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三必修5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杨华当三维目的知识与才干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结出宗旨;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进程与方法1.剖析文章大意,归结思绪,总结写作方法;2.抓住一般语段,纵深剖析言语的运用;3.思绪凌驾在自读之上,停止综合式的研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讨生物的智慧才干最大水平地开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2.培育先生勇于为迷信贡献余热的肉体质量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笼统而生动的言语;2.挑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训练和培育先生挑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才干;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掌握作品主题。
教具预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随着城市的兴盛、经济的开展,科技的提高,人类便难免表现出自视其高、无私高傲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方式这节课,我们一同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担何方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活智慧中失掉启示,来指点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推进新课一、解题多媒体课件显示: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讨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讨院〕院长,并荣任美国迷信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索思想广博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判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起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爽、幽默、委婉,无愧为当今迷信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刻惹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庞大反响和热烈喝彩,取妥当年美国国度图书奖,至今仍滞销不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李书【教学分析】①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课标教材必修五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
这些论文均出自科学大师之手,具有科普的意义,所以在内容上并非晦涩难懂,而是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和情趣,可读性很强。
学习这类文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智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低等动物合并成一个类似高等生物的现象。
作者由此对人类进行反思,虽然人类“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但是,“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作者指出人类如果想“对于如何前进有个清楚的概念”,就必须建立“人类社会信息积累机制”,借以联合人类的智慧。
本文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语言幽默风趣,表现出一个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的副标题为“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入微的思考,揭示了“作为生物的社会”中一些值得让我们探讨的生命现象,从而反思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②学生分析学生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大量接触了自然科学小论文,这类文章对他们来讲并不陌生。
同时,要理解这类文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
但是,在高考的压力和指挥棒下,学生在读这类文章时,往往更注重对字句的生搬硬套,刻意苛求,而忽略了文章的文学性、美学性和哲学性。
③目标分析结果性目标: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赏析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体验性目标:品味科普文章的文字魅力,体会作者的哲思并触发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④媒体分析电脑、投影仪,用于投影ppt及播放相关短片;黑板,用于书写本文的观点和结构。
⑤核心问题分析品析作者观点,感受文字魅力,触发自然哲思。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2)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的认知。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
(2)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内容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批判性思维训练:(1)学生针对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分析论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如何将生物学与社会学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生物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的认识。
2. 针对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找一些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以便于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深入分析文章中的案例,了解生物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作为生物的社会》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五第四单元第二篇第12课,属于科普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相关生物学知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论证方法,体会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社会性的基本特征,培养珍惜并尊重生命的高尚情感,激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树立与别人互助合作、融入集体的团结意识。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论证方法,体会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理清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证其观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我们总是接受着这样一个观点: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人,是高于一切其他生物的高级物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我们人类和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我们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但最终却聪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
那么人类就真的比其它生物更高明吗?(二)作家作品介绍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生于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
托马斯的名字在美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并不是文学大学,而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
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全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该书收文二十九篇,获该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
该书中托马斯透过表面现象挖掘所有生命形式共同的存在特征,强调物种间内在的相似性和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主张将生态系统视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反对过分强调物种独特性。
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基本主张的达尔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生物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合作的重要性;3.探讨不同生物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特点;4.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教学重点:1.生物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生物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合作;3.不同生物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特点;4.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比较。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生物社会?生物在社会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需要生物社会?2.学习与实践(40分钟)a.生物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社会的含义和特点,包括:多个个体组成、相互作用和合作、共同生活和繁衍等。
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不同生物社会的组成和结构。
b.生物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合作是如何促进群体生存和繁衍的。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生物社会中合作的理解。
c.不同生物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特点(15分钟)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生物社会,例如蚁群、鸟群、狼群等,研究它们的组织形式和特点,并向全班汇报。
学生通过展示和介绍,了解不同生物社会的组织方式和各自的特点。
d.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比较(5分钟)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组织方式和与其他生物社会的关系。
3.总结与评价(20分钟)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加深对生物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生物社会的重要性和多样性进行评价。
四、教学手段和评估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2.评估方法: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作业等。
