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 4 组织和管理体系滞后。 我 国高校在科研组合方式及工 作方式上缺乏创新 , 不能与 时俱进 , 进行调整 、 改革 , 致使高校难 以承担重点
() 1 对科研管理工作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普遍 来说 , 多数高校对科研管理工作 的重要性认 识
不足, 很少 考虑到 它的指导 功能 , 只是把科研 管理工 作
作 为学校的一种辅助职能 , 并没有充分将管理 功能与高
进 而影 响高校 的竞争力 。在国家创新体系 中, 高校科研
校 的整体 发展定位相结合 , 没有考虑到 国家创新体 系的
等方面入手 , 分析 了我 国高校科研 管理 工作现有 的一 些问题 , 并有针对性地提 出了一 系列的政 策措 施 , 以期 能够促
进 我 国 高校 科 研 管 理 水 平跨 越 式 发 展 。 关键词 : 高校 科 研 管理 问题 对 策
创新被推到创新 的前沿 ,担负着 民族科技发 展的重任 。
格 的职业人才 。例如 , 中国家可向发达 国家输送老 发展
年护理人 员 、 家政 员 。又 如 , 国际T程 承包项 目招标 在
中 ,职业 资格证 书的认可将 使应 标方处 于有利 竞争地
位。
总之 , 高等职业 院校创 业教育 的推行 , 需要建 立合
金融贷款 、 税收等方 面服务 , 促进学生 自谋 职业和 自主
论证、 跟踪辅导等服务 。有条件 的城市还可利用 已建 立 起来 的孵 化基地 , 快速提高学生 的创业能力 。 另外 , 为增 加 学生创业 的成 功率 , 不妨为他们提供一定 的开业指 导
各级政府行政部 门 、各类企业 和全社 会 的通力协作 , 才
能把创业教育真正落 到实处。
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设管理的思考和探索
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设管理的思考和探索作者:王晓冬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8期摘要:在阐述科研机构的涵义和组成的基础上,针对高等院校的省部级科技平台,提出了向国家级科技平台冲刺的方案机制;同时就高等院校的校级科研机构,围绕其建设和管理,从多方面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设管理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62-03一、科研机构的涵义科研机构是指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有一定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一定数量、质量的研究人员,有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长期有组织地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机构。
高校作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科研机构在这个战略中扮演着骨干角色[1]。
高校科研机构是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期试验研究的重要场所,是高校凝聚科技人才、锤炼科研队伍、开展创新研究、产生原创性成果的良好研究载体[2]。
二、高校科研机构的组成(一)从层次上来划分,高校科研机构通常包含如下两种类别:(1)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这类科研机构指国家部委等部门和各高校所属地方政府部门发文批准建设的各类科研机构。
包含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各省市相关政府部门授予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这类科研机构很多高校称之为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2)校级科研机构。
高校院校根据其自身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文成立的各类科研机构。
它包含独立设置的研究院和挂靠在其二级学院的各类研究院、研究所以及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等。
(二)从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来划分,科研机构通常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基础研究型科研机构。
它针对新理论、新原理进行探讨,以期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应用研究型科研机构。
它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到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深入和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理论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加强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的策略探讨
要职责 , 既是时代 赋予高校科 技部门 的使命 , 这 又是高 校科 技 自身发 展 的需要。 校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科技发展的进 高
度 。 所 谓 高 校 科 技 管 理 创 新 . 是 要 通 过 全 面 优 化 包 括 科 技 人 才 在 内 的 就
2 高校 科技 管理 创新 的 意义
国 家 创 新 系 统 ( ai aS s m In vtn) 2 N tn l yt oai 是 O世纪 9 o e n o O年 代初 在 两 方 技 术 经 济 学 中 兴 起 的 一 种 理 论 。 18 9 7年 英 国 学 者 弗 里 曼 在 《 术 政 策 技
1 高校科 技管 理创 新的 内涵
创 新 是 科 学 研 究 的本 质 , 有创 新 的科 学 技 术 才 是 真 正 起 决 定 作 用 只 的第 一 生产 力 。科 技 管 理 是 对 科 技 生 产 力起 反 作 用 的 第 二 性 活 动 , 科 对 技 生产 力 起 解 放 和 保 证 作 用 。管 理 活动 的 目标 就 是 追 求 效 益 , 知识 经 在
源 在 企业 管 理 叶l 基 础 地 位 和 导 向 作 用 , 构 建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产 生 积 极 的 对
影 响
竞争上 岗必然伴随富余人 员的分流 , 员定 岗需要 公平竞 争 , 流 人 分 安 置 关 系到 大 局 稳 定 , 者 同 等 重 要 。要 尊 重 历 史 、 视 现 状 , 两 正 千方 百 汁
20 年 08
第 1卷 第 7 8 期
收稿 日期 :0 8 0 - 2 2 0 — 12
高校科研平台管理建设探索
高校科研平台管理建设探索作者:刘欣茹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04期摘要:科研平台是国家集聚、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资源、开展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与阵地。
通过对科研平台现状的分析,对管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管理体系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推进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平台管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长足发展,国家对科研平台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在多领域、多学科、多行业中构建科研平台,新形势下对科研平台的建设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好科研平台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和重点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通过高校科研平台管理建设的现状研究,探索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建设,对科研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一、高校科研平台现状研究1.管理机制不完善高等学校本身的特质导致大学制度、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等变化较少,在应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弊端被凸显。
制度建设对于科研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现行制度下,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高校科研平台的管理主要依照上级管理机构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按照任务书开展具体的科研和管理工作。
一些高校在科研平台的管理上主要依靠省级管理,并没有从本校的具体情况出发研究制校级管理制度,未承担起管理责任,且未将科研平台与学校、学科、人才培养联系起来,在平台任务制定上也未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协助,从而导致校内各个平台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阻碍了科研平台的长远发展和发展升级。
[2]2.人员管理不完善人事管理是科研平台运行的关键环节。
现行科研平台管理下,人员的管理主要依靠平台独立进行。
科研平台人员分为科研人员和实验教学等管理人员。
由于科研在平台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等管理人员得不到相应的重视,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员考核制度,收入难以得到保证,但教辅队伍对于实验室的建设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待遇的不平衡阻碍了科研平台的正常发展。
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
