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中医护理方案最新版本
中医护理方案-肠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 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 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 腹痛更其,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门复制全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2、腹痛甚时可遵医嘱用黄金如意散外敷右下腹,每日1-2 次。
3、中药灌肠: 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灌肠,每次200ml,每日2次。
(二)、恶心、呕吐1、观察恶心、呕吐的频次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4、遵医嘱艾灸神阙、中脘、内关等。
5、遵医嘱按摩内关、中脘等穴以缓解症状。
(三)、腹胀1、术后病人,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术后肠道功能未恢复患者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双天枢等。
(五)、发热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取合谷、曲池或尺泽放血。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恶心呕吐者宜浓煎频服(2)服用含有大黄成份的中药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质,尤其年老体弱患者。
2、中药外治法(1)腹部有包块者,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
(2)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
配穴:发热加曲池、合谷或尺泽放血;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剧痛加天枢;腹胀加大肠腧、次髎。
均取泻法,每次留针0.5-1 小时,每隔15 分钟强刺激1 次,每日 2 次。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
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
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
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疾病名称】中医病名:肠痈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定义:肠痈是以热毒内聚,淤结肠中,而生痈成脓。
多与饮食不节,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仆损伤、寒温不适、情志所伤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1.湿热内蕴证初起上腹痛,或脐周疼痛,一般4-6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痛处固定,压痛、反跳痛明显,伴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
多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
舌红苔黄腻,脉弦。
2.湿热未尽证阑尾炎术后,已矢气排便,腹痛已消失,但食欲不振,或有轻微恶心及口干,精神欠佳,手术切口轻微疼痛。
舌质淡红,苔微黄腻,脉濡或滑。
3.气滞血瘀证阑尾炎术后,已矢气排便,腹痛已消失,术后4-5天又出现轻微疼痛、腹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舌质淡红,苔微黄,脉弦。
【临证护理】1.术前(1)腹痛: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是否有压痛、反跳痛,是否拒按。
①腹痛多起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候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
少数患者发病即右下腹痛。
②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2)胃肠道反应:观察纳呆、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情况。
(3)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主要有头痛、身软乏力、发热等。
2.术后(1)切口疼痛的性质、程度。
(2)体温变化情况。
(3)有血浆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的变化。
(4)肛门排气、排便情况变化。
(一)辨证施护1.湿热内蕴证施护原则:清热解毒,化瘀除湿。
(1)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丸,主穴:神门、交感等,配穴:胃、大肠、小肠等。
以清热解毒,通利肠腑。
(2)穴位贴敷或穴位按摩合谷、曲池穴以退热或高热者予以温水或酒精擦浴。
2.湿热未尽证施护原则:清热健脾除湿(1)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丸,主穴:大肠等,配穴:脾、胃、大肠、小肠等。
以清热除湿健脾胃。
(2)腹泻者予以穴位贴敷或穴位按压内关、足三里、上巨虚等穴。
(3)腹泻者,保持会阴部清洁、舒适,可用1:20五味黄连液行会阴护理,避免皮炎发生。
3.气滞血瘀证施护原则:治以行气活血,通腑。
肠痈的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的中医护理常规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情志不调、六淫入侵以致肠道传化失司,气血瘀滞、糟粕积滞化热生脓而发病。
病位在肠。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阑尾炎。
一、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临证护理(一)生活起居护理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禁食者予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部肌肉紧张度的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3、手术治疗者,做好术前后护理。
(二)辨证施护1、气滞血瘀证:表现为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
右下腹压痛,拒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滑。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局限炎症。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不要进食产气食品,可进食清热活血作用药膳汤、粥类。
如:田七煲肉汤等。
(3)遵医嘱予以耳穴治疗或艾灸双足三里穴等。
2、邪热内蕴证:表现为腹痛持续,身热显著,痛而拒按,身热弛张,口渴不欲饮,尿黄、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1)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双柏散外敷右下腹。
(2)发热时可遵医嘱行物理降温。
热退汗出后及时抹汗更衣,慎放风寒。
(3)能进食者嘱其多饮水,可饮用清凉饮料,如菊花茶、红萝卜水等。
(4)中药内服宜微凉服。
3、热毒炽盛证:表现腹痛剧烈而拒按,压痛遍及全腹。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1)调情志,安慰患者勿紧张,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血压稳定者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局限。
(3)中药宜凉服。
三、饮食护理1、如呕吐频繁或有腹膜炎者及手术前禁食、禁水。
2、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逐步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以免腹胀,逐步改为半流质,恢复普通饮食。
3、恢复期可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等物。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重患者、年老体弱者协助服药。
