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成分输血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它是将血液分离成不同成分,然后选择性地输注需要的成分给患者。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接受输血时的风险,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血液资源。
以下是一些与成分输血相关的名词解释:1.全血:全血是指血液中包含的所有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这种输血方式已经被淘汰,因为它可能导致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
2.红细胞输注:红细胞输注是指将红细胞分离出来,然后输注给患者。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治疗贫血或失血过多的患者。
红细胞输注可以增加患者的红细胞数量,提高氧气输送能力。
3.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输注是指将血小板分离出来,然后输注给患者。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
血小板输注可以防止或治疗出血。
4.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是指将血浆分离出来,然后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陷或血浆交换的患者。
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可以提供凝血因子,促进血液凝固。
5.血浆置换:血浆置换是指将患者的血浆分离出来,然后用新鲜冰冻血浆替换。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中毒的患者。
血浆置换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调节免疫功能。
6.单采血小板输注:单采血小板输注是指通过血小板分离器从单个献血者中提取血小板,然后输注给患者。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和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7.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收集、处理和输注给自己。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手术前准备或患者血液稀缺的情况。
自体输血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反应和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总之,成分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选择输血方式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成分输血的原则及优点
成分输血的原则及优点
成分输血是一种将捐赠血液分离成不同成分后,按需输注给患者的输血方法。
其原则和优点如下:
1. 原则:
-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将捐赠的全血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不同成分进行输注。
- 确保输血过程安全可靠,同时最大程度利用捐赠血液资源。
2. 优点:
- 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求:通过成分输血,可以根据患者需要选择性地输注所需成分,既减少了不必要的输血风险,又能满足患者的独立要求。
- 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安全:将血液分为不同成分输注,有利于避免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 提高血液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分离血液成分,可以有效延长血液的保质期,减少浪费,达到更好的资源利用效率。
- 减轻炎症反应风险:血小板、白细胞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成分可在成分输血过程中去除,降低患者不良反应风险。
总之,成分输血方法根据患者的需求在输血过程中选择性地输注血液不同成分,能够保证输血安全和有效利用血液资源,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成分输血
FFP 10 ~15ml/kg能使大多数患者的凝血因 子增加25 ~30 %。
FFP 5 ~8ml/kg可能足以快速逆转华法林的 抗凝作用。(华法林为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
新鲜冰冻血浆(FFP )病房输注指征㈠
①治疗先天性凝血障碍病
②肝病等病人获得性凝血障碍病 ③大量输血(指在短时间内<12h,输入≥ 患者自身1倍的血容量,约70ml/kg ④在短时间内输入晶、胶体超过患者总血 容量的50﹪~100 ﹪或使Hb <50ɡ/L,HCT <0.25)导致的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
Anesthesioiogy 2009,110:216-17
风险4:输血是否越新鲜好?.
输新鲜血其危害性举例:含有梅毒螺旋 体的血在4~6℃冷藏箱放置72h以上,梅毒 螺旋体才不能成活。对于梅毒感染后仍处于 潜伏期的献血患者,采血后进行梅毒血清学 检查是阴性的,但受血者要倒霉了。输血后 梅毒潜伏期一般为4个星期~5个月,平均 9~10个星期发病并直接进入梅毒二期。所 以,应避免输新鲜血液,最好输4℃冷藏5d 以上的血液,以防止或减少梅毒的传播
从营养学的角度而言,给危重病人输注FFP以
补充营养的价值不大,反而可能引起输血反应
补充营养正确的做法是口服食物及肠胃外静脉
营养疗法
⒋血浆不宜用于增强免疫力
血浆中含有免疫球蛋白,但临床应用的血浆为
单个供者,所含免疫球蛋白低,抗体含量少
对血容量正常的病人而言,靠输注FFP来提高
血浆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是不可取的
浓缩白(粒)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FFP); 普通冰冻血浆; 冷沉淀; 辐照成分血(拥有辐照仪的血站才能制备); 冰冻血小板(有些中小血站提供)。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献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益事业,因为血液能够挽救生命。
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得到合适的血液成分是至关重要的。
成分输血是指将整血分离为不同的组分并单独输注给患者,以满足患者特定的治疗需求。