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平台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平台建设的必要性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的需求。
首先,教学科研平台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平台的建设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其次,教学科研平台也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设平台,可以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平台的建设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高等教育的产学研结合。
最后,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也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优化平台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可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群,提升学院和学校的整体竞争实力。
二、现状及问题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平台建设中资源的分散和重复建设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各高校和学科之间的独立建设,很多平台资源存在着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情况,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利用率的不高。
其次,平台建设中技术水平的不均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高校在平台建设方面投入较多,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但是大部分高校还存在技术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达到同质化的水平。
另外,平台建设中还存在着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
由于平台建设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和融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持和运维,但目前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还存在不足的情况。
三、解决方案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平台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解决。
首先,加大对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资源管理机制,整合各高校和学科之间的平台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完善高校创新实践平台的一点想法
完善高校创新实践平台的一点想法摘要:高校创新实践平台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部分高校在创新实践基地的办学目标、资金筹措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从分析其发展现状入手,对如何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实践平台创新教育素质培养一、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创新教育是我国适应国际形势,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提出的一种有前瞻性、先导性的科学理念,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一种新要求。
过去,以学分制管理模式为主的常规教学体系主要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能培养和考察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完成现今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正是为满足这一培养要求发展起来的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科研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辅助教育平台。
一般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以科技现象展示为主体的展厅或科技馆基地。
妙趣横生的科学现象不仅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启发他们深入思考,进而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探索真理的能力。
另一种是以设计、制作活动为主体的实践型基地,有些基地还通过开展各种设计竞赛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二、我国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发展的现状目前,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但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办学目标、资金筹措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和不足。
一些研究型大学只注重知识和技术创新,只注重引进国内外在基础研究及应用领域已经成绩斐然的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但对虽然蕴藏巨大创新潜力却需花费较长时间培养的在校大学生却投入较少;一些普通高校面向大学生开放创新实践基地为解决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往往使用实验室淘汰的陈旧设备和仪器,加之原有仪器的老化、非人为的损坏,教工器材的严重短缺,使得一些试验和实践训练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资金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向前发展和进一步推广的颈瓶之所在。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管理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管理随着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日益精细化,国家对高校科技创新及创业的支持力度也愈加强大,这使得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引导和协助有创意和创新的学生实现他们的创新创业梦想而设置的一种体系和平台。
这种平台建设和管理,对于推动和促进国家的创新创业发展非常关键。
本篇文章将围绕着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展开讨论。
一、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一些概念和目标。
比如,这个平台是否要有具体的物理场所?是否要与企业和产业创新平台进行合作?平台的目标是否只是提供创业计划审核和项目扶持?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人群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对于普通本科生,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如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编写、资金筹措等方面的课程;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研究生,则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实习、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一定创新创业经验的学生,平台还应该提供资金、场地等方面的资源支持,以便他们更好地发挥创业才能。
另外,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还需要注重与当地政府和市场环境的协调。
这意味着平台需要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推出新的创新创业计划。
一方面,要注重紧跟政策走向,牵头组织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培育学生的创业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不断提高平台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平台的合作伙伴,使平台融入合作企业,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机制。
二、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管理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管理应该从内部打造和外部推广两个方面入手。
从内部打造方面,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应该注重吸引优秀教师、资深创业者、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平台。
特别是要吸引那些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经验的专家,将他们的经验和资源转化为平台的创业培训、项目支持和投资入口,为创业者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及发展对策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及发展对策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承担着重要的科技创新使命。
