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成语中的数字
数字成语的数学方法
数字成语的数学方法
数字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原理和思想,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深入理解这些原理:
1. 分数和百分数:部分成语嵌入了分数或百分数的知识。
例如,“一分为二”和“一刀两断”体现了1/2的概念,“十室九空”和“百里挑一”则可转换为9/10或1/10以及1/100的百分数形式。
通过这样的转换,可以更形象
地掌握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
2. 倍数:也可以通过将成语中的数字转换成倍数来形象地掌握倍数的知识。
例如,“事半功倍”代表4倍效率,“百计千方”代表10倍,“一呼百应”则表示100倍,“一本万利”表示10000倍。
3. 奇数和偶数:通过汉字转数字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形象掌握有关奇数和偶数的知识。
例如,“一波三折”、“三智五猜”、“七窍玲珑”、“三教九流”、“九牛一毛”、“不管三七二十一”等成语中的数字全是奇数;而“十室九空”、“百里挑一”等成语中的数字则全是偶数。
总的来说,数字成语的数学方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转换,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才能真正领略到数字成语的数学魅力。
简论数字“一”在成语中的应用
简论数字“一”在成语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0-08-16T17:02:29.763Z 来源:《新学术论坛》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岚[导读] 在汉字中,无论是字音还是字形,“一”都是最简单的一个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王岚在汉字中,无论是字音还是字形,“一”都是最简单的一个。
而我们从小开始,无论是学写汉字还是学算数学,也都是从这个简单的“一”开始的。
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一”,却有着极为复杂的语义和语用。
“一”作为字或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极高,是最重要的常用词之一。
根据现代汉语字频统计,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的”字,仅次于“的”的便是“一”。
《现代汉语词典》由“一”打头的词语排满115页1700余条。
由此可见,“中国这个‘一’之简单与复杂,在人类语言文字的语林字海中双创纪录,完全可以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吴慧颖,1996:4)。
简单又复杂的“一”,嵌进成语中,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笔者对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的第五版《成语大词典》中所有嵌有“一”的成语进行了统计分类,共找出嵌有“一”的成语共计506条。
这一数字占到了所有数字成语的5成以上,由此比例可以看出,“一”,正是我们研究数字成语的第一把金钥匙。
一、数字成语中“一”的语义分类情况“一”是数词,又不单单是数词。
它既精确同时也模糊,而它的这一特点体现到成语中,就为其带来了较为灵活的语法功能以及丰富的语义。
1、“一”在成语中的语法功能“一”在成语中用作名词和副词的情况最多。
比如一马当先、一叶知秋、表里如一、举一反三、不一而足、一了百了、略知一二等,这些都是“一”的名词性用法。
一贫如洗、一无所有、一飞冲天、一知半解、一挥而就、一举两得、一触即发等,均为“一”在成语中作副词用的例子,常表示“完全、彻底、都、满、极少、短时间内”等意思。
在统计中发现,“一”在成语中作为动词或形容词出现的情况几乎没有。
2、从语义角度将成语中出现的“一”的释义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得到如下几种情况:①由“最小的整数”意引申而来的“(数量)极少”,如:一知半解、一言半语、一毛不拔、一无所知等。
成语中的数字含义
A : 在中国礼仪上,所谓不孝有三,是指: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二.阿谀曲从,陷亲不义。
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赵岐《孟子注》: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B:人有三急:“心急,手急,性急”(楼主注:有几种说法:一说是人一生必须要的,“内急,性急,心急”——内急,即上厕所急。
性急,即结婚入洞房急。
心急,即老婆在里面生孩子你在外面等急。
二说就是人一天必须要的,即“尿急,屎急,屁急”。
其实尿急,屎急,屁急归根到底,都是内急的一种。
而今天写的,是内急中的屎急。
)C:七情六欲:一般地说,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中医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一般地说,六欲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佛家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D:胡说八道:原指「胡人」到内地讲解佛经。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胡说∶胡人说讲。
八道,而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
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在词语上可简作。
胡说八道。
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
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E:五大三粗:是指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腿粗,腰粗,脖子粗另附搞笑版:五十年代“五大三粗”的男人是;饭量大,力气大,嗓门大,拳头大,脚板大。
