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证据法的几个最新案件
证据法案例分析

证据法案例分析证据法是法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规定了在司法程序中如何收集、保留和呈现证据。
证据法的正确应用对于司法公正和案件的裁决具有重要意义。
在司法实践中,有许多案例涉及到证据法的适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证据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李某盗窃案李某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
在审讯过程中,李某否认了自己的罪行,并表示自己当时并不在案发现场。
然而,警方提供了一份监控录像,清晰地显示了李某在案发现场出入的情况。
此外,还有目击证人称曾看到李某在案发现场附近徘徊。
在法庭上,李某辩护律师提出了监控录像的真实性和目击证人的证词的可信度。
在这个案例中,监控录像和目击证人的证词是关键的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控录像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证据,其真实性需要经过鉴定。
而目击证人的证词则需要经过法庭的审查和质证。
在本案中,法庭对监控录像进行了技术鉴定,并对目击证人进行了严格的质证。
最终,法庭认定监控录像和目击证人的证词是有效的证据,裁定李某有罪。
案例二:王某离婚案王某和李某因感情不和,决定离婚。
在离婚诉讼中,王某提出了一份婚姻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李某曾有过多次婚外情。
然而,李某对此表示强烈的否认,并称该报告是伪造的。
在法庭上,王某的律师提出了该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婚姻状况调查报告是一种书证,其真实性需要经过鉴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书证需要经过法庭的审查和质证。
在本案中,法庭对婚姻状况调查报告进行了技术鉴定,并对该报告的出具单位进行了调查。
最终,法庭认定该报告是真实的证据,裁定王某获得离婚。
案例三:张某交通事故案张某驾驶汽车在道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
在事故调查中,交警部门提供了一份事故现场勘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张某当时的驾驶速度明显超过了限速标准。
然而,张某对此表示质疑,并称自己当时并未超速驾驶。
在法庭上,张某的辩护律师提出了事故现场勘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
证据法案例分析

证据法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案件不断增多,证据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合法、有效的证据对于案件的审理和判决非常关键。
因此,证据法规定了证据的种类、收集、保全、审查等一系列程序,以保证案件的公正、合法和准确。
本文将以案例的形式来分析证据的重要性和在案件中的应用,以期读者们更深入地了解证据法的实际应用过程。
案例一:李某盗窃案李某被控于2018年9月7日在某商场实施盗窃罪,值得一提的是,李某曾经在该商场冒充清洁工人进出,并熟悉该商场的内部结构,这一点在案件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
在案发当时,商场工作人员发现一名男子手中拿着一只贵价手表并试图逃离现场,经过调查和询问,警方锁定了嫌疑人并将其抓获归案。
在审理过程中,公诉人提供了多项证据,其中包括现场掌握的监控录像、证人证言、嫌疑人的供述和辨认笔录等。
在证据分析中,法院首先对监控录像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该录像清晰地记录了李某趁时机而入、盗取手表后逃离现场的过程,因此成为了公诉方控诉李某的有力证据。
其次,法院要求多名证人出庭作证,并在证人辨认笔录上作出指认,证明李某的确是在商场实施盗窃罪。
此外,法院还对李某的供述进行审查和比对,通过对照当时的监控录像和证人证言,李某的供述调整了他当时否认盗窃的说法。
综合利用各种证据与法律规定,法院对李某作出了有罪判决。
案例二:刘某交通肇事案刘某被控于2019年12月15日在某路段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多人受伤,并饮酒后逃逸。
在案件审理中,公诉人提供了相关的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笔录、现场拍照、交通部门的报告和鉴定等证据。
法院通过对这些证据的综合审查和分析,发现刘某在驾驶过程中存在酒后驾驶和忽视交通信号灯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其逃逸行为进一步加重了罪行和刑事责任。
在证据分析和法律适用过程中,公诉人还针对刘某的辩护人提出的质疑和异议进行了合法有效的申辩和辩驳,最终成功地将刘某定罪并处以刑罚。
,证据是判决案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在案件审理中,公诉人、辩护人和法院需要不断整合各种证据,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准确的分析,形成合理、合法和客观的审判结果。
证据法案例

1.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驾驶员将行人撞死后驾车逃逸,当时没有成年的目击者,只有一个4岁半的小女孩在现场附近玩耍。
根据小女孩的描述,肇事车辆为电视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某某型号货车,小女孩还具体说出了汽车是什么颜色的。
经近一步调查,发现肇事现场附近一建筑工地当天来过一辆这样的车送建筑材料。
公安人员到这辆车所属的运输公司找到了这辆车,尽管驾驶员对车辆进行了清洗,但最终还是在轮胎上发现了肇事后留下的血迹,经专家鉴定,该血迹血型与死者的血型一致。
据此,公安部门逮捕了驾驶员,驾驶员对自己肇事后逃逸的罪行供认不讳。
问:(1)本案在侦破方面主要依据的是什么证据?(2)小女孩能否作为本案的证人?参考答案:(1)本案在侦破方面主要依据的证据有:证人证言(4岁半的描述)、鉴定结论(专家对肇事车辆留下的血迹血型与死者的血型一致的鉴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驾驶员对自己肇事后逃逸的罪行供认)。
(2)小女孩可以作为本案的证人。
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本案中,小女孩虽然年幼,但不影响其对看到肇事车辆的辨认和表达。
2.甲、乙、丙三人犯有共同盗窃罪,在诉讼中,甲供述了盗窃罪后,又揭发乙曾单独在盗窃后实施了强奸罪,另外,还揭发丙曾犯有诈骗罪。
经查证,甲揭发乙、丙二人的犯罪事实属实,甲都未参与实施。
问:(1)甲的揭发是否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2)同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参考答案:(1)甲的揭发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揭发、检举他人犯罪行为的陈述,如果这种揭发检举的内容与检举揭发人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一定联系,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组成部分。
但是,如果是对非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或者是对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揭发检举,则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组成部分。
证据法典型案例

证据法典型案例:李某诉某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
李某因病到某医院接受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医疗事故,导致李某身体受到严重损害。
李某认为医院存在医疗过错,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院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医院存在医疗过错。
为了获取证据,李某向法院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经过鉴定,确认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了李某的损害。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认为医院应当对李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李某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费用共计50万元。
本案是典型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通过医疗事故鉴定确定了医院的过错,为李某的赔偿请求提供了有力证据。
同时,本案也提醒广大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应当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证据法中,证据的收集和审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当事人应当尽可能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并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
在本案中,李某通过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获取了证明医院过错的证据,从而为赢得诉讼奠定了基础。
总之,证据法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运用证据法,当事人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使医疗机构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证据法案例分析

证据法案例分析在司法实践中,证据是非常重要的。
证据的确凿性直接关系到案件的结果,因此证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分析证据法的运用。
案例一,盗窃案。
小王在商场购物时,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
他立刻报警,并提供了一些线索。
警方根据线索找到了嫌疑人小李,并在小李的身上搜到了小王的钱包。
在法庭上,小李的辩护律师提出,小李并不是盗窃小王的钱包,而是在商场捡到的。
他认为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小李是盗窃犯。
在这个案例中,警方应该收集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小李的罪行。
比如,可以调取商场的监控录像,看是否有小李偷盗的过程。
同时,可以调查小李的生活轨迹,看是否有其他盗窃案的犯罪记录。
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据来支持小王的指控。
案例二,交通事故。
小张和小李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双方对事故的责任认定存在争议。
小张称是小李闯红灯,小李称是小张超速行驶。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需要通过证据来确定事故的责任。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通过交通监控录像来确定车辆的行驶情况。
同时,可以调取事故现场的勘查报告,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
另外,可以询问目击证人,了解他们的证言。
这些都是可以作为证据来确定事故责任的。
案例三,合同纠纷。
甲方和乙方签订了一份合同,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纠纷。
甲方认为乙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乙方则认为甲方存在违约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需要通过证据来确定双方的责任。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通过合同文本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可以调取双方的交流记录,了解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行为。
另外,可以调取相关的财务记录,了解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经济情况。
这些都是可以作为证据来确定双方责任的。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司法实践中,证据的收集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充分、确凿的证据才能够支持案件的裁决,保障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因此,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案件时,需要充分重视证据的收集和运用,确保案件的公正裁决。
证据法案例分析(一)

