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兵法战术类的成语
略的成语_
略的成语略的成语:长算远略、浮光略影、攻城略地、虎略龙韬、宏材大略、宏才大略、略无忌惮、略窥一斑、略迹原心、略迹论心、略逊一筹、略识之无、略迹原情、六韬三略、略高一筹、龙韬豹略、略知一二、略知皮毛、略胜一筹、略见一斑、深谋远略、所见略同、文经武略、文韬武略、熊韬豹略、雄材大略、胸有成略、雄才大略、渊谋远略、英雄所见略同、助画方略、不世之略、胆略兼人、略不世出、略地侵城、略地攻城、略施小计、疏谋少略、详略得当、雄材伟略、战略战术、智者所见略同【成语解释】(1)长算远略:犹言深谋远虑。
(2)浮光略影:见“浮光掠影”。
(3)攻城略地:略:掠夺。
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4)虎略龙韬: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
韬:指《六韬》。
《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
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5)宏材大略:见“宏才大略”。
(6)宏才大略:杰出的才能和谋略(7)略无忌惮:毫无畏惧。
形容非常放肆。
(8)略窥一斑: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
同“略见一斑”。
1 / 4(9)略迹原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
(10)略迹论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11)略逊一筹:逊:次、差;筹:算筹。
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
(12)略识之无:之、无:指最简单的字。
形容识字不多。
(13)略迹原情:撇开事实不谈,从情理上原谅。
(14)六韬三略:《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
后泛指兵书、兵法。
(15)略高一筹:筹:筹码,记数用具。
略微超过一个码。
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
(16)龙韬豹略:指兵法(17)略知一二:指稍微知道一些(18)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19)略胜一筹:筹:筹码。
比较起来,稍微强一些(20)略见一斑:略:大致;斑:斑纹。
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21)深谋远略: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22)所见略同: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23)文经武略: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描写打仗计谋的词语
描写打仗计谋的词语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成语标题成语解释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
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回:“耳不闻兵戈之声,眼不见伐之事,身不受鞍马之劳,心不悬胜败之扰。
”被甲执兵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
兵:兵器。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孙子兵法成语和学习方法
孙子兵法成语和学习方法
孙子兵法成语: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厌诈、无懈可击、百战百胜、不战屈人、出奇制胜、终而复始、周而复始、死而复生
孙子兵法学习方法:
首先要有正确的三观,不然很可能你看到的只有阴谋诡计而不是正确的谋略。
然后你要有一定的历史基础,这样更方便于你去理解它的例子,从而理解它的X事战略。
读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浏览一目十行那种,这样读书并不能学到什么,只能说了解这本书的大致内容,读《孙子兵法》,只有细细品味,慢慢提炼,才会取其精华。
读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更好,如果有觉得不懂,或者你觉得好的地方,可以加以批注,这样每一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人到不同的年龄看待事情的态度和观点是不一样的。
描写战略战术的四字词语
描写战略战术的四字词语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这虽然说是三十六计,但里面前三十计都是成语,应该可以吧。
1、瞒天过海[ mán tiān guò hǎi ]: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出处:明·阮大铖《燕子笺》:“我作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
”2、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
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3、借刀杀人[ jiè dāo shā rén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yǐ yì dài láo ]: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5、趁火打劫[ chèn huǒ dǎ jié ]:趁:乘机。
善于用兵的成语
善于用兵的成语在军事领域中,善于用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这不仅体现了将领的智慧和才能,更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和士兵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与善于用兵相关的成语及其解释:兵不厌诈: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采用欺诈的方式是合理的,可以在战术上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欺诈必须是在遵守道德底线的前提下进行,不能违背良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才能制定出最优的战术,从而取得胜利。
它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了解是成功的基础。
兵贵神速: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快速行动可以使我方在攻防两端都占据优势。
这个成语强调了快速决策和执行的重要性。
兵不血刃: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通过智谋和策略,可以不经过激烈的战斗就取得胜利。
它强调了智谋和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有时需要将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不需要事事听从君王的命令。
它强调了将领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以及战争中的实时决策的重要性。
士饱马腾:这个成语意为军队士气高昂,粮草充足,马匹健壮,形容军队战斗力旺盛。
这个成语强调了军队的士气和状态对战斗力的影响。
运筹帷幄:这个成语意为在军营中,将军们制定战略和策略。
它强调了将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我方处于背水而战的不利地形,为了取得胜利必须全力以赴。
它强调了在不利条件下的决心和勇气。
以少胜多: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用少量的兵力战胜数量庞大的敌军。
它强调了策略和战术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的才能和士兵的勇气。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对敌人发起突然袭击,使其无法做出有效应对。