本文将对成分输血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一、成分输血的定义与原理成分输血是指将捐献者的整血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不同的组分,根据患者需要的具体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整血是指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血液制品,而成分输血则将整血按照不同成分进行分离,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为有益的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的原理是通过离心技术将整血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红细胞输注适用于治疗贫血等造血系统疾病,血小板输注则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而血浆输注则适用于各种涉及凝血机制的疾病。
通过选择性输注合适的血液组分,可以更有效地治疗患者的具体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二、成分输血的优势和适应症成分输血相较于整血输血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成分输血能够根据患者特定的治疗需求提供最为合适的血液成分,避免了输血过程中过度血容量负荷的问题。
其次,成分输血可以减少患者对于某种成分的暴露时间,从而降低对抗体形成的风险。
此外,成分输血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捐献者的血液资源,确保供血充足。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广泛。
首先,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或白血病患者等。
其次,红细胞输注适用于贫血患者、失血过多或手术后需要补血的患者。
血浆输注则适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严重出血以及生理烧伤等疾病。
三、成分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成分输血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输血的成分和量。
然后,医护人员会从合格的献血者中筛选合适的血液成分,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审查。
接下来,采集到的血液将经过离心技术进行分离,并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储存。
在成分输血的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完整版)成分输血
意义
成分输血具有其先进性、科学性、合理 性。大量临床实践证明:80%患者不需 要输用全血,仅需要输注血液中1-2种成 分,不需要的成分只能给患者带来副作 用或危及生命。
优点
提高疗效:高浓度、高疗效,患者需要 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
提高安全性:降低免疫反应发生率,减 少病毒感染危险性;
血库不做常规备血
适应证
防止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家庭互助献血(有血缘关系) 严重免疫功能低下,如超大剂量化疗患者。
血小板输注
特点:极其脆弱,离体后易变形破坏, 22±2℃轻摇荡保存可达5天,输入体内 的血小板可存活3-5天
机采浓缩血小板:单一人份经6-7个循环 采集,每袋200-300ml为一个治疗量,血 小板数量2.5-3×1011,保存5天。
悬浮红细胞
保存条件:2-6℃(储血专用冰箱 保存时间:35天(CPD-A保存液) 输血前要求:交叉配血试验
血库常规备血 适应证 可使急、慢性失血病人迅速提高携氧能力 既往输注血浆出现发热等过敏反应患者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特点:使用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输血滤器,通过 阻滞和细胞粘附作用去除白细胞,白细胞去除 率达99%以上。由于大部分白细胞已去除,具 有以下优点:
全血输血
输血前要求:交叉配血试验 剂量规格:200ml/袋 400ml/袋 保存条件:2-6℃ 储血专用冰箱 保存时间:35天(CPD-A保存液)
严格说,全血只是相对的,而不是 绝对的,它不含有全部的血液成分。
适应征
急性大量出血、严重创伤等; 体外循环; 新生儿换血。
红细胞输血
浓缩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辐照红细胞
成分输血
应用情况
适用于大部分需要纠正贫血状况,补充红 细胞,提高携氧能力的患者。急性贫血≤ 80g/L,慢性贫血≤60g/L。 本制品虽然去除大部分的白细胞,但仍残 存很少量的淋巴细胞,因此并不适合用于 需要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 剂量:理论上每单位含血红蛋白25-30g。 根据血容量计算。
适应症(二)
获得性纤维结合蛋白缺乏:纤维结合蛋白 是重要的调理蛋白,在严重创伤、烧伤、 严重感染、白血病、肝功能衰竭时,其水 平明显下降,可用冷沉淀来进行治疗。 局部使用促进创伤愈合:局部喷洒主要用 于角膜溃疡、大面积创面、伤口及部分难 愈合的溃疡面。
输注剂量
对甲型血友病治疗的参考标准:轻度患者 10-15IU/kg,中度20-30IU/kg,重度4050IU/kg。 每袋冷沉淀按Ⅷ因子约80IU估算用量。体 重20kg的甲型血友病轻型患者大约需200IU Ⅷ因子,则大约需要冷沉淀为3袋左右 。
对其它的凝血因子缺乏如纤维蛋白原缺 乏,取决于输注前的水平。纤维蛋白原 保证止血的最低浓度是1.0g/l。 血管性血友病按照体重进行粗略估计。
(目前对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的最好的 治疗是应用重组或灭活病毒的浓缩剂和 DDAVP)。
注意事项
冷沉淀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融化后会很快 失去活性,因此融化后必须尽快输注。 输注冷沉淀应采用标准的输血器静脉滴注。 输注剂量大时,应充分考虑大量血浆的扩容 作用。 原则上冷沉淀应ABO同型输注。
适应症(一)
治疗性输注(血小板减少有出血) 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稀释性减少
剂量:每M2体表面积输注血小板1.0×1011/L 可提高血小板计数5-10×109/L
成分输血顺序原则
成分输血顺序原则
一、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这一输血方式具有高效、安全、节约血液资源等优点。
1. 一般原则
- 血小板。
因为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止血,在患者有出血倾向或正在出血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以尽快发挥止血作用。
- 冷沉淀。
冷沉淀中含有凝血因子Ⅷ、纤维连接蛋白等多种凝血相关物质,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后可考虑输注冷沉淀来改善凝血功能。
- 新鲜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多种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可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容量,通常在冷沉淀之后输注。
- 红细胞。
