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

合集下载

李俊娴 华夏魂,龙精神

李俊娴  华夏魂,龙精神

华夏魂,龙精神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龙”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精神。

同时,在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

例如龙马精神是赞誉,龙虎比喻豪杰之士。

在许多成语中都带有“龙”这个字,例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攀龙附凤、生龙活虎等。

中华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在经历过一次次文化发展变革下,龙的精神依旧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民族精神。

龙的精神贯穿在我们每个时代的发展,也贯穿了每个华夏人民的心里。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伟大民族,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每当遇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便会在“龙”的精神的指引下,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不惜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

在长发多年的抗日战争中,我们很熟悉的杨靖宇将军,与敌人奋力抗战的精神让人敬佩,而这也体现了“龙”的精神中的爱国精神。

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不仅只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中体现了龙的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平民英雄。

我们身边的消防员、警察、医生、工人、环卫工人……每个工作岗位中都有平民英雄,他们的身上都带有坚强、勇敢、勇于献身、智慧……等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龙的精神”。

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境、一种血脉相连的符号!“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和骄傲。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固和积淀。

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继承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或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是龙。

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对于一名中国人来说,学习、传承及发扬“龙的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龙的真实来历

龙的真实来历

龙的真实来历有一个传说:据说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打败了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各个部落,准备建立一个统一的没有互相征战的理想王国,当时各原始部落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图腾,飞鸟禽鱼,不一而足,黄帝为了统一各族的认识和信仰,取各个部落的图腾的一部分,最终拼成了“龙”,这是各个部落图腾的融合,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方式下,最终各部落统一到了这个旗帜下面,互相融合依存,一起开创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论及华夏文明,其渊源必须上溯到三皇五帝,西方人也许认为这些根本不存在,但是古人却一直坚信这些人物的存在,我们首先要感激先人的智慧,因为早早有了文字,从《史记》到《春秋》,历代史书都会记载或涉及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并详细记载保存了下来,所以说,我们的历史基本上是“信史”。

而三皇五帝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伏羲皇。

并且只有伏羲的形象,是人首龙身,被尊为“中华祖龙”。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而孕生的。

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

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

于是,伏羲便生就一副"龙颜"。

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

他"受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

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龙,是一条女龙。

古人言女娲氏"蛇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

说女娲"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形"。

难怪人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解读中华龙文化的演化内涵和意义

解读中华龙文化的演化内涵和意义

解读中华龙文化的演化内涵和意义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

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

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中国的龙文化在中国古代,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座椅称为“龙椅”,在皇宫各处都装饰着龙的形象。

用“龙”字做姓名也很常见,如《三国演义》中的武将赵云,字子龙,称“常山赵子龙”。

更有地名:龙口、龙山、龙岗,还有龙首山、龙首关、龙门山等等。

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的东起山海关渤海边的“老龙头”。

在民间人们也喜欢在家里装饰龙。

有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家中到处都装饰着龙,乃至于真龙听说后,特去拜访叶公,而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落荒而逃。

原来叶公好龙是假的(他只是喜欢假龙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每家每户每天都必须使用的“(水)龙头”。

在遍布中国各地的寺庙中,龙的形象总是必不可少的。

“龙凤呈祥”是一句美好的祝福辞。

“龙飞凤舞”则是赞誉中华文化之瑰宝——书法中狂草的艺术之美。

“龙腾虎跃”是表示朝气蓬勃的景象。

“车水马龙”则是表示市场繁荣的景象。

而在《易经》的不同卦象中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则是讲自然和社会事物的演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这里龙是一切自然和社会事物演化运动过程的代名词。

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则命名为“雪龙”号;中国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芯片命名为“龙芯”。

中华龙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不论走到天涯海角,凡是世界上华人聚集的地方,总能看到龙的身影。

