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资料——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的历史有一最大特点,就是他并非仅以叙述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为满足。
他之所以要写历史,其主要目的是想从其叙述中抽取有关战争一般现象的较大教训,而此种教训应该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testoftime)。
因此,他对若干问题都曾作精密分析。
他想要回答的第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战争爆发的原因。
他首先把所有战争的原因分为两大类,即所谓远因(underlyingcause)与近因(immediatecause)。
他的这种分类方式为后人所采用,包括波里比奥斯(Polybius),孟德斯鸠(Montesquieu),康德(Kant)等人在内,并且沿用到今天。
什么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远因?他的回答非常简单:使战争无可避免者为雅典权力的成长以及其在斯巴达所引起的畏惧。
换言之,斯巴达害怕的就是与雅典比较其权力地位已在相对地衰颓(relaetivedecline)。
此种观念也被称为修昔底德的霸权战争论(TheTheoryofHegemonicWar),其基础即为权力平衡。
每当有一霸权出现而使权力平衡发生改变时,则必然会引起他国的忧虑和猜忌,这也就会构成任何战争的远因。
其次则为人性(humannature)因素。
修昔底德对于这一点采取悲观的看法。
他也像我国的荀子一样,相信人性本恶,他认为人对权力有天然的爱好,人都有个人的贪欲和雄心,这也构成一切罪恶的主因。
不过,他并不认为人性本恶即为一切战争的远因,因为战争毕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其说见后),但人在决策和行动时,又常受人性的影响。
远因可能潜伏很久,若无近因则战争也许不至于爆发。
试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如果没有奥匈帝国皇储遇刺事件发生,则战争可能不会在1914年爆发。
修昔底德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有两个近因:(一)为科孚(Corcyra);(二)为波提达(Potidaea)。
前者本为斯巴达同盟国科林斯的殖民地而倒向雅典方面,后者为雅典的同盟国却受到斯巴达的勾引。
“修昔底德陷阱”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陷阱”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杜廷广来源:《博览群书》2018年第07期大约2500多年前,在古希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争,战争的一方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另一方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
经过27年(公元前431—前404)的惨烈较量,战争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但取胜的斯巴达一方也并未享受到胜利的果实,盛极一时的希腊文明自此逐步走向衰落,甚至对后世的世界历史进程也造成了长远影响。
但这场战争成就了一个人、一部著作,即修昔底德和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修昔底德以求真求实的客观态度,简洁流畅的语言,为后人记述了几乎整个希腊城邦均卷入其中的“世界战争”的过程,他所阐发的思想,尤其是对于战争爆发前因后果的探寻和分析,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在今日国际政治关系领域中还颇有影响,“修昔底德陷阱”一语即“脱胎”于他和他的著作。
Ⅰ对于修昔底德其人,留下的资料极少,而且大部分来自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零星信息。
只知道他是雅典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00—前400年,公元前424年担任过雅典将军,负责保卫战略要地安菲波利斯。
据说由于指挥不当,驰援不利,致使安菲波利斯落入敌手,后被诬陷为叛国罪遭遇流放20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我在懂事的年龄亲历了整个战争,乃专注于了解它,弄清楚战事是如何确切展开的。
恰巧我在指挥安菲波利斯战事后遭流放20年,能了解到双方的行动,因我的流放者身份,尤其能了解到伯罗奔尼撒方面的行动,而且我有闲暇认真考察它们。
”不过该书最初并无名字,书名是后世人添加的。
之所以冠以“伯罗奔尼撒”之名,大概是西方人偏爱民主国家的雅典,而不是“贵族统治”的斯巴达的缘故,“多少体现了近代人亲雅典的立场,因为它的意思含有伯罗奔尼撒人发动战争的意味”。
为何要撰写这样一部著作?用修昔底德自己的话说:“在这次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我就开始写我的历史著作,相信这次战争史一个伟大的战争,比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任何战争更有叙述的价值。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如何写出来的?--“修昔底德问题”研究的
— — —“ 修昔底德问题” 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何元国
( 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修昔底德创作《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花费了毕生精力, 全书各个部分的写作次序和时间如何迄 8 4 6年这个问题提出到 2 0世纪 8 0年代初, 大体有两派观点: “ 分离论” 和“ 一体论” 。前 今悬而未决。从 1 者认为, 修昔底德的著作是分阶段写成的, 这不仅表现在时间上, 还表现在作者的思想上; 后者则认为, 尽 管这部书是未完之作, 且有一些不完善地方, 但全书一以贯之, 因此主要在一个时间段写成。两派各执一 词, 探讨逐步深入。1 9 8 4年美国学者康纳提出修昔底德文本的同质性问题, 即作者有意带领读者一起面对 事件, 其思想认识和叙事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故其文本不是同质的。这对“ 分离论” 起到了纠偏的作用, 也 超越了“ 一体论” 。在康纳观点指引下, 英国学者鲁德和美国学者德沃尔德研究了修昔底德的叙事方式。 鲁德认为“ 修昔底德问题” 是一个“ 无法回答的问题” ; 德沃尔德则证明其叙事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 修昔底德问题” 将激发学者们的研究热情, 砥砺他们的才智, 推动着学术界不断深化对于史学的认识。 关键词: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问题; 分离论; 一体论 中图分类号: K 5 4 5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6 0 5 X ( 2 0 1 5 ) 0 5 - 0 1 2 5 - 1 1 H o ww a s T h eH i s t o r yo f P e l o p o n n e s i a nWa r Wr i t t e n ?R e t r o s p e c t i o na n dT h o u g h t o nt h eT h u c y d i d e a nQ u e s t i o n H EY u a n - g u o ( S c h o o l o f H i s t o r y , Wu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 Wu h a n4 3 0 0 7 2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H o wT h u c y d i d e s ’ s H i s t o r i e s w a s w r i t t e n , t h a t i s t o s a y , w h e na n di nw h a t o r d e r e a c hv o l u m e o r e v e ne a c hp a