红细胞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最后输注红细胞,因为红细胞保存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其主要功能相对独立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2. 特殊情况
- 如果患者同时存在严重贫血(需要红细胞纠正缺氧)和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需要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等纠正凝血),可能需要根据患者当时的主要
临床表现来调整顺序。
例如,如果患者出血严重且难以控制,即使存在贫血,也可能先输注血小板、冷沉淀等凝血相关成分,以尽快止血,防止进一步失血加重贫血。
- 在紧急大量输血时,可能会同时输注多种成分。
但也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一般先输入能快速改善患者紧急状况(如止血相关成分)的制品,再输入其他成分。
同时,要注意血液制品之间的兼容性和输血速度的合理控制,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成分输血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名词解释成分输血是通过将血液分离成不同的组分,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选择性地输注某一或某几种组分的输血方法。
下面是对成分输血相关名词的解释:1. 全血:指取血液时没有分离,保持完整性的血液组织。
全血是输血中最基本的组分,可用于急需血液的病人,如大出血、严重失血等。
2. 红细胞悬液: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高于其他成分组分,用离心机分离整血后可获得。
红细胞悬液可以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贫血、失血后贫血等治疗。
3. 血小板浓缩剂:通过血浆稀释血小板浓度来制成的血小板输注剂。
血小板浓缩剂通常用于外科手术、血小板功能障碍以及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治疗。
4. 血浆:指去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后剩余的液态血液。
血浆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物质,可用于凝血因子缺乏、休克、大面积严重烧伤等治疗。
5. 冷冻血浆:从血浆中提取并冷冻保存的血浆。
冷冻血浆中的各种因子仍然保持活性,可以用于严重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等情况。
6. 白细胞悬液:通过离心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后,将残余部分再次进行离心得到的混合悬液。
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白细胞减少症或骨髓抑制症患者的治疗。
7. 血管内溶血:指输血后患者出现的红细胞破裂现象,释放出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
血管内溶血主要发生在红细胞输注不配型或者免疫反应的情况下。
8.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接受者体内由于输血引起的异常反应。
输血反应可分为未遂性输血反应和急性输血反应两种类型。
9. 输血指征:是指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的依据。
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红蛋白水平、体征症状以及临床需要等方面进行判断。
10. 输血前筛查:是指在给予患者输血前,对血液供者的病史、体征进行检查和评估,以降低输血过程中遇到问题的风险。
以上是对成分输血相关名词的解释,成分输血尤其适用于根据患者病情精确选择所需输血的情况,从而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副作用。
成分输血
洗涤红细胞
(washed red blood cells, WRC)
• 适应证:①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者,如缺乏IgA抗原而已产 生IgA抗体患者;②由于反复多次输血或多次妊娠,患者对输 注白细胞和血小板有发热和过敏反应者;③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④WRC基本去除了 钾、钠、氨、枸橼酸盐及乳酸等,更适用于高钾血症、肝肾 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⑤WRC不含同种抗A、抗B凝集素,因此 洗涤的“O”型红细胞可输给任何ABO血型患者。 • 剂量与用法:同CRC,因洗涤过程损伤和丧失了部分红细胞, 剂量可适当增加。WRC制备后最好在6小时内输注完毕,不要 超过24小时。 • 不良反应:同LPRC,如洗涤次数多则损伤和丧失红细胞亦多。
白(粒)细胞输注
• 近年来白细胞输注已经很少使用,很少使用的原因主要 有:①高效抗生素和支持疗法的应用,使中性粒细胞减
少并发感染的患者有可能渡过感染关,而不必输注中性
粒细胞;②目前临床应用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速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可替代 粒细胞输注。
血小板输注
品名 手工分离浓缩血 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 PC-1) 机器单采浓缩血 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 PC-2) 特点 由200ml或400ml全血制备。血小板含量 ≥2.01010/袋,20-25ml;≥4.01010/袋,4050ml。规格:20-25ml/袋,40-50ml/袋 用细胞分享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 中采集,每袋内含血小板≥2.51011,红细胞含 量<0.4ml,规格:150-250ml/袋 保存方式及保存期 222℃(轻振荡),5 天(专用袋制备)
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 FP)
成分输血
全血输血Whole blood transfusion 输注剂量及用法:60公斤体重的成人每输入 200ml (1单位成分血)全血大约可以提高Hb 5g/L;儿童按6ml/Kg(体重)输入,大约可提高 Hb 10g/L。 输注时用标准输血器输注,按照先慢后快的 原则输注。一般前10分钟以5ml/min输注,观 察无不良反应时,再根据具体情况调节输血速 度,200ml控制在30-40分钟输完较合适。 任何血液在离开输血科后4h内必须输注完成。
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重症肌无力
美国单采协会临床 应用委员会推荐下 列疾病适用血浆置 换并有显著疗效
格林-巴利综合症
凝血因子抑制物 ABO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系统性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药物中毒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血浆的不合理应用:
