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纲要1、古代文论三大高峰:刘勰、叶燮、王国维2、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特征:(1)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概括性、内涵丰富性);如风骨、气等。
(2)形象性的概念:如明·谢榛《四溟诗话》:“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又:郑燮:“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3)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司空图《诗品》皆用四言诗形容风格,又如:鲍照说:“谢公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如铺锦列绣,雕绘满眼。
”又如:“陆海潘江”说。
3、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有体系;无体系;潜体系。
其实,中国文论既有体系性特征,又有非体系性特征。
4、先秦文论的特点: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文论的发轫与奠基期﹙开端时期﹚,特点有:(1)没有专门的文论著作或文章,而是散见于先秦的诗文中,主要见于哲学著作。
(2)先秦文论处于百家争鸣、人各为说的状态(3)先秦文论影响深远,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论思想,一重在对文学内容的规范,一重在对文学形式的研究,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两大基石。
(4)先秦时期没有学科之分,先秦人谈到“文”或“文学”时,并不专指今之文学,但也包含之。
5、“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可以说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文学理论的观点。
“兴观群怨”说,特别是“诗可以怨”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后世许多诗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写出了许多讽刺社会、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文学“诗可以怨”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的许多讽刺和揭露社会黑暗政治的诗篇,无不是受“诗可以怨”的影响。
即使是现代,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进步诗人的作品对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进行勇敢的干预,也可以说是对“诗可以怨”传统的继承和发扬!6、孔子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孔子对后世在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是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对文学干预现实、干预社会提供了理论根据。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 高纲0916
高纲0916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贡献,总结古代文学理论中值得借鉴的有益因素,争取古为今用,为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建设当代文学理论做贡献。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优秀作家作品层出不穷。
同时,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文学的深刻思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性质、作用、价值、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对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心态、创作技巧等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各种文体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与原因的了解不断加深,理论探索与文学创作交叉影响。
考生通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系统掌握以上内容。
具体要求:首先是借助注释通读各篇选文,了解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文学观点,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其次是认真阅读每篇选文后的说明,加深对本篇理论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理论范畴的理解,争取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第三,最好能精读文论中涉及的相关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一步理解有关理论知识,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关系极为紧密,与文学概论等相关课程也有一定联系。
本课程是历代文学批评家运用一定的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思考、讨论、评价的结晶,既有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也有对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等等关系的探询。
因此,考生如果能认真学好上述有关课程,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并掌握。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先秦部分(一)课程内容本部分主要选录了《尚书·尧典》《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关于文学的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纲要笔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纲要第一章:先秦两汉文论第一节尚书、舜典(节录)1、《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与典章文献的汇编。
“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故名《尚书》。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称《书经》。
2、诗言志的观点:答:“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
“志”指意志和感情。
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
3、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答:从《尚书?舜典》中“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杰,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它可以使贵族的子弟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毅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这种对于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的认识,成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主导性认识。
4、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
《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也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5、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认识:答:①帝命令夔主管音乐,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官办的乐队,也可能就是后代“学在官府”的前身。
②“教胄子”说明当时已经把音乐作为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后世“诗教”的前身。
③文中指出诗(歌辞)、歌(演唱)、声(音乐)、律(伴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开启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研究和探讨的先河。
