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同步练习含解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诗人谈诗多角度深入赏析辅导素材苏教版

《诗人谈诗》
多角度深入赏析
——品《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一文的赏析方法
【问题】
《一个深夜的记忆》一诗精致短小,时代感强,曾卓先生是如何对其进行赏析的呢?
【探究】
类比法赏析
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误以为是曙光。
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以为是霜。
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
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
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
曾卓先生引用李白的事例来议论,李白曾将月光误以为是霜,因此诗人将月光误以为是曙光便更具真实感了,这样赏析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本诗的意境。
扩展法赏析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
这里将诗的第二、三节描写的景象扩展开来,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
这样,将诗的语言化为了散文语言,诗意就更好理解了。
关键词赏析
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
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这里,曾卓先生提炼出“感觉到”这个词来赏析。
由这个词入手来探究这首小诗的主旨与内涵。
曾卓先生指出“感觉到”暗示了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且不仅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联系在了一起。
1。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习题精选七十九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五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习题精选七十九第1题【单选题】下列歌咏月亮的诗句中,意境与鲁藜“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最为一致的一句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听到班主任的脚步声,喧闹的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C、那些门和窗尽管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一个人并不遥远。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一般”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
B、春节期间,在外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回家过年。
C、学生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一般都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休息。
D、这些作品水平都一般,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江流浩淼、山色迷蒙的优美画面)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尊严高于生命)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十五《诗人谈诗》

十五诗人谈诗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n)A.眺望(zhào) 乍然(zhà) 山峦(luá) 笼罩(lóng) 曙光(shǔ)B.鲁藜(lín) 门槛(kǎn))滥用(làC.发觉(juéD.呜咽(yè) 挑衅(pàn) 旷野(kuànɡ)2.为了倡导大家将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
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做些修改。
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A]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
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开阔了中国人的胸襟。
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B]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
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柱。
[C]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
一词改为“________”(1)A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可将“________”(2)B句中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句中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诗人谈诗》多角度深入赏析辅导素材 苏教版

《诗人谈诗》
多角度深入赏析
——品《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一文的赏析方法
【问题】
《一个深夜的记忆》一诗精致短小,时代感强,曾卓先生是如何对其进行赏析的呢?
【探究】
类比法赏析
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误以为是曙光。
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以为是霜。
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
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
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
曾卓先生引用李白的事例来议论,李白曾将月光误以为是霜,因此诗人将月光误以为是曙光便更具真实感了,这样赏析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本诗的意境。
扩展法赏析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
这里将诗的第二、三节描写的景象扩展开来,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
这样,将诗的语言化为了散文语言,诗意就更好理解了。
关键词赏析
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
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这里,曾卓先生提炼出“感觉到”这个词来赏析。
由这个词入手来探究这首小诗的主旨与内涵。
曾卓先生指出“感觉到”暗示了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且不仅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联系在了一起。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苏教版习题精选九十七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五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苏教版习题精选九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
B、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明察秋毫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将“这样,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得到艺术享受。
”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领语散文的意境。
B、阅读散文,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C、阅读了《乌篷摇梦到春江》后,如何才能让作者的梦摇落在我们的心中,并体会到她的梦越摇越酣的感觉?D、只有借助想象和联想的超膀,形成生动的画面,再现、补充和丰富作品描写的情景,我们才能领会到作品的内涵,欣赏到作品构思的精巧。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一般”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
B、春节期间,在外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回家过年。
C、学生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一般都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休息。
D、这些作品水平都一般,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通过护送、借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B、《曹刿论战》《陈涉世家》《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别选自《左传》《史记》《战国策》。
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五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阐述错误的是( )A、诗歌中的“意象”,是指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之物。
B、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情感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理解为“千里冰雪封盖,万里大雪飘飞”。
D、《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含蓄地写出了“阳光”还没有普照大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___,你尽可翁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然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①③④②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听到班主任的脚步声,喧闹的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C、那些门和窗尽管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一个人并不遥远。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文学作品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时了了》选自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义庆。
B、《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的。
C、《孟子》是记录春秋时候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D、《谈骨气》这篇议论文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歌咏月亮的诗句中,意境与鲁藜“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最为一致的一句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九上《诗人谈诗》同步练习及答案

