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18课《颐和园》同步练习B卷
2024年颐和园说课稿
![2024年颐和园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1c35d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f.png)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2、教材简析:《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展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作为本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万寿山、昆明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1)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
(2)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或课外内容进行演示讲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反复朗读、比较品读、展开想象是语感教学的主要策略。
(4)加强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为以下五步主要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游览顺序、长廊的特点,然后设置悬念: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底看到什么呢?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布置阅读任务:读课文第3自然段。
(二)、领略“佛香阁”壮观美主要通过反复朗读来让学生体会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美。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18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18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07bb2dde80d4d8d15a4f83.png)
颐和园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感受情感的熏陶。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不喜欢去旅游?都去过哪些地方?有没有同学去过北京的颐和园?那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板书课题:颐和园,指导“颐”字的写法。
齐读课题。
3、介绍颐和园。
4、播放颐和园课件,二、初读课文,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呢?三、精读课文1、指导游览长廊:(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长廊的?(2)默读课文,想一想长廊都有哪些特点?哪些语句中能体现出这个特点?①能不能先用一个字来说说长廊的特点?“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273间”体会长廊的长②指导朗读③长廊除了长还有怎样的特点?(美)④指导朗读: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段话。
⑤总结学法:抓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特点2、自游万寿山:①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②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观察万寿山的呢?(山下、山上)③站在山下作者看见了什么?④登山万寿山,在山上俯瞰整个颐和园又有怎样的景色呢?出示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学生读后谈感受: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
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点明比喻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c9008fd59eef8c75ebfb3d1.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1.看法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正确读写〝长廊、宫殿、华丽堂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局部。
3.感受颐和园的优美风景,激起探求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味。
从言语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风景,掌握作者的旅游顺序。
1.学习依照阅读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增强对〝世界遗产〞的看法与了解。
2课时。
一、导入同窗们,你们听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知名于世、美丽的园林。
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旅游颐和园的。
颐和园构思巧妙,修建精致,是我国园林的模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如今已有240多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
明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旅游这美丽的颐和园。
[板书课题:颐和园]二、初步感知1.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划出课文的生字和生词。
〔2〕应用各种工具书,读准字音。
强调〝颐〞字的写法和读音。
〔3〕先生汇报。
重点指点〝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4〕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廊、葱、煌〞,比拟法记忆〝栽、赏〞,栽——裁——载,赏——党——堂。
〔5〕多音字:几jī〔简直〕jǐ〔几个〕2.解释以下词语。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神清气爽:描画人头脑清醒,肉体直爽。
华丽堂皇:描画修建物异常华美,光芒耀眼。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3.听写词语,随堂反省识字效果。
4.默读课文,思索: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旅游顺序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先生发言,教员总结,明白: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指出颐和园给人总体印象是大、美。
第二局部〔第2~5自然段〕:作者按阅读顺序,详细引见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第三局部〔第6自然段〕:与扫尾相照应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欢、赞誉之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298770c0975f46527d3e1eb.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学习目的:1、看法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华丽堂皇、堤岸、模模糊糊〞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表达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局部。
4、了解祖国绚烂的文明,培育先生的爱美情味,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表达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答停课后1〔2〕〔3〕两个效果,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模模糊糊〞造句。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热情引欲播放光盘,教员随即朗诵: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城约15公里。
这座世界名园悠久历史,原名清漪园,是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全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占地约290公顷。
其中各种外型精巧的楼台亭阁、园林修建共有三千余间。
园中山清水绿、阁耸廊回、金碧辉映,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位置。
明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板书课题:颐和园) 在此,要强调〝颐〞的写法。
出示〝学习目的〞,找先生读。
字词1、课下曾经布置同窗们预习课文了,下面依照我们学案的内容,快速反省。
〔出示对学要求:同桌互查〕2、出示字词,集中反省。
生字词的反省看大屏幕,课文的朗诵,看课本,我们看看哪一组同窗在5分钟之内能完成义务。
让我们一同来读词语,每次连读两遍。
〔由〝远眺〞引出各种和看有关的词。
〕衔接:字词的认读,文章的朗诵完成的还不错,下面我们一同来看看对文章的头绪你理清了没有?〔出示群学〕〔群学〕:理清课文头绪1、引导先生完成填空并完成板书。
板书:总写美总↓↓〔移步换景法〕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分↓↓再总写美总2、经过扫尾和开头都是写颐和园的美,引导先生了解,在写作方法上叫〝首尾照应〞。
整篇文章从结构下去说,是依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
中间局部依照作者旅游的顺序,跟随作者旅游的步伐来写,这叫〝移步换景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7fba623c5da50e2524d7fee.png)
18 颐和园学习目标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有效造势,融入画境1、变换角色,自读自悟。