④文中“击石拊石”和“百兽率舞”描绘,说明当时歌舞可能已经有了统一指挥的形式以及简单的化装。
有可能出现的综合性的大题一、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学在官府”“诗教”“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统一指挥形式及简单化装。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贡献,总结古代文学理论中值得借鉴的有益因素,争取古为今用,为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建设当代文学理论做贡献。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优秀作家作品层出不穷。
同时,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文学的深刻思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性质、作用、价值、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对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心态、创作技巧等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各种文体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与原因的了解不断加深,理论探索与文学创作交叉影响。
考生通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系统掌握以上内容。
具体要求:首先是借助注释通读各篇选文,了解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文学观点,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其次是认真阅读每篇选文后的说明,加深对本篇理论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理论范畴的理解,争取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第三,最好能精读文论中涉及的相关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一步理解有关理论知识,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关系极为紧密,与文学概论等相关课程也有一定联系。
本课程是历代文学批评家运用一定的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思考、讨论、评价的结晶,既有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也有对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等等关系的探询。
因此,考生如果能认真学好上述有关课程,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并掌握。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先秦部分(一)课程内容本部分主要选录了《尚书·尧典》《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关于文学的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学思想。
(二)学习要求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文学的作用与价值等的认识。
江苏: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教材大纲
江苏教育学院编 ⼀、要求 《中国古代⽂论》是中⽂专业本科必修课程,要求学⽣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学理论批评的简要历史、发展概况,掌握古代⽂学理论批评的基本知识,读懂古代⽂学理论原著,并能翻译述说,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论家、代表性⽂论著性,重要的⽂学理论思想,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现代⽂艺理论进⾏阅读、分析,理解其理论内涵,掌握其主要观点,评价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
为建⽴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学理论⽽努⼒,提⾼学⽣的⽂艺理论素养,提⾼阅读欣赏、评论⽂学作品的能⼒和⽔平。
⼆、考试内容 导论 中国古代⽂论的学科内容。
古代⽂论原始资料的存在形态。
学习古代⽂论的⽬的、意义。
第⼀章 先秦的⽂学理论 概述部分,了解先秦⽂学理论的简况、特点。
先秦时“⽂学”或“⽂”是⽂化学可望⽽不可及的总称。
《尚书·尧典》:“诗⾔志”。
《诗经》中有关“美”、“刺”的⽂学观念。
孔⼦:“兴、观、群、怨”说:“⽂质彬彬”、“尽美”、“尽善”:“思⽆邪”。
孟⼦:“知⾔养⽓”,“以意逆志”,“知⼈论世”。
庄⼦:崇尚⾃然,以真为贵;论⾔意关系;技艺神化境界的表述对后世⽂艺创作论的影响。
荀⼦:论“乐”的本质特质,“乐”影响⼈的情感⽽产⽣社会效⽤。
第⼆章 汉代的⽂学理论 概述部分:了解汉代⽂学理论批评简况和特点。
汉代“⽂学”仍指学术意义的作品,“⽂章”指讲究词章的作品,即现代意义的⽂学作品。
《⽑诗序》:论诗的情感特征,“情”与“志”统⼀的诗论;论诗的艺术感染⼒和社会作⽤;诗的“六义”说,阐述“风”、“雅”、“颂”。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意义和影响;对屈原⼈格精神和⽂学创作的评价。
王充:“实诚在胸臆,⽂墨著⽵帛”,以“诚”论⽂,反对“虚妄”;批语崇古、模拟,主张敢“作”、创新。
王逸:评论屈原其⼈其作,“⾼其⾏义”(⼈格精神):“玮其⽂采”(作品艺术特点、成就)。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学理论 概述部分:了解本时期⽂学理论批评发展繁荣的成就、特点。
00814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必考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练习题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先“质”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他以美人的”巧笑倩兮”和绘画的“绘事后素”来说明了文学思想内容为本的道理),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即“文质彬彬,文质并重,内容和刑事完美统一),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在文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他提出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代指作者),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庄子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及其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庄子属于“言不尽意”派。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1、简述先秦文学理论概况。
答:首先,先秦文学理论还处于萌芽状态。
从远古至秦末期诗歌还没有完全从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还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人们对文学本身的性质、特征、还缺乏自觉认识。
其次,先秦早期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而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之中。
当时社会性质急剧变化,各阶级都企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寻找理论依据,整个思想文化领导出现了“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生局面,学术思想十分活跃。
再次,在先秦诸子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会儒、道两家学派。
他们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学理论批评的基础、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2、《尚书·舜典》关于“诗言志”的一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答:主要阐述问题:第一,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
“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
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达的、抒情的。
第二,提出了读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
