻的商定和兑现。

这种安排婚姻的方式是基于家族和社会地位的考量,目的是为了增强家族的势力和地位。

其次,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注重血缘的延续和传承。

在家族观念盛行的社会环境中,婚姻被视为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其目的是通过婚姻来加强不同家族之间的关系,保障家族血脉的延续。

因此,继承权的重要性和婚姻的家族性质在西周婚姻制度中被极大地强调。

此外,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还涉及到礼仪和仪式的规范。

在《周礼》中,详细记载了婚姻仪式的步骤和礼仪要求。

例如,在婚姻仪式中,有各种祭祀、宴饮和敬神的环节,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婚姻幸福美满,同时也体现了对婚姻制度的重视和尊重。

总体而言,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具有家族主义的特点,注重家族关系的维系和血脉的传承。

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活动和仪式,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礼仪。

同时,婚姻的安排和决定权主要由父母或家族长辈掌握,婚姻对象的选择往往不取决于个人意愿,而是基于家族和社会利益的考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对于西周婚姻制度的描述主要基于古籍的记载和研究成果,这些记载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此外,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在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变化。

因此,对于西周婚姻制度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细致。

总之,西周婚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为后世的婚姻制度发展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认识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认识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一)婚姻缔结的原则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同姓不婚:按照周礼的规定,“娶妻不娶同姓”。

这不仅有利于后代的繁衍,有利于古代人口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达到“附远厚别”的政治目的,即通过联姻与血缘关系远的异性贵族建立姻亲关系,并严格别于同宗,以防紊乱伦常。

(二)婚姻关系的缔结程序:六礼六礼:中国古代结婚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

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家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徵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得同意。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三)婚姻关系的解除理由:七出或七去七出,又叫“七去”。

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

所谓“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所谓“七去”,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七出”和“七去”词殊而意同,都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

(四)离婚的三种限制条件:三不去“三不去”的具体内容: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五)继承制度:嫡长继承制嫡长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

此制度开始于商朝末期,西周初期正式确立。

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凡不合此三者的婚姻即属非礼非法。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

虽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媵嫁制度)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是一个。

也就是说只有一夫一妻才是合法的婚姻;只有正妻所生子女为嫡系,其他皆为庶出,且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比较低的地位。

“同姓不婚”也是缔结婚姻的一个前提。

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原则,主要基于两点:首先,长期的经验证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男女为婚会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

其次,禁止同姓为婚,多与异姓通婚,是为了“附远厚别”,即通过联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家天下与宗法制度。

西周婚姻制度

西周婚姻制度

西周婚姻制度西周婚姻制度何谓婚姻?“合二姓之好”。

《楚辞》:“满堂兮美人,独与余兮目成”。

这已经超越彼此的身份、地位,直接诉诸感情。

假如彼此由一见衷情到倾诉衷情、再到私定亲情,最后喜结良缘。

那就是爱情。

但我们不能通过这句话去解读上古的婚姻。

根据礼的要求,在西周以及更远的古代,爱情就象整数后面的小数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意味着婚姻的首出考虑是传种接代、绵延香火的需要,而不是男女相悦的爱情。

(1)缔结婚姻的的原则一夫一妻。

西周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

所谓一妻,指的是嫡妻只许一个。

宗法制度以父权制家长为核心,由此决定了男子在家庭中的独尊地位。

在贵族之家,男子可以以种种名义占有妻子以外的多个女子。

地位越尊、纳妾的数目越多。

两者是成正比的。

《礼记·曲礼》:“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周天子有121妻,另外还有无数妾。

诸侯也有一正妻、二世妇、六女卸及八妾。

卿大夫各有一妻二妾。

士有一妻一妾,士以下的庶人则为一夫一妻。

士以上的男子可以多妻,而女子却应从一而终。

孟子曾讲过齐国的一个穷困潦倒的士,时常跑到墓地上偷吃人家的祭品,回到家里就对着自己的一妻一妾吹嘘,说是贵族家里请客。

这个人是一个士,落魄如此,还支撑着一妻一妾的门面。

至于一般的平民,只能一夫一妻,等而下之,那就只能实行一夫,连一妻也没有了。

《论语》里面讲到平民百姓,有所谓“匹夫匹妇”之称。

所谓“匹夫匹妇”,就是“别无媵妾,唯有夫妇相匹而已”(宋人邢昺疏)。

同姓不婚。

人类在远古时代都“曾经存在过一种原始的状态,那时部族内部盛行毫无限制的性关系。

因此每个女子属于每个男子,同样,每个男子也属于每个女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7页)进入氏族社会后,开始禁止族内婚。

