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山寨文化的思考_Ne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山寨文化的思考

有关山寨文化的思考

所谓的山寨,就是指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如今这个词被用于那些数码产品的生产模式上。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是善于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烙印。

“山寨”文化起源于手机生产领域,2001年、2002年那段时间,去广州、深圳的内地人会发现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现象:当地的许多人拿的都是诸如“NOKLA”、“SAMSANG”这样牌子的手机,无论是正规商店还是街头小摊,摆得最多的、卖得最好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至少在内地是闻所未闻的品牌手机。那是因为此时在手机生产领域内,山寨已经开始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而这些奇奇怪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品牌手机,正是山寨文化起步的其中一种衍生品而已。而沿海地区那些小型加工厂却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由他们这种打擦边球,仿造别人的行为会在中国掀起一场巨大的文化风暴。

山寨文化的飞速发展阶段是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中。它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的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品牌的产品。

它的衍生物,打破了手机产品的束缚,扩展到了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等方面,它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在相干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

一个个山寨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而各种山寨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手机、电脑、数码相机、MP3、MP4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而消费者们也因其价格低廉、功能全面而乐意接受,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这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山寨文化。

而中国的山寨文化如此飞速发展,究其原因,是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功能超全面就是其诸多优点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就以手机为例,目前国内山寨机大行其道、占得中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这与其全面、强大的功能是分不开的。宽屏、双卡双待、超大容量电池、超长时间待机、大音量、立体音等等。消费者说,屏幕小了不好看,那我就给你装大屏幕,至少3.0的,装上再说;消费者说,旅游出差没电不方便,那我就装大容量电池,待个七七四十九天;消费者又说,听歌看电影声音太小,那我就多装几个扬声器,一个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四个,装到你满意为止。恐怕那些主流品牌产品的功能都不见得有这般强大吧!如此迎合消费者口味,这些产品怎能不受到消费者欢迎呢!

山寨产品的另一大优点就是价格低廉。平常接触到山寨产品的人就知道,山寨产品的价格大约就只有正规产品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这是因为山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并不需要花大把大把的资金去搞研发,仅仅是本身的生产成本而已。由于它走的是擦边球的路线,钻了政策的空子,所以一些税费也不会太高,或是根本就没有税费,而且山寨产品没有品牌优势,自然而然价格就会比正品低很多,而这一点却正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是山寨产品一开始瞄准的只是低端消费群体,使用对象大都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凭着“价格低,功能强”这两张底牌,山寨产品被受青睐,这两年突破了低收入群体的局限,演变为一种大众潮流,一种时尚,山寨文化也成了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

既然山寨文化有双方面的性质,那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它呢?这就需要慢慢来分析了。

首先,山寨文化是从科技产品中开始显现出来的,之后拓展到文化领域,并且还在不断地前进发展。从目前的材料来看,作为科技产品的山寨文化还比较实在,而作为文化产业的山寨文化,则比较空虚。比如山寨版春晚,到现在都还看不到,山寨版贺岁片也还没有面市。这些都需要事实来填充和耐心地等待。目前山寨文化成为热点,应该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做出来的,另一方面是炒出来的。甚至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炒出来的因素还相当大。现在来自山寨圈内人士和行内人士的说说、看法、宣言并不多。更多的是媒体的采访报道及其他人士的评说、议论这些在有关舆论中占了很大比例。

其次,对于山寨文化本身来说,需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作为科技产品的山寨文化,从目前来看可能是利弊各半。山寨产品以其多功能、低价格、高性价比的的优势,在市场上不胫而走,适应了大众的某种需求,同时也打破了几个品牌垄断市场的定势,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它仿造的成分比较大,从长远来看可能是个短视行为。长此以往,不太利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以及知识产权的维护等。

再次,则是山寨文化背后,可能是话语权的问题。从现在的形式

来看并非是谁把谁“逼上梁山”或是谁沦落到山寨,而好像是“自立山头”或是“占山为王”。这背后是文化权力的再争夺,文化资料的再分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预示着文化领域的多元化竞争,甚至改朝换代的开始。

这些年来,在文学文化领域,其实有一种民间力量在增长、蓄势。可以说这是山寨文化背后更深刻的原因与背景经济领域里的民间力量发展发达了以后,必然会以这种方式在文化上表现出来。

从山寨文化的从业者来说,利用或者借用山寨文化这种相对另类又相对郑重的概念,即可以起到跟主流文化分庭抗礼的作用,又能取得获名求利的实惠,可以说商业考虑、文化姿态兼而有之,而这样的想法或愿望,在过去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现在不同了网络科技与文化的超越性为他们实现这种追求提供了现实和切实的可能。

从社会文化生活的进程来看,民间力量的生长与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民间文化力量的形成与发展是整个社会文化生活能否协调而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或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山寨文化应该是利大于弊的。这也说明了我们的社会经过三十年的改革与变革,文化空间空前增大,包容性也明显增强,多元文化格局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