老师先示读(或放录音或放课件),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让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大步走进颐和园的画面,走进文本所创设的美景,唤起学生在读中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动去想象,再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尝试把颐和园多姿多彩的美表现出来。
变话为画,真情抒发自己对颐和园之美的体会与感悟。
a、结合插图,读句晶词,体会语言美。
一是读进词句,读出理解;二是对优美生动的句段反复品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b、小组交流,读评结合,感受语言美。
每个人只读自己最想读的句段。
读中学生既可以谈自己品读见解(包括对重点词句的意思的体会),又可接受同伴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里,为什么这样读等),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
2、晶读精彩,领悟整合。
以读为主,以读促动,以动促读,做到形式多样。
让学生形成真动,直达文本情美深处,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振,获得美的陶冶。
a.在读中强化知的把握、美的感受。
如,长廊、十七孔桥的结构与特点;佛香阁、排云殿的金碧辉煌、古色古香;万寿山的壮丽、昆明湖的静美、湖心岛的多姿等。
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18课《颐和园》PPT课件
![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18课《颐和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b91a1187c24028915fc36d.png)
2019/2/27
颐和园
8
再 见
2019/2/27 颐和园 9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四年级上册
18、颐和园
2019/2/27
颐和园
1
预习:
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这篇课 文像展开的一幅画卷,把颐和园的湖光山 色、亭(tí ng)台楼阁(gé )、长廊(lá ng)石桥 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读读课文,想 想作者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再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019/2/27
颐和园
2
读写生字词:
大殿 走廊 耸立 葱郁 痕迹 堤岸 栏杆 远眺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2019/2/27 颐和园 3
长廊
2019/2/27 颐和园 4
万寿山
2019/2/27 颐和园 5
佛香阁
2019/2/27 颐和园 6
排云殿1
2019/2/27 颐和园 7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 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 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6703edcd2af90242a895e5eb.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看法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华丽堂皇、模模糊糊、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旅游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风景,感受课文优美的言语,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个自然段。
3、培育先生的审美情味,增强民族自豪感,激起探求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先生从言语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风景,遭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先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教学预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先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进程:一、导入1、先生说说对颐和园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旅游北京的颐和园。
板书课题。
留意看教员板书课题。
颐字的左边外面是个口,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
请同窗们齐读课题。
生:颐和园师: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生:颐和园师:课前,同窗们曾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电子白屏展现〕2、教员讲述,欣赏美景,引出课题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知名世界的皇家园林,那里〝景外有景,园外有园〞。
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多媒体出示〔颐和园相关资料链接〕师:同窗们,自己经过能知道这些真不复杂。
二、全体感知,反省生字词。
1、用喜欢的方式自在朗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索:作者旅游颐和园的路途?从文中标出来。
2、反省生字词的读音。
〔多媒体出示〕长廊柱子横槛佛香阁排云殿画舫堤岸指名读、小教员领读、开战车读、小组读、齐读3、提问:作者旅游了颐和园哪几个中央?先生回答后教员总结并板书。
〔课件出示旅游顺序〕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离开有名的长廊。
生:走完长廊,就离开万寿山脚下。
生: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风景大半收在眼底。
生:从万寿山上去,就是昆明湖……师:如今我们再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播放课件〕师:能不能说的复杂些?生: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依据先生回答板画: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如今,我们跟着作者游玩一番吧!请同窗们再把这些景点多读几遍,然后选择一个你以为最美最喜欢的景点,边读边画出你以为最美的句子,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四、汇报交流,指点朗诵1、长廊。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年级上册原版语文18课颐和园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年级上册原版语文18课颐和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7361966294dd88d1d26b1b.png)
颐和园
2020/2/19
长廊 长廊
2020/2/19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2020/2/19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 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一座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那就是佛香阁。
2020/2/19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 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 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 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2020/2/19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 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 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 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2020/2/19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 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2020/2/19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 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2020/1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18课 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18课 颐和园](https://img.taocdn.com/s3/m/9d9ecc0c6edb6f1aff001fce.png)
造
句: 1.满池的荷花姿态优美,香气四溢。
2.他走路的姿势十分滑稽,令人发笑。
1.边读边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文
中都介绍了颐和园里的那些景色?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按游踪写颐和园长廊、万 寿山、昆明湖的美景。
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本 课指在万寿山上向东远眺时看到的景象不清楚。 造句:我隐隐约约听到背后传来一阵车铃声。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造句:天上的云彩变化多端,姿态不一。
神清气爽
心旷神怡
相同点: 这两个词都有“精神愉快”的意思。
不同点: “神清气爽”侧重于“神”,即人的头脑清醒;
“心旷神怡”侧重于“心”,指心情舒畅。
造
