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武术是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中一门必修课,主要以课的组织形式,并根据武术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专项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增强现代体育意识。
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锻炼身体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⒈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和技能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⒉通过学习武术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悠久历史和当代武术发展的过程。
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向武崇德和修身养性的优良品质及陶冶情操。
⒋认真学习武术基本功,提高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勇敢、顽强,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在武术教学中,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武术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通过套路的练习,掌握武术中的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高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武术基本功2.长拳第三套3.武术操4.防身术教学难点:1.长拳第三套2.防身解危实用技术四、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解动作规格和标准,是武术技术规范化的关键。
2.示范教学是教师以准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3.练习是学生亲身实践,进行反复练习,掌握、提高、巩固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4.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制订出教学比赛的标准和要求,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5.在学习和掌握动作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武术专项理论教学要求:本章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内容与分类、掌握武术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和了解武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有助于更好地观赏和开展竞赛活动。
武术基础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武术基础2. 课程性质:公共体育课程3. 课程目标:通过武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锻炼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防身能力。
4. 教学对象:全体大学生5. 教学学时:共计108学时,2学分二、教学目标与任务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掌握武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使学生熟悉武术的基本技术,包括拳法、掌法、腿法、摔法等。
(3)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健身价值、防身价值和竞技价值。
2. 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能够独立完成。
(2)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武术表演和教学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和耐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阶段(前12周):武术基础理论及基本动作训练(1)武术概述:武术的历史、起源、发展及分类。
(2)武术基本动作:拳法、掌法、腿法、摔法等。
(3)武术基本组合动作:拳法组合、掌法组合、腿法组合、摔法组合等。
2. 第二阶段(第13-24周):武术实战技巧及套路练习(1)武术实战技巧:步法、身法、手法、腿法、摔法等。
(2)武术套路练习: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武术套路进行练习。
3. 第三阶段(第25-36周):武术表演与教学实践(1)武术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武术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2)武术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武术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武术基本理论、技术要领和动作方法。
2.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3.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4.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5. 互助法: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五、考核评价1.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两部分。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Martial Arts)适用专业:大学本科二年级课程学时:每学期32学时,共2学期,总计64学时课程学分:每学期1学分,共2学期,总计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武术》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公共体育课专选课程之一。
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与行为方式。
1、通过对武术的学习,结合武术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全面发展武术运动中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生理生存能力,提高体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3、较系统地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技能,初步掌握运用武术运动指导锻炼身体的健身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真正做到睿智健体。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1、武术理论知识(1)了解中华武术的发展简史以及演练技法(2)基本掌握武术基本功各种动作(3)熟练掌握初级长拳第三路完整动作(4)知晓武术比赛的规则及裁判法2、武术(徒手)基本功内容(1)手型:拳、掌、勾(2)手法:冲拳、架掌、推掌、亮掌(3)步型:弓步、马步、虚步、扑步、歇步、丁步、垫步(4)腿法: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弹腿、侧踹腿、里合腿(5)平衡练习与跳跃:提膝平衡、燕式平衡、腾空飞脚(6)组合练习:(7)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项目考核(8)初级长拳第三路全套动作3、太极拳基本功内容:(1)手型: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2)步型: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3)基础单式:进步、退步、云手、冲拳、打肘。
(4)基础桩功(介绍内容):无极桩(也叫浑元桩);太极桩(也叫开合桩)。
(5)简化太极拳(24式)全套动作三、学时分配2、第二学期教学内容与进度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1、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突出重点、难点。