特别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庆祝节目。

华夏文化中的龙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华夏文化中的龙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华夏文化中的龙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在华夏文化中,龙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万物之祖,代表着着尊贵、权利、威严和伟大,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众多文化符号中,龙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龙作为汉族文化的象征自古以来,龙就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神兽之一。

在中国汉族文化中,龙代表着皇权、壮丽、气魄和权威。

在古代中国,龙被用来象征官方和皇权的特殊象征,因为敬畏龙意味着敬畏权力。

龙也被视为中国神话中最具有权威的生物。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龙的身上具有着神奇的魔法力量。

他可以飞天遁地,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使得龙被赋予了神秘、神圣而超凡脱俗的色彩。

龙是中华文化中擅长运用色彩、图案和姿态的典型代表。

龙在汉族文化中还代表铭刻在中华文化中的宏伟故事和传奇。

例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中都有关于龙的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龙还与诸如长城、丝绸之路、朱砂之路等的古老的汉族文化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龙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影响除了作为汉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外,龙还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为龙代表着渴望无穷的幸福和富有,所以在中国的农村中,人们常常会用龙的形象来祈求好运和收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还与丰收的喜庆、婚姻的幸福以及节日等诸多重要的民俗活动联系在一起。

例如,農民會在開春之際,进行龙舞戏龙等活动,庆祝收成,旨在把龍畫龍來表示祝贺和祝福。

龙的发展与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也发生着变化。

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中,龙不再是皇权、权力和权威的象征,而是成为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文化意象。

现今的中国,龙的创意运用已经延伸到了很多方面,如印在国旗、纪念币、邮票、证书等证明文化身份的东西上。

而龙鳞、龙骨、龙爪等极具视觉冲击性的元素的运用在设计中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但是,尽管龙作为文化象征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但在民间传说和信仰中,龙始终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核心和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风俗 龙文化

中国传统风俗 龙文化

中国传统风俗中的龙文化哈99中赵娜教学过程导入:设置猜谜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①它是十二生肖之一②端午节、二月二,与它有关③它可以上天下海,呼风唤雨④炎黄子孙都被称为他的子孙。

谜底:龙龙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华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

数千年来,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几千年的传承,龙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天我们仍保留着许多与龙有关的风俗和节日。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寻中国传统风俗中的龙文化。

一、龙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在大家的脑海中龙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关于龙的形象,古今有许多描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龙,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现代学者认为龙是古人对一些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如鳄、蛇、蜥蜴、马、牛、猪、狗、鱼,以及某些自然天象云、闪电、海潮、龙卷风、泥石流等模糊的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

我们都知道龙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龙是一种融合体。

长久以来龙被看做一种善于变化的神异动物,传说中它有神通广大的力量。

那么,神通广大的龙是如何起源的呢?一直以来,对于龙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龙的形象起源于各种动物,如蛇、鳄鱼、蜥蜴、马,还有一种说龙起源于天象,如云、闪电、彩虹,等等。

在众多的说法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龙起源于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形成于图腾合并。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与,意思是“他的亲族”原始社会,由于人类最初的自我意识的朦胧,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氏族成员就赋予本氏族的起源以神秘色彩,认为他们本身与自然界的某种动物和植物有特殊关系,而这种动物或者植物就是主宰自然的神,于是就产生了图腾观念,把某一种动植物看成他们的祖先,是部落所敬畏的神,这样就有了图腾崇拜。

在原始社会各个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如我们熟悉的黄帝部落的图腾是熊,炎帝部落的图腾是牛,还有其他的部落以鹰、狼、鱼、蛇、鸟、鹿等等为自己的图腾。

传统文化舞龙(传统文化舞龙点评)

传统文化舞龙(传统文化舞龙点评)

传统文化舞龙(传统文化舞龙点评)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舞龙,以及传统文化舞龙点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舞龙是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进行这项活动的意义是什么?2、舞龙为什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3、舞龙舞狮传统文化介绍传统文化之舞龙舞狮舞龙是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进行这项活动的意义是什么?舞龙是一种纯粹的纪念活动,带有祭祀元素,”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

