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管理
危重病人管理要点
危重病人管理要点
1、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予相应处理。
2、责任护士应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饮食、心理、诊断、治疗、特殊检查结果和阳性体征,做好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相应预防护理措施。
3、保持患者卧位舒适,有预防跌倒及坠床的安全防护措施。
必要时拉上床栏,实施保护性约束,并有专人监护或家属陪伴。
4、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发生压疮、失禁性皮炎。
对压疮高风险患者实施动态评估,落实压疮防治措施,并做好上报工作。
5、做好引流管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位置正确,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并保持一定的活动度,预防管路滑脱。
对精神异常或躁动的患者应专人守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类药物及保护性约束。
加强健康教有,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重要性,使其能主动配合。
6、规范膀胱冲洗、肠内营养、腹腔及盆腔冲洗等操作,不得与输液用药同挂于一根输液架上。
特殊治疗应规范使用治疗单,并挂有醒目的标识。
7、鼻饲、吸痰、胃肠减压患者按要求床边备治疗盘,每日更换。
操作规范,不得由家属及助理护士进行鼻饲、吸痰及抽吸胃肠减压等操作。
8、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针定期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9、保持监护仪、吸引器、氧气装置及呼吸机等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按要求落实消毒与灭菌工作;责任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10、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做好交接班,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病例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
危重病例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一、引言危重病例是指病情危急,危及生命的病情,需要紧急救治和关注的病例。
对于危重病例的管理和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重病例的管理和报告流程,加强资源调配,提高救治效果,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权益。
二、管理制度(一)收治和初步评估1. 患者报到时,接诊医生应按照一诊三查的程序进行初步评估,明确病情危重程度,并决定是否入院留观或立即转诊至危重病房。
2. 危重病房医生应及时接收转入病人,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确定是否需要重症监护,并及时安排相关检查和治疗。
(二)重症监护与团队合作1. 危重病房应配备足够的重症监护设备,并组建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药剂师、临床检验医师、影像科医师等组成的危重病房治疗团队。
2. 治疗团队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工和配合,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诊疗服务。
(三)危重病例会诊和病例讨论1. 危重病例会诊制度:对于复杂危重病例,应及时组织会诊,包括内科、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专科的专家。
2. 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案例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病例讨论,以提高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三、报告制度(一)临床报告1. 危重病例应及时向上级医疗管理部门报告,包括病人基本情况、治疗措施和效果等。
2. 报告内容应如实、全面、客观,注明病人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情况。
(二)医疗质量报告1. 定期报告:医疗机构应制定定期的医疗质量报告制度,对危重病例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2. 遗留问题报告:对于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向医疗管理部门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三)不良事件报告1.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病人造成伤害或可能造成伤害的不良结果。
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危重病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报告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起因、发生过程、结果以及防范措施等。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特别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1. 监测生命体征: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需要经常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护士需要及时记录这些数据,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2. 维持呼吸道通畅:危重病人的呼吸道需要保持通畅,避免呼吸困难。
护士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给予营养支持:危重病人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以维持身体机能。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并及时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
4. 防止感染:危重病人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
护士需要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需要及时更换患者的床单、衣物等,保持环境清洁。
5. 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常常伴随着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6. 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常常感到恐惧、焦虑、无助等情绪,护士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
7. 安全管理:危重病人需要特别的安全管理措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跌倒、误吸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危重病人的护理需要细致、周到,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医生、家属等多方面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
卫生部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危重病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抢救和治疗,具有较高死亡风险的病人。
第四条危重病人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尊重病人权益;(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科学合理,规范诊疗;(四)严格监控,确保安全。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危重病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
