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听课记录单-精选教育文档
《数学广角》听课记录及反思
《数学广角》听课记录及反思
本节课张磊老师讲得内容是二年级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课堂上,张磊老师首先以形式展示,让学生猜一猜礼品盒的密码是多少,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开箱有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尤其是开箱后,礼品盒里的糖果,更加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使学生整节课的学习都非常认真、活跃。
礼物盒的密码设置层层升级,进而引出密码是1、2、3其中的两位数。
设置活动卡片,放手让学生去摆放,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究观察能力。
学生上去展示并讲述自己摆放的结果,下面的孩子去观察发现其中的变化,然后让另一名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根据上一名同学的展示过程重复一遍摆放结果,使学生将外在的形式转化为内在的思维。
让学生呈现了三种方法:交换位置法、固定个位法、固定十位法,三种方法层次递进,给孩子渗透了三种学习思路,让学生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整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配合的特别默契,课堂纪律较好,学生训练有素。
数学广角集合听课记录表
数学广角集合听课记录表
数学广角集合听课记录表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课心得:
1. 本节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在开始课程前进行了简要的导入,引起了我的兴趣。
2.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投影仪、白板等,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3.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等,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内容。
4. 本节课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教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通过一些例题进行了实际操作。
5. 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6. 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了许多练习题,通过与同学们一起解题,我更加熟悉了这个知识点,并提高了解题能力。
7. 教师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了一个小结,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使我更好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8.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对__________________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数学学习充满了信心。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这次张老师带来的是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意义,整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张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很深,他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紧紧抓住教学的难点——单位“1”,并且用单位“1”帮助学生沟通整数与分数的意义,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意义的抽象与建构。
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把张老师这节课的好处一一道来,下面附上我整理的张老师的说课稿,也许能对了解整节课有所帮助。
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三层次: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老师安排在第二课时。
关于概念通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见下面图片1)张老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见下面图片2、3)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困惑1:为什么叫单位“1”?困惑2: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困惑3: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困惑4: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教学单元,旨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将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掌握植树问题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 植树问题中的数学知识:间隔、棵数、总长等3.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4.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树问题的概念、分类及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植树问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出植树问题的概念。
2. 讲解植树问题的分类:根据植树的方式,将植树问题分为直线植树、环形植树和网格植树等。
3. 讲解植树问题中的数学知识:介绍间隔、棵数、总长等概念,并举例说明。
4. 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以直线植树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6.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植树问题的理解。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教案旨在通过植树问题,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增强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探索数与形的规律,发现数列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探索平面图形的密铺,理解图形密铺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一特点进行图形的密铺。
3. 探索图形的面积,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发现数列规律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理解图形密铺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一特点进行图形的密铺。
4. 培养学生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1. 数列规律的发现和运用。
2. 图形密铺的特点理解和运用。
3. 图形面积的概念理解和求解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数列、图形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数列,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规律。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总结并引导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探索与交流1. 教师出示图形,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密铺特点。
2.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总结并引导运用密铺特点进行图形的密铺。
三、巩固与拓展1. 教师出示图形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
2.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总结并引导掌握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发现数列规律的能力。
2. 评估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学生理解图形密铺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一特点进行图形的密铺。
4. 评估学生理解图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数列的规律,发现更多的数列规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 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
学广角第3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植树问题中的各种条件。
2.能够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练习册等。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教师用引导性问题引入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讲解植树问题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第二步:示例讲解
1.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如何理清问题的关键点。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自行解决几道植树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梳理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梳理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规律。
第五步:作业布置
1.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复习巩固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有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
解释。
2.需要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版
标题: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数学广角-人教版一、前言数学广角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共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本教案将针对每个模块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1. 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和性质,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运算规则。
2. 图形与几何: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的测量和变换方法。
3. 量与计量:使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和单位,了解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
4. 统计与概率: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掌握简单的概率计算。
5. 综合与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方面。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7.2 数学广角2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7.2 数学广角2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学广角2》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复习,重点探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定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不同几何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感知。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周长和面积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2. 学生对不规则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几何图形模型(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 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
3. 白板或黑板,粉笔。
4. 学生练习本、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利用几何图形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周长和面积。
2. 新课讲解:- 讲解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强调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计算规则图形(如矩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 引导学生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合作计算周长和面积,并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4. 巩固练习:在黑板上展示几个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独立计算其周长和面积,并邀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以下要点进行设计:- 周长和面积的定义。
- 计算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面积的步骤。
- 学生练习题及其解答过程。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选择家中的物品,测量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2.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上数学听课记录和评议
五上数学听课记录和评议
以下是一份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和评议的举例,供你参考:
听课记录
课程主题:小数的乘法
一、复习导入
1.回顾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引入小数乘法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通过实例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练习。
三、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课堂总结
1.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布置作业。
评议
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通过清晰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方法多样:通过讲解、实例练习、课堂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师生互动良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练习设计合理:课堂练习的设计具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
需改进的地方:
1.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小数乘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学道具(如小树苗、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树问题吗?谁能来说说什么是植树问题?二、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植树问题的基本情景,如一段路上植树,每隔一定距离植一棵树。
2.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间隔、植树数量等。
3. 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利用乘法原理、除法原理等。
三、举例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植树问题的例子,如一段路上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共植树多少棵?2. 引导学生观察例子,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3. 讲解如何运用乘法原理、除法原理等数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些小树苗和绳子。
2. 引导学生模拟植树情景,如一段路上植树,每隔一定距离植一棵树。
3. 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植树的数量,并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植树问题的本质。
