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 (1):学前心理学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2、类型:
(1)按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按内容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按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4)按观察者身份,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5)按观察场所,分为现编辑场版p观ppt察和情境观察
14
3、观察法的实施 步骤:确定要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
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的 程序和格式——观察记录的语言——观察者的反思—— 撰写观察报告
编辑版pppt
2
广义的学前期:0-6岁 狭义的学前期:3-6岁
What 共同特征和模式 3W When 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
编辑版pppt
3
一生
1.新生儿期(出生------ 1个月) 2.婴儿期(1个月------ 1岁 ) 3.幼儿前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岁) 5.童年期(6岁------12岁) 6.少年期(12岁------15岁) 7.青年早期(15岁------18岁) 8.青年期(18岁------30岁) 9.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编辑版pppt
25
五、调查法
调查访问法
1、定义: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 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2、评价: 优点:可以得到大量丰富详实的资料 缺点:比较费时间,被调查者的报告往往不够精确
编辑版pppt
26
六、谈话法
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 展开。
(一)理论意义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x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x

思维发展
1 2
直觉行动思维
学前儿童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即思维与 行动紧密相连,缺乏计划和预见性。
具体形象思维的初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能够运用具体形 象进行思维,如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理解事物。
3
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在学前晚期,部分儿童开始表现出抽象逻辑思维 的萌芽,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良好性格塑造
01
02
03
04
榜样作用
家长和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 好的行为榜样,影响孩子的性
格形成。
积极评价
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社交技能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如分享 、合作、沟通等,促进他们的
人际交往能力。
道德观念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意志锻炼
01
目标设定
帮助孩子设定明确、 可实现的目标,激发 他们的内在动力。
02
延迟满足
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 需求,培养他们的耐 心和等待能力。
03
挫折教育
让孩子在适当的挫折 中学会坚持和努力, 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 。
04
自我控制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 制,如控制情绪、抑 制冲动等,培养他们 的自律性。
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一
小明在幼儿园的适应问题
案例二
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分析
案例三
小刚的退缩行为及干预
拓展延伸: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学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应用于学前心理学领域,如大数据 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普及,成为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研究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

结构性观察是在实验室中设计一个可能会促进某种行为发生的情景,然后透过隐蔽式的摄像机或单向玻璃观察儿童是否会表现出那种行为来。

2.调查法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按照一定规则抽取的样本,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而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和研究来推论总体的情况。

3.临床法临床法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和访谈法相似。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5.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研究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发展的研究设计1.横向研究法横向研究法是指对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2.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法,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对4岁的儿童分别在2年4年6年后已经6岁8岁10岁的儿童再重复相同的实验室。

3.时序研究时序研究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在横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研究,以更好的研究心理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例如:我们分别对三组2岁3岁4岁的儿童经过观察,一年后进行第二次研究,两年后进行第三次研究。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第三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的发育、生理发育等。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的学科,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 感知和知觉发展:研究儿童感知和知觉能力的发展过程,包括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感觉和认知,以及对颜色、形状、大小、数量和空间的概念的理解。

2.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的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发展过程,包括对语言、记忆、注意力、解决问题和推理能力的研究。

3. 情绪和社交发展:研究儿童情绪和情感表达的发展过程,包括对乐观、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的认知和情感的调节能力。

同时也研究儿童与家人、朋友和其他儿童之间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4. 性别和性别角色认同:研究儿童对性别的认知和性别角色的形成,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认知、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5. 游戏和幻想:研究儿童的游戏和幻想活动,包括儿童参与各种类型游戏的方式、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幻想活动对儿童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其他方面,例如儿童个性发展、道德发展和家庭与学校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

研究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 认知和情绪的联系:研究儿童认知和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认知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例如,研究儿童在情绪激发时对认知任务的表现,以及情绪调节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7. 语言和沟通发展:研究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过程,包括语言习得、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发展,以及儿童与他人之间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的交流和沟通。