几千年来,“龙”一直被视为庆典和祭祀的“好东西”,集中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中华文化最突出的象征。

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舞龙,气势磅礴,它起源于古代,舞龙,俗称打龙灯,是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传说龙能造云下雨,消灾降福,象征吉祥,因此,舞龙祈福丰收已成为全国汉族的民俗文化,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它以中国传说中手拿着龙形的物品的人来命名的。

龙再起的时候是古代的部落的图腾,现在我们被称为龙的传人,它被视为能移风易雨、消灾降福的神灵。

因此,有些地方在久旱不下雨的时候,会舞龙祈雨;有些地方在移栽苗木后,会舞龙驱虫。

舞龙历史悠久,汉代舞龙形式比较完整,据董仲舒的《春秋》记载,在当时祈雨的四季中,春舞青龙,夏舞红龙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每龙有几丈龙,每次五九条龙一起跳舞。

经过近2000年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发展,民间舞龙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表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舞蹈“龙”已经成为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祈福长寿的必要形式,特别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甚至用手舞起长长的“龙”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之。

舞龙为什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龙是中华的图腾和象征,龙舞起来就象征着中国繁荣、富强!龙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着吉祥。

尊贵。

勇猛。

更有权力的象征,所以舞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龙在中国是极富民族色彩和神秘的神物;“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

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

龙在中国的象征意义

龙在中国的象征意义

龙在中国的象征意义
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1、权势、高贵:在我国的古代,龙是九五之尊,四灵之首,并且它还有着特别广大的神通,所以被作为皇家的象征,象征着天子,所以象征着权势和高贵。

2、望子成龙:龙可以天上腾云驾雾,在海里面肆意遨游。

所以自古有着“府上有龙、望子成龙”的说法。

3、正义、美好善良:龙是正义的化身,在民间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中,小白龙因行雨救民而得罪玉帝,为怀念小白龙,所以民间将二月二定为春龙节。

4、人文精神:龙文化非常的多姿多彩,表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例如创新精神、综合精神、包容精神、进取精神、独立精神。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

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亦有受中华龙文化影响。

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

在上下数千年,龙已经渗透进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中
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化的象征。

“龙文化”的意义:包容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主流

“龙文化”的意义:包容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主流
古人习惯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来表达地域和空间观念,黄帝起自黄河流域,地处中原地带,对周边地区处于中心的位置。五方氏族聚会,古语称“五龙聚会”,黄帝居其中。这居中观念的形成,表现了黄帝在与地方氏族的联合中取得中央共主的地位。共主与共祖,相得益彰,以龙崇拜为中心,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联合的雏形。
在民众的心目中,龙的显贵首先是因为它是威权显的帝王象征。秦始皇自称祖龙,汉高祖自认是其母与龙交合而生,唐太宗自诩真龙天子,什么“龙颜”、“龙体”、“龙种”、“龙子龙孙”、“龙袍”、“龙座”、“龙床”等等,几乎成为皇帝体貌和生活用品的专用名称。龙,自秦汉以后就被统治者利用,成为皇帝和皇权的符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这新型的伦理观念,旨在认识人类命运的一体性,日本古代诗人长屋说得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人类的共同利益,使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推广现代生态意识,调节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东方文化中重视社会伦理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提供了协调人际关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丰富资源,东方文明将以西方文明不能代替的魅力,在新世纪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在传说中的龙崇拜比这更遥远,每个古老民族都有关于万物创生的神话,在中国开天辟地的是盘古氏,《太平御览》记载这一神话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绎史》中记述盘古死后化生万物:“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络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随为珠玉,汗流为雨泽。”按这种说法,宇宙本是混沌一片,从有盘古氏后才开出天地万物。“盘古何神兮立天地?巨灵何圣兮造山川?”唐诗中就有这样的诘问。为什么盘古有那样大的神力?因为他超越常人,是一条龙。人们把这样开天辟地的伟大形象赋予了龙,是对龙推崇至极的表现。

