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f7ee94c5da50e2534d7f29.png)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全册教案一 运动得世界1、运动得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得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得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得人就是运动得。
龙舟相对于河岸就是运动得。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就是静止得。
龙舟相对于舟上得人就是静止得。
2、长度得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得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瞧: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得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得刻度值)记:记下数值与单位例:图中测出得该物长度就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得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与t 得单位化成m/s 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得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得方程例:某同学乘坐得汽艇遥对一座高崖,她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她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 得速度正对高崖驶去,她喊时离高崖就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得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得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她喊时离高崖得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t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得公路上行驶,前50m 得速度为20m/s,后50m 得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得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1050=5s 所以全程得平均速度为:v=t s =sm 5.7100=13、3m/s[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得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就是_______得;以行驶得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就是______得。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ac832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4.png)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一、基本情况: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少,中等生生面广。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四、教学内容:1、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2、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
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六、复习方法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七、复习安排(一)第一轮复习(2月下旬至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
(2)基本方法关。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 (沪科版)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 (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e812f876eeaeaad1f33044.png)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下期(沪科版)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一、磁是什么1. 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还具有指向性。
2.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将静止后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N极),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极)。
3.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5. 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6.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点,磁体北极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1)概念:为了形象而又方便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2)磁感线的特点:①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北极发出回到南极;②是在空中不相交的闭合曲线;③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反映磁场的强弱。
9、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由于地磁场的存在,磁体才有指向性。
(2)地磁南、北极分别在地理北、南极附近。
小磁针静止时磁针两极是沿描述地磁场的磁感线指向地磁极,而不是指向地理南、北极,这样磁针指向与正南北方向稍有偏差。
二、电流的磁场1.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2、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其外部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磁极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这一关系可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4、电磁铁(1).电磁铁: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3)电磁铁的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通入电流的大小及电磁铁的外形及匝数有关,磁极极性与通入的电流方向有关,有无磁性可由通断电流控制。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f684f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b.png)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第1课时单位与测量【学习目标】1. 理解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能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与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长度、质量、时间的感觉。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讲解:讲解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与计算。
二、教案内容:第2课时运动与静止【学习目标】1.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2. 掌握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3. 能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难点: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3. 讲解:讲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第3课时力与运动【学习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3. 能运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力的例子。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案内容:第4课时重力与摩擦力【学习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
2.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3. 能运用重力与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
难点: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的例子。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3. 讲解:讲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8篇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125d4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d.png)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8篇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篇1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叫做平衡位置。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1.内能(1)物体的内能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教案:第15章探究电路复习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教案:第15章探究电路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405245ea8956bec0875e31c.png)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一、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4)测量小灯泡工作电阻,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复习重难点(1)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通过回顾课本内容,学生能够说出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3、通过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的内容。
4、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5、理解并能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6、能按照安全用电的原则连接电路。
(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例1.一段1m长的电阻丝,下列做法能使它的电阻增大的是()A.对折B.长度拉伸为原来的2倍C.剪掉一半D.外表涂上绝缘材料解析:A、电阻丝对折后,导体的长度减小,横截面积增大,则导体的电阻减小,故A错误;B、电阻丝长度拉伸为原来的2倍后,导体的长度增大、而横截面积减小,导体的电阻增大;故B正确;C、把电阻丝剪掉一半,电阻丝的长度变短,电阻减小,故C错误;D、在电阻丝外表涂上绝缘材料,电阻丝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均不变,电阻不变,故D错误.故选B.例2:下列因素中,对导体电阻大小有决定作用的是()A.导体是否接入电路B.导体两端的电压C.通过导体的电流D.导体的长度解:导体电阻大小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是否接入电路无关,故D正确.故选:D.例3:如图是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物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同时闭合开关S和S1,两灯均发光,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S1,此时()A.甲表示数不变,乙表示数变大B.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变大C.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不变D.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不变解:根据电路图可知,同时闭合开关S和S1时,两灯泡并联,电流表甲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乙测量一条之路电流;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电流表甲的示数大于电流表乙的示数;断开开关S1后,电路为一个灯泡的基本电路,电流表甲乙都测量电路电流,此时两电流表示数相同;由于电流表原来位于支路中,因此电流表乙示数不变,电流表甲示数变小.故选D.(四)归纳小结1.通过回顾课本内容,学生能够说出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
