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主要讲述了欧洲国家在15至17世纪期间为了寻求财富和拓展势力范围,开展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揭示了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欧洲列强对外扩张的野心。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探寻新航路这一课题上,学生可能对航海家的探险历程、航海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航海家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的敬佩,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积极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技术发展、欧洲列强对外扩张的野心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意义。

2.了解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船队的航海路线和成。

3.理解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依据教材内容动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通过列表对几位航计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指南针在航海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和影响。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师: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

可是在古代人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通常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生:是方形的。

2.师:什么时候人们发现了地球是圆的,他们又是通过什么进行了证明?这一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新航路的开辟。

二、教授新课(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师:请大家先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探寻新航路?什么又为探寻新航路提供了条件?学生自读课文,梳理问题。

2.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5 世纪欧洲掀起搜寻新航路热潮的原因,谁来根据课本说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梳理、补充讲解:历史原因:(1)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社会根源:东方的商品受到欢迎,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昂贵,欧洲人想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客观条件:(1)地理知识的进步: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2)航海技术的进步: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导航技术。

(3)造船技术的进步: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2.学习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和结果。

4.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2.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图表法3.案例分析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步骤Step 1:课前导入(5分钟)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利用与探寻新航路有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了解探寻新航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1.什么是探寻新航路?2.为什么需要探寻新航路?3.探寻新航路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Step 2:学习新知(35分钟)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习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意义、过程和结果。

在课前教师可以将课件、图表、地图等相关素材发到学生的学习平台上,以方便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学生可以利用板书笔记或ppt笔记的方式,把学习到的内容进行记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讲解:Step 2.1: 关于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欧洲人的文化和经济因素对探寻新航路的影响。

Step 2.2:关于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学生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和搜索资料等方式进行探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1.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是什么?2.探寻新航路的意义在哪里?3.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经济成因是什么?4.如何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文化影响?Step 2.3:关于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也可以结合指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材以人类历史发展为背景,讲述了欧洲探寻新航路的过程以及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课主要内容涵盖了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探寻新航路的动机、过程以及所引起的殖民扩张和全球化进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对于探寻新航路这一事件,学生可能对其背后的动机、过程以及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探寻新航路的背景、过程以及主要航海家;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及主要航海家;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探寻新航路的动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已知的航线,进而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去探寻一条新的航线,你会选择怎样的路线?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探寻新航路的背景,然后呈现主要航海家的生平事迹,如哥伦布、麦哲伦等。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理解欧洲探险运动的背景和动力,了解新航路开拓者及他们的探险经历,了解新航路开拓对世界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分析欧洲探险运动的背景和动力。

2.理解新航路开拓者及他们的探险经历。

3.分析新航路开拓对世界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认识到探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发扬勇敢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探寻新航路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教师用PPT展示几张地图,让学生猜测地图所在的时代和主要内容。

然后简单介绍欧洲探险运动的背景和动力,引导学生进入新航路探险的话题。

2.讲解(约2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详细讲解新航路开拓者及他们的探险经历,重点讲解荷兰人航海家赫尔曼德·戈斯特的东印度群岛探险、葡萄牙人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的开辟非洲东海岸航线和瓦斯科·达伽马的开辟印度航线等。

3.讨论(约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新航路开拓对世界的影响。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讨论、交流。

4.展示(约10分钟)教师让学生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这有助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航路开拓的历史意义。

5.思考(约5分钟)教师从探险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对新航路开拓者的评价。

鼓励学生在个人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根据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内容,写一篇有关新航路开拓者及他们的经历的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七、板书设计探寻新航路新航路开拓者及探险经历新航路开拓对世界的影响八、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介绍欧洲探险运动和新航路开拓者的探险经历,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拓对世界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扬探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航路开拓的历史意义。

本课教学反响良好,学生听课积极,思维活跃,个别学生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以针对性讲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课题:探寻新航路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学生需求、现实基础、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家长需求、家长受教育背景及教育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的影响导入: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

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

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教学过程: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板书)提问1:欧洲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国家最早开辟新航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原因:①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市场需求②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行纪中描绘了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对东方的憧憬③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

土耳其人向商人征收高额关税,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

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线路的阻隔(2)条件:①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流行。