胳臂粗,声音粗,肉皮儿粗。
七十年代“五大三粗”的男人是;脑袋大,贡献大,脾气大,年纪大,牢骚大。
感情粗,心思粗,食物粗。
九十年代“五大三粗”的男人是;排场大,胆子大,面子大,房子大,大哥大。
言语粗,品位粗,链子粗,二十一世纪“五大三粗”男人是;学问大,架子大,规矩大,门路大,精神头大。
腰腹粗,脖子粗,喘气粗。
F:六亲不认:当今“六亲”泛指亲属。
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汉语词语中用到数字
幼学于私塾,老师写字帖,练习写大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小桥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既是识字,又是练字,一举两得。
现在引进阿拉伯数字,国人用法多不规范:用阿拉伯数字代替汉文数字。
这是天大的错误;永远不可替代!“三三两两”,不可以写成3322。
汉语词语中用到数字的很多,下面逐个道来。
说“一”“一”字在汉语成语里,应用广泛,用法复杂。
其一、与表示极多的“十”、“百”、“千”连用,表示极少。
如一暴十寒Work by fits and starts;百无一失No risk at all;千载一时Only once in a thousand years。
其二、“一”和“半”字相连,也表示“少”。
如一鳞半爪odd bits;一知半解have scanty knowledge。
其三、与另一个实数连用,多半表示实数,英语也有如是说。
如一举两得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shoot two hawks with one arrow;一本万利A small investment brings a ten thousand-fold profit;举一反三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一年四季all the year round。
数字“一”组成的成语,在多数情况下,在英语里是表达不出数量的。
如一步登天have a meteoric rise;一筹莫展can find no way out;一锤定音give the final word;一刀两断make a clean break;一帆风顺plain sailing;一见钟情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一刻千金Every minute is precious;一孔之见a limit view;一览无余take in everything at a glance;一劳永逸get sth. done once and for all;一马平川flat country;一毛不拔very stingy;一诺千金That’s a solemn promise;一贫如洗penniless;一失足成千古恨The error of a moment becomes the regret of a lifetime;一无所长be Jack of all trades一掷千金spend money like water。
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及解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下面是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以“数”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数一数二]算不上第一也算是第二。
形容注重。
[数往知来]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
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数米量柴]比喻过分强求小事之事。
也形容生活窘迫。
[数米而炊]炊:烧火做饭。
数着米粒做饭。
比喻计较小利。
也形容生活困难。
[数见不鲜]数:屡次;鲜:崭新杀死的禽兽,指涉为新鲜。
本所指对于常去之客,就不屠宰禽兽宴请。
后所指常常看见,并不新奇。
[数黄道黑]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
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数黄道白]背后几遍评论,肆意毁谤别人。
同“数黄道黑”。
[数黑论黄]数:数落,批评。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数黑论白]背后几遍评论,肆意毁谤别人。
同“数黑论黄”。
[数短论长]犹言说长道短,说三道四。
[数东瓜,道茄子]形容骂人罗唆,没完没了。
[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
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
比喻忘本。
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不胜数]数:排序。
数都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很难排序。
[数白论黄]比喻计较金钱。
“数”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表述如下:[如数家珍]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泣数行下]眼泪接连不断的下坠。
形容非常哀伤。
[劫数难逃]佛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祸。
命中注定的灾祸难以逃脱。
“数”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表述如下:[烛照数计]用烛照着,按数计算。
比喻料事准确。
[凿龟数策]挖龟:扣灼龟甲,看看灼开的裂纹推断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推论吉凶。
指古人用龟甲蓍草去卜筮吉凶。
[一目数行]犹一目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寻行数墨]寻行:一行行地念;数墨:一字字地念。
所指只可以背诵文句,而无法认知义理。
也所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论黄数黑]数:数落,批评。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成语中的数字含义