2、动作示范(分正面、背面、侧面)伴随语言讲解;分解示范与完整示范相结合。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武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武术英文名称: Wushu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 60学分: 4适用对象:本、专科生•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体育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
武术专项课是我校开设的体育专项课之一,是为对武术项目有一定爱好和基础的学生开设的,它是使学生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基础之上重点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术,锻炼方法和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武术运动为主要锻炼形式,兼顾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掌握锻炼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规律,能够用武术运动这一形式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能逐步提高,能欣赏和理解高水平武术比赛,能在基层武术活动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
2. 熟练掌握基本功、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棍术、24式太极拳、初级刀术等五大基本技术,能够做到动作准确规范。
能够熟练组织和参加业余的武术比赛。
3. 具有一定的灵活运用动作能力和实战能力,具有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勇气和信心。
4. 全面发展和提高各项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为今后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5. 了解武术运动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在比赛中加以实践和提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 、基本理论部分1.1 、体育概述1.1.1 、体育的概念、产生和组成1.1.2 、体育的本质与功能1.1.3 、体育与素质教育1.1.4 、高等学校体育1.2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1.2.1 、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2.2 、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2.3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1.2.4 、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1.3 、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1.3.1 、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1.3.2 、锻炼身体的方法1.3.3 、锻炼方法的选择1.3.4 、身体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1.4 、体育卫生与保健1.4.1 、体育锻炼的卫生常识。
小学武术教学大纲模板
---小学武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和技能,了解武术的基本理论。
3.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理论:-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分类与特点- 武术的基本功与步法2. 武术基本动作:- 基本拳法、掌法、腿法- 基本套路练习- 基本对练动作3. 武术器械:- 常用器械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器械套路练习4. 武术保健操:- 适合小学生的武术保健操三、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 武术基本理论介绍- 基本拳法、掌法、腿法学习- 基本套路练习2. 第二学期:- 基本对练动作学习- 武术器械使用方法与技巧- 器械套路练习- 武术保健操学习3. 第三学期:- 提高基本动作的熟练度和技巧- 加强对练和器械练习- 组织武术表演和比赛四、教学方法1. 讲解示范法:教师详细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2. 分步练习法:将动作分解成几个步骤,逐一进行练习。
3. 对练法:两人一组,互相练习动作,提高协调性和配合能力。
4.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出勤率:考核学生出勤情况。
2. 技术水平:考核学生对武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3. 学习态度:考核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 综合素质:考核学生在武术学习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等。
六、教学资源1. 武术教材2. 武术器材(拳套、器械等)3. 教学场地4. 多媒体教学设备---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模板,具体的教学大纲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和基础等因素进行定制。
武术教学大纲
《武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武术学时:68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武术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武术课程中的基本理论,较好地掌握技术中重点内容常见套路的和中学武术教材,具备基本的教学和示范能力,并能看图自学简易的武术套路。
2.通过武术教学,使学生达到会讲、会做、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初级中学体育课武术项目的教学工作和业余训练能力。
3.通过武术教学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个性,提高武德修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发展需要.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部分理论教学(10学时)第一章概述(1学时)第一节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知识点:武术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古代武术发展概况;近、现代武术发展概况;武术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
第二节武术的内容及分类主要知识点: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第三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主要知识点:武术的特点;武术作用。
重点;武术的特点、作用。
难点:武术理论研究第二章武术的技法分析和武术图解知识(1学时)第一节防身自卫与技法分析主要知识点:防身自卫的概述、技法特点;第二节套路演练技法分析主要知识点:长拳、太极拳的概述,技术要求;散打概述、散打技术分析。
第三节武术图解知识主要知识点: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识图自学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武术组合动作的创编。
重点:武术的技法分析和武术图解知识难点:武术组合动作的创编第三章武术教学(4学时)第一节武术的教学特点与要求主要知识点:武术的教学特点,武术的教学要求第二节武术教学法主要知识点:指导法,练习法,评价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第三节套路教学要求与步骤主要知识点:套路教学步骤,要求第四节攻防教学步骤与要求主要知识点:攻防教学步骤、要求。
第五节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主要知识点:注意武德教育;突出难点,围绕重点;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准备活动能力内容;注意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以集体教学为主;加强安全教育;注意培养骨干。
