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并序(完整版.教用)教学文稿
《正气歌》教案(范本)
《正气歌》教案《正气歌》教案《正气歌》教案刘善芹目标:1、了解文天祥的有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气歌》教案。
2、读诵《正气歌》。
3、了解人体身心合一、互相影响的道理,从而重视身心的修养问题。
一、导语:两千多年前,西汉大文学家枚乘写了一篇赋,名叫《七发》。
讲的是楚太子因长期安居深宫、纵欲享乐而导致精神萎靡、郁郁不欢、卧病不起,有一位吴国的客人前往探病,通过音乐、饮食、车马(相当于开宝马、奔驰兜风)、宴游(相当于四处游玩和摆设酒宴)、打猎、观涛(相当于看钱塘江潮)以及有识之士,说了七件事来启发楚太子(《七发》之名即由此而来),最后以“要言妙道”的吸引力使楚太子重新振作,一下子病就好了。
有人认为《七发》的主要内容是假托楚太子与吴国客人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论述人生的至高哲理。
还有人这是中国最早有关心理治疗的文字记载。
我曾经翻过一本书,是一个台湾人写的,里面说,他小的时候,老人告诉他,害怕的时候就背文天祥的《正气歌》,就会不怕了。
真的吗?诗歌文章竟然能治病?中考过后,一个学生讲他没来由的害怕,也不是有病,问我怎么办。
我就他读《正气歌》。
过了一阵子问他,果真不害怕了。
也许好的诗文承载着良性信息,可以通过改变人的内部程序——思想,从而医治人的显示屏——人的身心。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正气歌》。
二、介绍文天祥:先问学生对文天祥知道多少,再由教师补充介绍。
文天祥(1236—128 3),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名,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文天祥《正气歌并序》赏析教案
正气歌并序文天祥一、作家作品作者文天祥用五言诗的形式历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不朽事迹,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显示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
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
本文题目为“正气歌”,在诗里,作者将似乎很抽象的“正气”具体化,说它“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而这天地正气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就表现为志士仁人的凛然气节。
诗的前半篇,可以说是民族气节的赞歌。
接下去,由礼赞前代英烈而转入自叙,叙述他从容赴难,临危不惧,斗争到底,视死如归。
诗的后半篇,可以说是他坚持民族气节的战歌。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
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集杜诗》、《纪年录》、《拾遗》各一卷,《附录》二卷。
其中,诗六百零八首,词六首,集杜诗五绝二百首,集杜诗胡笳曲十八首,共八百三十二首。
文天祥的散文也值得重视。
他的散文可以说无体不备,但最有文学价值的则是以下三类:第一类包括《御试策》和已未、癸亥年两次上皇帝书。
这些鸿篇巨制,陈述政见,指斥时弊,说理详明,措辞激烈,有如长江大河,浩瀚无涯,具有秦汉政论文的特色,第二类是为自己的诗集所写的序文,如《指南录自序》、《指南录后序》和《集杜诗自序》等等,而以《指南录后序》(我们中学已经学过)最著名。
最新正气歌并序(完整版.教用)
正气歌并序文天祥一、写作背景文天祥被俘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身亡,南宋完全覆灭。
之后文天祥被押送大都,途中他绝食八日,不死。
到大都后,元人继续威逼利诱招降,文天祥志节始终不移。
三年多的牢狱生活,他写下了许多凄厉激昂的诗篇,这首誉满古今的正气歌即为其中的名作。
三、国学常识(一)遗民诗:为南宋末年孤臣孽子血泪交迸之作,遗民诗人文天祥、郑思肖等,诗风沉郁悲壮。
四、课文深究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前有序。
全诗以散文化语言,旁征博引史实为证,宏扬浩然正气,于夹叙夹议中层层深入,并表明心志。
笔墨酣畅遒劲,气势磅礴,悲壮感人。
