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合集下载

学前心理学第五节 学前儿童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五节 学前儿童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
绎推理
25个月大的婴儿即存在类比推理
• 实验:
• 一个玩具上有很多不同颜色的门,同时配有不同颜色 的钥匙,钥匙与门的颜色是匹配的,只有同色的钥匙 才能打开同色的门。同时特意加入一把多余的白色钥 匙,当婴儿拿起白色钥匙问:“白色的门在哪?”
• 结论:
婴儿已经从红色的钥匙开红色的门,黄色钥匙开黄色 门的经验中推理出应该有一个白色的门
• 水果是水分多的果子
苹果水分多
苹果也是水果
推理: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一)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
年龄
5
6
78
9
10
直接判断 74 63 27 28 23.1 4.2
间接判断 11.2 22.8 71 70 76.2 95
其他判断 14.7 14.2 2 2 0.7 0.8
• (二)判断依据的客观化 • 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根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
为依据发展。
• (三)判断依据的明确化
二、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 学前儿童推理的水平比较低,具体表现在 • 抽象概括性差 • 逻辑性差 • 自觉性差
(一)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
• 1、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通过考 察个别事物或现象具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导出该 类事物或现象普遍具有该属性。
A歌曲 唱歌 音乐 B比赛 广播 电台 C学习 过程 书本 • 气候 变暖 气温
A生存 发展 持续 B极冰 融化 水位 C保护 环境 生态 • 冷漠 冷酷 热情
A束缚 禁锢 解放 B顽强 强烈 开放 C劳动 薪水 工资 D海水 盐分 氯化钠
运用
• 1.幼儿经常使用的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 2.年幼儿童倾向于归纳推理,青春期儿童倾向于演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2、类型:
(1)按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按内容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按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4)按观察者身份,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5)按观察场所,分为现编辑场版p观ppt察和情境观察
14
3、观察法的实施 步骤:确定要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
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的 程序和格式——观察记录的语言——观察者的反思—— 撰写观察报告
编辑版pppt
2
广义的学前期:0-6岁 狭义的学前期:3-6岁
What 共同特征和模式 3W When 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
编辑版pppt
3
一生
1.新生儿期(出生------ 1个月) 2.婴儿期(1个月------ 1岁 ) 3.幼儿前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岁) 5.童年期(6岁------12岁) 6.少年期(12岁------15岁) 7.青年早期(15岁------18岁) 8.青年期(18岁------30岁) 9.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编辑版pppt
25
五、调查法
调查访问法
1、定义: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 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2、评价: 优点:可以得到大量丰富详实的资料 缺点:比较费时间,被调查者的报告往往不够精确
编辑版pppt
26
六、谈话法
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 展开。
(一)理论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


表面性:根据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思考问题。----“爬台阶”与“爬山”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P49: 简单分类;排序;掌握一些抽象词;简单的逻辑推理…… 如:分类:蔬菜;水果…… 纸好轻,铁很重,会沉下去的…… 桌子又不会动,不会死的…… 打针不哭,要坚强些……
分类表现出了概括水平,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5.1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的】 1、掌握思维的概念、特点、种类。 2、了解思维的发生,领会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3、把握学前儿童概念、判断和推理发展的特点以及理解 的发展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难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 发展。
1、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在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2、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以间接性、概括性、问题解决为标准,出现了最初的用
语词的概括。
会概括即会思维,概括后的结论,可推广到同类事物或
现象上。
3、概括的三个发展阶段:

直观的概括:对物体最鲜明和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特征)加 以概括。 动作的概括:学会操作各种物体,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
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 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 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

例: 知道“花”、“草”、“树”,却不知“植物”; 知道自己是妈妈的“女儿”,不知“妈妈”也是“女儿”。 能理解“天黑暗了”;却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这人真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的思维

