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百科名片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胰腺对自身成分作为抗原由CD4阳性的辅助细胞的识别产生免疫应答的结果而造成胰腺的炎症性病变。无胰腺管特异抗体的客观诊断,影像学和非特异抗体的诊断占很大的比重。显示胰管弥漫性狭窄的影像为胰管狭窄性慢性胰腺炎,但是不能否定无胰管狭窄影像而与自身免疫疾患相关的胰腺炎(自身免疫疾病合并的胰腺炎)。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和嗜酒是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但仍有约30%~40%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病因不明。AIP 曾被命名为原发感染性硬化性胰腺炎(primaryinflammatorysclerosisofpancreas)、硬化性胰腺炎(sclerosingpancreatitis)等。AIP 的发病率约占慢性胰腺炎的1.86%,随着对AIP认识的深入,自身免疫机制在慢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由于AIP的症状和检查缺乏特征性的表现,所以诊断AIP十分困难。

AIP无明确的病因,约60%的AIP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伴发疾病有Sjogren 综合征(SS)、炎症性肠病(IB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自身免疫性肝炎和2型糖尿病等。实验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可以引起肝胆和(或)肝外系统类似的纤维化和T细胞功能异常的淋巴细胞浸润,考虑HP可能在AIP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病理生理

分类

(1)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主胰管经过的全部胰腺管变细,不规整并伴有胰腺明显肿大,胰腺弥漫性炎症。高γ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胰腺内淋巴细胞浸润伴有高度的纤维化,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也称为胰管狭窄型自身免疫相关联胰腺炎(duct-narrowingautoimmun erelatedpancreatitis,DNAIP)。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2)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与弥漫性狭窄性胰腺炎相对应的,胰管的非狭窄部位或是分支部分的不规则炎症的变化。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和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是相互关联的,局限型可能是弥漫型的初期或是治愈过程的某一时期,弥漫型是局限型加重的病变期。因此,胰管狭窄长度在2/3以上认为是弥漫狭窄型,在2/3以下

认为是局限型。这是诊断弥漫狭窄胰腺炎的基础,要除外短的狭窄像显示的局限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

病理

(1)胰腺:胰腺肿大,变硬,无明确的肿瘤形成,断面上可见纤维化,腺体保持原有的小叶结构,胰腺被膜纤维性肥厚,特别门静脉侧有较厚的纤维化。组织学上,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及胰腺小叶间质扩大,淋巴滤泡形成,纤维化可波及胰小叶内,可有腺体的萎缩。胰管周围的纤维化比腺胞炎症明显,胰管周围原来的弹性纤维松懈、增生,近管腔侧淋巴细胞和炎症性细胞浸润或胶原纤维增生,胰管内腔变小。淋巴结肿大,明显的淋巴滤泡增生,类上皮细胞形成小集簇巢。腺管周围T细胞的浸润比B细胞浸润更显著。T细胞亚群以CD4阳性为主,也可有CD8阳性。明显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胆管炎和胰周围的纤维化。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累及胰腺实质周围的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胰腹侧超过弹力纤维,背侧累及门静脉,达到从胰乳头到胰断端的广泛范围。胰腺内外的静脉因炎性细胞浸润发生闭塞,呈闭塞性静脉炎改变,动脉无特异

性变化,小动脉周围有纤维化,由于内膜的肥厚内腔变狭小。

(2)胆管、胆囊病变:胰腺内胆管壁肥厚变小,狭窄部胆管黏膜面平滑,原有被覆的胆管黏膜弥漫性增生,胆总管中上部管壁肥厚,胰腺外胆管比胰腺内胆管改变明显。全部胆管壁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水肿伴肥厚,累及胆管、导管和腺管及十二指肠壁。胆囊壁肥厚,但组织学上胆管壁无变化。

临床症状

AIP患者患病平均年龄在59至61岁,临床上多无明显或仅有轻微症状,可有轻微腹痛,周身不适、乏力、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阻塞性黄疸可以是其常见表现,通常占到AIP患者的40%,大多是因为胰腺头部炎症导致远端胆管狭窄所致。体检多无阳性体征。化验提示约有半数AIP患者的肿瘤标记物(例如CA19-9)水平可升高,但通常低于胰腺癌的患者,另外可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IgG升高,特别IgG4的升高,IgG4通常只占到人IgG的3%~6%,是人IgG中最少的一种亚型,在用于诊断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IP之前通常用于诊断如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AIP患者还可有自身抗体阳性和其他免疫学检查异常。通常认为碳酸酐酶(CA)II抗体在AIP患者中多见,但经过研究发现其低于SS中出现的频率。但如果IgG4和CAII抗体均明显升高,则支持AIP 的诊断。另外还发现CAIV抗体和AIP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是其特异性抗原。此外AIP的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经常减低,经治疗后可以部分恢复功能。AIP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慢性胰腺炎患者,但其出现的频率和HLA抗原和IgG浓度没有明显关系。