阐述了诗歌内容、形式、和作用三方面的要求,认为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美,实现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理想人格。
文学史上的意义:朱自清先生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诗论“开山的纲领”,说明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3、孔子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其中心是什么?答:主要内容:第一,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孔子认为学读有多方面的功用,核心的东西就是为封建礼教、政治服务。
第二,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和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第三,主张“中和之美”。
孔子在哲学上主张“中庸”,认为“过犹不及”,反映在审美追求上便是“致中和”。
第四,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具体地说是“善”与“美”两个标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卷+答案)
一、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1.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言志”即指人的内心意念;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3.朱自清先生指出“诗喜志”是中国代诗论“玉山的纲领”,说明了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理想。
二、孔子的文学思想: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孔子认为学士有多方面的作用,而核心的东西是为封建礼教和政治服务;2.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
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3.重视“中和”之美。
孔子评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明了孔子对“中和之美的肯定”,孔子在哲学上主张“中庸”;4.提出了两个文学批判标准:一个是思想的标准,一个是艺术的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
三、墨子的文学思想:1.墨子的文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尚用”“尚质”,由此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文学观点,即“非乐”说和“三表”说;2.“非乐”说,即否定和反对音乐,墨子把礼乐看成是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利的,指出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文化生活上的对立和悬殊;3.“三表”说,即“有所依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墨子认为,这三表乃立言之仪,即著文立论的标准、法则。
四、孟子的文学思想:1.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和“知言养气”说,是他在论文上的主要贡献;1.“以意逆志”说:孟子针对他的学生咸丘萌拘泥于《小雅·北山》一诗的个别词句,不懂诗歌的艺术特征,以致于不能正确把握诗意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理论,孟子认为,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妨碍对诗人之志的正确理解。
2.“以意逆志”说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以己之意推求诗人之志;一种认为,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所谓“就诗论诗”;一种认为,以作品全篇立意推求诗人之志;而我们认为,作者之意、诗人之志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
3.“以意逆志”理论说明了:第一、孟子看到了诗歌语言有其艺术的特殊性;第二、孟子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第三、孟子意识到了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在批评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纲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纲要第一章:先秦两汉文论第一节尚书?舜典(节录)1、《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与典章文献的汇编。
“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故名《尚书》。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称《书经》。
2、诗言志的观点:答:“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
“志”指意志和感情。
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
3、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答:从《尚书?舜典》中“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杰,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它可以使贵族的子弟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毅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这种对于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的认识,成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主导性认识。
4、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
《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也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5、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认识:答:①帝命令夔主管音乐,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官办的乐队,也可能就是后代“学在官府”的前身。
②“教胄子”说明当时已经把音乐作为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后世“诗教”的前身。
③文中指出诗(歌辞)、歌(演唱)、声(音乐)、律(伴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开启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研究和探讨的先河。
④文中“击石拊石”和“百兽率舞”描绘,说明当时歌舞可能已经有了统一指挥的形式以及简单的化装。
有可能出现的综合性的大题一、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学在官府”“诗教”“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统一指挥形式及简单化装。
江苏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教材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一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作品选读课程,其性质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生、发展和演进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这门课的基本内容就是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在各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各个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概貌和走向。
文论作品是了解文论发展的基础,还应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把握理论批评的“史”的发展脉络,把“作品”与“史”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文论的来龙去脉和理论价值。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学习目的(一)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批评本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