第六条危重病人管理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第七条危重病人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和修订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二)组织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危重病人管理水平;(三)监督和检查危重病人诊疗过程,确保医疗安全;(四)协调解决危重病人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危重病人管理办公室,负责危重病人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危重病人管理办公室职责:(一)负责危重病人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二)协调相关科室开展危重病人救治工作;(三)组织危重病人诊疗方案讨论和会诊;(四)开展危重病人管理工作调研和评估。
第三章诊疗与救治第十条危重病人一经确诊,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第十一条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快速评估病情,制定救治方案;(二)优先抢救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三)合理应用先进诊疗技术,提高救治成功率;(四)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危重病人救治小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组成。
第十三条危重病人救治小组职责:(一)参与危重病人救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二)负责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和救治措施执行;(三)开展危重病人救治技能培训和交流;(四)协助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第四章监督与评估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危重病人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1.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必须得到密切的监测。
这包括监测心率、呼吸、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记录这些数据,并对异常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呼吸道管理: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
危重病人的呼吸可能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喉镜插管或气管插管的通畅,并定期更换导管。
3.心脏监测:危重病人通常需要进行心电监护。
护理人员应确保心电监测设备的准确性,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稳定,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并随时观察和抢救病人出现的心律失常或心跳停止等紧急情况。
4.病人安全:危重病人往往处于昏迷、衰弱等状态,容易发生跌倒、滑倒等意外。
护理人员应确保床边有合适的扶手和护理设备,并时刻注意病人的安全情况,防止病人意外坠床。
5.血液管理:危重病人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输血过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液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由于病情严重,常常无法正常进食。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如经胃管或经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并定期检查病人的营养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7.皮肤护理:病人长时间卧床不动,容易出现压疮或其他皮肤问题。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皮肤的状况,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给予适当的皮肤护理措施。
8.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可能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及时有效的镇痛治疗,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并注意观察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反应。
9.精神护理:危重病人往往处于焦虑、恐惧等情绪不稳定状态。
护理人员应通过温暖亲切的态度,安抚和支持病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
10.团队合作:危重病人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
工作中护士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及时交流相关信息,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进行抢救工作,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生命危险的患者。
对危重病人进行规范管理,能够提高抢救效果,降低病死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危重病人管理的规范。
二、危重病人管理的原则1. 早期识别和干预: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及时发现危重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2. 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多学科合作: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计划。
4. 持续监测和评估: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病情交流和信息共享:及时将危重病人的病情信息与家属沟通,并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信息共享。
三、危重病人管理的流程1. 早期识别和干预a. 建立危重病人筛查制度,包括对入院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以及对病情变化的监测。
b. 设立危重病人评估表,包括常见的生命体征指标、症状评估等内容。
c.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危重病人的识别能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d. 对危重病人进行早期干预,包括给予氧气、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等。
2. 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a. 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b.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c. 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并执行预防措施,如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
3. 多学科合作a. 建立危重病人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
b.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工作。
c.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治疗效果。
4. 持续监测和评估a. 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b. 定期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疼痛评估、神经系统评估等。
c.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危重病人的范围:危重病人主要指心、肺、脑、肾、肝等人体生命器官出现功能衰竭者,其中最常见的为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也可见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以及各种休克(最常见的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昏迷(脑性和代谢性昏迷等)。