为什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为什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为什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5 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氏族社会阶段。

那时各部落作为图腾来崇拜的都是凶猛的动物。

夏是中原地区一个较大的部落,蛇是它的崇拜对象。

后来,许多部落都慑于夏的威力,被迫屈服了。

于是夏将其他部落的图腾也吸收过来,这样夏部落的蛇就长出了角、鬃、爪子和脚,经过历史的演变,就逐渐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龙的样子。

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龙的形象不断为人们所肯定和完善。

皇帝作为世俗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也希望能借助“龙”来巩固统治,因此号称“真龙天子”;老百姓将龙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盼望它能呼风唤雨,给大家带来风调雨顺的年景和幸福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了权力的象征,成了炎黄子孙自尊、自强、自信、自豪的象征,成了中华民族信仰和凝聚力的象征。

《中华文化探秘》(选载一)龙的由来和发展

《中华文化探秘》(选载一)龙的由来和发展

《中华文化探秘》(选载一)龙的由来和发展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伟大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标志。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全世界的华人对龙有着难以形容的感情。

人们对于龙是熟悉的。

它是兴云布雨的神灵,是吉祥佳兆的瑞物,还是皇室王权的代表。

时至今日,与龙有关的现象、风俗、制度、物品、标志、艺术作品等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可是,人们对龙又是陌生的。

从古至今,有谁见过这种神圣而奇特的动物呢?茫茫神州,何曾有过一条真实的龙呢?这种熟悉而又陌生,崇拜却很模糊的印象,已经穿越历史的长河,一直跨进了现代社会。

龙是从哪里来的?它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看他的描绘,龙像一条水陆两栖的巨蛇,身体可以任意变化,又有上天下海的本领,属于一种神异动物。

龙的形象主体是什么动物?有人疑为恐龙,此说显然不妥。

因为这种动物早已灭绝了六千万年,原始人不过三四百万年,不可能认识恐龙。

有人认为最早的龙是带角的蛇,其身是蛇,其头可能是别的什么动物。

也有的人认为龙起源于鳄鱼,古代传说有“豢龙”,即古代人工驯养的鳄鱼。

还有人认为龙的最早主体形象应是蜥蝎,因为新石器时代一些陶器上有它的形象,况且民间至今还把蜥蝎叫“石龙子”。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也能找到各自的根据,然而又不够全面,甚至难以自圆其说。

对此,闻一多先生进行了考证。

他在《伏羲考》中认为:龙的最早形象主体是一种大蛇,是远古华夏氏族、部落的图腾,后来随着氏族部落的融合、扩大,别的图腾如鸟图腾、马图腾、鹿图腾、牛图腾、鱼图腾逐渐加入进来,于是蛇的形体上又逐渐“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这样一来,氏族的融合带动了图腾的融合,一种多元一体的图腾,或者说是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产生了。

可以说,龙的产生时间是漫长的,其过程是复杂的,其结果是大家认可的。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文化广场★◆ 李运航 琚文英中国龙文化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角、有须、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

龙是幸福吉祥的寄托和尊严权力的象征。

龙作为一种灵异之物,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而源远流长。

在山西襄汾的龙山文化遗址、内蒙古翁牛的红山文化遗址、安阳殷墟的妇好墓等都曾出土了龙纹陶盘、陶片、玉龙等。

据考证河南濮阳市老城发掘出的三组用贝壳摆的龙虎图案,距今已有64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第一龙”,从距今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可证实。

其出土的“玉龙”造型很简单,身体卷曲呈“C ”字型,无爪无鳞,形与蛇极相似,五官与猪、马有近似之处,与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龙的形态相差甚远。

有专家分析,龙的原始雏型是几种动物的综合体,是远古以来人们特别喜爱和崇拜的几种动物并加以神化的结果,把它们的特点集中于龙的一身,用以表达对大自然抗争的毅力和决心,所以对龙的形态就不断地进行粉饰和完善。