十五诗人谈诗【课前学习】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文后的方格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tiào)望着月光下的(kuàng)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zhào)在沉静中。
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chèn)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
2.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②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③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
()3.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是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根据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分,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寓言诗。
B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优秀的诗歌不但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具有充沛的感情。
C诗歌具有丰富的想像,通过想像寄托诗人的愿望、理想,表达诗人的感情。
D诗歌,在语言上要求准确、生动,讲究“炼字”“炼句”,要求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丰富的内容。
4.下面诗句中托物咏怀,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一项是()A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艾青《黎明的通知》)B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
(穆旦《旗》)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课堂检测】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完成1—3题。
(6分)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不久,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1.诗歌的语言具有侧面暗示的特点,你认为诗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诗歌的主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首《泥土》也是鲁藜的作品,试揣摩该诗欲借泥土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语文:第15课《诗人谈诗》课时训练3(苏教版九上)

第四单元十五诗人谈诗【课内阅读】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曾卓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
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曙光。
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以为是霜。
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
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
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阴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
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
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我喜欢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
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
附:一个深夜的记忆鲁藜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不久,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声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1.从曾卓对鲁藜这首诗的评说看,他最重视的是诗人的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说一说《一个深夜的记忆》所表现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具体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提到李白和鲁藜都对月光产生了错觉,但又有些不同,写出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曾卓对此诗的评论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呢?请结合诗句具体阐述。
第15课《诗人谈诗》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

第15课《诗人谈诗》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如何做好现代诗歌阅读题,谈几点看法:1.要准确地破解诗歌中的意象〔即诗人的意中之象〕,然后从诗的意象中,把握作者要向读者揭示〔或暗示、启发〕的东西。
2.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内涵,以排除明白得上实指性误读。
现代诗歌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的那么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等,阅读时必须注意这一点,明确修辞手法〔或象征〕的真实内涵,同时应注意幸免实际所指带来的误解。
3.要透过诗歌表面的虚写,提炼出诗歌背后的深层意蕴。
诗歌往往大多是虚写,专门少有直写的,专门是那些抒情性强的诗歌更是如此。
阅读这类诗歌,困难较大,因为诗歌艺术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导致阅读上的种种解读结论。
因此应该依照自己对诗歌的明白得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常识等相关信息,如此能够摆脱由于虚写而造成的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实际咨询题现象,以便准确地提炼出诗歌的深层意蕴。
另外,现代诗和古诗词夹杂在一起阅读,和白话文杂在一起比较阅读,也值得我们关注。
#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1〕曙光〔〕〔2〕乍〔〕然〔3〕弓弦〔〕〔4〕山峦〔〕〔5〕旷〔〕野〔6〕笼〔〕罩〔7〕门槛〔〕〔8〕眺望〔〕2、填空。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作者是当代诗人。
本文是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对的«»的评论。
3、阅读«一个深夜的经历»,回答以下咨询题。
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依旧深夜不久,有风从北边来看起来吹动了月亮的弓弦因此我听见了清晨的音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受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1〕诗歌善用虚实并用的手法,从诗中找出一处虚写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诗歌的语言具有侧面暗示的特点,你认为诗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诗歌的主旨?〔3〕讲讲下面形象的深刻含义。
深夜:晨:〔4〕指出以下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第15课《诗人谈诗》同步练习(苏教版九年级上)2doc