r t o f , e v e r yv o l u m ew a s w r i t t e nr e m a i n s 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 t o d a ys i n c e 1 8 4 6w h e ni t w a s f i r s t r a i s e db yaG e r m a nC l a s s i c i s t . U n t i l 1 9 8 4 t h e r ew e r et w om a i nt h e s e s :S e p a r a t i s ma n dU n i t a r i a n i s m . T h e f o r m e r a r g u e s t h a t H i s t o r i e s w a s w r i t t e na t s t a g e s , a t t h e l e v e l o f t i m ea s w e l l a s o f t h o u g h t , w h i l et h el a t t e r a r g u e st h a t t h ew h o l ew o r kw a sa nu n i t a n dw r i t t e nm a i n l ya t o n ep e r i o do f t i m e t h o u g hi t h a dn o t b e e nc o m p l e t e da n dt h e r ea r eal o t o f i n d i c a t i o n s o f i n c o m p l e t e n e s s . I n1 9 8 4 , W. R . C o n n o r r a i s e dt h eq u e s t i o no f h o m o g e n e i t yo f T h u c y d i d e s ’ s t e x t . H eh o l d s t h a t t h ea u t h o r i n t e n t i o n a l l yl e a d e dt h e r e a d e r s t o 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 e v e n t s o f t h ew a r , s ob o t hh i s t h o u g h t a n dh i s n a r r a t i v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v a r i e da s h e w e n t a l o n g . C o n n o r ’ s o p i n i o ni s a r e m e d y f o r t h e r a d i c a l S e p a r a t i s m , a n db e y o n dt h er a n g eo f U n i t a r i a n i s m . U n d e r i t s g u i d a n c e , T . R o o da n dC . J . D e w a l ds t u d i e dT h u c y d i d e s ’ s n a r r a t i v e s e p a r a t e l y . T h e f o r m e r t h i n k s T h u c y d i d e a nQ u e s t i o ni s u n a n s w e r a b l e ; t h e l a t t e r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h e g r a d u a l l y m o v e s a w a y f r o m ’e n t h u s i a s ma s b e f o r e , a n dc h a l l e n g e t h e i r t a l e n t s . I nt h i s o n en a r r a t i v et e c h n i q u e t o a n o t h e r . T h i s q u e s t i o nw i l l i n s p i r e s c h o l a r s p r o c e s s , o u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h i s t o r yw i l l b em o r ea n dm o r ed e e p e n e d . K e yw o r d s :T h e H i s t o r yo f P e l o p o n n e s i a nW a r ; T h u c y d i d e s ; T h u c y d i d e a nq u e s t i o n ; S e p a r a t i s m ; U n i t a r i a n i s m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史学特点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史学特点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与《荷马史诗》《希波战争史》并称为希腊史学的三大名篇。
其史学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修昔底德在撰写这部著作时,采取了十分严肃的态度和求真的精神,并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
他以资料翔实可靠、叙事力求公允而名垂青史。
- 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修昔底德摒弃天人感应说,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
- 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修昔底德具有比较成熟的史学思想和修史方法,他彻底的人本观念强,有时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 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他的文字表述形式平实、简洁、生动,充满智慧。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不仅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还具有求真精神,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
浅谈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浅谈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摘要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继希罗多德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
他的传世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这场战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结束了古典希腊的“黄金时代”。
在其著作中体现的“求真”精神、人本思想以及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对后世影响甚大,颇值得后人去探讨、研究。
关键词:修昔底德“求真”人本思想朴素唯物主义史观Abstract Thucydides is a famous ancient historian after Herodotus.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is his masterpiece handed on from age to age. The Peloponnesian War brought great destruction and ended the golden age of Greece. The pursuit-of-truth spirit, humanism and simple materialistic concept on history in his work have a great effect on all posterity. And all these are well worth later generations researching.Key words:Thucydides;the pursuit-of-truth spirit; humanism; simple materialistic concept修昔底德生在富贵人家,长在雅典城,有很多受大师熏陶的机会。