成语中数字的含义井陉县障城中学高彦宏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贩卖人口的妇女)、媒婆(当媒人的女人)、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稳婆(接生婆)。
三皇五帝————三皇:有三种说法。
一曰伏羲、神农、黄帝;二曰天皇、地皇、泰皇;三曰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一曰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一曰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
三山五岳————三山:黄山、庐山、峨眉山。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品德)、妇言(言行)、妇容(仪态)、妇功(女工)。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儒教、道教、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
九流:以说分上、中、下。
“上九流”:一流佛,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员外,六流客(商客),七流烧(烧锅工),八流当,九流庄田。
“中九流”:一流事子,二流医,三流风鉴(阴阳),四流批(批八字),五流丹青,六流工(做工),七流僧,八流道,九流琴棋。
“下九流”:一流修脚,二流剃头,三流从(仆从)四流班(衙役),五流抹油(开饭馆),六流把(江湖卖艺),七流娼,八流戏,九流吹手。
三位一体————基督教的主要教义,三位:圣父(耶和华)、圣子(耶稣)、圣灵(圣神)。
一体:即上帝(或天主)。
三灾八难————三灾:佛教指水灾、火灾、风灾为大三灾,刀兵、饥谨、疫疠为小三灾。
八难:指影响见佛求道的各种障碍。
岁寒三友————三友:松、竹、梅。
勇冠三军————三军:古代的中军、上军、下军。
约法三章————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三夏三秋————三夏:夏收、夏耕、夏播。
三秋:秋收、秋耕、秋播。
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数字成语一、二、三
数字成语一、二、三摘要数字在汉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渊远的历史,形成独特的数字文化。
成语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而形成的文化结晶体,被称为语言文化的“活化石”。
由数字构成的成语兼具二者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对它加以研究,有助于解开文化史上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成语数字数字文化数字成语是指含有数字的成语,是成语里的特殊的一族,而且数量不在少数。
我们曾对《汉语成语词典》作过统计:有数字构成的成语共计704条。
看似简单的数字运用在成语中组成数字成语时。
意义就不像表层意那么简单、易懂,而是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抽象意。
吴慧颖在《中国数字化》一书中曾说过“数是国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语言,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思维和交际工具。
”数字是中国的一种文化,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
数字的历史悠久,早在半坡文化时期数字就产生了。
它是抽象的符号。
与最具体的事物相联系;它是简单的符号,但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一汉语的基本;它寄予了汉民族的认识观、哲学观。
古代哲人的很多认识、想法、理论都有数字的参与。
诸如:三十六计,三吏三别,三豕涉河。
三思后行等等。
数字与人民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如五谷、五味、三蒸、六割,是饮食生活。
五行、八卦,是认识观;五星、七曜、二十八宿,讲天文知识,五方、九州、四极,是地理。
数字进入成语,为成语融入深厚的文化素材。
但是成语中数字的使用频率各不相同。
在我们统计的704条有数字的成语中,数字“一”用了548次,约占总数的百分之63;“二”用了40次,约占百分之4;“三”128次,占百分之15。
仅这三个数字就占了百分之80多。
一、二、三作为数字进入成语中,其文化内涵也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我们就一、二、三所组成的成语,探讨一下汉民族的数字文化。
(一)“一”《说文解字》云:“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礼记·礼运》中说“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
”可看出,“一”在中国文化中是包含着混沌状态的时空意象的,而这个“混沌状态”则可追溯到女娲造人时环境的模糊性、盘古开天时的一片“混沌”,加之夸父追日时的位移时移,都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国人强烈的生命意识就蕴涵在这“混沌”、模糊而又阔大的时空观念里。
成语中的数字
浅谈成语中的数字汉语成语中有好几百个含有数字的成语,认真地分析一下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带有一定普遍性或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从“一”到“十、百、千、万、亿”均有相应的成语,如:一气呵成、二姓之好、三顾茅庐、四面楚歌、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七步之才、八面玲珑、九霄云外、十恶不赦、百折不挠、千里迢迢、万籁俱寂、亿万斯年。
另有极少数成语纯粹是由数字组成的,如:一五一十、三三两两、三三五五、四万八千、十十五五、千千万万,等等。
同样,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类成语中的数字,从表意功能上看,它们——1、绝大多数不是表示确数,只有很小一部分是表示确数。