它强调了突袭和策略的重要性。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可以避免危险并取得胜利。
它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了解的重要性。
神出鬼没:这个成语意为在战争中,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使敌人无法应对。
它强调了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_成语典故素材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1.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2.美人计----三十六计之一,用美人引诱人上当。
3.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
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4.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5.激将法----用反话去激人,促使人决心去做的策略。
6.六出奇计----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
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7.八门五花----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
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8.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9.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10.人海战术----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11.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
伐:讨伐,攻打。
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2.内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时进攻。
13.引虎自卫----引:招引。
引来老虎,保卫自己。
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14.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兵的谋略。
15.反间之计----间:离间。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
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16.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17.以长攻短----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18.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
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19.兵以诈立----兵:兵器,指用兵。
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20.短平快----排球比赛中“快攻”战术的一种。
形容技术开发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
21.因敌制胜----因:根据;制胜:取胜。
关于战事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关于战事的成语及解释100个一、表示战争起源和战争态势的成语:1. 冰释前嫌:比喻过去的争执消除,停战和解。
2. 笔战:比喻通过言辞争论较量。
3. 兵不厌诈:战士们为了取胜而不厌其烦地施展各种计谋。
4. 兵分两路:指将整体军队分为两路行动。
5. 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兵力强大、战斗力强。
6.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时军队的混乱状况。
7. 兵临城下:比喻敌人的军队已经接近城市,局势十分危急。
8. 兵戎相见:指两个国家的军队交战。
9. 不战而胜:指在不进行实际战斗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10. 负隅顽抗:形容在极度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抵抗。
二、描述战术和战争结果的成语:11. 百战百胜:形容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敌人和战场,都能取得胜利。
12. 胜券在握:比喻胜利已经确定,局势完全掌握在手中。
13. 避实就虚:充分利用敌人实力的不足,集中火力攻击其虚弱之处。
14. 投鼠忌器:指因害怕损失而举棋不定。
15. 数典忘祖:指忘记前人的功绩和经验。
16. 喋喋不休:战争中沉迷于争论和口头攻击,无效的争论。
17. 哀兵必危:指为战争舍弃民生,必然导致国家衰亡。
18. 犬牙交错:两军交战混乱的状态。
19. 略胜一筹:比喻在较量中稍稍占优势。
20. 穷追猛打:指紧紧跟随敌人,不放过任何机会打击敌人。
三、形容战争时的景象和军事行动的成语:21. 血流成河:形容战争中伤亡惨重的景象。
22. 引狼入室:比喻招致祸患或敌人进攻自己的领地。
23. 守势转攻势:指守方主动出击,改变防守状态。
24. 探囊取物:比喻轻松容易地得到敌人的东西。
25. 军威大振:形容军队战胜敌人后的威武形象。
26. 破釜沉舟:比喻军队不留退路,决意与敌人拼死一搏。
27. 大江南北:比喻战场上的广阔领域。
28. 返老还童:比喻在战争中恢复年轻的活力和战斗力。
29. 相持不下:指双方势均力敌,难以分出胜负。
30. 垂死挣扎:形容战败即将垮台的一方顽强的抵抗。
四、形容战争所带来的悲剧和破坏的成语:31. 家破人亡:指战争中家破人亡,家庭和个人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源自《孙子兵法》的成语
源自孙子兵法的成语出其不意〈《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泛指行动出乎人们的意料。
攻其不〈无〉备〈同上〉词意:趁对方没有防备时发动进攻,以赢得胜利。
无懈可击〈《孙子·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词意:没有什么漏洞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
形容十分严密或完美。
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词意:每战必胜,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词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
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出奇制胜〈《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词意:在关键时候,出奇兵取得速胜。
浑浑沌沌〈《孙子·势篇》:「浑浑沌沌,形园而不可败也」。
〉词意:混杂、不分明的样子,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避实击虚〈《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词意: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
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避实就虚〈系从上一句演变而生〉。
倍道兼行〈《孙子·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词意: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形容加速急行。