二、病人分级:见《急诊分诊分级标准》
三、门急诊候诊病人:见《预检、分诊制度》
四、病人接诊:
(一)门急诊医师接诊危重病人时,应立即接待和处置病人。
从患者进院到开始处置时间<5分钟。
(二)急诊值班医师在处置危重病人时,对于病情疑难严重者,及时请示上级医生查房,执行危重病人三级查房制度。
(三)重大抢救立即报告科主任。
医疗风险大、救治困难者报医务部,以便协调全院进行抢救。
就地抢救生命体征改善适合转运的情况下收治相应科室,有护送医务人员,并有书面交接记录。
(四)加强急诊科技术质量的管理。
医务部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急诊知识、急诊技术操作和急诊科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检查。
(五)医技科室为危重病人开辟“绿色通道”,B超、心电图现场出报告;三大常规30分钟出报告;常规生化检查2小时出报告,X线30分钟出报告;CT2小时出报告。
(六)科主任加强科室的管理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危重诊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诊患者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重病患的管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危重病患一旦发生并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往往会面临生命威胁。
因此,建立完善的危重病患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工作之一。
二、危重病患的定义危重病患指患者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处于生命威胁状态,需要立即接受紧急救治和护理的患者。
危重病患可能表现为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三、危重病患的管理原则(一)立即发现:医务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危重病患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二)迅速确诊:对于危重病患需要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明确病因和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全面评估:对于危重病患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情严重程度、多器官功能状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四)专业团队护理:危重病患的管理需要医务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协作,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
(五)持续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四、危重病患的管理流程(一)危重病患的接诊和评估1. 患者到达急救室后,立即进行ABCDE评估,包括气道通畅、呼吸情况、循环和血流动力、意识状态、全身情况等。
2.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危重程度,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3. 协调医疗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危重病患的护理和监护1. 对于危重病患需要进行密切监护,包括生命体征、呼吸、心电图、血气分析等监测。
2. 为危重病患提供全面的护理,包括体位翻动、褥疮预防、血管通路护理等。
3. 协助医生进行治疗操作,如插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等。
(三)危重病患的药物治疗1. 必要时应按照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等药物治疗。
收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收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包括危重患者的识别、评估、分类、监测、护理、治疗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一、危重患者的识别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危重患者识别机制,明确危重患者的定义标准和识别流程。
2.医疗机构应对接诊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初步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等,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患者。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的快速通道,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治。
4.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危重患者识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警觉性和识别能力。
二、危重患者的评估1.医疗机构应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评估。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评估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评估记录,记录患者的评估结果、治疗方案和病情变化,便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4.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评估的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三、危重患者的分类1.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进行分类,明确危重患者的级别和处理原则。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分类的标准和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而准确的分类。
3.医疗机构应对不同级别的危重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时升级或降级治疗方案。
四、危重患者的监测1.医疗机构应对危重患者进行定期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的监测。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监测记录,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监测的告警机制,对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及时发出警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紧急处理。
五、危重患者的护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危重患者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
2.医疗机构应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危重患者的营养状态、精神状态、家庭支持等方面。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1.病情监测:危重病人需要经常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护士迅速评估病人的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2.密切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他们应关注病人的呼吸、皮肤颜色、神志状态和疼痛水平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3.高效呼吸支持:危重病人可能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应检查病人的气道并保证其通畅性,使用必要的氧气辅助呼吸,如氧气面罩或插管。
4.点滴给药和输血:危重病人经常需要接受静脉给药和输血治疗。