如:一字之师、二竖为虐、三足鼎立、三位一体、三元及第、网开三面、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三皇五帝、三姑六婆、三教九流、四大皆空、四体不勤、四时八节、四面八方、五谷不分、五毒俱全、五味俱全、五体投地、六畜兴旺、六根清净、六亲不认、六神无主、七窍生烟、七情六欲、七擒七纵、八仙过海、九流宾客、九鼎大吕、十恶不赦,等等。
2、有的是表示概数“多”的意思,以含有“三、五、百、千、万”的部分成语最有代表性。
如:一误再误、一波三折、接二连三、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三头六臂、三教九流、六六大顺、一日九迁、一馈十起、百炼成钢、百孔千疮、千方百计、千夫所指、千头万绪、万变不离其宗、亿万斯年,等等。
3、有的是表示“少”的意思,以含有“一”的部分成语最有代表性。
如:一丝一毫、一毛不拔、一点一滴、一朝一夕、一针一线、一言半语、一年半载、一时半刻、一知半解、一鳞半爪、三三两两、三言两语、九牛一毛,等等。
4、有的是表示“繁杂、凌乱”的意思,以含有“七、八”的部分成语最具有代表性。
如:七零八落、横七竖八、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杂七杂八、七折八扣、五花八门、五光十色、千头万绪,等等。
5、有的是表示强调突出。
如:一模一样、一心一意、一言一行、独一无二、一清二楚、一清二白、一穷二白、一干二净、一刀两断、一日三秋、五大三粗、九九归一、一目十行、十拿九稳、十全十美、一了百了、一落千丈、一日千里、百战百胜、千锤百炼、千真万确、万紫千红、万无一失,等等。
关于数字的四字成语和解释
关于数字的四字成语和解释1 数字成语一心一意、一分为二、不三不四(三心二意)、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五光十色(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五花八门、半斤八两、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意见的人并没有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可以拿听到的话来警惕自己。
(2)十全十美(十万火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千军万马(千载难逢)、万紫千红(万水千山)一目十行一心一意一五一十一刀两断一言为定一字千金一朝一夕一字之师一叶知秋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一箭双雕三心二意三长两短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五颜六色五湖四海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谷丰登七上八下九牛一毛十全十美万众一心成千上万万古流芳万紫千红五马分尸万人空巷万马奔腾一言九鼎五十步笑百步/成千上万2 解释1.绝大多数是表示非确指的,只有极少数是表示确数,如:一字之师、二竖为虐、三纲五常、三足鼎立、三元及第、三从四德、三皇五帝、三姑六婆、四时八节、四大皆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七窍生烟、七擒七纵、八仙过海、九鼎大吕、十恶不赦,等等。
2.有的是表示“多”的意思,以含有“三、五、百、千、万”的部分成语最有代表性,如接二连三、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九死一生、百炼成钢、百孔千疮、千方百计、千夫所指、千头万绪、万变不离其宗、亿万斯年,等等。
把自己化为尘埃在这红尘落定。
天涯海角是我守望不到的遥远,彼岸花开花落是我感知不到的永恒。
飘散中逝去曾经懵懂的年华,童真般灿烂的笑容已不在。
把感动放于心底,不让文字跟随心一起疼痛。
那么,谁谁谁,也别为我疼。
3. 有的是表示“少”的意思,以含有“一”的部分成语最有代表性,如一丝一毫、一毛不拔、一点一滴、一朝一夕、一针一线、一知半解、一鳞半爪、三三两两、三言两语、九牛一毛,等等。
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
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语义分析及翻译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委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批准号990120346。
[收稿日期]2000_10_17[作者简介]姜焱(1942-),男,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
第6期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62000年12月Songliao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Dec .,2000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语义分析及翻译姜 焱(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辽宁沈阳110006) [摘 要] 数词在汉语成语中的使用是灵活多样的。
本文对汉语成语中数词语义的确定性及模糊性进行了分析,详细论述了将其译成英语时所采用的各种翻译方法,并指出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汉语成语;数词;语义分析[中图分类号] H 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_5674(2000)06_0028_03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运用随处可见,如“十年树木,百年数人”、“一朝一夕”、“三令五申”。
数词本身的数目是具体的、确定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在汉语成语中,数词并不总是表示其字面上具体的数的概念,有时表示抽象意义。
如在“万众一心”、“九死一生”、“百思不解”等成语中,数词的运用是以实代虚,以取得简洁、生动、夸张的修辞效果。
因而在将汉语成语翻译成英语时,对数词的语义应进行具体分析,并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
1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语义分析1.1 语义的确定性。
有时成语中的数词严格表示其字面上的数量,如“一箭双雕”、“半途而废”、“两败俱伤”,这里数词的词义是确定的。
