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从认识史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
科学从包容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建 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 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 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 第二1、科学问题的条件
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当时的知 识背景下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根据对背景知识的不同分析,可以有常规问 题和反常问题 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
2、科学问题的转换
问题转换有不同思路,可以是常规问题和事实问题的 转换,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转换. 变换思路看,问题可以有逆向转换、互补转换、发散 转换、立体转换.
4、西方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价值中立说
强调科学认识中的客观性原则.就科学谈科学
科学负荷价值说
价值是事实的价值,事实也是有价值的事实.科学知 识体系中有价值判断,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有价值判 断.科学是在社会情景中的复杂事业.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
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 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主要有: 求真务实精神. 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人类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部分围绕科 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 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 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 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 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2、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3)从某一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恰性)中发 现问题. (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 (5)从社会需求和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差 距上发现问题.

4、科学的本质

4、科学的本质

知性是经验形成的条件。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心的两种能力可以表述为: 一,被动的接受能力;二,主动的赋 形能力。 以上两方面联合才能做成知识, 即赋予接受来的东西(感觉)以形式。
知性整理感性材料形成规 律,称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 何为自然界?
回忆儿时的记忆中的自然界与中 学毕业时所理解的自然界,以及现在 所了解的自然界有无区别。 从文献中看看古代人、近代人和 现带人所理解的自然界是否一致。
自然界就是自然图景,并非真 实的自然本身。 所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人为 自然界立的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二、 科学知识的构成
1、科学事实P97


经验如何可能?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何谓自然界?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
★ 知识的两个来源
任何知识都是由两部分构成: 内容+形式
心有两种能力:感性与知性
感性—管直观 知性—管思维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感性提供感觉(内容),知性把感 觉整理成知识。

那些杂乱无章的感觉靠什么粘在一 起,而且粘得那么有秩序?如盐— Nacl而不是Clna。
毒的化学原料,致使使用该奶制品的婴幼儿患上肾结 石。)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科学事实与科学解释有关


前几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00多名天文学家,在捷克首都布 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就新发现的天体“齐娜”是否有 资格成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之一,举行投票表决。 在公众心目中,“投票表决”行为显然属于政治领域。“齐娜” 能否成为太阳系行星,是个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怎么可以通过投票来 决定?1930年,当冥王星被发现时,由于观测设备有限,科学家高估 了它的质量,实际上它的质量比月球还小。而在2003年发现的新天体 “齐娜”,其直径要比冥王星大近三分之一。于是,冥王星和“齐娜” 的身份就成了科学界的一道难题。留下冥王星而否认“齐娜”的行星 资格,似乎有使用双重标准之嫌;但承认“齐娜”却开除冥王星,又 导致太阳系的行星数目过于随意。两难之间,天文学家只得借助“全 民公决”来决定“齐娜”的去留问题了。 科学家们的争执其实反映了一个关键问题:何谓科学事实? 然而从天文学家对“齐娜”资格的认定中发现,科学中的事实与科学 解释有关。 “齐娜”能否成为太阳系的正式行星,有赖于天文学家对 行星标准所达成的共识,在此标准下,才谈得上“齐娜”的归属。可 见“科学事实”的认定必须通过科学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来确定。而这 又与其成员所接受的训练、使用的方法、认同的理论等等因素有关。第四章科的本质 科学假说的基本特点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

03
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 业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孕育和催生新兴产业,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01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
展的态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科学发展历程及影响
古代科学
古代科学以自然哲学为主,通过观察和思辨 探讨自然现象的本质。
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严格的实证方 法揭示自然规律。
现代科学
现代科学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强调多学 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问题。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社会变革和文 化创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 学的本质
https://
REPORTING
目录
• 科学本质概述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 • 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与机制 • 科学研究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 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 • 总结: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推动人类文明进

PART 01
科学本质概述
科技在解决资源短缺 问题中应用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资源节 约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科 技创新,科技有助于缓解资源短 缺问题。
科技在维护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中应用
通过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推动 疫苗研发和生产、提高医疗卫生 服务能力等科技创新,科技在维 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PART 06
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 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从源头上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

