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07-17T09:40:29.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陆彤言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沈阳 110004) [导读] 探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22-02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手法基本相同,只有第六步观察组采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旋转扳法。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关键词】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Abstract】 Objective:o investigate the short lever to fine-tune the way the s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results. Methods: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way, only the sixth step-by-step observation of short-lever spinal group to fine-tune the way,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traditional plate method of cervical rota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 <0.01). Conclusion: The short lever to fine-tune the way the spine is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 short lever the way medical treatment cervical disease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由于受“位置性眩晕” 的影响,传统的推拿手法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制约,笔者近年采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男17例,占56.7%,女13例占43.3%;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39.65岁;病程最短2个月,病程最长27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占46.7%,女16例,占53.3%;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者15天,最长者29年。两组各项情况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头痛、位置性眩晕,有猝然发作病史;(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示钩椎关节侧后方或后关节部增生;(4)伴有心悸、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交感神经症状;(5)排除其他眼源性或耳源性眩晕[1]。

2 方法

2.1 观察组

病人取坐位,医者立于其侧后方,①拿揉风池穴1分钟,②按揉或拿捏颈椎两旁的软组织,自上而下,反复多次;③滚或配合按揉颈项部,以放松颈部软组织;④于颈项部压痛点施拨筋手法;⑤最后施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头端,以与患者同侧之拇指顶住患者患椎之横突外侧,手掌则托住患者枕部,以对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前臂则置于患者对侧面部和颞部。先将患者头颈纵向拔伸片刻并慢慢侧屈至15°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充分放松,再突然扩大头颈侧屈运动,幅度约3-5°,同时拇指向内侧顶推患椎横突,即可复位[2]。⑥头痛甚者可按揉头部穴位:太阳、百会、风府、率谷等。上述手法每次治疗15分钟,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对照组治疗手法与观察组基本相同,只有第六步采用传统颈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略低头,医者站于其侧后方,以右侧为例,医者用左手托住患者枕部,用右肘臂托住其下颌部,两手协同使其头部向右侧缓慢旋转,当转至最大限度时,右臂顺旋转方向突然向上做一提拉,这时多能听到“咯、咯”响声。以同样的方式向左侧旋转一次。要求用力稳、准、轻柔[3]。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头痛、眩晕及交感神经受刺激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棘突无压痛,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3]。

3.2 治疗结果

4 讨论

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等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多种因素引起椎动脉病变从而导致坠地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的,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颈椎的椎体失稳或钩椎关节的增生刺激椎动脉或其表面的交感神经丛[3]。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其关键在于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改善脑部循环。一般认为,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调节小关节紊乱与锥体的滑移并使之恢复正常,是椎动脉骨性通道畅通,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使眩晕及其相关症状消失。调节小关节紊乱及椎体滑移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法就是“冯氏”颈椎旋转扳法。但是“冯氏”颈椎旋转扳法属于长杠杆手法,操作时脊柱旋转幅度大,多数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由于“位置性眩晕”的影响,无法接受颈部旋转扳法,从而影响了推拿治疗的效果。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操作时力量直接作用于病变节段,通常以组成该节段的上下两椎的棘突或横突为骨杠杆,颈部无需过渡旋转,不受“位置性眩晕”的影响。此外,与长杠杆手法相比,脊柱微调手法还有下列优点:首先,在手法的可控性方面,由于短杠杆脊柱微调手法无需向长杠杆手法那样将手法力通过多个链节的应力传递才能作用于目标节段,所以短杠杆脊柱微调手法避免了手法应力的多链节传递,力量更加稳妥、准确,使得非病变节段不需承受额外的负荷,不会伤及无辜组织;其次,短杠杆脊柱微调手法使脊柱的总体被动运动一般控制在5-15o之间,而这一运动幅度范围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基本可以避免脊柱内外神经、血管组织的应力性损伤[2]。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重在“微调”的基础之上的,与传统的 “复位”理论不尽相同。操作是主要是以脊柱微调代替解剖整复,使脊柱或节段的被动运动幅度降至最小,以手法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作为手法成功的客观依据,而不以手法操作过程中是否发出弹响声及棘突偏歪是否消失作为评判手法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