疾病检查

在腹部超声、CT和MRI检查中AIP可表现为胰腺局限或弥漫性增大。通常腹痛和阻塞性黄疸患者检查首选是腹部超声,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低回声

肿大(呈所谓“腊肠样”改变)或局限类似于胰腺肿瘤的表现,并且可以有肝外胆管的扩张。内镜超声(EUS)易于将AIP与胰腺恶性肿瘤相混淆,但可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AIP肿大的胰腺内血供丰富。超声检查局限是过于依赖于检查者的经验并且对于肥胖和腹部积气的患者诊断价值有限。近年来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CEUS)的应用逐渐广泛。在AIP中可以见到特征性的均匀增强的胆管壁,并且还可见到远端胆管壁均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匀增厚而导致胆道梗阻,CEUS还可以实时评价胰腺内血管的情况,经激素治疗后AIP在CEUS上可有明显的好转,它的应用还能在诊断和鉴别胰腺肿瘤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胰腺炎症和肿瘤的鉴别中,CEUS 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以达到98%和95%。遇到弥漫性肿大且低回声的胰腺,应考虑诊断AIP的可能。AIP

在CT和MRI上表现为胰腺增大,胰腺增强程度减弱并且没有钙化,呈“腊肠样”改变,和超声检查结果类似。胰周可有包膜样环状影,考虑为炎症、周围液体积聚或胰周脂肪组织纤维化所致,在CT影像上该包膜样环状影表现低密度,在MRI表现为T2加权低信号强度动态扫描表现为延迟强化。少数患者可有胰周淋巴结肿大和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没有钙化是诊断AIP的基本条件。CT对于诊断AI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达到86%和95%。但是如果炎症比较局限,就很难和胰腺肿瘤相区别,如果胰腺弥漫性增大,还要注意和胰腺淋巴瘤相鉴别。所以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诊断AIP是必要的。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为主胰管节段性或弥漫性狭窄,狭窄较胰腺癌更长,并且管壁不规则是AIP的特征性表现。胰管的狭窄部分与胰腺的肿胀部分相一致,但经过激素治疗后可恢复正常。AIP常累及胆管,胆管改变常在胰管改变同时或之后出现,可以表现为节段性狭窄和肝内胆管扩张,通过胆管造影可以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相区别。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中胰胆管的表现与ERCP类似。正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术(PET)于1990年首先应用于诊断胰腺癌,对于AIP患者使用氟-18荧光脱氧葡萄糖

(FDG)PET时,部分AIP可有整个胰腺的FDG浓聚,并可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也可有少数患者为胰头部局限的FDG浓聚,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经治疗后PET可无明显异常。AIP有时也可出现FDG

聚集和胰腺癌的表现类似。Ga-67浓聚于淋巴细胞,所以是诊断AIP较有效地方法。但有时使用Ga-67时AIP和胰腺癌也难以区分,但AIP可同时有Ga-67在肺门的聚集,这是其相对特异的表现。

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AI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常是通过超声内镜经胃针吸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组织,组织学可见胰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累及门静脉的闭塞性静脉炎,腺泡细胞萎缩和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因周围纤维化则可引起胰腺腺管的狭窄和胆管壁的增厚,周围淋巴结可因大量浆细胞浸润而呈滤泡样增生,唾液腺则可表现为腺细胞因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浸润而萎缩。AIP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方面的特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CD4和CD8阳性T淋巴细胞与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在胆管也可有同样的发现。在胰腺导管及腺泡细胞可

有HLA-DR抗原表达并被HLA-DR阳性T淋巴细胞所包绕。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如经激素治疗后,纤维化和炎性细胞可以减少,腺泡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组织学较前有明显的好转。少数AIP患者可以合并胰腺囊肿,胰腺囊肿壁经各种亚型的Ig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IgG4阳性浆细胞明显浸润,经过治疗后可以明显减小。AIP患者中胃溃疡(GU)的发病率较高,虽然溃疡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如炎症萎缩和HP感染等未见明显不同,但是GU 的活动度积分明显低于无AIP组。

鉴别诊断

AIP的诊断较为困难,下列临床特征有助于AIP 的诊断:①多见于老年患者以男性居多,症状轻微,可有无痛性黄疸,伴或不伴轻微腹痛;

②有高淀粉酶血症,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IgG 水平升高,特别是IgG4;

③自身抗体阳性,尤其是CAII抗体阳性;

④胰腺外分泌功能可逆性受损,胰液分泌量、碳酸盐分泌最大浓度发病时下降;

⑤B超显示胰腺肿胀低回声改变,CT显示胰腺肿胀,边缘呈直线、包膜样改变;