8. 自我概念和自尊:研究儿童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发展,包括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儿童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9. 应对和适应能力:研究儿童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探讨儿童面对挫折、改变和困难时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其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影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世纪初创立的,它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之一。行为主义理论可以从沃森、斯金纳和班杜 拉的观点中反映出来。
单元1 绪论
1.沃森的心理发展观 沃森,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创始人,如图1-3 所示。其理论观点主要体现 为以下几点:否认遗传的作 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对儿童原始情绪(怕、怒、 爱)的研究。
单元1 绪论
(三)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皮亚杰创立,被公认为20 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认知发展是 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 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 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单元1 绪论
主要 理论 观点
①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 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单元1 绪论
2.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
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奠 基者,如图1-4所示。斯金 纳斯金纳继承了沃森行为 主义的基本信条,认为行 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 性行为两类。
单元1 绪论
3.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 班杜拉,美国心理学
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 人,如图1-5所示。班杜 拉理论是阐明人是怎样在 社会中学习,从而形成和 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可能性
单元1 绪论
2.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生理成熟的基础 上实现的,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 于准备状态。
单元1 绪论
【资料卡】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1929年,格塞尔选择双生子T和C作为实验对象,研究 动作发展与成熟的关系。格塞尔根据试验断定,儿童的学 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 对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而一旦在生理达到准备状 态(即成熟)时,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其中可分为:新生儿期 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其中有可分为:幼儿初期 3~4岁幼儿中期 4~5岁幼儿晚期 5~6、7岁4、学龄期 6、7岁~18岁其中又可分为:学龄初期 6、7~11、12岁学龄中期 11、12~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定义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

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稳定性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XXXXXXXX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

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学前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设计思路《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根据中职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开发的思路与过程课程标准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岗位,课程的设计以对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需要调研为前提。

课程以全面提高这生的理论素养为基点,充分发挥《幼儿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上的特殊功能。

(二)特点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计以一切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有序且内容能满足未来岗位工作需要的《学前心理学》课程。

3•《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12-18岁
18-24岁 25-65岁 65-
忠诚
爱 关心
不确定感
孤僻和疏离 自私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
二、行为主义观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 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刺激 反应 联结
• 经典行为主义 • 代表人物:John B. Watson(18781958) • 主要观点:摒弃“意识、动机、思 维”等主观性强的概念,而推崇 “对行为的观察研究” • 关于发展的机制:经典条件反射 • 评价:推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忽视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将人 与动物等同起来。
性器期 (3-6岁)
• 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 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 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 欲幻想。
•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 而且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 • 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 性父母产生嫉恨: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 性器性格:在男性,表现为好炫耀自己的男 子气概和能力,自夸、好胜、好表现;在女 性,可能会过分认同母亲和女性形象,一方 面以引诱或挑逗的表现吸引男性,另一方面 又否认自己有性意图并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 子。
• 重要概念: 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和惩罚; 自我效能; 模塑作用(modeling)/榜样作用;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适应、平衡、动作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 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发生认识论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1. 学前儿童生理、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及个体心理的发生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学前儿童不是浓缩后的“小大人”,其来自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顺 序性和方向性。也就是说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会表现出该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这种 年龄特征带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
(一) 生物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 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主观因素 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1. 遗传素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素质是指人 类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物特性,如人体的形态、机体的构造、血型、头发和 神经系统等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1.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 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
2.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是不可分割的,又是对立统一的。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 心理的实质
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②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2) 心理的分类
① 心理过程。 ② 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领域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0—6岁)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 科学。由于学前儿童处于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其心理的变化和发展与生理、 动作、社会性活动等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其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两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

《学前心理学》教材

《学前心理学》教材

《学前心理学》教材学前心理学教材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学龄前期间心理发展的学科。

