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实验报告单学生用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演示实验记录单2014 年 11 月 11 日 2014 年 11月13日实验名称: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实验名称: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班级:七年一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班级:七年一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过程: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实验过程:现象: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效果: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教后记学生对这个实验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教后记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备注:任课教师:闫寒备注:任课教师:闫寒演示实验记录单演示实验记录单2014 年 11 月 11 日 2014 年 11月13日实验名称: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实验名称: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班级:七年二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班级:七年二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过程: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实验过程:现象: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效果: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教后记学生对这个实验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教后记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备注:任课教师:闫寒备注:任课教师:闫寒演示实验记录单演示实验记录单2014 年 11 月 11 日 2014 年 11月13日实验名称: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实验名称: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班级:七年三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班级:七年三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过程: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北师大版,八上生物,分组实验,记录单。
教后记:学生提高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身边的物种多样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后记: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8、将蛋壳磕打出一条裂缝后用双手掰开,将蛋清和蛋黄一块轻轻地倒入培养皿里。
实验过程:
2、选择一种用贮藏器官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如马铃薯和姜的块茎,水仙和大蒜的鳞茎,荸荠的球茎,莲、竹、芦苇和白茅的根状茎,甘薯的块根等。收集资料,利用相应的器官进行实验。
选择一种用扦插和压条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收集所选定植物进行扦插和压条繁殖的技术资料,尝试用扦插或压条进行繁殖的活动。
实验过程:
9、取一个鸡蛋,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
10、将新鲜的鸡蛋浸没在约40度水中,观察出现的现象。
11、将鸡蛋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将破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对照图19-18,观察卵壳下面的气室和内壳膜。
12、将蛋壳磕打出一条裂缝后用双手掰开,将蛋清和蛋黄一块轻轻地倒入培养皿里。
实验过程:
教后记: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分组实验记录单
分组实验记录单
2015年11月18日
2015年11月27日
实验名称: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名称:植来自的营养繁殖班级:八年二班
学生人数:35
天气:晴
班级:八年二班
学生人数:35
天气:晴
实验目的:
分组实验记录单
分组实验记录单
2015年11月18日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四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活动四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实验准备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活动,学习营养评价的基本方法。
2.尝试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营养状况。
3.根据对自身营养状况的评价,调节自己的饮食结构。
二、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一、方法步骤1.课下测量自己的身高(m)和体重(kg)。
2.课上利用下面提供的方案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
体质指数3.用表格统计小组成员的营养状况,计算出营养正常、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比例。
4.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并将全班的统计结果汇总在一张总表上。
二、注意事项1.在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时,要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数据要准确、客观。
2.在测量身高时,要脱了鞋子测量,以保证测量数据更准确。
三、实验记录1. 自己的身高是,体重是。
通过计算,自己的体制指数为;营养状况(填“营养不良”、“正常”或“营养过剩”)。
2. 将小组成员的营养状况记录在下表中。
3.将全班同学的营养状况汇总并记录在下表中。
四、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过程,你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五、疑惑与讨论1. 你对自己目前的营养状况满意吗?2. 如何改善自己的营养状况?3. 你还了解哪些评价营养状况的方案?利用新的方案进行评价,并比较评价结果。
跟踪训练一、填空题1.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物质,都是从中获得的。
2.为了满足身体生长发育和其他生命活动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3.要做到合理膳食,首先要了解自身的。
二、简答题1.你有几种方法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2.张海同学(男)今年14岁,他的体重是32 kg,请你判断他的营养状况如何。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食物2.合理膳食3.营养状况二、简答题1.略2.他的标准体重为14×2+8=36(kg),实际体重/标准体重为32/36=0.88<1.1,所以他的营养状况是营养不良。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六 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
活动六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实验准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评价饮食结构的方法和均衡膳食的标准。
2.尝试设计合理食谱的过程。
3.培养自己依据科学指导生活的意识。
二、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一、方法步骤1.请详细记录一天中早、午、晚三餐的主要食物,并称重或估计质量。
2.对照教材中的“人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记录每种食物中含量最多的三种营养成分。
3.根据食物营养成分表提供的数据,计算每种食物所含有的总能量。
4.分别计算出三餐食物所含有的总能量。
5.分别统计三餐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
6.参照下表,设计一个表格用以记录上述步骤2、3、4、5的结果。
二、注意事项1.称重或估计重量时尽可能准确,符合实际。
2.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