护士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并监测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5.病情评估和计划:护士应定期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定期监测病人的体温、出血情况、尿量等,并及时调整计划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6.皮肤护理:危重病人可能长时间卧床不起,容易出现压疮。
护士应定期翻身,保持病人的皮肤干燥清洁,并使用合适的压力减轻垫和床垫。
7.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常常面临疼痛的问题,护士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如使用热敷或按摩等。
8.情绪支持:危重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应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并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9.液体管理:危重病人的液体平衡可能受损,护士应监测病人的尿量和液体摄入情况,并调整输液速率和种类,以维持正常的液体平衡。
10.重症监护:对于严重病情的病人,如心脏骤停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可能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
在那里,护士将更加密切地监测病人的病情,并提供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总之,危重病人的护理关乎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并与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以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一、概述危重病人管理规范是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而制定的标准化管理措施。
本规范旨在规范危重病人的评估、监测、治疗、护理和转运等环节,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危重病人的康复率。
二、危重病人管理流程1. 评估危重病人进入医疗机构后,应立即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史、体格检查等内容。
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以便后续治疗和护理参考。
2. 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应严密进行,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
监测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行并定期校准,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3. 治疗根据危重病人的病情和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
4. 护理危重病人的护理应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细节和安全。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翻身、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预防压疮、预防感染等。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报告。
5. 转运危重病人需要转运时,应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转运过程中应保持病人的稳定,监测生命体征,并确保转运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三、危重病人管理的要求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危重病人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危重病人监测设备,并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病历记录、护理记录、医嘱管理等,以便于医务人员查阅和交流。
4.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监控,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5.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危重病人转诊和转运机制,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危重病人的连续性护理。
四、危重病人管理的效果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重病人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康复率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编写规章制度的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危重患者的管理。
二、制度制定程序1.明确制度的制定目的和范围;2.调研现有的管理制度,吸取经验,总结不足;3.制定预备草案,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4.敲定草案,经过审核、批准后发布;5.实施后进行检查、考核,不断完善和更新。
三、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危重患者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需要收集和整理以下文件:1.《卫生部危重病诊治管理办法》;2.《国家工伤保险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行政管理法》;5.《劳动合同法》;6.《劳动法》;7.《劳动保障监察条例》;8.《企业管理制度》;9.《医疗服务行为规范》;10.《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规定》。
四、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1.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名称:《危重患者管理制度》;2.范围:本企业内危重患者的管理;3.目的: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4.内容: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指导原则,包括急救措施、手术操作、药品选择和使用、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等内容;5.责任主体:医院管理部门、医疗团队、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等;6.执行程序:医疗团队根据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进行治疗和护理,上级主管部门对医疗团队的治疗和护理进行监督;7.责任追究:对不遵守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以上制度设计的范围、目的、内容、执行程序等都要充分考虑符合中国法律要求。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目的该制度旨在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医务人员和危重患者。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wei)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紧急治疗和监护的患者。
危重病人的管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制定危重病人管理规范,能够确保医疗团队在处理危重病人时有一致的操作标准,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以确保医疗团队在处理危重病人时能够遵循统一的操作标准,提高抢救效果和病人的生存率。
三、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危重病人管理工作。
四、管理原则1. 统一领导:建立危重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分工合作:明确医疗团队成员的职责,协调各个科室的合作,确保病人得到全面、及时的治疗。