“贵族阶级的文化氛围首先是要造就富有修养、言谈举止优雅、在公众场合语惊四座的政治家。
修昔底德当然会依循这条传统的人生之路,而客观环境也使作为政治动物的雅典公民不可能脱离沸腾的政治生活。
但年轻的修昔底德爱好历史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当雅典和斯巴达争夺希腊霸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一开始,他便以敏锐的历史触觉着手撰写他。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修昔底德译:徐岩松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摘要:古希腊在希波战争以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形成为两个敌对阵营。
雅典和斯巴达为了争夺在希腊的霸权,从公元前431年至前404年时断时续地进行了二十七年之久的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
这次战争是古希腊历史的转折点,希腊奴隶制城邦开始由繁荣走向衰落。
古希腊历史家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述了这次战争的绝大部分史实。
关于这次战争的起因,修昔底德认为,主要是由于雅典势力的扩张而引起斯巴达人的恐惧。
雅典在希波战争期间建立了以其为首的提洛同盟,通过对同盟其他城邦,进行经济勒索、政治控制、军事移民,达到了富国强兵。
在希波战争后,雅典巩固和发展了它在黑海方面的势力,随后力图向意大利、西西里扩张,以便控制富饶的粮食产地,这一扩张影响了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在西西里的利益。
这是经济上的原因。
但其中也有其政治因素,政治统治形式不同: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斯巴达实行贵族寡头统治。
双方都想将自己的政治形式推广到希腊的其他城邦,雅典支持各邦的民主派,斯巴达支持各邦的寡头派,互相敌对,各不相让,矛盾日趋尖锐。
双方的军事力量按其地理环境而各有优势。
雅典领导的同盟主要由爱琴海中的岛屿和滨海城市组成,因此它们的强处在于海战。
雅典作为最大的海上霸权,主要依靠它的海军和同盟。
雅典的海军最主要的是它的三列桨战舰和爱琴海的地理。
三列桨战舰是轻型战舰,实际上不能在深海中远航。
假如天气变坏,它们必须立刻寻找避风港。
最好的避风港是沙滩,但是爱琴海边上沙滩很少,大多数海岸是岩石和海礁,适当的避风港往往是港口城市,因此对于希腊的海军来说,同盟的港口是非常重要的。
对雅典来说,提洛同盟对它的贸易和作战同样重要。
斯巴达的联盟主要由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中心地区的城市组成,它们是陆地国家,长处在于它们的长矛兵。
雅典还有一个间接的强处:通过它的贸易的收入它比斯巴达的经济力量强一些。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内容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内容
伯罗奔尼撒战争( 431-404年)是古希腊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由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强大的城邦领导的两个联盟之间展开。
这场战争得名于希腊半岛的两个地理区域:伯罗奔尼撒半岛和伯罗奔尼撒地区。
导火索是由于雅典在对待毗底亚的政策、对待斯巴达的威胁以及各城邦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
这次战争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1.阿基德战争(431-421年):战争爆发后的最初10年,斯巴达及其盟友试图通过地面战争来打败雅典,但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此期间,雅典通过强大的海军和保护城墙使得自己相对安全。
2.拜占廷和西西里战争( 421-413年):此时期是战争的短暂停战时期,双方试图达成和解。
然而,雅典在西西里岛上的军事行动失败,斯巴达的胜利意图重新燃起了战争的烈焰。
3.衰退与战争结束( 413-404年):雅典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包括战败、内部政治动荡和财政困难。
最终,斯巴达在阿尔戈斯盟约的协助下,攻陷了雅典,强迫其接受各种条件,最终结束了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古希腊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雅典的影响。
这场战争导致了雅典的实力削弱,让斯巴达成为了希腊的主导力量。
战争期间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动荡也对希腊城邦的整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希腊城邦体制的衰落和马其顿王国的崛起。
1/ 1。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册)》[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读后感
首先,作品的主题深入人心。修昔底德在书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如自私、勇敢、愚蠢、聪明、善良和邪恶等。这些主题让我对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作品还涉及了命运、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再次,修昔底德在书中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他通过描绘战争中各种人物的形象,如勇敢的战士、狡猾的政治家、慈悲的智者等,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描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动机。
此外,修昔底德在书中还关注了社会变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战争破坏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也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从这一角度来看,修昔底德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社会变迁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生动案例。
然而,在这部作品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我不喜欢的部分。例如,在描绘战争和政治斗争时,修昔底德有时过于强调人性的黑暗面,这让我感到有些悲观。另外,作品中的一些政治策略和战术描述较为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去理解。
第四篇范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册)》[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读后感——分析与评论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著作,其独特的写作风格、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社会主题令人印象深刻。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不仅被其历史叙述所吸引,更对其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军队文职考试军事文化常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军队文职考试军事文化常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概况《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巨著,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倾注毕生心力写就巨著。