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及发展对策是促进科研工作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概念、建设现状、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概念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是指为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的平台,包括科研设施、技术支持、专业人才、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资源。
该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水平,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二、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现状当前,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在不同高校存在差异。
一些高校已经建设了一定规模的科研设施和技术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技术支持,推动了科技创新的进展。
然而,仍有一些高校在科研设施和技术支持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此外,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发展对策(一)加强科研设施和技术平台建设高校应该注重投入,提升科研设施和技术平台的建设水平。
建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合作创新。
同时,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引进国际先进的科研设施和技术平台,提高高校科研水平。
(二)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应该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建立科技成果评估机制,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积极探索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模式,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另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避免科技成果的流失。
(三)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需要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人才队伍。
高校应该积极引进海外优秀科研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支持。
同时,加强对本校的优秀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四)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标题: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论文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提出问题、分析背景、制定方案并展示数据分析与结果,最终得出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旨在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一、引言随着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机构设置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等。
因此,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探索解决现有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问题及背景1. 研究问题: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研究背景: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它能够整合高校的人才和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协同发展。
然而,当前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在功能定位、机构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三、研究方案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收集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数据。
2. 数据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3. 对策制定: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高校科技创新平台问题的对策。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结果:1.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主要问题包括:功能定位不清晰、机构设置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等。
2.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对策,包括:明确功能定位与使命、优化机构设置、平衡资源配置、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
3. 经过实地调研和与相关专家的讨论,发现这些对策在一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五、结论与讨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我国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
关于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思考
当前, 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新的
历史时期 , 在经济高速发展 的同时, 我国宏观经济发
型向多功能型转变。与此同时 , 高等教育管理体
展中存在的不均衡 现象 比较 突出, 要求发展模式实
现从“ 重物轻人” 以人为本 ” 向“ 的转变 , 实现人 与 自
制的改革对高校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 ,
随着我 国社 会 和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 科技 体 制 和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确立 了高校 的不同定位 , 因此 也 对高校科技发展 的层次提 出要求 , 对高校科研的组
织、 激励形式提出了挑战, 为高校科技长足发展提供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入 , 高校科技创新正在 我国科技、 经济 、 会发展 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 社 用, 成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三大主体之一 。当前 , 国内和国际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为我国高校科技工作 提供 了前所未有 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本文结合 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 和挑 战, 探讨创
研评价体 系和激励机制 , 约高校科研 创新 的实现 制
和 效率 提高 。
综上所述, 一方面说 明了我 国高校科技 已经成 为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 的主力军 , 另一方面说 明高校科技创新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高校科研对
新趋势以及知识在 生产、 用、 播等方面 的新 特 应 传
征, 以及科技发展全球化 的加速 , 需要不同学科联合 攻关 , 进行立体 的、 多方位的综合性、 合作性研究 , 作 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执行主体和高素质人才培养 基地 , 高校与国家创新 系统中的科研机构 和企业 相 比, 有更为突出的优势。首先 , 高校具有众多学科 , 在边缘学科、 交叉学科 、 向学科的科技创新中具有 横 明显的优势 ; 其次 , 高校具有学术思想活跃、 人数众 多、 新生力量不断充实 的学术队伍 , 特别在基础研究 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 第三 , 高校具有更为开放、 自
对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的科 技 管理 队伍 ;创立 行之 有效 的评价 体 系 ;开发科 技管 理信 息系 统 ,实现科 技管 理信 息化 。
【 关键词 】 科技
【 中图分类号 】G 4 67
【 btat T eeii rbe f c ne n cn l ymaae n oko i rt a zd T u, e orsodn es A s c 】 h sn po l o i c dt hoo ngmet r f nv syia l e. hst r p n i i a r x tg m se a e g w u e i sn y hc e gd
对 于高校 而言 , 目获资 助数 目和 资助 金额 一直 以来被 作为衡 量 项 其科研 实 力 的重要标 志之 一 。 有没 有项 目? 是哪一 级别 的项 目?