3.在记录一天中早、午、晚餐的种类时,不包括零食和加餐。
4.称量或估算“重量”按照加工后可食部分称重或估算。
三、实验记录1.详细记录自己一天的早、午、晚餐的主要食物,并称重或估计重量,记录在下表中。
2.将步骤2、3、4、5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四、实验结论分析以上的实验记录情况,你得到的结论是:。
五、疑惑与讨论1. 如何评价饮食结构是否合理?2. 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自己目前的饮食结构存在哪些问题?3. 你准备如何对自己的食谱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跟踪训练一、填空题1.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是:食物多样、为主;多吃、和;常吃、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和;膳食要清淡少盐;饮酒应限量;食量与体力活动要,保持适宜体重;食物应、不变质。
2.在每日三餐所摄入的总能量中,早餐的能量约占,午餐的能量约占,晚餐的能量约占。
3.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和。
4.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和,其中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通常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二、选择题1.蔬菜、水果中含量相对丰富的营养物质是()A.糖类和无机盐 B.蛋白质和脂肪C.糖类和蛋白质 D.维生素和无机盐2.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A.含蛋白质、钙和磷多的食物 B.甜食C.含脂肪成分多的食物 D.水果3.等量的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被分解后放出能量最多的是()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4.食物消化后的终产物是()A.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B.葡萄糖、脂肪酸、无机盐C.葡萄糖、维生素、水 D.二氧化碳、水、无机盐5.下列物质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A.小麦 B.玉米 C.瘦肉 D.花生6.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A.维生素B1 B.维生素A C.维生素B2 D.维生素C7.下列属于合理的饮食的是()A.用水果代替蔬菜 B.每天吃很多甜食C.用饮料代替饮用水 D.食物多样、谷类为主8.不是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的是()A.不良的饮食习惯 B.饮食不卫生C.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D.挑食、偏食三、简答题1.张翔午饭只吃了馒头、白菜、豆腐,请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下列问题:(1)这顿午饭,能为张翔提供营养的几类营养物质是。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十八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活动十八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实验准备一、实验目的1.学会本实验的测量方法。
2.理解实验所能证明的问题:触觉感受器呈点式分布;两点阈值越低分辨本领越高;不同部位触觉感受器的分布密度可能有所不同,密度高的部位两点阈值低;某些部位的两点阈值很低,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二、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一、方法步骤用两个大头针的针尖同时轻轻刺激皮肤上的两个临近的点,由被试者说出是否为“两个点”刺激;每次测试都先确定好两个针尖的距离,当被试不能明确判断为“两点”时,此即为该部位的两点阈值。
选择不同测试部位,比较测试结果。
1.准备测试用针两个、毫米直尺1把、记录用纸和笔等。
两个同学一组,互相轮换做测试者和被试者。
2.选择3~5个不同敏感性的测试部位,如:中指尖、手掌基部、手背基部等。
3.开始测试,先使两点距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分别得出阈值后取其平均值,记为该部位阈值。
4.整理实验数据。
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
二、注意事项1.实验中,避免被试者看见测试部位。
2.每一次刺激作用的时间不要持续1s以上。
3.实验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记录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四、实验结论根据表格中记录的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五、疑惑与讨论1.你的实验结果是否支持“触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式分布”的说法?2.你所测试的部位中,两点阈值最低的是否就是触觉敏感度最高的?(用你的经验来印证)3.测试中为什么每次刺激作用的时间不要持续1s以上?跟踪训练一、填空题1.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一方面引起简单而迅速的,另一方面,上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相应的。
2.做膝反射实验时,被实验者应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然后实验者用快速地叩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位的,因而发生前伸的反应,这种反应叫做。
二、选择题1.感觉器官指的是()A.身体内部的感受器 B.身体表面的感受器C.带有附属结构的感受器 D.感觉神经末梢2.医生为病人动手术而实行局部麻醉,在手术中,病人感觉不到疼痛,但能感觉到手术刀与人体的接触,这说明()A.大脑皮层被麻醉 B.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不同C.触觉感受器被麻醉 D.麻醉剂对触觉不起作用三、探究题双手是我们身体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手来感受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和冷热等多种信息。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分组实验,记录单,27个。
分组实验记录单分组实验记录单2014 年10 月 16 日 2014 年 10 月 21 日实验名称: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四种基本组织)实验名称:解剖观察鸡翅班级:七年一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班级:七年一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实验目的: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识别区分鸡翅上可以发现的组织,理解组织如何形成器官。
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通过演示实验,进行讨论讨论:1、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通过刚才的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物体的组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的。
实验效果: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教后记:学生提高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身边的物种多样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后记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备注:任课教师:闫寒备注:任课教师:闫寒分组实验记录单分组实验记录单2014 年10 月 16 日 2014 年 10 月 21 日实验名称: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四种基本组织)实验名称:解剖观察鸡翅班级:七年二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班级:七年二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实验目的: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识别区分鸡翅上可以发现的组织,理解组织如何形成器官。