本教材旨在全面介绍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第一章:学前心理学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征和阶段,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感知和运动发展学前阶段是感知和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本章将讨论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和感知能力的提升,以及他们的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第三章:语言和沟通发展语言和沟通是学前儿童重要的心理发展领域之一。

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得的过程和阶段,以及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发展。

第四章:认知发展学前期认知发展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儿童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情感和社会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对他们的整体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影响重大。

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发展。

第六章:学前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本章将介绍学前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教育环境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评估方法的运用。

第七章:特殊儿童的学前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等)的学前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探讨如何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结语学前心理学教材旨在为教育工作者、父母和学前教育学生提供全面的学前心理学知识。

通过研究本教材,读者将能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0). "学前心理学研究进展:理论与实践",《心理学评论》,24(2),59-78.- Johnson, L. (2012). "学前阶段的感知和运动发展",《学前心理学杂志》,10(3),101-120.- Wang, M. (2014). "学前儿童语言得的研究回顾",《儿童发展心理学杂志》,16(1),34-52.- Zhang, Q. (2018).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与策略",《学前心理学年刊》,20(4),201-220.。

学前心理学绪论、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绪论、第一章
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 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 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 验的心理活动。
喜、怒、哀、乐、爱、憎、 惧
意志过程是指人在有 目的活动中自觉地调 节自身的行为和情感, 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

基础
调控
情感过程

动力
意志过程
一、反映人的态度和活动积极性的个性倾向性。
环境决定论:主要代表人物,洛克和华生
洛克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 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 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其意义在儿童教 育和心理学领域也有不同的具体的延展。
心理学家华生[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Broadus.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等认为,个体 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 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关系。 ⑤小脑:调节肌肉紧张,维持身体姿势。 ⑥大脑: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器官。
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表面覆盖着 大脑皮层。皮层表面凹凸不平,约由150亿个 脑细胞分六层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面有很多褶皱, 凹陷部分称为沟或裂,隆起部分 称为回。
大脑皮层分为四个部分:额 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 脑 皮 层 ——高级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
(二)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表现在: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 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观点。
2. 人的心理能够支配调节人的行动,能动地反作用于
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 种需要。
人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还可以改造世界.例如:三峡大坝的 修建、旅游景点的建设,还有为了得到玩具的小朋友吃自己不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各年龄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

关键期: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即为新生儿期,是儿童从胎生活转变为胎外生活的阶段。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动觉强化:是指用一种运动所产生的动觉刺激来强化这种运动与无关刺激物的联系的学习方式。

亲子关系:父母与儿童之间进行的交往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认知:是人的全部认知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和言语等方面。

认知发展:是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在学前心理学中,具体指学前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空间知觉:指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物体知觉:指对物体自身的空间属性的知觉。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注意:它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的一种积极状态,构成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形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它既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感觉好”偏好现象:就是选择性反应的一种表现,是指婴儿对某些感觉信息比较喜好,注意它们的时间较长,但这是无意识、被动的。

习惯化: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

延迟模仿:它不是指直接模仿眼前事物(原型),而是指在原型消失后进行的模仿。

客体永久性观念: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认为主体)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幼儿期健忘:回忆幼年事物之能力的现象就是幼儿期健忘。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人的心理实质 后面的第一节第二节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人的心理实质 后面的第一节第二节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经典实验让同学们了解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及强化的类别。

2.通过举例让同学们理解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掌握了解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4.初步掌握制约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教学重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教学难点: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提问法通过提问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脑的构造?(脑干、小脑、大脑)大脑皮层分为哪四个部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2.额叶的作用?受损后出现的障碍?由此继续新课。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一切心理现象不论简单还是复杂,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反射是有机体通过脑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活动。

反射按起源可分成两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

举例:婴儿游泳,新生儿的抓握、吮吸、避光反射、强光刺激引起瞳孔收缩、吃食物分泌唾液,这些都是生来就会的。

无条件反射的意义是维持肌体的生命和延续种族,无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刚出生的小孩才有无条件反射,成人没有纯粹的无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后天形成习得反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的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也是在无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