以逸待劳〈《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佚〉待劳,以饱待机,此治力者也」。
〉词意:多指作战时自己充分休息,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劳后,趁机出击制胜。
爱兵如子,胜乃可全〈《孙子·地形篇》: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形容军事谋略的成语
形容军事谋略的成语形容军事谋略的成语 11、轻虑浅谋: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
2、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
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3、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古老的谚语。
这意味着你已经尽力了。
至于能不能达到目的,就看你的运气了。
5.封建时代官员出门,前面的人敲锣给行人让路。
比喻某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6、谋无遗策: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
形容谋划周密。
7.老谋深算:精心策划,影响深远的计划。
形容人聪明世故。
8、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9、六韬三略:《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
后泛指兵书、兵法。
10、料敌若神: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11、料敌如神:料:预料。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12、将计就计:利用对方计策向对方施计13、机关用尽: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
比喻用尽心思。
14.机变如神:机变:机智与权变。
足智多谋,变幻莫测。
15、急中生智: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
16.提前计划:计划:计划。
考虑:考虑。
这个计划影响深远。
17.器官衰竭:器官:谨慎而巧妙的策略。
比喻心力交瘁。
18、假手于人:假:利用。
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19、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
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20.乘风造舟:风往哪里吹,船就往哪里走。
比喻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21、借箸代筹: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
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22、金蝉脱壳:蝉变成成虫后,要脱一层壳。
比喻逃避,使人不能及时发现。
23、决胜千里: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
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24、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25、锦囊妙计: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
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26、假道灭虢: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
孙子兵法里关于战争的成语,孙子兵法译文
孙子兵法里关于战争的成语,孙子兵法译文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
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1。
军事成语
1、〒草木皆兵〓、〒围魏救赵〓、〒运筹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2、〒马革裹尸〓、〒势如破竹〓、〒调虎离山〓、〒兵荒马乱〓、〒枕戈待旦〓3、〒赤膊上阵〓、〒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战无不克〓、〒速战速决〓4、〒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5、〒打草惊蛇〓、〒各自为战〓、〒孤军奋战〓、〒南征北战〓、〒骁勇善战〓6、〒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城下之盟〓7、〒用兵如神〓、〒同仇敌忾〓、〒暗度陈仓〓、〒胡服骑射〓、〒炮火连天〓8、〒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9、〒全民皆兵〓、〒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硝烟弥漫〓、〒风声鹤唳〓10、〒声东击西〓、〒揭竿而起〓、〒坚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11、〒出奇制胜〓、〒兵戎相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刀剑无眼〓12、〒偃甲息兵〓、〒倒戈相向〓、〒上兵伐谋〓、〒穷兵黩武〓、〒腹背受敌〓13、〒大获全胜〓、〒远交近攻〓、〒单枪匹马〓、〒秣马厉兵〓、〒招兵买马〓14、〒人仰马翻〓、〒汗马功劳〓、〒战火纷飞〓、〒千军万马〓、〒冲锋陷阵〓《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知己知彼典故:《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灯谜面:单线联系;只有您猜不着百战百胜成语解释: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
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关于兵法战术的四字成语
关于兵法战术的四字成语围魏救赵【反义】围城打援、声东击西【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用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以逸待劳【近义】养精蓄锐【反义】疲于奔命【释义】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用例】他踞了碉楼,~,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声东击西【近义】出其不意、出奇制胜【释义】声:声张。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用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暗渡陈仓【近义】暗送秋波【反义】明目张胆、明火执杖【释义】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用例】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调虎离山【近义】声东击西、围魏救赵【释义】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关于战术的成语及解释100个关于战术的成语主要是古代兵书、军事经典和传统著作中的用语。
这些成语反映了古代军事智慧和战争策略的精华。
下面是关于战术的100个成语及解释。
1. 兵不厌诈:意为军队在作战中会采取各种欺骗手段以获得制胜的优势。
2. 守株待兔:比喻静待时机,不主动行动,只顾等待敌人犯错误,然后乘机进攻敌人。
3.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4. 围魏救赵:意为在多方面施压的情况下,往往选择对敌人最薄弱的地方攻击。
5. 趁火打劫:意为趁别人遇到困难时,趁机从中获得好处。
6. 养精蓄锐:意为保存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再展开攻势。