五、难句精解1.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充塞天地四方上下,体现于宇宙万物2.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说明正气对天、地、人伦纲常维系的重大关系六、形音义比较七、字形辨析(相同偏旁)卒ㄗㄨˊ士卒、捽入ㄘㄨˋ猝(卒)然临之ㄘㄨㄟˋ鞠躬尽瘁、纯粹、淬砺(厉)、翠绿、啐了一口、憔悴(顇)、出类拔萃ㄗㄨㄟˋ醉酒、周晬ㄙㄨㄟˋ诟谇、心碎ㄊㄧㄝˋ饕餮ㄊㄧㄢˇ暴殄天物ㄌㄧˋ百沴辟易ㄓㄣ敝帚自珍、鸡胗ㄓㄣˇ轸慕、畦畛、风疹、诊治专ㄊㄨㄢˊ抟扶摇而直上、团圆、漙漙ㄓㄨㄢˇ鸟啭、转捩点ㄓㄨㄢˋ传车送穷北ㄔㄨㄢˊ寄雁传书八、修辞举隅互文◆鸡栖凤凰食──“鸡”、“凤凰”互文:鸡与凤凰同栖共食譬喻◆牛骥同一皁,鸡栖凤凰食──借喻转品◆楚囚“缨”其冠──【名】词→【动】词借代◆“鼎镬”甘如饴──借代【酷刑】◆如此再“寒暑”──借代【一年】九、成语集锦成语释义骈肩杂沓人多拥挤昭(炳)如日星称赞人功业、恩德盛大,光耀如同日月星辰丹青妙手称赞擅于绘画的画家秉笔直书据实书写,毫不隐讳苏武牧羊比喻志节坚贞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盛大道貌凛然形容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白虹贯日白色长虹穿日而过,是罕见的日晕天象。
古人认为是君王遇害的兆象三纲五常泛指人伦牛骥同皁良马与牛同槽共食,比喻贤愚不分。
正气歌并序
正氣歌並序文天祥予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
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牀几,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淋漓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
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
審如是,殆有養致然爾。
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羌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旁薄,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係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一、簡析本文是文天祥(南宋抗元名臣)直抒胸臆,表明心跡的作品,展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重仁義的思想品格和愛國情懷。
南宋末年,文天祥響應朝廷號召,用盡家財,組織軍隊,奮力抗元,卻兵敗被擄,淪為階下囚。
文天祥從被擄至被殺的幾年間,一直堅拒元朝千方百計的勸降、逼降和誘降。
本文即抒發了他立志以歷史上十二位有氣節的人物為榜樣,充分體現了一代忠臣的浩然之氣和英雄本色。
正气歌并序(完整版.教用)
正气歌并序文天祥一、写作背景文天祥被俘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身亡,南宋完全覆灭。
之后文天祥被押送大都,途中他绝食八日,不死。
到大都后,元人继续威逼利诱招降,文天祥志节始终不移。
三年多的牢狱生活,他写下了许多凄厉激昂的诗篇,这首誉满古今的正气歌即为其中的名作。
二、作者简介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生于富裕之家,体貌丰伟,顾盼少有炯炯有神。
少时在学宫看到同乡先贤欧阳脩(谥“文忠”)、杨邦乂(宋室南渡时壮烈牺牲,谥志节“忠襄”)、胡铨(宋室南渡时主战忠臣,岳飞被害时上书乞斩秦桧,谥“忠简”)都谥“忠”,十分仰慕,说:“我将来如果不能与他们一样受人纪念,便不是大丈夫!”文天祥出生时,祖父梦见一小儿骑紫云降下,所以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天祥。
文天祥二天祥宋瑞十一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对策集英殿。
当时宋理宗朝政懈怠,文天祥便以易经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振笔疾书,洋洋万言,没有起草,一挥而就。
起初文天祥列第七名,宋理宗查阅策论后,改为第一,见到文天祥的名字,非常高兴说:“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宋度宗咸淳十年正月,元军大举南侵,势如破竹,京师岌岌不保。
七月,宋度宗崩逝,四岁的宋恭帝即位,谢太后下诏各地起兵勤王。
文天祥号召豪杰起而响应,聚众万人。
起兵抗元友人劝阻文天祥,说:“你以乌合之众一万余人赶去,无异驱羊群与猛虎搏斗。
”文天祥说:“我也知道这样,但国家养士三百余年,一旦有难,征召天下兵勤王,竟没有一人一骑响应,我深以此为憾。
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许国。
天下忠臣义士也许会闻风而动,这样,社稷或许还可以保全。
”文天祥平日生活豪华,歌伎满堂。
到了这时候,痛加贬损,尽卖家产充作军费。
以诗文天祥的诗作中激荡着强烈的感情,震撼人心的力量,记录了当代和个人的抗敌历史。
记史以诗记史,以诗为史,既有杜甫“诗史”的踪影,更是南宋末年遗民诗的代表。
三、国学常识(一)遗民诗:为南宋末年孤臣孽子血泪交迸之作,遗民诗人文天祥、郑思肖等,诗风沉郁悲壮。
大学语文正气歌并序
• 礼聘,礼聘豪门大族和士宦人家的女子,入宫为 后妃。
• 采选,定期向良家征选女子。姿色出众者得封后 妃,其余作为宫女。
• 敬献,欲求仕途者,将妹妹、女儿等送入宫中, 或在民间搜罗美人献给皇帝。
• 其他,官员获罪,族中女子没入宫中为婢。
6.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列土,裂土受封。古时分封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
