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合集下载

静脉采血并发症处理

静脉采血并发症处理

静脉采血并发症处理一、疑似神经损伤时的处理1、在采血过程中,如患者感到在穿刺部位近端或远端有放射性的电击样疼痛、麻刺感或麻木感,怀疑穿刺到神经,立即终止采血并拔出采血针止血。

2、如需要,可在其他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3、必要时可请临床医生对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及处理。

二、疑似穿刺到动脉时的处理1、在采血过程中,如穿刺部位快速形成血肿或采血管快速充盈,怀疑穿刺到动脉,立即终止采血并拔出采血针,按压采血部位5min~10min,直至出血停止。

2、如需要,可在其他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三、患者晕厥的应急处理1、宜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采血针止血。

2、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松开衣领。

3、如疑似患者为空腹采血低血糖可予以口服糖水。

4、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及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宜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5、有条件的单位可在采血点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并培训工作人员使用。

四、拔针与穿刺点止血静脉采血后如拔针或按压方法不当,也有可能出现皮下瘀斑、疼痛等并发症。

因此,采血成功后还应注意拔针和按压的方法。

1、先松开止血带,从采血针/持针器上拔出最后一支采血管,从静脉拔出采血针。

2、拔出采血针后,在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棉签、棉球或纱布等,按压穿刺点5min(止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宜适当延长时间),直至出血停止。

3、不宜曲肘按压,会增加额外的压力,导致出血、淤血、疼痛等情况发生风险的增加。

4、如在正确按压止血的前提下出现血肿或出血持续时间超过5min,可请临床医生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及处理。

5、对于已形成的血肿或淤青,24h内可给予冷敷止血,避免该侧肢体提拎重物,24h后可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

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静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有时也会出现并发症。

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及正确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处理的建议。

常见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1. 出血:在静脉采血时,可能会发生出血。

这可能是由于针头插入不当或者血管损伤所致。

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和其他不适症状。

2. 血肿:血肿是一种局部组织的积血,通常是由于血管破裂引起的。

它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和淤血。

3. 血栓形成:在静脉采血后,血管内的血液可能会凝结成血栓。

这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问题,并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4. 感染: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如果卫生措施不当,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

这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发热和感染症状。

预防和处理建议以下是预防和处理这些常见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建议:1. 出血预防和处理:- 在插入针头之前,确保皮肤干净并消毒良好。

- 针头插入时要找到正确的血管位置,并避免过度运动或活动。

- 如果出现出血,立即停止操作并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按压出血点。

2. 血肿预防和处理:- 确保插入针头后,使用正确的压力固定针头,避免移动。

- 如果发现局部肿胀和淤血,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冷敷该区域以减轻症状。

3. 血栓形成预防和处理:- 在插入针头之后,避免过度活动或运动,以防止血栓形成。

- 注意观察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肿胀、局部疼痛或肢体活动受限。

- 如有必要,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4. 感染预防和处理:- 在采血过程中,使用无菌的针头和消毒物品。

- 注意手部卫生,使用适当的洗手程序和消毒剂。

- 如果发现局部发热、红肿或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及时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建议和帮助非常重要。

以上是有关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三基护理考试题(附答案)

三基护理考试题(附答案)