有 多少 科研 经 费 ?直 接 决定 了科 技工 作 者 的 职称 评定 和 升 职加 薪 。在传 统管 理模 式下 , 府对 科研 有大 量 的先期投 入 , 对于 政 而 资金 投入 后是 否产生 了真 正 的成果 则很 少进行 实 质的 审核 , 多 许
・
中外教 育研 宄 ・
21 0 0年 1 月 N 1 1 O. 1
对高校 科技管理工作 的几点思 考
赵 静
【 摘
扬 州大学
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探索有效的科技管理模式;建设高水平 管理 高校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6 2( 00 1 0 6 —0 0 6 9 8 2 1 )1 — 06 2
1 管理体 制具 有一 定的局 限性 .
长期 以来 , 国高校 科技 管理体 制 由于受 传统 管理 方式 和制 我
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关 键 词 :创 新 实践 平 台 ; 自主学 习;协作 精神 ;科研 训 练 ;学科 竞 赛
中图分 类号 :G 4 6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 7 - 9 2( 0 ) 3 0 9 — 4 2 0 6 2 1 0 — 0 9 0 6 O
蒋盛 益 姜 灵 敏
( 东 外 语外 贸大 学 ・ 州 ・ 0 0) 广 广 5l 2 4
内容提要 :培养 大 学生 的创 新 实践 能力 ,是 高等 学校教 育 的重要 内涵 。搭 建 大学生科 技创新 实践平 台,对 激发 学生创新 热 情 ,激活 学生 创新 潜质 ,激励 学生 自主 学 习、主动 创造 具有 重要 意 义。本 文从 多层 次 实践教 学平 台 、科技 活动 普及 平 台、科研 训 练平 台及 学科 竞赛 平 台等四 个方 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强调指出,要 “ 保
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 ,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造 能力和就 业能 力 、创业能力 ”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 术创新体 系的基础 ,其责任就是 要培养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或者说 :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精
9 9
广 东外语 外 贸大 学学报
总第 2 1卷
二 、构建 创 新 实践 平 台的措 施
为了搭建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 台 ,使其 充分发挥效
用 ,需要采取 以下措施:
( )转 变教 育 思 想 1
导教 师队伍 ,担任学生的科研导师 ,以及各种课外学 习兴趣 小组 、有关学生社团的顾问,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 后盾 。 ( 5)注重学生 个性化培 养,积极 引导 学生 自主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 。大学生创新能
谈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谈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分析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平台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作用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举措。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本科生创新能力一、引言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为了将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与科技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人才和资源的充分共享,继而形成一种新的、交叉的、重要的科研组织运行模式。
这种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包含设在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学校自荐的研究开发基地等。
目前我国高校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03个、国家工程中心4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300多个(含省部共建),其他部委、地方重点实验室上千个。
近年来,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以及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并直接参与了国际合作和竞争,为高校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
然而,不难看到无论是重点实验室还是工程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集中在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上,而在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未能形成有效的培养体系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众所周知,高校科技平台是国家、地方和高校重点建设和重点投入的部门,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承担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具备了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何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平台条件实现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托科研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二、高校科技平台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优势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融基础性、综合性、国际性、共享性为一体,代表某一领域的国家水平,能够围绕国家重大的基础理论展开原创性、前瞻性的创新研究,能够承担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数字化转型下高校管理的新挑战和思考
数字化转型下高校管理的新挑战和思考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管理挑战与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服务模式乃至教育理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高校管理者必须在传统管理模式与新时期要求之间寻求平衡,以适应这场由数字化引发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首先体现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
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系统,以实现各类数据的共享与高效利用。
这不仅要求高校投入更多资金用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素养,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信息系统,确保校园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也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可以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洞察学生学习行为、教学效果以及学校运营的各个方面。
这需要高校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管理者必须了解如何借助数据进行决策,同时,保护学生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院校应当建立相应的数据治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在教学管理方面,数字化转型催生了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模式,这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
许多高校开始逐步采用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这要求教职员工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课程设计能力。
有些教师可能对新的教学工具感到陌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高校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与支持,以帮助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中提升自身素养。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被进一步激发,这给教学评估和学生评估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需重新审视和设计评估体系,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校内管理也随着科技进步而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被很多信息化系统取代,例如在线招聘、绩效考核系统等,帮助学校在人员选拔、培训和激励方面时常保持高效。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及实践