1、感知运动阶段(反射,感知)
2、前运算阶段(拟人化、带有一般性、转 导推理)
3、运算阶段(概念、可逆、守恒、非中心
化、灵活性)
.
22
第六节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发展 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分析
综合 对他们来说,从多个纬度进行分析,则感
到困难
.
23
第六节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 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 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 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 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三) 意义:2个标志、2个发展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 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 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概括、 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 期开始向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 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 抽象概念发展
2.具体形象思维
(3~6、7岁左右)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 或表象以及它们的 彼此联系而进行的 思维。
.
13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学前儿 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 形象性
比如:桌子、椅子---家具;李红---小朋友
白色---兔子,肥、大---猪,白头发---奶奶、 爷爷,长发---女性…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学前心理学 (6):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6):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对客观世 界的反映形式,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 已经形成的一些表象进行新的结合的 过程。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时候,不 仅能在头脑中形成知觉形象和记忆表 象,还能根据口头语言和文字的描述, 在头脑中形成自己没有感受过的事物 形象,或创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新 形象。例如,当新闻上说起小朋友搀 扶老人过马路时,我们的头脑中便会 出现一幅在拥挤的马路上,小朋友搀 扶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的画面。
想象概述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夸张性
(一)夸张性想象 的表现 夸张又称强调,是通过改变客 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其某一特性 经过增大、缩小、数量加多或色彩 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是进行各种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 例如,人们创造的千手观音、九尾 狐,及《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 小人国等形象。另外,我们常看到 的一些人物的漫画也是绘画者对人 物特点夸张的结果。
学前心理学概述
想象概述
二、想象的分类
2.创造想象 (二)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的产生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丰富的表象储备。进行创造想象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事物进行细 致的观察,并储备丰富的表象材料。记忆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对创造想象有决 定性的作用,表象材料越丰富,想象结果就越新颖。 第二,知识经验的积累。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创造想象依赖于知识经验的积累,要进行 创造想象,就必须对相关领域做深入的了解,积累必要的知识。每一个发明 创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创造原型的启发。任何人的新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都要经过一定的相似事物的启发。例如,鲁班就是因为手被割伤,受到野草 的启发,发明了锯;科学家们根据蝙蝠的探知原理发明了雷达。原型之所以 有启发作用,是因为事物本身与所创造的形象之间存在相似性,可以作为创 造想象的起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小资料:什么是动物?
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 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 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 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 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 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 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 在笼子里让人看的!”
当我们碰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想一想”或 “考虑一下”,当幼儿发现问题时会提出并思考‘是 什么”或“为什么”,都是思维的表现。
(二)思维与感知觉
感知觉(直接反映):颜色,形状 思维 (间接反映) :概念
(三)思维的特性
1.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能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 事物作媒介,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或根本 不可能有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 展的进程。 2.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抽取出来,概括,得出 结论。
三、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1)思维依赖直观的事物和情境 (2)思维离不开儿童自己的动作 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二)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和分类能力的发展
1.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 (1)幼儿概括的特点与对概念的掌握 幼儿概括能力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②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对概念的掌握: ①内涵与外延不准确; ②大多数是具体实物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性质概念、关系 概念、道德概念。
4.主次不分
• 一个妈妈对儿童说:“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宝宝 说:“为什么我要留神呢?该让它留神我才是。”这也是 儿童的可爱之处,所以,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家 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在孩子一到六岁的阶段,他们如何理解世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逐步发展。

学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这一阶段经历了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下面是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概述。

1.感知和运动阶段(一到两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开始学习感知和区分形状、颜色和大小。

他们通过触摸、探索和运动来理解物体的属性和关系。

2.前操作阶段(两到四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发展出了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使用象征性的符号来代表物体,比如玩具蜡笔可以代表笔。

他们也能够使用想象力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大脑中模拟一种情境并寻找解决方案。

3.具体操作阶段(四到六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能够理解量和数量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数学操作。

他们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比较。

他们还能够发展出对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理解。

除了这些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能力: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他们可以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思考抽象概念和与他人进行合作。

2.知觉和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感知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3.注意力和集中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专注,并能够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

4.创造性思维:儿童在学前阶段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在玩耍和探索中展示创造性思维。

总之,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涉及认知、语言、注意力和创造力等多个方面。

他们从感知和运动阶段开始,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思维能力,包括使用象征性符号、解决问题、思考抽象概念和开展创造性思维。