(1)凡服汤药保守治疗者,宜少量多次温服。
服药后注意观察用药后腹痛,局部压痛,腹壁紧张度、体温、大便等变化以判断疗效。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2、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3、辩证:气滞血瘀证、瘀滞化热证、热毒炽盛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块等情况。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多次温服,并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2)服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
泻下太过者应报告医师,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4、饮食护理
(1)瘀滞化热者,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2)热毒炽盛,呕吐频繁者,暂禁食。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5、情志护理
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止痛。
(2)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
(3)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
三、健康指导
1、慎起居,注意气侯变化,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2、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和饭后剧烈运动。
3、保持情绪乐观,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
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
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
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肠痈中医护理_方案
精选ppt
15
五、护理难点
部分病人对中医治疗的疗效存在有疑虑 解决思路: ❖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使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中医药治疗的
优势及方法,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精选ppt
16
六、护理效果评价
❖ 附:肠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医护理效 果评价表
精选ppt
4
(二)恶心、呕吐
1、观察呕吐的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 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治疗,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指导病人
缓慢深呼吸,减轻或控制症状。 4、遵医嘱补液治疗,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5、遵医嘱按摩内关、中脘等穴以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护理效果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便秘、 腹泻 □
1.活 动□ 2.饮 食□ 3.其他护理措施:
腹胀 □
发热 □
1.活 动□ 2.饮 食□ 3.其他护理措施:
1.监 测□ 2.物理降温□ 3.用药护理□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中药灌肠□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1.按 摩□ 应用次数:
2.艾 灸□ 应用次数: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天 天
天
1.放血治疗□ 2.其他:
应用次精数选:ppt
精选ppt
5
(三)便秘、腹泻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症状为腹痛,疼痛不定,痛感传至少腹,疼痛剧烈,疼痛部位不移,嗳气或矢气后疼痛减轻,脉搏弦涩,舌质暗,舌苔薄。
2.湿热蕴结证:症状为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搏滑数。
3.热毒炽盛证:症状为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脘腹胀满,拒按,壮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舌苔黄燥,脉搏洪数。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若疼痛剧烈、可能有穿孔或出现休克现象者,应立即报告医生。
典型腹痛发作始于上腹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2.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4.遵医嘱中药外敷,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皮肤上进行治疗。
可使用芒硝500g装入布袋后外敷,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1-2次。
5.遵医嘱针灸治疗:主穴为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为右下腹阿是穴,剧痛加天枢。
6.遵医嘱使用中药热奄包治疗。
二)恶心、呕吐,便秘、腹泻1.观察恶心、呕吐的频率、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大便的次数,大便性质、量、色和气味。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注意饮食卫生,能进食者以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的全流或半流质为主,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4.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中脘、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针灸治疗,取双侧内关、中脘、阑尾等穴。
三)、腹胀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肠痈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气滞血瘀证:腹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重者痛势较剧,痛处不移,得矢气后痛减。
脉弦涩,舌质暗,苔薄。
(二)温热蕴结证: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三)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脘腹胀满,拒按,壮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苔黄燥,脉洪数。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腹痛、腹胀1.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若腹痛剧,可能有穿孔或出现休克者立即报告医生。
2.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的反应4.遵医嘱中药外敷,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阑尾区,所用药物有芒硝,如意金黄散。
5.遵医嘱实施针灸治疗,取穴双侧足三里或者阑尾区。
6.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7.遵医嘱实施艾灸,取神阙、足三里、中脘等穴。
8,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取阑尾,大肠,交感,肺,耳迷根。
(二)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服。
3.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4.遵医嘱针灸治疗,取大椎、曲池等穴。
5.遵医嘱拔罐治疗,取大椎穴。
(三)恶心呕吐1.忌食辛辣油腻,可进流质、半流质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