1 1依 靠 学科 优势 , . 建立 关 系 国计 民生的 科 研 究 生 的 学位 研 究 、 担 科技 项 目、 成 创 承 完 的 一 个 重 要 指 标 。 的建 设 和 管 理 如 何 体 技 创 新 平 台 它 新 科 技 成 果 、 果 转 化 与 科 技 推 广 服 务 等 成 重 大科 技 创 新 平 台 的 任 务 是 根 据 国家 方 面 提 供 一 个 不 间断 、 续 化 的研 究 环 境 , 连 科 技 发 展 方 针 政 策 , 向 国 际 科 技 前 沿 和 并 提 供 必 要 的 物 质 条 件 和 硬 件 设 施 支撑 , 面 围绕 国 民 经济 、 会 发 展 以此 来 推 动 培 养 创 新性 人 才 , 出高 水 准 社 本文结 合实际情 况 , 科技 创新平 台 对 我 国 现代 化 建 设 , 产 的建 设 、 源 的整 合 、 研 团 队的 搭 建 和 平 及 国 家安 全 面 临 的 重 大 科 技 问 题 , 展 创 创新 学 术 成 果 , 进 国 家 的 高 科 技 产 业 发 资 科 开 促 培 科 台运 行 管 理 模 式 等 几个 方 面 进 行 了初 步 探 新性 研 究 , 养 创 新 性 人 才 。 学 研 究 是 一 展 讨。 项 长 期 积 累 的 工作 , 只有 在 深 厚的 学 科 基 《 国家 油 料 改 良中 心 湖 南分 中 心* 国 , 础 上 才 能 跟 上 或超 越 同领 域 先 进 的 学 术 水 家蔬 菜加 工 技 术 研 发 专 业 分 中 心 》 《 熟 ,多
i i 圜
。 。 。 。 。 。 。 . 。 。.
管 理 科 学
科 技 创 新 平 台 建 设 与管 理 的探 索 及 实践
科技创新平台有效运行机制
30中国高校科技2012・07 关键词: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和科技的要求,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的综合优势,国家自2006年开始试点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进一步指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推动交叉学科研究、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上还存在较多的障碍:高校教师的跨学科研究意识还不强;各学科相对封闭,跨学科研究的合作机制与条件缺失;缺乏有效的平台运行机制。
围绕这些问题,可以考虑将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外部环境三者相联系,系统地探讨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行机制。
1 创新高校现有管理体制机制1.1创新高校管理观念我国高校现有管理体制中,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未能有机统一,许多高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分别由不同职能部门管理。
在以院系划分为特征的组织架构中,人力、物质及信息等资源主要以单个学科为投入主体,在院系的行政框架下操作,由此形成学科壁垒、部门壁垒。
要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平台,必须形成一种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学校“科研特区”的形成创造了可能,推进学校管理的进一步优化。
2010年,国家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其中,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推进高校内部管理改革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任务之一即为:“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推进学科交叉,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1.2创新人事管理与激励机制深化两级管理,实行以二级单位为主的人事管理。
在此基础上,平台确立与院系用人关系上的协议制。
学校对二级单位实行编制、人事管理政策调控等宏观管理,二级单位实行人事的自主管理,同时进一步提高二级单位人事决策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反思与重构随着我国科技发展的加快和高校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的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不仅为高校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资源和支持,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当前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重构。
一、反思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平台建设过程中缺少充分的规划和定位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缺少对平台的合理规划和定位。
很多高校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时缺少对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的明确认识,申报的平台类型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多方面的科技创新需求。
同时,由于各高校建设的平台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使一些平台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缺少重要资源和支持的情况。
(二)平台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和贴近实际需求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内容存在问题,不够丰富和贴近实际需求。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主要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实验室设备开放共享、技术资料和信息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等。
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一个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与其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无法很好地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此外,很多平台的服务内容也存在重复或者无效的情况。
(三)平台建设缺少与外界协同配合很多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仅仅关注其自身服务范畴内的问题,缺少与外界的协同配合。
这也与科技创新的本质不符。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应该与产业界、政府等外部力量进行紧密的合作,并积极充当“桥梁”的角色,建立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资源和支持。
二、重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重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平台建设需进行系统规划和分级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需要进行更全面和系统的规划,并采取分级发展的方式进行。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
同时,学校还应该采取分级发展的方式,确保每个平台都能够在自身领域展示其优势和特色,并与其他平台形成有机的联动和协作。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反思与重构背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科技创新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各高校纷纷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以提高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目前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以反思和重构。
问题1. 存在平台重复建设的问题由于各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同一领域内,不同高校建设了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2. 存在平台之间互相孤立的问题各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分散,存在相互孤立的情况。
平台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互相之间的资源和成果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和交流。
3. 存在平台缺乏市场导向的问题现在存在一些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缺乏对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关注。
这导致许多科研成果未能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对于国家科技产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4. 存在平台缺乏运营管理的问题目前的科技创新平台存在过度注重技术研究而忽视运营管理的情况,缺乏对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利用。
同时,现有的平台管理者缺乏市场运营和管理经验,对于平台的整体规划和运营管理存在困难。
解决方案1. 打破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协同创新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打破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之间的壁垒,引导各高校加强间的合作与交流,协同发力。