自然辩证法ppt学习

自然辩证法ppt学习
c、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约前310-230)
第一次用实测法证明太阳比地球大。
d.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前275一193)
首次实测地球大小。
第22页/共82页
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
第三节:东方国家的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
1)、先秦时期的自然观: a、阴阳五行论:
五行说和阴阳说不仅
第19页/共82页
2)、科学家的出现:
a、第一位近代类型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第20页/共82页
阿基米德 (约前287~212)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 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他 既重视理论的逻辑性,又重视科学 的实用性。
力学: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定律
数学:创立穷竭法求各种复杂 面积、表面积以及体积 求得圆周率在223/71和 22/7之间。
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乱叫,
说起胡话来了.······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
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众人越发慌
了.
——《红楼梦·二十五回》
第12页/共82页
幽籁静中见水动,尘心息后觉凉来
2)、巫术:沟通人世与神灵的手法和技能。体
现了因为科学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控制自然但又希望 控制自然的心理,也反映了对自然的“改造”。
第14页/共82页
栽成六七竿,满壁皆清
一、希腊时代
第二节:希腊时代的自然观
古希腊的地域和希腊科技的持续时间。
第15页/共82页
1)、自然哲学:
万山拜其下,孤云卧此中
a、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
(约前624 ~ 546)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自然界的演化
总结词
自然界的演化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 象在时间上经历着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VS
详细描述
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 一。它揭示了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和现象都 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变化 和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表现为从低级到 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演化是 自然界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 自然界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
contents
目录
• 自然观 • 科学观 • 技术观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01 自然观
自然界的物质性
总结词
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指自然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具有客观实在性。
详细描述
自然界的物质性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它强调自然界的存在和变化是不 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实在性。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不 同表现形态,它们按照客观规律发展变化,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
科技与文化融合
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创新,丰富文化表现形 式和传播方式。
科技与教育融合
科技的应用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科技与艺术融合
科技的应用能够拓展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丰富 人们的审美体验和ING
科学知识的革命式发展
在某些情况下,科学知识的发展会出 现革命性的变化,新的理论或观念会 彻底颠覆原有的理论体系,推动科学 知识向前发展。
03 技术观
技术的发展
技术的起源
技术发展的动力
技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 造,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而创造的方法和工具。
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类对生 产效率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科技 进步和社会需求也是推动技术发展的 重要因素。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1.科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对科学本质的探讨主要包括科学的涵义、性质和特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这对正确评价科学的社会地位和无分发挥科学的作用,对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全貌,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涵义19世纪马克思站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并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G。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在整个古代,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的物质生产所决定了的。

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于是开始了数学的研究‘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力学发展起来了。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活动最终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旦,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个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揭示出科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科 学 造 假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 然》杂志上报导,韩国首尔大 学教授黄禹锡教授带着世界第 一只克隆狗正式露面。
2005年12月23日韩克隆之父 被认定论文造假, 向国民道歉
---韩国国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1)技术的内涵: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 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 的总和。
积性。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项目
科学
技术
1、目的和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回答是什么,为 变革客观世界,解决做什么,
什么
怎么做
2、活动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 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
3、形态
表现为概念、原理、学说、理 可操作的知识及知识的物化形
论的知识形态
态,
4、评价标准
一元性:真理性
④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探索未知和创 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和一大特征。
⑤主体际性(交流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知识要接受不 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讨论、交流。科学本身 没有阶级性。
⑥生产力属性——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需 要技术的中间环节。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3)伪科学
①什么是伪科学
打着科学的旗号,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 方法宣称为科学,甚至比科学还要科学.
日本物理学会2006年3月在爱媛大学、松山大学召开的第 六十一次物理学会年的主题为“伪科学”的研讨会:
“伪科学”不是指位于科学与潜科学之间的微妙活动,而是 指尽管其在科学上的错误(乃至无意义)已经明确无疑,却仍 然在表面上假装科学进行的活动。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 财富。
科学的本质属性
科学的本质,是对科学根本性质的界定,反映了科学的内部联
系和内在规律性。 科学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本质的外在表现,是科学的重要标志。
客观真理性; (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 可检验性; 系统性; 主体际性;
第一节 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指 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或者说要
三、科学价值
科学精神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其一,普遍主义。 其二,共有性。 其三,求真及无私利性精神。 其四,有组织的怀疑精神。
实质:事实求是、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
图解决无数的生活问题的那个时候和那个地方。最初
的解决办法纯粹是权宜之计,后来逐渐通过比较、概 括、简化、合理化、一体化并相互联系在一起,于是, 科学之网便慢慢地被编制而成了。” —— George Sarton
三、科学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由科学的内在属性体现出
的价值就表现为科学的内在价值。
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
爱丁顿率领一支日蚀观察队在西非的普林西比岛对日蚀进行观测
科学知识总体的性质是一种猜测和假说。
“我认为牛顿和爱因斯坦都属于科学,但两者 都不可能是真的,两者都可能是假的。”
新的划界标准“可证伪性”
历史主义学派:科学看作一种社会事业
一派以库恩为代表:承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 ?燃素说 ?光的粒子说和波动说 ?“绝对时间空间”
1831年科学界普遍用
science表示关于自然界的系 统知识,也用science来称说 自己的研究 。1833年创造出 新词“科学家”(sciencist)
用来称呼探索自然奥秘、增
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