举例: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要上课,考试紧张上厕所、打过几次针的小孩,见到穿白衣服的人就哭或者躲避。

有两个著名的形成理论,即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刺激(S)—反应(R)经典实验是狗的唾液实验,即给狗食物时响铃狗分泌唾液食物是直接刺激,如此反复,多次后听到响铃就会分泌唾液,形成条件反应。

经典的条件反射行为形成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的形成是外在的条件刺激的反复出现与个体出现反应两个现象之间的联系反复强化的结果。

比如,婴儿在第一次见到护士时,因为打针遭受疼痛而哭泣,反复几次以后,只要一见到护士就会哭泣,哭这个行为与受到的外在条件刺激(护士的出现)有关。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目录
• 概况(1、2章) • 知、情、意、行(3-12章) • 发展规律(13章)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1. 2. 3.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2.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 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 的规律。
3.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4.儿童解剖生理学
它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揭示自然、社会、思维现象的最普通的规律。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运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考虑到下列几点: 1.实验室内的布置 2.通过游戏 3.“预热”时间 4.实验指导语 5.考虑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背景 6.考虑幼儿表达能力
2.自然实验法
• 幼儿园教师常用的是自然实验法。
• 特点: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 目的、有计划地控制的。 • 延迟满足实验
测验法注意事项
• 个别测验 • 专门训练 • 稳定性差,不可一锤定音
4. 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 者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调查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有特殊作用,因为:
• 1.同儿童生活在一起的成人易于捕捉幼小儿童在日常生活 中偶然地自然表露的心理活动。 • 2.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变化大,研究人员与学前儿童接触的 时间毕竟有限,他们所观察到的往往只是一时一事。 缺点:比较费时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中,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
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机会”,这种反应或行为的习得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半功倍,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
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4、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指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不同的,一般
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5、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
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6、眼手协调:指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密切配合的联合行动。

7、婴儿的“天真活跃反应”:指新生儿末期,当成人的脸出现在婴儿的视野中,他便终止
原来的动作,注视成人的眼睛,进行片刻目光交流,然后开始微笑、发声,并手舞足蹈,表现出欢快的样子。