人们把它描述为马首、蛇身,雄龙有角,雌龙无角,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均相停;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兔,耳似牛,谓之“三停九似”。

龙的名字也各不相同。

寿命千年的叫应龙;人面龙身无足的叫烛龙;龙首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

在原始社会有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叫图腾崇拜,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

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它特殊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如熊、狼、鹿、鹰等)。

实际上最初的龙,是以鳄、鼍、蛇、鱼为主体,与鸟兽复合而成民族部落的图腾识徽,这样可以认亲。

龙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是许多动物的综合体。

到了秦、汉代时期,龙的形态基本上有固定模式,与现在人们所见到的形态基本一样。

作为一种共同的观念和意识形态,龙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它浓缩着、沉积着原始社会晚期至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强烈的感情、思想、信仰和期望,乃至最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为什么中华儿女自称龙的传人,这龙到底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中华儿女自称龙的传人,这龙到底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中华儿女自称龙的传人,这龙到底指的是什么?展开全文为什么中华儿女自称“龙的传人”,现在的说法有很多种。

有的说在神话故事里是女娲创造了人类,而女娲是人首蛇身,所以我们自然就是“龙的传人”。

也有人说是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

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而华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自然也就是“龙的传人”了。

当然还有人说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中的它身子长,有鳞爪,能兴云降雨。

同时又是鳞虫之长。

能隐,能显,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因为它神通广大,人们敬仰它,久之就自称为“龙的传人”了。

那么以上的这些的这些说法对吗?个人认为或许有一定的原因,但应该不是主因。

因为在民间的传说里,龙的地位并不高。

比如在《西游记》里,四海龙王要服从于天庭的管理,孙悟空只是一个太乙散仙就可以欺负他们。

在《封神演义》里面,一个哪吒就可以大闹龙宫。

毫无疑问,这样的龙并不值得我骄傲!那么为什么中华儿女自称龙的传人呢?我觉得,这个龙应该是一种代指,其实真正指的是阳气,是一种生气勃勃的元气,是代指老子所说的道。

《史记·老子列传》说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归去之后,对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用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这是说老子象龙一样。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就是元气。

在《老子想尔注》里在,认为"道"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所以在宋真宗时,把老子的诞辰命名为"真元节"。

真元是指真正的元气。

老子是道家的始祖,历史上孔子多次求学于老子,他是老子的学生。

老子西出函关,化胡为佛,佛祖是他的徒弟。

龙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龙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龙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力量、智慧和吉祥。

龙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传统文化中,龙代表着权力、威严、吉祥和神灵的象征,同时也是生命力和繁荣的象征。

在中国历史上,龙是一种神秘、神圣的生物,被视为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神性。

在古代中国,龙是一种重要的图腾,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祖先和民族认同。

同时,龙也被用作国家的象征,比如在古代的中央集权国家中,龙被视为皇帝的象征,代表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非常神秘和神圣的生物,代表着生命力和繁荣。

龙的形象经常被用作装饰和象征,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纹和龙饰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工艺品和服饰等方面,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

龙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比如,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物,代表着幸福、吉祥和好运。

因此,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与龙有关的物品和习俗,比如端午节的龙舟、中秋节的龙灯等。

总结起来,龙对中华民族的意义非常重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力量、智慧和吉祥,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民族认同的标志。

故宫龙文化

故宫龙文化

龙是一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龙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龙文化。

龙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

中华民族是一只屹立于东方的巨龙,而我们的祖祖辈辈又都是“龙的传人”。

北京故宫可以说是龙的世界。

在故宫这座巨大的皇家宫殿内,龙作为皇权的象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处处可见龙的威武矫健身影。

在这里,从台阶上的汉白玉石,大门上门饰,柱上的彩绘到屋内的一幅画、一个花瓶、一盏灯等等,从大到小,从外向内,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龙。

