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选矿学大作业2
高等选矿学参考答案2
高等选矿学试卷工程硕士1.矿可利用的的矿物性质有哪些?列举出依据这些性质的选矿方法(20分)答: 矿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粒度、密度(包括堆密度、)或比重、磁性、电性、表面吸附性、表面润湿性、光学性质、热力学性质(如熔点、溶解度、热容和比热)等。
依据粒度进行矿物分离的方法主要是筛分,包括湿式和干式两种。
设备主要有固定筛、振动筛,其中振动筛常用湿式,尤其是筛孔较小的筛分作业。
依据密度(或比重)和粒度进行矿物分离的方法主要是重选和分级。
重选包括跳汰选矿、摇床选矿、重介质选矿、溜槽选矿等。
跳汰选矿是在交变介质流中进行的,主要设备是跳汰机,有活塞跳汰机、隔膜跳汰机、无活塞跳汰机、水力鼓动跳汰机以及动筛跳汰机。
分级是根据颗粒在介质中沉降速度的不同,将宽级别粒群分成两个或多个窄级别粒群的作业。
依据磁性进行矿物分离的方法主要是磁选、磁流体分选、超导磁选等。
磁选设备依据其磁场强度和磁场梯度大小可分为弱磁场磁选机、强磁场磁选机、高梯度磁选机等类型。
矿物的磁性大小通常用磁化率或比磁化率来表征,比磁化率越小磁性越弱。
根据比磁化率大小,矿物可分为强磁性、中等磁性和弱磁性三大类,其中,强磁性矿物可用弱磁场磁选机来分选,弱磁性矿物则须用强磁场磁选机来分选。
依据矿物电性的选矿方法是电选。
矿物电性质主要指矿物的介电常数、电导率及相对电阻、电热性、比导电度及整流性等。
此中最常用的是介电常数、相对电阻、比导电度及整流性。
依据矿物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及表面吸附特性等进行分选的方法主要是浮选。
接触角大小决定着矿物可浮性的好坏,根据接触角大小,矿物分为亲水性和疏水性两大类。
矿物的光学性质目前还只用于矿物颗粒的粒度分析、分散体系如矿浆中矿物颗粒浓度的测定上。
矿物的热力学性质在化学选矿中有所体现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矿物分离方法都是以矿物的一种或几种物理、化学性质为主要依据的,但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些性质对选矿过程有影响,实际上在任一种选矿方法中,其它性质也会对它有影响,只是比较次要而已。
选矿学2重力选矿习题及答案
选矿学2重⼒选矿习题及答案重⼒选矿习题⼀、名词解释重⼒选矿分离粒度⾯积当量直径分级效率容积浓度冲程系数⼲涉沉降分配率等降现象⾃由沉降分级松散度介质阻⼒压差阻⼒摩擦阻⼒球形系数体积当量直径等降现象等降⽐容积浓度松散度析离分层跳汰周期⽔跃现象床层粒度分配曲线沉淀度层流边层机械冲程⼆、填空题1、重选的所⽤的介质有:、、或。
2、矿粒在介质中所受的⼒主要有三种,⼀是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
3、矿粒粒度的表⽰及测量⽅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离⼼加速度a=428m/s2,重⼒加速度g=9.8m/s2,离⼼⼒强度i=____________。
5、介质阻⼒的通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其中ψ也称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的函数,由此可知,介质阻⼒与_______________成正⽐,并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6、选矿⽤的隔膜跳汰机因隔膜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摇床选矿的⼯艺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物料在跳汰过程中之所以能分层,起主要作⽤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但能让分层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则是_______________。
9、弱紊流流膜结构分为三层,各层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测定⾦属矿⽯密度组成常⽤的重液主要有____ __、_ _ ___、__ ___、____ __。
11、矿砂溜槽主要⽤于处理_____________粒级的矿⽯。
华北理工选矿学试题及答案02浮选
浮选A卷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2013—2014年第一学期专业名称:矿物加工工程考试科目:浮选班级:11选矿1、2班讲课教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浮选: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
2.接触角:过三相润湿周边上任一点P作气液界面的切线,与固液界面之间所形成的包括液相的夹角。
3.零电点:矿物表面的静电荷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的负对数值。
4.等可浮选:将欲回收的矿物按可浮性不同,分成易浮、难浮两部分,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分别浮选,然后再分离。
5.半胶束吸附:当捕收剂浓度足够高时,吸附在矿物表面上的长烃链捕收剂的非极性基缔合而形成的二维空间的胶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优先解离、优先吸附、吸附和电离、晶格取代2.紧密层、溶液3.电泳法、流动电位法、电渗法4.分子吸附、离子吸附、半胶束吸附、捕收剂等在矿浆中的反应物在矿物表面的吸附5.粘着阶段、升浮阶段、泡沫层形成阶段6.捕收剂、起泡剂7.自吸式、压气式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C2、B3、B4、C5、D6、C7、D8、D9、A 10、A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答:矿物表面和水对不同离子的亲合力不同,导致矿物表面对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的不等量吸附,促使矿物表面带电。
矿物表面在溶液中荷电以后,由于静电力的作用,吸引水溶液中符号相反的离子与之配衡,在矿物表面形成双电层。