三基护理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以下哪项不是动脉穿刺抽血法常见操作并发症()A、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B、空气栓塞C、皮下血肿D、动脉痉挛正确答案:B2、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任务是()A、让病人满意B、负责全院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控制C、让医生满意D、制定护理计划正确答案:B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中,口腔护理每日几次()A、3B、4C、2D、1E、5正确答案:C4、在鼻饲插管过程中病人出现呛咳、应采取的措施是()()A、托起病人的头部插管B、拔出胃管休息片刻后再插管C、嘱病人深呼吸D、用注射器抽吸胃液E、嘱病人做吞咽动作正确答案:B5、肾活检穿刺后,导尿时尿道出口处最容易感染部位是距尿道出口()()A、0.25 cm处B、0.15 cm处C、0.75 cm处D、0.5cm处E、0.35 cm处正确答案:D6、为右上臂受伤的病人穿脱衣服时正确的是()()A、先脱左侧,先穿左侧B、先脱左侧,先穿右侧C、先脱右侧,先穿右侧D、先脱患侧,后穿患侧E、先脱右侧,先穿左侧正确答案:B7、膀胱冲洗时冲洗液的温度为()()A、33℃~36℃B、50℃~60℃C、30℃~32℃D、45℃~50℃E、38℃~40℃正确答案:E8、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采取什么体位()A、半卧位B、左侧卧位C、平卧位D、右侧卧位E、端坐位正确答案:A9、化疗药的配置需持有()A、化疗药物配置证B、药师资格证C、护士执照D、职业药师E、护士资格证正确答案:A10、检查无菌物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有效期B、包装是否清洁干燥C、灭菌效果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D、灭菌日期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11、肺心病病人使用利尿剂的原则是:()()A、快速、小量和持续B、缓慢、小量和间歇C、快速、小量和间歇D、缓慢、大量和持续正确答案:B1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A、注意药物配伍禁忌B、输液中注意观察输液速度C、每个患儿应该进行适当约束D、输液中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及有无输液反应E、穿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和病情变化情况,以免发生意外正确答案:C13、关于输血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须两人进行“三查”、“八对”B、勿剧烈振荡血液C、库存血温度低,可加温后再输入D、输血前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E、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型试验正确答案:C14、心肺复苏A、B、C中的A是指()()A、胸外心脏按压B、开放呼吸道C、人工呼吸D、止血E、转运病人正确答案:B15、预防肺结核流行的最重要措施是()A、加强登记管理B、做好痰的处理C、加强营养D、接种卡介苗E、隔离和有效治疗排痰患者正确答案:E16、脊柱结核的好发部位是()A、颈椎B、骶、尾椎C、腰椎D、胸椎E、胸腰交界区正确答案:E17、关于医嘱“未执行”的记录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执行时间栏用红色笔标示“未执行”、用蓝笔签名,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写明原因。

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一、皮下出血(一)发生原因1.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时间不够5分钟。

2.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方法不对,如果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如果穿刺时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不能够达到止血目的。

3.上肢的浅静脉抽血完毕后,因为上衣衣袖较紧,影响静脉血回流,容易引起皮下出血。

4.技术不过关: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可造成患者厌恶心理,情绪紧张,疼痛难忍,皮下出血。

(二)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有压痛,肉眼皮下瘀斑。

(三)预防及处理1.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时间5分钟以上。

2.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方法正确,如果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如果穿刺时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才能够达到止血目的。

3.上肢静脉抽血,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如上衣衣袖较紧,要求病人脱去较紧的衣袖后抽血,避免较紧的衣袖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

4.提高抽血技术、掌握入针方法。

5.如果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

三天后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皮下出血的吸收。

二、晕针或晕血(一)发生原因1.心理因素:在接受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或晕血。

2.体质因素: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患者机体处于应急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发生晕针。

3.患者体位:坐位姿势下接受抽血发生晕针,其原因可能与体位和血压有关。

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脑部供血。

4.疼痛刺激:尤其是较难抽血的病人,反复操作对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超强烈疼痛,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晕针。

动脉穿刺抽血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动脉穿刺抽血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动脉穿刺抽血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1、感染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动脉导管等如有污染立即更换。

2、穿刺前认真选择导管,避免在皮肤有感染的地方穿刺。

3、动脉插管的病人,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出动脉导管,如怀疑有感染立即拔管。

4、拔出导管时,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切实压迫止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

5、已发生感染者,除对症处理外,还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二、皮下血肿1、加强穿刺基本功,掌握穿刺技能。