通过举例讲解和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情景,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听课记录
[题目]: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听课记录[内容]:1. 本次听课记录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2. 前期准备:教师在上课前详细准备了教学用具和教案,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3. 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掌握利用图形进行排序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教学过程:4.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从直观上对图形进行排序。
4.2 教师以实物为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图形排序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3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排序方法后,教师设计了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4.4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在课堂上设立了互动环节,让学生共享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4.5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教学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了直观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了学生的互动参与,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发现了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和指导,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7.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和较好的学习情绪,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积极参与了教学过程。
8. 总结:本次听课记录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严密,教学效果良好,充分体现了教师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丰富经验和优秀教学素养。
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9. 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在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图形排序过程中存在一些混淆和错误的情况,教师决定在下节课中加强对关键概念的讲解,并设计更多的示例和练习,以加强学生对图形排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精选4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精选4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篇1一、教学例1:谈话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
老师这里有四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图中的阴影部分你会用分数来表示出来吗?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出四个分数:1/3、1/2、2/6、3/9引导比较:这四个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同?前两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都是1?其他两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不同?你知道其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3=2/6=3/9。
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从图中看出来的。
)这3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3个分数的分母变大,分子呢?(也变大)因为平均分的份数多了,要使分数大小不变,所取的份数应该怎样?(也要多)师:为什么这三个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不相同,而它们的大小相等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要来探究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指出:这些正方形纸都一样大。
提问:你能先对折,涂色表示它的1/2吗?学生折纸、涂色。
反馈后,提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再创造出和1/2相等的其他分数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的折法可能有:(1)连续对折两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表示2/4,1/2=2/4折法可能有:(2)连续对折三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4份表示4/8,1/2=4/8折法可能有:(3)连续对折四次,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8份表示8/16,1/2=8/16折法可能有:……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对折方法,同时完成板书:1/2=2/4、1/2=4/8、1/2=8/16师:你能再写出几个与1/2相等的分数吗?猜一猜可以写出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2.师:请大家观察例2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看一看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 第1课时 植树问题(一) -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第1课时植树问题(一)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模型及应用,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植树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类型:线性植树、环形植树、双边植树等。
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公式法、画图法、模拟法等。
3.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绿化工程、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模型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植树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植树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类型及解决方法。
2. 新课导入:介绍植树问题的类型,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模拟等方式探索解决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树问题的模型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与植树问题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解决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类型、解决方法以及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模型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新课标(PDF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PDF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植树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间隔、植树棵数、总长度等。
2. 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画图法、公式法、列表法等。
3.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树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植树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在一条路上植树的数量?(2)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3. 实践应用(1)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馈(1)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解决植树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示例题目及解答过程。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注:本教案适用于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学生如何通过讨论和探究来理解和解决植树问题。
小学听课记录及评析上册
小学听课记录及评析上册一、引言小学听课记录及评析上册是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的文档。
本文档将详细记录我在小学教室中所进行的听课活动,并对所观察到的教学特点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析。
通过这样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教育的现状,优化教学方式,并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
二、听课记录与评析1. 听课记录1:语文课-拼音教学时间:2022年3月1日教师:李老师主题:拼读音节的认读教学内容:使用拼音对音节进行拼读,学生通过听音辨字的方式掌握音节的单字拼读。
教学特点:- 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黑板上展示拼音的音节和相应的汉字。
- 教师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鼓励学生互动,积极回答问题。
评析:这堂语文课以拼音教学为主线,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拼音的音节和相应的汉字。
教师设计的游戏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教师的提问方式积极促进了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然而,这节课的时间安排有些紧凑,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答疑和巩固所学知识。
2. 听课记录2:数学课-加减法时间:2022年3月10日教师:王老师主题: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口算练习教学内容:教授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口算练习掌握运算技巧。
教学特点:- 教师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 教师采用教材配套的计算器进行口算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
- 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评析:这节数学课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合理利用计算器进行口算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小组竞赛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教师在绘制计算器操作步骤时有些不够清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清楚。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技能训练环节,并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
数学听课记录
数学听课记录苏教版数学听课记录(精选10篇)听课是一门科学,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听课记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听课记录篇1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 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 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三、固应用,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
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
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
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
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
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
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
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公开课教案2课题:商的近似数曾都区实验小学刘友波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4÷4=416÷32=1380÷15=二、导入新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1)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追问:24表示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评议记录1、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2、教师巡视时,应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3、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4、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5、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6、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7、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8、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算理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听课记录单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
自己刚好也教五年级,所以这节课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从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之后,还有两个单元,一个是统计,还有一个是数学广角。
这两个单元是比较难上的,网上的资料也不多,真的也不知道怎么来上。
听了汤老师的课(数字与编码),对这个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数学广角这个内容是比较难上的,问题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到底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这节课从学生要了解编码的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了编码的作用、方法、解读、原则和来历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码。
课后,很多老师对这节课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汤老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强调。
其实学生学数学就是要有方法,汤老师在要学生编码的时候一直强调要先分级再编码。
教学生方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方法,对于解决类似的问题就没有任何疑问了。
对于评课的汇总:
1.信息量比较充分;
2.调整练习(练习要与教学内容相对应);
3.教学目标明确性;
4.练习量还要加多,利于学生巩固;
5.前呼后应;
6.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评价,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
7.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先思考再动手);
8.鼓励、激励学生,调动课堂氛围;
9.对于数学广角整体内容的梳理;
10.参与与反馈(关注全体学生)
丁校用了五个词来形容:简单,明白,准确(材料等各方面),生动(生活化),深刻(数学味)。
数学网,致力于为热爱数学的师生提供学习资源共享,有您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