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管理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呼吸功 能监测
1、神志 重度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多汗,严重 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2、呼吸运动 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胸腹式呼吸活动 3、皮肤粘膜颜色的观察急性二氧化碳潴留可见皮肤粘膜充血潮红、 多汗、眼结膜充血水肿;缺氧时皮肤粘膜紫绀。
ICU病房的感染控制
1、呼吸道感染 2、尿路感染 3、血行感染 4、各种引流管的逆行感染
ICU病房的感染控制
呼吸道感染的控制 1. 加强口腔护理 2. 防止误吸,促使分泌物排出。应强调每2小时变换1次体位,以防止坠积性肺
炎。鼻饲后至少应侧卧或高斜坡卧位1小时,以防误吸。 3. 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 4. 严格无菌操作 5. 对相关器具做好消毒处理。 泌尿道感染的控制 1、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留置尿管时,根据医嘱适当膀胱冲洗,及早拔出管路。 3、妥善固定导管。 4、选用全封闭无菌贮尿袋,并将引流管、贮尿袋放在能确保尿液向下畅通引流
4、观察口腔粘膜情况,异常时报告医生给予 相应处理。
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
眼部的 护理
预防结膜、角膜炎。滴氯霉素 4qh. 经常清洁眼内分泌物眼睛不能闭 合的病人,涂红霉素眼膏,用湿纱布 盖住双眼,以保护角膜。
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
高热护理
1.降低体温 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1)局部冷疗:冰袋、冰帽、化学致冷袋、置于体表大血管分布处。 (2)全身冷疗:擦浴全过程不宜超过 20min。①温水擦浴:水温32~34℃; ②酒精擦浴:浓度 25%~30%,温度30℃;禁忌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 足心部位。
3. 妥善固定:导管要固定牢靠,避免随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以损伤气管 粘膜。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选用适当的牙垫,比导管略粗,避免病人将导管 咬扁。每班记录刻度并做好交接班。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
1.院内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团队的建立:医院应设立急危重症患者管理
团队,包括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

管理团
队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以提高抢救能力和协同配合。

2.到达急诊部的患者的评估和分级:急危重症患者到达急诊部后,医
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级,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抢救优先级。

3.调动急诊及其他相关科室的资源:根据患者的分级,急诊部应调动
急诊医师、护士、放射科等相关人员的资源,进行紧急的检查和治疗。

4.快速评估和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应采用快速评估和处理的原则。

通过高效的诊断手段,如血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迅速了解患
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多学科团队协作:针对不同类型的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团队的协
作应用于抢救过程。

例如,在心肺骤停的抢救中,需由心内科、外科、重
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进行抢救。

6.治疗与监护: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务人员应给予及时、有效的
治疗和监护。

例如,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采取有
效的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措施。

7.定期复评和调整治疗方案: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
反应和病情的变化,及时复评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抢救效果和患者的
生存率。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抢救能力和协同
作战能力,规范了抢救流程和技术,提高了抢救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是,也应重视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提高他们的应对急危重症的临床能力和处理复杂状况的能力。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急危重患者:1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未明,根据其症状的诊疗流程,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

2.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明确,根据诊疗规范,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危及生命,如有明确治疗时间窗的疾病。

3.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

4.出现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

5.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

二、抢救资源:6.抢救人员:(1)所有医务人员须具有接受抢救技能的培训,掌握急危重患者抢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抢救操作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心肺复苏等),具备独立抢救能力。

(2)急诊等专科抢救人员,需要掌握包括心包穿刺术、气道开放技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电复律、呼吸机使用等抢救技能,建立医院抢救小组,紧急状态时能立即到位、开展抢救。

7.抢救药品:根据医院常见急危重疾病的抢救流程和常见急危重疾病抢救时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应用的药物进行配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止血药、平喘药等。

8.抢救设备:根据医院常见危急重症疾病抢救时需要配备的设备进行配置,包括但不限于吸氧设备、简易呼吸器、除颤设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设备、心肺支持设备、洗胃机、便携式超声仪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等。

9.临床科室设置抢救室和抢救床位。

10抢救设备放置于固定的、便捷可及的位置,定期维护和巡查,始终保持待用状态;各科室医务人员知晓抢救设备位置、使用方法,知晓抢救设备缺乏或故障时替代设备的调配流程。