五、延伸拓展: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生物社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撰写一份关于该生物社会的研究报告;2.学生可以利用实地调研和野外观察,进一步了解不同生物社会的行为和生态环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教版⾼中语⽂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物的社会》教案《作为⽣物的社会》教案⾼⼆年级备课⼈:宋三龙【教学⽬标】⼀、知识⽬标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2、了解《细胞⽣命的礼赞》⼀书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能⼒⽬标1、理清⽂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学习本⽂的论证⽅法。
3、品味本⽂幽默风趣的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标1、增强对⼤⾃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觉保护环境。
2、感受集体协作的巨⼤⼒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重点】1、理清⽂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学习本⽂的论证⽅法。
【难点】品味本⽂幽默风趣的语⾔【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篇科普⽂章。
⾸先观看⼀段视频(《昆⾍总动员》预告⽚)。
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何感想?蚂蚁、瓢⾍等⽣物群体跟⼈类社会相似吗?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与⼤⾃然与其它⽣物应该和谐相处。
可是在四⼗多年前,科学界并不这么认为。
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是,⼈类是世界的中⼼,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类可以控制⼀切、战胜⼀切。
这种主流观点严重对⽴了⼈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就在这时《细胞⽣命的礼赞》出版,并引起美国读书界、评论界的巨⼤反响,此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今天咱们就⼀起学习其中的⼀篇⼩论⽂《作为⽣物的社会》,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他的观点,让⼈们乐于接受的。
⼆、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刘易斯·托马斯博⼠1913年⽣于美国纽约,1993年逝世。
美国医学家,⽣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
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学⼉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学——贝尔维尤医疗中⼼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
三、了解《细胞⽣命的礼赞》⼀书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创作背景】⾃启蒙运动以来,西⽅社会在政治、经济、⽂化等诸多领域发⽣了巨⼤转变,理性取代了宗教神学的地位并得到⼴泛传播,“知识就是⼒量”成为普遍⽽坚定的信条。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认识到人类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如“社会生物学”、“生物进化”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和讨论文章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概述:介绍文章的主旨、结构和主要论点。
2. 重要概念解析:解释社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生物进化的理论。
3. 分析与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3. 讲解与解析: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解析重要概念和论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反思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作为生物的社会》课文文本。
2. 多媒体教学材料:相关视频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和提供直观感受。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参考。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社会生物学复杂理论的理解:由于社会生物学涉及生物学和社会学的交叉领域,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复杂理论。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生动的案例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理论。
提供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分步骤讲解,确保学生逐步掌握关键概念。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能不习惯于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批判性思考。
解决策略包括: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1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章大意,归纳思路,总结写作方法;2.抓住个别语段,纵深分析语言的运用;3.思路凌驾在自读之上,进行综合式的研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2.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
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
推进新课一、解题多媒体课件显示: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
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为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销不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行为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文章开头就令人耳目一新,仿佛以天外来客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的行为,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第二段作者有意用描述人类行为的语言来描绘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恰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指出,很多生物“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文章结尾,作者以科研为例,援引权威人士的观点,再次强调个体的智慧与群体的智慧,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表现出一个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的副标题为“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入微的思考,揭示了“作为生物的社会”中些值得我们探讨的生命现象,从而反思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法说明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以及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了解生命、了解自然的兴趣与激情,培养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
本节课拟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课前让学生预习准备:1、预习《作为生物的社会》,充分阅读。
2、初步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及其创作。
三、三维目标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3、通过对本文的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5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二、作者介绍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幻灯片】三、整体感知1.明确本文写作思路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1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__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__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关键了解__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教具电脑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__采用丁哪些论证方法?【明确】这篇科普__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
__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2)怎样理解__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明确】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
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
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2020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社会》教案

2020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12《作为生物社会》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4.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二、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4. 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三、德育、美育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1.放映幻灯片:生物社会“大雁南飞图” “蚂蚁搬家图” “狮群捕猎图” 2.作者情况二、讨论合作,回答三个问题。
1.从结构看,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分别都说了什么。
(结构把握)2.阅读文章,说说本文写了除人类之外哪些生物的具有社会性的活动。
(信息筛选)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本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探究题)三、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一、二题。
附1:板书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内容论证方法结1、(1―3):人类活动与生物活动有共通之处。
(观点)比喻2、(4―10):论述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似性。
对比对照构3、(11―13):警示人类。
指出生活活动具有社会性。
对照附2:《作为生物的社会》学案一、作者简介:刘易斯·托马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细胞生命的礼赞》。
二、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三道问题。
1、从结构看,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①(1―3):提出观点,人类活动与生物活动有共通之处。
②(4―10):论述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似性。
③(11―13):警告人类并指出人类与生物界都有社会生活。
12作为生物的社会-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一、教材内容简介本单元以“作为生物的社会”为主题,从社会的本质、社会行为的演化、群体生存策略、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特征、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发展等角度介绍了社会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2.理解不同种类的社会结构和群体生存策略。