全书按编年体记事,共8卷。
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修昔底德详细地记录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事件,并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主要内容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几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古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
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当时整个希腊世界。
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可以说这场战争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
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其本身也是第一次被科学地、历史学地记录下来的史实。
修昔底德的记录到前411年冬中止。
修昔底德之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中延续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记录了前411年后的事件。
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简介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400/前396年),出身于雅典富有的显贵之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据传曾师从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格拉斯和修辞学家安提丰,而立之年已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卓越的史才。
当时正是雅典文化上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的政治演说,爱斯契留士、幼里比德、苏福克利等人的戏剧,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诡辩学派的哲学,对他都有很大影响。
四、《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影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体现了修昔底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缜密的史学方法,他把当时希腊哲学家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为后世的历史编纂学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此外,修昔底德这种以年代为主线的历史叙事体的编撰体例,以及注重军事和政治的撰史传统,对后世欧美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
“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因此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个说法最早源于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公元前400/396年),雅典人,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严谨、客观地记录了斯巴达和雅典之间所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期间双方多次停战,斯巴达最终获得胜利。
我个人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通过希波战争在希腊生根发芽。
希波战争是波斯第一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
公元前500年,波斯侵犯爱奥尼亚地区的米丽都,雅典向其伸出援手,这成为希波战争的导火索。
希波战争从公元前492年开始,直到公元前449年结束,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波斯人疯狂进攻的阶段,后期是希腊人战略反攻的阶段。
希波战争局势图希波战争之前的希腊城邦一直奉行小国寡民的“分离主义”模式,各城邦拥有独立并存,这就导致了希腊人对于争权夺利、开疆拓土没有太大的兴趣。
直到希波战争爆发之初,外族入侵激发了希腊人的爱国热情,促使各邦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希腊城邦同盟随之兴起。
希波战争后期,原本为了与波斯联合作战而成立的“提洛同盟”逐渐控制了通往黑海的要道,并夺取了爱琴海沿岸的大量战略要地,攫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雅典称霸爱琴海地区的工具,因此史书中经常将提洛同盟称为“雅典帝国”。
“雅典帝国”尽管雅典代表着民主政治、进步、城市、文化繁荣发达,斯巴达代表着贵族政治、保守、农村、文化鄙俗落后,但是两者之间的这种巨大差异由来已久,因此并不是两者爆发战争的关键。
而希波战争带来的帝国主义使得雅典逐步领会到了“领导者”的快感,导致了雅典的野心的逐渐膨胀,妄图控制更多的希腊城邦,这才引发了斯巴达的恐惧,结果就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
俢昔底德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及其史学思想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修昔底德的生平;2、要求学生理解修昔底德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3、要求学生掌握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内容及价值2、难点:修昔底德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导入]在世界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西方古典史学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形成了诸多的优良传统,对西方也对世界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古典史学肇始于古希腊人的天才创造。
先是“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为西方史学的奠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其后由于修昔底德的努力,为后世的西方史学确立了一种范例,一种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支配西方史学的范例。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及其著作《历史》,今天我们再一起接着来了解古希腊另一位杰出史家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及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一、修昔底德的生平修昔底德同希罗多德一样给他人作史,却没有为自己立传,因而他的生平鲜为人知。
除从他本人的著作中所能找到的材料外,我们知道得很少,和他同时代的作家几乎没有提到他。
之后罗马作家提到他的也只有一些片段的记载。
因此,我们只能根据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其他的一些零星片段,为这位大史家勾勒出一个大体的线索。
修昔底德约生于公元前460年,父亲名叫奥罗路斯,是雅典公民,他本人也是雅典公民。
其家庭在色雷斯沿海地区拥有金矿开采权,大概属于富裕的贵族门第。