3. 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4. 规范操作:制定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5. 综合评估: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管理流程1. 评估和监测a. 对危重病人进行快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等。
b. 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c. 定期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治疗和护理a. 根据危重病人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b. 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翻身、清洁、营养支持等,确保病人的身体状况良好。
3. 沟通和协作a. 建立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b. 协调各个科室之间的工作,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4. 病情评估和转归a. 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进行定期评估,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等。
b. 对危重病人的转归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生存率、康复率等。
六、数据分析和改进1. 采集危重病人的相关数据,包括病情、治疗方案、转归等。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重病人护理措施:
1.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2. 维持呼吸道通畅:清洁呼吸道,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
3. 保持水平:在床边安装护栏,防止病人坠床。
4. 预防感染:保持卫生,勤换床单,洗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 给予适当的营养: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给病人提供适当的饮食。
6. 疼痛管理:给予病人适当的镇痛药物,减轻疼痛。
7. 心理疏导: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8. 定期翻身:防止病人长时间固定在同一位置,避免压疮发生。
以上这些措施只是危重病人护理的一部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 1 -。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抢救室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和查对制度。
2、病情危重患者,应安置在监护室或抢救室,根据医嘱由监护室护士或病房护理人员进行护理。
3、备齐各类急救物品、药品及设备,设备应处于功能状态,随手可及,随时可用。
4、密切观察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相应的处理,做好各项治疗护理记录,严格实行床头交接班。
5、对昏迷、烦躁等无自控能力的患者,应加床档,防止坠床;对抽搐的患者应进行约束,并注意约束带的松紧度要适宜;对使用热水袋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6、加强护理关键环节管理,随时做好抢救患者准备。
7、迅速、准确、有效地实施救护措施,防止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8、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订并熟悉各种抢救流程。
9、加强护理人员急救能力训练,提高急救配合水平。
10、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进行业务查房,增加疾病知识,总结护
理经验和教训,保障护理安全。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重病人的管理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
危重病人是指重症监护病房(NICU)、特别护理病房(SICU)、急诊病房、手术室、透析室、疼痛管理中心等医疗单位中病情严重,生命威胁,需要立即治疗或监护的患者。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规范、严格管理危重病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患安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本文将从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1、入院流程:危重病人一般是由急诊科、班前急救车送到医院,由急诊科的医生先行评估病情,然后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派到相应的ICU(重症监护病房)、SICU(特别护理病房)或其他病房。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做好病人的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2、诊断治疗过程: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由重症医生、急诊医生、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等多个医疗团队成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诊断,依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护理措施流程:在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定期的病人评估,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要进行病人的营养支持、康复护理等工作,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三、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1、病情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是诊疗的第一步,需要依据病人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病情,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然后制定治疗方案。
2、病史采集:对危重病人采集病史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尽快了解病人的病情及病情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医疗团队更好地分析病情。
3、病人监测:对危重病人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器械治疗等,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5、病人康复:危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病人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病人的体位调整、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等工作,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危重病人的管理思路及措施
危重病人的管理思路及措施
危重病人的管理思路主要集中在提供全面、高效且持续的医疗护理,以及优化跨学科团队的合作。
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医疗干预。
这包括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以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建立跨学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他们共同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
这种团队合作模式能够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关注,以及最佳的治疗效果。