案例讨论(注: 同学们先预习、下周三上课时带纸质材料讨论使用。
)案例一:被告人董某(1978年9月出生, 男), 自1995年3月始在某纺织有限公司做临时工, 深受经理的信任, 被安排在仓库当保管员。
1995年7月至11月间, 董某分数次将仓库内价值1万余元的高级色纱盗出, 藏在其表哥李某处伺机卖出。
12月初, 董某的行为被公司发现, 被迫交出所盗的色纱。
该公司念其年轻, 也已经将所有色纱退还, 故不再追究其责任, 只于 12月6日作出将董某开除的决定。
董某心中不服, 继续在公司滞留住宿。
12月11日下午, 被公司经理发现后, 又遭到训斥和驱赶, 董某因此怀恨在心, 预行报复。
12月13日凌晨约3点40分, 董某用火柴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一小堆晴纶纱便转身离开了现场。
结果酿成大火, 烧毁了四楼仓库内所有的货物和仓库北部用木板违章隔成的女工宿舍。
因燃烧时放出了大量的毒气, 致使61名公司员工被大火烧死、毒死和熏死, 15名女工受伤, 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董某作案后回到家中方知后果严重, 遂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自首。
董某在公安机关交待了事件的全部过程。
公安机关经过侦查, 主要收集到如下证据:(1)公司职员张某与李某证实, 12月11日, 公司经理训斥与驱赶董某的事实;(2)受伤女工林某称, 董某曾两次对她谈及要设法向公司报复, 林某对其进行规劝, 董某则叫她不要多管闲事, 否则也不会有好下场;(3)女工吴某与陈某证明, 董某于12月12日晚6点至8点多, 逗留在四楼的405宿舍;(4)侦查人员在从宿舍四楼405宿舍通往四楼仓库的路上, 发现了散落的几根火柴;(5)消防部门会同侦查人员在现场的勘验文书上记载了火灾现场的基本情况并附有照片;(6)保安员赵某证明, 他第一个跑入现场, 当时是凌晨4点零5分, 他看到四楼仓库窗口冒烟;(7)消防部门的鉴定书确定, 点火点在仓库的西南角, 起火原因是明火, 即排除电线起火、静电起火、自燃等原因;(8)董某案发前几日在其日记中所记载的内容表明了其对公司经理的不满;(9)董某在公安机关的多次供述, 表述基本一致。
非法证据排除指导案例汇总及75种非法证据清单

非法证据排除指导案例汇总及75种非法证据清单非法证据排除指导案例汇总及75种非法证据清单导语:在司法实践中,非法证据的排除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
非法证据指的是以非法手段所获取的证据或者违反法律规定而取得的证据。
为了保障公正审判,法律对非法证据的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有一系列的排除措施。
下面汇总了一些非法证据排除指导案例和75种非法证据清单,以供参考。
一、非法证据排除指导案例汇总:1. 刑事案件:《刑事诉讼法》第238条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刑事案件类型,这些案件包括: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依法禁止采取的偷拍、窃听、监视、搜查等证据、对被害人、证人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刑讯逼供等证据,以及其他被认定为非法证据的情形。
2. 行政案件:行政诉讼法对非法证据的排除同样有明确规定,包括: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非法窃取、窃密、非法搜查等行为所取得的证据、对当事人的非法监视、追踪、跟踪等行为取得的证据。
3. 民事案件: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也有明细规定,包括:以非法手段获得的证据、违反法定程序的偷拍、窃录、监视等手段取得的证据、侵犯个人隐私的证据等。
二、75种非法证据清单1. 以非法手段获取的录音、录像、照片等证据;2. 偷窃、侵占、伪造的文件、证件、资料等;3. 通过非法窃听、偷拍获取的证据;4. 通过非法监听、监视、追踪等手段获取的证据;5. 以非法手段获取的电子邮件、短信等通讯记录;6. 以非法手段获取的银行、通讯、社交媒体账户等信息;7. 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8. 依法禁止采取的非法搜查、搜查非法得来的证据;9. 违反法律规定进行的非法搜寻、捕捉、扣押等行为所获取的证据;10. 违反法定程序的强制、监视、拘禁所取得的证据;11. 侵犯个人隐私、人身自由权利所得到的证据;12. 违反宪法规定的证据获取方式;13. 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14. 违反律师代理权利获得的证据;15. 强制要求证人、被告人作伪证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16. 违反法律规定对证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进行的非法调查取证;17. 违背法律规定对公民隐私进行的非法调查取证;18. 违反法律规定对证据进行的非法保管调取;19. 以非法手段获取的遗嘱、合同等法律文件;20. 非法支配、挪用、篡改、销毁证据;21. 非法侵入、篡改电子数据、计算机系统等;22. 利用伪造、弄虚作假的证据及其陈述;23. 非法扮演律师、代理人、鉴定人、专家等角色收集证据;24. 伪造、捏造、歪曲事实所获取的证据;25. 以胁迫、贿赂等手段获取的证据;26. 憎恨言论、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非法获取的证据;27. 非法获取的健康状况、病历等个人隐私证据;28. 以歧视、侮辱等方式获取的证据;29. 违反法律规定获取的金融交易记录、征信报告等证据;30. 通过违反法律程序获取的调查报告、鉴定报告、审计报告等证据;31. 通过偷运、走私、伪造等手段获得的证据;32. 通过非法拘禁、胁迫等手段获取的证据;33. 通过克扣、篡改、销毁证据等手段获取的证据;34. 通过强制要求、恐吓等手段获取的证据;35. 通过暴力行为、威胁等手段获取的证据;36. 通过冒用、盗窃等手段获取的证据;37. 通过非法调取、搜查、监视等手段获取的证据;38. 通过伪造、造假等手段获取的证据;39. 通过贿赂、送礼等手段获取的证据;40. 通过弄虚作假、颠倒黑白的手段获取的证据;41. 通过抹黑、谩骂、污蔑对方等手段获取的证据;42. 以捏造、歪曲事实等手段获取的证据;43. 通过侵犯他人隐私、人身自由等手段获取的证据;44. 通过强迫、恐吓等手段获取的证据;45. 通过操纵、窜改等手段获取的证据;46. 通过隐瞒、误导等手段获取的证据;47. 以假冒、伪造、买卖等手段获取的证据;48. 以违法、违规手段获取的证据;49. 以技术手段入侵、窃取的证据;50. 以暴力、威胁手段获取的证据;51. 以悔罪、自首、与其达成交易等手段获取的证据;52. 通过伪造、盗窃等手段获取的证据;53. 通过违法侵害、打击报复等手段获取的证据;54. 通过非法调查、搜寻等手段获取的证据;55. 以违背法定程序的方式获取的证据;56. 通过逮捕、拘禁等手段获取的证据;57. 以滋扰、恐吓、打击等手段获取的证据;58. 以操纵、篡改、销毁等手段获取的证据;59. 以非法要求、敲诈等手段获取的证据;60. 以利诱、贿赂等手段获取的证据;61. 以威胁、打击等手段获取的证据;62. 以伪造、捏造等手段获取的证据;63. 以假借、拍卖等手段获取的证据;64. 以侵害、抢劫等手段获取的证据;65. 以扰乱、恶意举报等手段获取的证据;66. 以弄虚作假、颠倒黑白等手段获取的证据;67. 以污蔑、诋毁等手段获取的证据;68. 以捏造、歪曲事实等手段获取的证据;69. 以侵犯个人隐私、人身自由等手段获取的证据;70. 以暴力、威胁等手段获取的证据;71. 以操纵、窜改等手段获取的证据;72. 以冒用、盗用等手段获取的证据;73. 以非法调取、搜查等手段获取的证据;74. 以伪造、买卖等手段获取的证据;75. 以违法、违规手段获取的证据。
证据法学案例