⑥ERCP显示胰管不规则狭窄伴胆总管下段狭窄(狭窄超过胰管总长度的1/3))其中胰管弥漫性狭窄;

⑦组织学检查显示,纤维化伴显著的淋巴细胞、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和阻塞性静脉炎;

⑧胰外损害包括泪腺、下颌腺损害、硬化性胆管炎、胆总管下段狭窄、肺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功能减低和腹膜后纤维变性,可同时伴发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表现为症状、血清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和组织学特征明显改善。

鉴别诊断中应特别注意与胰腺癌相鉴别,两者可通过自身抗体,ERCP表现,组织活检及对激素治疗反应等进行鉴别。与酒精性胰腺炎相比,AIP较少出现胰石、胰腺钙化及胰腺囊肿,但应注意两者同时存在的可能。

治疗方法

AIP通过使用激素治疗从临床和影像学判断都极为有效。但在未除外恶性肿瘤时,使用激素应十分小心。AIP 使用激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并没有明确的方案和指南,通常强的松的初始剂量是30~

40mg/d,每1~2周减5mg,激素剂量至维持量5mg/d,一般治疗1个月后胰腺形态可恢复正常。在症状消失和化验检查正常后可以考虑将激素停用,疗程在2个月左右。但有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激素治疗AIP 在形态学和血清学方面是有效的,然而许多患者仍存在胰胆管造影异常。激素治疗后胰胆管造影形态学改善以及血清IgG4恢复正常可能是AIP中止治疗的良好指标,但经治疗后IgG4水平不能恢复正常则预后不佳。利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AIP也较为有效,有望成为激素的替代品,为我们治疗AIP 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对于激素治疗无效或怀疑恶性肿瘤时,就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有梗阻性黄疸、感染等合并症的患者,在使用激素之前可行胆汁引流术并使用抗生素治疗。AIP的远期预后尚不清楚,其预后可能主要与伴发疾病如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糖尿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总而言之,AIP是一类表现类似于胰腺肿瘤但使用激素治疗有效的疾病,由于AIP是可以治愈,所以如果患者表现为轻微腹痛,影像学提示胰腺弥漫性肿大并且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应考虑到AIP的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疾病治疗

外科治疗

胰腺结石病例和难治性疼痛及合并假性囊肿时进行手术治疗,此外肿瘤形成性胰腺炎和胰腺癌不能鉴别时也要进行手术治疗。肿瘤形成性胰腺炎中含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这个类型的胰腺炎多,明显的胆管狭窄,不能抑制的黄疸,胰腺无法切除时,可行胆管空肠吻合术。

内镜治疗

急性期由于胰腺炎症末端胆管变细,胆汁流出不畅,在内镜下进行内造瘘术和外造瘘术,改善肿大的胰腺。

药物治疗

急性期对急性胰腺炎要给予治疗,禁食,高热量静脉输液,抗胰酶制剂治疗。在缓解期,药物可静脉和口服交替使用,如出现腹痛等临床症状可应用镇静药。胰腺进行性萎缩时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低下,可给消化酶治疗。慢性胰腺炎一般不用类固醇激素治疗,但是,当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时,类固醇治疗是有效的。一般经口服给药,从每天30~40mg开始,观察治疗症状反应,每间隔2周左右逐渐减量到每天5mg为适当。40mg 开始时,初次可减10mg。疗效是腹痛的减轻和胰酶的降低,逐渐减量和低剂量维持是为了防止再燃和复发。在AIP的组织形态改变中,从高度的淋巴细胞浸润的角度考虑,如果确诊,常在抗胰酶剂治疗的同时给类固醇激素治疗。也有不使用类固醇激素而自行改善的病例。因此,不是所有病例都一律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症状的比较短期的治疗是有效的,也有经过长时间胰腺正常状态的病例,但是临床经验以胰腺萎缩病例多。

AIP是以高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为特征改变的,急性期可见胰腺肿大,最终胰腺胞进行性破坏,细胞脱落而导致萎缩凹陷,可在比较短的时间发生萎缩,不萎缩的病例与病期和病情有关。因

此,在非萎缩期应有预防的措施。为抑制胰腺内的免疫反应连续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究竟能否阻止萎缩,需要累积更多的病例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

