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fd8c5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6.png)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解释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它承载了千百年的智慧和历史故事。
这些成语常常出自历史中的经典人物、事件或典故,通过简洁的语言形式,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并解释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1. 画龙点睛: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画家通常会在画龙(传说中的神兽)的眼睛上点上一笔。
这一笔非常关键,可以使整幅画作更加生动、有灵气。
后来,人们把“点睛之笔”比喻为关键的一步或关键性的话语,就形成了成语“画龙点睛”。
它的意思是在结束时加上一笔关键的东西,使之更加完美。
2. 见义勇为:出自《左传》中的故事。
古代中国的国君周幽王喜欢美女西施,却被勾结的重臣蔡中负隅顽抗,不肯引见西施。
这时,一个叫孟凡由的士兵慧眼识珠,发现蔡中的不对劲,毅然站了出来替西施说情,被周幽王赏识,最终引见了西施。
成语“见义勇为”由此而来,意思是见到正义事物被侵犯时,勇敢站出来为其主持正义。
3. 铁杵成针:出自《晏子春秋》中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叫华胥的作坊妇女,她日夜不停地用铁杵敲打着一块坚硬的玉石,为的是将这块石头磨成一根针。
虽然众人嘲笑她的愚蠢,但是华胥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成语“铁杵成针”由此而来,意思是指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达到目标。
4. 螳臂当车:出自《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只螳螂看到前面有一辆正在高速行驶的战车,它觉得自己有能力阻止这辆车的前进,于是伸出了自己的臂膀去阻挡车轮。
最后,当然是不幸以失败而告终。
成语“螳臂当车”由此而来,意思是指力量微不足道而自不量力。
5. 力不从心:古代有一个叫白起的将军,他年轻时在军中表现出色,屡战屡胜。
但是后来,白起的身体渐渐衰弱,丧失了当年的战斗力。
尽管他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身体的不支使他无法如愿。
成语“力不从心”由此而来,意思是指力量不能达到愿望或者困惑超过了自己的能力。
6. 天渊之别:出自《左传》中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两位大臣叫子胥和子贡,他们的才能和人格截然不同。
20个成语故事及解释
![20个成语故事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7c3f5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a.png)
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情节,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20个常见成语及其故事和解释: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墨,瞬间龙焕发出生机。
解释:比喻在文章或艺术作品的关键处加以点染,使之更加生动深刻。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劝他不必多虑,他却认为这是大事。
解释:比喻无端地、不切实际地多虑多惧。
3. 指鹿为马故事:秦始皇时期,有人故意指着鹿说它是马,希望见风使舵,试探人心。
解释: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 杀鸡儆猴故事:一位官员为了警告众猴子,就杀了一只鸡,猴子们都吓得不敢再犯错。
解释:用严惩少数人的错误来警告其他人。
5. 鹤立鸡群故事:鹤本身高洁孤傲,站在鸡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解释:形容一个人在一群人中,因为过于出众而显得格格不入。
6.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7.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别人的铃,把铃藏在耳朵底下,自以为没人听见了。
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不了真相。
8. 纸上谈兵故事:战场上没有实际经验,只是在纸上谈论兵法。
解释:比喻只是空谈理论,没有实践经验。
9. 对牛弹琴故事:传说有个人对着牛弹琴,牛当然不会懂音乐。
解释:比喻对对方讲解、说明,而对方却不懂。
10. 狐假虎威故事:一只狐狸借用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解释: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1. 亡羊补牢故事:羊跑掉了,主人赶紧修牢,以防止更多的羊跑掉。
解释:比喻为了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12.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13. 守株待兔故事:有个农夫守着树根,等待兔子自己送上门来。
解释:比喻不做实际努力,只是幻想着奇迹出现。
成语故事及解释50个简短
![成语故事及解释50个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e1142f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b.png)
成语故事及解释50个简短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典故及解释
![成语典故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c3aee0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9.png)
成语典故及解释成语故事是语言中历史悠久,经过长时间筛选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语言形式,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能够从多个角度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成语典故及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典故及解释篇一:百步穿杨的故事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
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
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有故事的成语
![有故事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b52d6af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2.png)
有故事的成语(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有故事的成语有故事的成语有故事的成语1【成语】:亡羊补牢【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ffd08e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b.png)
50个成语故事1、颐指气使成语故事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2、舟中敌国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聪明贤能,就去投靠魏国,被任命魏军的统领,对付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乘船时说江山多美好。
吴起说如不施行仁政,那么共乘的小船上也会有敌国的存在,魏武侯赞同他的观点。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
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3、问牛知马成语故事汉宣帝时期,颍川太守赵广汉十分聪明能干,治理地方军政事务很有一套办法,他叫家仆到牲口市场去买马,并告诉他先问狗、羊、牛价,然后再问马价,把价格进行比较就能够以合适的价钱购买了。
家仆十分佩服。
【释义】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4、醇酒美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迫于秦国的压力,晋鄙不敢行动。
魏公子信陵君盗取兵符,杀了晋鄙,亲自率军救赵。
他中了秦王的反间计被魏王免职,他只好纵情于醇酒美人之中。
【释义】指酒色。