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通过演示实验,进行讨论讨论:1、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通过刚才的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物体的组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的。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 光的反射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器材:光的反射实验器实验步骤:1.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1)将固定光屏的支架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激光笔插入笔套卡在光屏左上角;(3)让一束光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前后转动平面F,观察当平面F和平面E在(同一/不同)平面内时,能看到反射光线。
(4)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两侧)。
结论: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不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同侧/两侧)。
2、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将激光笔对准平面镜按一定的角度照射(入射点为光盘中心),记录相关数据,完成实验表格:次数入射角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1 3002 4503 600结论:反射角入射角。
巩固练习: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2.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3.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A.镜面反射B.漫反射C.不发生反射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二、填空题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两种现象都遵守/不遵守反射定律。
2.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反射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三、作图题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七 观察血细胞
活动七观察血细胞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实验准备一、实验目的1.识别红细胞与白细胞。
2.熟练操作显微镜。
二、实验材料显微镜、人血涂片。
实验过程一、方法步骤1.将人血涂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不同类型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区分红细胞与白细胞。
2.绘制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结构图。
二、注意事项1.正确操作显微镜,小心不要损坏。
2.在绘制血细胞图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保证图科学、美观。
三、实验记录1.将步骤1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2.在下列方框中绘制不同的血细胞图。
四、实验结论根据实验记录情况,你得到的结论是:。
五、疑惑与讨论1.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什么细胞有关?2. 比较红细胞与白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数目上有什么不同。
3. 在低倍镜下能看到血小板吗?为什么?跟踪训练一、填空题1.血液由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细胞又包括、和。
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衰老死亡后,可以由产生新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补充。
2.血液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它是一种含的蛋白质。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这种特性使红细胞具有的功能。
3.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可以穿出,集中到受感染的地方,吞噬。
所以,白细胞对人体具有和作用。
二、选择题1.血液的组成包括()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和血细胞C.血浆和红细胞 D.血浆和血小板2.血浆中不含有的成分是()A.水B.蛋白质 C.葡萄糖D.红细胞3.下列有关白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白细胞有细胞核 B.形体比红细胞大C.各类白细胞都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D.红骨髓能不断地产生白细胞4.人受轻伤流血时,能自动止血,这是血液中哪种成分的作用()A.血浆 B.血小板 C.白细胞 D.淋巴细胞5.血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是()A.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B.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C.白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6.白细胞在吞噬病菌时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其原因是()A.毛细血管细胞排列不紧密B.白细胞的直径比毛细血管内径小得多C.白细胞最小且数量少D.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7.某同学面部长了一个疖子,其顶端出现了一个“脓头”,该脓头主要是()A.白细胞 B.淋巴细胞C.死亡的白细胞 D.死亡的细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骨髓2.血红蛋白铁结合分离运输氧3.增多毛细血管壁病菌防御保护二、选择题1.B2.D3.C4.B5.A6.D7.C。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班级___姓名___日期___1.实验用具:课前1—2天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解剖刀、镊子、放大镜、碘液、解剖盘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并搜集有关被子植物的种子,查阅相关资料(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1.在种脐的对侧剥离种皮,露出里面的胚(幼小的生命体)。
问题:种皮的作用是什么?2.掰开两片肥大的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轴、胚芽的位置。
问题:(1)菜豆种子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胚由哪几部分组成?(2)豆类植物的种皮、胚、子叶各有什么作用?(3)常见的双子叶植物种子还有那些?《画图并标结构名次》巩固提升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的结构是()A 胚和子叶B 种皮和胚C 子叶D 种皮和胚乳2.种子结构中()是新植物体A 子叶B 种皮C 胚乳D 胚3.我们吃的大米是水稻种子的(),花生油是花生种子的()A 胚B 种皮C 胚乳D 子叶(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1.用刀片将玉米种子沿中线纵向切开(注意安全),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
用放大镜观察胚芽、胚轴、胚根的位置,靠上部的是胚芽,靠下部的是胚根,中间是胚轴,胚轴与一片大的子叶相连,紧贴在胚乳下面,呈薄片状,不储存营养物质。
问题:(1)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胚由哪几部分组成?(2)玉米是果实还是种子,为什么?(3)常见的单子叶植物种子还有那些?2.在切面上滴一滴稀碘液,呈蓝色部分是胚乳(淀粉遇碘变蓝),呈黄褐色部分是胚。
问题:胚乳的作用是什么?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了什么?《画图并标结构名次》思考:(1)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相同点?(2)胚是怎样发育成植物体的?。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单模板北师大版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学校:恩阳中学学科:生物班级:第_实验小组。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实验报告单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观察鸡内脏结构实验目的:1.了解鸡的内脏器官结构;2.掌握解剖和观察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能力。