并发症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时80%糖耐量异常,治疗前存在的糖尿病症状,在类固醇激素治疗时有糖耐量恶化,也有糖耐量改善的。80%的外分泌功能低下,经类固醇激素治疗有半数正常化。糖耐量异常的机制认为是急剧的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伴有的胰腺外分泌血流障碍,引起胰岛血流障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百科名片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胰腺对自身成分作为抗原由CD4阳性的辅助细胞的识别产生免疫应答的结果而造成胰腺的炎症性病变。无胰腺管特异抗体的客观诊断,影像学和非特异抗体的诊断占很大的比重。显示胰管弥漫性狭窄的影像为胰管狭窄性慢性胰腺炎,但是不能否定无胰管狭窄影像而与自身免疫疾患相关的胰腺炎(自身免疫疾病合并的胰腺炎)。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和嗜酒是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但仍有约30%~40%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病因不明。AIP 曾被命名为原发感染性硬化性胰腺炎(primaryinflammatorysclerosisofpancreas)、硬化性胰腺炎(sclerosingpancreatitis)等。AIP 的发病率约占慢性胰腺炎的1.86%,随着对AIP认识的深入,自身免疫机制在慢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由于AIP的症状和检查缺乏特征性的表现,所以诊断AIP十分困难。 AIP无明确的病因,约60%的AIP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伴发疾病有Sjogren 综合征(SS)、炎症性肠病(IB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自身免疫性肝炎和2型糖尿病等。实验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可以引起肝胆和(或)肝外系统类似的纤维化和T细胞功能异常的淋巴细胞浸润,考虑HP可能在AIP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病理生理 分类

(1)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主胰管经过的全部胰腺管变细,不规整并伴有胰腺明显肿大,胰腺弥漫性炎症。高γ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胰腺内淋巴细胞浸润伴有高度的纤维化,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也称为胰管狭窄型自身免疫相关联胰腺炎(duct-narrowingautoimmun erelatedpancreatitis,DNAIP)。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2)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与弥漫性狭窄性胰腺炎相对应的,胰管的非狭窄部位或是分支部分的不规则炎症的变化。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和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是相互关联的,局限型可能是弥漫型的初期或是治愈过程的某一时期,弥漫型是局限型加重的病变期。因此,胰管狭窄长度在2/3以上认为是弥漫狭窄型,在2/3以下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 总体死亡率为5%?10%。 一、术语和定义 根据国际急性胰腺炎专题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分级分类系统 (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和世界胃肠病大会颁布的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2002年,泰国曼谷),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定有关急性胰腺炎术语和定义,旨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起指导作用,并规范该领域学术用词。 (一)临床用术语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咼大/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病者。可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 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 3,或APACHE- n评分< 8,或CT 分级为A、B、C。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评分 > 3; APACHE- n评分 > 8; CT分级为D、E。建议:(1)对临床上SAP患者中病情极其凶险者冠名为:早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ear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SAP)。其定义为:SAP患者发病后72 h内出现下列之一者:肾功能衰竭(血清Cr > 2.0 mg/dL)、呼吸衰竭(PaO2 < 60 mmHg)、休克(收缩压w 80 mmHg ,持续15 min)、凝血功能障碍(PT < 70%、和/或APTT>45 秒)、败血症(T>38.5 C、WBC > 16.0 X 109/L、BE w 4 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阳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T >38.5 C、WBC > 12.0 X 109/L、BE w 2.5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阴性);(2)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除非有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上废弃“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3)临床上急性胰腺炎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例如: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重型、ARDS),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轻型);(4)急性胰腺炎临床分级诊断:如仅临床用,可应用Ranson's标准或CT分级;临床科研用,须同时满足APACHE- n积分和CT分级。 (二)其它术语 急性液体积聚(acute fluid collection)发生于病程早期,胰腺内或胰周或胰腺远隔间隙液体积 聚,并缺乏完整包膜。 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增强CT检查提示无生命力的胰腺组织或胰周脂肪组织。假性囊肿(pseudocyst)有完整非上皮性包膜包裹的液体积聚,内含胰腺分泌物、肉芽组织、纤维组织等。多发生于急性胰腺炎起病4周以后。 腺脓肿(pancreatic abscess)胰腺内或胰周的脓液积聚,外周为纤维囊壁。 二、急性胰腺炎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且存在地区差异。在确诊急性胰腺炎基础上,应尽可能明确其病因, 并努力去除病因,以防复发。 (一)常见病因 胆石症(包括胆道微结石)、酒精、高脂血症。 (二)其他病因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是胰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胰腺对自身成分作为抗原由CD4阳性的辅助细胞的识别产生免疫应答的结果而造成胰腺的炎症性病变。无胰腺管特异抗体的客观诊断,影像学和非特异抗体的诊断占很大的比重。显示胰管弥漫性狭窄的影像为胰管狭窄性慢性胰腺炎,但是不能否定无胰管狭窄影像而与自身免疫疾患相关的胰腺炎(自身免疫疾病合并的胰腺炎)。 胆道疾病和嗜酒是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但仍有约30%~40%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病因不明。AIP曾被命名为原发感染性硬化性胰腺炎(primaryinflammatorysclerosisofpancreas)、硬化性胰腺炎(sclerosingpancreatitis)等。AIP的发病率约占慢性胰腺炎的1.86%,随着对AIP认识的深入,自身免疫机制在慢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由于AIP的症状和检查缺乏特征性的表现,所以诊断AIP 十分困难。 AIP无明确的病因,约60%的AIP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伴发疾病有SjÖgren综合征(SS)、炎症性肠病(IB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自身免疫性肝炎和2型糖尿病等。实验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可以引起肝胆和(或)肝外系统类似的纤维化和T细胞功能异常的淋巴细胞浸润,考虑HP可能在AIP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分类 erelatedpancreatitis,DNAIP)。 (2)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与弥漫性狭窄性胰腺炎相对应的,胰管的非狭窄部位或是分支部分的不规则炎症的变化。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和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是相互关联的,局限型可能是弥漫型的初期或是治愈过程的某一时期,弥漫型是局限型加重的病变期。因此,胰管狭窄长度在2/3以上认为是弥漫狭窄型,在2/3以下认为是局限型。这是诊断弥漫狭窄胰腺炎的基础,要除外短的狭窄像显示的局限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 病理 (1)胰腺:胰腺肿大,变硬,无明确的肿瘤形成,断面上可见纤维化,腺体保持原有的小叶结构,胰腺被膜纤维性肥厚,特别门静脉侧有较厚的纤维化。组织学上,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及胰腺小叶间质扩大,淋巴滤泡形成,纤维化可波及胰小叶内,可有腺体的萎缩。胰管周围的纤维化比腺胞炎症明显,胰管周围原来的弹性纤维松懈、增生,近管腔侧淋巴细胞和炎症性细胞浸润或胶原纤维增生,胰管内腔变小。淋巴结肿大,明显的淋巴滤泡增生,类上皮细胞形成小集簇巢。腺管周围T细胞的浸润比B细胞浸润更显著。T细胞亚群以CD4阳性为主,也可有CD8阳性。明显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胆管炎和胰周围的纤维化。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累及胰腺实质周围的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胰腹侧超过弹力纤维,背侧累及门静脉,达到从胰乳头到胰断端的广泛范围。胰腺内外的静脉因炎性细胞浸润发生闭塞,呈闭塞性静脉炎改变,动脉无特异性变化,小动脉周围有纤维化,由于内膜的肥厚内腔变