![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d13c3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8.png)
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的编制还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流大小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关于电流你了解多少1.电流的成因:1.电流方向的规定: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学生回答问题。
(二)、认识电流1. 播放水流视频,类比水流引入电流水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
电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样,有强弱之分呢2.教师演示课本52页----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学生看书52页,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流。
并自学电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4.电流单位转换练习①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0.2A,等于 mA.②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 mA,等于 A.③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μA,等于 A.④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 A,等于μA.5.课件展示和看课本52页了解一些常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三)测量电流1.学生看书使其知道,1.电路中电流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2.电流表的符号是A2.探究活动:1认真观察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能发现什么2拿到一个测量仪器先观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3自学J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a.电流表的用途b.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怎么选择测量范围选择0--0.6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电流值;选择0—3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电流值c.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电流表读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六章复习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六章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1363f60242a8956bece44b.png)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一、课程标准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例2 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例3 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2.4 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本课题内容是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内容。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力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培养初步的分析归纳能力”、“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等二、教材分析本章章名叫“熟悉而陌生的力”。
其中的“熟悉”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与力相关的词语,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
“陌生”则是强调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科学内涵,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
教材希望从“熟悉”人手,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逐步引进科学的力世界,把“陌生”变为科学意义的“熟悉”。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力、怎样描述力、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来自地球的力、科学探究:摩擦力五节内容。
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
重点:1、会画力的示意图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善于运用重力和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5、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1、力作用的相互性,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的操作(让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匀速运动)和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的设计。
4.运用重力和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沪科版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03ad6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d.png)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沪科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功和能量、浮力、压强等。
2. 热学部分:温度、热量、比热容、热机等。
3. 电学部分: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等。
4. 光学部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等。
5. 声学部分: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响度等。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分别对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部分的要点进行梳理,突出重点和难点。
3. 典题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题进行解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练习巩固: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绩: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
2. 教辅:相关物理复习资料和练习题。
3. 实验器材: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实验所需的器材。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430b7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2.png)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现代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沪科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反思,不能只做“教书先生”,照本宣科,而是应该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不断寻找最好的最适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式。
衡量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他的教案写得有多好,而是这位老师是否懂得自我反思,是否善于把握课堂。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有一系列理论基础,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难免会让学生们有一些乏味,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仅供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借鉴、参考。
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教学新模式;二是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创新教学新模式初中物理学习效果和兴趣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务必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充分备课,然后讲述给学生。
一味的讲授不是学习物理的最佳方法,要学会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放下戒备,大胆发言,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对于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更要为其创造机会。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沪科版初三第一轮复习教案(1-7章) 精品
![初三物理最新教案-沪科版初三第一轮复习教案(1-7章)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d712a0f7e009581b6bd9eb76.png)
第一章测量一、本章知识点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意义,怎样学好物理知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意义。
(A)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m (A)3、体积的测量(A)4、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A)二、本章主要概念一、测量前1、观察:①刻度尺零刻度在什么地方?②刻度尺的量程是多少?③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2、注意问题:①零刻度已磨损的,可设某一完好的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
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时,可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
二、测量时:①刻度尺的刻度应平贴被测物体。
②刻度尺不要歪斜。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注意问题:当刻度尺不能贴近被测物体或不能沿着被测长度时,采用特殊测量方法。
三、记录测量结果:1、记录数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2、写上单位:没标明单位的数字记录是无意义的。
(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时,测量记录如果使用不同的单位,数值不同,但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
)四、误差1、误差的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仪器有关;②与测量者有关。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较精密的仪器;②改进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五、一些特殊测量方法:1、化薄为厚法:应用:测纸张的厚度,测金属丝直径等2、化斜为正法:应用:测球的直径,测圆锥的高等。