5、米珠薪桂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
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
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
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
【释义】珠:珍珠。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
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6、好谋善断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
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
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古代成语典故及其解释_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
![古代成语典故及其解释_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91a4d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1.png)
古代成语典故及其解释_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时常代表着一些历史典故或故事。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古代成语典故及其解释_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鸿雁传书【出处】《汉书·苏武传》。
【释义】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历史典故】汉武帝天汉元年,匈一奴一向汉朝求和,于是,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一奴一。
苏武接受任务以后,带着使一团一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到匈一奴一。
不料,反复无常的匈一奴一单于不但不感谢,反而受坏人挑唆,把苏武等人扣押起来,要苏武投降。
金钱、高官厚禄、冻饿折磨,这些都没能使苏武屈服,他坚决不投降。
没办法,单于只好下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在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
并且对苏武说:“等公羊何时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用意十分明白,单于是坚决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一带,荒无人烟,终年白雪覆盖。
苏武只能以野鼠洞里的草子充饥。
每天,苏武一边牧羊,一边抚一弄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一交一给他的旌节,心中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祖国。
夜晚睡觉时,他将旌节紧紧抱在胸前。
就这样,日复一日,艰苦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后来,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一奴一又与汉朝议和,,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朝,还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一奴一的常惠,千方百计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朝使者,还为使者想出了一个要回苏武的妙计。
第二天,汉朝使者去见单于,按照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你们匈一奴一既然要诚心跟汉朝结好,就不该再欺骗我们。
苏武明明没有死。
有一天,我们皇上在上林苑里射猎,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系着一条绸子,那是苏武写给皇上的一封信。
信里说他在寒冷的北海地方牧羊,你们怎么说他死了呢?大雁能带信,这是天意,你们怎么可以欺骗天呢?”单于听了,不觉大吃一惊,只好承认自己说了谎话,而后又说:“苏武的忠心都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说完,他立即向汉朝使者道歉,并答应赶快派人把苏武从北海地方找回来。
4字成语故事加解释精选
![4字成语故事加解释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331983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2.png)
【导语】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下⾯是⽆忧考分享的4字成语故事加解释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4字成语故事加解释精选:出奇制胜 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因此⼈民⽣活得很苦,于是齐国的邻国——燕国便派⼤将联合另外⼏个国家⼀同进攻齐国。
齐国百姓恨透了齐泯王,因此都⽆⼼抗敌,⼠⽓也⾮常低落。
后来,他们看到燕兵**掳掠,想到国仇家恨,⼼⾥⾮常难过,于是逃往莒城和即墨,誓死抵抗。
燕军攻了⼏年,⼀直都没有攻下莒城,于是只好转攻即墨城。
即墨城中的守军知道⼤将⽥单是位⾜智多谋的勇⼠,也很擅于攻略,于是就推举他为守城的⼤将军。
聪明的⽥单想出了⼀个新的计谋,叫“⽕⽜阵”。
他先叫城内的商⼈,拿着⾦银珠宝偷偷送到燕军将领⼿中,并且要他们假装投降,并且说:“即墨城的守军兵⼒不够快要投降了,这些珠宝献给你们,请求⼤⼈您⼊城之后千万别杀我们!”燕军⼀听,以为即墨城⾥已经准备投降,⼀⾼兴就放松了警戒。
没想到⽥单从城⾥收集来⼀千多头⽜,并且将这些⽜都披上五彩龙纹⾐,双⾓上绑着尖⼑,尾巴上绑着草,在⼀个⽉⿊风⾼的夜晚,他⼀声令下,部署们将⽕把点上⽜尾巴上的草,⽜被⽕烫到之后,就拼命往前跑。
燕军从睡梦中惊醒,看到这⼀⼤群五彩怪兽,吓得惊惶失措,四处乱逃,⼤都被⽜撞死、踼死或被齐兵砍死了。
⽥单⼜乘胜追击,最后收复了被燕军占领的七⼗多个城⾢。
成语故事出奇制胜的主⼈公是⽥单,意思是⽤奇兵或奇计战胜敌⼈,⽐喻⽤对⽅意想不到的⽅法来取胜。
【篇⼆】4字成语故事加解释精选:专⼼致志 从前有⼀个下棋能⼿名叫秋,他的棋艺⾮常⾼超。
秋有两个学⽣,⼀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个学⽣⾮常专⼼集中精⼒跟⽼师学习。
另⼀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不着认真。
⽼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可⼼⾥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只鸿雁,美餐⼀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不在焉,⽼师的讲解⼀点也没听进去。
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有寓意的历史典故
![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有寓意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5e99541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1.png)
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有寓意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供大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才占八斗【拼音】:cái zhān bā dǒu【解释】:才:文才,才华。
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成语故事】: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
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而且在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汉末建安时代出现的所谓“建安文学”,其主要代表人物,便是曹氏父子。
而曹植的文才似乎更见突出。
曹植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
曹操在世的时候,他的生活是很安定和优游的,那时他写的文章和诗歌,比较华美;但当29岁那年,曹操去世,他哥哥曹丕即位以后,他就不断受到打击;到他侄儿曹睿(魏明帝)即位后,受到的打击就更加多了。