2、如血肿轻微,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停特殊处理。

如肿胀加剧或血流量小于100ml/min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

3、压迫止血无效可加压包扎。

4、血肿发生后采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用50%的硫酸镁湿敷也可以使血肿消退。

三、假性动脉瘤形成1、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

2、对出血部位的护理,穿刺后如动脉有少量出血时,可采用无菌敷料按压出血部位。

应用胶布加压、固定,并随时观察血流量及是否出血。

3、患者若有小的足背动脉瘤形成,应嘱其穿宽松、软质面的鞋,以防瘤体受摩擦引起破裂出血.4、做好宣教工作:行动脉穿刺后可采用温度为60~70℃的湿毛巾热敷,每天一次,时间为20分钟,以防止假性动脉瘤的形成.热敷过程中注意避免烫伤.5、假性动脉瘤较大而影响功能者,直接采取手术修补。

四、血栓形成1、减少同一穿刺点的穿刺次数.2、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力度要适中3、血栓形成后可静脉插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

五、穿刺口大出血1、穿刺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并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

2、若出现大出血,立即让病人平卧,戴无菌手套,用无菌敷料将明胶海绵按压在穿刺点,直到不出血为止。

3、出血量大的患者可输血制品.。

2020年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2020年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2020年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课件)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主要用于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用于检测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意义。

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已经成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护理技术,但该操作需要较高的技术,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感染、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误刺神经、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穿刺处大出血、筋膜间综合征及穿刺失败等.一、感染【临床表现】1.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肿形成,个别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

2.血液培养有细菌生长.【预防措施】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

若怀疑有污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

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已出现破溃、感染、硬结、皮肤病等情况的部位穿刺。

3.采血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分钟.【处理措施】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以外,还应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二、皮下血肿【临床表现】1.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

2.严重者,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

3.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

【预防措施】1.加强穿刺技能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缓慢进针,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

2。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增加对动脉的损伤,造成出血不止。

3.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以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5 — 10分钟;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15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凝血机制障碍者及老年人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4.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处理措施】1.血肿发生48小时内,可采用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有利于止血.2. 48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

也可采用烤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

3.给予50%的硫酸镁湿敷,使血肿消退,疼痛减轻。

如何处理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

如何处理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

如何处理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静脉采血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正确处理这些并发症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处理静脉采血操作的常见并发症的方法:血肿血肿是静脉采血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当针头穿过血管壁时,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血液渗漏到周围组织中形成血肿。

处理血肿的方法包括:- 停止采血:一旦发现血肿,应立即停止采血操作,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 施加压力: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轻轻地施加压力在血肿处,以减少出血和帮助血肿吸收。

- 提高患肢:将患者的手臂或脚抬高,以减少血肿的形成。

- 导热敷:在血肿处轻轻敷上热敷物,可以促进血肿吸收和减轻疼痛。

血栓形成静脉采血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发生血栓形成。

这是因为针头的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过程的启动。

处理血栓形成的方法包括:- 停止采血: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应立即停止采血操作,并防止血栓进一步增大。

- 施加冷敷:用冰包或冷敷物轻轻敷在血栓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 纠正凝血异常:如果患者有凝血异常的风险因素,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治疗来纠正凝血功能,以预防血栓形成。

感染静脉采血操作的另一个潜在并发症是感染。

这可能是由于无菌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彻底导致的。

处理感染的方法包括:- 清洁伤口:如果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用清洁的盐水或消毒溶液清洁伤口,以减少细菌数量。

- 使用抗生素:如果感染较严重或伤口出现明显的红肿、渗液等症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 监测体温:患者应该被监测体温,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发热等感染症状。

神经损伤极少数情况下,静脉采血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这可能是由于针头误入神经或针头对神经造成损伤。

处理神经损伤的方法包括:- 停止采血:一旦发现神经损伤,应立即停止采血操作,并防止进一步损伤神经。

-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神经损伤症状。

- 就医咨询: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咨询神经专科医生。

结论处理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需要谨慎和及时的处理。

如何处理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

如何处理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

如何处理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1. 简介静脉采血是医疗领域常见的操作,但在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档旨在提供处理这些并发症的专业建议和详细步骤。

2. 可能的并发症2.1 疼痛疼痛是采血操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为了减轻疼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采血前,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