8、实物活动:指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它是由一系列操作动作组成的。

9、游戏: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儿童最主要,最基
本的活动形式。

10、~
11、。

12、。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
◦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 1.理论建构:建设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体系。 ◦ 2.实践指导:服务于学前教育改革,服务于教师自我教育。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 1.测量与描述。 ◦ 2.预测与控制。 ◦ 3.理解与说明。
立了著名的历史文化学派.符号中介论.活动内化论Biblioteka (三)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现象极其发展变化
的科学。 ◦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 1.幼儿学习心理。2.幼儿教学心理。3.幼儿教师心理。
计了一套玩具--他称为“恩物”。 ◦ (3)蒙合梭利与“幼儿之家"(1907)。幼儿敏感期."有准备的环境.劳台和教是"蒙合利教学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 (1)皮亚杰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创立“发生认识论”, ◦ (2)维果茨基反对生物学化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用文化和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儿童心理的发展,创
◦ 1.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儿童独性、人格尊重、学习潜力 ◦ (1)声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 (2)裴斯泰洛齐创造了直观教学法。
2.学前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 (1)欧文与“幼儿学校”被誉为“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的萌芽”。 ◦ (2)福禄贝尔与“幼儿园”,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1840)。并且专门设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 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 ◦ 2.学前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第二章:婴儿期心理发展2.1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点了解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对后期学习的影响2.2 婴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婴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婴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三章:幼儿期心理发展3.1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幼儿期的思维、语言和学习能力发展了解幼儿期的认知特点和对教育的启示3.2 幼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幼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幼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4.1 个性发展概述了解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4.2 社会性发展概述理解社会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5.1 心理健康概述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掌握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5.2 心理障碍概述理解心理障碍的类型和特点掌握识别和处理心理障碍的方法第六章:感知与注意力发展6.1 感知觉概述理解感知觉的基本概念掌握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意义6.2 视觉与听觉发展探讨视觉与听觉的发展过程分析视觉与听觉对幼儿认知的影响6.3 注意力的发展认识注意力及其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教育策略第七章:语言发展7.1 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理解语言发展的重要性7.2 语音、词汇与句子发展探讨语音、词汇与句子的发展过程分析语言发展对幼儿认知的影响7.3 语言教育与促进掌握语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第八章:认知发展8.1 思维发展理解思维的基本类型与特点掌握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8.2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发展探讨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8.3 智力发展与评估掌握智力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智力评估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第九章:情绪与情感发展9.1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理论理解情绪与情感的定义与区别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特点9.2 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探讨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幼儿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9.3 情绪教育与心理健康理解情绪教育的目标与方法探讨情绪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十章: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10.1 亲子关系概述理解亲子关系的类型与特点掌握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10.2 家庭教育概述探讨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分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0.3 家庭教育策略与案例分析掌握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以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第十一章:同伴关系与社交发展11.1 同伴关系的形成与特点理解同伴关系的定义和发展阶段掌握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1.2 社交技能的发展探讨社交技能的培养和重要性分析社交技能对幼儿适应环境的作用11.3 同伴冲突与解决策略认识同伴冲突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解决同伴冲突的有效方法第十二章: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2.1 道德发展的理论基础理解道德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道德发展的心理过程12.2 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实践原则分析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12.3 道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掌握道德教育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第十三章:游戏与学习13.1 游戏理论概述理解游戏的意义和功能掌握游戏发展的心理理论13.2 学习理论概述探讨学习的类型和过程分析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3.3 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游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掌握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第十四章:特殊需求儿童的心理与发展14.1 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与分类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常见类型和特点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原则和方法14.2 智力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症探讨智力障碍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和表现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14.3 语言障碍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认识语言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和影响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和支持方法第十五章: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15.1 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前学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分析未来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5.2 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讨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实施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方法15.3 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素养与培养理解学前心理学家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探讨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培养和教育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页
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一、心理
心理,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感觉、记忆、 情绪、意志、思维和想象等过程。感知是 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心理,刚出生的婴儿, 就具有感知能力。意志、思维、想象则是 高级的心理活动,个体形成了高级心理活 动后就出现了个性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并 最终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二、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既 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心理学,主要是指关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 律的科学。 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种属性,它既研究大脑解剖生理 与心理的关系、神经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也研究心理在自然条件下的发 展和变化,更注重于研究人脑对各种事物的反映过程和规律,以及心理 现象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因为心理学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又不 是单纯的社会科学,所以,有人将它称为“中间学科”。 心理现象是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的心理活动,但人们却看 不到它,因为它不是我们用肉眼能够看到的事物,而是隐藏在大脑内部 的精神现象。心理学既可以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可以研究群体的心 理现象。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 性心理两种。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