由于他政治上受迫害,精神上被压抑,生活相当苦闷,因此,这一时期他写的诗歌,能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矛盾,能表现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要求自由的思想,也能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所以曹植后一时期的创作,从现实意义来说,比早期的要好一此。
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
例如南朝梁代的诗评家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写道: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虽然似乎不太满意曹植前期的作品,说它是“但美遨游,不及世事,”但是总的说来,他对曹植还是十分钦佩的,请看他给曹植下了怎样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一石等于十斗)——这真是个有趣的评语。
称誉作者的学问高,文才好,后来就叫做“才占八斗”、“八斗之才”,简称“八斗才”。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完整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cde7983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c.png)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完整1、青毡旧物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献之为人宽宏大量。
一天夜晚,他因工作到深夜就睡在书房,恰好那天晚上有几个小偷潜入书房,大肆把书房内值钱的东西都装了起来,当他偷一块旧毡子时,王献之说:“你们把值钱的东西拿走,青毡子留下。
”【释义】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
比喻珍贵之物。
2、将门有将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小儿子田婴任齐国相国十多年,捞取不少家产,小儿子田文向田婴进言:“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田婴觉得儿子有眼光,让他主持家事,接待宾客。
田文后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释义】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3、伏龙凤雏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刘备向司马徽请教指点时局,司马徽向他推荐说,这里有伏龙、凤雏都是识时务的俊杰。
刘备急切问他们的名字,司马徽告诉他伏龙就是南阳的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
刘备于是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后来又得到庞统的辅助。
【释义】伏龙:(卧龙)诸葛孔明。
凤雏:庞士元。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4、功败垂成成语故事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
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5、龙生九种成语故事传说东海龙王生了九个儿子,性格各异,各有所长。
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老二虫睚眦嗜好攻杀,老三嘲风喜欢探险,老四蒲牢喜爱鸣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爱负重,老七狴犴喜好诉讼,老八赑屃好文,老九虫吻好吞。
【解释】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同“龙生九子”。
6、不通世务成语故事从前有个财主有万贯家财,他的儿子不学无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财主不教育他。
艾子提醒他让他受教育,财主不满艾子说他的儿子不通世务。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及讲解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54f012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d.png)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及讲解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很多成语。
可以说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成语言简意赅,但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100个经典成语故事及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经典成语故事20则
![经典成语故事20则](https://img.taocdn.com/s3/m/46423b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c.png)
经典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20则成语看似简简单单却又意味深长,成语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成语的意思。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20则,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4c5f51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0.png)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汉语成语是汉语言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含义丰富而又历史悠久的固定词组。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希望能够帮到你!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篇一:克已奉公的成语故事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
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
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
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
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
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
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
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
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
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解释】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克制住自己的私心;奉公:以公事为重。
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
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篇二:空前绝后的成语故事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名于世。
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
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
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
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
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
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
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52436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6.png)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如下:1、功败垂成成语故事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