当颗粒在外力作用下移动时,双电层中的扩散层与固体表面斯特恩层之间有一个滑动界面,滑动界面上的电位和溶液内部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位。
双电层和电动电位对浮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不同极性的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2)调节矿物表面电性,可调节矿物表面的抑制或活化作用,从而实现多种混合矿物的分选;3)影响矿物颗粒絮凝和分散;4)影响细泥在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和覆盖,细泥通常带负电,矿粒带正电,即可以被覆盖。
5)电动电位与浮选活性之间的关系,可用药剂与矿物作用前后电动电位差来评价矿物浮选活性的改变,ξ差越大,药剂作用越好,浮选活性提高越大。
选矿概论重点温习题
选矿概论重点温习题第一章:矿石的预备作业矿物:在地壳中由于自然物理化学转变生产的化合物或单质。
矿石:在现经济的条件下,可开采的矿物集合体。
选矿的目的,任务,概念概念:利用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借助选矿方式和设备,将矿石的有效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并使有效矿物相对富集的进程金属平稳:入厂金属原矿含量与出厂尾矿和精矿金属含量相同选矿大体内容和选矿生产流程:1.选别前的预备作业2.选别作业 3.选别后的脱水作业(浓缩过滤干燥)2.矿物:在地壳中通过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或生物化学作用所生成的具有固定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化合物或自然元素脉石:目前无法富集或尚不能利用的一些矿物.选矿工作的重要意义:①节约能源;②提高冶金产品质量;③充分利用资源及达到环保;④增进采矿业进展。
矿石预备作业大体概念1概述:一样指选别前矿石粉碎作业,破碎筛分磨矿分级,有时包括洗矿预选。
粉碎:包括破碎与磨矿,是选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分为四个时期:破碎、磨矿、超细粉碎、超微粉碎目的:将矿石通过破碎等要紧手腕单体解离粒:在破碎细了的矿石中,有粒子只含一种矿物。
连生粒:另外一些粒子仍是几种矿物的连生着的单体解离度:单体解离颗粒数/(连生粒+单体解离颗粒数)过粉碎:危害:1.粒度太细,难以操纵选别,不能进行有效回收,精矿体味差,回收率低。
2.机械磨损大,设备处置能力降低,无效功能提高缘故:1.磨细度超过最正确颗粒2.所用设备与矿石性质不适应3.碎矿,磨矿流程不合理阻碍矿石破碎难易程度,矿石的硬度破碎方式:a.压碎b.劈碎c.折断d.磨碎e.击碎破碎比是衡量矿石破碎后转变程度的指标破碎任务:1.为磨矿预备合格的给矿粒度 2.为粗矿选别预备最正确的入选颗粒 3.为高体味矿生产选择颗粒旋回式破碎机的特点:优势:1.破碎腔深度大,工作持续,生产能力高,单位耗能低2.工作较平稳,振动轻,基碎量小 3.能够挤满给矿,可直接给如原矿石,辅助设备少缺点:机身高,厂房高2.重量大,费用高3.不适用于潮湿,有粘性的矿石。
高等选矿学
润湿热:粉末固体被液体润湿时,单位表面积所释放的热量即为润湿热(-qim).矿物表面电位:在h=0处,即矿粒表面,此处的电位叫表面电位。
零电点:是矿物表面正、负离子组分相等,表面静电荷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的活度(用活度的负对数表示)。
定位离子:能在相与相之间迁移的离子称为定位离子。
特性吸附:除静电力外,尚有化学力、分子力等特性作用力.表现形式:特性吸附严格地说是界于物理和化学吸附之间的吸附。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物理吸附:由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分子间作用力引起的吸附自诱导浮选:指无天然可浮性矿物在无捕收剂的溶液中,由于矿物表面阳极的氧化而产生疏水性从而导致矿物的浮选。
高分子絮凝:以高分子絮凝剂的线性大分子实现微粒间的桥联而形成聚团的现象称为高分子絮凝。
位阻效应:当两粒子的吸附层接触时,就会产生位阻效应,包括体积限制效应和穿插效应。
穿插效应:吸附物相互穿插,使吸附物链的浓度在粒间增大的现象。
异类载体浮选:载体浮选中的载体与被浮细粒矿物不同,一般称之为异类载体浮选。
黑膜:泡沫层的脱水作用会使分隔气泡的水层变薄到极限厚度(10-15nm),此时的水膜叫黑膜。
剪切絮凝:一种通过施加足够大的剪切力场,使具有疏水性表面的超细粒矿物,以很大的冲击能碰撞,除去矿粒表面水化膜层,而发生絮凝现象。
背负复选:又称载体浮选,用可浮性好的粗粒矿物作载体,背负细粒矿物,用常规浮选回收“载体-细粒”聚集体。
矿物表面的水花自由能由哪些势能叠加而成?答:(1)矿物表面与水分子作用所释放的能(负的)E=Ee+Eh+Ev Ee—静电作用势能;Eh—氢键作用势能Ev—分子作用势能;(2)水分子与水分子间的作用能Ew矿粒排开水分子,在水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产生的空化作用能。
Ew往往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属于从外界吸收的能量(水分子缔合能)。
Ew=Eho+Evo(3) 界面水的结构发生变化—水化膜结构能矿物表面水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能量变化Est,Est的正负依矿物表面的极性而异。
高级重力选矿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测试题与答案解析
2. 除作图、制图题外填写答案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
3. 本份试卷共6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在括号内打“√”号,错的打“×”号)1、入料浓度过高,分选密度提高,分选精确度也随之提高 ( )2、床条的高度应该大于低密度颗粒的悬浮高度而小于高密度颗粒的悬浮高度 ( )3、有关破碎的三个假说中的面积说是1952年由彭德提出来的( ) 4、在锤式破碎机中,物料支承于衬板上或筛条上受打击或研磨( ) 5、粗到细的筛分方法称为序列法 ( ) 6、筛面越长,物料在筛面上被筛分的时间愈久,其筛分效率也愈高 ( ) 7、输送机长度超过30m 时,应间隔一定距离安装拉绳开关 ( ) 8、在电阻值不变的情况下,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成反比。