1.2 语义的模糊性。
有时数词并不表示确定的数量,如“三番两次”中的“三”和“两”只表示“许多”的含义,因而此时数量词的语义具有模糊性。
这样的例子在汉语成语中俯拾皆是,如“三头六臂”、“百折不挠”、“千变万化”。
按数词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可将成语中的数词分成以下几类:1)表示“多”。
如成语“五花八门”、“三令五申”、“三思而行”、“千方百计”。
成语中的数字
龙源期刊网
成语中的数字
作者:曾祥兴
来源:《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2017年第06期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中四个字的成语特别
多,其中含有数字的又占相當高的比例。
成语中的数字,有些容易让人误解,因此有必要了解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
三长两短:古代棺木不用钉子,而是用皮条把棺材底和盖捆合在一起。
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
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就是这么来的,后来被引申为有生命危险的事故或者会导致死亡的意外灾祸。
三令五申:“三令”与“五申”原是将士应该记住的作战守则,现在这个成语主要是指上级对下级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四体不勤:“四体”是指人的四肢,也就是两手两足。
“四体不勤”就是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五体投地:最早这是一种佛教礼法,是行大礼时的一种动作,也就是整个人趴在地上。
这里比“四体”多出的一“体”是头部。
“五体投地”是形容敬佩到了极点。
九霄云外:在古代,“九”字常常表示最多、无数,有极深、极远之意。
“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从数字成语中看中国人的数字文化心1[2][2]
从数字成语看中国人的数字文化心理摘要成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大类,就像语言中的活化石,历史悠久而又具有价值,其自身蕴涵的深刻内涵为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人的心理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材料。
成语中的数字成语是成语中的特殊一族。
它所折射出的中国文化不仅仅有生活、学习观念,制度方面的,还有中国特殊的数文化。
数文化与其它文化有机结合,特有的中国文化体现出特有的中国人的心理。
如“一穷二白”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则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三从四德,三妻四妾”是古代婚姻制度的反映等。
关键词成语数字成语数字文化心理语言承载着文化的信息,任何民族语言多是该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形态。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汉语也是世界上古老而又发达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有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形式的固定短语,而且这些词汇和固定短语同样有着丰富的意义。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大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它们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将这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凝固在四字格中,同时赋予了它们特定的含义,发展为成语,大大的丰富了汉语的语言宝座。
因而成语的来源大多是历史故事,古代寓言,或者书面语言中现成的语句,其固定结构形式和组合成分,具有特定的语义内涵,这就使得一个成语比一个普通的词语具有更大的信息量。
因此,整个成语系统也比一般的词汇更能完整的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锻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的意义通过成语整体来表示,而不是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使得成语意义定型,具有定型化的特点。
如“怒发冲冠”不是说一生气头发都能把帽子顶起来,而是形容异常愤怒。
成语的结构也是定型的,包括结构成分的定型和结构关系的定型。
成语成分不能随意改动,如“说三道四”不能换成“说五道六”,“说一不二”不能变成“说七不八”等等,这是因为成语结构的成分都是经过历史的进化慢慢定型的,一经定型就不能随意改变。
成语里的数字含义
成语里的数字含义成语里的数字含义三茶六礼三茶:下茶、受茶、送茶;六礼:纳采、问名、纳征、纳吉、请期、亲迎。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亲六故三亲:宗亲、外亲、妻亲;六故:指父、母、岳父、岳母、自己、妻子方面的熟人。
三生有幸三生:前生、今生、来生。
三牲五鼎三牲:猪、牛、羊;五鼎:羊、猪、肤、鱼、腊。
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维不张四维:礼、义、廉、耻。
四海为家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皆空四大:地、水、风、火。
四时八节四时:春、夏、秋、冬;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五谷不分五谷:稻、黍、稷、麦、菽。
五毒俱全五毒:蛇、蝎、蜈蚣、蜥蜴、蟾蜍。
五蕴皆空五蕴:色、受、想、行、识。
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六尘不染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畜不安六畜:马、牛、羊、猪、狗、鸡。
六道轮回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六合之内六合:天、地、东、南、西、北。
