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汇编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5篇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5篇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5篇第一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数学四则运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数学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老师首先讲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一些例子和练题帮助我们巩固了这些知识。

接着,老师介绍了乘法和除法的原理和运算规则,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老师还强调了四则运算的顺序和优先级的重要性。

第二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小数的运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小数的运算,包括小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

老师首先回顾了小数点的位置和读法,然后通过一些实例演示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接着,老师讲解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规则,并进行了一些练。

在课堂上还提到了小数的特殊情况,如小数乘以10、100或1000等。

最后,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些小组练,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分数的运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分数的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

老师首先回顾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然后通过一些实例演示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接着,老师讲解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规则,并进行了一些练。

在课堂上还提到了分数的化简和通分的方法。

最后,老师进行了一次小测验,检验我们对分数运算的掌握程度。

第四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比例和百分数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老师首先介绍了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通过一些具体例子解释了比例的应用。

接着,老师讲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并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进行百分数的转化和运算。

在课堂上还进行了一些练,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老师提出了一个综合应用题,要求我们利用比例和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节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题: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研究了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老师首先介绍了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几何图形和实际物体的例子解释了它们的意义。

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

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

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1。

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

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要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范文—2[/page]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3、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倒数一、课前谈话突破难点1.谈话——蕴含“两个”,突破“互为”师:老师也愿和六(1)班的同学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那老师就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老师的…(朋友)。

你们和老师互为朋友。

(指板书:互为)二、导入揭题,引导质疑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数学中的类似问题。

揭题——(板书:倒数的认识)师: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倒数?怎样求倒数?……这节课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三、创设活动情景,理解概念——“倒数是什么”师:我们刚刚研究了分数乘法,老师想了解大家掌握的怎么样?请看计算。

1.在分类中理解“是什么”①5/8×8/5 ②0.25×4③3/4+1/4④1.6-3/5 ⑤13/7×7/13⑥3/2×6/5×5/9计算后你有什么发现?师:如果请你将这六个算式分成两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汇报:乘积是1。

)[适当处板书:乘积是1]归纳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一类的算式。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预设:乘积是1。

2.举例感悟“怎么做”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与这些算式不同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不同的算式吗?归纳总结:像刚才举的这些例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乘积是1)在数学上“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5/8×8/5=1,我们就可以说5/8和8/5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如我们表述朋友的关系。

5/8倒数是8/5,8/5倒数是5/8。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②0.25×4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请您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活动)⑤13/7×7/133.在思辨中深入理解师:能说3/4和1/4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师:能说3/2、6/5和5/9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四、运用概念,探究方法——“怎样求倒数”过渡:大家对倒数理解的很不错,那么我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投影,出示例2)1.求下面各数的倒数3/5 26 7/2 0.6 1 0.25 0学生尝试。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最新整理)

(完整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最新整理)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

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

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六年数学上听课记录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1。

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

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要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范文—2[/page]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3、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5圆:圆的面积》听课记录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5圆:圆的面积》听课记录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5 圆:圆的面积》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形桌面等)为例,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计算这些物体的面积。

•引出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1.2 教学过程•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师首先回顾圆的周长公式,即C=2πr,并解释这个公式与圆的面积之间的联系。

•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纸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圆分割成若干等份,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的长(即圆的周长的一半,2C=πr)和宽(即圆的半径,r),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应用圆的面积公式:•通过几个例题详细展示如何使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和保留合适的小数位数。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不同半径的圆,让学生独立计算其面积。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并相互检查。

•拓展延伸:•引入与圆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圆形水池的表面积等。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圆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交流和思考。

二、学生活动•参与导入讨论:学生积极回应教师的导入问题,表达自己对圆面积计算方法的猜想和兴趣。

•观察与思考: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和讲解,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独立计算: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独立计算圆的面积,并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分享与交流: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教师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为导入,贴近学生实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过程:教师采用直观演示和推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知识,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小组讨论环节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机会,促进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倒数一、课前谈话突破难点1.谈话——蕴含“两个”,突破“互为”师:老师也愿和六(1)班的同学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那老师就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老师的…(朋友)。

你们和老师互为朋友。

(指板书:互为)二、导入揭题,引导质疑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数学中的类似问题。

揭题——(板书:倒数的认识)师: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倒数?怎样求倒数?……这节课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三、创设活动情景,理解概念——“倒数是什么”师:我们刚刚研究了分数乘法,老师想了解大家掌握的怎么样?请看计算。