( ) 9、电子的运动方向是由高电位流向低电位的。
( ) 10、电源电动势的大小与外电路无关,它是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 ) 11、在煤的利用中,首选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相对来说易破碎( ) 12、沸腾床气化炉可以用褐煤,长焰煤和不粘煤要粒度小于8mm ,0-1mm 的煤粉越多越好 V ( )13、风量和筛下水不仅决定着床层的振幅,同时决定着床层的游动性,因而是最重要的调节因素 ( )14、β曲线表示各密度级沉物累计产率与其灰分的关系 ( ) 15、分配率反映了设备的构造特性与操作制度,而与原煤的可选性,原煤粒度组成及规定的分离密度无关 ( )16、床层起振爆发力的大小,以起振过程中床层颗粒不产生分级为度,将在粗粒间穿隙流动的细粒控制在最低限度 ( )17、溢流堰的堰高则处理量大,堰低则处理量小()18、实验表明,原煤中黄铁矿含量随煤的密度增高而增加 ( )19、旋流器的锥角增大,旋流器的浓缩作用增强,分离密度变小 ( )20、动筛机构上升时,颗粒相对于筛板,总体上看是没相对运动的,而水介质相对于颗粒是向下运动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横线上)1、在筛分机上采用强力清水喷洒的办法,使产品与加重介分离,达到选后产品脱除介质的筛分,叫___筛分A 、脱泥B 、脱介C 、选择性2、粒度小于筛孔但又大于筛孔尺寸3/4的颗粒,称为 A 、易筛粒 B 、难筛粒 C 、阻碍粒3、在悬浮液中煤泥量是处于 状态的A 、动平衡B 、静平衡C 、都不是 4、橡胶输送带运送的物料温度不得超过_____℃ A 、40 B 、45 C 、50 5、用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A 、运动方向B 、受力方向C 、受力大小 6、 煤无光泽,而且质地坚硬而无层理A 、镜煤B 、暗煤C 、丝炭 7、高炉喷吹用煤对煤质的要求是,灰分最高不应超过A 、12%B 、15%C 、17%8、主要是依据煤和矸石表面润湿性的差别,分选细粒煤的选煤方法是 A 、重力选煤 B 、浮游选煤 C 、特殊选煤9、跳汰机分选效果的评定中,绘制密度曲线是用 来表示的 A 、δ B 、ε C 、λ 10、 是粒散床层的主导因素,是跳汰选煤的动力源 A 、风 B 、水 C 、两者都是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1、原煤密度组成采用 方法测定。
高等选矿学
1.试简述泡沫浮选的过程,分析并讨论颗粒与气泡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动力学行为。
答:泡沫浮选是一个颗粒分选过程,是以各种颗粒或离子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为基础,在气-固-液三相流体中进行分离的技术。
浮选时不但要求物料单体解离,而且要求适宜的入选粒度。
颗粒太粗,即使已单体解离,因超过气泡的承载能力,而不能被有效收回。
浮选粒度上限因物料的密度不同而异,如硫化物矿物一般为0.2~0.25mm,其他矿物为0.25~0.3mm,煤为0.5mm。
泡沫浮选主要包括以下单元过程:(1)磨碎。
磨碎的目的是使固体物料达到单体解离,这是实现分选的前提条件,使欲浮的物料易于浮出。
(2)调浆。
浮选要求矿浆浓度为25%~30%的固体质量分数,使矿浆处于湍流状态,以保证颗粒悬浮,并以一定的速度运动。
(3)加药。
悬浮颗粒与浮选药剂作用,是目的颗粒的表面呈强疏水性。
(4)充气。
加入起泡剂,使矿浆中产生气体并弥散,颗粒与气泡接触,疏水性颗粒黏着在气泡上,随气泡浮生。
(5)分离。
将浮到液面的矿化泡沫层刮出,得到泡沫产品和槽中产品。
A.浮选过程中颗粒与气泡的相互作用表现为颗粒附着于气泡上,即气泡矿化。
在强迫对流或机械搅拌系统中,气泡的尺寸由剪切应力确定,这些应力既影响气泡离开形成点的气泡尺寸,也影响在流场中静止的最大的气泡尺寸。
矿粒与气泡的碰撞与粘附可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进行机理分析:(1)物理机理物理机理包括感应时间、动接触角、动量等因素。
a)感应时间是指矿粒突破气泡的水层而相互接触这段时间。
克拉辛认为,颗粒愈大,所需感应时间愈长,感应时间过长则较难浮。
爱格列斯曾以此评判药剂作用及可浮性;b)动接触角是指在惯性冲击作用下,气泡弹性变形,矿粒回跳并粘附所形成的角度。
菲力波夫曾求出不同粒度矿粒所需的动接触角: 200微米的矿粒为0.7°,而1微米的需1.7°,并且推断细泥难浮的原因是由于所需动接触角较大;c)动量机理是克拉辛首倡,他认为粗粒动量大,容易突破水化膜而粘附,细粒动量小不易突破水化膜,故粘附概率也小。
选矿学习题集
选矿学习题集第一篇矿石学基础《矿石学基础》习题集一. 名词解释:晶体矿物解理、断口矿物的脆性与韧性结构水结晶水条痕解理、断口岛状硅酸盐矿物的脆性与韧性硅氧骨干结晶习性晶体常数和晶胞参数对称型晶面符号类质同象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同质多象单形与聚形矿石品位矿石的最低工业品位矿石储量矿物集合体交代作用矿物、矿石晶体、非晶体胶体矿物二填空:1.晶体的基本性质有、、、、、。
2. 当配位数是6时,配位多面体的形状是。
当配位数是8时,配位多面体的形状是。
3. 晶体分类体系中,低级晶族包括晶系,中级晶族包括晶系,高级晶族包括晶系。
4.常见的矿物光泽有、、、。
5从布拉维法则可知,晶体常常被面网密度的晶面所包围。
6.黄铜矿和黄铁矿的主要区别是、。
7.最低工业品位主要指:---------------------------------------,----------------------------------。
8.石英和方解石的主要区别是、、--------------。
9.石膏Ca〔SO4〕·2H2O中的水属于()A结构水 B 层间水 C 结晶水 D 吸附水10.一切晶体不论外形如何,它们的内部质点(),总是作完全()的排列,这种规律主要表现为质点的()。
11.晶体的连生可分为()和()两大类。
双晶是()连生体。
非晶质矿物一般是()体。
12.胶体是一种物质的微粒,粒径为()。
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之中形成均匀的细分散系。
前一种物质称为()。
后一种物质称为()。
13矿物受外力作用时,容易破碎的性质称为()。
在受到外力的碾压或锤击时,能发生塑性变形而趋向于形成薄片的性质,称为矿物的()。
14.电阻系数为102—10-6Ω·cm,如黄铁矿、磁黄铁矿等是()矿物。
电阻系数为103—1010Ω·cm,包括较少的富含铁和锰的硅酸盐等是()矿物。