与西方文论相比,中国古代文论与创作实践和审美鉴赏结合得更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不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我们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就是不完整的。
(二)学好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也是我们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特点和规律的重要途径。
(三)对于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经验、更好地推动当前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运动来说,我们学习古代文论尤其是作为它最有价值的审美理论部分,显然又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性意义。
(四)就我们今天的文艺科学的建设而言,要建设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科学,立足点一定要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土壤上,否则,想用总结别人创作经验和规律的文艺理论来说明和指导我国的文学发展和文学运动,就会事与愿违。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重点和学习方法(一)由于中国古代文论遗产十分丰富,理论批评资料十分分散且形式多样,更由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多缺少明确的界定,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学习的困难。
正由于内容的丰富与我们有限的学习时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我们只能要求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内容。
在各章的“概述”部分,我们把学习的重点,必须重点掌握的部分突出出来,对各个时期理论发展的基本特点作出简要明确的介绍。
广东201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考试大纲
廣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國古代文論選讀課程(課程代碼:00814)考試大綱目錄一、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緒論第一章先秦文藝思想概述《尚書·堯典》《論語》墨子老子莊子孟子荀子第二章兩漢文論概述《史記·太史公自序》《毛詩序》《禮記·樂記》《法言·吾子》《漢書·藝文志·詩賦略論》《離騷經序》《論衡》第三章魏晉南北朝文論概述曹丕陸機《抱樸子·鈞世》《宋書·謝靈運傳論》《文心雕龍》《詩品序》《文選序》《金樓子·立言》第四章唐宋金元文論概述《王勃集序》《與東方左氏虯修竹篇序》《詩格》《戲為六絕句》《詩式》韓愈《董氏武陵集紀》《與元九書》《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司空圖歐陽修蘇軾《詞論》《白石道人詩說》《滄浪詩話·詩辨》《心境記》《論詩三十首》第五章明清近代文論概述《詩集自序》《與郭價夫學士論詩書》《四溟詩話》《童心說》《曲律》袁宏道《序山歌》《讀第五才子書法》《讀三國志法》王夫之《閑情偶寄·立主腦》《原詩·內篇》《答沈大宗伯論詩書》《複魯絜非書》《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書湯海秋詩集後》《人境廬詩草自序》《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人間詞話》三、關於大綱的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附錄1:《古代文論名篇選讀》精讀篇目附錄2:題型舉例一、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中國古代文論選讀》是廣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段必修課程之一,其內容除“緒論”外,根據時代先後分先秦文藝思想、兩漢文論、魏晉南北朝文論、唐宋金元文論、明清近代文論五部分,其中兩漢文論、魏晉南北朝文論為重點,唐宋金元文論、明清近代文論為次重點,緒論和先秦文藝思想為一般章。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作為大學中文專業本科階段的理論課程之一,與《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史》等構成互滲互補又互相推進的知識系統。
本課程的設置,將使學生在以往學過的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概論等課程的基礎上,瞭解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簡要歷史、發展概況,讀懂古代文學理論原著,對各個歷史時期的著名文論家、代表性文論著作、重要的文學理論思想,能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基礎進行閱讀、分析,理解其理論內涵,掌握其主要觀點,評價其理論價值和歷史地位,從而提高學生的文藝理論素養以及閱讀欣賞、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和水準。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选择题第一章:先秦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于以( A )A、“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C、“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D、“思无邪”为核心的批评观2、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A )A、“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B、“引譬连类”C、“考见得失”D、“和而不流”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A )A、“尽美矣,又尽善也”B、“尽美矣,未尽善也”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D、“尽善矣,未尽美也”4、教材认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C )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5、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 D )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6、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
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 A )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7、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 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C )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9、《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B、《庄子》较深的影响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第二章:两汉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B )A、“直谏”说B、“发愤著书”说C、文应“实录”说D、“疾虚妄”说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 A )A、卫宏B、刘安C、孔子D、毛公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C )A、“劝百而讽一”B、“怨而怒”C、“主文而谲谏”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辽宁)2020年10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辽宁)
一、考试题型
1.单选(略)
2.填空(部分,未按考试顺序)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3)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4)《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开创了纪传体书和传记文学形式。
(括号里是不确定给没给)