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2、铜盘重肉成语故事北齐时期,杨愔,字遵彦,小时候特别懂得礼节,他家旁边有一个水果树,别的小孩争相去偷采水果,只有他不去。
他的父亲向人夸奖他,同时在家庭院落中特修一间房子让他住,同时用铜盘装丰盛的食物给他,并告诫其他孩子要向他学习。
【释义】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
引申指特殊恩宠。
3、分我杯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
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释义】羹:肉汁。
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
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4、志在四方成语故事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5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
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送了3天行程,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
但孔穿只对他们作了个揖便上路了。
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
孔穿却不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
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四海为家,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学生不住点头称是,对老师更加敬重。
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
【解释】:四方:天下。
立志于天下。
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5、文灿拒间成语故事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周文灿。
在父母和师长的教导下,从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
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友爱笃甚。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b518d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2.png)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1、光恶不善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大将闻仲太师的十绝阵被姜子牙破了六阵,就只好向罗浮洞飞去请赵公明助阵。
赵公明带上神鞭、缚龙索、定海珠前去,将姜子牙打伤,同时也打伤了玉鼎真人等五位大仙,坏事干绝。
姜子牙在昆仑山陆压的帮助人打败。
光恶不善的意思是: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2、置水之情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汉阳太守庞参听说本地隐士任棠有才能,想请他出山辅佐。
庞参到任棠的门前等候并说明来意,任棠不说话,拿出一筐薤菜及一盆水放到门前,自己抱着孙子埋伏在旁边。
庞参的手下以为他在傲慢待客,庞参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3、负隅顽抗成语故事“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
比喻依仗其中一种条件顽固抵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
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
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
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
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
有一年,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
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
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
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
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
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4、尸位素餐成语故事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故事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d099f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4.png)
成语故事及解释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故事作为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更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1. 画蛇添足。
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便在蛇身上再加上了蛇的脚。
后来,这条蛇变得奇怪而丑陋,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解释,比喻做事过分,反而弄巧成拙。
2. 杯弓蛇影。
故事,古代有一个人到山林中打猎,经常听到草丛中有动静,他总以为是蛇,因此总是胆战心惊。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因为杯子的倒影和弓的倒影,他才产生了恐惧。
解释,比喻因过分敏感而产生的错觉。
3. 杞人忧天。
故事,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整日忧虑天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担心,他说,“我怕天塌下来呀。
”别人都说他痴人说梦,不理会他。
解释,比喻无端地瞎担心。
4. 杀鸡取卵。
故事,古时候,有个农夫杀了一只母鸡,取了它的卵,结果母鸡死了,卵也没有了。
解释,比喻为了眼前的利益,毁掉长远利益。
5. 狐假虎威。
故事,狐狸在虎的领地上装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吓唬其他动物。
后来,它被真正的老虎发现,才露出原形。
解释,比喻借势欺人。
6. 井底之蛙。
故事,一只蛙住在井里,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后来听到其他动物说起外面的世界,它不相信,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全部。
解释,比喻眼光狭隘,见识不广。
7. 掩耳盗铃。
故事,有人偷了铃铛,把它藏在耳朵后面,然后说,“我听不见铃声了。
”。
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8. 画龙点睛。
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画师,他画了一幅龙,但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龙立刻栩栩如生。
解释,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加以点缀,使整体更加完美。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成语的来源和意义,还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哲理。
有意义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文字_5个典故成语及意思
![有意义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文字_5个典故成语及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679972f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4.png)