2.中药汤剂宜温热服(小承气汤加味)3.遵医嘱艾灸治疗,取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涂药(详见附录2)3,针灸(详见附录2)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5,艾灸(详见附录2)6,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7,拔罐(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二)饮食指导1、温热蕴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黄瓜、薏米粥、芹菜、冬瓜。
2、气滞血瘀证:宜食理气,活血祛瘀的食品、如山楂、大枣等。
肠痈的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院手术室李学华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情志不调、六淫入侵以致肠道传化失司,气血瘀滞、糟粕积滞化热生脓而发病。
病位在肠。
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粘连二、临证护理(一)生活起居护理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禁食者予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部肌肉紧张度的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3、手术治疗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二)辨证施护1、气滞血瘀证:表现为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
右下腹压痛,拒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滑。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局限炎症。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不要进食产气食品,可进食清热活血作用药膳汤、粥类。
如:田七煲瘦肉汤等。
(3)、遵医嘱予以耳穴治疗或艾灸双足三里穴等。
2、邪热内蕴证:表现为腹痛持续,身热显著,痛而拒按,身热弛张,口渴不欲饮,尿黄、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1)、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双柏散外敷右下腹。
(2)、发热时可遵医嘱行物理降温。
热退汗出后及时抹汗更衣,慎防风寒。
(3)、能进食者嘱其多饮水,可饮用清凉饮料,如茅根水,菊花茶、红萝卜、马蹄竹蔗水等。
(4)、中药内服宜微凉服。
3、热毒炽盛证:表现腹痛剧烈而拒按,压痛遍及全腹,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1)、调情志,安慰患者勿紧张,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血压稳定者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
(3)、中药宜凉服。
三、饮食护理1、如呕吐频繁或有腹膜炎者及手术前禁食、禁水。
2、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以免腹胀,逐渐改为进食半流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
3、恢复期可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鱼蟹等物。
四、用药护理(1)、医嘱指导患者服药,重患者、年老体弱者须协助服药。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
病位在肠。
一、护理评估(一)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程度,有无压痛、反跳痛及生命体征等。
(二)心理社会状况。
二、辩证分型(一)气滞血瘀证: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
气滞重者,腹痛可绕脐走窜;血瘀重者,腹痛局限于右下腹,右下腹有压痛、拒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滑。
(二)邪热内蕴证:腹痛拒按,身热显著,口渴饮冷,便秘尿黄;或身热不扬,口渴不欲饮,便溏不爽,尿黄浊,舌质红,苔黄干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三)毒热炽盛证:腹痛剧烈而拒按,压痛遍及全腹。
腹板硬,手不可近,心下硬满,腹胀,高热口渴,面目红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或绛,苔黄燥,脉洪数。
三、施护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气滞血瘀证患者注意休息,湿热证患者一般宜卧床休息,热毒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取半卧位。
(二)病情观察,做好记录1、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部肌肉紧张度的变化,腹部包块(包括压痛、范围、形态)。
2、观察神色、血压、体温、呼吸、脉象等变化,做好记录。
若见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腹痛逐渐加剧,右下腹压痛明显,且包块逐渐扩大,下腹部肌紧张度增高,伴有高热,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滑数;或腹痛突然减轻,右下腹仍压痛、局部腹肌紧张反而增剧,全身症状加重。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分多次温服。
2、服药后观察腹痛、腹肌紧张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3、通里攻下药后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停药或用止泻药,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四)饮食护理1、瘀滞型、湿热型可进流质米汤、肉汤、藕粉或半流质食物。
2、热毒型及呕吐频繁者,暂禁食。
3、恢复期可进高蛋白、新鲜蔬菜、水果等,忌生冷、油腻之品。
4、腹胀未排气者,给服萝卜汤或肛管排气,以利消胀止痛。
(五)生活护理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更换污染被服,消除不良刺激。
2、保持床铺、内衣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
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
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
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腹泻便秘
患者可出现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腹部超声 、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可作出肠痈的 诊断。
鉴别诊断
肠痈需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 其他腹部疾病相鉴别。
02
中医护理原则
整体观念
01
02
03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采 取有效措施缓解焦虑、抑 郁等不良情绪,增强患者 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
06
康复与保健指导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晚进行腹部按摩,顺时 针方向轻柔按摩5-10分钟,有
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排气。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 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调整饮食
指导患者选择易消化、营养丰 富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 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肠痈多因饮食不节、外感湿热、 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肠道气血瘀 滞,热毒内蕴,进而引发痈脓。
临床表现
腹胀
患者自觉腹部胀满,严重时可 影响呼吸。