3.了解群体行为演化和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
4.了解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特征,认识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演化,理解其背后的机制和原因。
2.能够识别和分析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特征和结构,并理解其发展历史和现状。
3.能够利用社会生物学的知识解读人类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
4.能够将社会生物学的理论应用到其他生物领域,比如生态学、行为学等。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探索社会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对生命之美和多样性的欣赏和尊重。
2.通过学习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的宽容和包容心态。
3.培养学生观察生物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细心和耐心,从小事着手,积累知识和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掌握社会行为的演化和群体生存策略。
2.了解群体行为的遗传基础和复杂性,分析不同种类的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
3.理解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特点,认识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2.教学难点1.掌握社会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建立生物社会学的思维模式。
2.记忆与理解不同种类的社会结构和群体生存策略的特点和适应性。
3.分析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特点,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详细的讲解、教学演示、概念解析等方式,向学生深入讲解社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网上新闻报道或自己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社会的概念,理解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归纳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生物社会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讲解:理解生物社会的概念及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2.难点解析: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生物社会问题,理解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与生物社会相关的实例和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知识点讲解:讲解生物社会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介绍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3.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生物社会案例,例如蚂蚁、蜜蜂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社会的内涵和特点。
4.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种或多种生物社会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并分享。
5.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物社会的实际情况。
2.结合教材进行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问答、判断正误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并纠正错误。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社会的多样性和奇妙。
2.提供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视野。
3.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教具,例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社会的内涵。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对生物社会的概念和特点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了生物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兴趣,拓宽视野。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2)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社会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老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引导。
4. 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5. 总结拓展:(1)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启示,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文章的主要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选取文章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生物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合作讨论的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对本文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以及在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章的深层含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2《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作家作品简介: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该书收文29篇,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是一个医学家、生命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判断下面句子的正误1.如果说昆虫的群居活动有点像人类事务,生物学家肯定是一片反对的声音,则反过来说,昆虫像人则完全不一样。
()2.人类之所以不愿意承认人类跟昆虫的行为像素数性就是因为自己是人类。
()3.一群蚂蚁不是单个的蚂蚁的简单相加。
()4.白蚁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随之增加。
()5.数只白蚁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是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
()6 .只有离巢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才不属于蜂窠的一部分。
()7.黏菌、鲱鱼、飞鸟等动物都不属于昆虫。
()8.每个黏菌细胞立即聚集起来的细胞是它们每个细胞放出的聚激素。
()9.鲱鱼的群体紧紧挤在一起,功能上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
()四、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在刚才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说一说课文哪些段落重在写人类社会,哪些段落重在写其他生物的社会?3—10段重在写其他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五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一:教材依据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⑤》(人教版)阅读鉴赏第四单元第二课。
这个单元是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
二:设计思想
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重在引导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引起对科学的关注,弘扬科学精神。
本单元这些文章都出自科学大师之手,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和情趣,可读性极强。
本课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托马斯·刘易斯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一篇佳作,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此文,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
学习此文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把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人类唯有尊重生物,借鉴生物社会群体性生活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让学生懂得“生物也和人一样是个社会”,人也应该像生物一样“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生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五.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重点难点突破的策略:
1、勾画圈点: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核心词、核心句。
2、变化叙述角度进行概括:本文属自然科学小论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以题目为切入点进行思考。
六、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1、自读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勾画重点词、重点句。
2、小组合作探究法。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蚂蚁组、蜜蜂组、鲱鱼组、黏菌细胞组。
要求各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概括自己的生活。
并派代表发言,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3、拓展延伸: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其他群居动物的例子。
4、主旨探究:动物和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给人类的启示是什么,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七、教学准备
(1)上网查阅有关群居性生物的资料与图片。
(2)多媒体。
九、板书设计
作
为蚂蚁搬家
生蜜蜂跳舞主旨:团结协作
物细胞聚集
的鲱鱼御敌
社
会
十、教学反思
本课虽然属于自然科学小论文,具有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与生活很贴近,因此学生学起来兴趣很浓。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所以贵在引导学生通过勾画重点词、重点句,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充分理解课文主旨。
基于此,我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从生活中寻找鲜活的事例,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了全文的主旨,培养了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在课堂上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和环境,营造了一种探究的氛围,符合一节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