7. 霸王硬上弓:比喻强行把对方弄到困境或逼迫对方做事。
8. 出奇制胜:通过计谋和行动越过对方的意料,实施有效的攻击并获得胜利。
9. 避实就虚:避开敌人的强点,攻击敌人的弱点。
10. 杀鸡取卵:比喻为了一时的利益,损害了长远的发展。
11. 利欲熏心:指因贪婪而心志失真,不能自拔。
12. 死里逃生:形容在危难时刻侥幸逃脱。
13. 确定胜负:指判定战胜与失败的结果。
14. 推心置腹:形容彼此之间十分亲密,毫无隐瞒的交往。
15. 劫后余生:形容就在灾难或危险消除之后幸存下来。
16. 迫不及待:指因急于达到或完成某事而显得有些着急。
17. 掌握先机:指能够占有先机,处于优势位置进行战斗。
18. 打草惊蛇:比喻鲁莽行事,激发敌人的警觉。
19. 投鼠忌器:比喻对小人采取小手段,对大人物采取大手段。
20. 以逸待劳:在自身处于有利位置时等待对手疲劳,再发起进攻。
21. 迎头痛击:比喻对敌人迎头痛击。
22. 蝇营狗苟:比喻污秽、卑劣的环境或低贱、卑鄙的人。
23. 背水一战:比喻走投无路,只能勇猛抗敌。
24. 高瞻远瞩:形容人目光长远,有远大的眼光。
25. 胜之不武:形容胜利的手段或方法不光彩。
26. 夺得先机:比喻争取到有利的条件或机会。
27. 不怀好意:意思是心里带有恶意,存心不良。
关于兵法战术类的成语
关于兵法战术类的成语1、反间之计:间:离间。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
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2、兵行诡道:兵:用兵。
行:使用。
诡:欺诈。
道:方法。
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3、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5、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
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6、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缓兵之计: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
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各个击破:军事术语。
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
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
7、兵不厌诈: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8、曳兵之计:指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圈。
9、围城打援:指一种战术。
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据守城镇之敌,诱使敌人从其他地方派兵援救,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10、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1、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12、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
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13、攻心为上: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14、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15、后发制人: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16、用兵如神: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17、胸中甲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18、兵无常势: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
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
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19、避强击弱: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29个描写用兵的成语及解释
[文韬武略]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兵的谋略。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
形容善于用兵。
[熊韬豹略] 比喻高妙的用兵谋略。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
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
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
现形容思想麻痹。
[兵贵先声]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兵闻拙速] 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师老兵疲] 老:衰竭;疲:疲乏。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师老兵破]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放马华阳] 指不再用兵。
[讳兵畏刑] 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佳兵不祥] 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上兵伐谋]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
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
伐:讨伐,攻打。
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
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兵贵神速] 神速:特别迅速。
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
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
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恭行天罚]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古以称天子用兵。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刀枪剑戟]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孙子兵法汉语成语
孙子兵法汉语成语孙子兵法汉语成语有:出其不意--是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不备--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
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百战百胜--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
形容善于用兵。
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
形容善于用兵。
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不败之地--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
出奇制胜--在关键时候,出奇兵取得速胜。
深沟高垒--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避实就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