3、化曲为直法:应用:测地图的公路、铁路、河流长,硬币周长等。
方法:使一根棉线与待测的曲线重合,然后把棉线拉直,测出软线上:起点和终点间的直线距离即可。
练习题:答案:D。
详解:误差的产生不仅跟测量的工具有关,还跟测量的人有关,所以应选D。
答案:CD答案:A答案:3.42cm详解:平均值的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要相同,多余位数应四舍五入。
答案:1mm;16.9;0.02答案:m;km;mm;km。
答案:cm详解:因为测量结果中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所以在记录数据中倒数第二位5是所能准确读出的最小位,这一位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0cdd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e.png)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师教案5篇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1一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 探究方法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课题:(1)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2)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怎样测定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 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呢?(2)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3)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以确定出实验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此让学生明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1)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2)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三。
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电流图连接实物图,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更换电阻值,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四. 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探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综合到一起: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的欧姆定律.用公式表达为:I=U/R注意:欧姆定律中的电流(I),电压(U),电阻(R)应该指的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值。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7bf35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2.png)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学问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
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精确值和估量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分误差和错误。
力量目标1、培育观看力量:对图形和图像观看,了解通过视觉推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看刻度尺,熟悉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育思维力量: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养成仔细、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看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熟悉到人的感觉并非牢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展实际测量的重要性。
列举了学生熟识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忙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意观看的环节。
对于“长度的单位”供应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
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分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关于测量局部,由于学生缺乏定量讨论自然现象的阅历,对测量的重要性熟悉缺乏,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熟悉到利用感觉器官做推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牢靠的,需要进展测量”的结论。
教师可以在此根底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准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详细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现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留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看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
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
![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feacf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9.png)
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老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场景发现物理问题,自觉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解决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之处,从而拉近初中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讨论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沟通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讨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
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讨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I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1853e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f.png)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1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
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2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初中物理教案沪科版
![初中物理教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71b3e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c.png)
初中物理教案沪科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影子、日食、月食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如光具座、蜡烛、凸透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教学难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日食、月食等,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学生分享对光传播的了解和疑问。
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光具座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讲解光的传播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光的传播特点(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光的传播特点。
2.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光的传播特点。
二、探究光的传播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其他光现象的成因,如影子、小孔成像等。
三、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出示作业,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特点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沪科版)第二章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沪科版)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f1ab6e4b852458fb770b5680.png)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第二章 光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
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 光源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特点、光速 实例及应用 色光颜料 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定义规律现象基本知识凸透镜 对光的作用成像规律及应用透镜凹透镜 基本知识红外线 对光的作用 紫外线五、教学课时:四课时颜色光现 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看不见的光第一课时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 激光准直。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cc727edd88d0d232d46a14.png)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学设计【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教案--全套】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教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编写人:审查人:班姓名一、复习目标:1.能用实例解说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 能依据平时经验或自然现象大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合的工具(如:秒表、时钟、腕表等)丈量时间。
能经过平时经验或物件大略估测长度。
会采纳适合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丈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绘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m ;2.长度的丈量:丈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使用前,注意察看刻度尺的、和。
使用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读数时视野要与垂直。
在精准丈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丈量结果由和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往常在实验室顶用_________ 丈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不变、沿着 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 ________ 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______ ,读作 __________ ,可用符号“m/s或 m..s ”表示。