1.在分类中理解“是什么”①5/8×8/5 ②0.25×4③3/4+1/4④1.6-3/5 ⑤13/7×7/13⑥3/2×6/5×5/9计算后你有什么发现?师:如果请你将这六个算式分成两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汇报:乘积是1。

)[适当处板书:乘积是1]归纳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一类的算式。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预设:乘积是1。

2.举例感悟“怎么做”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与这些算式不同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不同的算式吗?归纳总结:像刚才举的这些例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乘积是1)在数学上“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5/8×8/5=1,我们就可以说5/8和8/5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如我们表述朋友的关系。

5/8倒数是8/5,8/5倒数是5/8。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②0.25×4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请您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活动)⑤13/7×7/133.在思辨中深入理解师:能说3/4和1/4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师:能说3/2、6/5和5/9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四、运用概念,探究方法——“怎样求倒数”过渡:大家对倒数理解的很不错,那么我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投影,出示例2)1.求下面各数的倒数3/5 26 7/2 0.6 1 0.25 0学生尝试。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讲课教案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讲课教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6÷4=1.
4÷6=2/3,3÷2=2/3,8÷12=2/3(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因为12÷6=2,8÷4=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D的长是长方形A的长的2倍,长方形D的宽也是A的宽的2倍。它们长和宽的倍数一样所以比较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1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6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1.数一数,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A、B、D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长方形D的长是A的长的几倍? D的宽又是A的宽几倍?
师:同学们一张长方形图片如果宽不变,长扩大(或缩小),或者长不变,宽扩大(或缩小),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生:不会像。
师:对,如果长和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生:会像。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看长是6宽是4的长方形经过以上变化后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像还是不像。
(3)长方形B的长是A的长的几分之几?B的宽又是A的宽几分之几? 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生1:我们发现了A、B、D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40÷2=20(千米)45÷3=15(千米)(师板书)
师:刚才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用除法,现在求速度也是用什么法?生:也用除法。
二、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笔记

六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笔记

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笔记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地点:六年级数学课堂
主题:分数乘法
记录员:XXX
参与教师:XXX、XXX、XXX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引导学生回忆起整数乘法的规则。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整数乘法应用到分数中,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分数乘法。

二、新课讲解
1.分数乘整数: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解释了如何将整数乘法应用到分数中,
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分子与分母的约分:教师详细讲解了如何对分数进行约分,并举例说明约
分的过程和必要性。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
的计算方法,并强调了约分的重要性。

三、课堂互动
1.教师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练习。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点评,并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讲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分数乘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

2.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包括分数乘整数、分子与分母的约分、分
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等。

2.教师强调了约分在分数计算中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约分的步骤和规
则。

3.教师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分数乘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表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表

上课时间:2020/10/8。

上课班级:小学六年级。

上课内容:数学。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1、老师采用图片引导学生具体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半正方形让
学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形。

2、老师提出关于三角形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

3、通过练习题,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帮助学
生熟悉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4、课堂上通过反馈,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六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一、课程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一上来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孩子们,你们喜欢吃蛋糕吗?”这一问,教室里可热闹了,大家都喊着喜欢。

老师接着说:“那假如老师有一个大蛋糕,把它平均分成 8 份,我吃了其中的 3 份,那我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呀?”同学们马上就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这导入可真够吸引人的!(二)新授。

1.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长方形,说:“咱们就把这个长方形当成一块大蛋糕,现在要把它的 3/4 涂上颜色,谁来试试?”一个小手举得高高的同学跑上去,涂得还挺像样。

老师就趁机问:“那这涂了颜色的部分表示什么呢?”同学们都抢着回答,老师点点头,说:“对啦,这就是 3/4 。

那如果我再把这 3/4 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这可把大家难住了,都皱着眉头思考。

2. 老师也不着急,慢慢地引导着大家:“咱们可以先想想,3/4 里有几个 1/4 呀?”同学们恍然大悟,齐声说:“3 个!”老师笑着说:“那把 3 个 1/4 平均分成 2 份,一份是几个 1/4 呢?”同学们这下明白了,喊道:“3÷2 = 1.5 个,也就是 3/2 个 1/4 。

”老师竖起大拇指:“真聪明!那咱们就可以写成 3/4 ÷ 2 = 3/4 × 1/2 = 3/8 。

”3. 接着,老师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同学们练习,大家做得可认真了,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时地指点一下。

(三)巩固练习。

老师在大屏幕上放出了一些题目,有分数乘法的计算,还有解决实际问题的。

同学们都埋头苦干,做完了还互相检查。

老师挑了几个同学的答案放在投影仪上展示,一边批改一边说:“这位同学呀,计算的时候要细心哦,可别把分子分母弄混啦。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四)课堂总结。