六经三史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关汉记》。
六亲不和六亲:诸公、诸舅、兄弟、姑姊、婚媾、姻娅。
六神不安六神:心、肺、肝、肾、脾、胆。
七情六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
八音选奏八音:金、石、丝、匏、竹、土、草、木。
十恶不赦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怎样充分利用成语中的数字这一教育资源
成语中所带的数字大小不一,因此,可以用带数字的成语做接龙游戏。如“一千二净”、“三生有幸”、“四面出击”、“五彩缤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霄云外”、“十全十美”。我们可以按这些成语中数字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接龙,这样就能使幼儿对数字的排序和对成语的熟悉过程变成一个游戏的过程。当然,在游戏之前,教师同样需要将汉语言的数字变成阿拉伯数字,从而降低游戏的难度。
当然,只要成语中有数字,就能进行多种相关数字的游戏,因此还有很多新颖、有趣的游戏有待我们与幼儿一起去挖掘、去创造。
1、对幼儿进行前阅读的教育
成语中的数字用的是汉字的写法,而数学中的数字用的则是阿拉伯数字,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对带有数字的成语的兴趣,引导幼儿认识汉语言文字中的教字,一方面可对幼儿进行前识字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运用这些成语做游戏打下基础。
2、用带数字的成语做分类游戏
每一个数字都存在于很多的成语中,当幼儿把这类成语收集起来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幼儿按照某一数字对成语进行归类。如“一见如故”、“一心一意”中都有数字 “1”,“五彩缤纷”、“五体投地”中都有数字“5”等。在分类之前,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将成语中的数字转换为阿拉伯数字,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幼儿对其进行分类的难度。
怎样充分利用成语中的数字这一教育资源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形式简洁而含义凝练的词组或短句,大多数成语南网个字编成,其中带数字的成语是成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使得家长对早期教育越来越关注,很多幼儿尤其是中大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很多的成语。上例中昊昊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就用了两个带数字的成语,天天很敏感地觉察到成语中有数字,这说明天天对数字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含有数字的成语对幼儿进行数教育。那么,怎样充分利用成语中的数字这一教育资源呢?
语文成语中的数字知识
你知道下列成语中的数字指的是什么吗?1.六亲不认中的“六亲”。
当今“六亲”泛指亲属。
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2.五毒俱全中的“五毒”。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它们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3.三姑六婆中的“三姑”和“六婆”。
三姑指的是三种宗教的出家女性,即尼姑、道姑、卦姑。
尼姑来自佛教、道姑来自道教、卦姑是专门占卦的。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4.五大三粗中的“五大”和“三粗”。
五大三粗是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腿粗、腰粗、脖子粗。
5.四平八稳中的“四平”和“八稳”。
四:东西南北。
八: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四平:四方太平。
八稳:八面稳定。
6.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和“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古代一系列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7.十恶不赦中的“十恶”。
十恶:指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8.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五关”和“六将”。
关羽在不辞而别回归刘备途中,遭到曹军层层拦截,于是,关羽大开杀戒,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在张飞占据的古城外杀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及解释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及解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下面是关于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及解释的内容,欢迎阅读!以“数”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数一数二] 不算第一也算第二。
形容突出。
[数往知来] 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
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数米量柴] 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
也形容生活困窘。
[数米而炊] 炊:烧火做饭。
数着米粒做饭。
比喻计较小利。
也形容生活困难。
[数见不鲜] 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
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