- 使用细针进行采血,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 在采血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沟通,转移其注意力。

2.2 出血和瘀血出血和瘀血可能是由于穿刺技术不当或采血后按压不当导致的。

处理方法如下:- 在采血后,对穿刺部位进行充分按压,以防止出血。

- 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减少症等。

- 如果出现严重出血或瘀血,请及时就医。

2.3 静脉炎静脉炎是采血操作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

处理方法如下:- 在采血前,检查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炎症迹象,如有,应更换部位。

- 采血后,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异常反应。

-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静脉炎,应及时停止采血,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2.4 感染感染是采血操作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预防感染的措施如下:- 在采血前,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 使用无菌手套和一次性采血针。

- 采血后,继续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3. 处理步骤3.1 疼痛处理- 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

- 观察患者疼痛程度,调整止痛药物的剂量。

3.2 出血和瘀血处理- 对穿刺部位进行充分按压,持续5-10分钟。

- 如果出血严重,可以使用冷敷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

3.3 静脉炎处理- 停止在炎症部位进行采血。

- 对炎症部位进行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5-20分钟。

- 如果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

3.4 感染处理- 立即停止采血,并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 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

- 如果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

4. 结论静脉采血操作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疼痛、出血和瘀血、静脉炎和感染等。

静脉采血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采血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采血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简介静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进行检验和诊断。

然而,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档旨在提供预防和处理常见静脉采血并发症的规范。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血肿血肿是一种在静脉采血点周围形成的血液积聚。

为预防血肿的发生,以下措施可以采取:1. 选择合适的静脉:在采血前,检查患者的静脉,选择较大的、易于穿刺的静脉。

2. 使用适当的针头:选择合适大小的针头,避免针头过大或过小造成血肿。

3. 固定针头位置:在静脉穿刺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移动过多。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指在静脉中形成的血块。

以下措施可预防血栓形成:1. 正确穿刺技术:采用正确的穿刺技术,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2. 避免停留时间过长:减少在静脉内停留的时间,尽快完成采血流程。

3. 活动肢体:在采血后,鼓励患者活动采血部位的肢体,促进血液循环。

感染感染是指在采血过程中引起的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以下措施可预防感染的发生:1. 消毒:在采血前,正确消毒采血部位,使用适当的消毒剂。

2. 水平穿刺:采用水平穿刺技术,避免细菌从皮肤进入静脉。

3. 使用一次性材料:确保采血过程中使用一次性针头、注射器等材料,避免交叉感染。

并发症处理规范如果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及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 血肿处理:对于小型血肿,冷敷可帮助缓解症状。

对于较大的血肿,建议就医进行处理。

2. 血栓处理:若发现静脉血栓形成,建议立即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处理。

3. 感染处理:如果发生感染,应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结论通过遵循预防和处理常见静脉采血并发症的规范,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静脉采血的安全性和效果。

采血操作人员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培训,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脉采血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动脉采血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 处理方法:对怀疑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 如确诊请血管外科会诊。
空气栓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预防措施:导管采血前,确保所有管路紧密连接;避免在肱动脉 及腋动脉置管;使用封闭式导管系统;血液回输时,一定要注意 排气。
▪ 处理方法: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状况,进行紧急处理。
败血症
▪ 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系统应在固定时间内更换; 加强患者基础疾病管理,如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呼吸衰竭、免疫 功能缺陷、糖尿病等。
▪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采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对患者进 行抢救。
短暂性/永久性血管闭塞
▪ 预防措施:穿刺前,严格进行Allen试验;为低龄、低心输出量、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存在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采血时需警惕
▪ 处理方法:一旦发生,应立即暂停穿刺或抽血,热敷局部血管, 请血管科及静疗小组会诊。
▪ 处理方法: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
小结
▪ 动脉采血是留取血液标本的一种常用方法,同时也是一种侵入性 操作,有时会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因此,要求临床护士熟练掌握 动脉穿刺、插管的技术,以及动脉采血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式, 以便给予及时处理。
谢谢观看
出血及血肿
▪ 预防措施:采血前了解患者凝血状态;拔针后进行适度、适时按 压。
▪ 处理方法:密切观察出血量及肿胀范围有无增大。若出血量较小 或肿胀逐渐局限,可不予特殊处理。若出血较严重或肿胀程度加 剧,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局部按压无效时,应给予加压包扎。
血栓或栓塞
▪ 预防措施: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穿刺;拔针后,按压力度应适中; 置管时,选择合适大小的留置针,置管时间不应过长。
▪ 处理方法:若血栓形成,可行尿激酶溶栓治疗。

