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精讲易错题集(超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易错题7动量守恒定律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易错点07 动量守恒定律易错题【01】对动量守恒定义理解有误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注1]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3.适用条件(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
(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注2](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易错题【02】对爆炸、反冲运动分析有误碰撞、反冲、爆炸1.碰撞(1)特点:作用时间极短,内力(相互碰撞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守恒。
(2)分类①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损失。
[注3]②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机械能损失最大。
2.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题型技法] 碰撞问题解题策略(1)抓住碰撞的特点和不同种类碰撞满足的条件,列出相应方程求解。
(2)可熟记一些公式,例如“一动一静”模型中,两物体发生弹性正碰后的速度满足:v 1′=m 1-m 2m 1+m 2v 1 v 2′=2m 1m 1+m 2v 1 (3)熟记弹性正碰的一些结论,例如,当两球质量相等时,两球碰撞后交换速度。
当m 1≫m 2,且v 2=0时,碰后质量大的速率不变,质量小的速率为2v 1。
当m 1≪m 2,且v 2=0时,碰后质量小的球原速率反弹。
易错题【03】对爆炸过程各个量分析有误爆炸现象的三个规律动量守恒 由于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受到的外力,所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动能增加 在爆炸过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爆炸后系统的总动能增加位置不变爆炸的时间极短,因而作用过程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爆炸后仍然从爆炸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01 对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到位1、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警示】本题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动量守恒定义理解有误。
高中物理复习精讲易错题集(共231页)
第一章质点的运动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使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例2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到达地面。
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g=10m/s2)例3经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使时,制动后40s 停下来。
现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使发现前方180m处有一货车B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使,司机立即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例4如图1-7所示,一人站在岸上,利用绳和定滑轮,拉船靠岸,在某一时刻绳的速度为v,绳AO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不计摩擦和轮的质量,则此时小船的水平速度多大?例5一条宽为L的河流,河水流速为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要使船划到对岸时航程最短,船头应指向什么方向?最短航程是多少?例6有一个物体在h高处,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落地时的速度为v1,竖直分速度为v y,下列公式能用来计算该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的是()例7一个物体从塔顶落下,在到达地面前最后一秒内通过的位移为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g=10m/s2)。
例8正在与Rm高空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每隔1s释放一个小球,先后共释放5个,不计空气阻力,则()A.这5个小球在空中排成一条直线;B.这5个小球在空中处在同一抛物线上C.在空中,第1,2两个球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相邻两球的落地间距相等例9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以后落到地面上的Q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随之运动,如图1-16所示,再把物块放到P点自由滑下则()A.物块将仍落在Q点;B.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左边;C.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右边;D.物块有可能落不到地面上第二章牛顿定律例1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例2如图2-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F1,F2和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及解析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
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
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
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解析】【详解】(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P 01sin 37cos372E mgx mgx mv μ︒︒=++ 解得:E p =42J(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1=10m/s 2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v v t a -=解得:t 1=0.4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0112v v x a -= 解得:1 2.4x m L =<因为tan 37μ︒<,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2=2m/s 2假设工件速度减为0时,工件未从传送带上滑落,则运动时间为:22vt a = 解得:t 2=2s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 3? 1n n n n n 解得:x 2=4m工件运动到C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故假设成立。
高中物理常见易错题集(含答案)
物理科错题1.如图所示,实线是电场中一簇方向已知的电场线,虚线是一个带正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B.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C.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D.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于在b点的速度1.1.如图,虚线为一架飞机飞行中的一段轨迹,P是轨迹上的一点,则飞机经过P 点时所受合力的方向,可能正确的是______A.甲B.乙C.丙D.丁1.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______A.速度的大小一定变化B.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C.加速度的大小一定变化D.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1.3.2018珠海航展,我国五代战机“歼20”再次闪亮登场。