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数黄道黑] 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
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数黄道白]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同“数黄道黑”。
[数黑论黄] 数:数落,批评。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数黑论白]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同“数黑论黄”。
[数短论长] 犹言说长道短,说三道四。
[数东瓜,道茄子] 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数典忘祖]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
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
比喻忘本。
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不胜数] 数:计算。
数都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数白论黄] 比喻计较金钱。
“数”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如数家珍] 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泣数行下]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
形容非常悲伤。
[劫数难逃] 佛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祸。
命中注定的灾祸难以逃脱。
“数”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烛照数计] 用烛照着,按数计算。
比喻料事准确。
[凿龟数策] 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
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一目数行] 犹一目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寻行数墨] 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
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
成语中的数字
成语中的数字作者:黄萍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5年第10期成语是我国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汉语中四个字的成语特别多,其中嵌进数字的又占相当高的比例.你能说出多少?成语中的数字,常常是作为概数,用作统称的.例如:“三从四德、三姑六婆、五行八作、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四体不勤”等.数,是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但运用在成语中的数字并不完全是代表它所指事物的确数,往往只是一般的虚指.例如“一树百获”中的“一”可以理解为“一次”,而“百”呢,就不能单纯地看作是“一百次”.它并非实指种植一次收获一百次,而是虚指可以有很多的收获,以此来比喻培养人才可以长期收益.成语中的数字大多属于此类,如“韦编三绝、四分五裂、七情六欲、八面威风、十全十美、百思不解、千变万化”等.成语中的数字往往是虚数,经常含有夸张的意味.例如:“百炼成钢、百无禁忌、百无聊赖、千方百计、万事大吉、万无一失、五光十色、十全十美”等.但是有些古代沿袭下来的成语中数字是实指的,例如“八仙过海”是八个神仙过海,“三气周瑜”是气了三次,“六出祁山”是六次从祁山出兵.这些数字都是实指,一眼就可以看清.有一些成语中的数字,原来是实指,以后才演变为虚指.如“六韬三略”中的《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名,原是实指几部兵书,后来则用“六韬三略”泛指所有的兵书、兵法,“六”“三”也就变成了虚指.再如“十室九空”,原意是说十户人家九户空,后世则用来形容人民遭到灾祸和压榨后贫困、死亡、流离失所的凄凉景况. “十”“九”也变成了虚指.数字成语有一些固定的格式.这些格式大都有特别含义.例如“七A八B”和“A七B八”,表示是杂乱无章:“歪七竖八、横七竖八、七嘴八舌、七手八脚”等.“千A万B”式,表示的是多:“千军万马、千门万户、千秋万岁、千真万确、千辛万苦、千头万绪、千乘万骑、千山万水、千推万阻、千丝万缕、千年万载、千难万险、千村万落、千叮万嘱、千刀万剐、千差万别、千军万马、千变万化、千恩万谢、千呼万唤”等.“千A万B”式,这种格式中的“千A”和“万B”往往是同义成分:千A=万B,A=B.这个格式里,千门万户=万门千户!由两个数字构成的成语,有的是对照修辞格的运用,例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千钧一发、千虑一得、万代一时、挂一漏万、万众一心、万无一失”等.其中的两个数字有时具有强烈的对比色彩.你知道,成语“二八佳人” 指的是多大的小女孩吗?成语“二八佳人”,不是2+8=10,10岁的小女孩子,也不是从2到10岁的小女孩子,而是2×8=16,是十六岁的女孩子.你知道“半斤八两”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里面的重量半斤就是八两吗?学习很简单,我们一定要多读、多思哦!(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沧溪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日阅报,看到一文中说“有人算了一笔账,认为‘学富五车’的知识量,相当于小学毕业”,还说“学富五车”的说法出现于战国时期,那时的汉字是写在竹简上的,“一条常规竹简大约能写三十字左右,即便按五十字计算,现今十五万字的一本书,估计要用三千余条竹简。
按照战国时期规制,一辆马车或牛车,大约能装六百余条竹简。
三千余条竹简,足可装满五辆车了……六年制小学生所有课本加起来的文字,书写于竹简上,也可装满五辆车”。
因此,算这笔账的人得出了“学富五车”相当于小学毕业的结论。