• 一波三折,最终在蓬莱仙宫找到了贵妃,但自此天 人永隔,始终无法圆满,使整个故事在玄宗、贵妃 二人绵绵无期的长恨中结束。
②人物刻画细腻传神。
• 作者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唐玄宗、杨贵妃的行为举 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 心理活动。
• 对于唐玄宗,诗歌第一部分侧重写他贪恋美色。
• 在马嵬坡,作者侧重描写玄宗欲救不能、欲罢不 忍,不忍离去、不得不走的矛盾与痛苦,以大量 笔墨,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描述玄宗心头的哀 伤,如前往蜀中睹月思人,走遍巴蜀不胜哀痛, 还京路上踌躇不前,回到长安触景伤情。
第三层:由“嗟余遘阳九”到“仰视浮云白”,再写 自己的遭遇,以人所难忍的境遇来衬托自己从正气中得到 的精神力量。
第四层:最后六句是明志,写自己的个体生命与这一 浩然正气融为一体,从容面对将要到来的一切。
返回
艺术赏析
这首诗歌以精神震撼力见长。这种力量的产生源于三个 方面:
一、立意高远。把个人的精神操守同天地的本质属性联 系起来,从开始的“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到后面的 “贯日月”、“天柱”、“地维”,赋予这一“正气”以最 高的价值。
• 至德二年十月,大将郭子仪收复长安,肃宗命太 子太师韦见素入蜀迎接玄宗回朝,同年十二月玄 宗还京。
10.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玄宗回长安后,初居兴庆宫,临近市集,而玄宗 又喜与百姓交往。肃宗惟恐玄宗有复辟之心,于 是将其迁往偏远的太极宫,并将高力士流放,软 禁玄宗。
备课用书_正气歌并序
正气歌并序◎文天祥教学策略导引题解*补充注释(配合P104)1.文文山全集:全集的内容广博,包括诗、对策、表笺、疏、书、启、记、序、题跋、赞、墓志铭、祭文等。
其中更有各时期的诗文集,如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吟啸集、纪年录等,是文天祥表明心志的代表。
当文天祥兴兵勤王后,他常将途经各地的心境化为诗句,指南录即是记德祐二年(公元一二七六年)于皋亭议和被拘留,趁隙自镇江脱逃后,南下至温州欲与宋朝王室会合的经历;指南后录则是记五坡岭兵败被执,自广东被押解送往大都的北行历程,以及在大都狱中的生活,后人熟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便是出于此;集杜诗是文天祥在狱中节取杜甫诗句而成的二百首五言绝句,由于内容多记史事,又有“文山诗史”之称;吟啸集是当时书肆中刊行的版本,内容与指南录有不少重叠之处;纪年录则是文天祥在狱中时所写的自传。
这些后期诗文不仅是了解宋末抗元史事以及文天祥生平的重要史料,也是后世颂扬文天祥或褒奖忠节时常引用的材料。
4.虽面对威吓利诱犹能坚守节操宁死不屈:明胡广丞相传:“(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
长揖不拜。
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
极言‘宋无不道之君,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
天祥相宋于再造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上使谕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
’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
’又使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遂命之退。
明日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赐之死。
’麦朮丁力赞其决,遂可其奏。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
……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写作背景文天祥被俘后,至元十六年(公元一二七九年)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身亡,栖身于厓山的南宋流亡朝廷宣告覆灭。
大学语文PPT 正气歌并序PPT文档24页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教师手册-正气歌并序
正气歌并序文天祥壹.教学重点本文为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五言古诗。
诗前有序,说明自己被囚两载,不为恶劣环境所侵,乃因能养浩然之气的缘故。
全诗旨在阐述浩然之气的重要,除列举史实为证以外,更表明心迹,以宏扬浩然之气,扶持伦常纲纪为志。
教学时,宜就下列几方面加以掌握:1.了解正气歌的写作背景及其旨意。
2.认识文天祥平生志业与文学成就。
3.认识浩然之气所能发挥的作用,从而了解其重要性。
4.学习写作议论文时,列举事例、化用典故,以加强说服力。
5.学习文天祥及诗中所举先贤之忠烈行谊,体会古人忠孝节义的观念,培养高尚情操。
