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 陈胜吴广起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 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的起义)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发动 起义
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逃亡 同样
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 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
苦于,为某种事物或境况所苦
扶苏以 数 谏 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
因为 屡次 直言规劝 统率 有的人
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何乎?
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敢于起义。表现 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 壮士不四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血性男儿,好大志向,是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表现出陈胜 敢地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当然,也表现了渗入到中国人血
起义军领袖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课文中举例说明。
4.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 通“谪”,贬谪。 为天下唱 唱 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 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通“披”,穿着。
5.虚词 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佐之 助词 的
代词
他
代词 这
然足下卜之鬼乎
辍耕之垄上
动词
去、往
以 祭以尉首 用 以激怒其众 来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表方位 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把 固以怪之矣 同“已”已 经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以为,认为
与英雄对话
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本纪(帝王传记)12篇 世家(诸侯本系)30篇 列传(人臣事迹)70篇 表(大事记)10篇 书(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8篇
史记
1.一词多义 陈涉少时 少 年轻 吾闻二世少子也 小 公等遇雨 等死 各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考点分析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基础解读:一、秦的暴政1、史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史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结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2、史料三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结论:严苛的刑法(连坐、族诛、肉刑、车裂、腰斩、活埋等)3、思想上:焚书坑儒1)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禁止人民对朝廷的非议,从思想文化领域加强秦朝的专制统治2)烧掉了哪些书?民间收藏的《诗》、《书》,六国的史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3)焚书坑儒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等等4)焚书坑儒给我们什么启示?珍惜书本,珍惜读书的机会,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等等秦的暴政的见证(一)相传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景色蔚为壮观,传说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
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
可经想像,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
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经后世史学家考证这个阿房宫到秦始皇死还没建成)在他刚坐上皇帝不久,就给着手给自己兴建豪华的陵墓:秦始皇的陵墓建在咸阳附近的骊山脚下,墓高50丈,周围5里,尽管经过2000多年风雨浸蚀,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骊山陵遗址高高隆起,犹如一座小山,骊山陵现在还没有打开过。
据文字记载说,其内部装饰华丽,墓里面顶上用珍珠做成日月星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确定版)
在哪里建立了政权?意义是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
公元前209年
2、领导人:
陈胜、吴广
3、建立政权地点:
陈(县)
4、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 末 农 民 起 义
陈胜、吴广起义
过程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建立张楚政权
秦二世反击 吴广遇害 陈胜牺牲
陈胜、吴广起义
各抒己见
假如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之前不遇上大雨, 按期到达了渔阳,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 由。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戍守遇雨误期
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
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 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 的反抗。
巨鹿之战
学习思考:巨鹿之战时间?地点?结果?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的灭亡
公元前 207 年 时间: 项羽 巨鹿之战 地点: 巨鹿 意义:击败秦军主。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秦二世的昏庸残暴
指鹿为马
秦二世胡亥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小儿子胡 亥与赵高、李斯勾结,夺得皇帝位置,称为秦 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
二、 陈胜、吴广起义
学习思考:
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过程是什么?
二、问答题
1、大泽乡起义是谁领导的?有同学认为:若没有发生下雨 误期的事,反抗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⑴领导人:陈胜、吴广 ⑵不对,下雨只是引发起义的导火线,导致起义的根本原因 是秦的暴政,农民起义迟早会爆发的。 2、秦的灭亡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应施仁政于民。任何政策的推行, 都必须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优质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他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及其与秦朝统治的关系。
2. 陈胜、吴广起义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2. 参考资料: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秦朝的暴政。
(2)提问:同学们知道秦朝末年发生的一场著名农民起义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发动起义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他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思想感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陈胜、吴广起义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课后阅读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扩展资料,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陈胜、吴广起义与后来的黄巾起义、李自成起义等的异同,分析农民起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农民问题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课件
原因:
直接原因: 戍边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
陈 胜 吴 广 起 义
经过: 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 权→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 吴广被害。 结果: 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义: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 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 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 治。
为什么会失败呢?