最新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

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

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 ~ 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死亡率为5% ~10%。 一、术语和定义 根据国际急性胰腺炎专题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分级分类系统 (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和世界胃肠病大会颁布的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2002年,泰国曼谷),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定有关急性胰腺炎术语和定义,旨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起指导作用,并规范该领域学术用词。 (一)临床用术语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 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大,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病者。可有或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 l 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 l 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 l Ranson评分 < 3, l 或APACHE-Ⅱ评分 < 8, l 或CT分级为A、B、C。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下列之一者: l 局部并发症 (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 l 器官衰竭;Ranson评分≥ 3; l APACHE-Ⅱ评分≥ 8; l CT分级为D、E。 建议: (1) 对临床上SAP患者中病情极其凶险者冠名为: 早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ear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SAP)。其定义为:SAP 患者发病后72 h内出现下列之一者: 肾功能衰竭(血清Cr > 2.0 mg/dL)、 呼吸衰竭(PaO2 ≤60 mmHg)、 休克(收缩压≤80 mmHg,持续15 min)、 凝血功能障碍 (PT < 70%、和/或APTT>45秒)、 败血症(T>38.5℃、WBC > 16.0×109/L、BE ≤ 4 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阳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T >38.5℃、WBC > 12.0×109/L、BE ≤2.5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阴性); (2)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除非有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上废弃“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 (3)临床上急性胰腺炎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例如: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重型、ARDS),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轻型);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临床学探讨