15.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由有用矿物资源的相关地质要素构成的地质体,被称为()。
选矿学作业
中国矿业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高等选矿学(1)考试时间2016.5学生姓名王东岳学号TS15040096A3TM所在院系化工学院任课教师谢广元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一、综述我国选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我国选煤技术现状1.干法选煤理论及基础研究进展目前,在选煤领域普遍采用基于水的湿法分选方法,但湿法技术对干旱缺水地区、高寒地区煤炭及易泥化煤炭进行有效分选较为困难。
我国2/3以上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部干旱缺水地区,迫切需要高效的干法选煤技术。
赵跃民等人采用新一代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以磁铁矿粉和煤粉为二元宽粒级加重质,以空气为流化气体,形成具有一定密度的流化床层,进入到分选机中的煤炭按密度进行分层,实现高效干法选煤,新一代分选机解决了布风板易堵塞的难题,具有流化床密度均匀稳定、加重质循环量小、整机可靠性高的特点。
贺靖峰采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流化床内气固多相的复杂动力学行为进行数值计算,在充分考虑流化床三维空间分布、加重质密相分布规律与颗粒实际运动情况的基础上,对球形颗粒在流化床中运动时的受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入料颗粒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运动时的受力平衡方程和基本动力学公式。
隋占峰将振动能量引入到干法螺旋分选机中,并根据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的理论动力学模型。
2、跳汰选煤技术跳汰机向着大型化、控制系统集成化以及模块化方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大力推广,跳汰选煤工艺所占比例虽在下降,但跳汰机的发展创新随着设备大型化发展上了一个台阶。
目前我国在跳汰机的机械结构、数控风阀、自动排料控制系统以及分选指标等方面与国外跳汰机相比技术各具千秋;在备的制造水平和使用可靠性方面差距明显;在检测技术手段、检测数据精度和可靠性以及系统控制完善性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但经过多年的研究,这些差距正在缩小,跳汰机有些方面的技术甚至超过了国外。
选矿学考试复习题
选矿学考试复习题1、什么叫选矿?从地下开采出来的矿石一般都由有用矿物和脉石组成,其品位一般都比较低,不能直接进行冶炼,需要先进行加工,除去其中大部分脉石与有害成分,使有用矿物富集成精矿,供下一步使用。
利用矿物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富积的过程叫选矿。
2、选矿物质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黑钨矿石一般含有大量的脉石,如石英,经过选矿除去大量的石英之类的脉石,是钨矿物成分得到富集,成为精矿产品。
有的矿石中还有对冶炼过程有害的元素,如铁精矿中的硫和磷,他们的含量不能太高,不然会使生铁发脆。
特别是一些多金属共生的矿石,其中所含各金属成分如Cu—Pb—Zn—Fe在冶炼时常常是相互为害的,只有经过选矿得到的多种精矿产品才能分别进行冶炼。
此外,选矿对冶炼的技术经济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铜精矿品位从15%提高到16%,可使冶炼回收率提高0.1%~0.15%,生产能力提高6%~8%,燃料消耗降低6%~7%;又如铁精矿品位提高1%,则高炉生铁产量提高2.5%,焦比下降1.5%。
因此,选矿目的是除去矿石中所含的大量脉石及有害元素,使有用的矿物得到富集,或使共生的各种有用矿物彼此分离,得到一种或几种有用的精矿产品。
选矿意义是对于开发矿业,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常用的选矿方法有哪几种?常用的选矿方法:重选法、浮选法、磁选法与电选法。
重选法是根据矿物相对密度(通常称比重)的差异来分选矿物的。
密度不同的矿物粒子在运动的介质中(水、空气与重液)受到流体动力和各种机械力的作用,造成适宜的松散分层和分离条件,从而使不同密度的矿粒得到分离。
浮选法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经浮选药剂处理,使有用矿物选择性地附着在气泡上,达到分选的目的。
有色金属矿的选矿,如铜、铅、锌、硫钼等矿主要用浮选法处理;某些黑色金属、稀有金属和一些非金属矿石,如石墨矿、磷灰石等也用浮选法选别。
高等选矿学教材
1.试简述泡沫浮选的过程,分析并讨论颗粒与气泡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动力学行为。
答:泡沫浮选是一个颗粒分选过程,是以各种颗粒或离子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为基础,在气-固-液三相流体中进行分离的技术。
浮选时不但要求物料单体解离,而且要求适宜的入选粒度。
颗粒太粗,即使已单体解离,因超过气泡的承载能力,而不能被有效收回。
浮选粒度上限因物料的密度不同而异,如硫化物矿物一般为0.2~0.25mm,其他矿物为0.25~0.3mm,煤为0.5mm。
泡沫浮选主要包括以下单元过程:(1)磨碎。
磨碎的目的是使固体物料达到单体解离,这是实现分选的前提条件,使欲浮的物料易于浮出。
(2)调浆。
浮选要求矿浆浓度为25%~30%的固体质量分数,使矿浆处于湍流状态,以保证颗粒悬浮,并以一定的速度运动。
(3)加药。
悬浮颗粒与浮选药剂作用,是目的颗粒的表面呈强疏水性。
(4)充气。
加入起泡剂,使矿浆中产生气体并弥散,颗粒与气泡接触,疏水性颗粒黏着在气泡上,随气泡浮生。
(5)分离。
将浮到液面的矿化泡沫层刮出,得到泡沫产品和槽中产品。
A.浮选过程中颗粒与气泡的相互作用表现为颗粒附着于气泡上,即气泡矿化。
在强迫对流或机械搅拌系统中,气泡的尺寸由剪切应力确定,这些应力既影响气泡离开形成点的气泡尺寸,也影响在流场中静止的最大的气泡尺寸。
矿粒与气泡的碰撞与粘附可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进行机理分析:(1)物理机理物理机理包括感应时间、动接触角、动量等因素。