修昔底德在雅典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使他深受震动,他认为这次战争是“希腊人历史中最大的一次骚动”,因此从战争一开始就留心搜集资料,着手撰写一部历史。
公元前424年,他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指挥七艘战舰,驻扎在色雷斯附近的塔索斯岛。
驻守安菲玻里斯的雅典将军攸克利因受斯巴达围攻,向他求援,他驰往援救,但兵至城破。
雅典当局认为修昔底德贻误军机,有通敌之嫌,据说按着激进民主派克里昂的提议,他被革职,并遭到放逐。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解读战争
传播与版权――c h u a n b o y u b a n q u a n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解读战争□柳宇者如何理解战争和看待战争的一个良好的途径,也是对现今军事思想和战争伦理的新理解和补充。
关键词:战争;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柳宇,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战争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
从伦理道德、国家利益、民族认同、经济发展、阶级斗争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理解战争根源,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观点。
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源于自然空间和人类作为生物的本能,并强调战争是天然的和循环往复近乎永恒的现象。
宗教战争论则把战争理解为上帝的天罚,并始终把人类的人间罪和原罪作为战争的起因。
种族主义者则鼓吹战争是优等民族对劣等民族“自然而然”的征服,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会强调自然主义战争学说中关于优胜劣汰的部分。
近现代地缘空间政治学者则认为战争是人们对自身生存空间和所需资源的要求和需求而引起的,他们强调战争本身在满足人类需求这一方面是不可避免的。
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压迫和被压迫时才出现的。
历史上有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传统战争和现代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等多种类型。
马克思主义者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认识战争,提出了无产阶级战争观,认为战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不同阶级、民族、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和阻碍区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大类,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起来,彻底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才能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等等。
综上所述,无论什么样的对战争的理解都是源于学者对于战争事件本身的个人见解,并且始终围绕着学者自身的出身、经历、经验、学习程度及对世界的认知程度而展开。
历史或许有进展,历史学就未必: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历史或许有进展,历史学就未必: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历史或许有进展,历史学就未必——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和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再度火爆,是因为一个叫“修昔底德陷阱”的名词。
实际上修昔底德陷阱并不是什么历史陈迹,而是美国做了全球老大后,一直担心被人超越,而追溯出来的这样一个貌似有证据的价值链条。
我们放在文末再说。
至于修昔底德写作的历史的价值,受了进化论的影响,早就被放到一边了。
其实绝大多数古人写的历史,都是这个结局,特别是年鉴学派之后,更是如此。
我想,年鉴学派的前辈们也未必预料到这个结果。
有个理论说,一般情况下给别人写的传记里面都含着自己。
自己写的传记里头反而不那么是自己。
如果这样的说法有道理,那,我们手头最好的用来理解修昔底德人生的材料,就是他写作的,以及他也经历过的那段历史,甚至可以说他就是那段历史的组成部分。
布罗代尔的大历史观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渺小,人在各种力量面前的只能顺应甚至只能顺从的随着大势浮沉。
这是真的,但并不必然说明修昔底德这种还有我们中国传统式的历史写作就缺乏价值。
甚至这里面的更有温情,让我们进入到一个能够与之共情的历史之中。
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渺小,一样的热情,一样的善恶混杂,一样的迷茫,一样的坚定。
我想人类早期的历史记载的意义,首先在于叙事的记录,事实的价值仅仅是我们理解过去的基础,并不是全部。
因此第二,对于历史的记载中除了我们要发掘的那些细微处给我们的还原的古代世界,还有,甚至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他们怎么看这个世界,怎么看我们自己。
并且第三,在这种看待自己的方式中,我们作为后人可以进到这个叙事系统之中去体会,去理解,去感受,我们作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体验。
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两人的历史观很不相同。
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更综合,历史与文学故事散文等并不做明确的区分。
而修昔底德对历史更自觉,因为更自觉,所以更多的对历史的独立性有主动的处理。
两人的学术目的不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李长林古希腊在希波战争以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形成为两个敌对阵营。
雅典和斯巴达为了争夺在希腊的霸权,从公元前431年至前404年时断时续地进行了二十七年之久的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
这次战争是古希腊历史的转折点,希腊奴隶制城邦开始由繁荣走向衰落。
古希腊历史家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①记述了这次战争的绝大部分史实。
一、修昔底德生平简介关于修昔底德的生平事迹,传世的可靠文献记载极少。
和他同时代的古典作家很少提到过他;只有公元前一世纪的戴奥尼修斯、公元一至二世纪的普鲁塔克和波桑尼阿斯留下一些片断的记载。
后世为他作传的人,说法不一,矛盾之处甚多,提供的资料不足为凭。
我们只能从《自罗奔尼撤战争吏》中偶尔提到他自己的地方,了解到某些确实的情况。
修昔底德大约生于公元前460年,父亲名叫奥罗拉斯。
他们都是雅典公民。
其家庭在色雷斯沿海地区拥有金矿开采权,属于富裕的贵族门第。
修昔底德青少年时代是在雅典度过的,受过良好的教育。
当时正值雅典城邦政治和文化全盛时期,对伯里克利的政治演说、三大悲剧作家的戏剧、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智者学派的哲学,他都有所了解,雅典的民主和雅典霸国的理论与实际,他也有所体验。
伯罗奔尼撤战争的爆发,强烈地震动了他,他认为这次战争是“希腊人历史中最大的一次骚动,同时也影响到大部分非希腊人的世界,可以说,影响到几乎整个人类”②。
修昔底德从战争一开始就留心搜集资料,着手撰写一部历史。
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
这时的修昔底德已经三十岁左右,可能在战争开始时就列身戎伍,参加过一些海军和陆军的战役,积累了一定的军事经验。
前429年,雅典瘟疫流行,他受到传染,但幸免于死。
前424年,他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指挥七艘战舰,驻扎在色雷斯附近的塔索斯岛。