1前言 1961年首次报道了慢性胰腺炎病例,1995年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概念提出,作为具有自身免疫性特点的慢性胰腺炎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发病可能与自身的免疫系统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其具体的病理性机制目前尚不是十分清楚.近些年,通过对自身性胰腺炎的深入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鉴别上还存在不同的标准,易于与其它胰腺疾病相混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变可涉及到胆管、淋巴和唾液腺等.日本在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进行研究认为,自主免疫性胰腺炎发病与不同年龄群体,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在60-70岁的老年人中,男性的患病大大高于女性,患病者95%在45岁以上的年龄.激素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但对于激素的使用剂量一直处于探索中,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此外,对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多数诊断采用日本和意大利诊断标准.因此,有必要对自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最新医学进展进行研究. 2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临床症状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临床上的表现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首发在体检过程中有时并无阳性体征,有的伴有轻微的腹部疼痛,出现黄疸或肝功能性障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逐步发展的变化过程,早期出现胰腺部分肿大或结块,部分胰腺管狭窄,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出现胰腺肿大和胰腺管狭窄的区域性增大.有学者根据其发病状况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分为弥散型和局部型两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常可出现胰腺段胆管狭窄以及上游胆管扩张,约60%~73.9%的患者可以有硬化性胆管炎的表现.[1]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累及到唾液腺或泪腺,表现为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此种情况多发于的亚洲人群,以60岁以后日本人最为常见.自身免疫性胰腺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其机理可能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因子抑制胰腺细胞有关,糖皮质激素可以使胰岛细胞再生,胰岛素分泌恢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还伴有其它症状,如:腹膜后纤维化、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间质性肺炎等. 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检查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多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存在影像学相比特异性的差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检查采用:CT扫描、MRI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M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像检查(ERCP)、超声检查及内镜超声检查.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具有如下特征:胰腺正常的“羽毛状”结构消失,呈现“香肠样”外观,呈弥漫或局限性增大[2].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头段胆总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消失.弥漫性胰腺肿大者可见胰管不显示或仅见胰体尾部部分显示,无扩张;局灶性胰头肿大者可见胰体尾部胰管显影,略扩张;脾静脉不规则管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临床学探讨 岳继利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腺,与人体的消化和代谢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正逐步改变人体患病图谱.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免疫机能,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概念,是因自身免疫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性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机体疾病,其机理并不完全清楚.本文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为研究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旨在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探讨 中图分类号:R6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054-02 54 --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9,沈阳)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9,沈阳)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AP 的总体病死率约为5%,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死率仍较高,已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为规范AP的临床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13年颁布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经过6年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AP的诊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AP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SAP的救治经验不断积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逐步得到认可。因此,有必要在原《指南》的基础上加以修订,从而指导我国AP的临床诊治,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指南采用“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系统(GRADE)”评估临床证据的质量(高、中、低),同时采用推荐等级(强、中、弱)来表示指南制定专家的建议。指南框架采用标准的疾病阐述流程(分类、病因、诊断、治疗),指南的推荐意见采用陈述条目方式表达,并由消化内科、胰腺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放射诊断科及中医科等领域专家投票达成共识,共包含30条陈述。 根据国际AP专题研讨会2012年修订的AP分级和分类系统(美国亚特兰大),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范AP的分类。AP按照临床表现和预后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轻症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1~2周内恢复,不需反复的胰腺影像学检查,病死率极低。 2.中度重症AP(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伴有一过性的器官功能衰竭(48 h内可以恢复),或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对于有重症倾向的AP 患者,要定期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持续评估。 3.重症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必须伴有持续(>48 h)的器官功能衰竭,如后期合并感染则病死率极高。 危重急性胰腺炎(critical acute pancreatitis,CAP)是由SAP的定义衍生而来,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和胰腺或全身感染,病死率极高,因此值得临床关注。基于决定因素的分类(determinant-based classification,DBC)方法与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revision of Atlanta classification,RAC)标准同年提出,后续相关研究也提示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可能是决定AP预后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关于AP应采用三分类还是四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未统一,最新的证据表明仅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病死率直接相关的危险因素,但该研究的CAP例数过少,因此四分类原则在AP严重程度判断上尚

急性胰腺炎补液指南

急性胰腺炎补液和营养支持指南更新要点解析 (综述) 治疗反应治疗的关键问题是肠内营养或静脉补液疗法是否能够逆转或者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和死亡。 根据2013 年IAP/APA 工作组指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够降低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补液疗法能够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不能降低胰腺坏死。 静脉补液疗法补液可改善胰腺微血管灌注,故而被认为是一项缓和低血容量休克(常伴随着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疗法。因此,补液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1. 基于一项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乳酸林格氏液是最初的首选。 (1)ACG指南推荐,对于所有的病人(不包括肾或心血管功能不全) 使用「积极水合」法补液,其初始速度是250~500 ml/h (6~12L/24 h);以降低血浆BUN 水平为目的,对于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病人使用「快速饱和(推注)」法补液。 ( 2)日本相关指南修正版推荐使用「短时快速」补液方法,即开始滴注速度在150~600 ml/h 以纠正休克和脱水,后在过渡到维持速度130~150 ml/h 。 ( 3) IAP/APA 指南推荐使用目标导向性补液,即起初速度在5~10 ml/kg/h (8~17L/24 h),通常范围在2.5~4.0L/24 h。直到完成1 个或多个目标包括非侵入性检查(心率v 120bpm平均动脉压65~85 mmH g血细