最新自然辩证法-第4课 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教学讲义PPT

最新自然辩证法-第4课  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教学讲义PPT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本身没有阶 级性,无国界、民族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 )
自然科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
①普遍主义( universalism,普遍性、客观 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与阶级、党派、民族、 种族、宗教信仰等无关。
②公有主义(communism,公有性):禁止保 密。
术哲学。Technology含有“学问”、“学说”之 意。
18世纪末,狄德罗在其《百科全书》中把技 术定义为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协调动作的 方法、手段和规则的体系。——经典的关于 技术的定义。
《不列颠百科全书》把1879年10月21日定义 为现代技术的诞生日。
1877年,德国卡普的《技术哲学纲要》是第 一部系统论述技术哲学的著作。他对技术持 乐观态度,认为技术是文化、道德、知识进 步的手段。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科学的可检验性表现在: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
科学的可证实性在于,科学反映内容的具体性、严密性、 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可控条件下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 性。
科学的可证伪性在于,科学反映内容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面临新问题,不断地对推测性、试探性、假说性和不合 理的部分进行思考、批判、反驳、修正,在证伪中丰富 和发展科学知识。
自然辩证法-第4课 科技的 本质与科学精神
一、马恩的科学技术思想
1、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科学,科学是人 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对自然界的改造产生了技 术,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2、恩格斯依据运动形式把自然科学分为数学、 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
3、恩格斯强调科技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4、人类社会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发展起来
2005年5月《科学》的论文:攻克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 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

自然辩证法-第4章科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第4章科学的性质


两种语言
观察语言:或O-语言(用LO表示),包含逻
辑语句与O-语句,无T-词。 理论语言:或T-语言(用LT表示),包含逻辑 语句、O-语句和T-语句。

理论的两种假设
理论假设(T-假设):理论的规律,它们是
纯粹的T语句。 对应假设(C-假设):即对应规则,包含T词和O-词的混合语句。

预言的功能
预言:从规律推出未来的可能的事实。 模型:同解释。 科学规律应当具有预言的功能。预言力强 的规律是好规律。

(3)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 规律组成的复杂的结构,其中表现出事实、 规律、理论的递进层次关系。 科学理论是一个由原理、逻辑演绎方法和 可检验的推论组成的逻辑系统。
而不是指称一类或一部分事物。 科学事实是经验性的认识成果,其内容具有 感性的成分,它的真实性通过实践直接验证。 科学事实分为事实Ⅰ(记录数据)和事实Ⅱ (数据概括的陈述)。
科学事实的特征
个别性:科学事实指称具体的单个的事物。 精确性:科学事实要求数量的精确性。定 性与定量的概念在科学事实中的作用。 可重复性:公共的经验与私人的经验。这 是科学事实的重要的特征。

(2)科学规律
实证主义的科学规律:“科学规律是尽可 能精确地表达某种重复性或规则性事件的 陈述。”——卡尔纳普。 本质主义的科学规律:科学规律是对事物 运动变化的本质的反映。

必然规律
必然规律:在所有时间和地方都被观察到 的规则性。 逻辑形式: (x)(PxQx)(任何一个x ,

规律的功能
解释功能 解释:从规律推出已有的事实。 科学的解释用于说明事件为什么发生。 没有给出一个规律,就不能给出一种解释。 事实解释是伪装的规律解释。 演绎的解释模型: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一、科学的涵义 1.马克思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 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
系”。揭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关 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部分的 以个人协作为条件,部分地以对前人的劳动的利用 为条件。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作为生 产力的要素被资本利用可以成为致富的手段,本身 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目前 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事业,是一个职业门类.
是一种文化.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制造方 式,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和人文文化相区别.
是一种方法。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用经验的方法 与理性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经过多次 检验,证明它的真理性的认识方法.
3.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科学和 非科学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有两派:库恩认为科 学和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分在是否是在范式的指导 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费耶阿本德否认科学划界 的必要性,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承 认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划分。
4.多元划界标准.邦格提出了科学知识领域的12个条 件,不能满足这12个条件的知识领域都是伪科学.
三、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是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 学的界限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核心是科 学划界的标准.有四种观点: 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有意义的命题是科学 的,否则就是非科学.可证实性是基本的特征, 后来用”可检验性”或”可证实性”作为标 准. 2.批判理性主义波普主张;理论具有普遍性,不 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可证伪的命题 题和理论是科学的。
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有两条途径:
一是用归纳法从科学事实中概括出经验定律。 有描述性、直接实践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 关.