《诗人谈诗》同步讲解与训练学习目标1、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2、对诗歌意象的认识。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4、对思想情感的体会。
重点难点1、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诗句含义的揣摩3、对诗歌语言的分析。
核心知识一、基础知识1. 给红色的字注音。
鲁藜( ) 门槛( ) 曙光( ) 乍( )然眺望( )旷野( ) 山峦( ) 笼( )罩弓弦( )2. 词语解释。
【乍然】:忽然;突然。
【山峦】:连绵的山。
【眺望】:从高处望远处看。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曙光】:①清晨的日光。
②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
【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3. 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①. 诗歌是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根据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分,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寓言诗。
②. 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优秀的诗歌不但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具有充沛的感情。
③. 诗歌具有丰富的想像,通过想像寄托诗人的愿望、理想,表达诗人的感情。
④. 诗歌,在语言上要求准确、生动,讲究“炼字”“炼句”,要求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丰富的内容。
4.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②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③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
5. 下面诗句中托物咏怀,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一项是()①.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艾青《黎明的通知》)②.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
(穆旦《旗》)③.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6. 读下面语句,任选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武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诗人谈诗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诗人谈诗》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诗人谈诗》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A卷时刻(30分钟)分值(50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12分)①鲁藜()②乍()然③弓弦()④山峦()⑤旷()野⑥笼()罩2.填空。
(5分)《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作者是今世诗人。
本文是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对的《》的评论。
阅读《一个深夜的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月光流进门坎我以为是阳光开门,仍是深夜不久,有风从北边来恍如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3.诗歌善用虚实并用的手法,从诗中找出一处虚写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分)4.诗歌的语言具有侧面暗示的特点,你以为诗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诗歌的主旨?(5分)5.说说下面形象的深刻含义。
(10分)深夜:黎明:6.指出以下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8分)①月光流进门坎()②河岸被山影压着()7.下面这首《泥土》也是鲁藜的作品,试琢磨该诗歌颂了泥土的什么精神。
(5分)老是把自己看成珍珠/就不时怕被埋没的痛楚/把自己看成泥土吧/让世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B 综合提升卷时刻(45分钟)分值(50分)阅读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1.诗中的“你”“我”别离指的是谁?(8分)你:我:2.“你圆/我也圆”中两个“圆”字如何明白得?(8分)3.诗的第一节中有“你从柳树梢头望我”,第二节中有“我从椰树梢头望你”,这两次树木的变换暗示了什么?(10分)4.你是如何明白得这首诗的主题的?(10分)5.你明白“你从柳树梢头望我”化用了古代哪两句闻名文句吗?(4分)阅读今世诗人傅天琳的《秋雨声声》,回答下列问题。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地说个不断。
窗内的语声,叽叽咕咕地说个不断。
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同步练习(有答案和解释)

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同步练习(有答案和解释)第1《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
B.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明察秋毫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答案:B解析:“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此处明显运用有误。
“回味无穷”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
点评: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题抓住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却别有用心。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答案:B解析:B句中“别有用心”是指有不良的用心,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点评: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3.下面学作品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小时了了》选自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义庆。
B.《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的。
.《孟子》是记录春秋时候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D.《谈骨气》这篇议论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最新精选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苏教版习题精选八十九