这年冬天,驻守在安菲玻里的雅典将军攸克利因受斯巴达军围攻,向他求援,他在援救中,①谢德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以下所引,皆以此版本.②《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2页。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资料——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双方僵持不下,互有胜负,但到公元前424年初冬时节,斯巴达名将布拉西达斯(Brasidas)攻克安菲波利斯城(Amphipolis),使雅典人辛苦赢得的一切战略利益都化为乌有。不过在这一战役中,双方主将(布拉西达斯和克里昂)都同时阵亡,因为克里昂为雅典主战派领袖,所以他的死使和谈排除了主要的障碍。公元前421年双方终于签订和约,结束长达10年的第一阶段战争,因为雅典签约代表为尼西亚斯(Nicias),故史称“尼西亚斯和约”(Peace of Nicias)。
10年之后(前480年)波斯人再度来犯,其声势之大远胜于前次。但在雅典海军奋战之下,希腊的联合舰队遂又能在萨拉米斯会战(Battle of Salamis)中击败强敌,不仅赢得西方海军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而且也象征着西方海权的兴起。
经过两次胜利之后,雅典在希腊诸国之中,也就自然跃居于领袖的地位。于是为威慑波斯再向希腊发动侵略,雅典遂提倡组织一个同盟。这个同盟以提洛岛(Delos)为基地,所以遂称为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它组成于公元前478年,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同盟,也可以说是现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先驱。这个同盟的会员国最初以那些感受波斯威胁的城市国家为主,包括在小亚细亚西岸(今之土耳其)以及爱琴海半岛上的国家在内。为保护这些国家并将波斯人逐出希腊北部,雅典遂必须继续不断地扩张其海陆军兵力。同时也修建所谓“城墙”(Long Walls)以保护其本身的安全。城墙分为北、中、南三道,将雅典城与其港口区连成一体,等到城墙完工时(前456年),雅典实际上也就变成了一个陆上的岛国,由此更可显示海权对雅典的战略重要性。(城墙可参看附图)
修昔底德与
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我,修昔底德,一位雅典人,在伯罗奔尼撒人和雅典人之间的战争爆发之时,就开始撰述这部战争史了。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我相信这是一伟大的战争,比之前任何一场战争都更值得记述........”这是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第一卷第一章《从远古时代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前的希腊国家》的开始,全书也是从介绍希腊各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到希波战争后希腊赢得胜利,雅典人利用他们在提洛同盟中的有利地位,把原提洛同盟诸邦逐渐降至附属国的地位,雅典与同盟者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关系,雅典国家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有阿提卡半岛的一个小邦一跃成为地跨亚欧,囊括爱情海的泱泱大国,焕然一新的雅典城成了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海陆交通和文化中心。
而其同时,雅典也形成第一个大规模的海上霸国。
伴随着雅典的强大对同盟国和周边领邦的威胁,同时还有路上强国斯巴达的地位受到挑战,再加经济上的矛盾和军事摩擦,两个同盟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400/前396年)出生于雅典的阿里摩斯德莫的一个富裕而显贵的家族,其父亲和色雷斯德王族及后代都有亲戚关系,他自己与公元前5世纪中期活跃在雅典政治和社会舞台上的一些头面人物都有亲戚关系,如客蒙,伯里克利等。
而他自己在色雷斯沿海岸拥有金库开采权,这些家庭背景,无疑为他后来写出名垂千古的史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与当时希腊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著名历史学家色诺芬同称为希腊三大历史学家,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狄奥尼修斯称其为历史学家中最为优秀者,而其被传统观念视为历史研究的标准;托马斯.霍布斯称其著作达到了历史写作的顶点;而大卫.休谟更称其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休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
由此可见,后世学者对其的评价也是相当高。
对于休昔底德的生平,他大约出生在公元前460年,那时正直雅典和斯巴达交战,即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直到公元前446年雅典人败于凯罗尼亚;波奥提亚诸邦摆脱雅典的控制;优波亚岛发生暴动,斯巴达出兵阿提卡以及公元446/445年雅典人和斯巴达人签定“三十年合约”才停止。
外国史学史讲义之二修昔底德
外国史学史讲义之二修昔底德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前460-前400/395年)是古希腊继希罗多德之后出现的又一位伟大的历史家。
他批判地继承、发挥、完善了希罗多德及其以前的史学传统和写作方法,并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
以至于近代有的西方学者认为“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把他誉为“世界上第一位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实态度的史学家”,“科学和批判历史著作的奠基者”。
一、生平与《战史》的写作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可靠文献极少。
同时代的古典作家很少提到他。
公元一世纪以后的罗马时期的作家如普鲁塔克、戴奥尼修斯、波桑尼阿斯等留下了一些片断记载。
后世为他作传的现知有三人。
但最早的马赛林那斯也已是公元五世纪的人了。
而且这些传记说法不一,时有矛盾,故不足为凭。
唯一可靠的资料就是他的《战史》。
从该书中可以大致勾勒出他的人生轨迹。
他的出生时间说法较多,一般认为他的出生不会迟于公元前460年。
其父名为奥洛罗斯(Olorus),在色雷斯拥有矿产,由此推断,他家境富裕,属于雅典的上层社会之家。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他敏锐地估计到了这场战争的重要,认为这是“希腊人历史中最大的一次骚动,同时也影响了大部分非希腊人的世界,可以说,影响到几乎整个人类”。
“过去的时代,无论在战争方面,或在其他方面,都不是伟大的时代。
”(谢译本第2页)言外之意,他所处的时代是最伟大的时代。
他认为:“这次战争是所有的战争中最伟大的一次战争了。
”(谢译本,第17页)所以战争伊始,他就着手搜集资料,准备撰写这场战争的历史。
战争的前几年,他可能居住在雅典,也可能参加过一些战役。
公元前429年,雅典发生瘟疫,他不幸身染,亲身经历了那场瘟疫给雅典带来的惨重灾难。
前424年,他被选为十将军之一,受命率舰队驻守在色雷斯附近的塔索斯岛。
这年冬,斯巴达军队攻打离塔索斯不远的雅典殖民地安菲波利城。
他前去驰援,但未曾赶到,该城已陷入敌手。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名词解释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名词解释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历史著作,全书讲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几乎涉及了当时整个希腊世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整个结构合理紧凑,文字简洁流畅,富有哲理和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史才和文化素养。