武术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武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武术2. 课程类别:体育与健康3.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4. 学时数:总学时/周学时/学分5.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6.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安排]7. 教学地点:[具体教学场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武术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 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 熟悉武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地进行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腿法和拳术动作。
- 能够进行武术套路和器械的基本练习。
- 能够进行简单的武术自卫动作。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
-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 培养学生良好的武德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 武术概述- 武术基本理论- 武术文化- 武术竞赛规则2. 实践部分:- 基本手型、步型、腿法练习- 套路练习- 器械练习- 自卫动作练习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武术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
2. 示范法:示范武术动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动作要领。
4.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的出勤、态度、练习情况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考试、比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素质。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进度安排[在此列出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表,包括每周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等]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纲要求且有系统性、权威性的教材。
2. 教具:根据不同阶段和内容的教学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具,如木人桩、沙袋等。
3. 场地:保证教学场地的安全和适宜。
---请根据您的具体教学需求,对以上模板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武术教学大纲
武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及意义(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从它的形成、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美学思想、兵法思想、伦理道德等丰富的传统文化。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必修内容之一。
(2)武术具有壮内强外的健身,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等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在思想上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了解武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和内容,同时懂得如何去欣赏武术;能够较好的完成1-2个完整套路和一定的基本技击术。
通过系统的训练达到能够代表合肥学院参加各种等级的比赛任务的目的和提高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原则上安排是初级长拳、简化太极拳、简化太极剑、基本技击术等内容。
要求大多数的同学较好的掌握每学期实践课的内容,了解武术基本常识和部分理论。
(2)实践教学中对初、中、高级会员要区别对待。
对于准会员主要是以完成基本套路为主同时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武术运动基本认知水平,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中级会员应注重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在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选择,积极加以训练指导,通过组织各种竞赛,积累比赛经验、提高他们的比赛能力;对于高级会员应重点围绕承担的赛事任务组织有效的训练、参加各种比赛。
(3)课堂教学与训练要注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和练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他内容要求学生有所了解,使其对武术运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布置课外训练作业、参与和组织教学比赛等培养学生比赛能力、比赛的组织能力和裁判工作能力;(5)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教具提高教学效果.三.教学重点、难点(1):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既要克服枯燥关,不打击对武术兴趣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每一位同学。
武术教学大纲
太极拳教学纲要
一、教学目的任务
1、认识太极拳强身健体的原理,培养对我国传统体育的学习兴趣,养成自觉练习太极拳的良好习惯,为终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简化太极拳”套路,了解太极拳的发展历史;
3、增长传统体育知识.达到独立练拳,增强体质的目的;
4、增强身体素质,促使身心健康;
5、弘扬祖国传统体育,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时数分配
注:逢学年第一学期,游泳时数改为机动
四、考核内容和成绩分配
祥见“第一部分总纲:考核内容及成绩分配”(P6-P10)(一)运动技能考核(占总成绩30%)
1
2、评分标准
(二)专项素质考核(占总成绩5%)
1、考核内容:直腿双拍脚(仰卧飞腿)
2。
《武术教学大纲》
《武术教学大纲》武术教学大纲武术,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体育运动,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为了规范武术教学,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中国武术协会制定了《武术教学大纲》。
一、武术的定义和分类武术,简单来说,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技巧和动作来实施攻击和防御的技术体系。
它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历史,武术可以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类。
内家拳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为代表,注重内功修炼和身心合一;外家拳以少林拳、洪拳、咏春拳等为代表,注重力量和技巧的运用。
二、武术教学的目标和原则《武术教学大纲》明确了武术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首先,武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道德品质。
通过武术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耐力,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其次,武术教学的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
教学内容应该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应该有系统的规划,教学步骤应该有循序渐进的安排。
三、武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武术教学大纲》对武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功、套路和实战三个方面。
基本功是武术训练的基础,包括站桩、基本步法、基本拳法等。