11抢救药品种类和数量能满足医院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各科室医务人员知晓抢救用药使用流程、补药流程和应急预案。

三、抢救资源调配:1.医院建立抢救资源相关配置制度,保证抢救人员、药品、设备等按科室医疗区域需要进行合理配置。

2.当相关的抢救人员、药品、设备等抢救资源不能满足本科室区域临时抢救所需时,医院有相关紧急调配制度,保证人员、药品、设备等抢救资源能够迅速调用,形成固定的紧急调配流程,并定期进行演练。

门诊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及程序

门诊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及程序

门诊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及程序简介本管理制度及程序旨在规范门诊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救治。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门诊科室。

定义- 门诊急危重症患者:指在门诊就诊时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救治或进一步评估的患者。

管理程序1. 接诊与筛查- 医院工作人员应迅速响应并接待急危重症患者,并尽快进行筛查。

- 筛查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异常。

- 如发现有疑似急危重症的情况,应立即介入处理。

2. 急救处理-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区域,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

- 按照急救处理流程进行救治,包括但不限于:氧疗、静脉输液、心电监测、心肺复苏等。

3. 转运与转诊- 如果患者病情无法在门诊治疗,应及时安排转运到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

- 转运过程中,应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配备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监护和护理。

4. 记录与报告- 每位急危重症患者的详细信息应当准确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病史、体征、诊断、治疗等。

- 必要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或医生进行报告,以便进行后续的医疗决策和处理。

5. 返诊与复查- 对于已经获得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应安排返诊和复查,随访其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经费及设备保障医院将根据需要,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获得必要的经费与设备支持。

医院将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并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新。

培训与质控医院将定期组织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危急处理能力。

同时,建立质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中的问题。

保密与隐私保护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将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并确保其隐私权不受侵犯。

生效与修订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

修订时应充分听取相关医务人员和专家的意见,并报经医院管理部门批准。

以上为门诊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及程序的内容。

请各位医务人员务必遵守执行,以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

急危重症患者救制度的流程与标准化管理

急危重症患者救制度的流程与标准化管理

急危重症患者救制度的流程与标准化管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流程与标准化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关乎疾病发展的救治效果和患者生命的安危。

为了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和医疗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流程和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为主线,探讨其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一、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是指从患者抵达医疗机构开始,到患者病情稳定或转入相应治疗科室的一系列操作和管理。

下面将逐一介绍救治流程的主要步骤。

1. 患者评估和分级当急危重症患者被送到医疗机构时,医护人员应迅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基本生命体征、病情描述和病史等,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

常见的分级标准有颜色、病情等级和疾病分类等。

2. 急救措施根据急危重症患者的分级,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氧气供应、静脉通道建立、药物应用等。

在急救措施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阶段监测和评价在急救过程中,需要进行阶段性的监测和评价,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这包括对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气分析、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

4. 患者转运当急救措施得到初步控制和病情得到稳定后,医护人员应考虑将患者转运至相应治疗科室。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的稳定,同时配备相应设备和医护人员,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5. 持续监测和治疗转运至治疗科室后,患者需要接受进一步的监测和治疗。

通过定期监测病情和治疗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6. 患者交班随着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推进,医护人员会轮班交接工作。

在交班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案和反应情况,确保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二、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对于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和医疗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一、引言急危重症患者是指病情严重、生命威胁较大的患者,需要快速、有效的处理。

本文将介绍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包括接诊和评估、立即处理、稳定治疗和转运等环节。

二、接诊和评估1. 接诊:医务人员应迅速响应并前往接诊地点,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2. 评估:医务人员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可能的病因。

三、立即处理1. 呼吸道管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可进行气管插管或其他呼吸支持措施。

2. 血液循环支持:根据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进行血容量复苏、血流动力学支持等处理。

3. 疼痛控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并减轻痛苦。

4. 病因治疗:根据病情评估结果,针对患者的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生素治疗、抗凝治疗等。

四、稳定治疗1. 持续监测:对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异常情况。

2. 进一步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调整药物剂量、更换治疗方案等。

3. 防治并发症:加强感染控制、预防血栓形成等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五、转运1. 评估转运条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距离等因素,评估是否需要转运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2. 安全转运: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充分的监护和治疗,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3. 转运记录:做好转运记录,包括患者病情、处理措施和转运过程中的监测结果等,为后续处理提供参考。