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机制,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和成果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 做好科技创新平台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平台需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将产学研落地,实现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转化。
要鼓励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产业界的沟通和合作,打破学术和行业的壁垒,深入挖掘市场需求,为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3.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营管理,保障其管理和服务质量科技创新平台需要在建设之初就注重运营管理,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充分利用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的几点思考作者:李正宇
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07期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工作人员管理意识、管理能力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实验室的开放制度等等方面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思考
引言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在人才凝聚、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宏观科技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要求。
同时,拓展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与功能,鼓励和支持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展研究,能够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工作一直极为重视,正确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
因此,针对我国高校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方面的不足,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意识
想要做好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仅仅具备管理的意识是不够的,还需不断学习国家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战略部署,加快管理理念的转变。
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改变科研平台重申请、轻建设的局面,各科研平台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要根据各科研平台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员、设备、场地等资源,形成规模化发展布局,避免资源分散,科研方向凌乱。
切实提高科研平台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努力使之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基地。
因此,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不断完善自我的管理意识,从而使科技创新平台得以充分的利用,并将管理工作充分的落实到日常使用过程中,源源不断为高校甚至社会提供新的科研成果或者在某一领域的进步。
2完善机制体制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科技创新拼台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重大科技事项的决策机制,保障重点实验室的高效运行。
健全和落实重点实验室主任责任制,切实发挥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提高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
加强道德规范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探索高效、多元化的运行与管理新模式,促进管理创新。
在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工作中,大多数都是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完成的,许多的问题的出现也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
因此,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就是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以及实验室使用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针对科研平台的管理工作,可设立专门的职位,从而聘用一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且责任心强的教师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并强调使用者和管理者在实验室中的主人翁意识。
3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日常管理,确保实验室的良好状态
在日常的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工作中,应当满足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经常化以及制度化,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
管理工作得以实施的重要体现就是规章制度的制定,制度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以往实验室管理经验的总结,想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必要的就是对以往的实验室管理规范进行继承并严格的执行。
同时,实行责任制度也是极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科研平台运行中日常办公、仪器设备、安全消防等各个环节配备第一责任人,如可以为大型精密仪器配备一名专业的全职或兼职操作技术人员,要求这些人具备专业的仪器操作资格证,可以由厂家进行培训后授予资格证,持证方可上岗。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实验记录,排除安全隐患,注意节约用电、用水,注意消防安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检查等活动,严格管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保持消防疏散通道畅通,确保实验室正常良好状态。
4扩大开放共享,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国际化
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扩大科研平台对外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资源的共享能力。
国际化是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搞科研更离不开国际化。
科技创新平台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国际科技合作能力也是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与国际上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国际组织、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才能具有国际视野,才能抓住科学前沿,才能补齐技术短板,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要进一步引导科研人员组织或参与国际和区域性的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实质性科技合作,努力承担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
要继续引进外专千人或外国专家,开展实质性科技合作,切实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更有助于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有助于培育国际化人才,产生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逐步提高科技创新国际话语权。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针对我国科研专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以及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对实验室管理意识、人员队伍建设、日常管理、开放政策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才能不断的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实现科技创新平台的合理、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乔晋忠,张丽萍.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94.
[2] 刘建伟,刘方军.重点实验室管理的新理念与新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185-187
[3] 朱文强.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广场,2010,(2):136-138.
[4] 张纪云,闫家阁,徐相连.以人为本树立实验室管理的新理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75-77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