太和殿内皇帝宝座上的龙太和殿前的巨型石雕龙太和殿台阶石雕龙太和殿的屋脊上的龙雕太和殿屋檐上的龙纹石柱上的龙琉璃花纹上的龙装饰上的龙在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中,龙象征着皇权,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住的地方被称为“皇宫”,只有皇家的建筑上才能用龙作装饰。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据不完全统计,太和殿顶屋脊及瓦当、滴水等共有龙纹2632条,外檐额枋及门窗彩绘包括饰件共有龙纹5732条,殿内檐及殿内梁枋天花上共有龙纹4037条,殿中金柱、藻井、宝座、屏风及陈设上共有龙纹609条,殿内墙壁及暖阁门罩等共有龙纹542条。

总之,太和殿内外的龙纹、龙雕等各种形式的龙有13 844条之多。

这种万龙朝圣的装潢设计,构成了一种威严神秘的氛围,以获得神化皇帝、恫吓臣民的效果。

在故宫中,龙文化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故宫九龙璧。

故宫皇极殿前,也就是在现在的珍宝馆里,有一处几乎每个来故宫参观的游人必到的地方——九龙壁。

在中国古老传统的建筑中,照壁又称影壁,通常建在皇宫和大门内外,有砖雕、泥雕、彩绘的,还有琉璃的,其中琉璃照壁色彩艳丽,造型生动,艺术价值最高。

我国现存有三处九龙壁: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和山西大同九龙壁。

故宫的九龙壁,是其中最精美的一座,堪称我国古代城市雕塑的典范。

故宫九龙壁建于乾隆38年,是一座长20.40米,高3.50米的高大的琉璃照壁。

关于生肖龙的故事

关于生肖龙的故事

关于生肖龙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神圣的存在,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故事。

下面分享几个关于生肖龙的故事。

一、龙的传说
在古老的时代,龙是掌管降雨的神灵,人们普遍认为龙是掌管着天下兴衰的大神,所以人们对龙十分敬畏,认为龙是神话中最为崇高的存在。

人们将龙与“凤、麒麟、龟”并称为“四瑞兽”,认为龙是祥瑞的象征。

二、龙的起源
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传说伏羲、太昊、黄帝等传说中的古帝都是龙的后代。

在古代,龙被视为华夏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

三、龙的传人
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这是因为在古代,龙是权威和吉祥的象征,人们普遍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后代,所以人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四、龙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龙的故事。

比如“画龙点睛”、“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龙虎斗”、“二龙戏珠”
等。

这些故事中,龙通常被描绘成具有神奇力量的生物,拥有着超凡的能力和智慧。

总的来说,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神圣和吉祥的象征,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

龙——中国不屈的精神

龙——中国不屈的精神

龙——中国不屈的精神从古至今,华夏人一直以“龙的传人”自称。

是的,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一) 龙——华夏文明的图腾从夏商周时代开始,龙似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标志。

从远古时代出土的陶瓷中,总能看见龙的图腾,龙与中华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历代人民的想象中,龙是神秘的,是神圣的,是人民敬仰的神兽。

神话传说里,它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法力无边。

它代表着中华民族骨气里的不屈服,奋勇向上,勇往直前的开始。

(二)龙——中国不屈的精神一九三一年,中华人民开启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在此之前,中国被迫签订了各种条约,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刺痛着中华母亲的心。

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的发生,终于让全中华人民的心连在一起。

百姓们所见国共合作,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中华解放的希望。

一次次奋勇杀敌,一次次勇闯前线,中国勇士们用鲜血谱写着中华人民的不屈。

经过长时间的抗战,中华民族坚贞的品质已经炼成,不畏的气质已在骨子里形成。

终于,在历经重重艰险之后,中国终于将日军赶出了中国。

抗日战争的洗礼,让中国挣脱了“东亚病夫”的名号,用血泪证明了自己的铮铮铁骨。

(三)龙——中国走向复兴的明证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崛起开始了。

持之以恒的邓稼先,为中国原子弹事业更创佳绩;坚贞不屈的钱学森,在中国导弹事业上卓有成效;沉着冷静的杨利伟,在太空事业上圆了多少人的飞天梦……一代又一代的传奇故事感染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上都烙印着不可磨灭的龙的图案。