快下课的时候,老师问大家:“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了什么呀?”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满意地说:“看来大家都学得不错,回家可要好好复习哦,说不定明天老师还要考考你们呢!”三、听课感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开场白】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上数学课,主题是“小数的读写和运算”。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有多少同学知道小数是什么?请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很好,大家都对小数有一定了解。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小数的读写和运算,一起来探索一下吧!【第一节】小数的读写教师:同学们,小数的读法和整数有什么不同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1:整数可以直接念出来,小数要在整数后面加上“点”。

教师: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个例子:2.35,这个数应该读成?学生2:两点三五教师:正确!那么,我们继续看例子:0.47,这个数应该读成?学生3:零点四七。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整数前面的0可以省略不读,我们依然要读出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几个例子。

(教师展示若干例子并让学生读出)教师:同学们,小数可以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读写。

我们刚才读的是口语,那么,书面语怎么读呢?学生4:口语读法是“两点三五”,书面语就是“二又三五分之一”。

教师:非常好!学生们在书写小数时,一定要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读写方式。

【第二节】小数的比较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吗?请回答。

学生5: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再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

教师:很好!我们来看一个例子:0.25与0.43,这两个数哪个大?学生6:0.25比0.43小。

教师:不对哦,要注意整数部分的大小。

0比1小,所以0.25比0.43大。

同学们明白了吗?学生7:明白了!教师:再给大家一个例子:0.4与0.35,这两个数哪个大?学生8:0.4比0.35大。

教师:错误!请仔细观察这两个小数。

学生9:0.35比0.4大。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比较小数的大小时,要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第三节】小数的乘除运算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数是怎么计算的吗?请回答。

学生10:小数可以通过变成分数来进行计算。

教师:非常好!请举例说明。

学生11:比如0.2乘以0.3,可以写成2/10乘以3/10,再计算分数相乘得到6/10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 方 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 方 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方
程》
概述:
本次听课主题为《解方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
程的方法。

听课记录:
本节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和练。

1. 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方程是一个含有一个或多个变量的等式。

- 解方程即是确定使方程成立的变量值。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 变量消元法: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使方程中的变量逐步消去,得到结果。

- 实例练: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变量消元的练。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 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老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教导学生如
何将实际问题用方程表示出来。

- 实例练:学生根据所学解方程的方法,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堂反馈:
本节课内容生动有趣,学生们积极参与。

他们通过实际练,提
高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变量消元的
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需要继续强化练。

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和应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备注:
本次听课记录仅为纪录课堂内容,不包含详细讲解和练题解答。

学生们在课后可以进一步复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数学听课记录教者班别六( 2)记录者题目比的认识时间第 12周第1节课教学内容:比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一)实例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 A 比较像?生:图 B 和图 D 与图 A 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 C 和图 E 为什么与图 A 不像呢?生:图 C 变矮变胖了,图 E 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 B 和图 D 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出示课本探究活动的图)师:为了更好的弄清这些图片为什么像又为什么不像?老师把这些图片的长方形画在方格纸上。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谁有关?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 1 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 66 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

(出示幻灯片)1.数一数 , 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 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 A 、B、D 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 (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长方形 D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倍 ? D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倍 ?(3)长方形 B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分之几 ?B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分之几 ? 3. 议一议 , 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优质课听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优质课听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优质课听课笔记一、导入环节本节课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一只青蛙想要跳上一个含有15级台阶的楼梯,每次跳跃可以跨过1级或2级台阶。

请问这只青蛙需要跳跃多少次才能到达楼梯顶部?”这个问题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呈现讲解例题本节课以一个例题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

例题是:“一个小组有10个人,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编号从1到10的球。

请问至少需要多少个球才能确保其中两个球编号之和等于12?”这个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探究出规律并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尝试和验证,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思考和讨论。

三、练习巩固基础练习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并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练习本环节设计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总结了所学知识,并让学生回顾了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本节课布置了一些课后作业,包括几个类似的问题和一个探究性问题。

这些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思考分析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节课的优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思考分析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或者无法理解问题等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学辅导和指导帮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年级听课记录

六年级听课记录

一. 分数乘法信息窗1:分数乘整数计算课 21×5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新内容,建构知识方法跟前面是一样的。

信息窗2:分数乘分数 难度增加,51× 21刘万元的课值得观看意义:分-----取---分了再分----取了再取(画图写式子,根据式子画图)信息窗3: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要求每个人会画、会说、会用线段图,课堂建构知识不能节省时间,学扎实。