本氏族的男女要到其他氏族寻找配偶。

这种氏族的族外婚制是“同姓不婚”的最初形式。

从我国历史上看,正式从法律上禁止同姓为婚,始于西周。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贵族家庭的婚姻制度已经形成,具有稳定的特点。

下面结合以往历史文献,以及各国地理文化,综合分析了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首先,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婚姻是以积婚为主,即一个人可以有多个妻子。

积婚旨在利用婚姻稳定家庭关系、传承家族财富,以及保护家庭荣耀。

因此,积婚是贵族家庭婚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次,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婚姻也以嫁娶的形式出现。

贵族家庭的婚姻一般以女性为主,其中,嫁娶则是婚姻制度的主要途径。

嫁娶是贵族家庭以财富制度进行婚姻,以此建立家族联系,传承家族财富,并保护家族荣耀。

再次,西周时期贵族家庭多出现兄弟之间的姐妹婚。

兄弟姐妹之间的姐妹婚在西周时期的贵族家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旨在建立家族政治结构,加强家族内部的社会控制和财富控制,并为家族的崇高地位提供保障。

此外,还有一些非宗法形式的贵族婚姻,如姻亲婚、姻缘婚等。

这些婚姻,以自愿双方的协商为基础,不受宗法堂或宗法规定的约束,赋予双方更多的自由,也受到贵族家庭的青睐。

以上就是西周时期贵族家庭婚姻制度的特点。

可以看出,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婚姻制度已经形成,具有较为稳定的特点,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 1 -。

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夫一妻多妾制:这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正妻,但可以有多个妾室。

2.同姓不婚:为了避免近亲结婚,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则。

即同一姓氏的男女不能通婚。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西周时期,男女的婚姻必须由父母或长辈做主,并通过媒人介绍。

4.六礼:西周时期的婚姻礼仪非常繁琐,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步骤。

西周的婚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夫一妻多妾制:这种婚姻形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下来,直到20世纪初才被废除。

2.同姓不婚:同姓不婚的原则在中国历史上也一直被遵守,直到近代才逐渐打破。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婚姻观念在中国历史上也一直存在,直到现代才逐渐被自由恋爱所取代。

4.六礼:西周时期的婚姻礼仪虽然繁琐,但也体现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

这种婚姻礼仪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流传下来,并对后世的婚姻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西周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

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

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1.引言1.1 概述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婚姻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独特性。

西周婚姻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婚姻规范与制度,既包括了婚姻的形式和程序,也涉及到了婚姻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西周婚姻制度的概述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其某种程度上的民族性和封建性。

由于西周时期诸侯国众多且实力强盛,因此为了加强君权和诸侯之间的联姻关系,婚姻制度也成为了一种繁琐的政治工具。

这种家族联姻的特点直接影响了西周婚姻制度的形式与规范。

此外,西周婚姻制度还具有鲜明的家族性和父权性特点。

家族在西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家族内的婚姻关系也被高度重视。

在婚姻选择上,一般是由父亲或家族长辈主导,而非个体自主选择。

这种父权制度以及对家族血脉延续的关注,使得西周社会的婚姻制度更加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家族利益的传承。

此外,西周婚姻制度还表现出一定的等级性和差异化。

根据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在婚姻选择上有着明确的规定。

贵族阶层之间的联姻往往是为了巩固家族地位和扩大影响力,而平民百姓之间的婚姻则更为注重亲情和感情。

总的来说,西周婚姻制度的概述可以归纳为:民族性和封建性、家族性和父权性、以及等级性和差异化。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对于理解西周社会和婚姻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及说明每个章节的目的和对整个文章的贡献。

在描述文章结构时,可以按照目录中的顺序逐个介绍各个章节的主题。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文章的整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从两个方面来介绍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为结论,总结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果,并对西周婚姻制度的影响、演变和变革进行讨论。

接下来将分别介绍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2.1 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特点本章主要介绍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婚姻的形式、礼仪和规范等方面。