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有中国龙的脚印;那太空响亮的东方红,是中国龙的啸声;蜿蜒不屈的长城,是中国龙的身躯。

多少年来,龙的传人不断地书写着中国新的传奇;多少年来,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着更美的中国!龙,你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源远流长;龙,你是中国精神的象征——坚韧执着。

在中国龙精神的引领下,中华民族定将走向更加繁荣富强。

中国古代对龙的细节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古代对龙的细节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古代对龙的细节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神秘而崇高的存在。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产生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文人在描绘龙的过程中,赋予了它华丽的形象和神奇的能力。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人们对于龙的无限想象力,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神秘力量的追求和崇拜。

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

在古代文化中,龙是一种既真实存在又超凡脱俗的生物。

传说中,龙的形象通常是巨大的,常常具有蛇身、鱼鳞、鹿角、鹰爪等的特征。

古人通过对龙的起源和形象的描绘,使龙在想象中成为一种集合了多种动物特征的存在,充满了神秘和神圣的力量。

古代文人也对龙的身体特征进行了详细描写。

他们通过对龙的鳞片、爪子、眼睛、胡须等细节的描绘,使龙栩栩如生。

龙的鳞片通常被描述为坚硬而有光泽的,有着光彩夺目的颜色。

龙的爪子常常被描绘为锐利而有力的,能够撕裂任何物体。

龙的眼睛则象征着睿智和威严,常用来表达其高贵的身份。

龙的胡须常被描绘为柔软而灵动的,能够感知周围的一切。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对龙的细节描写展示了人们对于神秘力量和崇高形象的想象和敬仰。

这些描写使龙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象征着力量、尊贵和智慧。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绘画作品还是工艺品中,古代对龙的细节描写都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神秘世界的向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意义与追求。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2. 正文2.1 古代对龙的起源和形象描写- 子标题:龙的起源- 描述:介绍了古代对龙的起源的一些传说和神话故事,如《山海经》中关于龙的起源的描述,以及与龙相关的神话传说。

- 子标题:龙的形象描写- 描述:详细描绘了古代文献中对龙形象的描写,如龙的身体形态、头部特征、鳞片、爪子、翅膀等,还可以引用古代艺术中对龙形象的描绘,如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对龙的具体形象的呈现。

龙的组织结构

龙的组织结构

龙的组织结构
龙的组织结构
龙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神兽之一,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组织结构被视为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龙的身体结构非常精细。

它的头部和身体都是以鳞片相连,每个鳞片都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固定在身体上的。

这种结构使龙的身体坚固耐用,可以在水中和空中自由行动。

其次,龙的组织结构还包括它的职责和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天之神兽,有统治天气、掌管雨水、保护土地等多种职责和作用。

这种赋予龙的职责和作用,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以及对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的认识。

最后,龙的组织结构还包括它的文化象征意义。

龙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和民族精神。

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建筑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象征意义进一步体现了龙的组织结构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龙的组织结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它的身体结构、职责和作用以及文化象征意义,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

龙的组织结构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和理解,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
【篇一:为什么说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
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这一说法,比之炎黄后裔,更有广泛的历史基础。