证据法学案例证据法学案例是指在法律实践中涉及证据法的案例。
证据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规定了证据的获取、证明和运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则,其目的是保障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证据法学案例。
一、盗窃案中的证据法问题在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被害人报案称其家中贵重物品被盗,警方立即展开调查。
警方最终通过多方排查和侦查,锁定了嫌疑人,并进行了抓捕。
在审理过程中,法庭需要对所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和认定。
案件中涉及的证据有嫌疑人行踪轨迹、目击证人的证言、嫌疑人涉案物品的发现等。
法庭在审理中需要根据有关证据规则进行严格审查,排除不合法的证据,并酌定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效力,以决定最终的裁决结果。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中的证据法问题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碰撞,双方司机均表示对方有责任。
警方到场勘查,现场留下了大量的证据,包括事故现场留下的痕迹、交通监控录像、司机证言等。
在相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件中,法庭将要面临对上述证据的审查和认定。
法庭需要仔细分析每一份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就其证明力和效力做出合理的判断,以确定事故责任的承担。
三、民事合同纠纷案中的证据法问题在一起民事合同纠纷案中,原告主张被告未履行合同约定的支付义务,要求其支付一定数额的款项。
被告则辩称自己已经支付了款项,且主张原告在履行合同方面存在违约行为。
案件中,需审查的证据包括合同文件、支付凭证、当事人书面证言等。
法庭在该案中将需要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支付款项的情况进行审查和鉴定。
法庭需要判断各项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据此做出合理的裁决。
以上所述的证据法学案例,展示了证据法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证据法不仅规定了证据的获取和使用程序,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司法公正。
在处理任何案件时,法庭都会依据证据法规定,认真审查和鉴别相关证据,以保障案件裁决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证据法学案例——事实推定案例

事实推定一、案情及诉讼李忠庭给何炳华打工,年终结算时何炳华给李忠庭出具了“欠9991元”的欠条一张。
两个星期后,两人在一家铸造厂同厂长娄水成达成协议:将此债权债务转由铸造厂以物顶债的方式偿还(铸造厂是何炳华的债务人)。
三方还到生产车间实地查看了铸造件的规格、质量等。
协议书经娄水成写好后交李忠庭持有,但李忠庭前往铸造厂提货时,该厂已无货可供并很快进入破产状态。
李忠庭转而持何炳华欠条向法院起诉,要求其偿还全部债务。
何炳华则辩称,债务已经转移,自己不应该再承担清偿义务。
审理中,法院传唤了证人娄水成,娄水成证实是李忠庭未能按约定的时间提货造成的债务不能实现。
李忠庭则解释说,是有过协议书,几天前还在,但现已丢失了;若再以铸造厂为对象主张权利已不现实,况且协议书上约定的提货时间本身就是一个骗局。
请求法院判令何炳华偿付9991元。
判决:一二审结果迥异一审新疆北屯垦区人民法院认为,原、被告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明确,被告依法负有及时清偿的义务。
所提债务已转移而不应再行清偿的主张因无书面协议而证据不足,不予采信。
遂判决被告给付原告9991元并一次性付清。
被告上诉后二审新疆兵团农四师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判认定原、被告之间本来存有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是正确的,但是原告对被告所享有的此项权利已经转由铸造厂作为义务主体继受取得而归于消灭。
这一事实虽然由被告举出,但得到原告自认以及证人证言证实,原审法院对此没有充分认识,仍以证据不足为由而不予采信的做法应予纠正。
被上诉人李忠庭作为持有惟一一份债权债务转移协议书的当事人,其拒不提供协议书,是由于该协议书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的可能性大于协议书果真丢失了的可能性。
因为两份同等重要的证据,欠条没有丢失而协议书却丢失了;况且一审中证据持有人还当庭表示过协议书还在。
显然,协议书丢失的说法不具有正当理由,此种情况应当适用有关司法解释,推定上诉人主张成立。
故依照民事诉讼法判决撤销原判,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白宝山案件涉及到的法律(3篇)

第1篇白宝山案件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刑事案件之一,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
本文将从刑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等多个角度,对白宝山案件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一、刑法问题1. 故意杀人罪白宝山案件中的主要犯罪行为是故意杀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白宝山在作案过程中,故意杀害多人,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2. 故意伤害罪白宝山在作案过程中,除了故意杀人外,还实施了故意伤害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白宝山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3. 抢劫罪白宝山在作案过程中,还涉嫌抢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白宝山抢劫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
4. 转移赃物罪白宝山在作案过程中,将抢劫所得的财物转移至他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转移、收购、销售、运输、寄存、保管、使用、加工、制作、出售、出租、出借、赠与、交换、提供等行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白宝山转移赃物,其行为已构成转移赃物罪。
二、刑事诉讼法问题1. 侦查阶段白宝山案件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了侦查,收集了相关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滥用职权。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依法对白宝山进行了逮捕,并对其进行了讯问。
2. 起诉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23高法十大经典案例

2023高法十大经典案例以下是2023年高法十大经典案例的简介:1.李某侵犯商业秘密案:本案涉及高科技领域商业秘密的保护。
李某作为某公司前员工,在离职后披露并使用了公司的核心商业秘密,对公司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法院认定李某的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并依法予以刑事处罚。
2.张某网络诈骗案:张某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诈骗活动,涉及金额巨大,影响恶劣。
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并根据其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判处相应的刑罚。
3.王某环境污染案:王某经营的工厂长期违规排放污染物,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法院依法判决王某承担环境修复责任,并支付高额环境修复费用,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4.赵某知识产权侵权案:赵某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商业活动。
法院认定赵某的行为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并判决其赔偿著作权人经济损失。
5.钱某医疗纠纷案:钱某因医疗事故导致身体受损,引发医患纠纷。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双方权益,公正判决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6.孙某贪污受贿案:孙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公款、收受贿赂。
法院依法判处孙某重刑,彰显了国家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
7.周某金融诈骗案:周某利用金融产品的复杂性进行诈骗活动,骗取大量投资者资金。
法院审理后认为,周某的行为构成金融诈骗罪,并依法予以严惩。
8.吴某走私案:吴某长期从事走私活动,涉及多种走私物品和方式。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全面查明事实真相,依法判处吴某走私罪并处以重刑。
9.郑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郑某非法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
法院依法判决郑某承担刑事责任,并判处罚款。
10.陈某交通肇事逃逸案:陈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现场,导致受害人重伤。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陈某的逃逸行为和受害人的伤情,依法判处陈某交通肇事罪并予以从重处罚。
这些案例涵盖了刑事、民事、行政等多个领域,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医疗纠纷、反腐败斗争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权威。
证据法案例分析