发热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低 热或中等程度发热。
腹部疼痛
疼痛部位多在右下腹,呈持续 性疼痛,可伴有阵发性加剧。
恶心呕吐
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如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预防深 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
护理措施
对已发生的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对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抬高患 肢、制动,遵医嘱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对于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立 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急救措施,并联系医生进行进一步治疗。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2)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腹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重者痛势较剧,痛处不移,得暧气或矢气后痛减,脉弦涩,舌质暗,苔薄。
2、湿热蕴结证: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脘腹胀满,拒按,壮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苔黄燥,脉洪数。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若疼痛剧烈、可能有穿孔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典型腹痛发作始于上腹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2•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4•遵医嘱中药外敷,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g装入布袋后外敷,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1-2次。
5•遵医嘱针灸治疗: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右下腹阿是穴,剧痛加天枢。
6.遵医嘱使用中药热奄包治疗。
(二)恶心、呕吐,便秘、腹泻1•观察恶心、呕吐的频率、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大便的次数,大便性质、量、色和气味。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注意饮食卫生,能进食者以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的全流或半流质为主,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4•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中脘、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针灸治疗,取双侧内关、中脘、阑尾等穴。
(三)、腹胀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完整版)肠痈病(急性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病 ( 急性阑尾炎 ) 中医护理方案多因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暴急奔忙、忧思抑郁等致使肠道功能失调惹起阑尾腔阻塞并发感染。
以转移性右下腹痛苦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
(一)疾病名称:中医病名:肠痈病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二)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连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湿热内蕴、气滞血瘀型;积热不散、肉腐成脓型;阳明腑实、热盛伤津型。
( 三) 护理重点 :1、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惯例和手术护理惯例进行。
(2)察看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快等状况。
(3)察看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4)术后去枕平卧 6 小时,以防术后发生头痛, 6 小时后可改为半卧位。
(5)鼓舞患者术后第 1 天就下床活动,以预防肠粘连,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愈合。
2、病情察看:(1)察看证候特点。
(2)察看痛苦部位和特点。
3、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少许多次温服,并察看腹痛能否减少,体温能否降落;服用通里攻陷药时,应注意大便状况。
泻下太甚者应报告医师办理,并鼓舞患者多饮水。
4、饮食护理:(1)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即可进食,注意顺序渐进,从流质到半流质到软食再到普食,忌暴饮暴食及食后作胀。
(2)瘀滞化热者,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3)热毒炽盛,呕吐屡次者,暂禁食。
(4)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辛辣、肥厚、烟酒、生冷等刺激性品。
5、情志护理:(1)关怀体谅患者,使其身心愉快。
(2)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宽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固,情志畅达,配合治疗。
6、临证护理:(1)腹痛甚时可指压阑尾、天枢等穴。
(2)伴发热者配曲池。
(3)伴恶心、呕吐配内关、中脘。
(4)伴腹胀配大肠俞。
7、并发症护理:(1)腹腔脓肿的预防和护理:增强察看,术前应亲密察看病人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变化,特别增强对非手术治疗病人的察看和随访,为治疗供给依照;术后病人血压安稳后赐予半坐卧位,亲密察看病人的体温变化,保持引流畅达,妥当固定引流管,防备受压、歪曲、拥塞等,保证有效引流,防备因引流不畅而致积液或脓肿;遵医嘱应用足量、敏感的抗菌药,以控制感染、促使脓肿限制和汲取;若术后 5-7 天病人体温降落后又高升,且伴腹痛、腹胀、腹肌紧张或腹部包块等,常提示腹腔感染或脓肿,应辅助医师办理,必需时遵医嘱做妙手术切开引流的准备。
肠痈中医方案护理课件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避 免过度疲劳,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预防肠痈的发生。
及时治疗肠道疾病
如有肠道炎症、感染等,应及时 就医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引发肠
痈。
肠痈患者的保健建议
注意休息 遵医嘱治疗 调整饮食
提高免疫力与肠痈预防
均衡营养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 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肠痈。
肠痈是中医对肠道炎症、感染或 脓肿的称呼,属于中医外科范畴。
中医认为肠痈的发生与饮食不节、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有关,
导致肠道气血瘀滞、湿热蕴结, 进而引发痈脓。
中医认为肠痈的病机可分为实证 和虚证,实证多因湿热瘀滞,虚
证多因气血虚弱。
中药治疗肠痈的方法
中药治疗肠痈的方法包括内服和外敷。
内服中药可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等药物,如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赤芍、桃仁、红花等。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肠痈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免 疫力,预防肠痈。
05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典型病例介 绍
患者基本信息
01
病例特点
02
治疗方案
03