a)感应时间是指矿粒突破气泡的水层而相互接触这段时间。
克拉辛认为,颗粒愈大,所需感应时间愈长,感应时间过长则较难浮。
爱格列斯曾以此评判药剂作用及可浮性;b)动接触角是指在惯性冲击作用下,气泡弹性变形,矿粒回跳并粘附所形成的角度。
菲力波夫曾求出不同粒度矿粒所需的动接触角: 200微米的矿粒为0.7°,而1微米的需1.7°,并且推断细泥难浮的原因是由于所需动接触角较大;c)动量机理是克拉辛首倡,他认为粗粒动量大,容易突破水化膜而粘附,细粒动量小不易突破水化膜,故粘附概率也小。
20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高等选矿学试题答案
2013年高等选矿学试题1、举例说明解决潮湿粘性物料干法筛分的方法和设备特点(10分)。
所谓干法筛分,即是在原煤进入分级筛时,不加冲水,不增加进入分级筛的原煤水分的分级方法。
通过综合考虑筛分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合理化布置,干法筛分也能够达到精确筛分的效果。
目前,在选煤生产中,原煤筛分大多采用干法筛分工艺。
主要优点在于:对于动力煤,不增加煤炭水分,保证原煤的发热量不会因为水分增加而降低;对于炼焦煤等需要进一步分选的煤种,采用干法筛分,可以减少选煤系统中的循环水量,减少煤泥水系统的煤泥量,简化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
针对粘湿原煤不容易分层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
(1)振动筛的振幅应该保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最佳单振幅为5.5mm,即双振幅控制在11mm。
比较大的振幅使得原煤被抛起时有足够的空间,从而有利于颗粒分层。
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大的煤块或煤粒团位于物料层的上部,末粉煤位于物料层的下部,也就是接近筛面的位置,有利于筛分的进行。
(2)振动筛的筛面倾角尽可能选用大倾角,筛机入料端倾角应该300;筛面理想长度为2.4m-3.6m;筛板的形式应采用长孔的模式,长孔的长宽比为5:1或3:1,此时筛机的振动频率控制在15r/s。
(3)G 值的调整。
G值是筛面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根据物料筛分理论,除了要考虑筛板的开孔率、自清理能力,还要考虑筛面的抛射强度。
粘湿原煤的分层需要筛面产生一个足够的抛射力,使物料抛散开。
按照近代建立的筛上物料群间冲击或碰撞传递理论的分析,抛射强度K=3.3己不再具有临界意义。
由于粘湿原煤彼此间张力作用大于普通原煤,因此需要更大的抛射力才能够完成。
对于普通原煤的抛射强度在分层段为4.1一4.3,而粘湿原煤需要的抛射强度为4.5-4.7。
适当改变G值可以得到合适的抛射强度,G值的调整与激振频率、筛面角度、振幅、激振器的安装角度等有关系,一般激振器的安装角度为45度(4)料层厚度的调整。
选矿学复习题
选矿学复习题选矿学复习题选矿学是矿业工程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从原矿石中提取有用的矿物质。
在选矿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物理、化学和机械的方法和技术,以实现矿石的分离和提纯。
为了更好地复习选矿学知识,下面将提供一些相关的复习题。
1. 选矿学的定义是什么?它的主要目标是什么?选矿学是研究如何从原矿石中提取有用的矿物质的学科。
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物理、化学和机械的方法和技术,对矿石进行分离和提纯,以获得高品位的矿石。
2. 选矿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哪些?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重选、浮选、磁选、电选和重力选矿等。
重选是根据矿石的密度差异进行分离,浮选是利用矿石与水的亲疏性差异进行分离,磁选是利用矿石的磁性差异进行分离,电选是利用矿石在电场中的运动性质进行分离,重力选矿是利用矿石在重力场中的沉降速度差异进行分离。
3. 选矿过程中常用的化学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浸出、溶解、沉淀和浸渍等。
浸出是指将矿石浸泡在化学试剂中,使有用矿物质溶解出来,溶解是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沉淀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使有用矿物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浸渍是指将矿石浸泡在含有化学试剂的溶液中,使有用矿物质渗透到矿石的内部。
4. 选矿过程中常用的机械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机械方法包括破碎、磨矿、分级和脱水等。
破碎是指将原矿石破碎成较小的颗粒,磨矿是指将破碎后的矿石进行细磨,使其颗粒更加细小,分级是指根据颗粒大小将磨矿后的矿石进行分级,脱水是指将矿石中的水分去除。
5. 选矿过程中常用的辅助设备有哪些?常用的辅助设备包括震动筛、螺旋分离机、磁选机和浮选机等。
震动筛主要用于对矿石进行筛分,螺旋分离机主要用于将矿石中的细颗粒进行分离,磁选机主要用于磁性矿石的分离,浮选机主要用于矿石与气泡的接触和分离。
6. 选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选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矿石的性质、选矿方法的选择、设备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等。
矿石的性质包括矿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性质等,选矿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矿石的性质和选矿目标进行合理的选择,设备的选择需要考虑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操作条件包括温度、pH值和浓度等。
《选矿学》复习题