最新精选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十五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苏教版习题精选八十九第1题【单选题】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
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
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
元代文人画兴起后。
画竹更为盛行。
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
明代竹画家蜂起。
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
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
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
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A、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意境萧疏。
B、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线条和笔力强劲,风格独特。
C、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D、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意境萧疏,技艺高超。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②山脊在平原中突兀矗立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A、①④②③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阐述错误的是( )A、诗歌中的“意象”,是指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之物。
B、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情感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理解为“千里冰雪封盖,万里大雪飘飞”。
D、《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含蓄地写出了“阳光”还没有普照大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苏教版课后练习三十一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十五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苏教版课后练习三十一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终于不耐烦了,问道:“你究竟要这一套呢,还是那一套?”B、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神,意境等……C、北宋苏轼在“物类相感志”里说:“豆油煎豆腐,有味”。
D、从鲁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大智大勇?什么样人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标点,散落文字下角,或者后边。
对文章而言,读者__________一点,忽略它们,一扫而过,也__________。
标点看似文字的随从。
其实不尽然,用好标点会__________文字,给文字以灵性。
A、轻狂无伤大雅激发B、轻慢无伤大雅激活C、轻瘦无关痛痒激发D、轻狂无关痛痒激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曾卓的《我遥望》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天坛的建筑设计,处处突显出与天相关的神秘性。
天坛从南到北依次为圜丘、皇穹宇、祈年殿,整体呈现出连续上升的势态。
位于最高点的祈年殿,屋檐层层收缩上举,直入云霄。
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四周的墙壁上也以蓝色为主调,呈现出天的颜色。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课后练习第八篇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十五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课后练习第八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歌咏月亮的诗句中,意境与鲁藜“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最为一致的一句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天坛的建筑设计,处处突显出与天相关的神秘性。
天坛从南到北依次为圜丘、皇穹宇、祈年殿,整体呈现出连续上升的势态。
位于最高点的祈年殿,屋檐层层收缩上举,直入云霄。
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四周的墙壁上也以蓝色为主调,呈现出天的颜色。
圜丘中被视为天所居之位的天心石,人站其上,说话的声音就会从脚下升起,再从四周返回,仿佛在与天沟通交流。
天坛使这些特点具有一种和谐、静穆、崇高的意境之美。
A、修改:天坛使这些特点具有一种崇高、静穆、和谐的意境之美。
B、修改:天坛使这些特点具有一种崇高、和谐、静穆的意境之美。
C、修改:这些特点使天坛具有一种崇高、静穆、和谐的意境之美。
D、修改:这些特点使天坛具有一种崇高、和谐、静穆的意境之美。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
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
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
元代文人画兴起后。
画竹更为盛行。
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
明代竹画家蜂起。
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
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
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习题精选第十四篇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十五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习题精选第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一般”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
B、春节期间,在外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回家过年。
C、学生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一般都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休息。
D、这些作品水平都一般,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曾卓的《我遥望》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③江南,秋当然是有的④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⑤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A、④①②③⑤B、③⑤②①④C、③⑤②④①D、④①⑤②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阐述错误的是( )A、诗歌中的“意象”,是指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之物。
B、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情感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理解为“千里冰雪封盖,万里大雪飘飞”。
D、《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含蓄地写出了“阳光”还没有普照大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
B.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明察秋毫....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答案:B解析:“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此处明显运用有误。
“回味无穷”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却别有用心....。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答案:B解析:B句中“别有用心”是指有不良的用心,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点评: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3.下面文学作品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小时了了》选自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义庆。