实验原理:把鸡放在解剖盘上,首先进行解剖。
观察和分析鸡的各个内脏器官,并记录它们的位置和结构。
实验仪器和材料:1.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盘等。
2.鸡尸体。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鸡尸体放在解剖盘上,用剪刀将毛发剪掉,清理干净。
2.解剖颈部:用解剖刀从鸟嘴处切开到颈部,剥开皮肉,观察食管、气管和颈动脉。
3.解剖胸腔:用剪刀剪断胸骨,将胸骨两侧翻开,观察心脏、气管、肺等器官。
4.解剖腹腔:用剪刀将腹部剪开,剖腹,观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器官。
5.解剖泌尿系统:将尿囊剪开,观察尿囊和膀胱。
6.观察并记录各个内脏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实验结果:1.鸡的内脏器官主要包括心脏、肺、食道、胃、肝、胆囊、肾、盲肠、泌尿系统等。
2.心脏位于胸腔内,有两个心房、两个心室,起着泵血的作用。
3.肺位于胸腔内,通过气管与外界相连,用来进行呼吸作用。
4.食道位于颈部和胸部之间,连接口腔和胃,负责将食物从口腔运输到胃中。
5.胃位于腹腔中,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用于消化和储存食物。
6.肝位于腹腔中上部,是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造血、解毒和储备营养等作用。
7.胆囊位于肝脏下方,贮存和排出胆汁。
8.肾位于腹腔的两侧,是泌尿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排除代谢产物。
9.盲肠位于腹腔中,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与肝之间有胆总管相连接。
10.泌尿系统由肾脏、尿囊和膀胱组成,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实验结论:。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一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活动一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探究准备一、探究目的1.掌握设计探究方案的方法,能自己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一些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差异。
3.培养实事求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材料用具根据假设,我们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需要的试验器具是:。
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我们组准备探究的物质有。
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二、作出假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即将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做出假设。
三、制定计划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的实验计划如下:。
四、注意事项1.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水、无机盐和脂肪时,可以选用固体材料。
2.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时,只能选用液体材料。
3.用液体材料进行实验时,最好选择颜色较浅的材料。
4.如果选用的实验材料是固体,为节省时间,选择的实验材料不宜过大。
5.如果选用的实验材料是液体,可以通过研磨的方法或用食品加工机处理,制作液体材料,如果实验材料的颜色过深,可以考虑通过稀释或脱色(活性炭),使材料颜色尽量变浅;如果材料中的沉淀过多,可以考虑用洁净的纱布过滤。
6.制定本组实验计划时,要充分讨论如何合理安排实验过程和进行周密的分工。
五、进行实验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六、实验结论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在检测的食品中:(1)含营养物质种类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2)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淀粉含量做多的是;脂肪含量最多的是;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是。
七、交流与分析将本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和所得实验结果同其他小组交流,分析各种探究方案的优缺点。
综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加深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了解。
八、疑惑与讨论1. 本组的实验成功了吗?如果没有成功,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如果本组的实验成功了,想一想本组的实验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尝试改进本组的实验。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两种食品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你是如何比较其营养成分的不同含量的?4. 通过实验,请你总结一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试验记录单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试验记录单实验名称: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1.水培种子(如豌豆种子)2.试管或玻璃瓶3.直尺4.日光灯5.酚酞溶液(1%酚酞溶液)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试管或玻璃瓶,加入适量的水培种子。
2.将试管或玻璃瓶放置在室内的两个不同位置,以确保一组植物可以接受日光灯的照射,另一组仅接受室内自然光照。
3.检查试管内的种子,并在试管上标注“日光灯组”和“自然光组”以区分两组实验。
4.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两组实验的植物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和生长状态等。
5.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探讨日光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光合作用的作用机制。
实验结果:通过记录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日光灯组的植物生长情况较自然光组的植物更好。
具体表现在植株高度更高、叶片的颜色更绿鲜亮且较茂盛。
这说明光对植物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进行自养,吸收足够的光能、水和二氧化碳来进行物质的合成与能量的储存。
而日光灯能够提供充足的光照,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在日光灯组中,叶片的颜色较自然光组更绿鲜亮,这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
因此,日光灯组的植物具有更好的生长状况。
通过这个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过程,而光能的提供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与记录,我们发现日光灯组的植物生长情况较自然光组更好,这说明日光灯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能够进行自养的关键过程,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时间班级七年级班实验内容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目的说出普通显微镜主要构件的名称和用途;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实验用材显微镜、写有“上或e”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
实验过程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练习使用显微镜
①取镜安放
②对光
③放置玻片标本
④观察
⑤收放
实验结果基本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分析讨论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骤?使用过程中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象比实际
大小放大了多少倍?
实
验
成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报告单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