内容提要: 一) 血小板制品的种类 二) 血小板的保存与运输 三) 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 四) 血小板输注的剂量和方法
血小板输血原则
一般是ABO和Rh同型相输,紧 急情况下也可配合性输血。输血前可 以不交叉配血。
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者,应交叉 配血,选择配合性的血小板输注。
据统计,从1972年到1986年,美国血小板的用 量增加了15倍. 美国、日本血小板输注量已占成分血的40%以上, 仅次于红细胞的使用。
全血经离心去除大部分血浆后再用4℃盐水 反复洗涤3-4次后剩下的红细胞。 特点:红细胞比容高0.65-0.80 ,血量少。 RBC回收率≥70%,白细胞清除率≥80%,血浆 蛋白清除率≥98%,不能保存。
适应症:血浆蛋白输血过敏者(IgA缺乏者),可 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新生儿溶血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是一种将血液分离为不同成分进行输注的方法,目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来提供相应的成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与全血输血相比,成分输血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病情的治疗需求,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输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的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输血、血小板输血和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红细胞输血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的氧气携带能力不足,适用于大面积出血、贫血等病情。
血小板输血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倾向,常见于血液恶性肿瘤或骨髓抑制的患者。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则用于补充凝血因子,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成分输血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离心将全血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需要输注的成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准备。
最后,将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完成输血过程。
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提供合适的血液成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和副作用。
然而,成分输血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如需要准确判断患者需要的成分、避免交叉感染等。
总的来说,成分输血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优化输血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提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名词解释成分输血
名词解释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
这种输血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全血输注,具有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因此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输血类型。
一、成分输血的起源及发展成分输血的发展源于对血液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对临床输血需求的精准把握。
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发现了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生理功能,并认识到不同疾病状态下,患者对血液成分的需求各异。
这使得成分输血逐渐从全血输注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
二、成分输血的原则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成分输血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
由于失血、血细胞破坏增加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
2. 禁止输安慰血:适合输成分血的病人,决不给全血。
临床80%的输血病人是需要某种血液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3. 一次给足:各种成分血的输注计量要符合标准治疗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三、成分输血的种类及适应症1. 红细胞悬液: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如慢性贫血、急性失血等。
2. 新鲜冰冻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如肝功能障碍、手术出血等。
3.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免疫缺陷病、感染性疾病等。
4. 血小板浓缩液: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白血病、放疗后等。
5. 单采血浆:适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性血浆输注等。
6. 其他成分血:如粒细胞、红细胞生成素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选择。
四、成分输血的优势1. 一血多用:成分输血可以将一份血液分离成多种成分,分别输注给不同的患者,提高血液利用率。
2. 节约血源:成分输血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血液成分,减少不必要的全血输注,从而节约血源。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
优点为: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
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输血类型。