内容简介
全书按编年体记事,共8卷。
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修昔底德详细地记录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事件,并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全书被后世学者分为8卷,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史事,各卷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
第一卷开头有一个序言,阐明作者的写作动机、方法,接着勾勒了战前希腊历史的轮廓,追溯了雅典人与拉栖代梦人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二、三、四卷至第五卷第24节,记载战争的前10年(所谓“阿奇达姆斯战争”),即自战争爆发至“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第五卷第25~116节叙述“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至西西里远征,即所谓“和平”时期的史事;第六、七两卷叙述西西里远征始末;第八卷叙述战争最后阶段,即狄凯里亚战争和伊奥尼亚战争。
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计划,他的历史著作将一直写到公元前404年雅典长城被拆毁和比雷埃夫斯港被占领为止。
但是他的著作只写到公元前411年冬天,就突然中断了,最后一句话也是不完整的,说明他的著作尚未完成。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公元前431-前404年,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
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国这两大城邦集团,一个在陆上称雄,一个在海上称霸,双方巧施权谋,展开长期的拉锯战。
正当双方两败俱伤、财尽兵竭之时,虎视眈眈的波斯人借机干涉,最终协助斯巴达人击败雅典,摧毁了盛极一时的雅典海上帝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为了争夺在希腊的霸权,断断续续打了二十七年恶仗,这便是历史上所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这场战争的事迹,绝大部分是赖有大历史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记载而流传下来的。
这场战争对希腊城邦政治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对于社会经济和民生无异于一场浩劫,对于其后希腊人的思想文化、对于地中海世界的国际局势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亲历这场大战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以其客观冷静的态度,生动豪放的史笔,简洁流畅的文字,不仅全面地记载了战争的主要史实(迄至公元前411年),展示了陆战海战的恢宏场面、党派斗争的严酷惨烈,还恰如其分的描述了其间人们心理心态的微妙变化。
此著是希腊古典文明极盛时期的文化精品。
作者提出的人性不变论,书中大量精彩的演说词,字字珠玑,饱含哲理,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欣赏、玩味、思考。
折叠编辑本段精彩内容从远古时代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前的希腊国家我,雅典人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人和雅典人之间的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就开始撰写这部战争史了。
我相信这将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比此前的任何一场战争更值得叙述。
这种信念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双方战士在各个方面都竭尽全力来准备;同时,我看到其他的希腊人在这场争斗中支持一方或另一方;那些尚未参战的希腊人也正在准备参加。
的确,这是迄今为止历史上----不仅是希腊彩陶上反映伯罗奔尼撒战争战斗场面的绘画人历史上,而且是大部分异族人世界历史上,甚至可以说是全人类历史上的最大的一次骚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典与斯巴达的关系日益恶化,遂终于在公元前457年爆发武装冲突。雅典支配着希腊中部,并拥有优势海权。斯巴达则控制伯罗奔尼撒半岛,为一强大陆权。所以大致说来,双方旗鼓相当,到公元前454年直接冲突停止,并在公元前451年达成休战。于是雅典遂又将全部注意力用在整顿同盟组织的工作上,并利用同盟的资源以对科林斯(Corinth)和埃伊纳(Aegina)扩张其权力,而这与同盟对抗波斯的原有目标毫无关系。
也许最能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进行恰当比较的是春秋时代的《左传》,因为这两部书同为古代的战争史名著。修昔底德的著作到今天仍受西方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所重视,而蒋百里先生则曾指出:“《左传》到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好的一部模范战争史。”所以,二者的确可以相提并论,不过其间还是有若干差异之存在。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著作者为修昔底德(前460-前406年),其时代和身世大致都可考。《左传》是先有书的存在而由后世替它定名。首先为司马迁,称之为《左氏春秋》,以后班固作《汉书》时,又改称《春秋左氏传》,从此后世遂简称为《左传》。司马迁和班固都确认其作者为盲人左丘明,《论语》中曾提到他,足以证明确有其人,并大致与孔子同时,不过其生卒之年已不可考。概括言之,左丘明似乎比修昔底德大约要早数十年。
摆不定。
从公元前426年起,雅典遂完全放弃伯里克利战略,改用由克里昂(Cleon)拟定的直接攻势战略。富勒认为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李德哈特认为,这样虽能获得若于卓越战术成功,但在战略上不仅要付出较大成本,而且得不偿失。
在此同一时期,近东文明也早有长期的发展,公元前500年时希腊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即为波斯。大流士(Darius,公元前521-前483年)已经建立地中海世界中的最伟大帝国,并开始向希腊半岛进攻。这样也就导致西方军事史中的第一次决定性会战。在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会战(Battle of Marathon)中,雅典人在孤立无援的状况之下,居然击败了波斯的远征军,赢得西方对东方的第一次胜利。
现实主义
结论
引言
《孙子》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真正的战略思想著作,其在战略领域中所居地位是任何其他著作所不能及。在西方古代哲人的著作中,虽也可发现有若干战略观念之存在,但都是一鳞半爪,不能算是有系统的思想。最为现代西方人所推重的是修昔底德(Thucydides)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它常被人视为西方的第一本战略著作,严格说来,那也只是一部战争史,尽管其中含有许多极有价值的战略观念,但究竟不是一部以战略思想为主题的理论著作。所以,这本书在战略思想史中的地位还是不能与《孙子》相提并论。
双方僵持不下,互有胜负,但到公元前424年初冬时节,斯巴达名将布拉西达斯(Brasidas)攻克安菲波利斯城(Amphipolis),使雅典人辛苦赢得的一切战略利益都化为乌有。不过在这一战役中,双方主将(布拉西达斯和克里昂)都同时阵亡,因为克里昂为雅典主战派领袖,所以他的死使和谈排除了主要的障碍。公元前421年双方终于签订和约,结束长达10年的第一阶段战争,因为雅典签约代表为尼西亚斯(Nicias),故史称“尼西亚斯和约”(Peace of Nicias)。
李德哈特则认为“伯里克利战略”是一种采取间接路线的大战略,其目的为使敌人不能获得决战的机会,并终因无力支持长期消耗而自动放弃其意图。修昔底德对伯里克利说明其战略构想的演说曾予以详细记述,并指出当战争开始时,雅典在经济和海权上正处于巅峰状态,所以对于胜利深具信心。然则为何终归失败呢?