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9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9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 儿童掌握概念。
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二)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 掌握数概念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抽象,掌握数
概念比实物概念要困难。 • 幼儿数概念包含的三个方面: ★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能说出十以下的数字。 ★ 将数字和物体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知道3代表3个人、3 本书、3辆汽车、3匹马等,所有的3个物体都可以用3这个数字来表示。 ★数的初级运算阶段:10以内的加减法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 部的动作。
• 成就——获得了守恒性。 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区别在于:
▼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
▼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 • 比如,问一个3岁的女孩:“ 你有姐妹吗?”她说:“有” 问:“她叫什么名字?”答:“ 洋洋”再问:“洋洋有姐妹 吗?”答:“没有”。
第五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 判断和推理都是思维的形式。
•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作用,反映 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性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如:老虎是一种动物。
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
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 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 • 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 • 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间接判断的获 得则需要通过推理,
三、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 1、成熟——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它是 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 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牛永远也不会把草吃光, 因为草会 不断的生长。
人类至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是为什么可以知道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之久?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
感觉 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 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 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
间接性
(直接反映)
(间接反映)
◈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 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种“想”和“考虑”, 就是指人的思维活动。
◈ 思维的发生时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六、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 儿童的认识过程是在出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的。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思维的发生, 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不久, 在我国某研究单位和一些农民用发霉花生长期喂养鸡和猪等家畜, 也产生了上述结果。
1963年澳大利亚又有人用霉花生喂养大白鼠、鱼、雪貂等动物, 结果被喂养的动物也大都患癌症死了。
霉花生有毒
【例】从下面的事实中概括观点 (1)贝多芬弹钢琴的时间长了,手指发热,就在凉水里浸泡。 (2)作家杰克·伦敦在房子里的窗帘、衣架、橱柜、镜子上挂满写有词语、资料的长纸条,以便随时看到、记忆。 (3)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时,晚上在图书馆用功,经常到后半夜两点多,有时饿得竟晕倒了。 三人的共同点: 一是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都具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 于是可以概括出以下结论: 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都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这是儿童与别人顺利交往,实现社会化的 重要条件。
(五)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4)具体逻辑思维: 假定A>B,B>C,问A与C哪个大? 如果是三个具体的人则不同;
(五)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明确判断真 假的陈述性语句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
的反映。
(一)思维的概念(举例说明)
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 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 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一)思维的概念(举例说明)
四个人在屋子里打麻将,突然警察 来了,把他们都带走了。请问,这是 为什么?
答案:因为被 打的那个人的 名字叫着“麻 将”。
固定性——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 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 “认死理”。
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 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两人非要 原来那一个。
(三)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
近视性——只考虑眼前的关系,不会思考 事情的后果。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 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 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
(五)幼儿思维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小班儿童在拼图之前往往说不出要拼什 么。他们拿到拼图板后马上动手摆弄。偶尔 拼凑出一种图形,就非常惊奇或者好像突然 有所发现地喊:“哈!雨伞!我拼了把雨 伞!”“机器人!”拼出来的图形像什么,就说 是拼了什么,说不出是怎样拼成的。
(五)幼儿思维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中班儿童在开始行动之前,只能笼统地 说出想要拼什么,拼的过程中常常有言语活 动伴随,边拼边说。拼成之后,能比较完整 地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但却不能详细地说 明拼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2.概括性 (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共同 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抽取出 来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的特性。例如,尽 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的大小和内角角度不同,但它们都属于三 角形;在严格了解太阳运行周期的情况下, 我国总结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即“二十四节气”。 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 具体事物的局限,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 识范围,还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有重 要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 志着学前儿童认识水 平的提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在感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得较晚。人类的各种认识活动都 是在出生后逐渐养成的,思维的发生标志着人类的认识过程已经基本齐全, 思维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认识过程的质变。 在思维的指导下,知觉已经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在特征,还能够进一 步地理解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例如,在思维形成之前,学前儿童看到钟表 的指针一圈圈地旋转会觉得很有趣,思维的出现使他们理解了时间的概念, 知道短针指向12的时候是12点,短针指向5的时候是5点。在思维的参与下, 人类的各种认知水平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十四节气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 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个别特征并加以思 考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 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 面、角、体;把动物分解为 头、尾、足、躯体;把一篇 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 语等。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2.综合 (一)分析与综合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 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把无序的词语组成句子;教师在观察某学 生的品行、才智、性格等方面的基础上将他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由此形 成对这个学生的总体评价;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对该商品的价格、 性能等方面做总体了解,然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购买,这些都属于综 合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进程中过程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分析与 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发现 事物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 ( 一) 思维的广阔性 • 思维的广阔性, 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 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
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思维广阔的人, 不仅注重问题的整体, 还 注重问题的细节; 不仅考虑问题的本身, 还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 条件。 思维的广阔性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 只有具备大量知识 的人, 才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联系上去考虑问题, 从而避免 片面性和狭隘性。
• ( 五) 思维的敏捷性
•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 它是指一个人能在 很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即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 机立断, 不徘徊、 不犹豫。 古人所谓 “ 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 , 便是思维敏捷的一种表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有的人遇事胸有 成竹, 善于迅速做出判断; 与此相反, 有的人遇事优柔寡断, 或草 率行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思维概述
• ( 二) 抽象与概括 • 抽象是指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舍弃其非本质属
性的过程。 例如,“ 可以写字” 是笔的本质属性, 这一结论是通过抽 象得到的。 概括是指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的共同本质属性 结合起来, 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例如, “ 凡是有羽 毛的动物是鸟” , 这就是概括。 • 抽象与概括是在分析、 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更高一级的思维过 程。 只有通过抽象与概括, 人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 联系,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 三) 比较与分类 • 比较是对事物进行对比, 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以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分类是把具有共同点的事物归为一类的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思维概述
• ( 二) 判断与推理 •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 1、 3---4岁儿童开始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 他们的分来是按照物体的明显外部特征进 行的,如,形状、颜色、大小等;88%的 儿童能对常见实物进行分类。 2、 4---5岁儿童可以按物体的简单用途和 数量特征进行分类,能对类和子类作比较, 能初步理解总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3、5---6岁的儿童能按事物的两种特征进 行分类。 4、6岁以后,能够初步按照事物的本质特 征进行分类。
2020/3/29
(二)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 经验性—— 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经验来进
行的。 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做人。他
们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夹到小动物或玩 具身上,是常有的事。 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只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 现象来进行,所以,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 物的表面联系,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片面性——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幼 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
思维特征的组成
万 物
万 物
自 我
视 觉 外