(5)方其搦翰,气倍词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文心雕龙》)(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前面好像说白居易诗上能补察时政,下能泄导人情,巴拉巴拉,然后说可以救济人病,________)
(8)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9)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10)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事。
阅事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人间词话》)
备注:还有一道是问文章作者的,好像是《典论·论文》的曹丕。
3.名词解释
(1)成一家之言
(2)《诗品》
(3)《典论》
(4)《原诗》
(5)境界大小说
4.简答
(1)《曲律》结构说
(2)诗歌教育作用观点
(3)思无邪
(4)“惟陈言之务去”
(5)清空
5.论述
(1)“发愤著书说”
(2)别才别趣。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考试说明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考试说明(课程代码00814)一、考试标准和原则1、考试标准坚持质量标准,注重能力考查,使考试合格者能达到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同专业同课程的结业水平,并体现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点。
在题量上保证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够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的回答,并有适当的时间检查答案。
2、考试依据指定教材——教材名称: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编者:皮朝纲蒲友俊张小元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年6月第1版印刷时间:1999年4月第2次印刷3、本课程考核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本课程命题体现了专业和课程的特点,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
4、重点与覆盖面的关系试题覆盖到章,重点章节的分值比例较大,一般章节的分值比例适当。
单章考核分数最高不超过60 %。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试卷内容结构重点考核的章节(试题的分数比例不低于60%)是:重点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不考章节:无一般考核章节: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3、试卷能力结构本课程试卷考核的能力层次结构比例约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2:3:3:24、试卷难度结构本课程试卷考核的难度结构比例约为:较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较难=3:4:2:15、试卷题型结构题型及分值: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名词解释15分简答20分翻译回答15分论述题20分6、本门课程有无特殊要求(包括考生可携带的绘图工具、计算器等)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除“绪论”外,根据时代先后分先秦文艺思想、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五部分,其中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为重点,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为次重点,绪论和先秦文艺思想为一般章。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作为大学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之一,与《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构成互渗互补又互相推进的知识系统。
本课程的设置,将使学生在以往学过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简要历史、发展概况,读懂古代文学理论原著,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文论家、代表性文论著作、重要的文学理论思想,能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其理论内涵,掌握其主要观点,评价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素养以及阅读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同步关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业性、宗法性对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范畴的特点;理解中国古代文论偏重抒情言志的文学观念;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色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识记:1•儒、道两大思想传统,均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 2.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3.欧阳修《六一诗话》为最早的诗话;唐圭璋《词话丛编》是重要的词学文献; 4.最早用评点法进行文学批评的是南宋末年刘辰翁;金圣叹把评点批评推向高峰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红楼梦》评点是最重要的小说评点。
简单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综合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1、先秦文艺思想(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文艺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了解先秦文论的中心内容及各家各派的基本文学观点;重点掌握分别以孔子、庄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家的基本文学思想及其联系与区别。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识记:1•“文学”一词,最早约见于《论语•先进》,为孔门四教之一,泛指文章与学术;2.先秦各家各派的文艺思想围绕着对礼乐制度的评价而展开; 3.先秦政治、外交活动中往往通过诵《诗》表明自己的身份、志向和意图,这叫“赋诗言志” ;4.《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此即“采诗观风” 说;5.先秦诗、乐、舞三位一体,艺术各部门理论相通。
第二节《尚书•尧典》识记: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2•“诗言志”最早对诗歌本质作出理论概括,被朱自清称为中国古典诗论的“开山纲领”领会:诗言志第三节《论语》识记: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4.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5.不学《诗》,无以言;6.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领会:1、兴观群怨;2、文质彬彬;3、尽善尽美;4、辞达;5、思无邪。
简单应用:孔子论述文艺的社会功能。
综合应用:孔子论述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四节墨子领会:1.非乐;2.三表法。
第五节老子识记:1.《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第一部经典著作;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4.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六节庄子识记:1.庄子否定礼乐,崇尚自然,追求个体精神自由,是老子之后的先秦道家代表人物;2.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领会:1.解衣般礴;2.心斋、坐忘;3.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第七节孟子领会:1.知言、养气;2.以意逆志;3.知人论世。
第八节荀子识记: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领会:从《荀子》关于“言”的看法理解其文学思想。
简单应用:《荀子•乐论》所体现的文艺思想。