句: 1.一阵凉风吹过,使人顿觉神清气爽。
2.登高望远,使人顿感心旷神怡。
姿态
姿势
相同点: 都有“形象、样子”的意思。
不同点: “姿态”侧重于人的神态和气韵,常常用来比
喻态度,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姿势” 侧重于身体或动作本身的 样子,有时也比喻阵 势,多用于人。
像) fú(仿佛)
间
jiān(房间、中间)
jiàn(间接、挑拨离间)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了长廊、 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再现了颐和 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
殿
结构:左右 组词:宫殿
diàn
音序:D 部首:殳 殿堂 书写指导:“尸”的撇 伸展,“殳”下面的捺 舒展。 造句:我们终于看到了金碧 辉煌的宫殿。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颐和园教案新人教版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颐和园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77845683c4bb4cf6ecd13a.png)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颐和园教案新人教版编写教师:单位: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灰姑娘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生字,学习本课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从短文的一些重点词句中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灰姑娘的遭遇,并对灰姑娘的命运产生同情心。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时测评》学生用书。
【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读、悟、议、演结合法【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什么是童话呢?童话是通过非常丰富的想象,强烈的夸张,神奇的幻想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儿童故事。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灰姑娘》就是这样一篇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多媒体提出自学要求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灰姑娘”是怎样一个女孩?3.“灰姑娘”是怎样成为王后的?四.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1.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文。
2.在小组内讨论文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五.生汇报自学结果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善良的“灰姑娘”从可怜的小姑娘变成王后的故事)2.“灰姑娘”是怎样一个女孩?l)指名读1--3自然段。
把描写“灰姑娘”的句于画出来。
2)指名回答。
(每天像女仆一样生火煮饭、洗衣服。
成天穿着一件灰褂子,满身灰尘,满脸污垢)3.“灰姑娘”是怎样成为王后的?l)“灰姑娘”跳舞时穿的衣服是哪里来的?(母亲的坟前有一棵大树,树上有只白鸟,每天都能满足她一个愿望。
衣裳是白鸟给她的)2)王子是凭着什么找到“灰姑娘”的?自由读第12---19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用“灰姑娘”掉下的一只水晶鞋)4.生再次完整地朗读课文。
六.讲故事,体会含义1.指名在全班讲课文里的故事。
比一比,谁讲得好?2.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18课《颐和园》
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6分)
1. (6分)查字典填空。
①“柱”为________结构,这个偏旁是________,组词为________。
②“态”可以组成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_
2. (8分)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绝A.断绝 B.走不通的 C.独一无二;没有人能赶上 D.极端;非常 E.一定的;肯定的
(1)星期天,游览西湖的人络绎不绝。
________
(2)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源,大家为绝处逢生而欢呼。
________
(3)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________
(4)这个汉代的“青铜奔马”绝对是价值连城。
________
(5)这个汉代的“青铜奔马”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________
3. (4分)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①游赏________A.风景画
②欣赏________B.佛香阁
③留下________C.汗水
④流下________D.痕迹
4. (6分)照课文填空后回答问题。
这条长廊有________长,分成________。
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
这两句话主要抓住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来写。
5. (12分)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选择填空。
比喻拟人反问夸张
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________
②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
________
③难道长城、秦兵马俑不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________
④大风过后,树木又挺直了身子。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42分)
6. (15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退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边遇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
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能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时领悟,终于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从此,他便发奋用功,成了一位大诗人。
(1)第1段写李白小时候读书________。
(2)“顿时”就是________的意思。
(3)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什么?
7. (2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北海公园
星期日早晨,我来到风景如画的北海公园游玩。
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了北海公园的大门。
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架在湖上的玉带桥。
远远望去,它洁白如玉,状如飘带,所以人们称它为“玉带桥”。
玉带桥的两边各有一座五彩缤纷的牌楼,牌楼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走上玉带桥,可看到汉白玉的桥栏上刻着精美的花纹。
站在玉带桥上向北看,可看到高高的琼岛。
琼岛上的树木层层叠叠,郁郁葱葱。
还可隐约看到绿树掩映的弯曲的小路和小亭子。
琼岛上面耸立着一座白塔。
远远望去,白塔宛如一位身披白纱的仙女,在万绿丛中迎接络绎不绝的游客。
玉带桥的东面是一个大荷花池。
池内盛开着美丽的荷花,粉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些荷花在肥厚而油绿的荷叶衬托下,显得格外娇媚。
微风吹过,荷花微摆,恰如少女翩翩起舞。
阵阵清香随风飘来,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玉带桥的西边是北海湖。
湖水碧绿,水面平静,把琼岛环抱怀中。
有时微风乍起,波纹涌动,使这湖水更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偶尔,几只小船划破了湖面的平静,船上的游客欢歌笑语,尽情享受着大自然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展现——________ 精美——________
宛如——________ 衬托——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层层叠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4)“我”是站在________上观察北海公园的。
________的北边是________,东边是________,西边是________。
(5)“我”观察琼岛时,看到了什么?按顺序写下来。
(6)抄写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 (5分)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
①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②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几乎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③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
④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6分)
1-1、
2-1、
2-2、
2-3、
2-4、
2-5、
3-1、
4-1、
5-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42分) 6-1、
6-2、
6-3、
7-1、
7-2、
7-3、
7-4、
7-5、
7-6、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