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PPT课件

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PPT课件

发生晕针或晕血时,立即将客人抬到空气流 通处或吸氧。
坐位客人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 指压或针灸人中、合谷穴。
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 即可自行缓解。
老年人或有心脏病患者,防止发生心绞痛,
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
13
14
2019/11/20
.
15
4
有时,虽然按压很及时、到位,仍会出 现鼓包和斑块儿。这时,应该进一步做 系统的检查来明确诊断。这是因为抽血 之后的过程,其实就是血管受损后的机 体自我修复过程,如果客人的凝血机制 有缺陷,抽血后按压再好也还会出血, 所以应请医生诊治。
5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皮下出血发生的原因
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时间不够5分钟; 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方法不对;上肢的浅
静脉抽血并发症的原因 与护理方法
梁培培
1
静脉抽血法常见并发症
皮下出血(青紫、鼓包) 晕针或晕血
2
化验就要抽血,有时抽血后针刺部位会 鼓起一个包,几天以后就会变成青紫斑 块儿。这是护士抽血技术不过关吗?
3
静脉抽血后,静脉血管受到损伤,体内的凝血机制迅 速启动,在血管壁、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三者的共同 作用下,在血管内形成凝块儿,减少血液的丢失,这 一过程需要5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对抽血部 位进行按压防止血液渗出来,如果没有按压,或按压 方式不对,或时间太短,血液渗出后就会在局部形成 鼓包。渗出的血液会慢慢降解,形成青紫色的斑块儿, 而后逐渐吸收。
8
皮下出血的处理方法
抽血完毕指导客人按压穿刺部位; 一旦发生血 肿, 立即对局部肿胀部位进行冷敷, 使毛细血 管收缩, 减少局部充血和出血; 冷敷48 小时后 热敷血肿部位, 促进吸收, 避免发展为静脉炎。

抽血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抽血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抽血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动脉穿刺抽血操作并发症一、皮下血肿1、原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对血管解剖位置及走行不熟悉,不论血管好坏,盲目进针,不注意进针手法和角度,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抽血完毕后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或拔针后由患者及其家属代劳按压,护士没有仔细的指导按压要点,以致血管得不到有效按压;穿刺针头太大,引起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对穿过血管壁,造成血肿;动脉管壁厚,易滑动,半小时内下床活动。

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操作前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对凝血功能不好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抽血,按正常时间按压后,依然会出血,形成血肿;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

2、临床表现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

次日,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

如股动脉反复穿刺出血引起腹腔血肿时,患者有休克的表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患者自觉难以忍受的腰背痛,腹腔穿刺抽出鲜血。

3、预防及处理(1)加强穿刺基本功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

掌握进针的深度和角度,徐徐进入,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

避免在一个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动脉痉挛,增加对动脉的损伤度,造成出血不止。

(2)如血肿轻微,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散,若肿胀局限,不影响回流时,可暂不进行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或血流量小于100ml/min,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同时用硫酸镁湿敷。

(3)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3~5分钟;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10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动脉穿刺。

(4)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湿热敷24小时内采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利于止血;24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

予50%的硫酸镁湿敷也可使血肿消退,疼痛减轻。

(5)血肿形成24小时后,可采用灯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使患者疼痛减轻,感到舒服。

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以及其预防方法

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以及其预防方法

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以及其预防方法引言静脉采血是医疗常用的操作之一,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进行诊断和治疗。