诚如斯巴达国王阿希达穆斯(Archidamus)所云:“在战争中有太多的事是不可预测的。”伯里克利虽自以为算无遗策,但他并未想到瘟疫的来临。瘟疫对雅典的人力和士气构成严重的打击,而其无可补救的损失则为伯里克利本人也在公元前429年因疫病逝世。他的死遂使其所拟定的战略无法贯彻,并终于导致雅典败亡。诚如修昔底德所形容,“在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中,权力实际上是握在其第一公民(First Citizen)的手中”。伯里克利连续执政15年,保有无上权威,无人敢反对其决定,他一方面能“尊重人民的自由,但同时又能对他们加以制衡”。自他死后,雅典内部的政争遂层出不穷,于是对于战争指导也就自然摇
战争经过
从公元前435年开始,双方即已剑拔弩张,战祸有一触即发之势。公元前432年反雅典国家在斯巴达集会商讨宣战问题,并决定派代表前往雅典进行最后谈判,但不幸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全面战争遂于次年(前431年)展开。
史称雅典在战争初期采取的战略为“伯里克利战略”(Periclean Strategy),因为那是由他一手设计故以此得名。根据富勒将军的分析,那是一种“消耗战略”(Strategy of Exhaustion):在陆上采取守势,而在海上发动攻势。前者的基础为将雅典城与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区连为一体的要塞系统(长城),它根本不可能被突破。后者的基础为舰队,若能加以巧妙运用,可以说是无敌。虽然阿提卡(Attica)的居民必须退到长城之间地区避难,并坐视其家园受到敌军的蹂躏,但与此同时雅典海军却能摧毁敌方的经济和贸易。伯里克利希望用此种战略即能确保其帝国的安全并使敌方最后被迫求和。
10年之后(前480年)波斯人再度来犯,其声势之大远胜于前次。但在雅典海军奋战之下,希腊的联合舰队遂又能在萨拉米斯会战(Battle of Salamis)中击败强敌,不仅赢得西方海军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而且也象征着西方海权的兴起。
经过两次胜利之后,雅典在希腊诸国之中,也就自然跃居于领袖的地位。于是为威慑波斯再向希腊发动侵略,雅典遂提倡组织一个同盟。这个同盟以提洛岛(Delos)为基地,所以遂称为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它组成于公元前478年,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同盟,也可以说是现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先驱。这个同盟的会员国最初以那些感受波斯威胁的城市国家为主,包括在小亚细亚西岸(今之土耳其)以及爱琴海半岛上的国家在内。为保护这些国家并将波斯人逐出希腊北部,雅典遂必须继续不断地扩张其海陆军兵力。同时也修建所谓“城墙”(Long Walls)以保护其本身的安全。城墙分为北、中、
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钮先钟 [中国]
[出自《历史与战略:中西军事史新论》] 1997
引言
历史背景
战争经过
修昔底德与历史
修昔底德的思想
精密分析
历史教训
和约签订后,双方大致恢复战前的地位,但根本问题并未解决,所以不久外交战即已开始进行,双方都利用各种手段争取与国,并拆散对方的同盟。尼西亚斯本有意与斯巴达修好,但受到雅典新青年领袖亚西比德(Alcibiades)的反对。后者野心勃勃,欲取尼西亚斯的地位而代之。于是雅典国内的政争遂又与外交发生微妙互动,而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历史背景
首先必须简略说明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希腊人为印欧(Indo-European)人种之一部分,何时迁入希腊半岛已不可考,大致应为公元前2000年到前1000年之间,其移民的范围由爱琴海到地中海,而进入近东周边地区。他们建立所谓“城邦国家”(city-state),总数在1000个以上。在公元前600-前500年之间的时代,以雅典(Athen)为首,有一部分国家采取所谓“民主”(Democracy)制度,但同时还有其他的国家则未采取此种制度,其中以斯巴达(Spartia)最为强大。
又是分为两段,前段长达10年,后段则为8年,中间9年为和平阶段,所以从根本上可以说是两次战争,但修昔底德却认为那是一个完整的战争,因为在因果关系上是彼此相连,无法分开的。虽然名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但战争范围并非仅限于这一地区。此外,当时希腊的国际体系也并非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两极化。虽然两大同盟是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领,但其他国家之中也还是有某些国家握有强大权力足以左右局势,换言之,当时希腊国际体系的结构相当复杂不能用单纯的系统观念来加以解释。
对比言之,修昔底德所写的仅限于一个战争,即所谓“伯罗奔尼撒战争”,其全部过程长达27年,即从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修昔底德的战争史是从公元前435年写起,也就是战争爆发之前4年。他本人逝世于公元前406年,而战争到公元前404年始结束,所以,他的书也可以
修昔底德的历史是以公元前435年为其起点。他开始详细描述战争前夕的情况,并分析某些导致“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特定原因。在此又有三点必须先作少许说明:(1)严格说来,在公元前431年爆发的战争应该算是第二次,因为在公元前457年所发生的战争才是第一次。但那次战争时间很短,所产生的效果也不显著,遂不为人所重视,所以,史学家所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都是指第二次而言。(2)第二次战争实际上
南三道,将雅典城与其港口区连成一体,等到城墙完工时(前456年),雅典实际上也就变成了一个陆上的岛国,由此更可显示海权对雅典的战略重要性。(城墙可参看附图)
雅典城墙防御系统略图
在对波斯获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这个同盟组织日益扩大,其会员国总数增到200多个。但诚如常见的情形,每当外来威胁减退时,同盟内部就会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有若干会员国对于雅典的支配逐渐感到不满和畏惧。大致说来,受到民主党派控制的国家仍效忠于雅典,但受贵族统治的国家则开始倾向于斯巴达。由于有分裂的意图,遂引起雅典的政治或军事干涉,于是提洛同盟终于变成一个雅典帝国,而不再是一个由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那些国家在名义上虽享有自主权,但实际上已成雅典的附庸,不仅被迫要向雅典纳贡,而且外交政策和重要的国内政策也都是由雅典来决定。
说没有写完。其最后的部分是由克塞诺丰(Xenophon)所续成。总之,他的书只以一个战争为主题,而不像《左传》包括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时代。因此,他的记叙和分析也远较详细精密,专就作为战略研究的资料而言,其价值似乎较高。