证据法案例分析在司法实践中,证据是判决案件的重要依据,而证据法作为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法律规范,对于证据的收集、审查、运用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证据法在实际案件中的运用。
案例一,盗窃案。
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被告小王被控盗窃他人手机。
在庭审中,原告出示了监控录像,显示小王在案发当天出现在被盗手机附近。
此外,还有证人证言称曾看到小王在案发当天出现在被盗手机附近,并且手中拿着一个与被盗手机相似的物品。
而小王则辩称自己当天并未出现在案发现场,并提出了自己的证人证言和证据证明自己的行踪。
在此案中,法院最终判决小王有罪,认定原告提供的监控录像和证人证言是有效证据,而小王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推翻原告的指控。
案例二,合同纠纷案。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某项服务,并且约定了具体的服务内容、费用、时间等。
然而,在服务进行过程中,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导致乙公司遭受了经济损失。
在诉讼中,乙公司提供了书面合同、相关的交易记录、以及证人证言证明了甲公司未履行合同的事实。
而甲公司则提出了相关证据证明自己已经履行了合同,并且乙公司的损失并非由其造成。
在此案中,法院最终判决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认定乙公司提供的书面合同、交易记录和证人证言是有效证据,而甲公司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推翻乙公司的指控。
案例三,交通事故案。
甲车与乙车在道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双方对事故的责任存在争议。
在庭审中,甲车提供了交通事故现场的照片、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等证据,证明了乙车在事故中存在过错。
而乙车则提供了自己的行车记录仪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了甲车在事故中存在过错。
在此案中,法院最终判定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认定双方提供的证据都具有一定的证明力,但均不足以完全确定事故责任的归属。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司法实践中,证据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证据可以帮助法院认定事实,推动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过程。
证据法分析法律热点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证据法是研究证据在法律适用中作用和地位的法学分支,是法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国,证据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
近年来,我国法律实践中涌现出许多热点案例,其中证据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
本文将选取一起具有代表性的法律热点案例,从证据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证据法的理解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离婚纠纷案。
原告(男方)甲与被告(女方)乙于2015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不久,甲发现乙有外遇,双方矛盾不断升级。
2021年,甲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法院判决离婚。
在庭审过程中,甲提交了以下证据:1. 一段乙与第三者通话的录音;2. 一张乙与第三者开房的酒店住宿发票;3. 一张乙与第三者在一起的照片。
乙对甲提交的证据提出质疑,认为通话录音存在剪辑、照片是摆拍、住宿发票无法证明是乙自己支付。
乙也提交了以下证据:1. 乙与第三者的聊天记录,证明双方是朋友关系,并无不正当关系;2. 乙的同事证言,证明乙在案发期间一直在单位工作。
三、证据法分析1. 证据的证明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
在本案中,甲提交的通话录音、照片和住宿发票属于视听资料和物证,乙提交的聊天记录和同事证言属于证人证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证据必须具有证明力。
在本案中,甲提交的证据具有以下特点:(1)通话录音:通话录音可以证明乙与第三者存在不正当关系,具有较高证明力。
(2)照片:照片可以证明乙与第三者在一起,具有较高证明力。
(3)住宿发票:住宿发票可以证明乙在案发期间曾开房,具有较高证明力。
乙提交的证据具有以下特点:(1)聊天记录:聊天记录只能证明乙与第三者是朋友关系,不能直接证明双方存在不正当关系。
(2)同事证言:同事证言只能证明乙在案发期间一直在单位工作,不能直接证明乙与第三者无关。
证据法案例

⏹“玉娇刺官”案⏹2009年5月10日晚,邓贵大、黄德智等人酒后到该县野三关镇雄风宾馆梦幻娱乐城玩乐。
黄德智强迫要求宾馆女服务员邓玉娇陪其洗浴,遭到拒绝。
邓贵大、黄德智极为不满,对邓玉娇进行纠缠、辱骂,在服务员罗某等人的劝解下,邓玉娇两次欲离开房间,均被邓贵大拦住并被推坐在身后的单人沙发上。
当邓贵大再次逼近邓玉娇时,被推坐在单人沙发上的邓玉娇从随身携带的包内掏出一把水果刀,起身朝邓贵大刺击,致邓贵大左颈、左小臂、右胸、右肩受伤。
一直在现场的黄德智上前对邓玉娇进行阻拦,被刺伤右肘关节内侧。
邓贵大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黄德智所受伤情经鉴定为轻伤。
邓玉娇案中的证明责任分配⏹巴东县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对邓玉娇提起公诉。
⏹辩护律师提出主要三点辩护意见:⏹ 1.邓玉娇行为属正当防卫,⏹ 2.邓玉娇在案发后有自首情节,⏹ 3.邓玉娇有心智障碍,因此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本案证明责任应如何分配?在官民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背景下,湖北巴东弱女子邓玉娇,将一名试图对其图谋不轨的地方官员刺死,由此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而最初引起民愤的,应该是官方媒体披露这位娱乐城女服务员在事发后立即自首、涉嫌故意杀人被立案侦查的消息。
本案再次引发了是否存在媒体和舆情审判的争议。
尽管关键细节仍未公开,但多数人认为基本事实清楚,邓玉娇无罪。
法学泰斗马克昌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番话颇为耐人寻味。
出言谨慎的马克昌教授一方面支持法院的判决,认为防卫过当的认定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也认为,如果没有民意,邓玉娇“至少”会判缓刑。
而他对民意、包括网友的抨击表示理解。
这实际上表明,民意在很大程度上纠正或避免了严重的司法不公。
结果2009年6月16日11时,湖北省巴东县法院一审判决在娱乐场所刺死镇干部的女服务员邓玉娇“有罪免处”。
邓玉娇及其家人表示满意。
一审结束后,邓玉娇情绪稳定。
她告诉记者,对判决结果感到满意,因此没有上诉的打算。
2009年5月10日案发以来,邓玉娇首次直接面对媒体说话,她的母亲张树梅和祖父邓正兰均在场。
证据法案例

● 为保护现场,由北京市棉印公司保卫科科 长在前铺报纸,张安虎在中间,本厂保卫 科长随后,三人踩着报纸鱼贯而入。走到 尸体跟前,张安虎脚踩报纸向前先用听诊 器听了曹慧茵的心音后,又摸了摸脚腕的 动脉,最后又摸了颈部,确定被害人已经 死亡。而后三人又踩着报纸走出现场。张 安虎在检查尸体时两手沾上了血。
● 问:(1)甲的揭发是否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的供述和辩解?
●
(2)同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能
否作为证据使用?
评析:
(1)甲的揭发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供述和辩解。揭发、检举他人犯罪行为的 陈述,如果这种揭发检举的内容与检举揭 发人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一定联系,属于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组成部分。 但是,如果是对非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的检举揭发,或者是对同案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揭发检举, 则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的组成部分。
● 本案中,虽有田某的主动交代,并且其交 代内容和部分事实相吻合,但鉴定的结果 证明田某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因此其供 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案例5
● 甲、乙、丙三人犯有共同盗窃罪,在诉讼中,甲 供述了盗窃罪后,又揭发乙曾单独在盗窃后实施 了强奸罪,另外,还揭发丙曾犯有诈骗罪。经查 证,甲揭发乙、丙二人的犯罪事实属实,甲都未 参与实施。
● 证据情况如下: ● 1、 王贵珍讲:她在下午3时去内科诊室时,
曹慧茵还未来,室内一切正常。 ● 2、另有四名证人A、B、C、D证明,曹慧
茵是当日下午3时30分进厂的。 ● 3、法医鉴定:曹慧茵系被他人用钝器打击
头部,造成颅脑损伤及失血性休克死亡(方 凳可以形成死者头部之损伤)
证据法学案例汇总