再次,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危重病人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危重病人管理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定期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最后,危重病人的管理还需要注重家属的沟通和参与。
及时向家属通报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及解答他们的疑问,能够增强家属的信任,也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总的来说,危重病人的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为病人提供全面、高效且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需要注重病人的个体差异,根据
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气
pCO2:20mmHg
pO2:50mmHg
HGB血红蛋白
WBC白血球 PLT血小板 PT血凝时间
50g/L
1×10/L 30×10/L ----
---40.0×10 1000×10 >35秒
获取 知识
基础 护理
病情 观察
仪器 操作
康复 技术
能力
急救 复苏
专科 护理
情绪 管理
呼吸 机 气管 切开
中心 静脉 置管
基础 护理
昏迷 患者
休克 患者
脑疝
气管 插管 急性 肾衰 竭
护理 常规
心力 衰竭 呼吸 衰竭
大 出血 胸腔 多脏 器 损伤 引流
癫痫
血、气 胸
勤巡视
勤总结
五勤+慎独
勤观察
勤思考
勤询问
呼吸器的使用 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 一定要听双肺呼吸音
呼吸机的使用 参数设置:VT6~8ml/kg, R16~20次/分,I:E:1:1.5~2 FiO2:40%~60%。 吸痰前后2分钟纯氧 通气过度可导致血压下降, 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参数 长期带机者每周更换呼吸回路 避免管路扭曲、滑出或接头松脱。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不能脱离护士 及时解除呼吸机报警 VAP的预防 停电或呼吸机丧失功能的应急预案
张素兰
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 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
素的患者。
----《重症医学》
脑衰
休克
呼衰
心衰
肝衰
肾衰
体温
T
脉搏
呼吸 R
P
血压 BP
神志
C
瞳孔 A
尿量
皮肤 黏膜
U
S
病 人 全 身 共 有 21 根 管 子
生 命 之 托
A、急性生理功能评分(APS) 体温 平均动脉压 心室率 呼吸 血浆钠 血浆钾 血浆肌酐 HCT
最基本的五项急救首要措施
体位——仰卧、侧卧或端坐位
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救首要
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有效吸氧——鼻导管或面罩 建立静脉通路——应通畅可靠 纠正水电酸硷失衡-平衡盐液糖水
呼吸困难 --- 适宜的体位 立即开放气道 给予有效的吸氧 大出血 --- 立即彻底止血 建立有效通道 快速补液扩容 心悸--- 端坐体位 有效吸氧 建立有效通道 昏迷--- 开放气道 有效吸氧 建立有效通道
濒死状态--- 立即呼救 仰卧位 尽快徒手心肺复苏 电击除颤 药物除颤
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 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
引起医疗纠纷。
长期的模拟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情景演练,善于总结
抢救时,尽量避免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 进行,必要时和家属沟通,听取家属意见。
护士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 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格
1.床头抬高≧3002.每日唤醒并进行脱机训练3.预防消化性溃疡4.预防DVT形成5.使用氯已定进行口腔护理
心率与心律 设置有效的报警线 开启声音报警 识别常见的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正确使用
有创血压 CVP监测
CVP与BP变化的关系及处理
CVP 低 低 高 BP 低 正常 低 原因 血容量严重不足 血容量不足 处理原则 充分补液 适当补液
正确的标本容器 有效标本 严防脂血
检验项目 成人空腹血糖
<生命警戒低值 2.8mmol/L 2.7 mmol/L
>生命警戒高值 25mmol/L 6.0 mmol/L
检 验 危 急 值
血清钾
血清钠
血清钙
120 mmol/L
1.7 mmol/L pH: 7.0
160 mmol/L
3.3 mmol/L 7.6 70mmHg ----
氧合
动脉pH
白细胞
Glasgow评分
B、年龄及慢性疾病评分
C、风险系数: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危重病人入院、转科、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生 护士护送病人。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准备 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遇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异常,医生如果不在场, 护士除立即通知医生外,应迅速采取抢救措施
口咽通气管: 长度为耳垂到口角的距离 适宜于舌后坠患者 反转置入法 直接置入法 两条胶布各绕口咽通气管一周 固定于面颊部
鼻咽通气管: 长度为鼻外孔到下颌角 适宜于牙关紧闭患者 有鼻息肉、鼻腔外伤、凝 血机制异常、颅底骨折、 脑脊液耳鼻漏等禁用鼻咽 通气管 防止鼻腔粘膜压伤,1-2 天更换鼻咽通气管1次,并 于另一鼻孔插入。
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人性化的三短、四洁 危重患者的皮肤管理 压疮、浸渍皮肤 放射性皮炎、张力性水泡 “六勤一注意”: 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 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 注意交接班。
危重患者的情绪管理 清醒≠病情轻 清醒者和昏迷患者分开 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环境 家属探视后有反馈 纳入交班内容 重点患者“话疗” 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约 患者同意认可
补充性肠外营养适宜的时间输注, 严防脂血产生,影响血标本采集 洁净的“出口”
尿量是危重患者 第二心输出量 小时尿量的意义 CRRT治疗
危重患者:6-10mmol/L 低血糖的危害大于高血糖 血酮监测的必要性 防止酮症酸中毒
案例分析:男,68岁,结肠癌术后 5天,早晨医生查房发现患者呼之不应 ,呈昏迷状急诊转入ICU,T:360, P:68次/分,R:20次/分, BP:106/62mmHg, 昏迷的原因?
无创心输出量监测
胸部阻抗法
超声检测法
有效的胃肠减压 高质量的“进口”
1.抬高床头450 2.如无禁忌,加用胃肠动力药:吗丁啉 3.术后患者不用等到有肠鸣音或排气、排便 (文献报道:国外术后8小时就可EN)
每6h后抽吸一次潴留量
潴留量≧200ml应暂时停止输注 或降低速度 潴留量≦100ml增加输注速度20ml/h 潴留量≦200ml可维持原速度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 相对过多 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正常
低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肺循环阻力增高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 不足
舒张血管
补液试验
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min内经静脉滴入,若BP升高而CVP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若BP不变 而CVP升高3-5cmH2O,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交接班,同时做到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防护用具。牙 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 时暗化病室,避免因外界刺激引起抽搐。 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严禁对病历进行涂改、隐匿、伪造、 销毁等。医护记录要一致。 一个:先抢救,后记录 两个: 一人操作,一人记录 三个:团队合作、能者多劳 发挥个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