复习思考题第一篇筛分、破碎和磨矿绪论1.什么是矿石、矿物、岩石?三者关系如何?第一章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与粒度分析1.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各方法的用途和适用的粒度范围如何2.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形状有几种类型?它们对粒度组成的大致判断情况如何?3.正、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产率是什么?第二章筛分及筛分机械1.试叙述在不同生产工艺流程中筛分作业的作用和工艺目的。
2.按工艺目的的不同筛分作业有哪儿种?与各筛分作业相邻的前后的工艺环节是什么?这些环节与筛分作业的配套性或对筛分作业的工艺要求如何?3.动力煤粒级的划分及相应名称是什么?主要动力煤的用户对产品粒度的一般要求如何?常用选矿方法对入选原矿的粒度要求如何?4.有几种筛分顺序?它们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如何?6.试说明透筛概率的基本定义和P(A)=1/N式的物理意义。
7.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将它们分类列出。
8.试写出筛分效率、平均分配误差和总错配物含量的基本定义。
第三章破碎及破碎机械1.破碎、磨碎、粗碎、中碎、细碎和粉碎的共性与区别是什么?2.说明破碎作业在选煤和选矿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3 试说明机械能破碎的五种基本方式的原理、特点和适用矿物。
4.试说明主要破碎设备的类型及相应的破碎方式。
5.矿物的物理和机械性质有哪些?其表现方法如何?6.评价煤炭破碎效果的指标有哪些?写出其物理定义式,要求用文字,而不是字母。
第四章磨矿及磨矿机械1.磨矿机有哪几种类型?其用途如何?2.简述球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试说明球磨机下列参数的意义:(1)临界转速;(2):工作转速;(3)最大降落高度;(4)球荷运转周期和循环次数。
4.说明磨矿作业在选矿和选矿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篇重力选矿第二章重选的基本原理1.简述介质阻力个别公式有哪些?各自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是什么?2.自由沉降末速的个别公式有哪些?各自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是什么?3.什么是自由沉降等沉比,等沉比对矿物分选有什么指导意义。
选矿学作业1234
选矿学作业第七题:一.机械力化学概述机械力化学(Mechanochemical Process , 简称为MCP) 同化学中的热化学、电化学、光化学、磁化学和放射化学等分支学科一样, 是按诱发化学反应的能量性质来命名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机械能来诱发化学反应和诱导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以此来制备新材料或对材料进行改性处理。
最早在20 世纪初, 由Ostwald 提出了这一概念。
直到1951 年后,Peters 等作了大量关于机械力诱发化学反应的研究工作,明确指出机械力化学反应是机械力诱发的化学反应,强调了机构力的作用,从而机械力化学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
目前机械力化学被公认为是研究关于施加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上的各种形式的机械能———例如压缩、剪切、冲击、摩擦、拉伸、弯曲等引起的物质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等一系列的化学现象的科学。
二.粉磨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在粉磨过程中因机械作用导致的机械力化学反应(效应)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矿物晶体结构的变化;二是矿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三是在局部承受较大应力或反复应力作用的区域产生化学反应。
矿物晶体结构的变化矿物颗粒在粉碎过程中,在所施机械能的作用下,矿物晶体结构经历了从量变(晶粒尺寸变小,比表面积增大)到质变(在晶粒表面或内部产生缺陷、非晶化等)的过程。
具体说来,机械变形力使矿物颗粒的晶体结构和性质发生的变化有以下几种。
(1)晶格畸变晶格畸变指的是晶格点阵粒子的排列部分失去周期性而形成的品格缺陷、晶粒尺寸变小等。
已发生形变的颗粒,得不到理想的X射线衍射图。
根据衍射峰强度和衍射峰的半峰宽,可以定量分析品格扭变和无定形化的程度。
在粉碎过程中,品格缺陷的增加,将增进自发和非均一过程,并促进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晶粒的非晶化在机械力作用下,有序的晶格结构被破坏。
固体结构无序化是机械力作用下,位错形成、流动及互相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而且当机械负荷撤消后也不能恢复。
高等选矿学结课作业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高等选矿学(二)考试时间2015.06.10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任课教师2015 硕士高等选矿学(1)试卷班级姓名一、综述我国选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5分)二、简述矿物粉体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0分)三、综述矿物按密度分离的理论和设备。
(15分)四、画出脱泥和不脱泥重介工艺的典型流程图,谈谈脱泥和不脱泥重介工艺的看法。
(15分)五、论述粗煤泥分选设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5分)六、简述按磁性和电性不同实现矿物分离的方法和设备。