然而,静脉采血操作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本文将介绍静脉采血操作的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方法。

并发症及预防方法1. 静脉炎症- 预防方法:- 事先检查患者的静脉状况,选择适合的穿刺点。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风险。

- 采用适当的穿刺技术,避免多次穿刺。

- 注意穿刺后的局部护理,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2. 血肿- 预防方法:-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穿刺过深或损伤周围组织。

- 细心观察穿刺过程中是否有血液回流,避免血液外溢。

- 穿刺后立即施加适当的压力,帮助止血。

- 采用适当的绷带固定,避免血肿形成。

3. 血栓形成- 预防方法:- 选择适当的穿刺点,避免损伤血管内壁。

- 采用适当的穿刺技术,避免过度扎损血管。

- 注意穿刺后的护理,如适当按摩穿刺点,促进血液循环。

- 长时间留置针头的患者需定期更换位置。

4. 神经损伤- 预防方法:- 事先了解患者的静脉和神经分布情况。

-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开神经区域。

- 采用适当的穿刺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神经。

-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穿刺,避免过度扎损。

5. 血液外溢- 预防方法:- 注意观察穿刺过程中是否有血液回流,避免过度采血。

- 选择适当的针头尺寸,避免损伤静脉壁。

- 穿刺后立即施加适当的压力,帮助止血。

- 穿刺后固定针头,避免移位引起血液外溢。

结论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能忽视。

通过选择适当的穿刺点、采用正确的技术和严格的操作规范,我们可以有效预防静脉采血操作的并发症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当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静脉采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采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采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静脉采血并发症:
1.局部淤血
2.皮下血肿
3.出血
4.晕血、晕针现象
二.预防措施:
1.采取正确的穿刺方法。

2.采血时根据不同患者选择表浅且较直的静脉血管穿刺。

3.尽量采用直接刺入血管的方法,即进针角度小于30度,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以保证针尖斜面完全在血管中。

4.掌握拔针技巧和按压时间。

5.在采血过程中,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采血者应尽量分散患者注意力,与其谈话等,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

三.处理措施:
1.局部淤血、皮下血肿形成后处理:(1)冷敷:血肿形成后24小时内可做冷敷,每3-5分钟更换一次冷毛巾,共做30分钟。

(2)热敷:皮下血肿形成后24小时后改用湿热毛巾热敷,可减轻疼痛,加快血肿的吸收。

2.出血时可用敷料覆盖穿刺点,抬高肢体,以直接按压的方法止血。

3.如患者出现晕针、晕血,应迅速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平躺,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

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开水或热茶饮服。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1、原因(1)病人精神紧张、恐惧。

(2)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

(3)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

(4)操作者动作粗暴。

(5)消毒剂进入皮内。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明显,推注药物时加重。

3、预防及处理(1)加强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

(2)准确配制药液,准确选择注射部位。

(3)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

(4)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注射。

【二】局部组织反应1、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大。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有红肿、疼痛、瘙痒、水泡、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3、预防及处理(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加强健康宣教及护理观察,指导病人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注射部位皮丘,如有异常或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5)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三】过敏性休克1、原因(1)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

(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和肺水肿,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3、预防及处理(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

(2)在皮试观察期间,病人不可随意离开。

(3)正确判断皮试结果。

(4)注射盘内备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急救药品。

(5)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启动应急流程就地进行抢救。

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出血1、原因(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

(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2、临床表现拔针后血液自进针处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抽血法操作并发症第一节静脉抽液法操作并发症一、皮下出血(一)发生原因1.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时间不够5min。

2.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方法不对,如果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如果穿刺时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不能够达到止血目的。

3.上肢的浅静脉抽血完毕后,因为上衣衣袖较紧,影响静脉血回流,容易引起皮下出血。

4.技术不过关: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可造成患者厌恶心理,情绪紧张,疼痛难忍,皮下出血。

(二)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有压痛,肉眼皮下瘀斑。

(三)预防及处理1.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时间5min以上。

2.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方法正确,如果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形垂直;如果穿刺时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才能够达到止血目的。