1.吴某17岁所在学校班主任刘某来到吴某家为吴某、秦某和王某3人复习功课,因王某尚未到来,刘老师在客厅准备教案,吴某和秦某在阳台观望王某何时到来,吴某跟秦某打赌说他敢把阳台上的花盆扔到楼下去,秦某告诫吴某这样做有可能砸伤楼下的行人,吴某不听告诫,举起一盆君子兰就扔了下去,恰巧楼下有位老人赵某66岁经过,花盆正中赵某头部,致赵当场死亡;楼下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陈某正在玩耍,她亲眼目睹了吴某将花盆扔下来砸死赵某的经过,陈某立即跑回家把这一经过告诉母亲,后来陈某在母亲的陪同下将所见情况向公安人员做了叙述;问题:1.陈某在本案中能否做证人为什么10分能做;因为10岁虽然属于,但法律规定年幼的人如果能辨别是非、正确表达,也可以作证人;2.证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哪些10分权利 1.司法人员到证人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询问时,证人有权要求他们出示司法机关的证明文件2.证人有权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3.证人有权按照自己知道的案件情况提供证言,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的干涉.4.证人在侦查期间,有权要求对自己的姓名保密和在整个诉讼阶段对自己报案﹑举报的行为保密.5.证人对司法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6.证人有权要求司法机关保障自身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证人有权要求对行为人予以制裁.7.证人出庭作证的通知书至迟要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8.证人有权向司法机关要求补偿因到案作证所支出的费用,以及所减少的劳动收入.义务1.证人有作证的义务2.证人有向司法人员如实陈述和回答所提问题的义务,即证人有如实作证的义务.3.证人有义务保守司法机关向其询问的情况以及他所陈述内容的秘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4.证人有遵守法律秩序的义务2、赵某因盗窃公款潜逃,侦查人员张某在执行其他公务活动时,偶然撞见赵某并拘留了赵某,下面是侦查人员张某开始讯问被告人赵某的一段笔录:张:①你老实交代你的罪行;赵:我没有罪张:②我们党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许你抵赖;赵:我要请律师,让我的律师跟你们说话;张:③现在你不能请律师;律师不能介入侦查活动;赵:我抗议,你拘留我时没有出示拘留证;张:④对你这种在逃犯,可以不出示拘留证;赵:沉默张:⑤你必须自己拿出充分的证据,我们才能说你无罪;赵:沉默张:⑥你要老实交代你的罪行,老实交代了,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如果你顽抗到底,我们公安机关必须对你加重处罚;请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侦查员张某上述①至⑥的问答的正确性进行判断,同时说明理由;1、张问1错误理由是:有罪推定,应当问:“是否犯有罪行”2、张问2错误理由是:有罪推定,并剥夺了犯罪嫌疑人的自我辩护的权利;3、张答3错误理由是: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4、张答4错误理由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不出示拘留证,先行拘留;5、张问5错误理由是:犯罪嫌疑人无义务自证有罪或无罪;6、张问6错误理由是:是欺骗的手段,公安机关无权决定犯罪人的定罪量刑的轻重;3、某县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在一次例行工作检查中发现某个体餐馆卫生条件不合格,当即对其罚款500元,并限其立即改正,否则即令其停业整顿;但该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没有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也没有收集有关证据,只向餐馆业主出具了一张罚款收据;该个体餐馆不服该行政处罚决定,即向人民法院起诉;该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接到起诉书副本之后,未告知法院即要求被处罚的个体餐馆向其提供处罚当日的卫生不合格的有关证据;问题:1本案诉讼中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简要说明理由;6分1本案中的证明责任应当由被告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承担,实行证明责任倒置;4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本案中,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发现某个体餐馆卫生条件不合格,对其作出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在诉讼中,应就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承担证明责任,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2该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收集证据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6分该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在接到起诉书副本之后收集证据的行为不合法;4分〉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3本案诉讼中应当证明哪些事实8分本案中,被告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接到起诉书副本之后,要求被处罚的个体餐馆向其提供处罚当日的卫生不合格的有关证据,明显违背了法律的规定,其行为不合法;被告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行政处罚行为合法的依据;4、张某在某地购进了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羚羊皮250张,打算转卖给王某,双方用手机约定10月10日在王某的家中交货;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由张某乘坐马某的出租面包车将货物运到王某的家中;当张某叫马某卸货时,马某才发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皮革,于是表明自己不参与此事的立场;在张某刚将货物搬下车时,公安人员突然出现在现场,并且将张某、王某和马某三人一起抓获,同时扣押了面包车和张某的手机;经讯问,张某、王某供述了自己的贩卖珍稀动物皮革的事实,马某也将本人运送货物的情况作了陈述;问:1本案中,公安人员调查收集到了哪些种类的法定证据请加以具体说明;9分1本案收集的法定证据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的皮革、运送货物的面包车和作为犯罪工具的手机属物证,因为它们是以其外形、质量、数量等客观存在来证明待证事实的物品;张与王的供述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因为这是张和王作为犯罪嫌疑人对案件的犯罪事实的性质所作的供述;2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理由何在6分2本案中,张某与王某的陈述、马某的语言属直接证据,此证据可以单独证明主要案件的事实;动物的皮革、运送货物的面包车的作为犯罪工具的手机属间接证据,因为此证据无法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必须与其他证据相互配合,方可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5、甲从广东某老板处进了一批阁楼片淫秽光盘,打算转卖给乙;甲与乙约定在乙的住处交货;一天,甲的妻子丙开着一辆面包车,与甲一起将货物运到乙的住处;在清点光盘的数量时,丙才知道是淫秽光盘,于是没有参与清点和搬运;货物清点完毕后,公安人员忽然到场,将甲、乙、丙三人抓获,并且将淫秽光盘、面包车和甲的手机扣押;经过讯问,甲和乙供述了贩卖淫秽光盘的全过程,丙对知道的案件事实也作了陈述;问:1在本案中,侦查机关调查收集到了哪些证据分别属于什么法定证据种类一物证:淫秽光盘面包车手机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甲、乙的供述三证人证言:丙的供述; 2在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理由是什么一证据不能单独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即甲和乙贩卖淫秽物品的犯罪行为的事实,属于间接证据;第二三证据能够单独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属于直接证据;6、某化工厂附近的居民以该化工厂为被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声称自己的损害是由该化工厂的生产污水造成的,请求法院判决该化工厂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诉讼中,该化工厂提出了抗辩事实,即自己通过专用地下管道将生产污水储放在工厂外的专用除污池中,某建筑公司在施工时将该专用地下管道损坏,致使生产污水大量泄漏,所以自己并无过错,不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请回答:1对居民的损害是否由化工厂的生产污水造成的,应由谁承担证明责任请说明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沂讼证据的若千规定第四条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2对化工厂提出的抗辩事实,应由谁承担证明责任请说明理由;化工厂提出用以支持自己的抗辩请求和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化工厂应该承担证明责任7、某银行工作人员甲由于赌博背负巨额债务,无力清偿,遂动起盗窃本行保险箱的念头;经过周密筹划并且自制了系列作案工具后,甲在一天深夜悄悄潜入银行撬开保险箱,盗走人民币3000多万元,并放火烧了银行;案发后,公安人员赴现场发现了甲的脚印;根据证据法理论上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分类方法,请问“甲的脚印”分别属于哪种为什么脚印属于原始证据,间接证据,因为光是脚印并不能直接证明杀人的事实,脚印属于痕迹应归类于物证8、2005年12月23日,女研究生李某在校超市购买电火锅一只;12月24日晚李某在与同寝室的三位室友吃火锅共度平安夜时,该电火锅突然爆炸,碎片当场将李某的眼睛严重击伤,其室友梅某、王某及豆某的脸部也被汤液烫伤;李某的同学闻讯赶快将她们送往医院治疗,并迅速到出售电火锅的校超市交涉;李某因伤住院半个月,花费10000多元医疗费,其室友梅某、王某及豆某也各花费了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一个月后,李某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者赔偿所有损失;请问:1什么是证明对象证明对象是指证明主体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对审理案件有重要意义的事实3在本案中,李某需要证明哪些事实一,电火锅在超市买的;二,使用电火锅而受伤;三,受到损伤;9、甲诉乙返还20万元借款,法院向乙送达了应诉通知书和举证通知书;法院在举证通知书中,阐明了本案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与具体要求、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同时还指定举证期限为30日并明确说明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乙在答辨书中提出抗辩请求: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返还20万元借款的诉讼请求,理由是自己已经还了钱,但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没有找到甲写的收条,故未向法院提交该证据及其他证据;在本案一审法庭辩论期间,乙在家中整理藏书时突然发现甲写的收条,遂提交法院;甲以举证期限届满为由,请求法院不采纳该证据;试问:1乙为什么对“已经还了钱”的待证事实承担证明责任乙提出已经还了钱的事实是有利于自己的事实,用以支持自己的抗辩请求和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乙应当对支持自己抗辩请求的已经还了钱的待证事实承担举证责任2乙可否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可以;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呆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然的,可以再次申请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3法院应否同意甲不采纳收条的请求不应同意;证据失效排除规则是利益衡量原则确定,旨在合理衡量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之间的关系;虽然乙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收条”,但是收条是本案中的重要证据,若不采纳则可能对乙造成明显不公正,也可能导致法院判决明显不公正;10、1973年,英国南部小镇连续发生3起强奸杀人案,3名被害人都是不满16岁的少女;警方从3名被害少女尸体中提取了罪犯精液,并从中获得罪犯的DNA样本;警方把夜总会保镖卡蓬列为重要犯罪嫌疑人,但由于卡蓬提供了案发时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案件成为悬案;1990年,卡蓬病逝;2002年警方从卡蓬尸骨中提取DNA样本,结果发现与从3名被害少女尸体中获得的罪犯DNA样本完全吻合;在本案中,两个DNA样本的吻合成为后来证明案件事实真相的重要证据,使得3桩拖了30年的悬案终于得以结案;问:物证有:一DNA样本;二,鉴定结论该案体现了物证的什么特性稳定性客观性11、1998年7月,原告A以B向其借款6000元逾期不还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A诉称:1998年2月自己曾借给被告B人民币6000元,这笔钱是在B家中由A亲自交给B的,当时没有其他人在场,双方又未立任何字据,现在要求B归还;在审理过程中,B承认收到此款,但是又辩称此款是A拟与C合伙经商,委托自己交给C,不是借款,所以不同意A的诉讼请求;对于上述情况,B未能提供证据;问:1A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可以成立因为B承认了收到A的6000元该款属于A所有2B主张的新事实能否成立B的主张不能成立因为B的主张要成立B要承担举证责任但是B没有证据证明3法院对本案如何判决B偿还A的6000元12、A和B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法院判决认可了他们的请求;但是,关于孩子抚养费的问题,丈夫A不同意承担一部分,理由是这小孩不是自己的,而是B和另外一个男人的;B却主张这小孩是在她和A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生的,是他们自己的孩子,A作为孩子的生身父亲应当承担部分抚养费;法院向A表明:法院可以根据事实推定原理承认B所主张的事实,对此A可以提出反证;问:法院的做法是否合法合法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有了小孩,推定小孩就是他们的孩子,但是A可以对推定的事实用反证推翻;13、在一起遗产纠纷案件中,继承人A提出被继承人的遗嘱,请求法院依据该遗嘱分割遗产;继承人B提出证据证明该遗嘱已被A篡改过,但是法院没有审查B的证据,而认为该遗嘱经过了公证,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问:法院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法院的做法违法;根据司法认知的规则以及民事诉讼法第67条的规定,经过公证的遗嘱所确认的事实属于法院司法认知的范围,法院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是当事人有权提出相反证据推翻经过公证的遗嘱,法院必须依法审查以裁定是否采纳该相反证据,而不得非法剥夺和拒绝当事人提出相反证据;1.不正确;因为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庭应当启动对证据是否为非法取得的调查程序;本案被告人均称供述系刑讯逼供所得,辩护人提出了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并有一定证据支持,法院在公诉人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做调查即采纳公诉人的解释,是不正确的;2.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庭应进行如下调查:1应要求公诉人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出庭作证;2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的,公诉人应提请法庭通知本案讯问人员出庭作证;3公诉人当庭不能举证的,可以建议延期审理;4控辩双方可以就被告人供述的合法性进行质证、辩论;5对被告人供述的合法性,如果公诉人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根据;3.没有;因为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必须均已查清,是证据确实、充分的基本要素;本案仅根据同案犯朱某供述即认定尤某为策划指挥者,无其他证据印证;4.不能;因为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认定有罪,必须证据确实充分;法庭认定何某犯罪的证据中,朱某、尤某在侦查中的供述笔录尚未排除刑讯逼供可能;被害人陈述笔录和车辆被盗时的报案材料只能证明车辆被盗,不能证明谁是盗车者;监控录像只证明朱某、尤某实施了其中一起犯罪;何某辩护人提供的犯罪时何某不在现场的4份证据,法庭没有查明其真伪;因此,现有证据没有排除何某没有犯罪的可能性,不能得出唯一的结论,认定何某犯罪的证据不确实充分;5.1判断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的依据主要是:第一,该证据是否用来证明本案的争点问题,与案件证明对象之间是否存在客观联系;第二,该证据是否能够起到证明的作用,即是否具有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2不适当;因为这些材料与案件证明对象之间存在客观联系,指向何某是否有罪的争点问题;另外,这些材料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能够实际起到使指控的犯罪事实更无可能的证明作用;2009.1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41.某养鸡场场主请生产疫苗的某公司给其鸡注射预防鸡病的疫苗;不料数月后,仍爆发鸡病,导致该养鸡场的鸡全部死亡;该养鸡场场主认为,发生鸡病的原因是疫苗免疫性不充分,于是以该公司为被告提起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诉讼;被告在答辩中主张,突发鸡病与本公司生产的疫苗无关,而是由于鸡场杀毒不充分所致;请问:1本案中,原告应对哪些事实承担证明责任2本案中,被告应对哪些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答;本案中,原告应承担;a、某养鸡场场主请生产疫苗的某公司给其鸡注射预防鸡病的疫苗的事实;b、该养鸡场用了疫苗后鸡死亡的事实;2、本案中,被告应对本公司生产预防鸡病的疫苗产品与该鸡场注射了预防鸡病的疫苗而死亡没有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属举证责任倒置情形;41.2006年6月1日下午,甲带其6岁的女儿乙到H市儿童乐园游玩;其间,儿童乐园中的一个3米多高的卡通塑像因摆放不合理发生倒塌,将正在旁边玩耍的乙砸伤,造成其两处骨折;甲作为乙的法定诉讼代理人,将该儿童乐园告上法院,要求其赔偿医药费共计7万元,并承担案件诉讼费用;请问:1本案中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主要有哪些2本案中的证明责任应当如何分配为什么答;1、本案诉讼中应当证明事实有:原告甲的女儿乙在卡通塑像旁边玩耍,乙的损害两处骨折是在被告儿童游乐园设置的卡通塑像倒塌中造成的被告儿童游乐园应当证明卡通塑像的摆放有无缺陷、乙的受伤与游乐园的管理不善没有因果关系2、原告甲应当承担证明受有损害的事实,“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举证责任承担的基本原则;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原告损失,自然应当对受有损害的事实加以证明;被告儿童游乐园承担对自己没有过错的证明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因此,被告应该对卡通塑像的倒塌不存在缺陷,对小女孩造成的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属于证明责任倒置的范畴;2005.10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41.A在自家厨房外搭建了一间小屋,因此遮挡住邻居B一间书房的光线,致使本来光线就较暗淡的书房更是暗淡;B为此曾多次与A协商,请其拆除该小屋,但A不允;于是,B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A家的小屋不仅遮挡了自己书房的光线,而且阻碍了通风,请求法院判决A 拆除其小屋;A却否定了B所主张的事实,并请求法院驳回B的诉讼请求;A和B都提供了证据,但是法院仍然无法判定A和B各自提出的事实的真伪与否,于是法院决定到现场进行勘验;勘验笔录没有经过当事人的质证,法院就根据该勘验笔录判决A拆除其小屋;问:1法院决定到现场进行勘验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2本案中,法院有无违法行为为什么答;1、法院决定到现场进行勘验是合法的;因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证据,包括勘验的,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本案中根据A和B所提供的证据,法院无法判断仍无法判断事实的真伪与否,所以人民法院决定到场进行勘验是合法的;2、本案中,法院有违法行为,即勘验笔录没有经过当事人质证,法院就根据勘验笔录作出判决;根据民诉法第66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2005.1五、案例分析20分某县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在一次例行工作检查中发现某个体餐馆卫生条件不合格,当即对其罚款500元,并限其立即改正,否则即令其停业整顿;但该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没有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也没有收集有关证据,只向餐馆业主出具了一张罚款收据;该个体餐馆不服该行政处罚决定,即向人民法院起诉;该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接到起诉书副本之后,未告知法院即要求被处罚的个体餐馆向其提供处罚当日的卫生不合格的有关证据;问题:1本案诉讼中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简要说明理由;6分2该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收集证据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6分3本案诉讼中应当证明哪些事实8分答;1本案中的证明责任应当由被告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承担,实行证明责任倒置;4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3分本案中,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发现某个体餐馆卫生条件不合格,对其作出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在诉讼中,应就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承担证明责任,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3分2该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在接到起诉书副本之后收集证据的行为不合法;4分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3分本案中,被告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接到起诉书副本之后,要求被处罚的个体餐馆向其提供处罚当日的卫生不合格的有关证据,明显违背了法律的规定,其行为不合法;被告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行政处罚行为合法的依据;2004.10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41.赵2003.10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41.某县工商局未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即在公路上设卡检查来往的车辆;在检查过程中,工商局的执法人员发现一个车辆的手续不全,对该车的司机进行询问;因司机态度不好,执法人员决定将车带人一并扣留;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司机只好按照执法人员的要求交代有。
证据法案例