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来自神话传说“黄帝改邪归正”,也被称作“连亲婚”,那时婚姻制度是限制谱系血统的重要方法。

在黄帝时代,新娘的家庭会在婚礼前,征求娶新郎的家庭的许可,以及连胎兄弟的同意,因此婚姻便成为家族大事和宗法严格约束的一个重要环节。

古代中国对于连亲婚姻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反对连亲婚姻,认为“连亲婚姻可能会污染血统,能够增加社会弊端,引起社会矛盾”;二是推崇连亲婚姻,认为“可以增进家族间的私交,并且使宗法得到深入的认识和执行;三是既不反对也不推崇,认为“只要控制程度,一定有可行的策略。


早在西周时代,就已经有禁止连亲婚的法令出现,尽管刑罚很重,但是依然有大量存在表面上是结婚而实际上是连亲婚的例子。

根据《诗经》中的陈陶以及《易经》中的走马图,便可以清楚的看到连亲婚的严重性。

在商代,便可看到明文禁止连亲婚的规定,后来秦代有《禁止谱亲法》出现。

所以,在西周时期,连亲婚成了典型的婚姻制度。

黄帝神话中也提到,西周的子孙们每一代都需要举行三次婚礼来进行“连亲婚”,而不允许与虚假的“外地之离”,以便使一家四族可以互相交涉,保持家族血统的纯洁。

西周时期对于婚姻制度的严格性,既是为了社会秩序以及社会统一,帮助一家之亲维系谱系血统关系,也利于保持宗法原则,从而建设宗族资本,维持家族粘性。

而今天,早已不存在这种严格的婚姻制度,尽管有很多家族会尽量维护谱系血统,但今天的婚姻也更加的关注于双方性格的匹配与爱情的结合。

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说白了就是一套既古老又有点“程序化”的规定。

嗯,你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婚姻不完全是两个人说好了就结婚的事儿,它其实背后有着一大堆的规矩和考量。

要不怎么说呢,西周的婚姻制度其实不光是两个人的事儿,还是家族、宗族的事情。

你知道的嘛,那时候人们非常重视家族关系,婚姻简直是家族之间“联姻”的工具,是为了建立更牢固的社会关系,保家卫国嘛。

西周的婚姻往往不是看情侣之间的“心动”,而是看家族、父母的“点头”。

嗯,对,就是家长决定的事情。

你想,如果一个家族有个贵族要结婚,他爸妈是怎么说的呢?那可不是说“哦,我觉得她不错,行啊,结婚吧”,而是要看看这个女孩的家族背景,看看她父母的社会地位。

毕竟那时候家族之间的联系远比个人情感重要。

你要是家族关系不够硬,那婚事儿就谈不上。

婚姻,对西周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家族生意”。

大家族联姻,能让两个家族的关系更紧密,甚至一度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局势。

说不定哪天能娶个王族的女儿,升官发财都有可能。

再说说西周的婚姻流程,真的,听了你都想笑。

婚姻并不是随随便便说结婚就结婚。

得先定亲。

定亲之后,再按照一定的礼节和仪式,男女双方就开始“交易”了。

你没听错,婚姻这事儿看起来挺浪漫,其实在西周那会儿是带着浓厚的“物质气息”的。

男方送礼,女方回礼,倒不是说礼品交换,而是有一个完整的流程,甚至要一大堆贵族的见证和签字,像是某种“合同”一样。

那时候结婚前,双方家长还要派人进行“考察”,你看这不就跟现代婚介服务一样?只不过那时候连个婚介公司都没有,全靠家族和朋友互相撮合。

要说西周的婚姻也有它特别的一面,那就是“妻妾制”。

不止一位老婆?没错!那时候贵族阶层,男人可以娶好几个老婆,但你知道的,老婆数量并不是随便选的,得看男人的社会地位。

因为这个制度的背后有个潜规则:如果你家够有钱够有权,那么你娶的老婆就能帮你拓展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其实这也不是“我们现在看的重口味”那种,而是种类似于“战略性资源配置”的手段。