患者康复历程分享
康复过程 康复效果 患者心得
专家经验交流与答疑
专家观点
肠痈中医方案护理课 件
目录
• 肠痈概述 • 中医对肠痈的认识 • 肠痈的护理方案 • 肠痈的预防与保健 •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01
肠痈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特点
肠痈的病因
01
肠痈的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院手术室李学华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情志不调、六淫入侵以致肠道传化失司,气血瘀滞、糟粕积滞化热生脓而发病。
病位在肠。
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粘连二、临证护理(一)生活起居护理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禁食者予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部肌肉紧张度的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3、手术治疗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二)辨证施护1、气滞血瘀证:表现为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
右下腹压痛,拒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滑。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局限炎症。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不要进食产气食品,可进食清热活血作用药膳汤、粥类。
如:田七煲瘦肉汤等。
(3)、遵医嘱予以耳穴治疗或艾灸双足三里穴等。
2、邪热内蕴证:表现为腹痛持续,身热显著,痛而拒按,身热弛张,口渴不欲饮,尿黄、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1)、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双柏散外敷右下腹。
(2)、发热时可遵医嘱行物理降温。
热退汗出后及时抹汗更衣,慎防风寒。
(3)、能进食者嘱其多饮水,可饮用清凉饮料,如茅根水,菊花茶、红萝卜、马蹄竹蔗水等。
(4)、中药内服宜微凉服。
3、热毒炽盛证:表现腹痛剧烈而拒按,压痛遍及全腹,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1)、调情志,安慰患者勿紧张,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血压稳定者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
(3)、中药宜凉服。
三、饮食护理1、如呕吐频繁或有腹膜炎者及手术前禁食、禁水。
2、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以免腹胀,逐渐改为进食半流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
3、恢复期可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鱼蟹等物。
四、用药护理(1)、医嘱指导患者服药,重患者、年老体弱者须协助服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1、气滞血瘀证:腹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重者痛势较剧,痛处不移,得嗳气或矢气后
痛减,脉弦涩,舌质暗,苔薄。
2、湿热蕴结证: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汗出,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脘腹胀满,拒按,壮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
苔黄燥,脉洪数。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腹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若疼痛剧烈、可能有穿孔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典型腹痛发作始于上腹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2.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4.遵医嘱中药外敷,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g装入布袋后外敷,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1-2次。
5.遵医嘱针灸治疗: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右下腹阿是穴,剧痛加天枢。
6.遵医嘱使用中药热奄包治疗。
(二)恶心、呕吐,便秘、腹泻
1.观察恶心、呕吐的频率、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大便的次数,大便性质、量、色和气味。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注意饮食卫生,能进食者以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的全流或半流质为主,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4.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中脘、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针灸治疗,取双侧内关、中脘、阑尾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神阙、中脘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天枢、神阙、中脘、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7.遵医嘱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四)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4.遵医嘱针灸治疗,取曲池、大椎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寒证、虚证中药宜温服,恶心呕吐者宜浓煎频服,湿热证者宜凉服。
(2)服用含有大黄成分的中成药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质,尤其关注年老体弱的患者。
2.注射给药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
2.艾灸
3.中药热奄包
4.中药直肠滴入
5.穴位注射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二)饮食指导
1.湿热蕴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薏苡仁、黄瓜、芹菜、冬瓜等。
2.气滞血瘀证:宜食理气,活血祛瘀的食品,如山楂、大枣等。
3.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泻火的食品,如冬瓜、苦瓜、菊花泡茶饮等。
4.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肥甘厚味之品,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活动。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
2.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
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难点
肠痈患者多因炎症刺激,术后胃肠胀气、不排气、不排便者居多,
解决思路:
1.利用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饮食调理方法,少食多餐,循序渐进,勿暴饮暴食,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2.利用图表等形式向患者演示饮食不当诱发腹胀的机理,使患者了解疾病与饮食的相关性,并嘱家属协同做好督促工作。
3.定期进行电话回访,鼓励坚持正确的生活习惯。
定期门诊复查,筛查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六、护理效果评价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