表演中,战机先水平向右,再沿曲线ab向上(如图),最后沿陡斜线直入云霄。
设飞行路径在同一竖直面内,飞行速率不变。
则沿ab段曲线飞行时,战机______A.所受合外力大小为零B.所受合外力方向竖直向上C.竖直方向的分速度逐渐增大D.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2.如图所示,电容器C两板间有一负电荷q静止,使q向上运动的措施是A.两板间距离增大B.两板间距离减少C.两板正对面积减小D.两板正对面积增大2.1.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相连,开始时开关闭合。
一带电油滴沿两极板中心线方向以一初速度射入,恰好沿中心线直线通过电容器。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A.油滴带正电B.保持开关闭合,将下极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可使油滴向上偏转C.保持开关闭合,将下极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可使油滴仍沿中心线直线运动D.断开开关,将下极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可使油滴向上偏转2.2.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电池相连。
在电容器的两板间有一带正电的质点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现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______A.电容变大,质点向上运动B.电容变大,质点向下运动C.电容变小,质点保持静止D.电容变小,质点向下运动2.3.如图所示,在与直流电源相接的平行板电容器内部,有一个带电体P正好处于静止状态。
高中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含解析)
高中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含解析)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如图所示,R 1=R 2=2.5Ω,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10Ω,电压表为理想电表。
闭合电键S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当滑片P 分别滑到变阻器的两端a 和b 时,电源输出功率均为4.5W 。
求 (1)电源电动势;(2)滑片P 滑动到变阻器b 端时,电压表示数。
【答案】(1) 12V E = (2) 7.5V U = 【解析】 【详解】(1)当P 滑到a 端时,21124.5RR R R R R =+=Ω+外 电源输出功率:22111(E P I R R R r==+外外外) 当P 滑到b 端时,1212.5R R R =+=Ω外电源输出功率:22222(E P I R R R r==+'外外外) 得:7.5r =Ω 12V E =(2)当P 滑到b 端时,20.6A EI R r==+'外电压表示数:7.5V U E I r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动势为1.5V ,内阻为0.12Ω,外电路的电阻为1.38Ω,求电路中的电流和路端电压.【答案】1A ; 1.38V 【解析】 【分析】 【详解】闭合开关S 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电路中的电流I 为:I==A=1A路端电压为:U=IR=1×1.38=1.38(V )3.电源的电动势为4.8V 、外电阻为4.0Ω时,路端电压为4.0V 。
如果在外电路并联一个6.0Ω的电阻,路端电压是多大? 【答案】3.6V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当外电阻为4.0Ω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4A 1.0A 4U I R ===外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I R r =+代入数据解得r =0.8Ω当外电路并联一个6.0Ω的电阻时462.446R ⨯==Ω+并 电路中的总电流4.8A=1.5A 2.40.8E I R r '==++并 所以路端电压1.52.4V3.6V U I R '==⨯'=并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16V ,内电阻r =1.0Ω,电阻R 1=9.0Ω,R 2=15Ω。
高考物理 一轮复习精讲易错题集230页
第一章质点的运动错题集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
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与距离(路程)、速度与速率、时间与时刻、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不同。
二、基本方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问题,这是将复杂的问题利用分解的方法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方法,这也是形象、直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些具体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在整个物理学研究问题中都是经常用到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加以体会。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
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使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0=10 m/s加速度【错解原因】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
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
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什么时候不存在。
【分析解答】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
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
据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0-at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评析】物理问题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当得出结果后,应思考是否与s=-30m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与实际不相符的。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集锦(带答案)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一名特种兵从空中静止的直升飞机上抓住一根竖直悬绳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2时刻特种兵着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t2时间内,平均速度v=v1+v22B.在t1~t2时间内特种兵所受悬绳的阻力越来越大C.在0~t1时间内加速度不变,在t1~t2时间内加速度减小D.若第一个特种兵开始减速时第二个特种兵立即以同样的方式下滑,则他们在悬绳上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A.在t1~t2时间内,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特种兵的位移大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A错误;则平均速度v>v1+v22B.在t1~t2时间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阻-mg=ma解得F阻=mg+ma因为加速度a增大,则特种兵所受悬绳的阻力增大,B正确;C.在0~t1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不变,则加速度不变,在t1~t2时间内,图线切线的斜率绝对值逐渐增大,则加速度逐渐增大,C错误;D.若第一个特种兵开始减速时第二个特种兵立即以同样的方式下滑,由于第一个特种兵的速度先大于第二个特种兵的速度,然后又小于第二个特种兵的速度,所以他们在悬绳上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故选B。