西周礼乐制度的娶妻内容

西周礼乐制度的娶妻内容

西周礼乐制度的娶妻内容通过历史资料可知,西周的婚姻制度不是简单的男婚女嫁,它是以西周的“礼制”制度为指导的一种。

婚配制度,它遵循贵族内部“亲亲”、“尊尊”(亲其亲者、尊其尊者)的指导思想,将婚姻制度与宗法制和分封制有机结合,进而制度化、法律化,所以西周的婚姻制度肯定是不自由的,被封建礼教所束缚。

西周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并非一夫多妻制(夏商时期奴隶主贵族盛行一夫多妻制),即嫡妻只允许一个,以保证嫡长子能继承宗祧和权位,很好的维护了封建的嫡长子继承制,为西周政权的稳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了解了西周婚姻制度的背景,接下来近距离看看周人的娶妻内容:《礼记·内则》记载“十有五年而笄”,女子十五岁便可行笄礼,十五岁之后便不限制她们的恋爱。

对男性来说,《仪礼·士冠礼》和《礼记·冠礼》记载,西周的贵族男子年满20岁时,由父亲在宗庙主持成人典礼。

《墨子·节用》又有记载:“丈夫年二十,勿敢不处家”,即男子二十岁冠礼(成丁礼)之后便要娶妻成亲。

这样的适婚年龄更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所以周人的适婚年龄应为女子十五以上,男子二十岁以上。

此外周人还有“女子家中有丧,可晚三年嫁”的记录,直接演变为后世“守孝三年”的理念。

周人的婚姻必须要合乎礼制规定,才能为宗族和社会所承认,秉承“父母之命”,经过“媒妁之言”,才能进行聘娶。

从这一点看,西周的婚姻制度是比较严苛的。

周朝封建社会的稳定,由其繁复的礼教制度做为支撑,婚姻不自由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之一。

通过婚姻礼仪正式迎娶,符合《礼记·内则》所说的“聘则为妻”。

从周天子到一般的贵族,他们的正妃或嫡妻基本都由婚姻礼仪娶来,就是后世所说的明媒正娶,绝少有人破坏此项规矩。

当然周人中也存在自由恋爱的现象,出现私奔(未得到父母认可的自由恋爱)的情况,亦即《礼记·内则》所说的“奔则为妾”。

这样的婚配,女方得不到社会和家族的认可,无法成为贵族正式的妻子。

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当时的婚姻制度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体现了封建家族观念和尊重世尊的传统价值观念。

首先,西周的婚姻制度以“姻亲制”为主要特征。

西周时期,婚姻关系是通过姻亲制度来实现的,即通过亲戚关系来联结各家族。

在婚姻关系中,孔方兄弟的子女可以互相结为夫妻,这将进一步加强各个家族之间的联盟关系,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西周时期婚姻的选择权主要掌握在男方和其家族手中。

男方和其家族拥有绝对的婚姻决定权,女方往往被视为财产的一部分。

这是因为,西周时期男性地位极高,而女性地位相对较低,她们在婚姻中起到继承家族血脉和延续后代的作用。

另外,在西周时期,婚姻的选择标准主要是社会地位和家族背景。

根据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男方娶妻的标准首先是女方的家族地位。

当时,贵族之间的婚姻联姻是非常常见的,这有助于加强不同家族之间的联系和地位的稳固。

同时,由于社会等级观念强烈,民间人士之间进行婚姻结合几乎是不被允许的。

此外,婚姻中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是“过门”。

在西周时期,婚姻仪式非常庄重,通常在男方家中举行。

在仪式中,男方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中,最终将女方迎入男方家中,这被称为“过门”。

此次仪式被认为是婚姻成立的标志,也是男方对女方的正式接纳。

总的来说,西周的婚姻制度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社会观念。

在这一制度中,家族间的姻亲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男方和其家族拥有婚姻的决定权,女方地位相对较低。

此外,婚姻的选择标准主要是社会地位和家族背景,婚姻仪式也非常庄重。

西周的婚姻制度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婚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周结婚的六道程序

西周结婚的六道程序

西周结婚的六道程序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结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结婚的过程也十分复杂。