《自然辩证法》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 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持续研究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需要持续的研究与发展,以应对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跨学科合作
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融合不同领域的观点和 方法,推动自然辩证法的创新发展。
公众参与与教育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 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本质和 规律,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自然辩
证法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目录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特点在于综合运用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 法,探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详细描述
和。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03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人类文明也为科学
技术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04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自然辩证法 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指 导人工智能的伦理和规范发展。
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指导人类应对未来的挑战。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①客观真实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不承认超自然的、神秘的东西。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无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学实践为基础,要经受科学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

②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可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给予明确的解释,并推导出特定的可以检验的论断,还应当预言今后可能得出的实验事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实践既是检验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标准,又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对科学来说,任何正确的思想,都必定有检验它的方法。

科学的真理性,正是由它所具备的可检验性加以保证的。

③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体系的。

其一,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理法、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了有机的严密的逻辑系统。

其二,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知识成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

④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2.科学理论有哪些基本构成及其特征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有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是在观察与时间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溯因与类比等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从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科学理论是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的:基本概念;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定律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自然辩证法科学的本质课件

自然辩证法科学的本质课件

所谓知识体系,就是说科学并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系统 化、理论化的知识。是用精确的概念、定律、假说等理论 形式表现出来的逻辑系统。
(2)科学是一种研究活动
[美]小李克特(M.N.Richter):科学是一种组 织起来探求自然规律的活动。 [英]C.辛格(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科学是创造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科 学意味着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维静态的 学说。 知识本身不是科学,而是科学的产物。
2.科学的定义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种研究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5)科学是一种文化 (6)科学是一种游戏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 《辞海》: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 系。 • 俄罗斯《大百科全书》:科学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历史 地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规律 的知识体系。
• 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二)科学定律
1 定义: 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2 特征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简明性 3 作用 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 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三)科学假说
• 1 定义: 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
中国的超声波事件
1959年,中国某研究所发现了“超声波产生放射性”的奇 异现象.
• 病态科学的特征:
1.实验中常出现经不起进一步研究的假因果关系或惊 人的高精确度. 2.常常在没有得到科学确证的情况下,公诸于大众媒体。 3.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不能客观对待反面事例或反对 意见 4.最终因发现者不能通过实验重复原来的过程而销声匿 迹.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涵义 古代物质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理主义物质观
1、自然界的涵义


一切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世界都 属于自然界。由于它独立于人的主观意 识之外,因此,有时它也被称为“外部 世界”。 产生意识的载体(人脑)也是自然界的 组成部分。 整个自然界可以分为生命世界和非生命 世界两大部分。

科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 、实证性、 可检验性
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本质的追问和反思

反思科学方法 反思科学认识的本质及科学的特殊性 反思科学认识的价值
3、什么是技术哲学



“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echne(工艺、 技能)。 狭义的技术即工艺技术、工艺方法。 通常指广义的技术,不仅包括工艺技术 包括工艺技术有关对象,即技术过程中 使用的(如仪器、工具、机械)和作为 技术过程的结果生产出来的(如半成品、 成品)
德谟克利特 把元素学说发展 成原子学说

2、近代机械论物质观
机器的自然图景


法国著名作家德芒纳蒂尔(16世纪末)世界是一部机器 开普勒-将天体机械比喻为时钟
霍布斯(英)-生命是肢体的运动:心脏/发条、神经/游 丝、关节/齿轮 伏尔泰-宇宙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制造机器匠就是上帝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利(la Mettrie,1709-1751) -人是机器,把人简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自动机 B、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妖) Laplace(1749-1827)在《概率论的解析理论》 (1812)中提出:设想一个妖或智神(inte lligence)知道宇宙中所有物体的受力与初 始位置和速度,那么宇宙的未来和过去就是完全决定 的,都是已知的。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第一节科学的本质构成科学的并非事实本身,而是整理事实的方法。

——Karl Pearson科学“不是存在于书里、机械中、有数字的报告中,而是存在看不见的内心世界中”。

——K. Hoover & T. Donovan科学是一门自由的研究艺术——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知”。