胞比容35%~44%或者尿输出量>0.5~1 ml/kg/h )或者侵入性检查(每搏量或胸内血容量测定)。 2. 在2001 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随机试验表示,脓毒症病人在早期治疗窗 6 个小时内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能够带来生存益处,但是这一说法不被一个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RCTs(发表在NEMJ上)和一项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的研究支持。 3. 尽管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疗法常出现在急性胰腺炎的文献中,但是数据无价值或质量较差,推荐率和补液类型也不明确。 4.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补液疗法通常在起初24 h 内要输注>5L 的液体,但是起到临床益处的时间可能局限于最初的12 h 。补液量并不总是越多越好。即使补液总量适当(》4L/24 h),但是早期更 积极的补液将提高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5. 为了模拟积极补液导致的弊端,一位研究人员回顾性研究了风险因素与发生液体潴留预后的关系(在入院后的第一个48 h 内)。 (1)结果表示 5 项独立因素可以预测液体潴留:年龄较小、酒精性病因、血细胞压积、血糖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液体潴留中位量是 3.2L,随着量的增加,普通住院时间和急性积液、胰腺坏死和持续性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会随之增高。 (2)液体潴留不与死亡率显著相关,但是有其他研究表示,液体潴 留可引起腹内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而后两种情况可以增加死亡 率和普通/ICU 住院的时间。 (3) 2 个急性胰腺炎指南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国际协会基于腹内压力

急性胰腺炎最新指南解读

急性胰腺炎最新指南解读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指南;解读 [摘要]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是临床医师救治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目前存在很多环节在认识和实施上不统一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效果和成功率。本文从急性胰腺炎的新分类标准提出的背景、必要性,以及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做一回顾,希望能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新指南的理解。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China guideline on acute pancreatitis. Yiqi Du.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 guideline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ose who treat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However, the current discrepancy on the opinion leads to different cure rate of such disease. The current review focused on the background and necessity of the new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 the progress of treatment. This ma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on the new guideline. [Key Words] acute pancreatitis; guideline; interpretation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一、日本胰腺协会(Japan Pancreas Society, JPS)2006 年修改后标准 I. 主胰管弥漫性或局限性狭窄伴管壁不规则,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 II. 血清γ球蛋白、IgG 或IgG4 升高,或者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阳性。 III. 小叶间纤维化和导管周围明显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胰腺中偶可见淋巴滤泡。 其中I 为必备条件,II 或者III 可仅有其一。但仍需排除胰腺和胆道等恶性肿瘤。 二、韩国 Asan Medical Center Criteria 2006 年标准 I. 影像学:胰腺弥漫性增大,胰管弥漫性或局限性狭窄。 II. 实验室检查:血清IgG4 升高或者其他自身抗体阳性。 III. 组织学:纤维化和淋巴浆细胞浸润。 IV. 激素治疗有反应。 其中I 为必备条件,II~IV 中至少有一条符合。 三、美国 Mayo Clinic 的2006 年HISORt 标准 1. 组织学:①手术标本或针芯活检显示淋巴浆细胞性硬化性胰腺炎(LPSP)改变,仅有淋巴浆细胞浸润而无LPSP 其他表现者,不能诊断AIP。②对淋巴浆细胞浸润的胰腺组织进行免疫染色显示,IgG4 阳性细胞≥10 个/高倍视野。 2. 影像学:①典型表现:CT 或MRI 显示胰腺弥漫性增大伴有延时的“边缘”强化,主胰管弥漫性不规则变细。②不典型表现:局灶性胰腺肿块或增大;局限性胰管狭窄;胰腺萎缩;胰腺钙化或胰腺炎。③血清学:IgG4 水平升高(8~140 mg/dl)。 3. 其他器官受累:肝门部/肝内胆管狭窄、持续的远端胆管狭窄、腮腺或泪腺受累、纵隔淋巴结增大、腹膜后纤维化。 4. 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激素治疗后,胰腺/胰腺外表现消退或明显改善。HISORt 诊断标准详细分为下列3 组,其中任何一组均可单独诊断AIP: A 组:胰腺组织学1 或2 均具备。 B 组:影像学典型表现+血清IgG4 水平升高。

国际胰腺病学协会《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国际胰腺病学协会《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摘要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临床上常表现为梗阻性黄疸、伴或不伴胰腺实质肿块;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浆细胞浸润及慢性纤维化;治疗上表现出对激素类药物的高度敏感。2016 年7 月,国际胰腺病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IAP)组织相关专家共同讨论、总结,针对AIP 治疗过程中的9 个临床关键问题提出了共识性建议并附以治疗流程,旨在推动AIP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国际共识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其特点有三:临床上常表现为梗阻性黄疸、伴或不伴胰腺实质肿块;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浆细胞浸润及慢性纤维化;治疗上表现出对激素类药物的高度敏感[1]。近年来,AIP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备受关注,尤其以胰腺肿块的良、恶性甄别最具挑战性[2]。为此,国际胰腺病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IAP)于2011 年发布了权威性文件,明确了AIP 的诊断标准及分型[3]。然而,围绕AIP 的治疗,尚存在诸多争议与问题。2016 年7 月,IAP 再次组织相关专家共同讨论、总结,针对9 个