6.领悟人生难免有逆境,培养勇敢面对挫折、坚持理想的奋斗精神。
贰.题解参考资料一版本说明文天祥的诗文集编于其遭难后不久,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世称道体堂本,后散佚。
明初尹凤歧从内阁得前集、后集重加编次为十七卷,以指南前录一卷、指南后录二卷附之。
陈玠、张祥先后刻之。
明嘉靖间鄢懋卿据此又编为二十八卷本,前十七卷同尹凤歧本,别集八卷,附录三卷。
明嘉靖年间张元瑜编有二十卷本,本课所据为二十卷本之文文山全集,乃四部丛刊本的点校本,一九七九年台北世界书局出版。
二写作背景与缘由正气歌是一首五言古诗,词气滂沛,笔力遒劲,格调沉雄。
全诗以平和稳健的散文化语言,紧紧环绕对浩然正气的礼赞,于夹叙夹议中层层深入推进展开。
议论过多向来是作诗的大忌,但此诗中的议论因为一有史实铺垫,二有真情支撑,所以显得特别有说服力。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骈中有散,急中有缓,顿挫淋漓,音节铿锵,增添了浓厚的抒情气氛,沉郁慷慨,悲壮感人。
文天祥被俘后,祥兴二年(公元一二七九年)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身亡,栖身于厓山的南宋流亡朝廷宣告覆灭。
在这之后,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今北京市)。
途中他绝食八日,不死。
到大都后,元人继续威逼利诱招降,文天祥志节始终不移。
三年多的牢狱生活中,文天祥写下了许多凄厉而激昂的诗篇,这首誉满古今的正气歌即其中名作。
正气歌并序(完整版.教用)
正气歌并序文天祥一、写作背景文天祥被俘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身亡,南宋完全覆灭。
之后文天祥被押送大都,途中他绝食八日,不死。
到大都后,元人继续威逼利诱招降,文天祥志节始终不移。
三年多的牢狱生活,他写下了许多凄厉激昂的诗篇,这首誉满古今的正气歌即为其中的名作。
三、国学常识(一)遗民诗:为南宋末年孤臣孽子血泪交迸之作,遗民诗人文天祥、郑思肖等,诗风沉郁悲壮。
四、课文深究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前有序。
全诗以散文化语言,旁征博引史实为证,宏扬浩然正气,于夹叙夹议中层层深入,并表明心志。
笔墨酣畅遒劲,气势磅礴,悲壮感人。
五、难句精解1.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充塞天地四方上下,体现于宇宙万物2.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说明正气对天、地、人伦纲常维系的重大关系六、形音义比较七、字形辨析(相同偏旁)八、修辞举隅九、成语集锦十、延伸学习1.扬子江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①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语译:(我被押北行逃脱后,一直在北方躲藏,逃避元兵的追捕。
)这几天随风漂流在长江口以北的海上,如今终于可以从扬子江头南返。
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向南方就不肯罢休。
注释:○1北海:指长江口以北的海面。
2.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①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②,城郭人民半已非③。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⑤。
语译:草满离宫,笼罩在流转的夕阳余晖中。
天上孤云漂泊不定,又能归依何处?山河风景并没有什么变化,城内人民却已离散死亡,大半都非旧时人了。
我矢志为国殉难,生命将如同遍地的芦花一样飘零逝去,眼见家国一片残破,不禁感伤旧家大族的燕子,还能跟随依傍谁而飞呢?从今天起,我就要告别江南,将来我的精魂会化为一只啼血的杜鹃鸟,一路飞回故乡。
注释:①草合:草满。
离宫:行宫,帝王出行时的临时住处。
文天祥正气歌并序
⽂天祥正⽓歌并序⽂天祥正⽓歌并序 导语:《正⽓歌》是南宋诗⼈⽂天祥在狱中写的⼀⾸五⾔古诗。
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存乎天地之间,⾄时穷之际,必然会显⽰出来。
那么,⽂天祥正⽓歌并序是怎样的呢?我们⼀起来看看吧! ⽂天祥正⽓歌并序 余囚北庭,坐⼀⼟室。
室⼴⼋尺,深可四寻。
单扉低⼩,⽩间短窄,污下⽽幽暗。
当此夏⽇,诸⽓萃然:⾬潦四集,浮动床⼏,时则为⽔⽓;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仓腐寄顿,陈陈逼⼈,时则为⽶⽓;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或圊溷、或毁⼫、或腐⿏,恶⽓杂出,时则为秽⽓。
叠是数⽓,当之者鲜不为厉。
⽽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年矣,幸⽽⽆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吾善养吾浩然之⽓。
」彼⽓有七,吾⽓有⼀,以⼀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也,作正⽓歌⼀⾸。