▪当代汉语的“科学”一词译自英文或法文的science。

▪在旧中国起初一直译为“格致”.▪后来受日本影响译为“科学”。

日本人用这个词表示西方分科的学问与中国不分科的儒学相对应。

▪1897年,康有为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引进了这个词。

日本人的上述理解被20世纪初年的中国知识界所接受。

▪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1] 也许一个严格的定义反而会使其精神实质被阉割。

▪尽管科学难以定义,但仍然可以从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其特性。

▪[1]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伍况甫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1、科学的涵义——它的各种形象▪马克思的认识: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人们进一步的认识: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是一种方法。

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认识活动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高。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是由科学劳动者、科学劳动对象、科学劳动资料、科学管理等要素构成的,大规模的、有目的、社会化的生产知识的社会劳动。

自然辩证法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价值
指导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事物发展的 曲折性,这有助于我们在科技创新中保持耐 心和毅力,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自然辩证法提供的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 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而形成的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自然界的多样性
03
自然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地理多
样性、气候多样性等。
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
自然演化的历程
自然界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包括宇宙的起源、星系的演化、 地球的形成、生物的演化等。
自然演化的动力
自然演化的动力来自于自然界内部的各种自然力相互作用,如引力 、电磁力、核力等。
推动科研与文化创 新
科研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 要力量,文化创新则能够促进 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应该 鼓励科研人员与文化工作者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与 文化创新的协同发展。
加强社会共建
社会共建是促进科学技术与人 文精神融合的重要手段。应该 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科学研 究和文化创新,推动科技与文 化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与文 化的共同发展。
人文精神引导科学技术健 康发展
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的尊重、关爱和理解,这 有助于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 会的整体利益,避免科技滥用和伦理道德问
题。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教育改革
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素 养的重要途径,应该加强教育 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 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人工合成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 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 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一般而言把 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 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自然科学 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 意识形式的重大特点。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一、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 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 (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 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 式是单称命题。
科学事实一般分为两类:
事实Ⅰ,指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 用结果的描述。例如,观测仪器上所记 录和显示的数字、图像等。 事实Ⅱ,是对观察实验所得到的结 果的陈述和判断。 被观察与实验证明了的理论结论, 被称为理论事实,有时也被人们称为事 实Ⅲ。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 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 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 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 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 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 组成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的本质特征, 科学的组成要素,掌握科 学和非科学、伪科学的分 界标准;正确认识科学的 价值。
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科学事实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 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 基础。 其次,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 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 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二、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及其特征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 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科学定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其一,科学定律是绝对真理和相对 真理的统一。 其二,科学定律具有简明性特征。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 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 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 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 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 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 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1.科学的涵义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 括为六个方面: 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 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 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 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 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总之,不同时代、不同学 派在科学划界问题上的认识是 不断深化的从绝对标准到相对 标准、从一元标准到多元标准、 从静态标准到动态标准,无不 标志着划分科学与非科学,伪 科学这项事业的进步。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科 学认识过程“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 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这 些概念和规律等等„„有条件地近似地 把握永恒运动着的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性。”科学认识过程的成果是科学事实、 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由逻辑推理和 实验检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科学 知识主要就是由上述这些要素构成的。
可见,科学事实不仅具有经验 的性质,而且还有理论的性质,其 内容可以通过判断和推理等逻辑证 明用抽象的方法获得。例如,光速、 万有引力等科学事实,起初都不是 经过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获得的。 客观事实除科学事实以外, 还包括日常生活事实和生产事实等 经验事实。
2.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科学事实作为科学对个别事物的认 识,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特点。 其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 其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 其三,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 其四,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3. 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认为 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它与社会的其他精 神活动形式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 用,因此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 分明的界限。 4. 与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 和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的一元科学划 界标准不同。邦格(M.Bunse)提出了多元 划界标准。他给出科学知识领域的12个条 件,任何不能满足这12个条件的知识领域 都是非科学;任何一个本身不是科学却自 称为科学的知识领域都可称为伪科学。
二、科学的本质属性
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有其特殊的认识手段(科学仪器、 实验室设备)和认识方法(观察 方法、实验方法、假设一演绎 方法);科学作为认识成果,有 其特殊表现形式即由基本概念、 基本定律以及通过演绎推理得 到的结有如下的本质属性: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1、科学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 以下深刻的论述: 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 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 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 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 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 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 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 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 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 几种观点: 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1.客观真理性 2.可检验性 3.系统性 4.主体际性
三、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 重要论题。 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 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关于科学划界
1.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 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 非科学的命题。 2.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 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 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 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 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 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第二编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 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 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 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 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 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 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