失败的原因
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 义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节 制,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 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 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而章邯在解除了起义军 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陈胜亲自督军应 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 被判徒庄贾杀害“张楚”政权至此遂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陈胜、吴广起义,刘邦和项羽的领导,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于封建社会的起源和秦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清思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秦末农民起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4.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优质教案范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通过陈胜吴广起义,教育学生勇于反抗压迫,追求正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暴政,让学生认识到秦朝统治的黑暗,为陈胜吴广起义的发生埋下伏笔。
2.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秦朝统治者的暴政,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间接原因:秦始皇的暴政,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3.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攻占陈县,建立政权。
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失败:起义军在与秦军的激战中,由于力量悬殊,最终失败。
4.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讲述陈胜、吴广起义对后世的影响:陈胜、吴广起义激励了后世人民反抗压迫、追求正义的精神。
引导学生从陈胜、吴广起义中汲取教训,认识到反抗压迫、追求正义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6.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提醒学生要关注历史,以史为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思考:陈胜、吴广起义对后世有哪些启示?四、板书设计1.陈胜吴广起义2.起义背景3.起义过程4.起义影响5.历史意义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的伟大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背记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 秦的暴政 秦始皇 特点 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
表现 赋役
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法治
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思想
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焚书坑儒” 秦二世 压迫更为残酷,赋役愈加沉重
2. 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
秦的暴政 (根本原因);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爆发
公元前209 年,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建权
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号召天下共起反秦 结果
起义军未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内部存在矛盾,缺乏后援, 最终失败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 秦朝的灭亡
(1)巨鹿之战: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灭亡:公元前207 年,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
亡。
秦的暴政 (税多、役重、法酷) 秦末农 民大起义 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 第二阶段: 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统治
易误警示
1. 秦末农民大起义不能等同于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
一部分,最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秦末农民大起义成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2. 歼灭秦军主力的是项羽的起义军,最终灭亡秦朝的是刘邦的起义军。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学生能够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历史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序幕,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榜样。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的详细理解。
2. 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吗?他们是如何起义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2)教师提问: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史料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 请学生思考:陈胜、吴广起义对后世农民起义有何影响?如何评价他们的英勇事迹?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探讨的情况。
八、教学拓展:1. 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古代农民起义,如黄巾起义、李自成起义等,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史料实证)②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③知道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大起义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看图猜成语,大家知道这是哪一成语典故么?答案提示:指鹿为马教师指导:赵高想要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
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果然,这件事以后,朝中上下莫不噤声,都看赵高的眼色行事,任其为所欲为。
指鹿为马这件事给摇摇欲坠的秦王朝一个沉重的打击,敲响了秦朝灭亡的钟声,下面让我们走入本课,一起来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秦末的农民大起义指什么?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自主学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①材料一:......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 ——《汉书·食货志》答案提示:赋税沉重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要向官府交纳的田租、人头税,以及花在盐铁上的钱(因为秦代盐铁价贵),这些是以前的二十倍。
有的人耕种豪民的田地,交纳十分之五的税。
所以贫困的人常穿牛马的衣服,食猪狗的食物。
材料二解析:至秦始皇时,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半数。
②材料一:......又加月为更卒(劳役),已复为正(正卒),一岁屯戍(戍卒),一岁力役(郡兵),三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史记·七十列传·张耳陈馀列传》答案提示:徭役、兵役繁重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人民每年给官府服一个月徭役,即“月为更卒”;服完徭役之后又连月轮番服兵役,一年或充任卫士以保卫京师,守卫京师诸官府,或为戍卒戍守边境,另一年服役于本郡县,边服役,边训练,以上所有的服役是以前的三十倍;材料二解析:北部边境有修筑万里长城的苦役,南边广征兵丁戍守五岭,国内国外动荡不安,百姓疲惫不堪。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陈胜吴广起义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始于公元前209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全面反抗秦朝暴政,取得了短暂的胜利。
这次起义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的衰落和中国各地农民起义的波及。