六、结论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需要医务人员的快速响应、专业评估和有效处理。

通过接诊和评估、立即处理、稳定治疗和转运等环节的有序进行,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同时,医务人员也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危重诊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诊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诊患者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重病患的管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危重病患一旦发生并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往往会面临生命威胁。

因此,建立完善的危重病患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工作之一。

二、危重病患的定义危重病患指患者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处于生命威胁状态,需要立即接受紧急救治和护理的患者。

危重病患可能表现为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三、危重病患的管理原则(一)立即发现:医务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危重病患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二)迅速确诊:对于危重病患需要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明确病因和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全面评估:对于危重病患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情严重程度、多器官功能状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四)专业团队护理:危重病患的管理需要医务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协作,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

(五)持续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四、危重病患的管理流程(一)危重病患的接诊和评估1. 患者到达急救室后,立即进行ABCDE评估,包括气道通畅、呼吸情况、循环和血流动力、意识状态、全身情况等。

2.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危重程度,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3. 协调医疗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危重病患的护理和监护1. 对于危重病患需要进行密切监护,包括生命体征、呼吸、心电图、血气分析等监测。

2. 为危重病患提供全面的护理,包括体位翻动、褥疮预防、血管通路护理等。

3. 协助医生进行治疗操作,如插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等。

(三)危重病患的药物治疗1. 必要时应按照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等药物治疗。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1. 各临床科室要强化对急危重症患者管理的责任意识,提高积极主动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服务意识,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对需急诊抢救的患者,坚持先抢救、后缴费的原则。

2. 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完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预案,及时、规范转诊急危重症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

3. 对急危重症患者积极抢救的同时,随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根据病情变化,下达病重/病危通知书,向患者及家属重点交代目前病情、诊断、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取得患方理解,并签字。

4. 医师下班前除做好病历记录外,必须将急危重症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记录在值班及交接班记录本上,向值班医师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5. 急危重症患者的主管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诊疗组长)及科主任汇报,上级医师(诊疗组长)必须查看患者,并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记录在病历中。

对治疗有困难者,应及时组织科内讨论、全院会诊等,制定抢救方案。

6. 除急危重症患者所在科室外,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必须给予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或拒绝。

7. 重大或涉及多科抢救时,除上报本科主任外,还应及时上报医教科和分管院长,非上班时间报院总值班。

8. 医教科定期和不定期深入病房检查、巡视全院急危重症患者,指导临床各科的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防止医疗纠纷。

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质控内容包括

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质控内容包括

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质控内容包括
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质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和遵守标准化的急危重症患者管理流程和指南,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2. 建立有效的急危重症病历记录和信息交流系统,包括完整和准确的病史、检查报告、治疗方案等,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并传递患者的重要信息。

3. 开展规范化的急危重症护理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

4. 设计合理的急危重症患者的床位布局和设备配置,确保急救设备齐全、操作方便。

5. 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使用安全,包括准确计算和给予药物剂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错误使用药物。

6. 定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和病情转归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抢救效果。

7. 强化急危重症患者的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包括提供相关病情的科普知识,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

8.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提供及时的患者安全和疾病进展的反馈。

9. 建立完善的急危重症患者管理质控指标和评估体系,包括抢救成功率、院内感染率、药物误用率等,通过定期评估和对比分析,推动质量持续改进。

以上仅为参考,具体的急危重症患者管理质控内容还应根据不同医疗机构和病情特点进行具体调整和制定。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管理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管理制度

六、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管理制度
1、在医务科和设备科的监管和指导下,负责来本科室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或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急危重症变化者救治工作。

2、急危重症患者实行“绿色通道”制度,一律进行先检查,后补记费用的诊疗制度。

3、根据病情需要,酌情安排医护人员进舱陪护。

4、各病区、急诊科、门诊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有本科室临床医生进行初步救治,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高压氧治疗。

5、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种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实施抢救。

6、高压氧医技人员一方面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急救,一方面电话通知医院总值班,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科主任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到达现场组织协调抢救,并向医务科、业务副院长汇报。

7、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患者的抢救治疗。

8、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向稳定时,应立即转入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9、科室人员定期检查,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随时投入使用。

急危重患者救治管理办法

急危重患者救治管理办法

急危重患者救治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做好急危重患者的诊疗处置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做好急危重患者的诊疗处置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性医疗工作,反映科室的诊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及科室之间的协作精神,各级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执行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急诊、门诊、住院部急危重患者的诊疗处置工作。