2、在离水面高h处的跳台上,运动员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起跳,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估算运动员从起跳到落水的时间t,可用下列哪个方程()A.ℎ=v0t−12gt2B.ℎ=−v0t+12gt2C.ℎ=v0t+12gt2 D.ℎ=−v0t−12gt2答案:B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可得−ℎ=v0t−12gt2即ℎ=−v0t+12gt2故选B。
小提示:规定运动的正方向,同一等式中所有矢量的正方向要一致。
3、每隔0.2s从同一高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初速度大小为6m/s的小球,设小球在空中不相碰。
g取10m/s2,则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A.6B.7C.8D.9答案:B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整个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有h=v0t-12gt2可知小球位移-时间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所用时间t=1.2s,每隔0.2s抛出一个小球,故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线的交点表示两小球位移相等,可数得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7。
高中物理易错题
高中物理易错题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在新高考中也是不可替代的科目之一。
但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高中物理常常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
其一大原因是因为高中物理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多,而且其中涉及到很多逻辑严密的问题,若不能妥善掌握,则很有可能会在考试中犯下一些低级错误,严重影响成绩。
因此,本文将总结一些高中物理容易出现的易错题,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知识,避免犯错。
一、热学热学是高中物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同学们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混淆单位热力学中常用的单位有焦耳和卡路里两种。
注意,焦耳是热量单位,而卡路里是兴奋作用食物的热量单位,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做题时需要严格区分。
2.对话和传导的混淆热能的传递方式有三种,即热辐射、热传导和对流。
同学们在做题时容易将这三种传递方式混淆,例如,在被传系中,有互赦发热的物体,会向外发射热辐射,而且等状态时使用热平衡条件。
在做题时应注意,各传递方式的特点和计算公式。
3.热力学循环的计算在做热机循环计算时也时常出错。
同学如果不能掌握好热机的基本原理和热力学循环,则很容易导致整体计算错误,取得低分。
二、电学电学也是高中物理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其中常见的易错点如下:1.计算元件电阻的过程中,选择错误的公式,不管是并联、串联、耦合什么样式,都按一个规律去运算。
单项只有两个物理量:电压和电阻,欧姆定律几乎是万能的。
2.电力问题的计算时会涉及到一些常见的推导。
一个是张力的推导,另一个是功率的推导。
同学们需要对其有着详细的了解和熟练的运用。
3.电路运算中,同学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基本概念的识别。
例如,电流大小和方向、电压大小和正负极性、电功率的正负号,不注意识别很容易出现错误。
三、波动学波动学是高中物理中比较难的一个知识点,容易让学生掌握不好。
进行学习时,同学们常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波的概念波是物理学内一个极为复杂的研究对象,学生并不是很容易理解。
高中物理易错题汇总含答案
高中物理易错题汇总含答案一.选择题(共8小题)1.图甲为一玩具起重机的电路示意图,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变压器原线圈中接入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电动机的内阻为R M=5Ω,装置正常工作时,质量为m =2kg的物体恰好以v=0.25m/s的速度匀速上升,照明灯正常工作,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流表的示数为3A。
g取10m/s2,设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全部用来提升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线圈的输入电压为B.照明灯的额定功率为30WC.电动机被卡住后,原线圈上的输入功率增大D.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内阻上的热功率为20W2.“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这一经典语言深刻体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奥运”理念。
张北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把张北的风转化为清洁电力,并入冀北电网,再输向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
远距离输电过程,我们常常采用高压输电。
某风力发电站,通过远距离输送一定功率的交流电,若将输送电压升高为原来的n倍,则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为()A.原来的B.原来的C.原来的n倍D.原来的n2倍3.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设备,构造原理如图所示。
离子源S产生的各种不同正离子束(初速度可视为零,不计粒子间相互作用)经MN间的加速电压加速后从小孔O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运转半周后到达照相底片上的P点,P点到小孔O的距离为x。
下列关于x与(比荷的倒数)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4.磁电式电流表是常用的电学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电表内部由线圈、磁铁、极靴、圆柱形软铁、螺旋弹簧等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靴与圆柱形软铁之间为匀强磁场B.当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时,线圈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不变C.通电线圈通常绕在铝框上,主要因为铝的电阻率小,可以减小焦耳热的产生D.在运输时,通常把正、负极接线柱用导线连在一起,是应用了电磁阻尼的原理5.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阻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3Ω和10Ω,电流表、电压表都是理想交流电表,a、b输入端的电流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03s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B.电流表的示数为C.电压表的示数为D.0~0.04s内,电阻R1产生的焦耳热为0.48J6.某同学自己绕制了两个线圈套在可拆变压器的铁芯上,组成了一个新变压器,如图甲所示,线圈a作为原线圈连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电源输出的电压如图乙所示,线圈b接小灯泡。
高中物理易错题精选讲解7热学错题...