(10分)七、简述型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0分)八、简述水煤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0分)参考书(1)王淀佐等.《矿物加工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8(2)谢广元等.《选矿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8(3)赵跃民等.《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手册》. 科学出版社, 2004.3(4)张家骏、霍旭红.《物理选矿》.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2.10(5) 王敦曾.《选煤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9.8(6) 选煤系列丛书一、综述我国选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5)答:近年来,我国选煤工业发展迅速,选煤技术在筛分破碎、跳汰选煤、重介选煤、浮游选煤、细粒煤分选分级及脱水、干法选煤、煤炭洗选脱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重介质选煤技术以其对煤质适应能力强、入选力度范围宽、分选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单机处理能力大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在我国各种选煤方法构成中,已超过跳汰所占比例,成为主导选煤方法。
目前,新建的大型选煤厂多采用重介质选煤工艺。
例如:根据煤质差别和产品要求,采用块煤重介浅槽、末煤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或二产品重介旋流器主再选、粗煤泥干扰床或螺旋分选机、细煤泥浮选的联合分选工艺;采用我国独创的原煤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配煤泥重介简化工艺;采用我国独创的脱泥分级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即:原煤预先分级(Φ2mm)、脱泥(Φ0.3mm),>2mm粗物料由大直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2-0.3mm细粒级由较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0.3mm煤泥浮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叫界面分选?试论述微细矿粒体系中几种典型表面力形式及其作用机制。
答:(1)界面分选的概念一切基于颗粒界面性质的天然差异或人工差异,直接或间接利用相界面实现颗粒分选的工艺过程均称为界面分选。
界面分选具有明确的科学含义。
它的命名反映并揭示了这些工艺过程的共同理论基础及过程的实质,因此,比“浮选”一词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及更广的覆盖面。
界面分选主要包括下列单元作业:a 颗粒界面性质的调节,例如润湿性、表面电性、吸附特性的调节。
b 利用颗粒的粒间作用的变化,调节并控制颗粒体系的分散及聚团状态。
c 通过适当的物理场的作用在相界面(例如气/液界面,液(油相)/液(水)界面)实现颗粒分选。
界面分选的主要对象首先是细粒嵌布,微细粒嵌布,乃至胶态分散的各种矿产资源及二次资源,其次可用于答种水处理过程,在材料工业反化学工业中也可以找到恰当的使用领域。
其中,表面活性剂主要被用在颗粒界面性质的调节环节上,使与表面活性剂(又称捕收剂或絮凝剂)键合后形成的表面活性组分具有吸附于气—液界面上的能力。
这个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各被分离组分的表面活性差异和与表面活性剂键合能力的差异。
(2)典型表面力形式与作用机制当矿粒接近到一定距离时(约100 nm以内),矿粒与矿粒间的表面力开始作用。
对于微细矿粒体系,表面力的作用成为支配整个体系行为的主导因素。
微细矿粒体系中表面力主要有: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溶剂化膜作用力、疏水作用力和位阻作用力。
①静电排斥作用颗粒表面大都带电。
在水中或其他液相中,带电颗粒周围形成反号荷电离子的扩散分布,通常称为双电层。
扩散层的最大扩散距离可达100 nm。
当两个同质颗粒的扩散层互相靠拢并接触时,扩散层中的同号离子因浓集而产生静电排斥作用,以抵抗颗粒的进一步靠拢。
对球形颗粒,静电排斥能U B的近似表达式为:当χa≫1时,U B=aεψδ22ln[1+exp−χℎ]χ=(8Πe2nz2kTε)1/2当χa≪1时,U B=aεψδ2Hexp(−χℎ)其中:ϵ——介质的介电常数;ψδ——颗粒的表面电位(距离表面δ处的电位);n——离子浓度(单位体积的离子数);k——Boltzmann常数;z——离子电荷数;a——颗粒半径;h——粒间最短距离;H——颗粒中心间距。
②Van der Wals(分子)作用原子或分子间的分子吸引力与颗粒间距的7次方成反比,衰减很快,作用距离是非常短的。
但分子作用力有加和性,含有大量原子(或分子)的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总作用力是颗粒中的各个原子(或分子)与另一颗粒中的各个原子(或分子)间的所有作用力的总和,故颗粒间的分子作用力不仅可观,而且作用距离较大。
对于球形颗粒,分子作用能U A的表达式为:U A=−Aa 12ℎ式中,A为Hamaker常数(物质在真空中的A值通常在10-14~10-12erg范围内波动)。
对于位于水中的颗粒,其Hamaker常数可由下式计算:A131=A11+A33−2A13=A11−A332式中:A131——颗粒在水中的Hamaker常数;A11,A33——颗粒及水在真空中的Hamaker常数;A13——颗粒与水在真空中的Hamaker常数。
③颗粒表面吸附层的相互作用力当颗粒表面有吸附层时,两颗粒靠近到吸附层互相接触时,便产生穿插效应或位阻效应。
穿插效应:如吸附层结构疏松或未达到一个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时,吸附层接触可能导致吸附物的互相穿插,使穿插部分吸附物的浓度大增。
当介质与吸附物的作用强于吸附物之间的作用时,为了排除穿插区的介质,必然引起体系自由能的增加,颗粒间出现排斥作用;反之,当介质与吸附物的作用弱于吸附物之间的作用时,穿插导致体系自由能的减少,颗粒间出现吸引作用,疏水作用就属于这种情况。
位阻效应:当吸附达到饱和或者吸附层相当致密时,吸附层的接触引起吸附物之间的相互挤压、变形。
吸附物在层间的自由排列及运动受到进一步限制。