第二章两汉文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两汉文论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了解两汉文论的主要内容及各文论家的基本文学观点;重点掌握《毛诗序》所体现的汉儒文学思想及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提出的“发愤著书说”。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识记:1.汉人开始区分“文”与“学”,把讲究词章的作品称“文章”,把学术著作称“文学”;2.两汉文论的主导是儒家文论;3•《毛诗序》是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诗学论文,提出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4.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5.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提出“发愤著书”说; 6.王逸是秦汉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结者,其《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7.扬雄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汉大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并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8.较早阐述文学的真实性和独创性的是东汉王充,是在其著作《论衡》中提出的。
第二节《史记•太史公自序》识记:1•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司马迁撰《史记》的目的是“考之行事,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4.背诵“昔西伯拘”至“述往事,思来者”。
领会:发愤著书。
综合应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第三节《毛诗序》识记:背诵“诗者,志之所之也”至“美教化,移风俗”。
领会:1.诗大序;2.六义;3.发乎情,止乎礼义;4.变风变雅;5.主文而谲谏。
简单应用:1.《毛诗序》所述诗歌的本质特征; 2.《毛诗序》关于诗歌社会作用的看法。
综合应用:从对“诗六义”的阐发看《毛诗序》对诗歌体裁和表现手法的认识。
第四节《礼记•乐记》领会:1.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2.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第五节《法言•吾子》识记:作者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辞赋家。
领会:1.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2.雕虫篆刻。
第六节《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识记:作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领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第七节《离骚经序》识记:作者王逸,东汉人,著有《楚辞章句》。
领会:《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第八节《论衡》识记:作者王充,东汉思想家,其《论衡》思想核心是“疾虚妄”。
领会:1.王充对于文章和学术著作“真美”的推崇;2•王充对“文为世用”的看法;3.王充的复古与创新观。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原因,了解这一时期文学批评在作家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文体论、声律论等方面的成就;理解曹丕的“文气说”;理解陆机关于文学创作过程以及想象、灵感的论述;了解“四声八病”说;掌握刘勰关于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心物关系、情理与文采及文学鉴赏和批评等问题的看法;理解钟嵘关于诗歌的本质特征、诗歌批评的标准等论述及“滋味说”的内涵。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识记:1.魏晋是文学独立和自觉的时代;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风度”、“魏晋精神”即是彼此影响的产物;品评才性的风气,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对作家的品评;2.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作家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文体论、流变论、声律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3.曹丕《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提出了“文气说”,其具体含义包括作家的气质、才性和作品的风格等;4•陆机《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过程的专论,其写作目的是通过论文学创作中物、意、辞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作文利害之所由”;《文赋》中分析了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特征,提出了应、和、悲、雅、妍五种审美标准; 5.挚虞《文章流别集》选录战国至汉魏文章,分体纂辑,并附评论,论及各体文章源流演变;后人将所附评论结集单行,题为《文章流别论》; 6.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立言者贵于助教”的观点;7.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提出声律论和四声八病说;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以“宫商”来类比声律中的“清” 与“浊”;8.刘勰《文心雕龙》是文论史上最为体大思精的著作;其中《神思》篇论艺术想象,《情采》篇论情理与文采,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物色》篇论文学与自然的关系,《知音》篇论文学批评与鉴赏;9.钟嵘《诗品》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一品,即上、中、下三品,品评了自汉魏至齐梁的122位五言诗作家,章学诚称“《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
第二节曹丕识记:背诵“夫文本同而末异”至“不能以移子弟”。
领会:1.四科八体;2.诗赋欲丽;3.文以气为主;4.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简单应用:试论《典论•论文》的主要文学思想。
第三节陆机识记:1.字士衡,吴郡华亭人,官至平原內史,世称陆平原; 2.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3.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4.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领会:1.诗缘情而绮靡;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3.应感;4.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综合应用:《文赋》对古代文论建设的突出贡献。
第四节《抱朴子•钧世》识记: 1.作者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 2.《抱朴子》分《内篇》、《外篇》,其文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外篇》的《钧世》、《尚博》、《广譬》、《辞义》等篇中。
领会:葛洪“今胜于古”的文学观。
第五节《宋书•谢灵运传论》识记:作者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著有《宋书》、《四声谱》等。
领会:1.以情纬文,以文被质;2.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第六节《文心雕龙》识记:1.作者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 2.《文心雕龙》五十篇,分上下两部分:前二十五篇是总纲和文体论,后二十五篇除《序志》总序全书外,余皆“剖情析采”,即创作论。
领会:1.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2.神思;3.六观;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5.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6.情采。
简单应用:1•《文心雕龙•情采》中“情”与“采”的关系;2•《文心雕龙•物色》所述心物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