套路是武术技术的综合运用,通过一系列动作的组合和演练,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协调性。
实战是武术的最终目标,通过模拟实际战斗情景,让学生能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的技术。
武术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示范教学、分组练习、对抗演练等。
示范教学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动作和技巧的正确姿势和操作方法,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
分组练习是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和能力进行分组,让他们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对抗演练是模拟实际战斗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技术,提高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
四、武术教学的评价和考核为了评价学生的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武术教学大纲》规定了武术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方法。
武术教学大纲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武术二、课程性质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武术教学,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战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自卫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武术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理论。
(2)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套路和实战技巧。
(3)熟悉武术的锻炼方法和保健知识。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地完成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自卫。
(3)能够运用武术进行身心锻炼。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律意识。
(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自卫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理论(1)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武术的分类与特点(3)武术的锻炼方法与保健知识2. 武术基本动作(1)基本步型与步法(2)基本手法与手法运用(3)基本腿法与腿法运用(4)基本平衡与跳跃动作3. 武术套路(1)初级套路:如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等(2)中级套路:如少林拳、南拳等(3)高级套路:如形意拳、八卦掌等4. 武术实战技巧(1)攻防原则与技巧(2)实战模拟与对抗训练(3)自卫术与防身术5. 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1)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2)武术训练的基本方法(3)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组织与实施五、教学安排1. 学时分配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2.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学期:第1-4周:武术基本理论、基本动作与步型步法第5-8周:初级套路学习与练习第9-12周:基本手法与手法运用、实战技巧初步第二学期:第1-4周:中级套路学习与练习第5-8周:基本腿法与腿法运用、实战技巧提高第9-12周:高级套路学习与练习、自卫术与防身术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武术基本理论、基本动作和套路。
2.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跟学。
武术教学大纲内容
武术教学大纲内容武术教学大纲内容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技巧和哲学内涵一直以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为了规范和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武术教学大纲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武术教学大纲的内容,以及其在武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基本功训练武术教学大纲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是武术学习的基石,包括身法、步法、拳法、腿法等。
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并培养出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基本功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活性和耐力,为后续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套路演练套路是武术技术的组合和表演,也是武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武术教学大纲规定了不同级别学生应学习的套路内容和要求。
套路演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通过反复练习套路,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套路的精髓和内涵,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表演能力。
三、器械应用武术器械是武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剑、刀、枪、棍等。
武术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应学习的不同器械种类和技术要求。
器械应用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创造力。
通过器械应用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身心修养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方式。
武术教学大纲强调学生应注重身心修养的培养。
身心修养包括内功修炼、冥想和气功等。
通过身心修养的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意识和专注力,增强自己的体质和抵抗力。
身心修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五、道德教育武术教学大纲强调道德教育在武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道德教育的培养,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道德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武术教学大纲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武术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2)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套路和技能;(3)了解武术的健身原理和训练方法。
2. 技能目标:(1)学会武术的基本动作,能够独立完成套路;(2)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身自卫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热爱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四、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知识2. 武术基本动作与套路3. 武术训练方法与技巧4. 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5. 武术文化与礼仪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武术基本知识学习(2周)2. 第二阶段:武术基本动作与套路学习(4周)3. 第三阶段:武术训练方法与技巧学习(2周)4. 第四阶段: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学习(1周)5. 第五阶段:武术文化与礼仪学习(1周)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传授武术的基本动作与套路。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武术动作。