1.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驾驶员将行人撞死后驾车逃逸,当时没有成年的目击者,只有一个4岁半的小女孩在现场附近玩耍。
根据小女孩的描述,肇事车辆为电视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某某型号货车,小女孩还具体说出了汽车是什么颜色的。
经近一步调查,发现肇事现场附近一建筑工地当天来过一辆这样的车送建筑材料。
公安人员到这辆车所属的运输公司找到了这辆车,尽管驾驶员对车辆进行了清洗,但最终还是在轮胎上发现了肇事后留下的血迹,经专家鉴定,该血迹血型与死者的血型一致。
据此,公安部门逮捕了驾驶员,驾驶员对自己肇事后逃逸的罪行供认不讳。
问:(1)本案在侦破方面主要依据的是什么证据?(2)小女孩能否作为本案的证人?参考答案:(1)本案在侦破方面主要依据的证据有:证人证言(4岁半的描述)、鉴定结论(专家对肇事车辆留下的血迹血型与死者的血型一致的鉴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驾驶员对自己肇事后逃逸的罪行供认)。
(2)小女孩可以作为本案的证人。
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本案中,小女孩虽然年幼,但不影响其对看到肇事车辆的辨认和表达。
2.甲、乙、丙三人犯有共同盗窃罪,在诉讼中,甲供述了盗窃罪后,又揭发乙曾单独在盗窃后实施了强奸罪,另外,还揭发丙曾犯有诈骗罪。
经查证,甲揭发乙、丙二人的犯罪事实属实,甲都未参与实施。
问:(1)甲的揭发是否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2)同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参考答案:(1)甲的揭发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揭发、检举他人犯罪行为的陈述,如果这种揭发检举的内容与检举揭发人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一定联系,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组成部分。
但是,如果是对非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或者是对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揭发检举,则不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组成部分。
河南高院发布一批惩治虚假诉讼典型案例