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背景,认识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以及它的经过和结果。
3、掌握起义爆发的原因,感悟权贵专制对百姓的残酷迫害。
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传统文化与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重要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文化和知识。
2、抽象法: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抽象的形式,在课上展示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化元素。
3、互动提问法: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式讨论,庆祝学生们的每个进步,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1、了解历史背景1.1 秦朝的统一和法家政治秦朝统一中国,创造了中国历史的伟大奇迹,法家政治也为各个朝代培养了大批杰出的政治人才,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秦朝中央管制制度的严格执行和贵族的高压统治秦朝消灭了诸侯国,实施中央管制制度,对各个领域进行高度控制和规范。
同时,贵族也开始实施高压统治,让百姓面临严重的压迫和不公。
这种现象逐渐加重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2、讲授陈胜吴广起义2.1 起义爆发的原因和意义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为了反对秦朝的暴政,恢复百姓的原有权利和自由,成为了当时政局变化的重要标志。
这次起义的反抗行动,帮助全国农民追求自由和民主权利的追求,体现了人民反抗和改革的勇气和精神。
2.2 起义的经过和成果陈胜、吴广等人揭竿而起,引发了全国深刻的社会变革。
经过一系列战争和斗争,起义军最终对秦军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最终却遭遇到了失败。
不过这场失败并没有熄灭起义军逐渐发展的灵魂,反而进一步激励了农民的反抗精神和坚韧性格。
起义不愿屈服于权贵专制的命运,坚信自己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会最终获得胜利。
七年级历史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教案汇总
七年级历史陈胜吴广起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结果;(3)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2)通过地图,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3)通过讨论,探讨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原因;(2)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结果;(3)陈胜吴广起义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分析;(2)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描述;(3)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阐述。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 参考资料:陈胜吴广起义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具、地图、讨论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秦朝的暴政;(2)提问:同学们知道秦朝的暴政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吗?2. 新课导入:(1)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原因;(2)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结果;(3)分析陈胜吴广起义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过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后作业:(2)让学生绘制一张陈胜吴广起义的地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讨论的深度等。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知识测试:通过课后测试或考试,检验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陈胜、吴广和其他起义领导者,再现起义的过程。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结果;(3)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评价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3)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分析;(2)陈胜、吴广起义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秦朝的暴政;(2)提问:陈胜、吴广起义是什么原因引发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回答问题:陈胜、吴广起义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有哪些?4. 史料对比分析:(1)展示史料,让学生了解古代起义的评价方法;(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评价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起义的历史意义。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线;2. 结合史料,进一步研究陈胜、吴广起义的评价问题;3. 讨论:陈胜、吴广起义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过程方面较为顺利,但在评价起义的历史意义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分层作业)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巩固】1.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当时他们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直接原因是()A.争夺皇位 B.秦朝的暴政 C.割据争霸D.遇雨失期,按律当斩【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遇雨失期,按律当斩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D项正确;争夺皇位与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无关,排除A项;秦朝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秦朝已经统一全国,不存在割据争霸的问题,排除C项。
故选D项。
2.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十余年。
最终灭亡秦朝的是()A.陈胜 B.吴广C.刘邦 D.项羽【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进逼咸阳。
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最终被秦朝镇压下去,排除AB项;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但是没有灭亡秦朝,排除D项。
故选C项。
3.根据下面的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牧野大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D.楚汉之争【答案】D【详解】从材料中的楚河汉界可得出与楚汉之争有关。
根据所学,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约法三章),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项正确;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排除A项;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秦朝共存在了15年。
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排除C 项。
故选D项。
4.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 B.起义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C.攻占陈并建立张楚政权 D.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可以判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知识要点汇总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化学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知识要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泽乡起义:
又名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最终被秦军镇压而失利。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功绩: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虽然前后只有六个月时间,但在中国历史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知识要点汇总】。