成分输血概述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全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
例如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
如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所经,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输全血的缺点全血并不全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4±2)℃保存有害;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很难保存;凝血因子Ⅷ和Ⅴ不稳定,保存1 d~3 d活性丧失。
全血有哪些主要缺点1、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所以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输血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2、全血输入越多,代谢负担越重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全血的血浆内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3、输全血比任何血液成分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因为人的血型十分复杂,同种异体辅血,尤其是输全血,将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无效。
成分输血的优点①提高疗效,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将近价的制品;②减少反应,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特异抗体,输血更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③合理使用,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供不同的目的就应用;④经济,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少的经注意到负担。
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是两种常见的输血方法。
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储存并输注给自己,而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分离成不同的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输注。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一、自体输血自体输血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输血方式,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它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外源性输血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同时减少了配型不匹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自体输血通常需要在手术前数周进行,可以通过回收术前捐血、术中损失血液的回收和术后回收血液等方式来收集患者的自身血液。
自体输血分为预定给予和紧急给予两种情况。
预定给予是指根据患者的手术计划,在术前数周进行血液捐赠,将血液储存起来,在手术当天输注给患者。
紧急给予则是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大量出血时,立即收集患者的自身血液进行输注。
虽然自体输血可以有效减少外源性输血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自体输血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合适的病人选择、及时的血样采集和储藏,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其次,由于自体输血是从患者自身的循环系统中回收血液,因此在一些疾病和患者情况下可能并不适用。
二、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将全血分离成不同的成分,在满足患者特定需要的情况下进行输注。
主要的成分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红细胞输注主要用于治疗贫血,血小板输注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血浆输注则可以用于补充凝血因子。
与自体输血相比,成分输血更加个体化和精准。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可以有选择性地输入相应成分,减少了输血带来的不必要风险。
成分输血也更加便捷,因为血液可以提前分离好,准备就绪,无需等待血型配型和交叉试验的结果。
然而,成分输血也有其限制。
首先,成分输血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血库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
其次,由于血液的分离和保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因此也增加了输血的成本。
综上所述,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是两种常见的输血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成分输血
的药物。正在研发的新型药剂。
• 出血问题可通过下述方式治疗:注射特定凝血因子(例如浓缩凝血因子 VIII 或 IX),或服用降低口腔和喉咙出血
风险的药物 (Amicar),或增加某些凝血因子的含量(醋酸去氨加压素 (DDAVP))。如果是身体内肝素过高引起的出 血问题,可以使用硫酸鱼精蛋白解决此问题。
成分血来自献血志愿者的血液。献血计划接受以下形式的献血:
• 病患为自身献血 • 匿名献血 • 在某些情况下,病患可以指定某人献血 血液可以加工成如下形式的成分血:
全血 全血含有红细胞和血浆。全血通常用于心脏直视手术。全血也可用于换血疗法治疗患有溶血症的新生儿(完全换掉新生 儿的血液)。除上述情况外,全血并不常用。 红血球浓厚液
粒细胞
有助于抵抗感染的细胞。粒细胞也称作中性粒细胞。它们有助于抵抗细菌或真菌感染。如果病患血液中粒细胞数量极 低,服药后并无反应,有时需要通过注射粒细胞对抗严重感染。病患需要每天注射常见的粒细胞,连续五天,或直至病 患的粒细胞数量恢复到能够自行抵抗感染。粒细胞通过静脉注射,通常需要 1-2 小时。
潜在风险
• 请注意,由于筛选和处理定向血液需要时间,所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很少使用此种血液。 • 一些病患由于宗教原因,会尽量避免输血。他们可以使用上述替代疗法。将来,这类病患也许可以通过血液代用
品得到治疗。
信息资源