第三条病危是指病情急危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病情状况。

病重是指病情严重,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病情急危重程度未达到病危的病情状况。

第四条急危重患者范围:根据我院或科室常见疾病谱情况来确定,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患者等。

1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未明,根据其症状的诊疗流程,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

2.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明确,根据诊疗规范,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危及生命,如有明确治疗时间窗的疾病。

3.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

4.出现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

5.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

第五条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协作,避免忙乱,不得相互指责、埋怨。

应做到一科抢救,多科支援,一科主持,多科参与。

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接到报告后须立即到场组织指挥并参加抢救。

紧急情况下,值班医生或在场医护人员应立即抢救,应同时报告上级医师到场组织指挥抢救工作。

上级医师未到场前,值班医师或在场的医护人员须按复苏抢救基本原则迅速果断进行处理,如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电除颤、心外按压、气管插管、测生命体征等。

急诊患者的管理制度

急诊患者的管理制度

急诊患者的管理制度引言急诊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因为它处理的是患者病情最为紧急的情况。

在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具备应对各种急危重症的能力,以便及时救治患者。

急诊患者管理制度是指在急诊科内建立起来的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旨在保障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救治,同时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一、急诊患者的分类急诊科的患者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危重病人,二类是急需治疗的病人,三类是急需抢救的病人,四类是急需观察的病人。

在接诊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急迫性,将其分类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二、急诊患者的急救流程1. 接诊:患者到达急诊科后,首先由接诊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和问诊,了解患者主诉、病史和症状表现,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并确定进一步处理方案。

2. 体征监测:对需要急救的患者,要及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率、体温等,以便随时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

3. 急救处理:对于危重病人和急需抢救的病人,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静脉通路建立、使用药物等,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4. 治疗转运: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要及时安排相关检查和治疗,并妥善安排转运至其他科室或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5. 观察和复查:对于需要观察的患者,要放置在急诊病房内进行监测,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安排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三、急诊患者的管理要点1. 人员配备:急诊科应配备具有急诊医学背景和相关证书资质的医生和护士,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人员进行急救。

2. 设备和设施:急诊科应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心脏除颤仪、呼吸机、各种药物等,同时要保持急诊设施的清洁和整洁,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环境。

3. 紧急医疗知识:急诊科医护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急诊医学知识,提高自身应对急危重症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救治服务。

4. 团队合作:急诊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各个岗位要密切合作,共同确保患者的急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医院急诊科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救治水平,科学合理利用医院资源,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和救治效果的最大化,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反应机制第一节签约医师的责任1.医院急诊科应指定签约医师,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反应工作。

2.签约医师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抢救技能,能够正确评估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优先级和病情危重程度。

3.签约医师需随时待命,24小时全年无休,接到急危重症患者紧急求助后,需立刻进入抢救现场。

第二节抢救团队的组建1.医院急诊科应建立一个特地负责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团队,包含签约医师、护士、监护人员等。

2.抢救团队成员需具备相应的抢救知识和技能,并接受系统的培训和定期的专业考核。

3.抢救团队成员应保证团队联系畅通,及时响应和协调抢救工作。

第三节实施抢救的原则1.实施抢救应遵从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优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抢救效果最大化。

2.抢救过程中,应依照规定的抢救流程进行,确保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

3.患者家属需搭配医护人员的工作,供应必需的帮助和搭配。

第三章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第一节急诊科的初始处理1.急诊科医生在患者到达时需立刻评估病情,并依照先来先诊的原则,优先处理急危重症患者。

2.急诊科医生在评估病情后,将病情告知签约医师,签约医师依据病情危重程度订立抢救方案。

3.急诊科医生需保持与签约医师的紧密沟通,及时向签约医师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动。

第二节抢救团队的行动1.签约医师依据抢救方案,组织抢救团队成员进行抢救行动。

2.抢救团队需严格依照抢救方案执行,确保抢救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抢救团队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动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第三节抢救的技术支持1.医院应设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专用设备和药物储备,以保证抢救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2.抢救团队成员需熟识并掌握使用抢救设备和药物的操作方法和剂量。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在医疗服务中,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具有特殊性和紧急性。

为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质量和效率,制定和落实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目标以及相应的实施步骤。

一、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紧急处理和救治,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