3.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比赛法:通过组织武术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5.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武术经典案例,加深学生对武术文化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纪律性等。
2. 动作掌握程度: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动作与套路的熟练程度。
3. 身体素质: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4. 竞技水平:学生在武术比赛中的表现。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武术教程》2. 教具:武术器械、音响设备、场地等3. 网络资源:武术教学视频、武术文化资料等九、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分四学期完成(分别为 4、6、7、8 学期)。共
272 学时,其中讲授 56 学时、实践 216 学时。8 学分。 (一)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二)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武术的高级套路、内家拳中的形意拳、太极拳、鞭杆、八卦掌和中
3.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掌握武术基本动作和武术套路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 生对教学指导语的记忆和应用。
4.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培养吃苦耐劳与艰苦奋斗的思想品质养成武术锻 炼的习惯,培养从事武术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武术教育人才。
教学要求 1.根据本大纲的任务和内容要求,知晓武术专修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步骤 2.通过录像展示,向学生详细介绍大纲的内容、任务和具体的要求,要求明确学 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严守上课时间,到馆做好准备工作。注意服装的整洁和仪表言行,作到行为世 范。 4.根据大纲要求、计划、进度,认真编写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5.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加强安全教育和措施配备。严 格考勤制度,努力教书育人。 6.严格考试制度,执行教师定人定项统一考试制度和评分方法。严禁考试中的舞 弊行为。 7.关心爱护学生,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社会的形势发展要求,改进大纲内 容,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使用教材
二、课程内容
(一)理论部分 1.武术裁判法 (1)套路竞赛的组织与实施 (2)散手的组织与实施 (3)具体动作的评分 2.武术套路的构成成分分析 (1)套路的历史与目的 (2)套路的构成成分 (3)套路的构成成分的启示 3.武术功能的转变 (1)格斗的武术 (2)健身的武术 (3)文化的武术 4.武术的史学研究 (1)武术的史学文献
161
(3)重心转换不明显者出现一次扣去 0.5 分 (4)蹬脚力点不明显者扣 0.5 分,晃动者扣 1 分 (5)在一个动作演练过程中出现上体前倾或者后仰的扣去 0.5 分 (6)在动作演练过程中出现明显停顿者出现一次扣 0.5 分 (7)出现上肢动作不符合规格的,出现一次,扣去 0.5 分 (8)出现直臂僵直的现象累计两次扣 0.5 分 (9)揽雀尾出现上肢上下动作而没有转腰动作者扣 2 分 (10)对于漏接的动作,按错误动作处理,出现两次或者两次以上漏接现象的 不予计成绩 (11)对于在演练过程中,出现两次以上两秒以上停顿的,不予计成绩。 演练水平指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能够较好地体现内家拳的各项特征。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武之洲.武术竞赛套路高级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蔡仲林,周之华.武 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陈盛甫.鞭 杆[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国传统健身术的基本套路和基本练习方法;了解武术没落的原因,武术在学校体育中 和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裁判法,并用武术术语进行交流。
2.使学生熟练掌握武术基本功、基本跳跃动作,长拳竞赛套路,形意进退连环, 二十四式非简化太极拳、太极拳对打、二路鞭杆等套路和八段锦、五禽戏和四十九式 经络动功及推手和散手的基本动作和练法。
8
8
武术评价体系构建
6
8
武术资料的检索
4
8
武术论文的现状
8
8
56
长拳竞赛套路
34
4
非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
12
4
太极拳对打
实 太极拳四十二式
践 三十二式太极剑
教
二路鞭杆 学
传统养生术
10
4
34
6
32
6
38
7
12
7
散手
20
8
学生自我实践教学实习
16
8
其它
考试
4、6 每学期 8
7、8 2 学时
总计
272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大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包括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修
论文两部分,实践部分包括长拳技术和传统技术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采用集体教学
方式进行,实践采用集体教学、个别纠正的方式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课后均安排课
160
后作业。专修的同学会安排参加文艺演出以促进其套路技术的完善。 (六)考核方式 1.第四、六、七学期所学实践内容均为考试内容,占总成绩的 80%,平时成绩占
159
蔡仲林,周之华.《武 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
时数 学期
备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武术术语
2
4
武术攻防的历史
4
4
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4
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
2
4
理
武术裁判法
4
7
论
武术套路的构成成分分析
8
7
教
武术功能的转变
4
7
学
武术的史学研究
4
8
武术的教学改革
20%;第八学期安排理论考试,占本学期总成绩的 30%,专修论文占 30%,平时成绩占 10%,实践成绩占 40%,理论考试的内容范围为所有讲授过的理论课。
2.内容及评分标准 考试满分为 100 分,其中动作规格分 60 分,演练水平分 40 分。动作规格按扣 分点扣除;演练水平教师给出。分长拳类和内家拳类。 长拳类:步法规格参照标准:弓步前腿大腿平行地面;马步大腿平行地面;扑 步支撑腿完全折叠;虚步支撑腿大腿与地面夹角大于 135 度;歇步双腿裹紧,没有明 显缝隙;交叉步后腿蹬直。腾空飞脚起摆腿摆过腰际,击响腿击接响在肩上。 扣分点 (1)步法(过渡动作除外),每一步法 1 分,出现违反上述规格的步法一次, 扣 1 分。 (2)步法一次做不到位,调整一次不扣分,调整两次作到位者扣 0.5 分。 (3)出现附加支撑累计四次者扣 1 分。 (4)弓步脚跟离地累计两次者扣 1 分。 (5)上肢出现错误(包括拳、掌、钩和轨迹的错误)者扣 0.5 分。 (6)冲拳位置不正确累计两次扣 1 分。 (7)上肢曲臂者累计两次扣 0.5 分。 (8)对于漏接的动作,按错误动作处理,出现两次或者两次以上漏接现象的不 予计成绩。 (9)对于在演练过程中,出现两次以上两秒以上停顿的,不予计成绩。 (10)腾空飞脚等腾空动作击响脚需在肩上。 演练水平,指的是在演练过程中,眼法的得当应用,精神集中,没有左顾右盼 的现象,摆头有力等,有利于体现武术精、气、神的动作和神态。 内家拳类:步法是指在太极拳等演练中除开立步和进半步之外的步法。每一步 法分值 1 分。 扣分点 (1)迈步出现拗步一次,扣去 1 分 (2)出现过膝一次扣去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