高中物理易错题精选讲解7: 热学错题集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微观的分子动理论部分,一是宏观的气体状态变化规律。
其中分子动理论部分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物体的内能等概念,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物体内能变化的规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包括热力学温度、理想气体和气体状态参量等有关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过程的特点及规律(包括公式和图象两种描述方法)。
二、基本方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是理想化的模型方法,其中在分子动理论中将微观分子的形状视为理想的球体,这是通过阿伏伽德罗常数对微观量进行估算的基础;在气体状态变化规律中,将实际中的气体视为分子没有实际体积且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想气体,从而使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以大大的简化。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较为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到位,导致这些微观量及规律与宏观的温度、物体的体积之间关系不能建立起正确的关系。
对于宏观的气体状态的分析,学生的问题通常表现在对气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方面存在着困难,由此导致对气体状态规律应用出现错误;另外,本章中涉及到用图象法描述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对于p?V,p?T,V?T图的理解,一些学生只观注图象的形状,不能很好地理解图象上的点、线、斜率等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从图象上分析气体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体积变化(做功情况)时出现错误,从而导致利用图像分析气体内能变化等问题时的困难。
例1? 设一氢气球可以自由膨胀以保持球内外的压强相等,则随着气球的不断升高,因大气压强随高度而减小,气球将不断膨胀。
如果氢气和大气皆可视为理想气体,大气的温度、平均摩尔质量以及重力和速度随高度变化皆可忽略,则氢所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的浮力将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错解】错解一:因为气球上升时体积膨胀,所以浮力变大。
高中物理易错题
高中物理易错题一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2、“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二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8、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1、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高中物理复习易错题 第六章 机械运动、机械波错题集.pdf
第六章? 机械运动、机械波错题集 ?一、主要内容 ? 本章内容包括机械振动、回复力、振幅、周期、频率、简谐振动、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波长、波速、横波、纵波、波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概念,以及单摆振动的周期规律、简谐运动的图像、简谐运动中的能量转化规律、波的图像、波长和频率与波速之间的关系等规律。
? 二、基本方法 ? 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由于振动和波动的运动规律较为复杂,且限于中学数学知识的水平,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不可能像研究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那样从运动方向出发描述和研究物体的运动,而是利用图象法对物体做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及振动在介媒中的传播过程进行描述与研究。
图像法具有形象、直观等优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物理信息,在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加以体会;另外,在研究单摆振动的过程中,对于单摆所受的回复力特点的分析,采取了小摆角的近似的处理,这是一种理想化物理过程的方法。
? 三、错解分析 ? 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于诸如机械振动、简谐运动、受迫振动、共振、阻尼振动、等幅振动等众多的有关振动的概念不能深刻的理解,从而造成混淆;不能从本质上把握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区别和联系,这主要是由于振动的图象与波的图象形式上非常相似,一些学生只注意图象的形状,而忽略了图象中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了将两个图象相混淆。
另外,由于一些学生对波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对于波在传播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把握;由于干涉和衍射的发生条件、产生的现象较为抽象,所以一些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表现为抓不住现象的主要特征、产生的条件混淆不清。
例1? 一个弹簧振子,第一次被压缩x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被压缩2x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2,则两次振动周期之比T1∶T2为 [? ] A.1∶1? B.1∶2 C.2∶1? C.1∶4 【错解】? 压缩x时,振幅为x,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x。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第一章:力与运动1. 结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B. 物体的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C.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解析:根据结论可知,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并没有说明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所以 A 错误;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方向并没有在结论中提到,所以 C 和 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B。