2. 统一行动和操作: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动和操作,避免因个体救治方法差异引起的不必要麻烦和延误。

3. 优化资源利用:通过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挤掉浪费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4. 加强团队协作: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能力得以提升,形成高效的救治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的目标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科学的救治,并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 早期识别和治疗: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及时识别和评估急危重症患者,快速启动紧急救治流程,减少救治延误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2. 快速转运和就诊:通过明确的转运流程和协调机制,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快速转运到医疗机构,并迅速安排合适的就诊。

3. 综合治疗策略:建立科学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现代医疗技术和手段,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的救治。

4. 定期评估和跟进治疗效果:建立评估机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

三、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制度文件:明确制度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并将制度文件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整理。

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2. 建立管理团队:组建管理团队,明确管理团队的职责和权限。

团队成员包括相关科室负责人、专家、护士长等,共同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和救治工作。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具体如下:1、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如:姓名、性别、住院号等,不得单独使用患者床位号或病房号核对患者。

2、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者要亲自告知病人或家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确保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3、ICU、新生儿科/室、手术病人、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病人入院即使用“腕带”,作为实施抢救、输血、输液等各项诊疗、护理活动时辨识病人的有效手段。

腕带内容包括病人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

新生儿腕带内容包括床号、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等。

腕带由病房护士双人填写并亲视病人佩戴。

4、手术前一天,各病区分管护士根据医嘱查对手术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准备。

手术当天,手术室工作人员在病房接病人时核对病历及腕带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接走。

进入手术室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方能进入手术间。

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术后手术室仍应持手术病人接送卡及病历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本离开。

5、急诊科、ICU、手术室、产房等与病区交接时,由医务人员携带病历及“患者转出交接记录本”护送病人至转入科室。

两科室医护人员交接病历,同时在床边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交接完毕,双方分别在“患者转出交接记录本”及“患者转入交接记录本”签字后方可离开。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及报告访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及报告访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1)各科在医师交班本上应重点对危重患者进行交接班,记录内容。

(2)医师下班前除做好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情况及治疗、观察重点记录在交班本上,向值班医师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接,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3)危重患者的主管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

上级医师必须查看患者,并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记录在病历中。

对治疗有困难者,应请示科主任进行全科会诊,讨论治疗抢救方案。

(4)除危重患者所在科室外,相关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必须给予充分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或拒绝。

(5)重大或涉及多科抢救时,除报本科主任外,还应及时上报医务科,下班后或节假日报院总值班。

(6)医务科收到《危重患者报告书》后,必须立即下科室,对危重患者进行访视。

重点患者视病情向主管院长汇报。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一、院内急救医院内急救是指对外接诊来我院的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急诊医生的职责是抢救和维持患者的基础生命指征,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待允许转送时,应将患者收入相应专科或病房或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1)抢救室要求设备先进、齐全,功能格局合理,制度严格,要有各种常见急症的抢救程序。

(2)医、护人员要有过硬的抢救基本功,做到能随时熟练投入抢救工作。

(3)抢救过程中,需要各科支持或会诊时,有关科室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并积极给予支持。

疑难、危重患者应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诊会诊。

对不宜搬动的危重患者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判定其是否需要转入有关科室病区,如需转入,各病区应及时收治,严禁推诿。

(4)一切抢救物品实行六固定(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消毒、定期维修)。

各类抢救设备要保持性能良好,防止抢救时出现故障。

抢救室物品一律不外借。

值班护士要做好物品交接班,并做好签名记录。

(5)参加抢救的医户人员在抢救时要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对急诊病人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未参加抢救的人员,不经负责人允许不准进入抢救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第一”得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对于规范医务人员得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及时与有效得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范。

一、门诊管理1、门诊部应对一站式服务台相关人员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可疑危重病人,应及时引导至便民门诊医师前,给予初步检查、筛选,如有必要护送至急诊就医、2、门诊便民门诊医师,应熟悉急救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异常,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得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诊疗,按照分科收治得原则,优先转送对应专科病房、ICU或急诊留观。

3、护理部应对门诊候诊区护理人员必须进行急救相关知识培训,对诊候人员体态、神色等进行基本观察,发现可疑危急重病人,应优先引导至对应科室门诊医师诊室,以便及时处理,必要时协助医师抢救或护送患者至病房、4、门诊医师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