有关成分血的更多信息,请咨询孩子的医生。您也可以通过以下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需求,选择性输注所需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各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下面将从成分输血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成分输血的定义成分输血是将全血或血浆按其组成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输注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相对于全血输血而言,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液体负荷。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1. 红细胞成分输血: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性休克等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组织氧供。
2. 血小板成分输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可预防或治疗出血。
3. 血浆成分输血: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等疾病,可提供凝血因子和蛋白质支持。
成分输血的禁忌症1. 对输注的成分具有明显过敏史或不良反应的患者。
2. 存在明确的输血相关并发症风险,如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3. 没有明确的输血指征或存在其他替代治疗方式的情况下。
成分输血的操作方法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分输血种类和数量。
2. 对成分进行交叉配血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输血前反应风险评估,准确记录输血相关信息。
4.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速度,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1. 注意成分的贮存、搬运和输注方法,确保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3. 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清洁消毒和环境检查,维护输血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报告系统,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和追踪。
综上所述,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输血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成分输血
二、注意事项 (一)制备后应尽快输注,以避免粒细胞丧失功能; (二)输注效果不是看白细胞数是否升高,而是看
体温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 三、用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一)目前的制备方法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粒细胞; (二) 粗细胞离体后功能很快丧失; (三) 粒细胞抗原性强,异型输注容易产生同种免
疫,不良反应多。
7.无效输注(难治状态)出现迟,发生率低;
8.提高了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质量有保证,止 血效果好);
9.便于开展血小板配型。 有的血细胞分离机所配备的管道上有4只
袋子,儿科病人可根据年龄大小分成2~4袋, 分次输用。
广州血液中心手工采和机采血小板应用情况
时间 手工采
%
机采
%
1994 1995 1996
浓缩血小板
手工法是从200ml全血分离的血小板为 1个 单位,约含血小板2.4×1010个;机器单采法从单 个供者采集一次可获得 1个治疗量,含血小板≥ 2.5×1011。 一、适应证 (一)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骨髓 抑制或衰竭;
2、血小板功能异常:主要见于药物、肝病、 尿毒症等;
(二)膜滤式 (三)吸附柱式
二、血细胞分离机的功能: (一)制备高质量成分血:如血小板、粒细胞、
新鲜液 体血浆等; (二)提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三)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 1、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 2、血浆置换术
新鲜冰冻血浆(FFP)
采出的全血于6-8小时内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 -30℃条件下冰冻成块即制成。该制品几乎含有全部 凝血因子。
机采血小板优点
1.容易达到所规定的治疗剂量 2. 只需1个献血者就够1个治疗剂量,甚至2个治
疗剂量; 3.白细胞混入少,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红细胞混入少,只需 ABO同型输注,不必作
成分输血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名词解释
关于分输血的名词解释
分输血,是指病人血液和正常的相比,缺少过量的关键血液构成成分,所以需
要把被扣除的某种成分,从有份的正常血液中,以输血方式,补充给病人。
通常,分输血会对患者对新颖型血友病、免疫系统疾病,出血溃疡、持续性出
血有明显的改善与效果。
比如在出血溃疡患者中,血小板输血能够加速伤口愈合,降低出血频率,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果分输血用于支持术后,使用的是渗透度的血色素释放素,可以缓解对术后患者健康的负面影响。
此外,分输血也适用于重,中度溶血性贫血,遗传性贫血,碱性磷酸酶缺乏症
等以及急性白血病等疾病支持治疗。
另外,分输血也可以在移植手术中使用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为病人提供生命保障。
总之,分输血可以说是一种紧急抢救措施,在某些特殊病例中,也可以说是一
个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液状况,改善患者的血液成分,有助于病症的控制,从而获得有效的痊愈。
成分输血
白细胞制剂
白(粒)细胞浓缩悬液:用于粒 细胞减少或缺乏症;急性白血病 和肿瘤患者化疗或放疗过程中出 现造血抑制时的辅助治疗;严重 感染患者配合抗生素的治疗。
血小板制剂
用于血小板病初学的预防和防治;化 疗和放疗过程中的辅助治疗;血小板 数量正常,但质量及功能异常引起的 预防和治疗。
新鲜血浆和冰凉血浆
1,抽取血样时严格做到一人,一单,一管,一针,严格核对防
止抽错血样. 2,血库取血时,护士与发血者双方交接核对. 1)交叉配血报告单:受血者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包括 RH因子),血液成份,有无凝集反应. 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 储血号.