2. 结论:一个物体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速度方向改变,那么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根据该结论可知:A. 一个物体速度变化时,加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B. 一个物体加速度变化时,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C.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D.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不一定变化解析:根据结论,一个物体在速度方向改变时具有加速度,但并没有说明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所以 A 和 B 错误;因为一个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是两个独立的量,所以 C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D。
3. 结论: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
那么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时候物体都不会有加速度B. 物体受到外力时一定会有加速度C. 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没有加速度D. 物体受到外力时才可能有加速度解析:根据结论可知,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所以正确答案是 D。
其他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4. 分析题: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恒力作用,速度改变的最可能原因是:A. 物体所受的恒力变化了B. 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 物体所受的阻力发生了变化D. 物体所受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此情况下,物体的质量未发生变化,所以B 错误;阻力与速度无关,所以C 错误;重力是一个固定的力,未发生变化,所以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A。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B.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C.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加速度Fam,该公式体现了比值定义法D.“总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2.如图所示,两块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OP、OQ,OP竖直放置,小球a、b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并斜靠在OP、OQ挡板上.现有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于b上,使a、b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保证b球不动,使竖直挡板OP向右缓慢平移一小段距离,则()A.推力F变大B.弹簧长度变短C.弹簧长度变长D.b对地面的压力变大3.如图所示,bc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穿在杆上,靠摩擦力与杆保持相对静止,M又通过轻细线悬吊着一个小铁球m,此时小车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而M、m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M 始终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当加速度增加到2a时A.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B.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C.横杆对M弹力增大D.横杆对M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C.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
高中物理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编1
选 择 题 部 分一、选择题常考考点1.万有引力和人造卫星㈠经典题目更多【预测题1】假设月球的直径不变,密度增为原来的2倍,“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嫦娥一号”卫星的向心力变为原来的一半B 、“嫦娥一号”卫星的向心力变为原来的8倍C 、“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周期与原来相同D 、“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周期变为原来的41 【答案】BD【解析】月球的直径不变,体积不变,密度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也增为原来的2倍,即M 2=2M 1。
月球对“嫦娥一号”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嫦娥一号”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即:F 向=F 万=G 2r mM ,“嫦娥一号”卫星原来的向心力为:F 1=G 211r m M ,“嫦娥一号”卫星现在的向心力为:F 2=G222r m M ,由题意知,r 2=21r 1,综合得出,F 2=8F 1,选项B 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嫦娥一号”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得:G 2r mM =m 224Tπr ,解得:T =GMr 324π,由于M 2=2M 1,r 2=21r 1,解得:T 2=41T 1。
【点评】该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物体在星球表面的运动中能量关系、人造卫星、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等。
万有引力定律与人造卫星问题注意两个关键方程:022Mm Mm G =mg G =ma R r ,,其中g 是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该知识链条的重要结点;a 为向心加速度,有诸多变化,是联系卫星(或行星)运动参量(如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高度;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速度关系等)与万有引力纽带。
结合万有引力做功的特点,可以将卫星的运动与能量变化综合起来命题,能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
【预测题2】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高中物理复习精讲易错题汇总(超全)
第一章质点的运动错题集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
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与距离(路程)、速度与速率、时间与时刻、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不同。