B.《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的。
C.《孟子》是记录春秋时候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D.《谈骨气》这篇议论文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答案:C解析:《孟子》是记录战国时候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4.将“这样,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得到艺术享受。
”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A.领语散文的意境。
B.阅读散文,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C.阅读了《乌篷摇梦到春江》后,如何才能让作者的梦摇落在我们的心中,并体会到她的梦越摇越酣的感觉?D.只有借助想象和联想的超膀,形成生动的画面,再现、补充和丰富作品描写的情景,我们才能领会到作品的内涵,欣赏到作品构思的精巧。
答案:B解析:文段讲述的是“领语散文的意境”,所以有一个逻辑思维的问题,注意上下句的衔接,所填句子中的“这样”是个关键词,要好好理解,然后正确选择。
点评:给句子排序,首先应该注意有没有提示性词语,像表示时间先后的,表示逻辑关系的。
再者要看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来展开的,一般来讲叙述性的应该有一个事情的先后顺序问题;说明性的有三种顺序:时间、空间、逻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议论性的,要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来安排顺序。
5.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北京天坛的建筑设计,处处突显出与天相关的神秘性。
天坛从南到北依次为圜丘、皇穹宇、祈年殿,整体呈现出连续上升的势态。
位于最高点的祈年殿,屋檐层层收缩上举,直入云霄。
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四周的墙壁上也以蓝色为主调,呈现出天的颜色。
圜丘中被视为天所居之位的天心石,人站其上,说话的声音就会从脚下升起,再从四周返回,仿佛在与天沟通交流。
天坛使这些特点具有一种和谐、静穆、崇高的意境之美。
A.修改:天坛使这些特点具有一种崇高、静穆、和谐的意境之美。
B.修改:天坛使这些特点具有一种崇高、和谐、静穆的意境之美。
C.修改:这些特点使天坛具有一种崇高、静穆、和谐的意境之美。
D.修改:这些特点使天坛具有一种崇高、和谐、静穆的意境之美。
答案:C解析:“天坛使这些特点具有一种和谐、静穆、崇高的意境之美。
”语序不当,应该是“这些特点使天坛具有一种崇高、静穆、和谐的意境之美。
”,所以答案是C。
点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我们的宇宙是和谐有序的。
宇宙中的每一颗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的散文中,每一个字、词,也应当不是可有可无的。
星体之间有宇宙微粒充当填充物,文章字词间也须有填充物──韵味,意境……这是比字词本身含意更深更难以言传的东西,无具体形象而真实存在的、类似晴空下笼盖在树木河流上空的淡紫色烟霞的东西。
A.茫茫宇宙也如同散文一样是和谐而有序的。
B.星体之间的填充物犹如散文中的韵味和意境。
C.散文中的填充物是韵味和意境,它犹如星体之间的宇宙微粒。
D.散文必须有韵味和意境。
答案:D解析:这里从韵味,意境两方面来阐述“散文”的特点,D最正确。
点评:通过“文章字词间也须有填充物──韵味,意境”一句可以准确选出答案。
7.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
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
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
元代文人画兴起后。
画竹更为盛行。
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
明代竹画家蜂起。
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
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
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
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A.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意境萧疏。
B.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线条和笔力强劲,风格独特。
C.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D.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意境萧疏,技艺高超。
答案:C解析:本文段中举了两个画家,说明了他们画风的不同,所以C中“风格独特”的表述正确。
点评:做此类分析理解的单选题,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首先要抓住各项中心意思,在文中逐一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比较。
技巧上,是选择“错误”的,就直接判断;是选择“正确”的,可用反选排除法,排除错误得出“正确”的项,或者直接总观各项,明显“正确”的,即可选出。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听到班主任的脚步声,喧闹的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C.那些门和窗尽管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一个人并不遥远。
答案:C解析:C中“别有用心”指不怀好意,这里不合语境。
点评: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词语有正确的理解,然后将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判断是否正确。
9.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③江南,秋当然是有的④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⑤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A.④①②③⑤B.③⑤②①④C.③⑤②④①D.④①⑤②③答案:C解析: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
另外,在初步排好句序后,要把语段通读一下,感知整个语段是否通顺,即再做一下检验。
点评: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10.与“绵绵春雨润万物”构成对偶且意境最和谐...的一项是()A.柔柔春风拂细柳 B.炎炎烈日烤大地C.飒飒秋风扫落叶 D.皑皑冬雪兆丰年答案:D解析:这里“绵绵”对“皑皑”“秋风”对“冬雪”“扫落叶”对“兆丰年”。
点评: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对联的考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继承的理念。
考查形式以选择和对句为主。
掌握对对联的要诀是准确把握对偶这种修辞的用法。
11.下别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殉职殉情枉法伦理满腹经纶 B.渊源世外桃源勉励变本加厉C.意境断章取意茁壮相形见绌 D.书籍声名狼籍娇艳娇揉造作答案:B解析:这里A中应是:徇情枉法;C中应是:断章取义;D中应是:声名狼藉。
所以选B。
点评:此类题考查对常见字字形的辨识能力,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形声字、形近字的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
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②山脊在平原中突兀矗立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A.①④②③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答案:A解析:通读这4句话都是对山水画《春水晴峦》画面的描述,“山水画”及冒号提示:先写山,后写水,故③应在①②之后;从“朦胧意境”和“在平原中”分析,应是先清晰后朦胧、先近后远的顺序。
点评:解答句子排序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
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
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13.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阐述错误的是()A.诗歌中的“意象”,是指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之物。
B.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情感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理解为“千里冰雪封盖,万里大雪飘飞”。
D.《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含蓄地写出了“阳光”还没有普照大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