河南高院发布一批惩治虚假诉讼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7.27•【分类】其他正文河南高院发布一批惩治虚假诉讼典型案例近年来,执行裁决案件中虚假诉讼呈易发多发态势,扰乱了正常司法秩序,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对司法权威造成严重损害。
今年3月4日,两高两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该意见,规范执行异议权的行使,打击和制裁虚假诉讼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全面解决“执行难”营造良好司法环境,现筛选出一批典型案例予以发布。
1.商丘市某置业公司出具虚假证明案(一)基本案情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人王某建与被上诉人姬某东、高某卫、商丘市某置业公司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中,查明:姬某东、高某卫庭审中提交了姬某东与商丘市某置业公司于2012年4月2日签订的抵债协议和房屋清单,以及2015年10月25日商丘市某置业公司出具的证明,欲证实二人在查封前签订了涉案房屋的抵债协议,并在查封前占有使用该房屋。
该院经审查认为,该抵债协议及房屋清单中没有涉案房屋;商丘市某置业公司的证明系在查封后出具,不能证实2014年3月至5月口头约定涉案房屋抵债给姬某东;且姬某东与商丘市某置业公司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的一、二审判决均在2014年9月1日查封之后作出,已生效的民事判决认定姬某东与商丘市某置业公司之间的借款未清偿数额及实际抵债房屋不包含涉案房屋,说明涉案房屋的抵债行为不真实或者抵债行为发生在生效判决之后,不可能发生在查封之前。
商丘市某置业公司出具的证明记载内容虚假。
(二)处理结果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商丘市某置业公司罚款100000元。
(三)典型意义商丘市某置业公司出具虚假证明,意图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侵害王某建及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妨害民事诉讼。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对抵债协议、房屋清单等证据进行综合判断,认定商丘市某置业公司出具的证明记载内容虚假,依法对其予以处罚,打击了虚假诉讼行为,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证据法学是法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在司法审判中收集、认定和运用证据,从而确定案件事实,保障公正裁判。
在证据法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和掌握证据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规定。
下面以一起实际案件为例,进行证据法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市A公司与B公司签订一份合同,合同约定A公司向B公司提供物品,B公司支付相应费用。
合同履行期间,A公司向B公司提供的部分物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B公司无法按合同要求正常使用,因此B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分析:1.证据的收集:在这个案例中,B公司为了证明A公司提供的物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收集一些有关物品质量的证据。
比如,可以提供由专业人士检测出的物品质量问题报告,以及与物品质量问题相关的合同、发票、交易记录等文件。
2.证据的认定:在法院审理中,B公司提供了一份物品质量问题报告,但是A公司对该报告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法院在对证据进行认定时,会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判断。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可能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报告的出具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性、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检测标准、报告所得结论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可信度等。
3.证据的运用: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法院认定B公司提供的物品质量问题报告具有充分的证明力和可信度,那么该报告可以作为证据来支持B公司的诉讼请求。
同时,法院还可能要求A公司提供相关的合同、发票、交易记录等证据,以便判断A公司是否存在违约行为,并进一步确定违约责任和损失赔偿。
4.特别规定的证据: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证据规定。
比如,如果A公司声称其提供的物品质量问题是由于B公司在使用过程中不当操作或存储不当导致的,那么B公司可以提供相关的物品使用和操作记录,以证明自己的使用行为是符合合同要求的。
5.证据的排除:在一些情况下,法院可能会排除一些证据,以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证据法的认识论的案例