平时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 , 1m/s = km/h 。
▲6.速度的计算:赶快度公式 v=变形获得公式 s =、 t=。
解题时要注意( 1)公式中的 v、 s 、t 三个物理量一定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
( 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用m/s,行程、时间单位应当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向全球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a.与赛程同步b .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图 1 -1c .与地球自转同步d .与运动员同步一阵狂风,把咱家一口井突然吹到‘墙’外去了。
”如图 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a.房子 b .大树 c.石头路 d.篱笆墙其全程的均匀速度为 m / s;若飞机以这样的均匀速度飞翔 4s ,则飞翔行程为 m 。
粤教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专题)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粤教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专题)教学设计新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744a920b4e767f5acfcebb.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中考复习(实验专题)教学设计一、直接测量型实验1、如图所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读数是_________,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停表所记录的时间为2、(1)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现在的测量示数是,它于正常人的体温.(2)寒暑表的显示的温度为,天平左盘的烧杯和液体总质量为。
3、(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如图甲、乙分别是汽车仪表盘上的转速表和速度表,速度表上还有显示汽车已行驶总里程的里程计.从图甲可以看出,汽车发动机此时的转速为转/分,从图乙可以知道,汽车目前行驶的速度是,已经行驶的总里程是.(3)某家用电能表月初和月末的示数如图所示,该月一共用了电,每消耗1度电,转盘转过的圈数为,4、如图,电流表的示数为,电压表的示数为。
二、间接测量型实验1、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是W,电阻是Ω.2、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3、小芳用天平测一块实心塑料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把塑料块放入装有酒精的量筒,塑料块放入前、后,量筒的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塑料块的质量是_______g,体积是_______cm3,这种塑料的密度是_______kg/m3.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重1000N的物体,10s内物体上移4m,F为400N,物体上升的速度是,有用功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三、操作型实验1、我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气压,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现提供下列器材:A.塑料吸盘两个 B.玻璃片一块 C.玻璃杯一个 D.带吸管的纸盒饮料一盒E.水.请你选择所需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1)写出你所选用的器材,并简述你的实验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全册教案 一 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t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m 5.7100=13.3m/s[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通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内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__km/h。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5.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6,运动路程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9:1 B.1:9 C.4:1 D.1:46.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20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
A.30.8m B.30m C.29.3m D.28.6m7.以乙为参照物,甲作匀速直线运动。
以丙为参照物,乙静止不动。
那么以丙为参照物,甲作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变速”)。
8.某商厦安装有自动扶梯,当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需要2分钟。
当扶梯运行时,人走上去只需40秒。
当人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由扶梯送上楼,需要_________分钟。
9.某物体以8m/s的速度通过全程的2/3,通过剩余1/3路程的速度是21.6km/h,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二 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乐音与噪声1、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三、超声与次声1、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超声: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次声: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2、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四、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 ,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 ,则340S —5200S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340(t+2)=5200t 解得t=0.14s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 .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哪一个是无效的:( )A .赶快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3.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A.音调;B.音色;C.响度;D.以上都不对。
4.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我们一听便能从声音中区分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
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C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7.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2秒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m。
. 8.声音要靠传播,登月的人只能靠无线电交流,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9.噪声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试举世2个例子。
(1)__________ ;(2)。
10.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纸、小锤。
你任选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1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问:若他喊时离高崖是875m,则汽艇行驶的速度是多少?三多彩的光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3条)(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区别及应用(3)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点)(4)作图:(如下)3、光的折射:(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4、光的色散(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3)物体的颜色: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例:穿红裙子、白T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到穿蓝上衣、黑裙子。
5、凸透镜成像:(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u<f,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2)倒立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将u或者v跟2f进行比较。
u>2f:物大⇒缩小u=2f:物等⇒等大u<2f:物小⇒放大(同理,可应用在v上)例:(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 10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40厘米解:缩小⇒物较大⇒u>2f⇒u>32cm即选D。
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1.(广东)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 ______. 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夏)(2分)“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3.(佛山)如图2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4.(黑龙江)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立竿见影 B.在岸边观看水中游动的鱼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5.(临沂)一束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水面,入射光线跟水面的夹角为50°,则( )A. 反射角应为50°B. 折射角应为40° C:折射角应为50° D. 反射角应为40°6.(南京)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图1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3m B.4m C.5m D6m7.(江苏宿迁)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C.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 D.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8.(西宁)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D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所成的像比人要小.9.(福建宁德)小明身高为1.70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境中所成的像高是1.70m.当他再后退1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____ m,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_____10.(吉林)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____ 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______ 不同.11.(烟台)在图12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S’像的位置并画出光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