②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传到欧洲。

③欧洲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④欧洲宗教对外扩张的一种形势需要开辟新航路。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意义(1)过程(2)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知识拓展:1.对哥伦布远航美洲的评价(1)一方面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与落后;(2)另一方面使掠夺的财富成为原始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也向美洲传播了先进思想文化。

2.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原因 (2)条件 二、新航路开辟 (1)过程 (2)意义 课堂练习:1.马克思曾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教案换手段。

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货币扩大经营,开拓新的市场,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因此,许多欧洲人都渴望黄金。

而当时恰好有一本书告诉他们可以去哪里找更多的黄金,它就是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我们一起看看马可·波罗是怎么说的: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冯承均[译]【设问】哪里有大量的黄金呢?没错。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可·波罗向欧洲人描述了东方国家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无限黄金、还有当时在欧洲极受欢迎的香料。

除了这些,《马可·波罗行纪》中还描述了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商业城市,华丽的宫殿建筑。

这些吸引人的描绘更激起欧洲人到东方寻找黄金、获取香料等商品的热情,使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社会的热潮。

以上就是欧洲人为什么有一个“东方梦”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看出欧洲人的梦想很美好,不过,现实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则材料:材料三: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教师:可惜,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首先,由于有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这些中间商赚差价,欧洲人购买东方商品要付很高的价格;其次,令欧洲人更头疼的是,在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土耳其人向商人征收高额的关税,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了。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即使遇到困难、更大的困难,欧洲人还是没有气馁。

既然传统陆路无法行通,欧洲人决定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总结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另外,展示迪亚士的话,补充探寻新航路的宗教原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观看大国崛起时摘录了一段很好的解说词,让他给同学们读一读:15世纪以前绝大多数欧洲人受教会的影响,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没有人知道地球究竟有多大,没有人能说出世界的具体轮廓,在他们脑海中仅知的亚、非、欧三大洲被无尽头海洋分割,此时的三大洲交往甚少,各自分散、孤立的发展着。

教师:他的摘抄介绍了15世纪大多数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又是什么事件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密切了世界的交流?学生:探寻新航路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师:我们今天将要从以下板块展开对本课的学习,请同学们齐读这三个板块的名称;学生:师:当时的欧洲人为什么要去探寻新航路?——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学生:师:这些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提升了生产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出售商品获取大量的利润,他们必须要扩大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探寻新航路的根本推动力。

师:欧洲人自古喜欢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珠宝、黄金,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有什么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购买欲?学生:钱——黄金师:黄金是财富、地位的象征,渴望得到黄金成为欧洲社会的一普遍心态。

也许是一种巧合,马可·波罗的出现激起了欧洲人到达欧洲的欲望。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读一段材料。

师:这则材料是如何描述东方世界的?学生:遍地黄金师:渴望黄金的欧洲人迫切的想到东方寻金,因此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及其欧洲人对东方黄金的向往,成为探寻新航路的社会推动力;师:探寻新航路这说明还有旧商路,你还记得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重要上路的名称?学生:丝绸之路师:丝绸之路包括陆上,海生丝绸之路这两条商路先将商品汇聚到欧洲的地中海地区,地中海沿岸是新航路开辟前的欧洲商贸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

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

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

2.意大利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

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

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

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

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9.1519年,__麦哲伦__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船队穿越大西洋、__太平洋__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10.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__资本主义__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欧洲和__亚洲__、非洲、__美洲__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阅读教材,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

探究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影响
1.阅读教材,找出新航路开辟中的几条主要航线,并尝试绘制航海路线图。

新航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

①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迪亚士: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好望角。

达·伽马: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②自欧洲向西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

麦哲伦: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扩张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

郑和哥伦布达·伽马
比较
结果目的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性质友好交往义举殖民扩张活动
时间1405—
1433年
1492—
1504年
1497—
1498年
时间最早
次数7次3次1次次数最多人数27 800人 1 500人60人人员最多
到达范围到达亚非30多
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美洲到达印度范围最广
影响促进国家友好
和经济文化交流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
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造成殖民灾祸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本书对应练习。

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能够积极钻研教材,通过情景导入、自我研学、合作探究、归纳总
结,课堂检测等几个环节,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绘制航海路线图时,动手能力较差。

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