3.上肢静脉抽血,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如上衣衣袖较紧,要求病人脱去较紧的衣袖后抽血,避免较紧的衣袖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

4.提高抽血技术、掌握入针方法。

5.如果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

三天后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皮下出血的吸收。

二、晕针或晕血(一)发生原因1.心理因素:在接受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或晕血。

2.体质因素: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患者机体处于应急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发生晕针。

3.患者体位:坐位姿势下接受抽血发生晕针,其原因可能与体位和血压有关。

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积蓄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脑部供血。

4.疼痛刺激:尤其是较难抽血的病人,反复操作对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强烈剧痛,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血小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晕针。

5.个体差异:个别人见到血产生恐惧等紧张情绪,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或晕血。

(二)临床表现晕针或晕血发生时间短,恢复快,经历2-4min。

1.先兆期:患者多有自述头昏眼花、心悸、心慌、恶心、四肢无力。

2.发作期:瞬间晕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脉搏细弱。

3.恢复期:神志清楚,自述全身无力,四肢酸软,面色由白转红,四肢转温,心率恢复正常,脉搏有力。

(三)预防及处理1.要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解释工作,有陪伴者可在患者旁边扶持协助,给患者以心理安慰,教会病人放松技巧,尽可能做到身心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

2.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散患者注意力。

3.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机体放松,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或晕血患者可采取平卧位。

4.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操作应轻柔、准确,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刺激。

5.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晕针或晕血时,立即将患者太高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

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指压或针灸人中、合谷穴。

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

老年人或患有心脏病者,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

三、误抽动脉血(一)发生原因在部分病人上肢或下肢浅静脉无法抽血时,常在股静脉抽血这些病人常因过度肥胖,或血容量不足,动脉搏动不明显,容易误抽股动脉血。

(二)临床表现如果误抽动脉血,不用回抽血液自动上升到注射器里。

血液呈红色,比起静脉血鲜红。

(三)预防及处理1.准确掌握股静脉的解剖位置。

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约0.5cm 处。

2.正确的穿刺方法:洗手后用消毒液消毒手指,于股三角区扪股动脉搏动或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中点的方法作股动脉定位,并用手指加以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直角或45°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示已达股静脉。

3.如抽出为鲜红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再重新穿刺抽血。

第二节动脉穿刺抽学法操作并发症一、感染(一)发生原因1.感染多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2.置管时间过长或动脉导管留置期间未作有效消毒。

3.动脉穿刺点未完全结痂前,有污染的液体渗入针眼。

(二)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浓重形成;个别病人会出现全身的症状:高热。

血液和导管培养有细菌生长。

(三)预防及处理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所使用的穿刺针、导丝、导管均应严格消毒,确保无菌;穿刺时怀疑有污染应立即更换,穿刺点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

2.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有皮肤感染的部位穿刺。

3.动脉插管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出动脉插管;如怀疑存在导管感染应立即拔出导管并送检。

4.拔出导管时,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切实压迫止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

5.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外,还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二、皮下血肿(一)发生原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时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对血管解剖位置及走行不熟悉,不论血管好坏,盲目进针,不注意进针手法和角度,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造成血管损伤;抽血完毕后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或拔针后由患者及其家属代劳按压,护士没有仔细的指导按压要点,以致血管得不到有效按压;穿刺针头太大,引起血肿;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对穿过血管壁,造成血肿;动脉管壁厚,易滑动,半小时内下床活动。

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操作前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对凝血功能不好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抽血,按正常时间按压后,依然会出血,形成血肿;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高,或反复穿刺并未正确按压,引起腹腔血肿。

(二)临床表现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

次日,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

如股动脉反复穿刺出血引起腹腔血肿时,患者有休克的表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患者自觉难以忍受的腰背痛,腹腔穿刺出鲜血。

(三)预防及处理1.加强穿刺基本功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

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徐徐进入,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