作者的意思是说账不能这样算,阅读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读书人要有灵活性,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我非常赞成作者的观点,确实不能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理解成语中的数字。
带数字的成语何止“学富五车”?汉语成语中的数字相当多,不外乎两类:一类指具体数量;另一类是概数、虚数,表示很多、众多。
不论是具体数还是概数,成语中的数字多半不表示正常的数量概念,只是一种形容、比喻而已,这是汉语成语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为了说明问题,特举如下五例: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五代时期李瀚《蒙求》:“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
’”这里的“石”和“斗”均为古时的容量单位。
谢灵运为南朝宋诗人,开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
他对天下的“才”作了比拟,说共有一石,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独得八斗,他得一斗,全天下的其他所有人共分一斗。
由此可见,谢灵运除佩服曹植外,自认为其才华盖过天下其他所有人。
其实,人的才华怎能像量粮食一样用石和斗来计算呢?只不过是个形容而已。
因此,对成语“才高八斗”中的“八斗”就不能按原来的数量意义去理解,只能将其看作一个比喻,形容人才华极高。
才贯二酉据《中国成语大辞典》的注释,这个成语出自《镜花缘》第十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另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载,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这个成语中的“二酉”已不是原来大酉、小酉两座山的概念,而是表示成语“才贯二酉”是从“大酉、小酉二山藏书很多”的传说演变而来的。
“二酉”变成了比喻的载体,因此,仅以“二酉”原来的两座山之义,无法理解整个成语的含义,只有了解了成语中“二酉”这个语素的来历,才能明晰成语的意思。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狙”指一种猴子,“狙公”指养猴
子的人,“赋芧”意为“给猴子吃橡子”。
王先谦集解引《列子·黄帝篇》说:“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 用现在的话简单地说,就是: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对猴子说,早上给每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了;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听了都高兴了。
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朝三暮四”原来指用愚弄的手法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
由上述文字可知,这个成语中的“三”和“四”这两个数字已不具有原来的数量意义;但若不知其中“三”和“四”的来历,就无法确切地理解这个成语。
韦编三绝据《中国成语大辞典》解释,“韦”指熟牛皮。
古时候用竹简写书,竹简用牛皮带编连起来,称“韦编”。
“三绝”指多次断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意谓孔子晚年爱好《周易》,反复研读,以致编连竹简的皮带因经久摩挲而多次断绝,后用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由上述可知,“韦编三绝”中的“三”这个数字并非指“三”的原有数量概念,而是指“多次”“反复”之义。
“三”的这个用
法还是不少的,如“三人成虎”“三人行,必有我师”。
前者中的“三”并不是说只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城里就有虎了;而是说城里本没有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人们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能蛊惑人心。
后者中的“三”也不指三个人,而是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意谓应善于向他人学习。
成语中的“三”常常含有“多”“几”“反复”之义,但不知每个成语中“三” 的来历,照样不能准确理解整个成语的含义。
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古代传说夏禹铸造了九个大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宝物,后借指极重的分量。
一言九鼎,是说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作用很大,也泛指所说的话能起重大或决定性作用。
这个成语中的“一”和“九”所指不是一句话和九个大鼎,表示的均不是原有的数量意义,而是一种象征意义。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所说的话具有极重的分量,能起很大作用。
不知“九鼎”的来历和所指,也就不易领会其“极重的分量”之意。
三上述仅对五个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进行了简单分析,其实汉语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多的是,远不止这些。
以上五例足可说明数字或数量词在成语中的地位,让我们明白应该怎样去理解。
笔者认为,
我们既不能像本文开头所引理解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那样,机械地、钻牛角尖地理解汉语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又不能不了解其来历。
仅从字面上看,很难理解某些含数字的成语意义(当然,不仅是含数字的成语,其他一些成语同样如此)。
因此,了解成语中的数字或数量词的来历,了解成语的出处或典故,进而理解成语,把握成语的确切含义,才是正确使用成语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