中观Βιβλιοθήκη 灵情心性 思

幼儿是如何思维的?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具体形象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
性。 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
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长 我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概念比 “桌子”“椅子”概念抽象,幼儿就较难 掌握。 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 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 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 “小白兔” 狗总是“小花狗”;认为老奶 奶总是白头发的,他们不肯称头发不白的 人为奶奶。
2020/3/29
(3)以生活情景分类。把日常生活情景中经 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幼儿心理学教案-幼儿的思维

幼儿心理学教案-幼儿的思维
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判断
(五)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1.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
2.对事物的理解表面化、简单化、刻板化
课堂小结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直觉行动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
(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四)判断和推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讨论:妈妈做法错在哪?如何做有益儿童思维发展?
案例3
听同事说“芭比娃娃”非常好玩,于是,贝贝妈也给女儿买了一个。果真见女儿抱着芭比娃娃非常高兴,一边给她梳头,一边给她穿衣,一边不停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娃娃?”妈妈刚开始很耐心地告诉她“这是芭比娃娃。”可是,这一天下来,她竟然问了十几次同样的问题。妈妈有些不耐烦了,冲着她大声地说:“告诉你,这是芭—比—娃—娃,记住了吗?”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创造性思维
3.“燕子低飞要下雨”反映了思维的()。
A直观性B间接性C概括性D创造性
4.“气象学家通过卫星云图和仪器检测等科学方法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这体现了思维的()。
A具体性B概括性C间接性D行动性
课后作业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具体事例,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
3.思维与言语
思维离不开言语,思维主要借助言语来实现,言语是思维的主要载体。
言语也离不开思维,只有通过思维,言语的各种功能才得以实现。
(二)思维的特性
1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应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
2.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学前心理学李庶泉-思维

学前心理学李庶泉-思维

学前心理学李庶泉-思维学前心理学李庶泉思维在学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李庶泉先生对于学前心理学中思维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一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思维,简单来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对于学前儿童,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形成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开始逐渐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

这意味着他们的思考往往与他们的动作紧密相连。

比如说,当一个孩子想要拿到高处的玩具时,他可能会先尝试伸手去够,够不着的时候可能会搬来一把椅子站上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动作直接引导着他们的思维。

他们通过实际的行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从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与此同时,学前儿童的思维还具有具体形象性。

他们更多地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形象和表象来进行思考。

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如果只是单纯地用抽象的语言描述,他们可能很难理解。

但如果配上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手势,他们就能更好地领会故事的内容。

例如,在讲述小兔子乖乖的故事时,展示小兔子可爱的图片,或者模仿小兔子的动作,孩子们会更容易想象出故事中的场景,进而理解其中的道理。

李庶泉先生强调,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和利用孩子们思维的这些特点。

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直观的教具,让孩子们通过直接观察和操作来学习。

组织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和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观察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种种表现。

当孩子们问出“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月亮为什么会跟着我走?”这样的问题时,这正是他们思维活跃的体现。

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好奇,试图去寻找答案。

然而,学前儿童的思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逻辑关系。

比如,对于数字的概念,他们可能需要通过具体的物体数量来理解,而不是单纯的数字符号。

对于时间的概念,他们可能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分钟、小时的含义。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性
概括性是指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或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如“鸟是有羽毛的动物”,是对所有鸟类
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性传播,血液传
播,母婴传播。这是从许多艾滋病患者的得病
过程中概括出来的规律性认识。一切公式、定
律等规律性的认识,都是对共性的概括。
二、思维与感知觉
区别
联系
反映方式 反映对象 性质
感知觉 直接
第外六章部学特前儿征童思维感的性发展 外部联系 认识
思维
间接 概括
本质特征 理性 规律联系 认识
感知觉是认识活 动的低级阶段; 思维是认识活动 的高级阶段。感 知觉是思维发展 的基础。
谢谢!
第六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维的概念
不是直接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反映
一类事物,不是具体的某一样
间接性
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理解和 认识一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 可能感知到的事物。 • 例如:幼儿由看见蚂蚁搬家而推想 天快下雨了,这是间接的反映,就是思 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