⽂天祥正⽓歌原⽂ 天地有正⽓,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星。
於⼈⽈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死安⾜论。
地维赖以⽴,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也实不⼒。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镬⽢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春院闭天⿊。
⽜骥同⼀皂,鸡栖凤凰⾷。
⼀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
悠悠我⼼悲,苍天曷有极。
哲⼈⽇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
⽂天祥正⽓歌正⽂翻译 天地之间正⽓存,赋予形体杂纷纷。
地上江河与⼭岳,天上⽇⽉和繁星。
文天祥正气歌并序
文天祥正气歌并序文天祥正气歌并序导语:《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
那么,文天祥正气歌并序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文天祥正气歌并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文天祥正气歌正文翻译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
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
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
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
文天祥《正气歌》教案
文天祥《正气歌》教案第一篇:文天祥《正气歌》教案一、教学要求1.理解并背诵《正气歌》(序除外)。
2.分析“正气”的含义并体会诗中蕴涵的爱国精神。
3.掌握五言诗的有关常识。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文天祥;正气;五言古体诗。
2.内容提示作者文天祥用五言诗的形式历数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不朽事迹,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显示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
本文题目为“正气歌”,在诗里,作者将似乎很抽象的“正气”具体化,说它“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而这天地正气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就表现为志士仁人的凛然气节。
诗的前半篇,可以说是民族气节的赞歌。
接下去,由礼赞前代英烈而转入自叙,叙述他从容赴难,临危不惧,斗争到底,视死如归。
诗的后半篇,可以说是他坚持民族气节的战歌。
三、作者生平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
于此两年前,北方蒙古贵族jun队一举灭掉了金国;于此一年前,又兵分三路南侵,在四川、襄汉、蕲黄、江淮之间漫长的战线上,向南宋发动了全面攻势。
文天祥一出生,就面临着南宋政府极度腐败、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严酷现实。
文天祥不平凡的一生,以恭帝德佑元年(1275)为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天祥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其父文仪,字士表,号革斋,以读书勤敏、学识渊博闻名乡里。
他“嗜书如饴,……有未见书,辄质衣以市”。
(《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见《文山先生全集》。
下文凡引自此集者只注篇名。
)对其子管教甚严:“夜呼近灯,诵日课,诵竟,旁摘曲诘,使不早怡,以习于弗懈。
小失睡,即示颜色,虽盛寒暑,不纵检束”。
(同前)天祥不但学习刻苦,成绩卓异,而且常为书中志士仁人的崇高精神所感动,立志要为国家民族做一番事业。
他后来回忆说:“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胡铨像,皆饰忠节,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宋史》本传)二十岁入县城白鹭洲书院,就学于欧阳守道之门。
文天祥正气歌并序详细解说PPT优选版
颜常山,指常山太守颜杲 卿,本为安禄山部将,安叛乱
后,起兵讨伐,被俘不屈,骂
詈不绝,被钩舌而死。
② 唐德宗时,朱泚谋反,想拉
拢段秀实,不料反被段夺过象 笏击破脑袋。
文天祥正气歌并序