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西周结婚的六道程序。

一、选婚在古代中国,选婚是结婚的第一道程序。

在西周时期,选婚是由父母或其他长辈来进行决定的。

一般来说,选婚的主要标准是家世和门第,因此,选婚的对象必须拥有相当的家世和门第,才能够获得认可。

二、求婚求婚是结婚的第二道程序。

在西周时期,求婚时需要请高僧或神秘的“媒妁”作为媒介,以求得对方家长的认可。

如果对方家长认同,就会流传出消息,表示接受求婚。

三、问名问名是结婚的第三道程序。

在古代中国,问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这是确认婚姻关系的必要步骤。

西周时期,男方需要陪同族长去女方家庭,等待女方家长亲自命名。

如果女方的家长答应命名、表示同意,双方就进行下一步的程序。

四、聘礼聘礼是结婚的第四道程序。

在西周时期,聘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出的礼物。

聘礼的种类非常多,有衣服、珠宝、金银器等。

聘礼的重要性不可小视,因为这关系到双方家庭的婚姻关系,所以必须要准备其充分。

五、过门过门是结婚的第五道程序。

在古代中国,过门是由男方家族的长辈来迎接新娘。

西周时期,男方的家族会持一面旗帜等待新娘,这面旗帜表示双方家庭的联姻,也为新娘带来好运和福气。

六、婚礼婚礼是结婚的最后一道程序。

在古代中国,婚礼是一个非常隆重的场合,也是结婚的最后一关。

西周时期的婚礼非常隆重,双方家族会邀请众多宾客参加婚礼,同时,新郎、新娘也要换上最为华丽的婚服,进行合法的结婚仪式。

总的来说,西周结婚的六道程序虽然繁琐,但也能够显示出古人对于婚姻的重视。

今天,我们在结婚时需要遵守法律和一系列规定,与古代有所不同,但是结婚的重要性是永恒不变的,它关系到人生的幸福与否,值得我们用心去追求。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
西周时期的贵族婚姻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下的,它的特点是贵族婚姻主要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进行结合,以父系血缘为基础,以延续后代为前提,宗法思想深入民间,成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础。

西周时期贵族婚姻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婚姻以宗法制度为基础。

宗法思想深入民间,成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础,贵族家庭的婚姻也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婚姻结合的主要原则是以父系血缘为基础,以延续后代为前提。

二是重视血缘关系。

宗法制度坚持父系血缘,强调婚姻结合应以血缘繁衍后代为前提,婚姻结合时要特别注重血缘,凡是有血缘关系的家庭,都不能成婚。

三是重视婚姻政治用途。

西周时期的贵族,经常利用婚姻结合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利用婚姻来改变贵族之间的属性关系,以此来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

四是重视婚姻财富。

在西周时期,贵族婚姻也表现出很强的财富动机,他们认为婚姻可以让家族财富集中,从而提升家族的地位和权力。

总之,西周时期的贵族婚姻制度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强调血缘关系、
重视婚姻政治用途、重视婚姻财富,以实现贵族家族的政治、经济和繁衍后代的目的。

在西周时期,贵族家族的婚姻制度体现了贵族的家族观念和政治目的,是贵族家族繁衍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婚姻缔结的原则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同姓不婚:按照周礼的规定,“娶妻不娶同姓”。

这不仅有利于后代的繁衍,有利于古代人口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达到“附远厚别”的政治目的,即通过联姻与血缘关系远的异性贵族建立姻亲关系,并严格别于同宗,以防紊乱伦常。

(二)婚姻关系的缔结程序:六礼
六礼:中国古代结婚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

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家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徵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得同意。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三)婚姻关系的解除理由:七出或七去
七出,又叫“七去”。

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

所谓“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所谓“七去”,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七出”和“七去”词殊而意同,都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

(四)离婚的三种限制条件:三不去
“三不去”的具体内容: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五)继承制度:嫡长继承制
嫡长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

此制度开始于商朝末期,西周初期正式确立。

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
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凡不合此三者的婚姻即属非礼非法。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

虽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媵嫁制度)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是一个。

也就是说只有一夫一妻才是合法的婚姻;只有正妻所生子女为嫡系,其他皆为庶出,且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比较低的地位。

“同姓不婚”也是缔结婚姻的一个前提。

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原则,主要基于两点:首先,长期的经验证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男女为婚会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

其次,禁止同姓为婚,多与异姓通婚,是为了“附远厚别”,即通过联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家天下与宗法制度。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又一原则。

在宗法制下,必然要求由父母家长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通过媒人的中介来完成;否则即是非礼非法,称为“淫奔”,不为宗族和社会所承认。

认识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