《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陈胜吴广起义》学科领域:历史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掌握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2)运用史料分析,认识陈胜吴广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感态度;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历史的发展需要人民群众的奋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 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秦朝历史,了解秦朝的暴政。
(2)提问:同学们知道秦朝末年发生的一场重大农民起义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
(2)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4. 史料分析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陈胜吴广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内容,提问:陈胜吴广起义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 课堂讲解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起义对后世的历史启示。
4.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五、课后作业2. 调查了解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借鉴陈胜吴广起义的精神,为社会的进步作贡献。
3.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了解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2024版新教材)
老百姓生活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种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材料一: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40万,南戍五岭50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70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徭役繁重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
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农民
赋税沉重
材料二:当时在秦朝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说明当时秦朝因为触犯法律被砍脚的人太多了,所以鞋子不好卖,大家都去拄拐了。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残酷
陈胜、吴广起义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加残暴
楚汉之争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暴政的表现( ) A.繁重的徭役和赋税 B.刑法严酷 C.秦二世残暴统治 D.森严的等级制度2.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 A.垓下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巨鹿之战
D
D
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 A.晋楚争霸 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 D.楚汉之争
D
战争既破坏社会的和谐,也推动社会的发展。 (1)炎黄部落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著名战役是 __________。 (2)士兵阵前倒戈,引周军攻商都,灭亡商朝 的著名战役是__________。 (3)项羽领导起义军在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 将秦军主力歼灭。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及失败原因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及失败原因在我国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斗争,也是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暴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失败呢?下面,本文将带着大家一起探究。
一、起义的经过陈胜、吴广发动的起义,是发生在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之间,也是秦朝即将灭亡之际,为反对秦朝的统治而爆发。
陈胜、吴广原本是秦国茂才,但因不满秦朝的暴政而开始策划反抗。
起义的发端是在陈胜到达广陵时,得知樊哙已起义,在樊哙呜咽的请求下,两人即将军棕旗文宣向四方传递,景阳冈老淳飞将军弟弟淳于髡率领五千余人起义,攻克宛城,又输奇谋,攻陷郾城、南阳。
民间纷纷响应,群众自发更起旗帜,擂鼓传奇,逐渐聚集了大量的起义军。
之后,陈胜、吴广调动大量的起义军,从南向北推进,逐渐占领了大片领土,并在陕西境内成立了大汉政权。
但是,陈胜、吴广在统治大汉时没有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导致了少数民族不满,在秦朝的围攻下,大汉政权不得不投降。
二、失败原因1.农民起义领袖的性格。
陈胜、吴广在发动起义之前,虽然积极调查情况,但是却没有一个完善的计划,也没有广泛影响到农民。
同时,在起义期间,他们一直以自己的个人意志行事,并不注重约束。
这就产生了极大的混乱,使得起义军的士气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失败。
2.缺乏统一领导。
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南北各地的农民自发性地起义,使得起义军的力量相对零散,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由于各地起义农民缺乏有效的统一领导,导致了起义行动的组织性不够,最终不利于农民获得胜利。
3.战略失误。
在起义的过程中,陈胜、吴广的战略决策方向也存在误区。
他们在攻打城市时,没有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和地点。
在采取进攻的策略时,缺乏周详的考虑和周密的实施,最后不可避免地招致了失败。
4.受封建思想束缚。
发动起义农民中有些还是有着封建意识,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因为一些原因而不愿意和陈胜、吴广等领导人一同作战,这就使得起义的统一性遭到了严重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学生能够分析陈胜吴广起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资料。
(2)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阐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价值。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案例,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陈胜吴广起义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7. 课后作业:学生编写一篇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小论文,深入分析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情境。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讨论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网站、在线视频、图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
为什么会失败呢?
失败的原因
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 义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节 制,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 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 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而章邯在解除了起义军 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陈胜亲自督军应 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 被判徒庄贾杀害“张楚”政权至此遂亡。
原因: 直接原因: 戍边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
陈 胜
经过: 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 权→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结果: 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义 意义: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
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
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