窗3扎实了,窗4就简单了。

二. 可能性第二次出现,根据教材即可。

三. 分数除法信息窗1 分数除以整数红点:910÷3 素材很好,三种方法: 画小数法;10份取9份,再分3份;直接分成三份绿点:65÷2 与红点问题产生冲突,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总结计算方法信息窗2 一个数除以分数2÷15 2÷25这部分内容很难教,需要借助图帮助理解,发现规律,总结算法,可分两次课处理。

四. 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合起来教学五. 圆第一次画圆,你是怎么画的,尝试,总结画圆的方法 点 固定 距离 环绕一周第二次画圆,用圆规,画一个更大的圆,怎样画的?距离更大----导出圆心和半径,画的位置不一样----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抽象出半径的概念----直径概念。

第三次画圆,圆还有什么特征,不仅仅研究半径和和直径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观察。

六.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窗1分两课时,第一个红点,分步,综合,让学生多说,你是怎么想的第二个红点,画图 分步,综合算式观察特点,乘法分配率适应于分数,其他运算律是否适应让学生去探究,交流,展示。

七.百分数(一)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同学们一张长方形图片如果宽不变,长扩大(或缩小),或者长不变,宽扩大(或缩小),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生:不会像。
师:对,如果长和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变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会像吗?生:会像。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看长是6宽是4的长方形经过以上变化后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像还是不像。
数学听课记录
教者
班别
六(2)
记录者
题目
比的认识
时间
第12周
第1节课
教学内容:比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实例2
1、(出示课本第67页第2的情境图)
师:这两道题在我们书上第67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并思考你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屏幕上把表格填完。师: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把马拉松选手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他的速度20千米,把骑车人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15千米,再比较,发现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更快。师:能用算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的比。
师:如:6÷4我们又可以说成是长方形A的长与宽的比是6比4,8÷3又可以说成是长方形C的长与宽的比是8比3,40÷2可以说成是马拉松选手所跑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40比2,,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你还能用比来说吗?
生1:45÷3可以说成骑车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45比3。
生3:因为3÷6=1/2,2÷4=1/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B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形A的长和宽的1/2,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说得真好,我们找到了比较像的原因了,有哪位同学研究与图A不像的图形C、E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
生4:长方形E的长是宽的6倍,12÷2=6(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和图形A、B、D的不一样,所以它们不像。
(出示课件)鼠标点击长方形图下面的每一句话,每点击一次长方形变化一次,让学生直观感受一张长方形图片怎样变就像怎样变就不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只要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同时放大或缩小,变化后的图形就会和原来的图形相像。
生:用除法。
师: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让我们一起再来试试吧。请大家看下面这幅图。
生2:12÷8可以说成是长方形D的长与宽的比是12比8。
生3:------------
师:把你要说的比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介绍比的读写法和认识各部分名称
(1)根据比的意义,任何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如:12÷8可以写作12:8,读作12比8(板书)
师: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40÷2=20(千米)45÷3=15(千米)(师板书)
师:刚才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用除法,现在求速度也是用什么法?生:也用除法。
二、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1、引出“比”的概念。
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两个数的比。(电脑出示概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8页,边读概念边画线。
(让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教师接着板书)
12÷8= 12:8 =12/8= 1.5,6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师指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比值常用分数表示,也可用小数表示。
生5:长方形C的长是宽的8/3倍,8÷3=8/3(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和图形A、B、D的不一样,所以它们不像。
生6:长方形C的长是长方形A的长的8/6倍,而宽是它的3/4,长和宽的的倍数不同,因此不像。而长方形E的长是长方形A的2倍,宽是它的1/2,这两个倍数关系也不同,因此也不像。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计算发现了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也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B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1/2,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生:图C变矮变胖了,图E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B和图D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出示课本探究活动的图)
师:为了更好的弄清这些图片为什么像又为什么不像?老师把这些图片的长方形画在方格纸上。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谁有关?
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1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6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1.数一数,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A、B、D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长方形D的长是A的长的几倍? D的宽又是A的宽几倍?
(3)长方形B的长是A的长的几分之几?B的宽又是A的宽几分之几? 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情况,并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生1:我们发现了A、B、D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一)实例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生:图B和图D与图A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C和图E为什么与图A不像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6÷4=1.5,
3÷2=1.5,12÷8=1.5
4÷6=2/3,3÷2=2/3,8÷12=2/3(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因为12÷6=2,8÷4=2(师板书)所以我发现长方形D的长是长方形A的长的2倍,长方形D的宽也是A的宽的2倍。它们长和宽的倍数一样所以比较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