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①。 ① 旁薄,通“磅礴”,充满广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被之意。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② 三纲,封建时代最基本的社 会关系,是君为臣纲,父为子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②。 纲,夫为妻纲。
文天祥正气歌并序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①。 ① 阳九,犹言遭逢厄运。隶,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②。 徒隶,这里指自己。 ② 指自己兵败被俘,北送燕京。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③阒(去),静悄悄地。閟 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③。 (闭),关闭着。
牛骥同一早,鸡栖凤凰食。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①。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鼎为镬渡 甘江如楫饴,慷求慨之吞不胡可羯得;。 或哀为哉出 沮师洳表场,鬼为神我泣安壮乐烈国,①! 悠地悠维我 赖心以悲立,苍天天柱曷赖有以极尊④。! ② 三 指纲自,己封兵建败时被代俘最,基北本送的燕社京会。关系,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④其意实谓 并天非无如极此,自敌己人的悲才亦华无和极气。节固然能引起政治家的敬意,但政治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必除之而后快。 有哲些人研 日究已者远认,为典,刑这在是夙因昔为⑤忽,必烈赏识文天祥的才华和气节。 “或刑为” 渡通江“楫型,”慷,慨模吞子胡。羯; 有…些…研 及究城者陷认,为尹,子这奇是以因大为刀忽剔必其烈口赏,识视文其天齿祥,的存才者华不和过气三节数。 地②维三赖纲以,立封,建天时柱代赖最以基尊本。的社会关系,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①哀哉阳沮九洳,场犹,言为遭我逢安厄乐运国。①! 忽顾必此烈 耿不耿厌存其,烦仰的视劝浮降云文白天③祥,是有他的政治企图的,攻城易,攻心难,文天祥的气节是南宋人民的精神支柱,文天祥的背后站立着一 个顾虽此然 耿战耿败存却,并仰为视臣浮服云的白伟③大,民族,降服了文天祥就摧毁了南宋人民的精神支柱,一个精神崩溃、沉沦的民族才是真正的奴隶之邦。 ①有些阳研九究,者犹认言为遭,逢这厄是运因。为忽必烈赏识文天祥的才华和气节。 顾②此三耿纲耿,存封,建仰时视代浮最云基白本③的社,会关系,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① 阳九,犹言遭逢厄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气歌并序(完整版.教用)正气歌并序文天祥一、写作背景文天祥被俘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身亡,南宋完全覆灭。
之后文天祥被押送大都,途中他绝食八日,不死。
到大都后,元人继续威逼利诱招降,文天祥志节始终不移。
三年多的牢狱生活,他写下了许多凄厉激昂的诗篇,这首誉满古今的正气歌即为其中的名作。
三、国学常识(一)遗民诗:为南宋末年孤臣孽子血泪交迸之作,遗民诗人文天祥、郑思肖等,诗风沉郁悲壮。
(三)乐府诗、古体诗、近体诗比较四、课文深究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前有序。
全诗以散文化语言,旁征博引史实为证,宏扬浩然正气,于夹叙夹议中层层深入,并表明心志。
笔墨酣畅遒劲,气势磅礴,悲壮感人。
五、难句精解1.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充塞天地四方上下,体现于宇宙万物2.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说明正气对天、地、人伦纲常维系的重大关系六、形音义比较七、字形辨析(相同偏旁)仓ㄑㄧㄤˋ戗金、脚步踉跄、呛声ㄔㄨㄤ创(疮)伤、满目疮痍ㄔㄨㄤˋ创办、凄怆ㄘㄤ伧父、寒伧、仓库、沧海桑田、苍穹、船舱非ㄆㄞˊ俳赋、排山倒海、徘徊ㄆㄟˊ裴先生ㄈㄟ绯闻、窗扉、蜚声国际、咖啡、芳菲、非凡、细雨霏霏ㄈㄟˊ腓力牛排ㄈㄟˇ缠绵悱恻、斐然成章、诽谤、妄自菲薄、翡翠、夙夜匪懈ㄈㄟˋ痱子粉乍ㄓㄚˊ炸油条ㄓㄚˋ炸弹、曙光乍现、诈骗、蚱蜢ㄓㄞˇ狭窄ㄗㄜˊ舴艋舟、竹笮、咋舌ㄗㄣˇ怎么ㄗㄨㄛˋ薄祚寒门、酬酢、愧怍曷ㄍㄜˊ葛布ㄍㄜˇ葛洪ㄎㄞˋ玩岁愒时ㄏㄜ喝酒ㄏㄜˊ曷不、短褐穿结、袁家渴记ㄏㄜˋ喝斥ㄐㄧˋ佛门偈语ㄐㄧㄝ揭开ㄐㄧㄝˊ楬橥、碑碣、竭泽而渔、魔羯座ㄑㄧˋ深厉浅揭ㄒㄧㄝ蛇蝎(蝎)、歇斯底里ㄧㄝˋ谒见ㄜˋ阻遏卒ㄗㄨˊ士卒、捽入ㄘㄨˋ猝(卒)然临之ㄘㄨㄟˋ鞠躬尽瘁、纯粹、淬砺(厉)、翠绿、啐了一口、憔悴(顇)、出类拔萃ㄗㄨㄟˋ醉酒、周晬ㄙㄨㄟˋ诟谇、心碎ㄊㄧㄝˋ饕餮ㄊㄧㄢˇ暴殄天物ㄌㄧˋ百沴辟易ㄓㄣ敝帚自珍、鸡胗ㄓㄣˇ轸慕、畦畛、风疹、诊治专ㄊㄨㄢˊ抟扶摇而直上、团圆、漙漙ㄓㄨㄢˇ鸟啭、转捩点ㄓㄨㄢˋ传车送穷北ㄔㄨㄢˊ寄雁传书九、成语集锦十、延伸学习1.扬子江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①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语译:(我被押北行逃脱后,一直在北方躲藏,逃避元兵的追捕。