有羲皇故里之称的甘肃天水,是伏羲女娲的出生地。

位于市区的伏
羲庙,元代始建,明代重修,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庙。

伏羲塑像通体黄色,身披鳞片似的绿色树叶,双手上下握黑色圆形
八卦于胸前,卦内含阴阳鱼图。

伏羲的眉毛、胡须、头发浓黑厚重,跣足坐于绿色基石之上,两脚踩波浪纹,足下是全身布满条纹、头
上有角的蜷卧龙马。

整个塑像体态魁梧,神情和蔼,目光平视,给
人以平易、自然、善良、朴实、智慧的感觉。

伏羲庙以北20公里的三阳川,还有一座卦台山,高高耸立于渭水与
葫芦河交汇之地。

相传伏羲就是在这座山上观天察地,始画八卦。

四周还有龙马洞、洗脚石等景点。

卦台山以北30公里,秦安县境内,有女娲祠庙、女娲洞,以及风台、风谷、风茔(相传女娲风姓,且生
于风峪,长于风台,葬于风茔),娲皇故里石碑至今犹存。

在华夏,类似亚当夏娃的古老的传说,也曾发生在伏羲、女娲上。

史载:伏羲龙身,女娲蛇躯,相传一个漆黑的夜晚,突如其来的洪水,湮灭了整个世界。

伏羲女娲兄妹赤脚跑到高高的昆仑山巅,才
幸免于难。

为了人类不致绝种,兄妹成婚,遂繁衍了中华民族。

谈及伏羲,就不能不谈到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溯本求源,中
华龙最早源于我国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太昊伏羲氏部落图腾徽号。

论及华夏文明,其渊源又上溯到三皇五帝。

而三皇五帝中,影响最
为广泛的,当属伏羲皇。

并且只有伏羲的形象,是人首龙身,被尊
为中华祖龙。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
而孕生的。

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

闪电为龙之形,
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

于是,伏羲
便生就一副龙颜。

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

他受
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

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一条龙,一条女龙。

古人言女娲氏蛇
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

说女娲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
身、龙形。

难怪人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
身像。

【篇二:为什么说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
人们说中国是龙的故乡,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说中国文化是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龙年
伊始谈龙及龙文化,不仅是饶有兴味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卢忠仁
1 龙起源众说纷纭
龙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

自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一直到今天,龙,这一神圣怪异的动物神,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漫
长而复杂的文化发展历程。

龙的起源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说龙是人们将蛇、马、河马、鳄鱼、巨蜥、鱼等动物的肢体
和特性组合而成的神物。

二说是人根据自然现象如云、虹、闪电、
极光、龙卷风等创造的图腾。

三说龙的原型是存在过的巨型爬行动
物湾鳄。

四说龙起源于人们对高大松树的崇拜。

原龙纹在夏朝以前中国各地区广泛存在,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龙形。

龙形的出现是在商代,商人集前代宗教观念之大成制作了大量青铜器、玉器、陶器以祭祀鬼神和祖先,在这些器物纹饰中最多的就是
原龙纹。

与此同时,商人在装饰青铜器、石器时根据综合百物的宗
教思想将前代大量的原龙纹进行了化合式变形和混合式组合的艺
术加工创造,创造了大量的龙的形象,其中龙的形象主要是将蛇纹、鲵纹、鳄纹、鱼纹、虎纹、马首纹、鹿角纹进行移植组合、变形,
形成了最初的龙。

最初的龙从形态上看主要有屈体龙、爬行龙、蟠
龙几种。

从原型角度看主要有鳄形龙、蛇形龙、兽形龙几种。

龙的
造型经过商、周两代逐步形成。

后来经过秦、汉两代人们的不断加工,龙形逐步由多元走向统一,到秦汉时期特别是汉代,一种百物
而为之备的统一的龙形基本定型了,这种龙形就是后汉学者王符所
说的龙:其形有九,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
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传说中龙生九子:椒图、
狻猊、蚧蝮、睚眦、囚牛、望风、螭吻、蒲牢等。

总之,龙是一个
庞大的家族。

龙形在秦、汉形成后经过历代一直到今天,不断向规
范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今天,龙文化依然存在,但龙的政治意义
逐步消失,宗教意义也逐渐淡化,主要是在美学、艺术意义上存在着。

2 历代皇帝爱攀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