二、基本方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问题,这是将复杂的问题利用分解的方法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方法,这也是形象、直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些具体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在整个物理学研究问题中都是经常用到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加以体会。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
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使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0=10 m/s加速度【错解原因】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
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
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什么时候不存在。
【分析解答】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
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
据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0-at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评析】物理问题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当得出结果后,应思考是否与s=-30m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与实际不相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复习精讲易错题集第一章质点的运动错题集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
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与距离(路程)、速度与速率、时间与时刻、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不同。
二、基本方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问题,这是将复杂的问题利用分解的方法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方法,这也是形象、直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些具体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在整个物理学研究问题中都是经常用到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加以体会。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
例1 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使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 ,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0=10 m/s加速度【错解原因】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
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
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什么时候不存在。
【分析解答】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
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
据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0-at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评析】物理问题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当得出结果后,应思考是否与s=-30m 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与实际不相符的。
应思考在运用规律中是否出现与实际不符的问题。
本题还可以利用图像求解。
汽车刹车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据v0,a由此可知三角形v0Ot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刹车3s内的位移。
例2 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到达地面。
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g=10m/s2)【错解】物体从气球上掉下来到达地面这段距离即为物体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所以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为1445m。
【错解原因】由于学生对惯性定律理解不深刻,导致对题中的隐含条件即物体离开气球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视而不见。
误认为v0=0。
实际物体随气球匀速上升时,物体具有向上10m/s的速度当物体离开气球时,由于惯性物体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解答】本题既可以用整体处理的方法也可以分段处理。
方法一:可将物体的运动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1-3所示。
规定向下方向为正,则V0=-10m/sg=10m/s2据h=v0t+∴物体刚掉下时离地1275m。
方法二:如图1-3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分为A→B→C和C→D两段来处理。
A→B→C为竖直上抛运动,C→D为竖直下抛运动。
在A→B→C段,据竖直上抛规律可知此阶段运动时间为由题意知tCD=17-2=15(s)=1275(m)方法三:根据题意作出物体脱离气球到落地这段时间的V-t图(如图1-4所示)。
其中△v0otB的面积为A→B的位移△tBtcvc的面积大小为B→C的位移梯形tCtDvDvC的面积大小为C→D的位移即物体离开气球时距地的高度。
则tB=1s根据竖直上抛的规律tc=2s tBtD=17-1=16(s)在△tBvDtD中则可求vD=160(m/s)【评析】在解决运动学的问题过程中,画运动草图很重要。
解题前应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
草图上一定要有规定的正方向,否则矢量方程解决问题就会出现错误。
如分析解答方法一中不规定正方向,就会出现例3 经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使时,制动后40s停下来。
现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使发现前方180m处有一货车B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使,司机立即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错解】设汽车A制动后40s的位移为s1,货车B在这段时间内的位S2=v2t=6×40=240(m)两车位移差为400-240=160(m)因为两车刚开始相距180m>160m所以两车不相撞。
【错解原因】这是典型的追击问题。
关键是要弄清不相撞的条件。
汽车A与货车B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和初始时刻两车距离关系是判断两车能否相撞的依据。