)这几天随风漂流在长江口以北的海上,如今终于可以从扬子江头南返。
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向南方就不肯罢休。
注释:○1北海:指长江口以北的海面。
2.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①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②,城郭人民半已非③。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⑤。
语译:草满离宫,笼罩在流转的夕阳余晖中。
天上孤云漂泊不定,又能归依何处?山河风景并没有什么变化,城内人民却已离散死亡,大半都非旧时人了。
我矢志为国殉难,生命将如同遍地的芦花一样飘零逝去,眼见家国一片残破,不禁感伤旧家大族的燕子,还能跟随依傍谁而飞呢?从今天起,我就要告别江南,将来我的精魂会化为一只啼血的杜鹃鸟,一路飞回故乡。
注释:①草合:草满。
离宫:行宫,帝王出行时的临时住处。
②山河风景原无异:化用世说新语言语“新亭对泣”,东晋士人赏景之感触:“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语译:从北方渡过长江到建康的一些士大夫,每逢天气晴朗的日子就相约到新亭,坐在草地饮酒。
武城侯周顗叹息说:“江南风景跟中原没有不同,只是眼前的山河与中原不一样。
”)③城郭人民半已非:城内的老百姓有大半都不同了。
汉道士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于空中作人言云:“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见搜神后记卷一。
④旧家燕子傍谁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即今南京市。
⑤化作啼鹃带血归:相传古代蜀王杜宇,号望帝,自以德薄,禅国于人而亡去,化为啼血的杜鹃鸟。
后常以“杜鹃啼血”寓托思乡之情。
3.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①,干戈寥落四周星②。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恐滩③头说皇恐,零丁洋④里叹零丁⑤。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⑥。
语译:我辛苦的遭遇,都是由于精通经书通过考试,出来做官而开始,在国家破败中起兵已四年。
祖国的大好河山,早已支离破碎,犹如狂风卷起柳絮,在半空飘散。
我行将成为亡国孤臣,就如被暴雨击打的浮萍,在水面四处飘流。
回忆过往,途经皇恐滩头,心情十分惶恐不安;现在兵败被俘,来到零丁洋边,怎能不感慨自己的零丁孤苦啊!人生自古以来谁能免除一死呢?我且留下这颗热血赤心来照耀史册。
注释:①辛苦遭逢起一经:我辛苦的遭遇,都是由于精通经书通过考试,出来做官而开始。
遭逢,遭遇。
起一经,依靠精通经书典籍而得官。
②干戈寥落四周星:在国家破败中起兵已四年。
寥落,衰败。
四周星,指四年,地球每十二个月绕太阳一周,称为周星。
③皇恐滩:即“惶恐滩”,皇,通“惶”。
原名黄公滩,赣江十八滩之一,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
④零丁洋:一作“伶仃洋”,在广东省中山市南珠江口外。
⑤零丁:孤苦的样子。
⑥照汗青:照耀史册。
十一、历届试题精选1.下列是一段有关古典诗歌发展的叙述,其中对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先秦时期有北方的《诗经》与南方的《楚辞》,前者句型以(a)为主,自有庄重之音;后者则以带有(b)字的语气词构句,别成曼妙之调。
(c),五言诗的写作已臻于成熟,由一群佚名文人所作的(d),即为此时的代表作。
到了(e),七言诗也日益流行,并渐渐注重声韵格律。
迄唐代继承前代句型与声律的实验成果,终于确立近体诗的规范。
(A)(a)应填入“四言”(B)(b)应填入“兮”(C)(c)应填入“西汉末期”(D)(d)应填入“古诗十九首”(E)(e)应填入“东汉初期”。
答案:(A)(B)(D)解析:(C)应填入“东汉末期”。
五言古诗由乐府而来,到东汉班固〈咏史〉诗,五言诗才正式成立。
到东汉末期,五言诗的写作才臻于成熟。
(E)应填入“南朝”。
七言诗也是受乐府的影响,但汉代乐府中,还没有纯粹的七言。
真正的七言诗,要算汉末魏初曹丕的〈燕歌行〉,到这时七言诗才算成立,而到南朝,七言诗日益流行,并渐渐注重声韵格律。
2.下列是某位考生针对“韵文”所做的归纳整理,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衬字:古诗、近体诗没有衬字,散曲有衬字(B)对仗:古诗不一定要有,近体诗则一定要有(C)押韵:赋可以频频换韵,近体诗通常一韵到底(D)每句字数:古诗是四言,近体诗是五言或七言(E)句内平仄:近体诗、词都讲究,赋、散曲不讲究。
答案:(A)(C)解析:(B)近体诗中只有“律诗”一定要对仗。
(D)古诗多五、七言,但亦有四言、杂言者。
(E)近体诗、词、散曲都讲究平仄。