换言之,排列混乱度降低,熵值减小(△S为负值)。
如果忽略吸附物与分散介质之间的作用,可不考虑焓变,则体系自由能△G=-T△S增大,这就是排斥作用产生的热力学原因。
位阻效应而产生的粒间作用势能:U ST=4Πa2 L−ℎ2[ln(2L)kT]④溶剂化膜(水化膜)作用颗粒表面总有溶剂化膜存在,在水中颗粒表面的水化膜的结构因表面的润湿性不同而异。
当两颗粒靠近到水化膜互相接触时,便产生溶剂化膜(水化膜)作用。
溶剂化膜(水化膜)作用能可用如下的通式表示:U solv=Kl exp(−ℎl )式中,l为与溶剂化膜厚度的衰减程度有关的特征长度,K为与溶剂化膜中液体分子的有序程度有关的系数。
对于亲水表面K>0,U solv为正,表示相互排斥;对于疏水表面K<0,U solv为负,表示相互吸引。
⑤疏水作用力天然疏水性或因吸附捕收剂而疏水化的颗粒在水中可产生强烈吸引作用。
根据疏水作用理论,当疏水颗粒(分子或粗分散体)进入水中时,发生如下分过程:a.颗粒排开水分子而占据一定的空间,断开水分子之间的键合,需要付出一定的能量,即△H1>0;b.颗粒表面通过色散效应,与周围的水分子作用,从而使表面的水键合能得到一点补偿,此时释放能量,△H2<0;c.颗粒周围的水分子因失掉在一定方向上与其他水分子进行氢键键合的可能,而与疏水表面的色散效应的补偿过小,因此能级反而提高,迫使界面水分子增大彼此间的氢键缔合度,使界面水结构发生扭曲变形。
氢键缔合度增大是负焓变过程,即△H3<0。
d.水结构变化明显提高周围水的有序性。
这是一个负熵过程,即△S<0。
一般认为,△H1与△H2+△H3在数值上接近,但是符号相反,基本上互相抵消。
疏水作用表现为颗粒间吸引聚团,实质上是介质对颗粒的排斥。
疏水作用的作用距离可达25~40 nm,是典型的长程力。
疏水作用力的经验表达式为:F HI=−Ca exp(−ℎℎ0 )疏水作用势能U HI可用下式表示:U HI=−2.51×10−3aK1ℎ0exp(−ℎℎ0 )当颗粒表面吸附有表面活性剂,而吸附层开始接触时,需要考虑向外伸的碳氢链的穿插缔合效应而引起的势能变化。
⑥颗粒间的高分子桥连作用高分子桥连是一种不同于上述各种粒间作用的颗粒连结方式,其作用特点是:a.高分子是一种长度极大的弹性链状分子,例如聚丙烯酸胺,其分子的伸直长度可达3.3μm;b.高分子的单个官能团与颗粒作用虽较弱,但由于往往是多个官能团同时与一个颗粒作用,故高分子整体吸附强度可能很大;c.由于高分子长度远大于一般长程力的作用范围。
它可以在粒间距离较大、能垒较高时同时在多个颗粒上吸附,从而实现颗粒间的连结,即所谓跨越桥连作用。
颗粒的总作用势能U T:U T=U B+U A+U solv+U st2.试简述泡沫浮选的过程,分析并讨论颗粒与气泡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动力学行为。
答:(1)泡沫浮选的过程①充分搅拌使矿浆处于湍流状态,以保证矿粒悬浮并以一定动能运动;②悬浮矿粒与浮选药剂作用,目的矿粒表面的选择性疏水化;③矿浆中气泡产生弥撒;④矿粒与气泡的接触;⑤疏水矿粒在气泡上的粘附,矿化气泡的形成;⑥矿化气泡的浮升,精矿泡沫层的形成与排出。
(2)机理分析浮选过程中颗粒与气泡的相互作用表现为颗粒附着于气泡上,即气泡矿化。
在强迫对流或机械搅拌系统中,气泡的尺寸由剪切应力确定,这些应力既影响气泡离开形成点的气泡尺寸,也影响在流场中静止的最大的气泡尺寸。
矿粒与气泡的碰撞与粘附可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进行机理分析:2.1物理机理物理机理包括感应时间、动接触角、动量等因素。
1)感应时间是指矿粒突破气泡的水层而相互接触这段时间。
克拉辛认为,颗粒愈大,所需感应时间愈长,感应时间过长则较难浮。
爱格列斯曾以此评判药剂作用及可浮性;2)动接触角是指在惯性冲击作用下,气泡弹性变形,矿粒回跳并粘附所形成的角度。
菲力波夫曾求出不同粒度矿粒所需的动接触角:200微米的矿粒为0.7°,而1微米的需1.7°,并且推断细泥难浮的原因是由于所需动接触角较大;3)动量机理是克拉辛首倡,他认为粗粒动量大,容易突破水化膜而粘附,细粒动量小不易突破水化膜,故粘附概率也小。
2.2化学机理化学机理包括吸附速率,矿粒表面寿命,表面能、溶解度、吸附罩盖度等因素。
1)吸附速率:指药剂向矿粒吸附的速率,药剂从溶液中扩散到表面,并且和表面发生反应,如果表面反应是决定速率的过程,则粒度没有影响,由此推论,粗细粒一样易浮。
如药剂扩散是决定速率的过程,则Q S =D C−C′1rQ S =D C−C′1T式中Q/S为单位面积的吸附速率,D为扩散系数,C为吸附剂在溶液中的浓度,C′为吸附剂在矿粒表面的浓度,r为矿粒半径,T为边界层厚度。
在搅拌条件下,估计T值界于20至40微米。
比此值小的矿粒,则吸附速率Q/S增快,这点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2)矿粒表面寿命:高登认为,粗粒在破碎磨细过程中有“自护作用”,暴露寿命较短;而细粒表面暴露时间较长,因而细粒表面被污染罩盖氧化等的机会较多。
但有人认为在磨矿分级循环中,粗细粒表面寿命不会有很大差别;3)表面能:粗细粒总表面能大小不一样。
细粒表面能大,水化度增加。
对药剂失去选择吸附作用磨细过程中,应力集中,裂缝、位错、棱角等高能地区增多,对药剂的吸附量增加;4)溶解度:粒度愈小,溶解度愈大,关系式为:RTln S r∞=2σS−L V式中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r为矿粒半径,S r指半径为r的细粒溶解度,S∞为无穷大颗粒(即体相)的溶解度,σS−L为单位面积中固液界面自由能,V为摩尔体积。
对此式的估算表明,只有0.1微米矿粒的溶解度才比较明显地增加,而0.5~10微米的矿粒的溶解度基本相同;e)吸附罩盖度:克来门曾试验测定各种粒度的赤铁矿被油酸罩盖度与浮选回收率关系。
在同一表面罩盖度条件下,粗粒(60~40,40~20微米)比微粒(10~0微米)的回收率高得多。
但安妥内(1975年)试验铜离子对闪锌矿的活化时,认为同一表面罩盖度条件下,粒度对回收率影响不显著,这方面还需继续研究。
(3)动力学行为矿粒与气泡粘着是复杂的动力学过程。
两者相互接近至一定距离,进而在外力和表面力作用下,矿粒—气泡之间的水化层减薄、破裂,最终形成三相接触周边而粘着。
固着在气泡上的矿粒是不稳定的,当由矿粒自身惯性力和液流粘滞力等造成的脱落力大子附着力时,粘着的矿粒会从气泡上脱落。
大多数分选过程是在湍流或局部湍流中进行的。
充分利用湍流特性的分选过程便是浮选。
在工业机械搅拌浮选机中,矿浆运动的雷诺数Re=106~107,处于发育的湍流状态。
湍流的主要作用为:a.实现矿粒在矿浆中的悬浮;b.实现充气并使空气均匀弥散为小于2mm的气泡;c.搅拌充气矿浆,以保证药剂的分散和混和及矿粒与气泡的碰撞;另一方面,湍流又是破坏矿粒--气泡联合体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