接诊医生对病人得生命体征进行评估, 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得急危重症病人,必须就地抢救处理,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必要时邀请其它科室医师到场协助处理、会诊;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及时完善门诊病历及抢救记录等,按临床专业范围分科收治得原则,优先收入ICU或相应专业科室病房。

5、门诊部定期对各单元急救车检查,督促对相关器械进行维护,对急救药品进行数量核对、效期核查,确保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

二、急诊管理1、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

急诊科24小时负责应诊急危重症病人,按照“及时、迅速、准确、安全"得原则,接诊后及时处臵,特殊病人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

2、接诊医生对病人得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给予初步诊断得同时,向上级医师或二线班报告,上级医师或住院总医师接到医生或护士报告后必须在10分钟内到场指导处理,对诊断不明得应立即请求院内相关专科主任会诊。

3、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得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安排。

立即完成维护生命体征得必要处臵,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给予抢救性治疗,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4、急危重症病人按临床专业范围分科收治得原则,由科主任指导对病人进行分科收治,优先收入ICU或相应专业科室。

5、急诊医师必须完善门诊病历,尽快完成病人收治入院手续,同时通知收治科室医生护士做好病人收治得准备工作。

6、对于非本院临床专业范围得、或限于设备与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确需转院得急危重症病人,或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院时,在维护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情况下,要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诊得原因与风险。

在门诊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并请病人或家属签字后同意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院专业范围得急危重症病人。

三、住院管理(一)非手术1、病人到达病区,病房护士按照入院收治流程接待,对初步判断急危重症者;或在日常巡视时发现病情突变,均应立即完成维护生命体征得必要处臵,并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到场,5分钟内优先进行体格检查、病情判断,必要时邀请上级医师参与诊断、抢救性处置、2、病房护士接到门急诊危重症通知后,立即告知值班医生并做好病人收治准备。

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

各临床病房必须常态保留1张抢救床位。

3、急危重症病人入院到达病房后,科室护士立即安臵病人,在5分钟内完成对病人生命体征得监护,值班医师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治疗抢救时机。

4、上级医师接到报告后,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组织治疗抢救,与值班医师共同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指导值班医师诊断与治疗,审核医嘱,决定下一步处臵措施(如报告上级医师、请其她专科医师会诊)。

及时与家属沟通并下达危重通知书。

5、住院期间急危重症病人需要抢救时由经管医生或值班医师立即实施,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10分钟内到达现场共同实施抢救,必要时通知医疗总值班主任组织相关专家参与抢救。

(1)、抢救由科主任或现场最高职级医生负责,抢救过程中,抢救人员应保持镇静与信心,禁止谈论抢救以外得话题,避免在病人家属面前对抢救措施提出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得意见。

(2)、危重抢救过程中,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

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需重复一遍;执行医嘱时,下达医嘱者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及给药途径后方可由护士执行,以确保用药安全。

抢救结束医生及时补记所下达得口头医嘱。

(3)、抢救使用得药品安瓿、药瓶、药袋与一次性用品等医疗废物,由护士负责单独放臵。

(4)、组织者应在本次抢救2小时内组织参与抢救得医师进行讨论,指导值班医师完成抢救记录(最迟抢救结束6小时内),并及时签名;拟定下一步抢救措施(包括会诊、转诊、转院事宜)、(5)、如患者经济原因,可由现场最高职级医生行使先借药救治得绿色通道(行政总值班签字担保),给予紧急处理,以确保治疗抢救顺利实施。

(6)、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

注意及时做好家属得病情告知与沟通工作;一般情况下,病情告知及家属沟通工作由抢救组织者或科主任负责进行。

特殊情况时,可由医务科与科室共同负责。

(7)、抢救病人期间,必须及时追踪重要得临床检验、检查结果,及时分析、确认危急值,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

(8)、相关医技科室值守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尤其就是临床检验科、输血科要优先检测抢救病人项目,严格按急诊报告时限准确发出报告;如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应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抢救科室,争取最佳抢救时机。

医务科每季度对危急值进行一次评估管理。

(9)、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其她专科医师参与组织抢救时,医务科或医疗总值班负责协调通知相关临床及医技科室,应邀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应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并携带必要得抢救设备,参与组织抢救。

6、严密观察病情,详细(及时、正确、清晰、完整)做好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及效果等抢救记录,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急危重病人得入院记录与首次病程记录要求在4小时内完成,最长不超过6小时,并按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及时书写病程记录。