避免在一个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动脉痉挛,增加对动脉的损伤度,造成出血不止。

2.如血肿轻微,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不行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或流血量<100ml/min 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

3.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以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3-5min;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10min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

4.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湿、热敷24h内采用冷敷时局部血管收缩利于止血;24h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

予50%的硫酸镁湿敷液可以使血肿消退疼痛减轻。

5.血肿形成后24h后,可采用灯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使患者疼痛减轻,感到舒适。

6.内服、外用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消除血肿。

三、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筋膜间隙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筋膜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

(一)发生原因主要是桡动脉穿刺后按压不正确导致出血,致使间室内容物体积增加,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升高,压迫神经所致。

(二)临床表现疼痛:早起因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各有差异,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剧,甚至持续性、难以忍受的剧痛。

但当筋膜间室内压力进一步上升,感觉神经纤维麻痹时,疼痛随之减退或消失;肿胀及压痛:解除压迫后,迅速出现受压区局部肿胀,并有压痕,皮肤微红,伤处边缘出现红斑、或皮下淤血及水泡。

进一步加剧时,肿胀肢体发凉,皮肤发亮,有光泽,张力增高,肌肉变硬,局部广泛性压痛;被动牵拉受累区远端远端肢体时,产生剧烈疼痛,这是该症早期的可靠体征;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先出现肌肉无力,进一步发展则可致完全丧失其收缩力。

受累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表现为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功能障碍、各指弯曲呈鹰爪状、拇指对掌功能丧失。

脉搏:肢体远端脉搏在早期不可减弱,因此脉搏存在不能否定本综合征的存在。

脉搏消失和肌肉坏死痉挛为本征的晚期表现。

(三)预防及处理1. 加强穿刺基本功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

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徐徐进入,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

避免在一个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动脉痉挛,增加对动脉的损伤度,造成出血不止。

2.尽快给患者止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者用利多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必要时可以反复给药;也可以肌肉注射止痛药,如曲马多等。

3.注意观察血运、感觉、运动情况如肢体双侧温差在3℃以上,皮肤颜色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及时请骨科医生作适当处理。

必要时手术。

4.如果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时,压力可行筋膜间室压力测定,当筋膜间室大于30mmHg时应报告医生采取筋膜间室切开减张术,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四、假性动脉瘤形成假性动脉瘤:很多危重病患者或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需要每天一次或数次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液分析,大部分患者经过反复的、多次桡动脉或足背穿刺后,血液通过破裂处进入周围组织而形成血肿,继而血肿被机化后其表面被内皮覆盖。

因此,假性动脉瘤乃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

(一)发生原因桡动脉或足背经过反复的穿刺损伤、出血,引起动脉部分断裂,伤道小而曲折,血液不能流出,血肿与动脉管腔相同,在局部形成搏动性血肿。

伤后月4-6周,血肿机化,形成外壁,内面的动脉内膜延伸而来的内皮细胞,形成假性动脉瘤;股动脉穿刺时穿刺点过低,,穿入股浅静脉引起出血,股动脉血管壁上的穿刺孔与血管周围形成假腔连通而成;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够;或由于患者贫血、组织修复机能低下、凝血功能差、治疗时应用了抗凝剂,使穿刺针孔不易闭合。

(二)临床表现假性血管瘤易活动,血管浅表、管壁薄、突出皮肤表面。

检查: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肿块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检查时指压肿块近侧动脉,肿块缩小,紧张度减低并停止搏动。

(三)预防及处理1.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以免局部瘢痕形成后,使皮肤弹性降低而出血。

2.对出血部位的护理:穿刺后如动脉有少量回血时,可采用无菌敷料按压出血部位,并用胶布加压、固定,并随时观察血流量及是否出血。

3.患者若有小的足背动脉瘤形成,应嘱其穿宽松、软质面的鞋,以防瘤体受摩擦,引起破裂出血。

4.做好宣教工作:行动脉穿刺后可采用温度为60-70℃的湿毛巾热敷,每天一次,时间为20min,以防止假性动脉瘤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