有意义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字_5个典故成语及意思中国历史悠久,中华⽂化源远流长、博⼤精深,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丝精彩。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有意义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字,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宾⾄如归【拼⾳】: bīn zhì rú guī【解释】:宾:客⼈;⾄:到;归:回到家中。
客⼈到这⾥就象回到⾃⼰家⾥⼀样。
形容招待客⼈热情周到。
【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
晋平公摆出⼤国架⼦,没有迎接他。
⼦产就命令随⾏⼈员把晋国的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开进去。
晋国⼤夫⼠⽂伯责备⼦产说道:我国为保证诸侯来宾的安全,所以修了宾馆,筑了⾼墙。
现在你们把墙拆了,来宾的安全由谁负责?⼦产回答说道:我们郑国⼩,所以要按时前来进贡。
这次贵国国君没有空闲接见我们。
我们带来的礼物既不敢冒昧献上,⼜不敢让这些礼物⽇晒夜露。
我听说从前晋⽂公做盟主时,接待诸侯来宾并不这样。
那时宾馆宽敞漂亮,诸侯来了,像到家⾥⼀样。
⽽今,你们的离宫宽⼴,宾馆却像奴⾪住的⼩屋,门⼞窄⼩,连车⼦都进不去:客⼈来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接见。
这不是有意叫我们为难吗?⼠⽂伯回去向晋平公报告。
晋平公⾃知理亏,便向⼦产认错道歉,并⽴刻下令兴⼯,重修宾馆。
客⼈像回到⾃⼰的家⼀样,形容客⼈受到很好的招待。
成语典故故事2【成语】:冰⼭难靠【拼⾳】: bīng shān nán kào【解释】:⽐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成语故事】:“冰⼭难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喻依靠别⼈权势不能长久。
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吾以为冰⼭⽿!若皎⽇既出,君辈得⽆失所恃乎!唐⽞宗李隆基特别宠爱杨⽟环,封她为贵妃。
这下杨家便鸡⽝升天了,她的堂兄杨国忠也官运亨通做了宰相,还兼领四⼗余个使官,⼤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吏都在他家⾥私下决定。
当时,陕西有⼀个进⼠,名叫张彖没有机会作官。
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那样⽴刻就能升官发财。
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921076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6.png)
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成语典故通常是指成语的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著名的成语典故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著名成语典故【1】羽毛未丰出处《战国策。
秦策—》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释义】“丰”,丰满。
比喻势力还小,或常识、阅历尚浅。
【故事】战国时洛阳人苏秦,年青时曾师从智者鬼谷子学习辩术谋略。
学习结束后,周游列国,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治国谋略能获得君王们的接纳。
秦是西方的大国。
凭借有利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国力逐渐强盛。
但在当时,实国尚不能与其它大国抗衡。
苏寿秦这次远游秦国,是要说动秦王,与函谷关以东的—些国家联合,同其他的国家联盟作较量。
但是秦惠王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而是说:“我们秦国现在就像一只羽毛还没长全的小鸟,要想展翅高飞那是不行的。
先生你迢迢千里来到这里开导我,我很感激。
至于称霸争帝的事,我希望在以后的适当时机,再聆听你的高见。
”在秦国耗费了所有资财,上书十多次,但仍未说动秦王。
苏泰无奈,只得灰溜溜地离开秦国回家。
这时的苏秦,也就犹如羽毛未丰的小鸟,无法振翅飞于那动荡的政治舞台。
著名成语典故【2】草木皆兵解释: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
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
皆:都。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成语典故及意思的大全
![成语典故及意思的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3afda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d.png)
成语典故及意思的大全成语是汉语发展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沃土之中,音律和谐,形式简洁,寓意丰富,在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成语典故及意思的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典故及意思的大全篇一:曲高和寡的故事战国末年,楚国的顷襄王经常听到有人说宋玉的坏话,于是就把宋玉召来,当面问他:“先生恐怕是有一些行为不够检点的地方吧?不然,为什么各个阶层都有人对你不满呢?”聪明的宋玉一听这话,知道大事不好,灾难就要临头了,赶紧伏在地上,诚惶诚恐地说:“是的,大王说的也许都是事实。
但我还是请大王能够宽恕我的罪过,容我把话说完。
”顷襄王答应了宋玉的请求,宋玉就讲了一个故事——在先王的时代,有位歌唱家来到楚国的郢(yǐng)都,当他开始演唱通俗歌曲《下里》和《巴人》时,有几千人聚在一起随声和唱;接下来他唱起了民谣《阳阿(ē)》和《薤(xiè)露》,这时能跟着和唱的还有几百人;最后他唱起了高雅歌曲《阳春》和《白雪》,这时还能跟着哼哼的就只剩几十人了;而当这位歌唱家将五音的美妙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了一种悠扬婉转、令人陶醉的意境时,仍能欣赏和跟唱的就只有几个人了。
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它说明歌曲越是高雅深奥,能跟随和唱的人就会越少。
故事讲完之后,宋玉偷眼看了一下顷襄王的神情,只见他若有所思,频频点头。
宋玉心里有底了,于是更是放开胆子,高谈阔论起来——所以呀,在鸟类中有凤凰,在鱼类中有大鲲。
凤凰振翅高飞,可达九千里云天,那些在篱笆间跳跃的小鷃,又哪里能像凤凰一样知道天高地大呢?大鲲清晨从昆仑山脚出发,中午来到渤海湾的碣石处晒太阳,傍晚又到孟诸湖去歇息,那些只会在小水塘里打滚的小鲵,又怎么能像大鲲这样探测江阔海深呢!其实,岂止是在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大鲲,人类中不也有一些特殊的人物吗?他们美好的思想和行为都超出于一般民众之上,那些凡夫俗子们,又怎么可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故事的成语及解释
3.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4.赤膊上阵“赤膊”,不穿衣甲。
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
5.乌合之众: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
6.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
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
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7.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8.用兵如神: 调兵遣将如同神人。
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9.有勇无谋: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
指做事
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10.全民皆兵: 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
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11.声东击西:声:声张。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1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
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13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14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