7、住院医师对急危重病人每日早、晚查房至少2次,结束本班次必须与值班医师进行床头交班;上级医师对急危重病人每日至少查房1次,二线值班每晚必须查房1次,重点巡视危重症病人,并做好记录报告医务科、值班医师必须报告病人得病情变化,医嘱执行情况,病人得生命体征及评估、8、值班医师与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与工作制度,严密观察病人得病情变化,对出现得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直至病情稳定、做到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至少2次查房(接班后、睡前);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时,值班医师必须至少每小时巡视一次。

9、对新入院急危重症病人,科主任或上级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查房,并进行病情评估,对诊断及治疗方案提出指导意见,及时核对查房记录并签字。

10、入院后3天未明确诊断或治疗抢救效果不佳者,必须组织全科室医师进行讨论,明确诊断或修改治疗、抢救方案。

11、对5天内仍未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进行性加重者,及时报请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扩大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

12、对伴有跨科疾病者,本科无法处臵,应在24小时内向医务科报告,邀请专科专家会诊指导治疗或抢救。

13、对于限于设备与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确需转诊(转科、转院)得急危重症病人,要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诊得原因与风险,并由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对于无人陪护得急危重病人或其她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来源者),在无法联系家属得前提下及时向医务科、护理部及医院行政总值班报告,同时加强对病人得瞧护。

15、急危重症病人自动出院须有主治医师以上得上级医师审批,家属必须履行签署自动出院相关手续,同时医师做好沟通告知及注意事宜。

并按“非正常出院”有关规定上报医务科。

16、对于心理障碍、情绪不稳定得病人,医师做好心理干预,并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切断产生不良后果得条件与因素,如锐器、绳索、高楼防护、特殊药品管理等、17、医务科要掌握全院急危重症病及重点病人诊疗情况,重点巡视抢救病人,参加甚至组织指挥全院性得抢救、病例讨论或大会诊。

18、重大抢救必须立即报请医务科或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遇有重大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手术管理1、外科非手术得危重病患者管理,按内科非手术管理流程执行。

2、危重病人必须手术或疑难、复杂、重大手术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3、疑难、复杂、重大手术(含60岁以上老人15岁以下小儿及智障等特殊人群)术前必须经手术科室、麻醉科、手术室、医务科、护理部共同完成讨论,手术科室填写《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申请报告表》,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长审批或提交主管副院长审批后,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副主任以上医师负责签发手术通知单。

4、致残手术、二次手术必须报请医务科(医疗总值班)批准或备案。

5、术前必须认真完成必要得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制定完善得手术方案,对手术及麻醉进行风险评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6、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充分讨论手术风险、麻醉风险与手术方式,由麻醉科主任决定最终就是否实施手术。

7、建立完善术前、术中、术后谈话制度,科主任及主刀医师要向急危重症病人或家属告知手术得原因与风险,尤其就是术中可能发生得意外、术后严重并发症等。

与家属术前谈话时必须进行录音,要将患者得主要家属成员均纳入谈话对象中,尤其就是家庭成员中有学历、地位及专业知识得成员均要到场,由病人本人或主要家属集体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中发生意外情况必须及时告知家属与家属沟通。

8、术前2~8小时,由术者或科主任负责通知临床检验科、输血科等医技科室与后勤保障科室做好应急准备,术前半小时由麻醉科负责核实相关得准备情况。

临床检验科、输血科等医技科室与后勤保障科室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在手术结束前不得离开工作现场。

随时做好应急保障工作、9、围手术期间,必须及时追踪重要得临床检验、检查结果,及时分析、确认危急值,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

临床药师负责对每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得监督与指导。

10、检验科术前一天,必须核对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及血型等,及时做好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并根据手术大小备足手术用血。

需用血时,血液1小时到位,由手术室护士负责。

11、择期手术病人,出现发热时应待体温恢复正常后2—3天方可进行手术。

有菌手术或手术时间较长得无菌手术,严格按围手术期管理使用抗菌药物。

12、若手术探查发现与预先设计得术式有明显改变,或出现紧急情况,手术主持医师应逐级上报上级医师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直至分管院长,或紧急会诊决定,同时及时告知病人家属,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方能继续进行手术、13、术中根据病人情况需要,及时采集标本,进行必要相关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