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核对无误后,双方在配血报告单上签字.
1.浓缩红细胞悬液 适用于再障性贫血,各类慢性、出 血性疾病引起的贫血;手术前后输血;心、肝、肾等脏器 疾病合并贫血,需要输血。 2.少粒细胞经红细胞悬液 用于反复输血,受血者体 内产生了白细胞抗体,再次输血时出现发热输血反应的病 人;器官移植者的输血。 3.洗涤红细胞悬液 用于因反复多次输血或妊娠,对 粒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有反应的贫血患者;用于高钾 血症者(含钾量低),新生儿(不含抗凝剂);夜间红白 蛋白血尿的病人。
用于烧伤及创伤性的失血性休 克;肝、肾疾患引起的低蛋白 血症;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
冷沉淀制剂
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 先天性FXⅢ缺乏、DIC、CA-Ⅲ缺乏、 纤维蛋白原缺乏、纤维结合蛋白的利 用。
1.积极预防由于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虽然明显低于全血,但长期反复 输注血液的某一种成分,如白细胞、血小板等,因成 份来源于多个供体,故受者体内易产生同种“免疫性 抗体”即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如再次输入同一种成 分时,其效果明显降低,并可引起溶血和发热反应 因此,必须做好配血试验及常规应用脱敏药物或免疫 抑制剂. 2.输用较大量血浆时应预防心脏负荷过重。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成分输血什么是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就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 ,分别制成高纯度、高浓度、低容量的血液制剂。
输成分血的优点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科学的选择血液中某种有效成分输给病人。
成分血浓度高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
例如:贫血者输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缺乏者输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者输浓缩血小板,烧伤患者输新鲜血浆等。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
因为输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仅是浪费,而且还有可能引发输血不良反应。
一血多用,节省血源。
血液来自健康人的无私奉献,是宝贵的资源,将一袋血分成各种成分就可派多种用途,治疗多个患者。
减少输血传染病。
由于血液中一些致病因子多藏在白细胞、冷沉淀和凝血因子等制品中,大多数输血患者并不需要这些成分。
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的医疗机构已普遍采用成分输血。
悬浮红细胞及其作用和适应症全血经过离心后,分出上层血浆,在剩下的红细胞中加入添加剂称为悬浮红细胞。
每一个单位的悬浮红细胞是由200毫升全血制备而成。
红细胞压积0.5-0.65/升。
悬浮红细胞的优点:血浆基本上被移除,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降低了红细胞的粘稠度,使输注时更加顺利。
悬浮红细胞的作用:增强运氧的能力。
悬浮红细胞的适应症:⑴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
⑵ 急性或手术中出血患者及择期手术的贫血患者。
⑶ 贫血并高钾血症。
⑷ 贫血并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肝硬化、尿毒症、肺心病等)规格:1U(160ml±20 ml)/袋(200毫升全血制备)保存期:35天/2-4℃新鲜冰冻血浆血液采集后6-8小时内将血浆分离出并在-30℃以下速冻而成。
几乎含有血浆中的全部蛋白和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第Ⅴ因子和第Ⅷ因子。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症:⑴ 补充除血小板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
⑵ PT或APTT > 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⑶ 出血、创伤、手术、烧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分输血
急性贫血 < 60g/l; 慢性贫血 < 40g/L; 1天内 Hb下降 > 30g/L 均应及时输血
一、 成分输血的定义:
是指将献血者所献之全血按各种有效成分分开,制成高纯度、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输入所需成分。
优点:可以提高针对性,避免不必要的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血多用。而输全血可致不良反应的产生,可以增加感染的机会,输血越多,抗体越多,则输血效果越差。
? 心率、呼吸、血压是否稳定
? 尿色是否趋于逐渐变浅
? 血红蛋白是否趋于逐渐稳定
2、是否存在脑缺氧、休克、肾衰等,注意意识、血压、尿量等。
3、观察血电解质变化
四、注意事项
因输血供给了补体和红细胞,又是反而加重溶血,应特别注意,并防止溶血反应及热源反应。
5、洗涤红细胞
洗去85%以上的白细胞及99%的血浆,减少免疫反应。
适应症:自身免疫性溶血 血浆中有IgA、IgG抗体的病人
肾脏移植后的输血 阵发性Hb尿 慢性肾炎 有严重输血反应史者
各种免疫性疾病所致贫血 (SLE)
6、血小板 生存期10天,半生存期4天,每天更新率约10-15%
400ml全血 -----〉1U -----?48* 10^9/U
? 严重者,缺氧表现重,可烦躁、惊厥、昏迷,休克等。
二、抢救措施
? 急查血常规,必要时复查,观察其动态变化
? 立即输液,并用碳酸氢钠,必要时可用5%碳酸氢钠 3-5ml/kg,配成等渗液静脉推注。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l/kg/次,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 输血
* 指针
8、 新鲜冰冻血浆
全血6小时内分离的新鲜血浆,-18度以下可贮存1年。
100ml新鲜血浆中有160mg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70-100u
适应症:凝血因子缺乏,DIC,继发性肝病。
9、 冷沉淀物
新鲜血浆解冻后的白色沉淀物,主要含:VIII:C因子及vW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
适应症:血友甲,纤维蛋白原缺乏 假血友病等
1袋冷沉淀物中含80U的8因子。
1u冷沉淀物约为100ml新鲜血浆 200ml鲜血
急性溶血抢救常规
一、诊断要点
? 起病急
? 常有发烧、寒战、呕吐、腹痛等全身症状
? 有发展较快的贫血,有网织红细胞的升高
? 一般有黄疸
? 可有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或者葡萄酒样尿)
浓缩红细胞中仍有白细胞,plt,可引起免疫反应,将之去除后,可减少输血反应。
适应症:屡次输血发生或曾发生过严重发热反应的病人。
4、红细胞悬液:100-120ml浓缩红细胞悬浮于130-150ml羟乙基淀粉PO4保存液中,HCT 0.4
冰冻红细胞:4度保存<5天的浓缩红细胞,加甘油后-80度或液氮中保存,有效保存期10年,用前经解冻并洗涤去甘油,质量接近新鲜红细胞,可作稀有血型或自身输血红细胞的储存。
? 起病急,贫血发展很快者。
? 表现烦躁不安,气急,意识障碍等脑缺氧症状者。
? 血红蛋白<60g/L,或24小时内血红蛋白下降大于20g/L者。
* 血制品
? G6PD缺陷症,供血者应无G6PD缺陷及近期未进食蚕豆。
? 自身免疫性溶血,最好使用洗涤红细胞
? 自身免疫性溶血或重症蚕豆病伴脑缺氧,休克者,可立即大剂量激素,待病因确定后再决定是否继用。
适应症:plt <10-15*10^9/L , 有严重出血者
Plt 少而无自发性出血者,是否用尚有争议。
剂量:共4-6U,分三天输入。 尽快输入
婴幼儿:2-4U/次; 学龄儿:4-6U/次; 年长儿:6-8U/次
7、 浓粒细胞
人体内的白细胞多数不在循环血液中,因此血循环血液中所分离到的白细胞很难有效提高患儿的白细胞数,且有病毒感染的可能,因此输白细胞目前已明显减少。
氢化考地松 5-8mg/kg/日
地塞米松 0.3-0.5mg/kg/日 qd或bid静推
? 出现肾功能衰竭时,按急性肾衰处理
少尿或无尿期,严格控制入水量,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防止高钾血症。出现尿毒症可用腹膜透析,转抢救室治疗。
三、 病情观察要点
1、溶血过程是否在继续
? 苍白及黄疸是否在继续
二、 各种血液制品及应用指针:
1、 输全血:提供携氧的红细胞,同时扩充有效血容量。
适应症:贫血伴有血容量减少者,如急性失血
贫血伴血小板减少者,应输鲜血
新鲜全血:24小时内的全血
库血:凝血因子活性降低,粒细胞,血小板均破坏
2、 浓缩红细胞:全血经过自然沉淀或离心沉淀移去4/5血浆后制成,压积为80-90%。
适应症: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只需增加红细胞,增加带氧能力。如心脏病,慢性肾脏病人输血及地贫贫血及钩虫贫血等。太浓缩时,可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
3、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静置或加沉淀剂或2400rpm离心30分钟后去血浆,白膜及0.5cm下层所得。已去除大部分血浆、50% 红细胞、60%plt、保留80%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