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学前时期心 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 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 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 和具体规律,这也是学前 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从具体到抽象 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刚开始是非常具体 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抽象和概括。 从认识过程看,最先出现的是感觉,感觉是 对物体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出现在感觉 之后,是对物体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的整体 反映。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概括 的、间接的反映,与思维相比,感觉和知觉 只是低级的或最初的概括化。例如,爸爸问 女儿“4+3等于几”的时候,女儿答不出来, 爸爸再问“4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多少”时, 女儿很快就答出来是“7个”。由此可见, 学前期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思维阶段,抽象 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也只是刚刚萌芽。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三)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并 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时快 时慢,表现出一种不均衡性。 就新生儿来说,满周岁之前 他们的身心各方面发展迅速, 过了周岁就会慢下来。学前心理学述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四)个体差异性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都会按照基 本规律进行,表现出其心理发展的共 性,但对每一个学前儿童而言,由于 遗传素质、生活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 同,其心理发展又表现出各异的特征。 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相同, 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却往往有所差异。 例如,有的学前儿童刚满1岁就会说 话,有的学前儿童直到2岁才开始说 话。这些都是正常儿童,他们早晚会 具备基本的心理活动能力,只不过是 发展速度上有所不同。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 (三)从被动到主动 新生儿的动作是本能的反射活动,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 长和环境的影响,他们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意识,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某 种活动,其心理活动也开始朝着有意方向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 发育的制约,年龄越小,制约性就越强。 随着生理的成熟,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心理活动的主动 性所占的比例就会逐渐增加。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二、心理学
(二)个性心理 (简称个性)
一般心理过程作为人的共性是每个人都 要经历的,而人的个性心理则各不相同。每 个人都有发展个性的遗传物质,他们在刚出 生时并无个性之分,但由于生活环境和受教 育环境的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不 断累积,个体也就逐渐开始表现出各异的个 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
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在学前阶 段发生并发展起来的。儿童出生 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 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 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 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 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 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因此, 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 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三、影响学前心理发展的因素
2.生理成熟 (一)生物因素 生理成熟也叫生理发展,是指在某一时期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 水平。遗传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成熟则能实现遗传提供的可能性 向现实性的转化。 生理成熟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也是儿童心理发展 的自然物质前提。如果在学前儿童的某种生理结构达到成熟时,给予 适当的刺激,就会激发儿童相应的心理活动的出现和发展。例如,当 儿童发音器官和言语中枢的生长发育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给予一 定的刺激,他们就能产生言语表象或进行言语活动;当儿童大脑皮层 的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时,给予适当的刺激,他们的思维活动就能正常 进行。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三、影响学前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 (一)生物因素 遗传素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最初的物 质前提 •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各种生理机能 不断发展,尤其是是脑和神经系统高 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高度发展,形成 了其他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2)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奠 定基础 • 研究表明,血缘关系越相近,智力发 展水平就越相似。对同卵双生子的研 究发现,同卵双生子有着近乎相同的 智力。同卵双生子是由一个受精卵第 一次分裂为两个单独的细胞发育而成 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三、影响学前心理发展的因素
1.社会因素的分类 (二)社会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1)环境因素
• 环境因素自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都影响着人 的发展。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教育因素
•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是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向学前儿童提供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专门 教育,指导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
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 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 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 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 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学前儿童心 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还 要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如遗传、 教育、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所起 的作用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概括 为:①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 本身的规律;② 制约影响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四)从凌乱到成体系
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凌乱且 不成体系的,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外界 影响。例如七八个月的婴儿离开妈妈时, 哭得很伤心,当别人给他一个新鲜的玩 具时,他便会破涕为笑。随着年龄的增 长,学前儿童逐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 并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例如,当儿童 对篮球、足球或音乐等感兴趣时,就会 在这方面持续较长的时间。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阶段性 学前儿童的心理时刻都在发生着量 变,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 变,出现一些具有本质性的重要差异, 这些差异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呈现出 阶段性。根据这些显著的差异,心理发 展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后一 阶段的发展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 前一阶段的发展又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 定必要的基础。然而,高级心理活动的 建立,并不意味着低级心理活动的消失, 低级的心理活动依旧在学前儿童的日常 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越 小,可塑性就越大。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 们的个性还远远没有形成,虽然在气质、性 格、能力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 的倾向性,但还远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 个性特征。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三、学前心理学
我国学前教育界和发展心理学界对“学前儿童”这 一概念的认识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岁)或 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是 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 前儿童。 学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个体 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不齐全到齐全 (一)从简单到复杂 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在刚出生时并不齐全,而是在后来的发 展过程中先后形成的,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按照由简单 到复杂的规律进行。 2.从笼统到分化 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的、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还 是情感态度,其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是 从最初的简单和单一发展到后来的复杂和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