证据法的认识论的案例案例:校园里的“消失的蛋糕”在一个充满欢乐和小馋猫的学校宿舍里,发生了一件神秘的事情。
小明买了一个超级美味的巧克力蛋糕,打算在晚餐后好好享受。
可是,当他从食堂回来,发现蛋糕不见了!小明开始发挥他的“侦探”本色,踏上寻找真相之旅,这就涉及到证据法的认识论啦。
一、提出假设(类似于初步认定的事实主张)小明首先想到了同宿舍的几个舍友。
他第一个怀疑的是吃货小张,因为小张总是对美食没有抵抗力。
这就像是在证据法里,基于对人物平时习性的了解,先有了一个初步的怀疑方向。
二、寻找证据。
1. 直接证据的尝试。
小明发现蛋糕盒子被扔在了宿舍的垃圾桶里,盒子上还有一些没擦干净的巧克力痕迹。
这就像是一个直接证据,直接指向有人在宿舍里吃了蛋糕。
他还在小张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块小小的巧克力碎末。
小明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很有力的证据,就像在法庭上,原告拿出了一个能够直接关联被告和案件事实的物证一样。
2. 间接证据的拼凑。
宿舍里的小李说,在小明离开宿舍后不久,他听到小张在宿舍里说“哇,好香啊”。
这是一个间接证据,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小张吃了蛋糕,但是能增加小张吃蛋糕这个假设的可信度。
另外,小王也提到,他看到小张在小明回来前几分钟,匆匆忙忙地收拾了一下桌子。
这也是一个间接证据,好像小张在试图掩盖什么。
三、排除其他合理怀疑(类似于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不过呢,小张开始为自己辩解。
他说自己虽然是个吃货,但是下午他一直在图书馆,刚刚才回来,那些巧克力碎末可能是之前就有的。
而且他说自己收拾桌子是因为刚刚在找一本书,把桌子弄乱了。
这时候小明就不能仅仅凭借之前发现的证据就认定小张吃了蛋糕。
他得重新审视这些证据,看看是否存在其他合理的解释。
这就好比在司法审判中,法官要确保所有的证据能够排除其他合理的可能性,才能判定被告有罪。
四、新证据的出现与真相大白。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隔壁宿舍的小赵过来了。
他不好意思地说:“小明,实在对不起啊,我刚刚来找你,看到你桌子上的蛋糕,以为是别人给大家分享的,就吃了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为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结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
第二条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中,对于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
第四条起诉书副本送达后开庭审判前,被告人提出其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被告人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或者其辩护人作出笔录,并由被告人签名或者捺指印。
人民法院应当将被告人的书面意见或者告诉笔录复印件在开庭前交人民检察院。
第五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庭审中,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之后,应当先行当庭调查。
法庭辩论结束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也应当进行调查。
第六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应当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证据。
第七条经审查,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出庭作证,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的,提请法庭通知讯问人员出庭作证,对该供述取得的合法性予以证明。
公诉人当庭不能举证的,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建议法庭延期审理。
经依法通知,讯问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应当出庭作证。
公诉人提交加盖公章的说明材料,未经有关讯问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的,不能作为证明取证合
法性的证据。
控辩双方可以就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问题进行质证、辩论。
第八条法庭对于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必要时,可以通知检察人员、辩护人到场。
第九条庭审中,公诉人为提供新的证据需要补充侦查,建议延期审理的,法庭应当同意。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通知讯问人员、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到庭,法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宣布延期审理。
第十条经法庭审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可以当庭宣读、质证:
(一)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未提供非法取证的相关线索或者证据的;
(二)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已提供非法取证的相关线索或者证据,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没有疑问的;
(三)公诉人提供的证据确实、充分,能够排除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属非法取得的。
对于当庭宣读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应当结合被告人当庭供述以及其他证据确定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十一条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公诉人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十二条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见,第一审人民法院没有审查,并以被告人审判前供述作为定案根据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检察人员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被告人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十三条庭审中,检察人员、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未到庭证人的书面证言、未到庭被害人的书面陈述是非法取得的,举证方应当对其取证的合法性予以证明。
对前款所述证据,法庭应当参照本规定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第十四条物证、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公安部下发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醉驾案件办理
作者 : 来源 : 人民公安报时间:2011-09-14 字体:大中小为保证《刑法修正案(八)》的正确实施,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的执法活动,近日,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就进一步规范现场调查、办案期限、立案侦查等方面提出要求。
《意见》要求严格血样提取条件,交通民警检查中发现机动车驾驶人有酒后驾驶机动车嫌疑的,立即进行呼气酒精测试;对涉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当事人对呼气酒精测试结果有异议,或者拒绝配合呼气酒精测试等以及涉嫌饮酒后、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当立即提取血样检验血液酒精含量。
《意见》强调要及时固定犯罪证据,对查获醉酒驾驶机动车嫌疑人的经过、呼气酒精测试和提取血样过程应当及时制作现场调查记录;有条件的,还应当通过拍照或者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有见证人的,应当及时收集证人证言。
《意见》指出,要从严掌握立案标准,对经检验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
查。
对当事人被查获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气酒精测试或者提取血样前又饮酒,经检验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应当立案侦查。
当事人经呼气酒精测试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在提取血样前脱逃的,以呼气酒精含量为依据立案侦查。
《意见》明确,要做好办案衔接,在案件侦查终结后,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在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前,依法吊销犯罪嫌疑人的机动车驾驶证。
《意见》要求加强执法办案管理,进一步明确办案要求,细化呼气酒精测试、血样提取和保管等重点环节的办案标准和办案流程,提高办案工作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行网上办案,加强网上监控和考核。
民事诉讼法中证明妨碍制度研究
为了追求案件真实的发现和实现集中审理的目标,民事诉讼程序应当赋予当事人收集成为本案判决基础的证据的机会和手段。
为了使这种程序保障的赋予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当事人应当有充分的权利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以进行实际的攻防,否则这种程序保障将有沦为仅止于形式之虞。
再者,为了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赋予其平衡追求系争实体利益及所涉程序利益的机会,当事人更需要获得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所持有的证据。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迁,公害、产品责任及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等现代型纠纷与日俱增,在其诉讼中不乏因证据仅存在于当事人其中一方或第三人手中而导致对方当事人证明困难的情况发生。
为了贯彻当事人之间实质的武器平等原则,双方当事人之间以及与法院之间应当可以平等地接近并共同使用涉及本案请求的诉讼资料、证据资料及相关的法律上和事实上的资讯,这样才有充分的资料作为基础以形成妥当的裁判,也有助于当事人自主选择纠纷的处理和解决方式。
在此背景下,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证明妨碍制度应运而生,通过对实施毁灭、隐匿、拒不提交证据等妨碍对方当事人证明活动的当事人或第三人课予其一定的不利益效果,以排除妨碍证明的行为并恢复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实质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