临床关键问题提出了共识性建议(以下简称IAP共识),旨在推动AIP 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4]。由于IAP共识各项建议均采用改良的Delphi 法得出,故其推荐等级并不适宜以常见的循证医学分级系统(如GRADE 分级)进行区分,而采用了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织(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 TaskForce, USPSTF)所提出的分级办法:强烈推荐(Level A)、一般推荐(Level B)、不推荐(Level C)、强烈不推荐(Level D)和利弊冲突(Level I)。 该共识要点见表1。 临床问题1AIP的治疗指征是什么?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死亡率为5% ~10%。 一、术语和定义 根据国际急性胰腺炎专题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分级分类系统 (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和世界胃肠病大会颁布的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2002年,泰国曼谷),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定有关急性胰腺炎术语和定义,旨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起指导作用,并规范该领域学术用词。 (一)临床用术语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 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大/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病者。可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 3,或APACHE-Ⅱ评分< 8,或CT分级为A、B、C。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评分≥3;APACHE-Ⅱ评分≥8;CT分级为D、E。建议:(1)对临床上SAP患者中病情极其凶险者冠名为:早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ear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SAP)。其定义为:SAP患者发病后72 h内出现下列之一者:肾功能衰竭(血清Cr > 2.0 mg/dL)、呼吸衰竭(PaO2 ≤60 mmHg)、休克(收缩压≤80 mmHg,持续15 min)、凝血功能障碍(PT < 70%、和/或APTT>45秒)、败血症(T>38.5℃、WBC > 16.0×109/L、BE ≤ 4 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阳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T >38.5℃、WBC > 12.0×109/L、BE ≤2.5mmol/L,持续48 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阴性);(2)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除非有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上废弃“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3)临床上急性胰腺炎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例如: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重型、ARDS),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轻型);(4)急性胰腺炎临床分级诊断:如仅临床用,可应用Ranson's标准或CT分级;临床科研用,须同时满足 APACHE-Ⅱ积分和CT分级。 (二)其它术语 急性液体积聚(acute fluid collection)发生于病程早期,胰腺内或胰周或胰腺远隔间隙液体积聚,并缺乏完整包膜。 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 增强CT检查提示无生命力的胰腺组织或胰周脂肪组织。 假性囊肿(pseudocyst) 有完整非上皮性包膜包裹的液体积聚,内含胰腺分泌物、肉芽组织、纤维组织等。多发生于急性胰腺炎起病4周以后。 腺脓肿(pancreatic abscess) 胰腺内或胰周的脓液积聚,外周为纤维囊壁。 二、急性胰腺炎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且存在地区差异。在确诊急性胰腺炎基础上,应尽可能明确其病因,并努力去除病因,以防复发。 (一)常见病因 胆石症(包括胆道微结石)、酒精、高脂血症。 (二)其他病因

急性胰腺炎用药指南1

急性胰腺炎用药指南 【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原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呕吐、腹胀、发热和血中胰酶升高等为主要特点,病情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型急性胰腺炎。少数重症患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诊断要点】 1.有引起胰腺炎的相关致病因素如胆石症等胆道疾病、大 量饮酒、暴食暴饮、手术、创伤、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 约15%胰腺炎的原因不明,称为特发性胰腺炎。 2.临床表现典型的急性胰腺炎腹痛特点为突发、程度较剧 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主要位于中上腹,可伴有腰背部带状放射,弯腰和蜷曲体位常可好转,进食后易加剧。可伴有呕吐、腹胀、发热,重症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休克等。轻症患者主要体征为中上腹压痛,重症患者常可出现肠麻痹、腹膜刺激征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清和尿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明显升高,一 般高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上。 4.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和增强CT常可显示肿胀的胰腺,

胰腺周围渗出以及是否存在出血坏死等。 5.区分重症胰腺炎在临床上十分重要,具有评价预后和指导 治疗的价值,有以下改变时应考虑重症胰腺炎,如休克表现、腹膜刺激征表现、Cullen征、Grey-Turner征、血钙>2mmol/L、血糖>11.22mmol/L、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受损严重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应建立在病因治疗和基本治疗基础之上,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支持等。 1.抗菌药物主要用于胆源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和有感染 证据的胰腺炎患者。比如如头孢菌素(如头孢硫脒、头孢西丁、头孢唑肟等),静脉滴注(8-12小时一次),疗程不定,一般随着病情好转或感染控制而停用。一般联合应用奥硝唑,以加强抗厌氧菌效果,一般剂量为1g每日1次,静脉滴注。 2.甲氧氯普胺主要用于患者恶心和呕吐症状比较明显时, 一般剂量为10 mg静脉注射或肌注。多为短期使用,长期连续使用易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共济失调。 3.奥美拉唑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胰液分泌,还可以预 防应激性胃黏腊损害。疗程不定,一般随着病情好转而停用。一般为40mg,一日2次,静脉注射。 4.奥曲肽减少胰液分泌,疗程不定,一般随着病情好转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