3.“互文足义”的情况之一,指篇中某一句内的上下两个意义单位,并非个别独立,而必须统整在一起作互补的解释,文意始能完足。
如文天祥〈正气歌〉“鸡栖凤凰食”,意指鸡和凤凰同居共食。
“鸡栖”、“凤凰食”在此句中,不是个别独立的两个意义单位,而必须作统整、互补的解释。
下列诗句,符合“互文足义”的选项是(A)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B)晏殊〈清平乐〉:鸿雁在云鱼在水(C)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D)欧阳脩〈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力彊者胜怯者败。
答案:(A)解析:(B)鸿雁只能在云,鱼只能在水,不能做互补的解释。
(C)梨花颜色淡白,杨柳颜色深青,不能做互补的解释。
(D)彊者胜、怯者败,是彼此相对的概念,不能做互补的解释。
4.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句中的“鼎镬”一词,是由可各自独立的“鼎”与“镬”所构成,且“鼎”与“镬”意义平行对等,不互相修饰。
下列文句“”内的词,与“鼎镬”构成方式相同的选项是(A)《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B)《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C)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D)顾炎武〈廉耻〉: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
答案:(B)解析:(A)“天命”指天所赋予人的禀赋与本性,为主从式的合义复词。
(B)“俎豆”指俎和豆。
古代祭祀、宴飨时,用来盛祭品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两者为平行的关系。
(C)“沧”意同于“苍”为青绿色;“沧海”为青绿色的大海,为主从式的合义复词。
(D)“琵琶”为乐器名,为“双声连绵词”。
(连绵词:组成这个词的每个字,不能拆开解释,必须合在一起才有意义。
)5.、6.为题组:阅读下文,回答5.、6.题。
西方对于悲剧的定义,大多谈到人的局限性──主角最终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受更大的意志所支配的对象,但在必然性的驱使之下,仍无可奈何地走向毁灭。
我们不必指望在中国的传统里发现西方意义上的悲剧,这种悲剧的结构是受文化限制的。
不同的文明有各自不同的典型,我们可以在非道德的必然性与人的道德秩序的冲突中,发现中国的典型。
中国传统中非道德的必然性,通常是指周而复始的自然,是一种非人格的力量,人们称之为“命”。
相对于西方悲剧的必然性来说,最引人注目的对比,是这种必然性完全能够为人所理解,而且每当不可避免的事情快要发生时,会出现许多征兆,“命”往往通过这些征兆显示它的存在。
西方的悲剧英雄总有一个从懵然无知到恍然大悟的过程;在中国,与悲剧英雄对应的人物常在既定的不幸结局来临前,早就认识到这种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主角在这里没有抗争,而是在注定要遭受不幸的情况下“知其不可而为之”,令人崇敬地克服绝望情绪。
(改写自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5.下列叙述,符合作者看法的选项是(A)西方的悲剧英雄虽然早已预知难逃毁灭,仍坚持抗争不懈(B)中国传统中的“命”具有非人格的神祕性,人们无从窥知(C)中国缺乏西方意义的悲剧,乃因人们习于顺“命”而远遁(D)无论西方或中国的传统,皆有人们无法超越必然性的思维。
答案:(D)解析:(A)西方的悲剧英雄“最终”发现敌不过不幸的悲剧,无可奈何地走向毁灭。
(B)在中国,主角常在既定的不幸结局来临前,早就认识到这种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并非“无从窥知”。
关键:“每当不可避免的事情快要发生时,会出现许多征兆”、“早就认识到这种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C)中国缺乏西方意义下的悲剧,乃因“不同的文明有各自不同的典型”。
中国的悲剧英雄并非顺命而逃离,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以有所作为来克服绝望的情绪。
(D)关键:西方──“对于悲剧的定义,大多谈到人的局限性”、“在必然性的驱使之下,仍无可奈何地走向毁灭”。
中国传统──“非道德的必然性,通常是指周而复始的自然,是一种非人格的力量”。
6.下列人物,符合作者所谓“与悲剧英雄对应的人物”选项是(A)“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的文天祥(B)“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的李后主(C)“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的贾谊 (D)“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的丘逢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