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堂堂正正--形容强大严整。
光明磊落,正直。
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正正堂堂--本指正正的旗号,堂堂的阵容。
现形容正大光明。
穷寇勿追--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
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首尾相应--1.指作战时军队各部分互相照应支援。
2.指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形容结构严谨。
形格势禁--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因势利导--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置之死地--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知彼知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无懈可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以逸待劳--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军队出击的成语
军队出击的成语
1、出其不意:形容军队出击时出其不意,以便取得更大的胜利。
千里袭人,百里犒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使敌人措手不及,获得最佳效果。
2、破釜沉舟:当军队出击时,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不计成败,坚守到最后,不管外界的责难和羞辱,都要坚持到底,坚定的信念,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3、一鼓作气:指的是军队出击时,要一鼓作气,把力量集中起来,一攻到底,不松口,使敌人措手不及,获得最终的胜利。
4、攻城略地:攻城略地是军队出击的一种战略,通常是对敌方势力强大的城邦进行攻击,把敌人的势力削弱,以获得最终的胜利。
5、虎视眈眈:当军队出击时,要虎视眈眈,就是要有警惕的精神,守望其它,提高警惕性,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以期取得胜利。
6、雄关漫道:指军队出击时,要踏遍雄关漫道,就是要有勇猛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不畏艰辛,不畏困难,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去取得最终的胜利。
7、后发制人:指的是军队出击时,要以后发制人的方式,把敌人给突然攻击,使敌人措手不及,获得最终的胜利。
8、虚实相生:这是军队出击时,要灵活使用实战策略,如虚实相生,利用虚弱的实力来抵抗强大的敌人,以获得最终的胜利。
9、披荆斩棘:当军队出击时,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不计较前路的艰难和危险,勇往直前,不断推进,以获得最终的胜利。
10、破野夺阵:这是军队出击时,要采取的一种策略,就是突击敌人的阵地,把敌人的阵势打乱,以获得最终的胜利。
关于古代军事策划成语,俗语
古代军事策划成语,俗语
十面埋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首尾相应、以逸待劳、避实击虚、饵兵勿食、穷寇勿迫、避其锐气,先声夺人、以众击寡、因形用权,示众示寡、徒以坐固、因其不避、从奔勿息,营而离之、规而离之、以异为奇、客倍主半、居生击死,示无示有、阵密锋疏、背水一战,外乱内整、高垒伏锐、挠而攻之、反败为胜、分进合击,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上层抽梯、反客为主,无中生有,
【军】军令如山孤军奋战孤军深入千军万马全军覆没异军突起横扫千军溃不成军勇冠三军
【枪】枪林弹雨单枪匹马荷枪实弹唇枪舌剑临阵磨枪
【弹】弹尽粮绝弹丸之地枪林弹雨明珠弹雀荷枪实弹
【刀】刀光剑影刀山火海牛刀小试大刀阔斧心如刀割
【剑】剑拔弩张刀光剑影口蜜腹剑唇枪舌剑
【车】前车之鉴怀水车薪丢卒保车螳臂挡车学富五车闭门造车【旗】旗开得胜旗鼓相当偃旗息鼓重装旗鼓顺风扯旗
【鼓】一鼓作气胶柱鼓瑟欢欣鼓舞打退堂鼓偃旗息鼓重装旗鼓【弓】惊弓之鸟杯弓蛇影鸟尽弓藏左右开弓
【阵】临阵脱逃严阵以待临阵磨枪冲锋陷阵
【战】百战百胜三战三北速战速决转战千里背水一战决一死战南征北战能征惯战身经百战浴血奋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兵法战术类的成语
1、反间之计:间:离间。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
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2、兵行诡道:兵:用兵。
行:使用。
诡:欺诈。
道:方法。
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3、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5、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
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6、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缓兵之计: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
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
法。
各个击破:军事术语。
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
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
7、兵不厌诈: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8、曳兵之计:指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圈。
9、围城打援:指一种战术。
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据守城镇之敌,诱使敌人从其他地方派兵援救,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10、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1、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12、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
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13、攻心为上: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14、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15、后发制人: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16、用兵如神: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17、胸中甲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18、兵无常势: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
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
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19、避强击弱: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20、避实击虚:虚:空虚。
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21、声东击西:声:声张。
指(成语大全)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