当两车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大于初始时刻的距离时,两车相撞;小于、等于时,则不相撞。
而错解中的判据条件错误导致错解。
【分析解答】如图1-5汽车A以v0=20m/s的初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40s停下来。
据加速度公式可求出a=-0.5m/s2当A车减为与B车同速时是A车逼近B车距离最多的时刻,这时若能超过B车则相撞,反之则不能相撞。
(m)△S=364-168=196>180(m)所以两车相撞。
【评析】分析追击问题应把两物体的位置关系图画好。
如图1.5,通过此图理解物理情景。
本题也可以借图像帮助理解图1-6中。
阴影区是A车比B车多通过的最多距离,这段距离若能大于两车初始时刻的距离则两车必相撞。
小于、等于则不相撞。
从图中也可以看出A车速度成为零时,不是A车比B车多走距离最多的时刻,因此不能作为临界条件分析。
例4 如图1-7所示,一人站在岸上,利用绳和定滑轮,拉船靠岸,在某一时刻绳的速度为v,绳AO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不计摩擦和轮的质量,则此时小船的水平速度多大?【错解】将绳的速度按图1-8所示的方法分解,则v1即为船的水平速度v1=v·cosθ。
【错解原因】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弄清船的运动情况。
实际上船是在做平动,每一时刻船上各点都有相同的水平速度。
而AO绳上各点运动比较复杂,既有平动又有转动。
以连接船上的A点来说,它有沿绳的平动分速度v,也有与v垂直的法向速度vn,即转动分速度,A点的合速度vA即为两个分速度的合。
vA=v/cosθ【分析解答】方法一:小船的运动为平动,而绳AO上各点的运动是平动+转动。
以连接船上的A点为研究对象,如图1-9,A的平动速度为v,转动速度为vn,合速度vA即与船的平动速度相同。
则由图可以看出vA=v/cosθ。
【评析】方法二:我们可以把绳子和滑轮看作理想机械。
人对绳子做的功等于绳子对船做的功。
我们所研究的绳子都是轻质绳,绳上的张力相等。
对于绳上的C点来说即时功率P人绳=F·v。
对于船上A点来说P绳船=FvA·cos解答的方法一,也许学生不易理解绳上各点的运动。
从能量角度来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还应指出的是要有实际力、实际加速度、实际速度才可分解。
例5 一条宽为L的河流,河水流速为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要使船划到对岸时航程最短,船头应指向什么方向?最短航程是多少?【错解】要使航程最短船头应指向与岸垂直的方向。
最短航程为L。
【错解原因】上而错解的原因是对运动的合成不理解。
船在水中航行并不是船头指向什么方向就向什么方向运动。
它的运动方向是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共同决定的。
要使航程最短应是合速度垂直于岸。
【分析解答】题中没有给出v1与v2的大小关系,所以应考虑以下可能情况。
此种情况下航程最短为L。
②当v2<v1时,如图1-11船头斜向上游,与岸夹角为θ时,用三角形法则分析当它的方向与圆相切时,航程最短,设为S,由几何关系可知此时v2⊥v(合速度)(θ≠0)③当v2=v1时,如图1-12,θ越小航程越短。
(θ≠ 0)【评析】航程最短与时间最短是两个不同概念。
航程最短是指合位移最小。
时间最短是指用最大垂直河岸的速度过河的时间。
解决这类问题的依据就是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及两个方向运动的独立性。
例6 有一个物体在h高处,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落地时的速度为v1,竖直分速度为vy,下列公式能用来计算该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的是()故B正确。
【错解原因】形成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模型与规律配套。
Vt=v0+gt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而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不能用此公式。
第二不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
每个分运动都对应自身运动规律。
【分析解答】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C,D。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分运动与合运动时间具有等时性。
水平方向:x=v0t①据式①~⑤知A,C,D正确。
【评析】选择运动公式首先要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运动性质确定了,模型确定了,运动规律就确定了。
判断运动性要根据合外力和初速度的关系。
当合外力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合外力与v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当合外力与v0垂直且恒定时,物体做平抛运动。
当物体总与v垂直时,物体做圆运动。
例7 一个物体从塔顶落下,在到达地面前最后一秒内通过的位移为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g=10m/s2)。
【错解】因为物体从塔顶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得H=13.9m【错解原因】物体从塔顶落下时,对整个过程而言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而对部分最后一秒内物体的运动则不能视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为最后一秒内的初始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初速,由于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清,导致物理规律用错,形成错解。
【分析解得】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1-13所示。
物体从塔顶落到地面所经历时间为t,通过的位移为H物体在t—1秒内的位移为h。
因为V0=0由①②③解得H=125m【评析】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对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过程相互关系的分析,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如本题初位置记为A位置,t—1秒时记为B位置,落地点为C位置(如图1-13所示)。
不难看出既可以把BC段看成整体过程AC与局部过程AB的差值,也可以把BC 段看做是物体以初速度VB和加速度g向下做为时1s的匀加速运动,而vB可看成是局部过程AB的末速度。
这样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一些隐含条件。
使得求解方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有很多题通过v-t图求解既直观又方便简洁。
如本题依题意可以做出v-t图(如图1-14),由题意例8 正在与Rm高空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每隔1s释放一个小球,先后共释放5个,不计空气阻力,则()A.这5个小球在空中排成一条直线B.这5个小球在空中处在同一抛物线上C.在空中,第1,2两个球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相邻两球的落地间距相等【错解】因为5个球先后释放,所以5个球在空中处在同一抛物线上,又因为小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C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